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2)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35d5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3.png)
人物特点 忠贞不渝 自有主见
焦母为何执意要遣刘兰芝这么好的儿媳?找出焦母遣刘兰 芝的理由,并说说这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
焦母为何执意要遣刘兰芝这么好的儿媳?找出焦母遣刘兰 芝的理由,并说说这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 理由: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站不住脚) 既然理由站不住脚,为何焦母依旧能遣刘兰芝?
汉代《大戴礼记·本命》,称为“七去”、“七弃”。谓 “《妇礼有记‘·七内去则’》:不子顺甚父宜母其(妻此,指父公母婆不)悦,去出;。无子,去; 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主题
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 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 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 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表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所用的赋比兴手法。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鉴赏:①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 ②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③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你认为下列句子的翻译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东西方向种上松柏,左右方向种上梧桐。 (在坟墓的)四周种上松柏和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 (这些树)枝叶互相覆盖、连接。
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整齐,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 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
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
钗 年离索。错!错!错! 语斜阑。难!难!难!
头 凤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cf644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4.png)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面整理了《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迫之,实乃投水而死去。
仲卿闻之,亦自尽于庭树。
时人受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头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忧。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领空房,相逢常日叶唇柱。
鸡鸣进机织,夜夜严禁息。
三日割断五匹,大人故疑晚。
非为织作晚,君家妇难为!妾苦不堪言诱惑,再露无所施。
便可以白公姥,及时二者饥困。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曰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行径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民主自由!东家存有贤女,革叶秦罗敷。
心疼体极其,阿母为汝谋。
便可速遣之,遣回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掉恩义,可以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去贵门。
Arreau循公姥,比者敢于自专?昼夜诚作息,伶俜萦细穗。
曰言有罪过,养育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一朝还!妾存有缀腰襦,密叶自生光;红罗复阵帐,四角雕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谅,严重不足迎接后人,要待并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宽慰,久久莫委身!”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5874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1.png)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
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
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
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
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
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
现在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
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
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悲剧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独独地守着这么的一个宝贝儿子。
深闺一贯孤独寂寞,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也便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幸福。
时下,却忽然地瞧见儿与媳的卿卿我我,如胶似膝,好不恩爱。
不论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愤怒了!你听我说,这并非谬论。
张爱玲的《金锁记》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
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门。
丈夫却是患有骨痨,离不得床半步的。
且豪门是非多,这样的生活,尽管七巧非善男信女,与幸福大概也沾不上边吧。
守到大女长安长大了,要嫁人了,七巧还困着女儿不放。
别人以为是爱女心切吧。
推掉了几个忠实信徒,长安步进了尴尬的年纪,终于遇了那么的一个男人,她以为幸福就要到来了!这时,七巧却轻手轻脚地从阴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来。
面对着准女婿,她也许只要轻轻地问候一声,甚至仅是牵动嘴角的一丝笑就可以了。
然,她没有,轻轻地张口,微微地笑道:“长安还在上面吸着烟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苹果让七巧轻轻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
天知道,为了这男人,可怜的长安早已戒掉烟了!曹七巧,这母亲,她到底怎么了?难说不是仲卿的母亲心里怀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还魂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习题:12孔雀东南飞 并序(2)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习题:12孔雀东南飞 并序(2)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eb719d650e52ea5418982a.png)
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2)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
导学号 30994239(甲)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乙)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对作者在(甲)中着力描写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极力表现太守的荣华富贵。
B.用太守家的热闹情景反衬兰芝和仲卿内心的痛苦。
C.反衬刘兰芝的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
D.突出太守对刘兰芝的重视和喜爱,反衬了焦母的暴戾专横。
2.(乙)中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应如何理解?答: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同时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3.下面对“徘徊庭树下”中“徘徊”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徘徊”的动作,真实地反映了仲卿临死前矛盾痛苦的心情。
B.这里既有对生之留恋,又有不得不死的痛苦。
C.对照兰芝殉情的果决,仲卿的“徘徊”就显得懦弱犹豫了许多。
D.仲卿的“徘徊”,也反映了他有太多的留恋和割舍不下,如他留恋官府的工作,惦念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妹妹,还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但一想起和兰芝的约定,才不得不“自挂东南枝”。
【解析】“留恋官府的工作”,“对新生活的向往”不对。
4.对诗歌的结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2)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2)](https://img.taocdn.com/s3/m/865ea802cc175527072208ad.png)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1、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⑪堪: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⑫徒: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⑬可怜:可爱。
(楚楚可怜)⑭纷纭: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⑮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
(树木葳蕤)⑯纤纤xiān: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⑰念:记挂。
(念念不忘)⑱却:退出来。
(望而却步)⑲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⑳依依: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⑴窈窕yǎotiǎo:美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令:美好;敬辞。
(令名、令德;令尊、令兄)⑶谢: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⑷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⑸见: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
(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⑹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
(怅然若失,怅然而返)⑺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
(否极泰来)⑻要yāo:邀。
(要功,要买)⑼络绎: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⑽赍jī:赠送。
(赍赏)(21)踯躅zhízhú:缓缓地走或徘徊。
(踯躅歧路)(22)迎: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
(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23)零:落下,凋落。
(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2、古今异义.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
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
今常指一种颜色。
).可怜体无比,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
今义为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你哪能由自己作主!(自由:自作主张。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2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1d96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b.png)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共有___个自然段,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很发愁,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但同时也阅读了许多资料,也在设计着教学思路。
这次的教学设计完全是自己无意中设计出来的,最初只备了课文的小序和一、二段,然后认真分析了这两段与后面的联系。
忽然发现本文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赋”,而且在描写时不惜笔墨,那么为何不把这些集中在一起讲解呢?这就构成了本次教学设计的框架。
因为本单元要求要反复吟咏,所以又设计了不同的朗读环节。
这次的教学设计是以往没有采用过的,效果如何呢?忐忐忑忑地按着自己的设计上完了课,觉得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当然也存在不足。
虽然此次的教学设计是全新的,但能够这样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自己对文章的熟悉和对课文的重组。
所以今后一定要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真正把教学目标的落实放在首位。
而且本次授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开头段作用的分析,兰芝抗婚一段的作用等,都是由学生分析,最后归纳汇总在一起的。
因为学生已学习过一些现代文的分析,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路,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效果不错。
因为两个班的座位都是三三式,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用的是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兰芝,一生读阿母和阿兄的形式。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多的熟悉课文,为分析兰芝形象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在于知识点落实有些匆忙,没有训练学生的翻译,都是直接点给学生的,而且知识点有遗漏的。
下节课打算利用课件进行检查和弥补。
另外阅读还是不够充分,这样就无法真正通过阅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思,更加明确了今后备课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在课上有收获,而且也体会到了目标叙写的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更加用心的备课,争取设计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独特教学思路的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2)导言:《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是本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进行的一次深入反思和总结。
高一乐府诗翻译——《孔雀东南飞》(2)
![高一乐府诗翻译——《孔雀东南飞》(2)](https://img.taocdn.com/s3/m/12e75069e45c3b3567ec8ba9.png)
高一乐府诗翻译——《孔雀东南飞》(2)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
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
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
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说太守家用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
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说再嫁这件事呢?”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
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
”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
”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
”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2)](https://img.taocdn.com/s3/m/e76799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4.png)
2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第1~2题。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①,树木何修修②。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③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暴风。
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
③思: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渐消瘦,衣带渐宽。
2.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不堪.驱使不堪.吏人妇B.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C.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D.便.言多令才便.利此月内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岂得自由.. B.槌床.便大怒C.哽咽..体无比..不能语 D.可怜5.某校的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在晚会上表演。
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晚会节目单(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二(2)班(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一(5)班(其他略)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
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衔接《孔雀东南飞》与《雷雨》的话。
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2孔雀东南飞并序1.B 解析B项,“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错误,诗中表达的意思是座中之人都满怀忧愁。
2.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苦难以言表,就像车轮在肠中不停地转动,深切地表达了客居胡地的游子浓重的思乡愁绪,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令人震撼。
孔雀东南飞2
![孔雀东南飞2](https://img.taocdn.com/s3/m/a8ad6a85d4d8d15abe234eb1.png)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方案授课者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地点授课课题孔雀东南飞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鉴赏本诗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与思想内容,学习本诗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习惯,能够熟读成诵。
3.情感目标: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是非感。
教学重点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分析把握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教法难点:采取何种方法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学习难点: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
内容变更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歌曲录音戏曲片段课外作业拓展题:1.假如刘兰芝不沿着课文叙述的路子走,还有他法吗?2.查阅陆游和唐婉的资料,思考:和焦、刘爱情悲剧极为相似的陆、唐却没有走上自杀殉情之路,这是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各个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辩论时学生主动性非常高,在整个教学中我只是起指导、调节作用。
教学思路说明说教材岗位-知识-技能本班为数控中专,语文知识和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岗位能力必备的基础,理解感悟更是职业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材地位《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素质基础,也是未来从事各种职业岗位工作必须的文化素养,也是夯实终身学习基础的必修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变更重点、难点确定重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难点确定:1.根据教法定难点本班学生是三年制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如何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定难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课文,还需要自主思考、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2)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2)](https://img.taocdn.com/s3/m/5f2b48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5.png)
句
多,并且出现两个“誓”字。最后
的“③ 誓天不相负 ”是临
别发誓,引出下文兰芝的誓言。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2.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为什么会出现“含泪答”和“仰头答”两种不 同的表现? 参考答案:①面对母亲,“含泪答”,说明母亲能够体察女儿的心,同意女儿的 选择,女儿内心的痛苦也可以让母亲知道。 ②面对兄长,“仰头答”,说明兄长不会轻易改变主意,既然无法抗争,只有假 意听从。心意已定,她的内心来不及痛楚,只想快快把眼前一切事情了结。
有苦苦抗争的坚韧,更有为爱而死的忠贞不渝,表现出性格的多面性。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3.诗中的刘兄是次要人物,请分析其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刘兄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情暴戾, 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刘兄的话中有质问,“作计何不量”;有利 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 郞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 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问题研讨
课堂活动
整合建构
课堂活动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的。
提示:可以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 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在这种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 观点一 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 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封建礼教,焦仲卿和刘兰芝举起的那面反抗的 旗帜,无疑是漫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孔雀东南飞并序》不是反封建礼教的。这首诗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是现代的读者从它的客观意义上揣测到的。诗人在这个悲剧故事里,有 观点二 意突出的是婚姻的主题。事实上,焦仲卿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刘兰 芝甚至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模范。焦、刘二人并没有违反封建规范,因为 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孔雀东南飞 (2)
![孔雀东南飞 (2)](https://img.taocdn.com/s3/m/be3c6b3a580216fc700afdbb.png)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让同学们 了解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了解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 不仅 以声乐作品的形式出现 , 还可 以以纯器乐的形式来表现诗歌 的内容和意境的。 的内容和意境的。
第三段:音乐短小, 第三段:音乐短小,集
中表现出哀伤和愤怨的 情绪,具有过渡性质。 情绪,具有过渡性质。
第四段: 音乐激昂。 第四段 : 音乐激昂 。 ( 表
现激烈的矛盾冲突, 现激烈的矛盾冲突,把音乐 引向高潮, 引向高潮,从中可以联想到 原诗中逼婚、反抗、 原诗中逼婚、反抗、殉情等 情节。 情节。
音乐与诗歌( 音乐与诗歌(四)
飞 ——何占豪曲 孔 南 东 雀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汉代乐俯诗的代 孔雀东南飞》
表作(《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 表作( 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 这首五言长诗叙述了汉末庐江郡的一幕家 庭悲剧: 主人公焦仲卿、 庭悲剧 : 主人公焦仲卿 、 刘兰芝夫妇相爱 很深, 但焦母不喜欢兰芝, 很深 , 但焦母不喜欢兰芝 , 迫使仲卿将兰 芝遣回娘家。 芝遣回娘家 。 兰芝回娘家后被粗暴的兄长 强迫许嫁太守的儿子, 兰芝不屈投水自尽, 强迫许嫁太守的儿子 , 兰芝不屈投水自尽 , 仲卿亦上吊身亡。 仲卿亦上吊身亡。
第五段:颂扬和追念。 第五段:颂扬和追念。(古筝在
乐队支持下, 乐队支持下,以流动的华华彩音型 奏出这段感情强烈的歌唱性旋律。 奏出这段感情强烈的歌唱性旋律。 接着再现第一段的第一主题, 接着再现第一段的第一主题,使全 曲首尾呼应。 曲首尾呼应。乐曲最后结束在寓意 深长的泛音上, 深长的泛音上,表达了人们对这对 恩爱夫妻的追念和深切的同情, 恩爱夫妻的追念和深切的同情,使 原诗反封建的思想内涵在音乐上得 到延伸。 到延伸。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2)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f7f9dd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4.png)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2)由此可见,焦母对刘兰芝的诋毁纯粹属于心理的异常反应,刘兰芝的所有进退表现可圈可点,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被遣的理由,恰恰从另一侧面证明焦仲卿对刘兰芝这样一个个性鲜明贤惠的女子爱的如痴如醉爱的理所当然。
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对刘兰芝的家世的仅有的上述交代是通过焦母和刘兰芝的语言来表现。
那么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人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对于说话人的语言习惯是有至关的影响的。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为静定不舍。
”农业耕作只需要居所周围几亩地就可以维持生计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这种农耕文化的性格表现出内敛、谦逊的性格基调。
国人这种自谦的表现古往今来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把刘兰芝对自己家世的这种介绍当作真实显见是种笑谈。
焦母历来被评论家视为一个专横的人物形象,姑且不论她为何对媳妇拒之千里之外,单单从她前后的语言和行为描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丰满。
在逼迫儿子休掉媳妇的时候,她质问“小子”“何敢助妇语?”的语气的确淋漓尽致表现其封建家长的专横;但当儿子听到媳妇宁死不从再婚的消息决意同赴黄泉的时候泪如雨下,也真切表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真挚血肉亲情,可见在作者笔下,焦母虽然专横却也非冷血动物无情无义,摒弃了那种单一教条的人物形象刻画方式。
作者简单的前后对比刻画一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专横母亲形象。
切不可单纯把焦母片面强调其专横而对其本身的丰富的人性视而不见。
其次,对人物的性格分析还要考虑时代社会背景社会心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心理性格常态除了遗传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最关键的是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每一个时代的人物都闪烁时代的印记。
我们解构文学作品触摸主人公心理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人物所处社会时代的风俗和必要的时代思想对其的影响。
尤其是人物的行为的分析不考虑社会背景造成的分析就难以认同和理解。
以《孔》文中刘兰芝兄长(下称刘兄)为例:教参上给刘兄性格定义为:“见利忘义、自私、凶狠”;同时又说“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教参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字词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字词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51176e43c1ec5da50e270c8.png)
谢
阿母谢媒人(18) 辞谢
多谢后世人(32) 劝告
会不相从许(6) 当、决
会
于今无会因(8) 相会
会天大雨
恰逢
会当凌绝顶
一定
汝可去应之(15) 答应
应
六合正相应(21) 合适 零泪应声落(28) 随着
以我应他人(24) 应许,许配
举动自专由(4) 动作,动作
莫令事不举(22) 成功
举
举手长劳劳(12) 举起
三、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 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 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 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例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 便可白公姥(2) 2. 昼夜勤作息(8) 3. 我有亲父兄(12) 4.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24)
四、通假
1. 终老不复取(5) 2. 箱帘六七十(8) 3. 蒲苇纫如丝(12) 4. 合葬华山傍(32)
六、词类活用
1. 孔雀东南飞(1) 名作状,向东向南
2. 留待作遗施(8)动作名,赠送的东西
3. 窈窕艳城郭(28) 形作动,称艳 4. 仕宦于台阁(28) 名作动,任官职 5. 手巾掩口啼(23) 名作状,用手巾 6. 槌床便大怒(6) 名作动,敲
8. 头上玳瑁光(9) 名作动,发光 9.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11)
举言谓新妇(7) 开口,发言
举身赴清池(30) 跃身,纵身
名作动,骑马,乘车
10. 足以荣汝身(19) 使动,使……享受荣华富贵 11. 交广市鲑珍(21) 名作状语,从交州、广州 12. 逆以煎我怀(12) 动词使动,使……受煎熬 13.兰芝惭阿母(13) 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 14. 卿当日胜贵(25) 名做状,一天天的
孔雀东南飞段落划分及课文原文(2)
![孔雀东南飞段落划分及课文原文(2)](https://img.taocdn.com/s3/m/a69273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7.png)
孔雀东南飞段落划分及课文原文(2)孔雀东南飞注释译文1词句注释1、建安中:建安年间(196—219)。
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2、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3、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4、云尔:句末语气词。
如此而已。
5、徘徊(pái huái):来回走动。
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6、素:白绢。
这句话开始到“及时相遣归”是焦仲卿妻对仲卿说的。
7、箜篌(kōng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如筝、瑟。
8、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9、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
10、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11、大人故嫌迟:婆婆故意嫌我织得慢。
大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婆婆。
12、不堪:不能胜任。
13、徒:徒然,白白地。
14、施:用。
15、白公姥(mǔ):禀告婆婆。
白,告诉,禀告。
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
16、薄禄相:官禄微薄的相貌。
17、结发:束发。
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18、始尔:刚开始。
尔,助词,无义。
一说是代词,这样。
19、致不厚:招致不喜欢。
致,招致。
厚,厚待。
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20、区区: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21、自专由:与下句“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都是自作主张的意思。
专,独断专行。
由,随意,任意。
22、贤:这里指聪明贤惠。
23、可怜:可爱。
24、伏惟:趴在地上想。
古代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5、取:通“娶”,娶妻。
26、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27、会不相从许: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会,当然,必定。
孔雀东南飞注释译文228、举言:发言,开口。
29、新妇:媳妇(不是新嫁娘)。
“新妇”是汉代末年对已嫁妇女的通称。
30、报府:赴府,指回到庐江太守府。
31、下心意:低心下意,受些委屈。
32、勿复重(chóng)纷纭:不必再添麻烦吧。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翻译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4dd67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c.png)
媳妇,(我就)一辈子不再娶妻!” 伏惟:古时晚辈对长辈或下
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
൨
若:如果。终老:一辈子。
阿母 得闻 之, 槌
床便 大怒: “小子
焦母听到这番话,拍击着座位勃然大怒:“你这小子
无 所 畏,
何 敢助
妇语!
吾
已
没有什么惧怕的,怎么敢帮助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
失
恩义, 会不 相 从 许!” 槌(í)床:拍击着
府吏
马在 前, 新妇
车在后,
仲卿赴府骑马在前面走,兰芝回娘家的车跟在后面,
学习任务一
隐隐何甸 甸,
俱
会 大
一路上听着车子发出的“隐隐甸甸”的声响,最后两人在大路
道 口。
下马入
车中,
低头共 耳语:
的交叉口相会。仲卿下马进入兰芝的车中,低头对兰芝耳语:
“誓不相
隔卿,
且
暂还家
去;
“我发誓决不抛弃你,你只是暂时回娘家(住些日子);
却
与小姑别,
泪落
连珠
子。
“新妇初
退下再与小姑告别,兰芝的眼泪如成串的珍珠般落下。“想起我当初
来 时,
小姑始
扶 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
嫁来的时候,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日被休弃时,你已
如我
长。
勤心养
公 姥, 好
长得如我一般高了。(我走后)你要殷勤地奉养婆婆,好好地
自相扶 将。 初七
及
下 九,
嬉戏
诵诗书。 十七 为 君 妇,
十五岁就能弹奏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经书。十七岁成了你的妻子,
心中常
苦
悲。君既为府
吏,
新人教版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da42db28ea81c758f57868.png)
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学法指导】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学习过程】一、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完成下表)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2.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分析焦母亲、刘兄的形象特征。
三、重点突破(人物形象的分析)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点拨:(1)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性格特点:(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性格特点:(3)兰芝离家时:(4)兰芝的再嫁: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四、难点突破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
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教学难点: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完成以下目标: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
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
《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
让学生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
教师明确: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幻灯片展示):故事开端(1-6段)自请遣归故事发展(7-12段)兰芝辞别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应婚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此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便于对刘兰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刚才同学的叙述当中,我反复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刘兰芝”,这首诗之所以叫《孔雀东南飞》,是因为古人常常从首句中提取某个词语或者把首句作为标题,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
但事实上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古诗为为焦仲卿妻作》(请看课下注释)。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要为焦仲卿的妻子作诗呢?(是赞美,是妒忌,还是鼓励)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的性质有一个思考。
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焦仲卿妻”呢?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合作探究)兰芝形象:正面兰芝请归——贤能知礼、勤劳多才、刚强、反抗辞别:①严妆——倔强、好强、冷静、反抗②外貌——美丽③别婆婆——有礼有节④别小姑——善良推婚、殉情——有情有义、反抗侧面众权贵求婚——品貌出众婚事盛况——不慕富贵,不移情志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思想情感的研究。
问题2:兰芝不幸被谴,只因遇见恶婆婆吗?《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诗中的“焦母”,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那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悲剧,她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写:“多谢后世人,戒之甚勿忘”,“谢”是警示后人的意思,而“后世人”指的是“封建家长”。
不幸的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压迫(板书)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四、本节课总结这节课我一同走进了刘兰芝,发现她性格中最闪耀的特质就是对爱情的忠贞,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决的反抗,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最终用生命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和反抗。
作者之所以为刘兰芝作诗,目的就在于歌颂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这种反抗精神。
五、朗读体味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兰芝辞归、举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兰芝形象与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六、作业:用细节描写手法补写一段焦刘双双殉情之后描写焦母的文字。
字数3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美丽、善良、勤劳、有礼有节、好强正面描写重感情、极具反抗精神侧面描写↓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第二课时活动内容:研究本诗的艺术价值导入:《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代表作。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一、诗歌形式的探究——五言诗请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好,同学们,这首诗歌是五言诗,而前面我们学习的诗经大多都是四言诗。
五言诗跟四言诗仅仅一字之差,但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五言诗增加的这一个字,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
探究问题1: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一个字有何意义?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朗读一遍第一、二段的四字改写版,感悟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差异。
改写版:孔雀南飞五里徘徊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弹琴十六诵书十七为妻心中苦悲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鸡鸣机织夜夜不息学生讨论交流,四言诗和五言诗在表意作用和韵律感节奏上的差异。
最后老师归纳结论:1.五言诗比四言诗信息的承载量更大,传达的信息更多,表现力更强。
2.从节奏感来说,四言诗大多为二二式,节奏单调;五言诗有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几种节奏,变化丰富。
小结:虽然五言诗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是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诗歌风格的探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明确:本诗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探究问题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
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诗歌手法的探究——赋、比、兴由于赋、比、兴在前面诗经的教学中已经学习过,所以让学生直接找出这首诗中的运用这三种手法的诗句,让同学赏析手法的作用是本环节的重点。
问题: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大量运用,本诗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
1.“赋”⑴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明确:不繁琐。
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⑵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⑶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2.“比”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兴”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明确:不能删。
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本节课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所以同学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
品读经典,启迪人生,你我共勉。
六五板书:形式——五言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