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教育

合集下载

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区别

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区别

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区别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其中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感性教育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和审美,而理性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区别,并分析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感性教育的特点与重要性感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情感能力。

它注重学生对美、善、真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情感体验能力。

感性教育通常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和文学等艺术形式来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表达情感。

感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感性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感知和欣赏美,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感性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感性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增强同情心和自我情感的表达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感性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感性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

这些能力不仅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理性教育的特点与重要性理性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它注重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性教育通常通过数学、科学、哲学和逻辑等学科进行,让学生能够运用逻辑和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

理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理性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理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理性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本质。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 • • • •
(三)对策: 1、重构理性化的教学活动。 2、权衡教材知识中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 3、保持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 4、避免工具理性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 注:理性教育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 • 理性教育: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 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的教育,是培养人的 概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对行为方 式和目的选择,批判能力以及对情感、意 志的协调能力的教育。
• 古希腊,理性意味着正义、正当。 • 欧洲中世纪,宗教的教义被认为是理性。 • 近代,理性成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如笛卡尔: 把理性看做是天赋的思想能力。莱布尼茨:也把 理性看做是一种天赋能力,认为理性高于感觉之 处在于它能够使我们认识普遍必然的真理。二者 共同点:把理性与感性区别开来。
• 康德批判笛卡尔和莱布尼茨观点:认为人的认识 能力是感性、知性和理性能力的结合。把理性看 做是人类把握绝对的无条件的形而上学知识的先 验思维能力。即实践理性观。 • 黑格尔在康德基础上把理性发展为辩证理性观。 • 现代,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 提出技术(工具)合理性。与此相反的,法兰克 福学派第二主要代表人哈马斯提出交往理性。 • 后现代,把人的理性看做是由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互制约的复杂网络,视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与 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张理性与非理性、技术理性 与价值理性之间具有动态、非线性的互动关系; 强调理性与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等在一 个平衡系统中达到适度的自我限制。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 • (1)教学概念 • 王策三教授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 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 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界 定了性质和目标 • 李秉德教授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 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 动。”—突出教学指导 • 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 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提出中介,课程内容。 • 他们的定义,涉及到教学的结构、性质、目标、中介等要 素,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他们的教学观。 • 教学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以课程 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沈非非,赵 鹏程.理性与教学-也论“课本循环使用”[J].当代教育论 坛,2006,23:25-26.】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导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理论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两个重要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一、理性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维和推理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获取知识。

在教育中,理性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首先,理性主义强调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性主义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理性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和证据,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然而,理性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理性思维,忽视了感性和情感方面的培养。

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情感和直觉思维,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

因此,理性主义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和感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

在教育中,经验主义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首先,经验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其次,经验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至关重要。

然而,经验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可能过于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

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践中的经验。

因此,经验主义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完整版)教育哲学石中英第五章

(完整版)教育哲学石中英第五章

第五章理性与教学第一节理性与人生1。

日常生活中的“理性"用法“理性”代表着一种冲动的克制、一份心态的沉静和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2.辞典的定义第一种释义将“理性"看成是一种“思维类型",与“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相对而言,是借助于“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第二种释义则将理性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感性”或“感性认识”相对而言。

这两项释义说明了:第一,“理性”是人类多种多样思维方式或类型中的一种;第二,依赖于这种思维方式或类型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存在、变化或彼此之间联系的“高级知识”或“真知".最关键的就是指出“理性”是一种“推理能力”3。

不同哲学视野中的“理性"概念早期的斯多葛学派。

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与“人的命运",是“神”与“人"共同拥有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不是“神的属性",而是“人的本性”,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得恰当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使人们的行为避免“过分”与“不及”从而达到善的境地.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家们发挥了斯多葛学派的“理性"观,直接将理性看成是“神意”,使“理性”屈从于“信仰’’,以便可以通过“理性”而发现上帝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如拉伯雷和蒙田等人,则祛除了“理性”概念中的神秘成分,将其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即“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

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则进一步将理性与“自然性”相区别,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类的“思想”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或根据.理性,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范畴,而且是一种人性论或存在论范畴。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以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国家。

在康德哲学中,“理性”则与“感性"和“知性”相对立,指认识“无限”和“绝对东西"的能力.在黑格尔哲学中,理性则指一种具体的、辩证的“思维”,是最高级和最完全的认识能力。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独到的理论。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用理性追求自由思考的生活,而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应有不同侧重,德智体美的发展需要同时兼顾。

“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本身的自由和高贵。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逍遥学派” (Peripatetics)。

自由教育思想三种灵魂与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理性,人只有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因此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亚里士多德教育核心精神。

城邦与教育城邦是个体的集合,个体的幸福要以城邦的至善为基础,但同时,任何人都是生于城邦,长于城邦和死于城邦的,城邦也需要为个体公民的生活,成长提供各种条件,唯有教育才能使这些单个的人成为团体而达成统一。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

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崇尚让公民轮流治理国家的理念,因此所有公民都要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一种学习如何治理国家从而成为优秀的统治者,一种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公民即被统治者。

同时,法律理论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赞成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就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律并安排它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使执政者和各级官僚都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并认为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必须用法律来订立有效的教育,人欲没有止境,除了教育,别无节制的办法。

”教育作用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东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即天性,习惯和理性。

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

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

一、引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张通过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教育领域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影响出发,探讨其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理性主义对教育理念的影响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理性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个体才能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注重个体发展理性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强调科学精神理性主义倡导科学精神,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理性主义对教育内容的影响1. 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理性主义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个体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传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强调学科整合理性主义认为,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教育应注重学科整合。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理性主义认为,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理性主义对教育方法的影响1. 注重启发式教学理性主义强调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素质教育呼唤教育理性与教育精神

素质教育呼唤教育理性与教育精神
化建 设所 要 求的 。
般 来 说 , 会 批判 思 想 是 社 会 改革 思 想诞 生 社
的母 体和温 床 , 会 改革 思 想 是 社 会 批 判 思 想发 展 社
( ) 三 创棒辟莽的求索精神
从 魏源 “ 夷长 技 以 制夷 ” 想 的提 出 、 师 思 洋务 派 “ 育—— 艺 才—— 自强 ” 维模 式 的形 成 , 教 思 到维 新 派 “ 育救 国论 教 的凸显 , 大知 识 分 子 长 期在 教 育 广 救 国的悲壮 幻想 中痛 苦摸索 。“ 教育 救 国” 的时代 感
1O l
维普资讯
刘龙熹 , 张志祥 : 素质 教育呼唤教育 理性与教育精神
握 时代走 向的科 学精神 。 ( ) 面现 实的批 判精 神 一 直

种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正是我们 青年教师所 欠缺 的, 也是我们 的教育事业所希望的, 更是我们的现代
维普资讯
青海 师专 学报 ( 社会 科 学 )
J RN L O O ̄ G OA J N O T A HE S O L E OU A F I U I R E C R ’C L EG
Ie a d 。 l ∞ ) Sd l m e 啪 S
20 年第 2 O2 期
国教育自身发展 的历史规迹 , 但是却无法在世界教 育发展史上标出中国教育 的水平坐标。我们认为,
教育 国际化、 多样化 、 自由化和人本化是 2 世纪教 l 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潮, 我们不 可能背离这种国际化 的太趋势去进行所谓的一流教育建设 “ 中国特色” 决不意味着自我随意降低标准 , 我封闭, 自 白欺欺人
赖于他们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 、 国爱 民为教育事 爱 业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 、 创棒辟莽的求索精神和把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教育理性更是备受关注。

教育理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教育理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理性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理性的本质是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通常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则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

而教育理性则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理性和创造力的人。

教育理性的本质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教育理性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不断探究。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的快速变化中保持对知识的持续追求和学习。

教育理性的本质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人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理性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养成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此教育理性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制度限制了教育理性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通常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学生则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

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显得异常困难。

教育体制的僵化和官僚主义也成为了制约教育理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体制中,官僚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使教育变得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

简述论理性原则教育学

简述论理性原则教育学

简述论理性原则教育学理性原则教育学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教育学主张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理性原则教育学中,理性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指导作用和价值判断。

理性原则教育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一种以发展学生的理性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理性原则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性。

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形式。

理性思维是指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合理的推理来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理性原则教育学中,理性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指导行为和价值判断的重要能力。

理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理性原则教育学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这种教育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和推理方法,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

理性原则教育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种教育学中,学生被视为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需要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和判断。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学习的导向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理性原则教育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能够辨别真假、优劣、有效和无效的论证。

在这种教育学中,学生需要学会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辨别有效和无效的论证,以及防止被不合理的观点和论证所迷惑。

理性原则教育学主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理性心得体会

教育理性心得体会

一、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的质量,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对教育理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教育理性的内涵教育理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1. 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育规律包括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生理规律等。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科学态度和方法科学态度和方法是教育理性的重要体现。

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教育理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教育理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理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6.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教育理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社会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育理性的实践1.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现代化伦理下理性对教育的观照

现代化伦理下理性对教育的观照

蒙 ?启蒙是“ 人类脱离 自己所加之 于 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 小成 熟状态 即是不经别人的 引导 , 就对运用 自己的理智无 能为力。 ” 我们 需要 被启蒙 , 我们 也要 勇于承担起 在这个时代里 的启蒙 。 教育 是功在当代 , 利在子 孙的事业 。 康德说 :人 只有通过教育 “
西 方理性精神与 中国伦理思想 的突破 理性 的 问题 归根 到底是涉 及到人 的存 在 的根本 性 问题 。 在欧洲传统哲学 中, 理性乃是宇宙 的普遍法则或主体 的先天本 质 。它或被视 为世界 固有 的秩 序 , 物质 固有的构成 方式, 承担 着无所不在的统一性诺言 ; 被说成是主体与生俱来 的先验 能 或 力; 或被解释 为主体和世 界共同具有 的本质 。“ 完成 从而认识
确为中 国所欠缺 。 西方世界制度 文明与科学 、 哲学 的一致性是 值得 我们思考 的, 它们是一个整 体, 能分 割。可 以说西方今 不 天的制度形成有其文 化的必然性 。 以, 所 唯有在全方 位的文化 改造 下 , 中国的现代化才得 以推进 。
我们在这 个过渡 期里必须 得有伦理 断代式 的牲 。用牺 牲 的
才能 成为一个 人。人足教育 的产物 。 教育 启蒙肯定理性精神 ”
的力 量 。
理性是什 么, 从来 是并且永远是真正的哲学任务 。从最具普遍 ” 意义上 的定义 , 理性 被认 为是 人们认识 自然和社会及其规律 的

“ 近代 中国许 多讨 论 自由、 民主的人, 往往把它们局 限在政 治 的领域 , 要使 中国成 为一个真正 自由、 民主的国家, 必须 使它 与伦理发 生密切 的关 系, 并使 它在伦理生活 中生根 。 试 问, ” 在 士著定居 的农耕文 明体系的熏陶下怎能结出1业文明的奇葩 ? 二 要开启 中国社会 的深度 变革 顺 利走 向人 类的现代化文 明期,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理性或实用理性。” 在教育中认为讲理性就是讲实用、讲功利。
• (三)对策: • 1、重构理性化的教学活动。 • 2、权衡教材知识中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 • 3、保持教育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 • 4、避免工具理性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 注:理性教育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
• 理性教育: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 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的教育,是培养人的 概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对行为方 式和目的选择,批判能力以及对情感、意 志的协调能力的教育。
究),2007,02:26-27.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8.12:3.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8.12:8. 6.李国庆,申卫革.对理性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27-31. 7.刘锦平.重建理性与教育的融合点[J].教书育人,2011,18:20-21. 8.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88-89. 9.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 10.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11.沈非非,赵鹏程.理性与教学-也论“课本循环使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23:
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 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进 行。
• (二)问题: •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 • 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 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
• “将理性片面理解为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对” 认为理性知识在教育中具有至高的地位,理性知 识才是真理。

实践理性与教育智慧的融合——唐之享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略论

实践理性与教育智慧的融合——唐之享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略论
办 学方 向要 以人本 理念 和科 学发展 观 为指导 :抓住 “
育文稿《 唐之享教育文丛撷英集》 以下简称《 ( 文集》 )
上、 下两册 , 把他 对 教 育 工作 的思 考 与 探 索 , 湖南 对
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的拳拳之心, 融注其 中。《 文集》 真实地展
现 了湖南 教育 改革 与发 展 的状况 , 向我们 呈 现 了改
导 ” “ 育强 省” 人才 强校 ” 、教 和“ 的改 革思 路 。“ 思路 ”
系教 育 , 牵教育 , 情 长期 深 入 一 线 , 多 年 的教 育 管 在 理工 作 中 , 广泛 调查 湖南教 育状 况 , 触到 了教 育工 接
作 的方方 面面 , 结识 了许 多基层 教育 工作 者 , 在此 并
第3 4卷第 3 期
《 之享教 育 文丛撷 英集》 唐 笔谈
编者按 :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高等教育经历 了由规模扩张 向内涵发展的重 大转型 , 我 实现 了跨越 式发展 。唐之 享先 生从 事湖南省教 育管理 工作 多年 , 他从 教育管理者的角度 , 理性地梳理和 审视新形 势下湖 南高等教育 的发展 脉络 ,
革开 放 以来 湖南 高等 教育改 革 的清晰 脉络及 所取 得 的成 效 , 为教 育理论 与实 践 的契合 、 并 为促 进地 方高 校 的改革 和发展 提供 了智 慧滋 养和 富有价 值 的逻辑
理路。

机遇 , 时 而进 , 适 以满 足社会 发展 和人 民群众 对高 等 教育 的需求 ” “ 们一 定要 摆脱 旧观 念 、 ,我 旧习惯 的束
生 的规划 和运 筹 下 , 过 高教 管 理 体 制 改革 和 布 局 经
结 构调 整 , 20 至 00年 , 南 省 已初 步形 成 以高 校 为 湖

理性发现人,教育造就人

理性发现人,教育造就人

世 界 里 来 的 。我 们 看 到 一 朵 美 艳 的 花 , 会 想 着 只
把花 掐下 来 。
本 文 为 福 建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 十一 五 ” 题 ( 题 编 号 为 :3 0 l ) 果 之一 。 课 课 0 W18 1 成
收 稿 日期 :0 9 1 - 0 2 o — 0 2
界 , 个 世 界 是 理 性 的 , 依 靠 理 性 才 能 够 把 握 这 是
的 。 这 是 柏 拉 图 对 世 界 的 理 解 , 悉 世 界 , 要 是 洞 主 从 感 觉 世 界 能 够 进 入 理 念 世 界 。哲 学 就 是 教 类 、 悉 历 史 、 悉 社 会 , 洞 洞 洞 悉 宇 宙 的 般 若 。 《 易 ・ 辞 下 》 谓 “ 则 观 周 系 所 仰 象 于 天 . 则 观 法 于 地 ”, 种 “ ” 并 不 是 人 人 俯 这 观 .
世 间 的 巨人 或 者 神 。 然 而 , 的 理 性 一 直 被 社 会 和 人 的 作 为 作 践 着 , 会 权 力 、 会 暴 力 、 人 社 社 天
启 、 辑 . 是 对 人 的 理 性 的 猖 狂 遮 蔽 , 致 教 育 中充 斥 着反 真 理 的认 识 , 至 , 育 本 身都 逻 都 以 甚 教 被 人 为 地扭 曲 着 。 理 性 应 该 是 中 国现 代 化 教 育 的 根 据 , 到 理 性 就 是 回 到人 本 身 。 回 关 键 词 : 慧 ; 性 ; 觉 世 界 ; 念 世 界 ; 思 智 理 感 理 沉
作者 简 介 : 世 响 , 士 , 建 师 范 大学 教 育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 州 30 0 ) 授 , 育 学 原理 学 科 带 头 人 , 育 首 席 教授 , 毕 博 福 福 50 7  ̄ 教 德 主要 研 究

理性与情感教育并重学前情感教育

理性与情感教育并重学前情感教育

理性与情感教育并重学前情感教育我们常常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意味着什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提倡理性教育,但我们不应把情感教育忽略。

理性与情感要并重,这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

第一部分:理性教育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在发育,理性教育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一个有思想、有判断力、有见解、有逻辑的孩子,那么就需要从小开始进行理性教育。

首先,理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培养思考能力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训练孩子推理能力、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等方式,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

其次,理性教育也包括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认知,以此来引导他们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第二部分:情感教育除了理性教育,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情感教育同样重要。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首先,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通常会为孩子创造亲密、信任、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发展自我认知。

其次,情感教育也包括培养孩子的情感处理能力。

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感,如愤怒、不安、悲伤等,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帮助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三部分:理性与情感教育的并重理性和情感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理性与情感教育并重,让孩子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艺术、音乐、体育、游戏等活动,来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在“知识”与“技能”之外,我们也需要将“情感素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引导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

结论:理性与情感教育同等重要在学前教育中,理性与情感教育同等重要,它们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理性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教育理性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教育理性心得体会(优秀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理性心得体会(优秀15篇)心得体会是对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发和表达,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幼儿园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

幼儿园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

幼儿园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如何教育孩子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如何教育孩子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通过感觉、经验等方式获取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印象和认识,是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感官机能和感性认知水平都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感性认识非常关键。

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孩子感性认识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让孩子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教育应该以让孩子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孩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来获取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印象和认识。

例如,在教育孩子认识颜色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看到不同颜色的物品,并让孩子把它们分类,以此来区分颜色。

2. 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密切相关。

幼儿园老师可以针对孩子的兴趣点,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例如,在教育孩子认识动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玩认动物的游戏,让孩子压制动物马上反应出它的名称和特征。

3. 使用情景教育法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孩子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景教育法,让孩子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景来感知和认识事物。

例如,在教育孩子认识水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模拟洗手、浇花等使用水的场景,让孩子感受水的特性和用途。

二、理性思考理性思考是指通过思考、推理等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理性思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理智地应对问题。

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孩子理性思考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让孩子提出问题并通过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育孩子认识多边形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观察多边形的形状,提出一个问题:多边形的各个角度是相等的吗?并引导孩子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读后感

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读后感

在潜入爱、修理和理性之后在"爱情与教育的理性"中,我被作者开眼的探索所吹走,探索我们的大脑和心灵是如何在爱情与学习的野舞中缠绕在一起的。

他们好像都是派对上最好的朋友,不断互相影响!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当我们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和浸透知识时,我们直觉的能力是如何极其重要的。

谁知道我们的情绪和智慧如此紧密?这本读心术完全改变了我所看到的我们脑海中发生的事情和我们心中发生的事情之间疯狂的通联。


"这本书真的进入了关于爱情,愈合,思考的深处,以及它们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互连接。

它显示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动方式,特别是在爱和学习的时候。

作者对这些话题的考察让我想到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如何塑造我们的情绪和我们教学的方法。

这真的让我思考理性和情感之间的整个通联"。

这本书促使人们重新评估理性在人际关系和专业努力中的重要性。

它激励人们考虑如何在个人和专业领域加深对爱、修复和理性之间相互通联的理解。

“爱、修复和理性”是发人深省、丰富多彩的资源,加深了对人类理性、爱和教育的复杂动态的理解。

这符合促进个人和专业发展综合办法的立场,强调理性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以促进免疫范围内的生产性和谐关系。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教育理性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的过程。

而理性则指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具有合理的、有效的和客观的特征,能够正确地处理问题,取得更好的结果。

理性的核心概念是推理和思考。

培养理性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推理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能够理智地看待世界,正确地处理问题。

具体来说,教育理性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能够正确分析问题、正确推断问题答案的思维能力,是理性思维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思考、概念理解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方式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第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信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人们正确处理问题、作出正确决策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问题的出处、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等,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性思维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在自己能否产生并实施新思维、新方法等,在教育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助力学生成为能力超群、拥有实现自我的理性人才。

第四,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价值判断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及是否值得去做出“价值”限定及意义要义的听取。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而正确的价值观根据的是价值判断能力,教育中要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判断思维,并且可以根据各种思想体系作出辨析评定,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模式。

总言之,教育理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技巧,更具体的关乎到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所以,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停地探索尝试培养人才的全方位教育方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及整体素质,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建立知识型社会加强人力资源积累打下扎实的基础。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

追问“教育理性”之理教育理性,是指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合理的判断、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独立地做出决策和选择。

教育理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运用逻辑、推理和判断评价等能力,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和评估。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可以解构和分析各种信息,并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育理性需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展开思考的能力。

教育理性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合理地分析和推理问题,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等。

教育理性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地理解和评估各种文本信息。

教育理性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其具备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理性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社会来说,理性教育可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理性的实践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辩论课、问题解决课、实验课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人又是教育的产物。

自古希腊以来教育和理性就不可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理性,而教育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的理性。

在柏拉图看来,认识的对象是理念世界中的理念,但这种理念进入肉体时变得朦胧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他认为教育是“矫正心的倾向”的艺术,即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形式质料说,认为人的灵魂是身体的形式,人的灵魂有特定的官能,即理性的官能,它显现人的本质。

他还认为人们接受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和必须,而是因为它自由和高贵,它可以发展人们的灵魂形式。

不仅希腊教育如此,所有教育都是为了发展人的理性本质。

教育正是通过增加人的理性能力,使人成为人。

理性的两重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理性具有两重性,一是理性的道德性、价值性,是对至善、终极价值的追求,康德的实践理性、笛卡儿的直觉理性、韦伯的价值理性都是这一特征的表述。

它为人类社会寻找价值、道德原则。

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认知性、工具性,是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追求,康德的纯粹理性、笛卡儿的演绎理性、韦伯的工具理性都是这一特征的表述。

它寻找客观世界的真理,并用真理性认识去改造世界。

教育使人的理性得到发展。

理性是工具理性(认知理性) 和价值理性(道德理性) 的统一。

教育取向的两重性。

陈桂生教授认为分析教育的价值取向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即“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教育资料、教育对象。

”[3 ] (188 页) 在此,选择后两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取向。

教育资料统称为文化,文化又有两类: 1、观念文化(:价值、规范、信仰等意识形态文化)、2、知识(技术文化体系称之为科技文化)教育对象是人,人有两种属性:作为自然个体的自然人,作为社会个体的社会人。

前面已指出教育的不同取向和理性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有关。

在此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简单地分析。

1. 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和理性的全面发展。

古希腊教育的内容是“四艺”,后来发展为“七艺”(文法、修辞学、辩正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 。

“四艺”和“七艺”教育要训练的是人的心智,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

后来称之为自由教育。

古希腊教育内容上科技文化和观念文化还未分离,二者是统一的。

虽然有“四艺”和“七艺”之分,但总体说来还是十分模糊的。

同时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形而上学、政治学、论理学、逻辑学,物理学,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学科分化水平很低。

教育对象的自然人本位和社会人本位还未出现明显的分化。

亚里士多德称人是理性的动物,又称人是社会的动物。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理性,这种理性也以朴素的形态包含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方面。

这种教育也叫全面教育。

古代教育以其朴素形态包含了两种取向,同时也发展了理性的两个方面。

但并不是它没有偏向,其实这种教育还是偏向于道德。

赫斯特(Hirst) 认为这种教育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自由学科不是“机械的”。

它们比对从事身体或心理的日常事务的要求多得多,它们要求更积极更高级的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是过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

第二,这些学科的主要价值不是功利性的。

第三,这种学习一定不是狭窄专业化的学习。

因为狭窄专业化学习限制人的心智发展,使人不能参与对幸福生活具有同等价值和重要性的其它事务。

第四,学习本身不仅具有内在价值,而且学生必须追求这种价值,也就使学习不只是被他人所迫或为了谋生。

这一切表明自由教育的目的是非功利性的,是为了达到自由,而这种自由即是一个终极目的。

这一目的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善或至善。

“如果我们所做的事都有一个目的,我们为了这个目的本身而企求做这些事,那么,显然这目的就必定是善和至善。

”[4 ] (126- 127 页) 可以看出,古希腊教育偏向于道德取向,这种偏向到了中世纪则进一步滑向上帝这一终极目的。

2. 中世纪教育和信仰理性。

中世纪把理性看作是上帝的补充,“人的理性只能补充简单的信仰,只有对上帝的爱才能达到最高的智慧。

”[5 ] (410 页) 道德不再是追求自由,而是信仰上帝,“人类的至善是以上帝的至善为原因的结果,因此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不是幸福,而是上帝。

”[5 ] (404 页) 此时人的认知理性完全被信仰(道德) 理性所取代,中世纪的教育和信仰理性是一致的。

基督教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紧紧抓住教育和文化,但其教育目的是为宗教服务的。

中世纪的学校几乎都是教会学校。

教会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虽然后来把“七艺”纳入课程范围,但“七艺”的学习主要是为神学服务和古代“七艺”相比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教育内容为宗教服务,当然是意识形态的(宗教的) 。

教育的对象“人”不然人具有自然人属性,是上帝的子民,其社会人属性也只是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万能。

因此,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灌输一种信仰理性。

在此价值理性被信仰理性所取代,认知理性完全成为信仰理性的奴婢,甚至完全没有必要。

阿圭那认为:“赋予人的智慧礼物是卓越的知识,这是他与上帝相结合的结果,只有通过爱才能实现人与上帝的结合,因为‘依恋上帝的人与上帝精神同一’。

”[5 ] (410 页)中世纪后期,在经济发展的意大利北部产生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提倡人的理性,用人的理性去反对上帝。

教育的内容主要还是人文科目特别是文艺,但这一时期的教育也“添加了许多新的科学知识———自然、物理、地理、历史等等———的要素”,并且提出:“以重视儿童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教育的任务。

”[6 ] (62 页)这种教育是自然人———观念文化取向的,是一种非稳定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逐步增加了它的科技文化内容,由自———观念文化取向转变为自然人———科技文化取向。

理性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价值理性占主导地位逐步走向工具理性的过程。

文艺复兴之前是信仰理性取代一切,信仰理性从其终极目的来看是一种价值理性。

文艺复兴之初提倡用人的理性反对神性,此时复兴的是古希腊人追求自由的这种理性,它也具有终极目的的意义,也是一种价值理性。

但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必须具备足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此时工具理性自然会慢慢的突显出来,并占据一定的地位。

3. 近现代科技教育和工具理性。

文艺复兴末期理性的工具性已突显出来,在近现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这一切和近、现代科技教育是一致的。

近现代科技教育促进工具理性的发展从其两个明显的特征得到证实。

A. 实证性。

18 世纪以后,教育的内容由人文科目逐步转向实证科目,其中法国唯物主义者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都主张应以自然科学为主,反对古典教育的人文中心。

如狄德罗要求坚决改革中学教学大纲,反对让古典教育在中学里占优势,认为必须保证教授数学、物理、化学、自然、天文等等科学基本知识。

到了19 世纪,实证科学越来越强大,其标志是孔德提出了实证哲学和实证政治学,认为科学精神就是实证精神。

实证指的是具有“实在”“实用”“确定”“精确”“肯定”等意义的东西。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证实的作用,认为科学的基础是经验,把自然科学看作科学典范。

它强调经验证实、精确、确定,强调自然科学的准确计算(定量分析) 方法。

这使工具理性的准确预测、精确计算成为可能。

B. 专业化和技术化。

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导致了大量专业科目的出现。

现代教育课程设置上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专业化、技术化特征。

通才教育让位给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受到国家的大力鼓励,涌现出大量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决策层对教育的要求逐步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上来。

教育正日益以技术为指针,为科技的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

专业教育提高了人的专业技能,为工具理性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手段。

更为重要的,在现代工业社会,教育的技术取向使技术上升为一种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这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这一切导致了理性在现代社会的畸形发展———工具理性取代一切。

从上面可以看出,近、现代教育具有强烈的自然人———科技文化取向的特征。

教育的内容是以科技文化为主,不仅专业学科、技术学科而且所有的实证学科都属于科技文化。

同时实证性、专业化、技术化教育都离不开经验,专业教育特别是技术教育本身就是经验的。

而经验本质上是个体的。

因此,这种教育的自然人本位也是显而易见的。

1. 将理性片面理解为理性知识 , 与感性知识相对。

认为理性知识在教育中具有至高的地位 , 在教学中重视理性知识传授, 评价中重视理性知识的记忆。

教育中弱化甚至忽视感性知识, 认为感性知识是靠不住的 ,理性知识才是真理。

这是一种片面的本体理性观, 片面地夸大理性的认识功能。

2. 将理性片面地理解为工具理性或实用理性。

工具理性在教育中表现为功利主义 , 认为讲理性就是讲实用、讲功利。

教育手段、目的的选择都要以是否产生效用为依据 , 理性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效能与效果 , 而不考虑其教学方式、过程是否理性。

这是一种“过”的实用理性观 , 甚至走向“非理性”。

三、误解理性带来的两种教育观点在对理性的误解中 , 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两种观点:一是我国教育是一种重“理性”的教育, 教育改革应弱化理性、提高感性与非理性的地位;二是我国教育并非“理性”, 在教育中应该强化理性, 通过教育启蒙理性精神。

前者认为当前我国教育过分强化理性作用 , 忽视感性和非理性 , 是一种纯粹的理性主义教育[2]:重认知轻情感,因而给予普遍化的理论知识以最高的价值地位, 给予获取这种知识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推断能力以最高的价值地位 ; 重知识轻经验 , “人们总是倾向于掌握更多、更多的知识 , 掌握知识体系中分支的分支 , 直至无穷 , 这种‘全面狂’是过度强调教育的一种价值———知识为目的 , 而忽视其他价值的结果”。

理性思维能力或逻辑能力的培养 ,被看作是整个教育的最终目标 , 感性的与非理性的被视为一种摆设 , 是一个花瓶。

后者认为我国教育实践中人的理性精神缺失 , 在教育中应该强化理性。

这种观点认为 , 整个教育就是霸权和强制 ,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目的, 强制性地把人塑造成为某种被需要的工具人。

教育为了这种塑造 ,任意地剥夺人的自由和贬抑人的自尊, 否认人的权利 ,任意处置人的心智和身体 , 这种教育其实完全消除了个人的理性精神。

两种观点 , 一种反对理性教育 , 另一种却竭力呼唤理性教育 , 这是否陷入了一个怪圈?仔细分析 , 我们可以看出 , 前者认为教育理性过头 , 这种观点是从理性知识去看待的, 认为教育过分夸大了理性知识的价值 , 而忽视了感性知识和非理性因素 , 是一种强化的本体理性观。

后者认为教育缺乏理性 , 这种观点是从理性思维或理性精神展开的 , 认为教育应在于启蒙或培养理性思维 , 否认理性知识权威 , 否认规则 , 强调对知识或真理的一种质疑与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