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
父爱之舟教案5篇
父爱之舟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父爱之舟教案5篇在写好教案之后对于教师支配课堂的时间会更加合理,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父爱之舟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
(江南水乡)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第【1】篇〗《父爱之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全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呼应。
“父爱之舟”既指姑爹的渔船,也指父亲的爱,两者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
本设计着眼于选材,从默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教学中紧紧抓住“小舟”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让父爱与小舟水乳交融。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随着“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我”和“父亲”的感情也层层深化,直到最后写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的感想,从而顺利揭示出文章主题。
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感受文章的魅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作者资料并制作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坐过小渔船吗?见过有人坐小渔船去参加考试吗?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就是坐着渔船外出求学的,而一路保护他、给他撑船的就是他的父亲,所以本文的标题就叫做“父爱之舟”。
(板书:父爱之舟)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一看这条“父爱之舟”上到底承载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感情上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1.教师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生字词。
2.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冤枉”中的“枉”字,单字读wǎnɡ,在本词语中读轻声;“栈”读zhàn,不读jiàn;“跷”读qiāo,不读qiào;“茧”读jiǎn,不读jiǎnɡ;“偏僻”的“僻”读pì,不要读成bì;“枕、暑、煮、嘲”读翘舌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我”在梦中,梦到了父亲卖蚕茧给“我”买枇杷、住旅店、给我买豆腐脑、给我做万花筒以及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等事情,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声的爱,我对父亲也有说不尽的感激。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6-10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6-10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还有哪些场景,让我泪洒枕边?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心酸的哭了。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为什么心酸?我心底会有什么样的想法?3)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凑钱很艰难但是全家都愿意把钱花我身上;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沉重)4)为了回馈家庭,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收获?预设二:父亲划船送我上学。
1)为什么选择划船?这里第二次提到借船,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时候,父亲和姑父轮流为我摇船,却让“我”去睡觉,能睡着吗?你觉得“我”心里是怎么想的?3)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父亲又做了什么?(预设:船不靠靠近学校就停)4)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取了。
教学大赛一等奖《父爱之舟》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大赛一等奖《父爱之舟》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和尊重父母。
3.2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1.2学会感恩和尊重父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父爱是什么吗?父爱就像一艘小船,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感受着温暖和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课文——《父爱之舟》。
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学会运用。
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说“父爱是一艘船”?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父爱的含义。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父爱。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请同学们以《父爱之舟》为题,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分享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父亲默默奉献、无私关爱儿子的故事。
通过描绘父爱深沉的情感,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珍惜父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情感体验和感恩教育方面,仍需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性,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刻体会父爱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感恩,珍惜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无私与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2.难点:情感体验、感恩教育、家庭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课文动画、图片、音乐等。
2.道具:父亲为学生准备的物品(如书籍、衣物等)。
3.教学资源:相关父爱的文章、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父亲,思考父爱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父爱的无私与付出。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语气、表情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父爱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感恩情怀。
5.拓展(10分钟)展示相关父爱的文章、故事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父爱的伟大。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 优质课 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父亲默默无闻地关爱着他的孩子,表达了深沉的父爱。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旨在通过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父爱这种抽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词语不太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父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景。
3.PPT:用于教学过程中展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父爱是什么吗?父爱和母爱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
同时,教师用PPT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关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和情感。
跟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相互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吴冠中回忆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段难忘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深沉的爱。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父母的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如父爱的深沉,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和付出可能还不够深刻理解,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深沉,学会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如父爱的深沉,学会珍惜父母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感悟父爱。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的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内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父爱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课文。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是如何描述父爱的?”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重点内容。
人教部编版《父爱之舟》教案
人教部编版《父爱之舟》教案一、教学目标c. 理解并感悟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认识父爱的具体表现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a. 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b.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c.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情感内涵和人物形象。
b.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爱,珍惜家庭幸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c.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与艰辛并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小事展现父爱的方式。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父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情感体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课文简介:介绍作者背景及课文梗概,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
课文内容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小事展现父爱。
父亲送“我”报考学校时的情景,以及父亲为“我”摇船送行等场景,都反映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父爱的特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父爱的独特之处。
父爱往往不像母爱那样细腻,但同样温暖而坚定。
通过父亲的行为和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力量。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否有类似的小事也能感受到父爱。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加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父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珍惜父爱。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调父爱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父爱,学会表达对父亲的爱意。
后续教学内容预告:接下来的课程将深入探讨课文中的其他部分...(此处为教案的简略版,详细版将继续展开)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内容分析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教材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写,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的感情。
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词句段的分析,在情境感悟和角色体验中学习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不要仅抓住只言片语进行细碎的分析,更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判断哪些是场景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2.默读课文,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并和同伴交流印象最深的场景.3.通过分析在艰辛和不易中,在不同的场景,父对子的“顺”我“知”我及我对父亲不易的理解和感激,来理解体会父亲对“我”爱之厚重之深切。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生活的不易与艰难来体会父爱的厚重深切及在艰难不易中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是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品读反复出现的父亲借姑爹的渔船送我报考、上学的场景及父亲在渔船上为“我”熬夜摇撸,缝补棉被等细节,理解感受“父爱之舟”为题的妙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1.问题引领:(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试着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2.小结:本文以梦境开始、梦境之中、梦境结束为行文结构,分三个部分写了父亲给予儿子博大的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场景1.问题引领:课文主要写了关于父亲的什么事在“我”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2.学习提示:(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设计理念:阅读理解。
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
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
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
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表达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
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
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
案
教案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材《父爱之舟》。
2. 教师准备投影设备。
教案二:导入新课
1. 教师用投影设备将《父爱之舟》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
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与标题《父爱之舟》相关的内容。
3. 引导学生了解“舟”的意义和相关知识(e.g., 船是人类在水上行走的工具)。
教案三:课堂教学
1. 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父爱之舟》的课文内容,并注意把握词语和句式的读音和语调。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了解小女孩的父亲是如何搭建一座“桥”来帮助她上学的。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父爱与孝心的
主题。
4. 引导学生探讨父爱的含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故事。
5. 教师提出“舟”和“桥”的类比,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父爱是如何帮助和
支持他们的。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案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醒学生记得写上学习笔记,以便复习和温习。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教案五:课后作业
1. 学生根据《父爱之舟》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作文。
2. 学生复习课文,并做相关的练习题。
教案六: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1. 舟
2. 桥
3. 父爱。
人教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
⼈教部编版《⽗爱之⾈》优秀教案1五年级上册语⽂导学案-19《⽗爱之⾈》⼈教(部编版)19⽗爱之⾈导学案设计课题⽗爱之⾈课型新授课教学⽬标1.认识“茧、栈”等14个⽣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弄清作者围绕⽗爱写了哪些事,体会作者对⽗亲的愧疚和感恩之情。
3.学习以⼩见⼤的写法,了解倒叙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抓住“⽗爱之⾈”这条感情线,体会作者对⽗亲⽆尽的感激之情。
2.学习⽤以⼩见⼤的写法刻画⼈物。
课前准备1.课⽂朗读,搜集作者简介,制作⽣字词卡⽚资料。
(教师)2.预习课⽂,借助⼯具书查找⽣字词含义。
(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活动教学提⽰⼀、图⽚引⼊,揭题质疑(⽤时:5分钟) 1.图⽚出⽰⼩渔⾈,巧妙引⼊课题。
2.解释课题为什么叫“⽗爱之⾈”。
3.布置阅读任务。
1.结合⽣活经历谈⼀谈⾃⼰对⼩渔船的认识。
2.初步感受⽗爱和渔⾈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3.带着问题阅读课⽂。
可以变换问题和⽅式,重在激发学⽣的阅读兴趣。
⼆、突破字词,扫清障碍(⽤时:12分钟) 1.检查学⽣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
⽐如“屑、栈、僻、枕”这⼏个往往会误读的字的读⾳。
3.教师进⾏⽣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考、席、屑”的书写。
要能够保持整体上的平衡和各部件的穿插占位。
4.帮助学⽣理解本课⽣词。
1.以⼩组为单位,多种⽅式朗读⽣字词。
2.同桌间朗读重点字组成的词语,看谁读得⼜清楚⼜准确。
3.认真观察,随后进⾏书写训练。
4.通过查找⼯具书等⽅法理解本课⽣词。
1.教师根据学⽣的认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字指导。
2.教师⽰范书写时,重点提醒学⽣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三、理清脉络,了解⼤意(⽤时:18分钟)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交流汇报:全⽂采⽤了什么叙述⽅法?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全⽂⼀共描写了“我”和⽗亲的⼏件事?1.了解作者的成就及写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父爱之舟》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父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爱。
通过一艘小船的变迁,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牺牲。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旨在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亲情类的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较为内敛,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父爱的认识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自己对父爱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父爱。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表达。
4.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指导学生朗读。
2.相关图片: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3.PPT: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程。
4.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随后,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选择了一艘小船?b.小船见证了父亲怎样的付出和关爱?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父爱的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 教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父亲默默付出,用舟车载着“我”去上学,以及“我”在父亲的关爱下成长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亲的关爱,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在感受父爱、感恩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亲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感受父爱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3.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或文章,用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父爱之舟》。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父爱吗?父爱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的要求。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父爱的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第【1】篇〗【教材解析】《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无微不至的爱都蕴含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中,令作者记忆深刻,永难磨灭,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父亲的爱和思念愈加浓厚,即使多年以后,父亲仍频来入梦。
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全都藏在记忆里的一个个场景中,而这些场景又与作者的梦境交织在一起。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真正走进那些饱含着浓浓父爱以及作者的思念之情的场景,充分地读,联系生活想想画面,以感悟场景描写对表达情感和烘托人物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2.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能初步概括出“我”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师激情谈话:如果说母爱是水,那么父爱就是山;如果说母爱是温暖的春风,那么父爱就是火热的太阳。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从梁晓声的文字里感受到了“慈母情深”,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吴冠中去体会那深沉的父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范文第【1】篇〗【设计理念】《父爱之舟》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课文以梦境的形式呈现往事,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与感激之情。
小船贯穿全文,它既是姑爹的那只有形的小渔船,也是一只无形的父爱之舟,承载着父亲对作者的殷切的期望和浓浓的关爱,首尾呼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舐犊情深”,阅读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文章描写的场景很平常,却饱含真情,以故事的真实性,情感的细腻性,触发读者与生活勾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加之对细节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既当爹又当妈,对孩子充满怜爱又关怀备至的柔情慈父形象,一改我们头脑中“父爱如山”的刻板印象。
与另外两篇课文《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起立体地展现了父母之爱。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总结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方法——融入场景、细节描写,并对阅读方法也做了相应提示。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可以运用本册第二单元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文中一些词语、事物年代久远,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利用配套课文朗读视频,并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通过本册第二、四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以上两个方面应该都已有一定的能力基础。
词语除了几个现在不常用的名词,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
在教学时,可采用场景回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通过教师引读,引导学生代入角色进行朗读,在角色体验中深入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目标】1. 认识“茧、栈”等 14 个生字,会写“屑”等 13 个生字,联系语境、视频资料、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运用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浏览,建构画面,梳理出课文描写的场景。
3. 聚焦最难忘的场景,联系生活,感受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并能从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父爱之舟》完美教案部编版1
《父爱之舟》教学方案教材解析《父爱之舟》是部编版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
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教学目标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4.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
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二、初读课文1.字词学习。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本节课的课题是《父爱之舟》,大家知道“父爱”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回答)那么“之舟”呢?(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先暂时理解为“父爱的载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的含义吧!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体会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的妙处。
示例:1)请大家简单说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文章的开头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结尾呢?(引导学生回答)这两部分有什么联系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写法,让文章更加完整。
3)文章中有哪些描写父亲的场景和细节?(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可以说这些描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体现父爱的重要部分。
三、品读文中叙述的小事,感受父爱的真挚1.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叙述的小事,感受父爱的真挚。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父亲的节俭和对作者的期望,体会父爱的伟大,以激起对父亲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示例:1)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中父亲送“我”上学的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可以说这是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期望的体现。
2)文章中提到父亲节俭的生活方式,你们认为这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说这让作者懂得了珍惜生活,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
四、课堂小结,梳理重点1.教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巩固课堂研究成果。
示例:1)请大家说一下本节课的重点。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可以说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结构、品读文中叙述的小事,感受父爱的真挚。
2)请大家回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说出你学到的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可以说我们学会了认识14个生字,理解“首尾照应”和“衬托”等写作方法,体会父亲的节俭和对作者的期望,感受父爱的伟大。
老师:同学们,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读了本课的标题,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这篇文章写的是有关父爱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9《父爱之舟》人教(部编版)19父爱之舟导学案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 父爱之舟人教(部编版)18 父爱之舟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作者采用倒叙手法,以梦境的形式来写回忆性的文章。
正文内容以时间为顺序,以父亲供“我”、送“我”上学为主要内容,所选事例真实、典型,详略有致,能形象地表现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也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特别是父亲多次用船送“我”上学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阅读时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品味。
本文的作者是一名画家,写作自然与一般作者有所不同,如文中运用了以梦回忆往事、衬托等写法,这是课文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去品读,但不必多花时间去讲解。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茧、栈、冤”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含义。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的妙处。
4.通过品读文中叙述的小事体会父爱的真挚以及作者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抓住文中描写父爱的场景和细节,体会父亲的形象,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深情。
教学难点:1.了解文中运用的首尾照应、衬托等写作方法。
2.体会父亲的节俭和对作者的期望,体会父爱的伟大,以激起对父亲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茧、栈、冤”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理解标题的含义。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大意,梳理结构,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歌曲《父亲》,出示有关父亲热爱子女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父爱这一人间至爱亲情。
导语:如果说母爱像和煦的春风,抚摸着我们的脸颊;那么父爱就像火热的冬炉,温暖我们的周身。
如果说母爱像涓涓细流,滋润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就像巍巍高山,托起我们的志向。
上一课,我们从作家梁晓声那里体会到了“慈母情深”,这一课我们将随画家吴冠中品味那深沉的父爱!2.板书课题,初步理解其含义。
预设:由于是刚接触本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字面含义理解课题,不必深入挖掘其意义及作用。
示例:师:同学们,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读了本课标题,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呢?生:这篇文章写的是有关父爱的故事。
生:“父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我们从字面上很容易得到这些信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父爱之舟”为题呢?这个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量词归类:一(间)客栈一(把)大黄油布雨伞一(双)深筒钉鞋◆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节省——节俭偏僻——荒僻启迪——启发反义词:节省——浪费珍贵——普通精致——粗糙(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把握字的笔画、笔顺、书写规则,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学生写字。
◆书写指导:[糖]左右结构。
“米”末笔捺改为点,“唐”撇伸展有力。
[席]半包围结构。
“广”横略向右上倾斜;“”首横长,末笔竖在竖中线上。
[嫁]左右结构。
“女”窄长;“家”笔画较多,注意笔画间的穿插迎让。
[毕]上下结构。
“比”左小右大;“十”横略长,竖在竖中线上。
糖席嫁毕◆易错提示:[蚕]上部是“天”,不要写成“夭”。
[考]下部是“丂”,不要写成“与”。
[栈]右部是“戋”,不要写成“戈”。
[暑]最上面和最下面都是“日”,不要写成“口”。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5)理解重点词语。
[冤枉]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不值得;吃亏。
[恍恍惚惚]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
[偏僻]指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的人烟稀少的地方。
[启迪]开导;启发。
[恋恋不舍]舍不得离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课题我们了解到本文主要写的是父爱,从文章第1自然段我们又了解到作者是以梦境的形式来回忆与父亲有关的故事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与父亲有关的梦境呢?文中哪些句子提示了场景的变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边读边思考,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
2.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检测学习效果。
预设: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篇幅虽然较长,但语言直白易懂,学生通过自读交流基本能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学生自读学习的过程中不必过多干涉,待学生交流后以问答的形式检测学习效果即可。
交流示例: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自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很活跃,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生: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作者从梦境中醒来,因此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师:是的。
这样写,文章的结构显得很完整。
我们很容易发现文章除了首尾,中间部分写的都是梦境。
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标注的提示梦境场景变换的句子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这是第一个场景。
生:“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
”这是第二个场景。
生:“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
”这句话表明场景再次变换。
生:“读初小的时候……”这句话预示接下来写父亲送“我”上小学的场景。
生:“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我又要去报考无锡师范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这些语句表明,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父亲多次送自己上学的场景。
师:大家的回答精彩极了。
大家今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类似的文章。
3.归纳概括,明确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过渡:刚刚我们找到了文中提示场景变换的句子,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最能体现出父爱的事情了。
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1)父亲养蚕卖茧给“我”买枇杷。
(2)父亲送“我”上学住便宜客栈,心疼“我”被虫咬要换房。
(3)逛庙会,父亲给“我”买豆腐脑自己却不吃;父亲给“我”做万花筒。
(4)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
(5)父亲给“我”凑学费,送“我”上学,给“我”铺床。
(6)父亲送“我”报考师范学校。
(7)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4.梳理文章结构。
预设:文章除了首尾是写梦醒的,中间部分全是写梦境,这样文章的层次就一目了然了。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我”回忆过往艰难求学的经历,表现了深深的父爱。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写“我”梦醒,照应开头。
5.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标题,思考其特点和作用。
预设: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父爱之舟”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明确:①“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②“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④“父爱之舟”蕴含的情感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方法总结:文章标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可以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与含义,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以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全文,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的父爱既深沉又细微。
在那样极端困苦的岁月里,父亲仍支持“我”去报考和求学,不怕辛苦,不畏艰难。
那深沉的父爱令人敬佩,那细致入微的父爱又涓涓入心。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并体会到那既深沉又细微的父爱,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还讨论交流了课文题目的特点和作用。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2.通过赏析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语段,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
3.进一步理解父爱的伟大、真挚,激发对父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1.抓住文中相关句段,特别是围绕小渔船叙述的内容,体会深深的父爱。
2.体会文中运用倒叙、首尾照应等写法的作用。
3.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父爱的小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蚕茧报考掀开席子庙会纸屑启迪钉鞋丝绸陪嫁毕业兼做2.回顾梦境,梳理主要场景。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梦境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场景,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看一看谁能既快又准确地回答出来。
(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扬回答得既快又准确的同学。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父亲的那条小船是那么简陋,行驶缓慢,可是它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盛满了父亲无尽的关爱。
是父亲亲自摇着小船把“我”送到一个个人生港湾,“我”在船里安稳舒适,真是酣梦难醒呢!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踏入那艘“父爱之舟”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教师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分析文章开头的特点。
过渡:在初读课文时已经有很多同学注意到文章的开头很独特,那么这样开头好在哪里呢?有何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
交流示例:生:采用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便于组织情节,抒发情感,表达主题。
生:运用倒叙的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方法总结: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2.师生共读第2~9自然段,品味作者的梦境。
场景一:父亲添桑叶,买枇杷。
预设:教师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圈画出文中能体现父亲的特点的词句,初步体会父亲的特点及“我”的家庭特点。
交流:(1)从“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辛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