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渗流(40学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 9.06m 所以O点地下水位降落 s=H-z=10-9.06=0.94m
22
2 2
或 Z 2 h2
0.732Q r lg k r0
2 2
渗流区存在影响半径R,R以外的地下水位不受影响,
将 r =R ,z =H代入上式
Q 1.336
k H h
lg R r0

以抽水深S代替井水深h,h=H-S,上式变为
kHS S Q 2.732 1 lg R r0 2H
20
3、井群的浸润面方程
n个普通完整井组成的井群
0.732Q n lg R lgr1r2 rn z H k 1 2 0.732Q0 H lg R lgr1 r2 rn k n
2 2
含水层厚度为常数的自流井井群
0.366Q0 zH kt
17
S 当 <<1,可简化为 2H
kHS Q 2.732 lg R r0
H—含水层厚度m S—抽水深m r0——井半径m
Q—产水量m3/s h—井水深m R—影响半径m
影响半径R
现场抽水试验测定 经验数据估算 经验公式计算
18
三、自流完整井
kt H h Q 2.732 lg R r0 ktS 2.732 lg R r0
9
达西定律(均匀渗流阻力定律)
Q k J A
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与渗流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 也称为渗流线性定律。
渗透系数k (m/d)是与土或岩石透水性大小有关的指标, 为反映土壤透水性的一个综合系数。具有速度的量纲, 见P240表10-1 重力水是渗流理论研究的对象,故达西定律反映了重力 水在土壤中运动的规律
15
求布依公式
将H=z,ds=-dr 代入
dH kJ k ds
A-A h
H
r
dz k dr
取距井轴为r,浸润面高为z的圆柱形过流断面
渗流量
dz Q A 2 rZk dr
分离变量并积分

z
h
zdz

rຫໍສະໝຸດ Baidu
r0
Q dr 2k r
16
普通完整井浸润线方程
Q r Z h ln k r0
呈固态水的性质,数量很少。
3、薄膜水:以厚度不超过分子作用半径的薄层包围
土壤颗粒,性质与液态水近似,数量很少 。
附着水、薄膜水也称结合水,可忽略
4、毛细水:因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土壤孔隙中,除特
殊情况外,一般也可忽略。
5、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在土壤孔隙中运动的那部
分水,是渗流理论研究的对象。
3
三、渗流模型
适用范围:无压、一元、非均匀渐变渗流
13
井是汲取地下水源和降低地下水位的集水构筑物,是 指处于含水层中有铅直轴线的圆管,其四周透水。
第四节
井和井群
一、井的分类
普通井(潜水井、无压井):设置在具有自由水面的潜水层 (无压地下水层)中,由地表透水层中吸取无压地下水的井。 普通完整井(完全井):普通井井底贯穿整个含水层,直达 不透水层基面;否则是非完整井(不完全井)。 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位于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含水层 顶面压强大于大气压强的含水层。 承压井(自流井):穿过一层或多层不透水层而挖掘的井, 汲取承压地下水;可分为完整承压井和非完整承压井。 通常油井的直径50~100mm;取水井的直径1m,深度 1~2km,甚至3km或更深。
14
二、普通完整井
设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天 然水面A-A,含水层厚度 为H,井的半径为r0。 抽水时,经过一段时间, 向井内渗流达到恒定状态。 井中水深h和浸润漏斗面 均保持不变。
A-A
r0
h
H
除井周附近区域外,浸润曲线的曲率很小,可看作恒 定渐变渗流 工程计算中,井的影响范围有限,所以近似把井底 (基底)的不透水层看作 i=0 水平面。
第二节
一、实验装置
渗流的达西定律
达西用填充砂土的竖直圆管, 对水在砂层中的渗流规律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 (均匀、恒定渗流) 装置:为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圆筒
下部距筒底不远处装有滤板。圆筒内 充填均匀砂层,由滤板托住。 过程:水由上端注入 圆筒,并以溢 水管B使水位恒定,水经砂层渗流由C 管流出 测量:筒壁上、下两断面装有测压管, 水在渗流流动中即可测量出⊿hp,实 际渗流量由量筒测出。
11
第三节
地下水的渐变渗流
在透水地层中的地下水流动,很多情况是具有自由 液面的无压渗流。而且受自然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该 无压渗流的运动要素沿程缓慢变化,为非均匀渐变渗流. 取相距为ds的过流断面1-1、2-2 , 断面之间任一流线上的水头损失 相同 H H dH
J dH
1
2
ds
60m
r4= r5= 30m, r2= r7= 20m
1 40m O
2
3
r1 r3 r6 r8 30 20 36 m
2 2
2 2
4
5
0.732Q0 1 6 7 8 z H lg R lg r r r 1 2 n k n 0.732 0.02 1 2 2 2 4 2 10 lg 500 lg 30 20 36 82 . 09 m 0.001 8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地下水回灌 保持路基处于干燥稳固状态并防止冻害 ——降低地下水水位 涉及地下水流动的集水或排水建筑物 ——单井.井群(机井).集水廊道(坎儿井).基坑
2
二、水在土壤中的状态
1、气态水:以蒸汽状态散逸于土壤孔隙中,数量极
少不需考虑。
2、附着水:以最薄的分子层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
8
Q流入=Q流出 经过一段时间 测压管水面恒定 H1 H 2 结果显示: Q A l
二、实验结果
筒内渗流为恒定渗流
渗流速度v很低,αv2/2g≈0→Hp=H ⊿hp=H1-H2=hl J hl H 1 H 2
l l
实验发现: 则有 Q=kAJ
Q AJ
Q kJ A
1 lg R n lgr1 r2 rn
21
【例】为了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在基坑周围设置了8 个普通完整井。已知潜水层的厚度H=10m,井群的影响 半径R=500m,k=0.001m/s,总抽水量Q0=0.02m3/s。求井 群中心O点地下水位降。 解:各单井至O点的距离为
t
t——承压含水层厚度
(两不透水层间距)
19
四、井群
1、定义
在工程中为了大量汲取地下水 源,或更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常 需在一定范围内开凿多口井共同工 作,这些井统称为称为井群。
2、特征
•井群中各单井之间距离不大,每口井都处于其它井的影 响半径之内。 •各井的相互影响使得渗流区内地下水浸润面形状更加复 杂,总的产水量也不等于按单井计算产水量的总和。 •可证明达西渗流为无旋流动,满足势流叠加原理
作用于模型任意面积上的渗流压力,应等于真实渗流 压力
模型任意体积内所受的阻力等于同体积真实渗流所受 的阻力。
4
渗流平均流速
Q A 1 水在孔隙中的实际平均速度 ' A ' A ' n
△A——渗流模型中某一过流断面积(其中包括土 壤颗粒面积和孔隙面积 ) △A'——△A中的孔隙面积 n—土壤的孔隙度, n<1
第十章 渗 流 seepage flow
本章主要内容
渗流现象、渗流模型 达西定律、渗透系数 恒定渐变渗流的求布依公式 井和集水廊道的渗流计算
第一节
一、渗流的定义 1、定义:
概述
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
流体→水 多孔介质→土壤、岩石
1
地下水流动(地下水流)——自然界最常见的渗流现象
2、应用
生产建设部门:如水利、化工、地质、采掘等部门 土建方面的应用 给水方面 排灌工程方面 水工建筑物 建筑施工方面
Q A
渗流流速小于水在土壤孔隙中的实际速度
v < v′
5
说明
1、渗流简化模型将渗流作为连续空间内连续介质的 运动,使得前面基于连续介质建立起来的描述流体 运动的方法和概念,能直接应用于渗流中。
2、渗流的速度很小,流速水头忽略不计;过流断面 的总水头等于测压管水头: αv2/2g=0,与明渠相似Hp=H Jp=J
10
三、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渗流。随流速的加大,单位 长度的水头损失与流速的1~2次方成比例。
J= u+ u2
本章内容仅限于符合达西定律的渗流,即Re≤1 (1~10)
四、达西定律的扩展
均匀、恒定渗流
kJ
v——渗流断面平均流速
非均匀、非恒定渗流
u kJ
u ——点流速
均匀渗流、非均匀渐变渗流的 渗流断面平均流速等于各点流 速 dH
u kJ k
ds
12
dH u kJ k ds
——求布依公式
上式形式虽和达西定律相似,但含意已是渐变渗流过 流断面上,平均速度v与水力坡度J的关系。 上式是无压恒定渐变渗流的基本方程,也是分析和绘 制渐变渗流浸润曲线的理论依据。 法国学者求布依Dupuit 1857年首先提出
由于土壤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情况极其复杂, 要详细地确定渗流在土壤孔隙通道中的流动情况极其 困难,也无此必要。工程中所关心的是渗流的宏观平 均效果,而不是孔隙内的流动细节,为此引人简化的 渗流模型来代替实际的渗流运动。 忽略土壤颗粒的存在,认为水充满整个渗流空间 且满足: 对同一过水断面,模型的渗流量等于真实的渗流量
6
四、渗流的种类
★渗流空间点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变化 恒定渗流※ 非恒定渗流 ★运动要素与坐标关系 一元渗流(渗流地层广阔)※ 二元、三元渗流 ★流线是否平行直线 均匀渗流※ 非均匀渗流 渐变渗流※ 急变渗流 ★有无自由水面 有压渗流 无压渗流※ ∵ 渗流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受到阻力——能量损失 ∴ 1852~1855法国工程师达西Darcy通过大量实验研究, 总结出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后人称 之为达西定律——渗流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式。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