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8e4a966b84ae45c3b358cf9.png)
分析 ,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肠 梗 阻有很 好 的互 补性 : 医 西
治疗 能 弥补 中 医在抗感 染 和纠 正水 电解 质紊乱 方 面
能正 常顺 降 , 气 不 通 , 不 通 则 痛 ” 痛 胀 闭焉 , 腑 “ , 若
浊气 上逆 则恶 心 呕 吐 。故 应 以通 里攻 下 为 治 则 , 泻
消化 性溃 疡 是 消 化 系 统 常 见 病 、 发 病 , 胃 多 而
酸、 胃蛋 白酶 的侵袭 作 用增 强 是 导 致 消化 性 溃 疡 的 主要 因素 , 药 治 疗 原 则 主 要 是 抑 制 胃酸 分 泌 , 西
保 护作用 , 能刺激 胃肠 黏膜上 皮细胞 分 泌黏液 , 有利
3 、 O g 乌梅 肉 2 、 胡索 2 、 香 2 、 0延 0木 0g 白芍 2 、 0g 三
七 1 g 莪 术 1 ) 基 础 , 5、 5g 为 辨证 施 治 , 随症 加减 : 胃
脘 嘈杂 、 灼热 者 , 加蒲 公 英 3 、 茹 1 ; 心 、 0g 竹 5g恶 吐 酸水 者 , 加乌 贼骨 、 瓦楞 子 、 夏 各 1 ; 胀 者 , 半 5g腹 加 厚 朴 、 莱菔 子 各 1 ; 气 频 者 , 苏 叶 、 香 各 炒 5g 暖 加 藿 1 ; 秘者 , 5g 便 加麻 火仁 、 薏苡 仁各 3 ; 0g 舌质 红苔 黄 腻 者 , 滑石 3 、 加 0g 菌陈 2 ; 虚舌质 偏 淡者 , 黄 0g 气 加 芪 3 ; 0g 胃脘 冷痛 , 热饮 者 , 香 虫 、 姜 各 1 ; 喜 九 干 0g 食 少 纳差者 , 山楂 、 曲各 1 。水 煎 服 , t 剂 , 加 建 5g E一
河 南 职 工 医学 院 学 报
J un lo n nMe ia C l g o tf a d W ok r o ra fHe a dc l ol efrSa n res e ・43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5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5例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5ba1f2f705cc1755270992.png)
[ 1 0 ] 吴伟 江 , 王行环 , 王怀鹏. 经 尿道 等离 子 体 双 极 电 切 与 经 尿 道 普 通
电切 对前 列 腺 增 生 症 的 疗 效 比 较 [ J ] . 中华 医学 杂 志 , 2 0 0 5, 8 5
( 4 7 ) : 3 3 6 5 — 3 3 6 7 .
p r o s t a t e [ J ] . J E n d o u r o l , 2 0 1 1 ,2 5 ( 1 2 ) : 1 8 8 9 - 1 8 9 4 .
・
7 6 8・
河南 医学 研 究 2 0 1 3年 1 0月 第 2 2卷 第 5期
HE N AN ME DI C AL R E S E A RC H O c t 2 0 1 3 . V o 1 . 2 2 ,N o . 5
[ 3 ] 麦佐镰. T U R P与 T U P治 疗 前 列 腺增 生 术 后 生 活 质 量 比较 [ J ] . 当
( 收稿 1 3 期 : 2 0 1 3 - 0 6 - 2 1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消化 性 溃疡 8 5例 临 床 疗 效 分 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_1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_1](https://img.taocdn.com/s3/m/1df159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8.png)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0T08:15:47.2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张欣艳[导读] 目的:观察消化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张欣艳建昌县中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125399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88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药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88±1.78)d,短于对照组的(16.45±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复发率2.27%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消化内科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临床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用。
关键词:中西医;消化内科;治疗效果引言中西医治疗是一种十分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结合了中西医相关理论,通过身体的治疗调理实现疾病的治疗干预,保证患者疾病的根治以及患者的身体调养。
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中西医和法往往被运用在消化内科,对于肝脏以及肠胃疾病有着较好的干预结果。
为了探究中西医治疗对于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文章收集了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88例,研究中西医和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8.85±6.29)岁;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8.15±6.05)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c6966827d3240c8447efc4.png)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i n b o t h g r o u p s w e r e o b s m w e d . R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f 9 1 . 7 %) i n t h e o b s e r -
The c l i n i c a l a na l y s i s o f g a s t r i t i s a n d g a s t r 0 du0 d e na l u l c e r t r e a t e d by i n t e - g r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e s e a nd we s t e r n me di c i n e
i n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0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2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 = 3 6 )a n d t h e
消化内科临床30例案例分析
![消化内科临床30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030cf110661ed9ad51f3f0.png)
消化内科临床30例案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2013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30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中药使用陈皮等水煎分服;西药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
结果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2周后,28例溃疡愈合,总效率为93.5%,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实践证明,我院采取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溃疡;胃镜消化性溃疡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些年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这种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如何提高其治愈质量成为了很多业内人士不断探讨的问题、而我院自2012年――2013年治疗的30例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2013年间收治的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病程2个月――20年。
其中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吻合口溃疡1例。
30例患者经胃镜诊断黏膜缺损呈圆形、线形、不规则形,且边缘平坦,底部整齐,为白苔覆盖,或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形如霜斑,并由尿素酶法测定Hp为阳性。
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泛酸、呕吐;病程迁延,起病较缓慢,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长期性反复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的慢性中上腹疼痛,可有神经功能症候群。
1.2治疗方法对Hp感染者采取根除Hp的治疗方法,行联合用药,奥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餐前服用,替硝唑5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以上三种药物连续服用7日。
而对于抑制胃酸分泌则实行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中药予制陈皮10g、半夏10g、海螵蛸17g、紫苏梗15g、煅牡蛎10g、煅枳壳12g、瓦楞子15g、佛手13g。
水煎分服,每日1剂。
以上几种药物均在饭前30min服用,连服3周[1]。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9例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9例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72b72876529647d27285228.png)
[ 8 ] 刘新民 , 潘长玉 , 等 .实用 内分 泌学 , 第三版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4, 1 4 0 7 .
中 西 医结合 治 疗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5 9例 的 临床 观 察
院收治的 1 1 8例 F D患者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各 5 9例 , 对照组给 予西药常规 治疗 , 观 察组在对照纽基 础上加 用 健 胃解郁汤 ; 观察 两组的 胃阈值 改善情 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 观察组 胃阈值改善情况显著优 于对 照组 , 两组 间 胃阈值 差异
显著 ( P< 0 . 0 5 ) ; 观察组总有效率 8 8 . 1 %, 对 照组 总有 效 率 6 1 . 0 %; 两 组 将 临床 疗 效 差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结 论 :
方建强, 消化 内科 , 广西南宁 5 3 0 0 2 1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中 西 医 结合 治 疗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f u n c t i o n a l d y s p e s i a, F D ) 的 临床 疗 效及 F D 的致 病 机 制 。 方 法 : 将 我
—
3 2 5 .
[ 2 ] M a i l l o u x L U, B e l l u c c i A G, Wi l k e s B M, e t 1 a . M o r t a l i t y i n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e s : a n a l y s i s o f d e a t h[ J ] . A m JK i d n e y D i s , 1 9 9 1 , 1 8 ( 3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b703580a0116c175f0e48b2.png)
合 的方 法进行 治疗 ,能 够得到 显著 的 治疗 效 果 。
【 关键 词】 消化 性 溃疡 ;中 西医结合 ;治疗 效果 中图分 类号 :R 2 5 6 . 3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3 2 — 0 5 0 7 — 0 2
1  ̄ 1 5 天每天一次 。2  ̄ 4 个周期后做相关化验 、检查 ,评价疗效 。 2结 果 2 . 1近期疗 效
手段 ,但化疗 药物的毒副作用 较大 ,如较严 重的恶心、呕吐 、便秘 或 腹 泻 、骨髓抑 制、乏力等 。会使使 患者难 以完成 化疗而影响疗 效 ;而 且有的患者在化疗后 ,虽然肿瘤获得缓解 ,但 身体状 况下降。 复方 苦参 注射 液是 以苦 参 、 白土 茯苓 为原料 ,经科学 提 炼而 制 成 的注射 针剂 ,每毫升 含苦 参碱 1 8 m g 以上 。苦参清 热燥湿 凉血 ,白 土 茯苓 清 热解毒 抗炎 。实验 研究 证明 苦参碱 、氧 化苦参 碱 、脱氢 苦 参 碱等 不仅 有直 接杀伤 肿瘤 细胞 作用 ,而且 可诱导 某些 肿瘤 细胞 向 正常 细胞分化 和促进 肿瘤 细胞凋 亡 】 。本研 究通过复 方苦参 注射 针
参 考 文献
2 - 3化疗毒副 反应 治疗组 与对 照组 在 白细胞 减少 、血 小板 减少 、腹 泻 、肝功 能损 害 、肾功 能损害发生率 等方面 比较 ,治疗 组低于对 照组 ,差异均有 统 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见表3 ,治疗组 与对 照组在恶 心 、呕 吐方面 比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见表3 。 3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7a7903f67ec102de3bd8903.png)
食管蠕动和下食 管括 约肌 张力 ;防止 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 并
改善食管的清除率 ; 增加 胃和十二指肠 收缩性 与胃窦 一十二指 肠 的协调性 ; 减少 十二指肠 一胃反流 ; 改善 胃和十二指肠的排 空 ;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 和大肠 的转 运。 临床上用西沙 必利治疗 F D疗效尚可 , 副作 H较少 , { 目前较为常用。
实验室 、 B超及 X线 检 查 排 除 肝 胆胰 腺 等 疾 病 。
F D属于祖国医学“ 胃脘痛 ”“ 、痞满 ”呕吐” “ 等范畴 。 因可 病 为脾气不足 , 邪犯 胃肠致使 胃肠 运动功能失调 ; 寒热互结 , 虚实 相兼 , 湿热 内蕴于三焦 , 致使脾 胃气机不畅 、 降失 调。本病病 升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要 建超
( 南阳医学 高等专科学校 , 河南 南 阳 4 3 6 ) 7 0 1
【 摘要 】目的 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 消化 不 良的疗
效 。方 法 选择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患 者 4 例 , 机 分 为 2组 , 8 随 治
疗组 2 4例 , 照 组 2 对 4例 。 对 照 组 仅 予 西 药 治 疗 , 疗 组 在 治
逍 遥 散
明显 改 善 ; 效 : 状 未 减 轻 或加 重 。 无 症
22 治疗结果 .
2 临床疗效 比较 , 组 治疗 组治愈 l , 3例 显
效 1 0例 , 无效 1 , 例 总有效率 为 9 . 对照组 治愈 6例 , 58 %; 显效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 ntn l yppi,D) 一 组 阵 发 性 或 f c oad ses F 是 u i a
白芍 1 陈皮 1 、 5 0旨半夏 1 、 2 党参 1 、 g 2g茯苓 2 g 白术 1 、 0、 2g 苏梗 1 、 2g槟榔 1 甘松 1 、 0 2g甘草 9g 日 1 , . 每 剂 水煎分 2 次
如何在内科临床实践中实现中西医结合之我见
![如何在内科临床实践中实现中西医结合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689d16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b.png)
如何在内科临床实践中实现中西医结合之我见在我国医疗系统改革工作不断推动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个人健康素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借助中医治疗理论修养身心。
但对于医生而言,无论是中医体系还是西医体系,本质都是利用毅力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因此越来越多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手段进行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意在取长补短,在治病救人方面能够达到互相融合、均衡的治疗效果,为此对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实践中的诊治应用研究极为重要。
1中西医间的同异性大多数普通居民对于中医的了解在于中药材、脉诊,因为在普通人群的印象中,年龄越大的中医工作者诊治经验越为丰富,其诊治水平也相对较高。
西医治疗体系源于国外,与时代技术同步发展,群众对于西医的诊治印象为治疗疗效快。
中西医诊治过程中最大的差异性在于诊治思维的不同,中医诊治更加强调整体性,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诊治,而西医则是局部思维,对患者疾病进行具体性分析,也因此人们常常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衡量中西医的治疗手段,但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中医也可借助科学技术开展诊治工作,因此借助科学技术已经无法有效区分中西医诊治。
能够让中医与西医这两种诊治思维产生联系的重要桥梁的就是人体,这是由于中西医都以是人体作为医疗体系研究的主要对象,中西医的诊治目的都在帮助人们远离疾病困扰,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健康,也正是由于中西医的同异性,让二者能够在医疗方法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实践发展现如今在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实现中西医结合发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针对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展的实践研究,为临床医疗人员内科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理论,因此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治疗中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趋势。
中医理论体系极为丰富,得到了外来医学研究人员的喜爱,再加上国外医学认识对于中西医结合应用发展的认可重视程度,我未来的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中西医结合领域必定策划归纳为新的医学研究分支。
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d9102e482fb4daa58d4b95.png)
推广 价值 与应 用价 值 。
【关键 词 】 中医;消化 ;内科 ;临床 ;应 用
【中图 分类 号 】R243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O04—4949(2014)02—0088—01
消化 内科所 涉 及 到 的 疾病 种 类 非 常 多 ,其 医 学 知识 面也 比较 广 ,且 在操作 上 较为 复杂 与精 细 ,所 研究 的疾 病 内容主 要有 食 管 、胰 腺 、肠 胃、肝 胆等 。 中医作 为我 国一种 独具 特色 的资 源 ,在医 学各 个方 面都 有相应 的建 树 ,特别 是 消 化 内科 对 于 中 医 的应 用 ,使 得 人 们对 于 中医 的认 识 与 了解 更 为 深 入 。本 文就 我 院 消化 内科 病 患 应用 中医治疗 所得 到 的效果 实施 探讨 和分 析 。 1 资料 与方 法
病患 的实 际情 况 ,把这 200例 病 患划 分 为 两个 组 ,即 中 医组 与西 医组 各 100例 ,其 中西 医组 采取 的是对 症 药物 治 疗 ,中 医组采 取 是 中 医辩
体 、中 医调 养 与辩证 治疗 等 ,就 两 组病 患临床 效果 进行 比较 分析 。结 果 :在 治疗 以后 的 三个 月进 行 随访 ,中医组 治疗 有 效 率为 96% ,西 医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 有效 率为 95% ,二者 所存 差异 不是很 明显 ,故不具 有统 计学 意义 。结论 :借助 于 中 医辩体 、调 养 与辩证 治疗 等 ,使 消化 内科病 患 的病 情
得到 了有 效地 改善 ,其恢 复情 况和 治疗 成效 和西 医 治无较 大差 别 ,由此 可见 ,在 消化 内科 临床 中,应 用 西医 ,所 获成 效较 为显著 ,具 体 一定 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d6d4b0b16fc700abb68fc64.png)
老 年 人 的 常 见 病 、 发 病 。 老 年 人 胃黏 膜 防 御 功 能 的 逐 渐 减 多 退, 加上 常 因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服 用 非 甾体 类 药 , 往 往 症 状 明 其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 0m / , 前 l 1 g 次 饭 5—3 i 1 服 , / 。 治 0m n 7 1 3次 d 疗 组 以 和 胃汤 为 基 础 方 ( 胡 1 , 芪 2 , 参 1 , 术 柴 0g 黄 4g 党 2g 白
多 潘 立 酮 治 疗 。2组 均 以 2周 为 1个 疗程 。结 果 2周 治 疗 后 , 疗 组 的 量 化 评 分 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 治 J P均 <00 ) .5 。
复发 率也 显 著低 于对 照 组 ( 0 0 ) 结论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F P< .5 。 D疗 效 优 于单 纯 西 医组 , 得 在 临床 上推 广 应 用 。 值 [ 键 词 ]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 西 医 结合 疗 法 ; 年 人 ; 关 中 老 多潘 立 酮
早 饱 、 气 、 欲不振 、 心 、 吐) 重程 度分 别进 行评 分 , 嗳 食 恶 呕 严
门 诊 中能 够 坚 持 用 药 并 能 定 期 随 访 的 老 年 F D患 者 11例 。 2
人选标 准 : ①年龄 ≥6 0岁 ; ②符 合《 罗马 Ⅲ诊 断标准 》 , 具
有 下 列 消 化 不 良症 状 之 一 或 者 多 项 患 者 : 腹 痛 、 腹 胀 、 上 上 早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e Junl f ner e rd i a C ieeadWet nM dc e2 1 e , O 5 dm ora o Itg tdTaio l hns n s r eii 0 2Fb 2 ( ) a tn e n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0a04fb4693daef5ef73dac.png)
治疗组显效 3 7例 ( 17 ) 有效 1 6.% , 8例 (0 0 , 3 . %) 总有 效 率为 9 . % , 17 对照 组显效 1 (5 9 ) 有效 2 9例 3 . % , 1例 ( 9 3. 6 ) 总有效率 为 7 . % , 组 患 者 之 间 临床 总 有 效率 比 % , 55 两 较, 差异具有统 计学 意义 ( 0 0 ) 表 明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P< .5 , 组 的临床疗 效优于单纯西 医对照组 , 见表 2 。 两组 患者治疗前 后 的主 要 临床症 状 比较见 表 3 。治 疗 组对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的疗 效与对照组相 比较 , 差异具 有统
—
以及 x线检查 可排除肝 、 、 腺疾 病 ; 胆 胰 无糖 尿病 、 结缔 组织 病、 肾脏病 以及 神经肌肉病 ; 排除肠易激综合症 。 1 3 治疗方法 : 照组患者单 纯西 医 口服多潘立酮 1 g3 . 对 Om , 0/ , :d 患者于餐前 2 i 右服用 。治疗组 患者在上 述西 医 0mn左 治疗 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香 砂六君子 汤加减 ( 党参 3 , 0g 茯苓 3 0 g 木香 1 , , 0g 白术 1 , 2g 砂仁 1 , 0 白芍 1 , g 2g柴胡 1 , 0 半夏 1 g 0 g 甘草 1 , , 0g 陈皮 1 , 0g 生姜 1 ) 1 d, , 0g , N/ 2煎 分为 2~ 4次 口服。随症加减 : 便结甚 者去党 参和 白术 , 腹胀 加大黄 ; 呕逆 甚者加竹茹 、 花以及代赭 石 ; 旋覆 反酸甚者加 乌贼 骨或 者瓦楞 子; 厌食者加鸡内金和焦三仙 ; 食积 甚者去 党参 , 加神 曲和莱 菔子。两组均 以4周 为 1个疗程 , 比较两组之 间临床疗效 。 14 疗效评价 : . 疗效评 价参考《 医病 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中 以 及《 临床疾病诊 断依据治愈好 转标 准》: ①显 效 : 主要 临床症 状如上腹部疼痛或 不适 、 腹胀 、 嗳气 、 酸 、 心 以及 恶心 呕 反 烧 吐等消化不 良症状 消失 , 停药 后观 察患 者半 年 内未 复发 ; ② 有效: 上述主要 临床症状 以及体 征明显好转 ; ③无效 : 上述 主 要 临床症 状 以及 体 征 没 有 改 善 。总 有 效 率 =( 效 +有 显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e72b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9.png)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5:15:15.50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作者:何茜[导读] 目的对临床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何茜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区津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30308摘要:目的对临床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消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做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应用效果消化内科疾病类型多、病情复杂,肠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等属于几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消化内科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疼痛、唾液分泌增多等临床症状[1],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不适症状,看西药的毒副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影响患者预后效果[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缩短预后周期。
本文主要对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之间我院以中西医治疗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消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着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处于28~5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6.28±10.5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17,年龄处于27~6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7.12±11.25)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有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有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4c6356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1.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有优势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疾病引起所致。
其中主要是指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回肠及结肠等部位发生出血的一种现象。
患者在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较多时,还有可能引起患者发生休克现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患病后,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医中,一般将消化道出血称为吐血,认为血主要由胃部而来,从口而出,其中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火热亢盛及正气亏虚的原因引起的,患者多表现为胃热型及脾虚型这两种类型,在治疗时则可以采取清热泻火、健脾温中及凉血止血的方式实施治疗。
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显示,在为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有效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临床中在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同时明确患者出血的部位等,在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时,其中对于轻度及中度出血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下经过临床治疗后方可以有效起到止血的效果,因此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可以快速恢复,之后通过针对患者的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更快的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来说,在治疗时首先应该对其实施抢救休克及控制出血等措施,之后再查明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根本原因,最后为患者实施综合性的全面治疗,这样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患者由于大出血出现休克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在实际为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止血时通常会采用中西医两法止血、中药止血等方式为患者实施止血。
在为患者实施消化道出血治疗时,西药可以采用西咪替丁、止血敏以及输血等方式治疗,其中西咪替丁能够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因此能够起到止血的目的,止血敏则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文锐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文锐](https://img.taocdn.com/s3/m/8acf9c2d910ef12d2bf9e724.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文锐发表时间:2017-06-19T16:28:55.6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作者:文锐姚旖旎张丽虹关大勇[导读] 这样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解除患者的痛苦,同时还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和家庭方面因为治疗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优势,论证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
临床观察60例,单用西药多潘立酮片及与其合用的中成药保和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西药配合中成药,对照组单用西药。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
结论: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用西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系指除器质性疾病外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为临床常见内科病之一,但血生化和内镜等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1]。
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不仅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有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传统特色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中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文章对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简要概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如下条件:①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以胃为主的症状群,至少持续4周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癌、糜烂、返流性食管炎等器质性疾病;③实验室、X线、彩超等检查除外肝、胆、胰、肠道等器质性疾病;④除外糖尿病、肾功衰竭、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05c43e83c4bb4cf7ecd1bd.png)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作者:余晓琼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20-01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95%以上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
该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呃逆等范畴。
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胃灼热、恶心、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以腹痛为主,疼痛限于上腹部,有周期性、节律性和慢性特点。
目前对于消化性溃疡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自2010年6月——2013年5月采用自拟中药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分散片、甲硝唑片、威地美片等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55例,并与单纯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分散片、甲硝唑片、威地美片治疗者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内科门诊病人110例经电子胃镜确诊为活动期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排除恶性溃疡,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治疗组55例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年龄(44.5±7.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平均为(5.4±2.5)年;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复合性溃疡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0例。
对照组55例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0岁-72岁,平均年龄(43.9±6.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2年,平均(5.3±1.8)年;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41例。
两组资料相比,性别、年龄分布、病程、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次,口服2次/d,早、晚饭前各服1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b19c09a6c30c2259019eb3.png)
血等严重并发症 , 达到了预期 治疗 目的。 均
3 讨 论
剖 宫产瘢痕妊娠是异位 妊娠中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发 生的机
制 目前 还不 明确,其危 险性极大 ,常被误诊 为流产。大多数学 者
而做好避孕工作 , 尽可能避 免流产, 还要严格控制剖宫产 的次数 ,
对于预防和治疗 剖官产瘢 痕妊 娠有着重 大意义。
道 出血 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西 医对照组常规 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 照组 基础上加服中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 结果 : 医对照组有效 5 例 西 1
,
有效率为 8 . % 22 。中 6 西医结合组有效 5 例, 6 有效率为 9. % 结论 : 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上消化道出 02 。 3 中 血疗效显著, 避免了 手术风险, 值得在临
出血 的速 度、出血量 、出血部位、抢救成 效与疾病 的发 生、发展
① 内黄县中医院 河南 内黄 46 0 530
有直 接 的关 系 ,可危 及 生命 。笔 者 自2 1 00年 1 - 0 1 1 月 月 21年 2 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上消化 道出血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
用。现 总结如下。
2 1 ,1 (9 : 5 3 . 0 0 72 ) 3 - 8
【 乔福 元,赵 君 . 痕子宫 破裂早 期诊 断与处 理 U . 5 】 瘢 】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 科杂 志,2 1,2 ( : - 2 0 0 6 ) 8 1. 8
[】 dnPA,B siS 6 Go i a s ,Do n zJ co i pe n n yd vlpn l n e . etpc rg a c eeo igi a An n pei s eaensci a[ .et tr ,19 ,6 () 3 8 4 0 rvo s a t ns rJ FriSei 9 7 71 : 9 — 0 . ucr e o c ] l l
中西医结合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综合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综合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dfa1d20cfc789eb162dc800.png)
分另 为 6 .%、 11 、24 、 1 % 、62 4 .%和 5 .% 0 1 2 5 .% 6 . 5 . 5 .% 65 % 8 60
现 7 %的涂 阻啼结核病人 的结核病控制 目标【 0 l J 。
参考文献 :
[ 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 目办公室 . 1 】 世界银 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 目工作手 册【 . s 第二版. : 】 北京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9 5 3 . 19 :3
2322 0 0 8年登记治疗初治涂阴肺结核病 人 2 1例 , . 0 2 2 0 . 9 在治疗过 程 中非结 核死亡 8例 , 2 %; 占 . 因药物副 反应拒 治 9例 , 31 7 占 .%; 24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持续 阴性 , 7 完成治疗率 9 .%。 42
3讨 论
表 5 2 0 ~ 0 5年复 治 涂 阳 肺 结核 病 人 治 疗 转 归情 况 0 2 20
目实施 的过程中 , 实行 全程 督导或强 化期 督导管理 , 并实行免费检
查和免 费治疗 , 从而提高 了结 核病人对 治疗的依从性 , 治疗 的规 使
律性和全程治疗管理得到了充分体现 。
31我县地 处半山 区, . 以农 业生产 为主 , 农村经济 发展滞后 , 人民群 众的生活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低 层次水平 ,0 9 %以上的肺结核 病人 发生在贫 困家庭 , 由于结核病的慢性特征 , 且治疗 时间长 , 用药 种类 多, 治疗费用较高 , 因此 , 多数结核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差 。在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86665250066f5335a8121cd.png)
作用小 , 疗效稳定 , 不易复发 , 缓解率高 , 避免 患者长期 大量 应
用 激 素 治疗 而 产 生 激 素 依 赖 及 副 作 用 等 特 点 , 作 用 机 制 可 能 其
( 收稿 日期 :0 0 0 — 0 2 1— 3 1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探 讨
王 伟
( 中信机 电制造公 司总 医院, 山西 运城 0 3 0 ) 4 8 1
【 要 】目的 摘
床 疗效 。方 法
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 不 良的临
十二 指肠溃疡 、 糜烂 、 肿瘤 等器质性病变 , 未发 现食管炎 , 也无
上述疾 病病史 ; 实验 室 、 ③ B超 、 x线 检 查 排 除 肝 、 、 疾 病 ; 胆 胰
证, 治疗 以 清 热 解 毒 、 血 止 血 为 大 法 , 角 地 黄 汤 清 热 解 毒 , 凉 犀 凉血 散瘀 。 而多 数 患 者 开 始 发病 为 慢 性 型 , 即脾 肾虚 损 证 , 疗 治 上 以 降 火 滋 阴 , 血 止 血 或 益 气 摄 血 为 法 , 补 阴 丸 合 茜 根 散 凉 大
滋 阴 降火 , 络止 血 ; 脾 汤 益 气 补 血 , 脾 养 心 。 实 验研 究 证 宁 归 健
进 骨髓 巨核细胞 向成熟过渡 , 有待于今后进~步加强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陈 灏珠 . 用 内科学 『_ 1 1 实 Ⅵ . O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9 7 .f 第 北 人 19 :
化不 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 的一组上腹不适综合征 , 包括
上腹 部 不 适 、 腹 饱 胀 感 、 上 早饱 、 嗳气 、 心 、 吐 、 心 、 酸 等 恶 呕 烧 反 上 消化 道症 状 。 18 我 国首 次 引用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这 个 概 9 7年 念 。此 病 发 病 率 较 高 , 2 %~ 0 占消 化 内科 门诊 量 的 5 % 约 0 4 %, 0 左右 , 女性 多 于男 性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确切 的病 因及 发病 机 制 尚 不 明确 , 能 与 胃排 空 延 迟 、 可 胃十 二 指 肠 炎 症 、 门 螺 杆 菌 幽
1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1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42fa71c866fb84ae45c8d60.png)
1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五苓散结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对我院226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
治疗组117例,治愈50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2.9%,对照组109例,治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26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62.38%,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五苓散治疗,疗效显著、病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易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五苓散;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不但患病率甚高,且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治疗疗效不甚理想,且存在成本较高、副作用明显等问题,通过五苓散于传统西药共同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在226例门诊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采用完全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7例,男56例,女61例,年龄19-77岁,平均38(±1.64)岁,病程1.2月—3年,平均11(±0.71)月,对照组109例,男47例,女62例,年龄17—75岁,平均32(±1.46)岁,病程1.5月—2.8年,平均10(±0.64)月,两组病例均有上腹痛、上腹胀等症状。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痛、上腹胀为必备条件。
②可具有下列症状之一项或数项,即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
③上述症状存在4周以上或12月中累计超过12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3T11:26:54.5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5期作者:潘建萍郭惠蒋洪梅[导读]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卫生院)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64 例消化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 组患者各为 32 例。
2 组患者都接受西医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还需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中的患者在接受了常规西医疗法之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68. 75%,研究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 88%。
通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发现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 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消化内科;胃溃疡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疗法,中西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能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的疾病类型比较多,在我国的病发率也是非常高的,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有肠胃疾病、食管功能疾病等[1],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西药方法进行治疗的,但是获取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患有消化系统类疾病的患者消化系统的敏感性都比较强,当患者使用纯西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使本已经出现问题的消化系统再一次被刺激,这样很容易给患者埋下健康隐患,使其在反反复复中失去了治疗的希望。
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合理配伍增强了药物的药效,同时还缩短了治疗周期,由于疗效不错,也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肯定。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 64 例消化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为 32 例,研究组患者为 32例。
对照组中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研究组中的患者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此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 64 例消化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为32 例,研究组患者为 32 例。
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 18 例,女性患者有 14 例,年龄均在 31 ~ 65 岁,平均年龄为(46.23 ± 12.0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包括了14 例胃溃疡患者,1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 例复合型溃疡患者。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 14 例,女性患者有 18 例,年龄均在 30 ~ 64 岁,平均年龄为(47.53 ±13.28)岁,在研究组患者中包括了 16 例胃溃疡患者,1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 例复合型溃疡患者。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上差异不明显,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同样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2],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接受中药香砂养胃丸的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都需要连续接受治疗 1 个月,并且在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饮食情况,饮食上以清淡为主,禁食生冷、辛辣、甜腻、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主要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 表示,分别采用 t 值和 χ2 值进行检验,P <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68. 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 88%,通过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两者之间的总有效率,发现研究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 组之间的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通过对比中西医的观点,发现中医角度更加关注理气和胃,让患者服用加味乌贝散,可以保证健脾养胃[3],促进患者胃黏膜功能的恢复,使溃疡康复的速度逐渐加快。
乌贼骨、浙贝母等药物可以有效的镇痛止血,及时缓解患者的平滑肌痉挛镇痛,从而减小药物的毒性,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让胃肠黏膜再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加速愈合溃疡,及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此次研究选取了对照组患者为 32 例,研究组患者为 32 例。
对照组中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研究组中的患者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此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中的患者在接受了常规西医疗法之后,治疗的总有效率為 68. 75%,研究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 88%。
通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发现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 < 0. 0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疾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取得了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另外,中西医疗法在其他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能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疗法,是经过广大的医务工作人员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西医结合疗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其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在众多领域都表现出了非常骄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俊玲.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28-29.
[2]陶秀芝.浅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54-55.
[3]林友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28):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