《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分析,从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通过实验解 剖到生理分析,貌似揭示了一幅清晰的人体图画。但从某种意义上 说,这种研究是以忽视人体的整体性考察为代价的。实质上,就是 把人看作由各种部件组合而成的有生命运动的机器。哈维尽管已把 对人体的解剖分析从器官水平上升到系统水平,但在机械论观点盛 行下,他依然把心脏看作是一台输送血液的泵,血液循环系统是一 部运输血液的机械装置。18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提出了 一个著名的观点——人是机器。按此逻辑,医学家应当用机械师的 眼光去看待人体,把养料看作有如发酵生热的锅炉,肌肉和心脏则 是受到推动的机器零件。尽管后来又陆续建立了病理解剖学、组织 病理学和免疫学,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使医学观 察、实验进入一个新阶段,细胞学的建立使病理学趋向深化,但传 统意识却仍然支配着医学家的思想。
2、对生命的理解
中医对生命的理解,源于古代的自然观。在中国哲学那里,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大自然的延伸与精华。人之所以能与宇宙相 交感,其基础就在于人是宇宙的精微,“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人体小宇宙作为天地大宇宙的精确副本,使得人对大宇宙的知识有 了体察的可能。天人合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 组织器官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正Biblioteka Baidu的生理功能,保证人 的生命活动。曲黎敏指出,中医始终把病人当作一个与环境、宇宙 相关的整体,将人的生命与健康当作其理论的中心与目的。医学的 对象不应是“病”,而是“人”。因为病证永远不会仅仅是局部的, 它会消蚀人的精神,继而将人的生命整个拖向深渊。防病的最终目 的是使人“阴平阳秘”,由矛盾状态回复到和谐的状态。医生关心 的,永远应当是病床上有生命的人,而不是可分解的肉体的“物 质”。因此,中医在诊断中,总强调人与人血脉相通的感觉,强调 生命对生命的直接探索。 。
问题是,中国医学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常让惯于从具 体的生理解剖学习现代医学的人难以理解,尤其以“经络 系统” 。 经络到底是什么?在中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 开宗明义指出,人体的最基本系统是经络,经脉是人体内 的纵行的管道,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等四组,加上横 行的十五络脉及联络经络的奇经八脉共有六组。 《黄帝内经》的〈灵枢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 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素问篇〉说: 「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意思是经络为人体中运行 血液、生气、营养等成分,沟通脏腑、器官的系统。如果 身体出现问题、疾病,就从治疗经络下手,中国的针灸、 药物治疗都由此对症下药,像针灸下针之处的穴道,就都 分布在经络线上。

两种医学的差异
1、哲学方法论与思维科学 中医学是以《易经》、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朴素系 统论和唯物辩证法为其哲学基础的,西医学则是以还原论 为指导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想对应着不同的方法,用不同 的方法认识解释客观世界又会产生不同的基础理论。
《易经》是讨论事物生成本源的,阴阳学说是论述事物属性的,五行 学说则是分析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系统论 认为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才是系统呈现整体性的根源。还原论的基 本含义就是整体可以分割为多个部分,所有部分之总和等于整体。
西医学方法论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思维,而中医学方法论的思维形 式首先是具象思维的基础上再形成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所凭借的映象 资料是概念,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思维活动。而具象思维的映象资料是 物象,是感官对于事物的具体感知,直接加工具体感知觉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因其完全抽象化、概念化而属于高度理性的思维形式。而具 象思维是一种未向理性阶段过渡的感性思维。 在思辨逻辑方面,中西医学方法论也截然不同。中医学方法论的 思辨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注重辩证逻辑,其根本特征是具体同一性, 它反映事物包含的多种类、多层次的质的规定性的统一,一可分二, 二中含一,相互包容。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则体现了辩证逻辑 的基本原则。西医学方法论的思辨则遵循形式逻辑,其根本特征是抽 象同一性,它是事物单一的质的规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不容混淆。现代科研中严格的定性定量和数学运算化的推 理,正是形式逻辑的完美体现。 在认知方式方面,中医学方法论利用所有的感觉搜集感性认识资 料,这就为认识事物包含的多种类、多层次的质的规定性创造了有利 条件。它的认识过程重在收集、整理主观经验,辩证逻辑能够整理主 观经验,扩展思维空间,丰富主观认识;西医学方法论的感性认识资 料只来源于视觉,与认识事物的单一本质直接相关。它的认识过程重 在收集、整理客观经验,要求的是开拓客观视野的认识工具,故形式 逻辑是其恰当的思维逻辑。
针灸
中医在临床治疗时,针对病人头痛,医生会从手指扎针,让西医大 惑不解;有时中医诊断病人「肝火旺」,西医去测量他的肝脏指数, 却毫无异象,也让他们产生质疑。中、西医学交流的障碍,绝不只是 中英文之间的差异而已,而是整个理论系统南辕北辙。这两套系统沟 通起来,如何找到对话的焦点? 针灸是最早、也最受国际重视的中国医疗技术。英国剑桥大学教 授李约瑟探讨中国科学史的巨作《中国之科技与文明》中,有探讨针 灸的专书,里面提到早在一九○一年就有法国人在中国学习针灸,三 十年后回国推展,使针灸技术因此传入欧洲。 最震撼西方世界的,是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大陆时, 随行一名记者突患急性盲肠炎,开刀手术后接受针灸止痛,效果奇佳, 让许多随行的外国医师叹为观止,针灸的名声因此传扬开来,不仅许 多医师那时开始学习针灸,有些国家如美国、德国、西班牙在其后的 二十几年内也陆续开设针灸科系或学院,世界卫生组织更将它列为重 点研究对象,像研习技术、翻译经典、制定国际标准穴道名词、召开 世界针灸学术大会等。
第九讲
中 国 的 宗教
你信宗教吗? 宗教决不等同封建迷信。
上篇
中国宗教发展史
一.不是宗教的宗教——儒学(儒教) 二.土生土长的道教 三.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一.不是宗教的宗教——儒学(儒教)
1. 儒学(儒教)的发展与演变 2.“礼”的特征 3.“仁”的结构
儒家、儒学与儒教
儒家是一个学派,存在于儒家义理价值未上升为“王官学”(国家主导意识 形态)的时代,即存在于儒家义理价值未形成国家“礼制”“文制”以安顿人心、 社会与政治的时代。儒家一词的对应者是其它学术流派,如汉以前儒家的对应者 是法家、墨家、道家等中国的学术流派,1911年后儒家的对应者是自由主义、民 主主义、社会主义等西方的学术流派。儒学则是儒家的学理系统,其价值渊源则 是儒经。 儒教不是一个学派,而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自性的自足的文明体,存在于儒 家义理价值上升为“王官学”(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时代,即存在于儒家义理 价值形成国家“礼制”“文制”以安顿人心、社会与政治的时代。儒教一词的对 应者是其它的文明体,如“三代”时的“蛮夷”,隋唐时代的佛教、景教,现在 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它宗教。儒学是儒教的教义系统,其价值渊源则是儒经。 儒学与儒教的关系相当于基督教神学与基督教的关系,儒学只是儒教的一个具体 内容。“儒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盛世之词,是中国古圣人之道占据中国文化权 力中心时的称号。儒教的历史长于儒家,夏、商、周“三代”即有儒教。此外, “圣王合一”、“政教合一”、“道统政统合一”是儒教的本质特征,也是儒教 的追求目标。春秋、战国、秦汉之际儒教退出中国文化权力中心边缘化为儒家,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又回到中国文化权力中心的位置上升为儒教,一直到 1911年儒教崩溃,儒教又退出中国文化权力中心的位置下降为儒家。
在中国古代,大自然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类与自然 界就是水乳交融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 限。人类,就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网 络,相互贯通,彼此渗透,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整 体的面貌。这种观念,不仅表现为总体上人与天地一气相通、阴阳 相应、四时同变、五行周流的统一感应关系,而且表现于人对具体 环境和自然物的情感交融。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综合观,首先表现 在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用构成万物的“气”把生 命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医在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的 同时,还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 在古代西方,也曾有过类似中国古代的这种认识,但在发展过 程中却逐渐异化。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自然科学便在广泛搜 集材料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比 较、归纳,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解为单个部分,把具体问 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研究。这种认 识论在几个世纪以来促进了科学(尤其是分门别类的学科)的发展, 人类因此也得益甚多。但同时,这种研究方式也具有孤立、片面、 静止观察事物的弊端。尽管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这种机械 论已渐为有机论所取代,但西方医学中机械的孤立的人体观和生命 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两种医学的比翼齐飞与殊途同归规
医学也是一种文化,两种文化在交流时的冲突在所难 免,而宽容和理解则是最好的发展之道。中西医学地理思 想各有自己的优越之处,即使批判对方,也应该通过深入 的研究和分析来证明。中医有这样的胸襟,西医也该有这 样的肚量。即使在医学理论框架上不能互相接受,但在具 体的技术和疗法上还是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让大量的医 学实践来决定彼此的消长既是可能的,又是明智的。殊途 而同归,中西医学地理思想所努力的目标永远是共同的, 那就是让人与环境永远处于协调和谐之中。
北宋医学家王惟一 及所铸针灸铜人
现代人对经络系统的解说,也多从实际的生理结构和 组织著手,像血液循环(血)及呼吸循环(气),也有一 些学者另辟蹊径,从物理学的角度切入,找到不少支持的 证据,拉近了东西医学的距离,找到对话的焦点。 穴诊仪:基本上都是利用微量的直流电,在穴位上诱导 出代表体内器官所感应出的电机能的量与值,并依此作为 筛检诊断之用,因此这类仪器可简称为穴诊仪。 穴诊仪的发明,除了可以用科学仪器印证中国的经络系 统理论及针灸穴道的存在外,最重要的是,用此仪器进行 相关的人体试验与研究时,发现它可以印证传统中医的 「把脉」诊断法也绝非空穴来风,的确有其客观的依据。 许多练气功的人常提到,觉得有“气”在体内游走,有 一股热气会在全身经脉流畅。他们所形容的游走行径,就 是中医系统的经络。 经络具有比较优良的导电度。
如果不拘泥于西方的宗教概念,儒教肯定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与西方 宗教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宗教。
3、困惑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为人类健康 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直至今天,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仍然处于领先 的地步,成为某些中医人士骄傲的资本。然而,中医的发展并不令人 满意,特别是在近百年的中西医学相遇与碰撞,在经过汇通、结合的 浪潮以后,不仅中医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反而节节败退,在中国的 医学主导地位丢掉了,落到了需要国家政策保护才能生存的地步。直 到今天,仍然有人叫嚷“告别中医”、“中医是伪科学”等等,对中 医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中医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临床经 验和技艺,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为什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路在何 方? 西医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控制传染病上取得了辉煌的 战果,遏制传染病的风采让其荣誉无限;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达 到了可以再造器官或生命体的地步,甚至人类的繁殖也可被列入了生 物工程的计划,这种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技术发展,简直使人 不敢想像,未来人类是个什么样?不过现实告诉我们,病毒和细菌的 变异性,使抗生素黯然失色;滥用西药和现代西药的毒副作用,令人 望而生畏;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等疑难疾病使西医人士感到棘手; 西医医院的高费用现象有增无减,成为国家和个人的头痛之事;医德 的沦丧更是治理的难题。妙计安在?
3、对人与环境间关系的探索
4、方法与手段
中医采用不割断子系统间的关联关系的方法来研究人体,较能正 确地反映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它应用所有能应用的知识,即多 学科知识来研究人体。 分析法、归纳法成为西方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西医学把人体分 割为小系统,割断子系统的联系来处理问题,也就是把整体分为部 分,把部分再加起来作为整体 。 中医综合各学科知识,综合各种治疗手段等。如《内经》是集许 多医家的成果。西医重视多学科发展。如西医与其他科学相结合, 产生了医学物理学、医学化学、医学信息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 理学等。 中医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想。中医的定量是以模糊数学方法为 手段。如脉有浮、沉、迟、数、虚、实数十种,舌苔有薄白苔、厚 腻苔、薄干苔等。西医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各个层次上分析, 又在各个层次上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