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
微生物测序做根内和根际的采样方法如下:
- 根际土壤样本取样方法:
- 作物类(含草地等矮小植物):
1. 采集植物植株,去除根部大块土壤,置于冰上运输至实验室。

2. 晃动根部,去除根部松散的土壤后,使用无菌刷子从根部收集残留土壤。

3. 同一样方多点取样土壤样本等量混合均匀后,液氮速冻,置于-80℃冰箱保存。

- 林木类:
1. 采集地面下10-20cm根际土壤,置于冰上运输至实验室。

2. 过2-5mm孔径无菌筛网。

3. 同一样方多点取样土壤样本等量混合均匀后,液氮速冻,置于-80℃冰箱保存。

- 植物内部微生物取样方法:
1. 依据实验设计,进行样方设置,每一样方进行多点取样,同一样方点等量混匀成一个样本。

2. 对植物组织进行表面消毒操作,液氮速冻后,研磨成粉,即可用来进行核酸的提取。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取样器具的消毒灭菌处理,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污染。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采样方法或操作步骤,请补充相关背景信息后再次提问。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和提高农田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通常需要进行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并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章将介绍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步骤,并对PCR反应进行优化。

1.土壤样品采集:将土壤样品收集到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尽快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

2.土壤样品处理:将土壤样品通过筛网过滤,去除大颗粒物质。

然后,将土壤样品进行均匀混合,以保证提取的土壤微生物样品的代表性。

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土壤样品处理方法,例如:酶处理、分离培养等。

3.DNA提取:根据所选用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按照其提取方案进行操作。

一般而言,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步骤包括:细胞破碎、蛋白质沉淀、DNA溶解和纯化等步骤。

4. DNA质量检测:提取的土壤微生物总DNA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或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检测。

常用的DNA浓度检测方法为: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吸光度260 nm/280 nm比值,一般DNA的260 nm/280 nm比值在1.7-1.9之间为纯净的DNA样品。

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技术,可以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PCR反应优化的几个关键步骤:1.引物设计:选择适当的引物对于PCR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引物应能够特异性地扩增所需的目标基因片段。

引物的设计可以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进行,也可以利用已有的引物库进行。

2.酶和缓冲液优化:PCR反应中酶的选择和相应的缓冲液对于PCR反应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尝试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聚合酶和缓冲液,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适合的组合。

3.PCR温度参数优化:PCR反应的温度参数也会对PCR反应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取样方法
确定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取样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取样点: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取样点。

通常应选择代表性地带土壤、若干个深度(如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等)的土壤样品。

2. 准备工具:取样时需要准备洁净的工具和容器,如无菌铲子、无菌采样袋或无菌容器等,以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3. 取样方法:将土壤取样器或无菌铲子插入土壤中,以尽量保持样品的代表性。

每次采样之前都应彻底清洗工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4. 样品处理:将采样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送达实验室,样品应存储在低温环境中,以减缓微生物代谢。

在实验室中,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所需的取样方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步骤和要求应根据具体研究的需求和方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物质循环、生态功能以及农田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并进行研究是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

1.稀释涂平法:稀释涂平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首先,将土壤样品稀释成一定的浓度;然后,将适量的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最后,将培养基平板的菌落进行分离鉴定。

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常见的土壤微生物;缺点是只适用于可培养的微生物。

2.筛选技术:筛选技术通过筛选和培养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实现对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常用的筛选技术有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酶基因筛选、菌落形态和色素筛选等。

优点是可以选择性培养其中一类型的微生物;缺点是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培养基有限性。

3.海绵法:海绵法通过悬浮土壤样品,利用海绵吸附和负压吸附的原理,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

首先,将土壤样品加入海绵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操作将海绵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最后,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优点是可以分离植物根际微生物和陆地微生物;缺点是操作复杂。

4.聚合物链式反应(PCR)和16SrRNA基因测序:PCR和16SrRNA基因测序是一种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首先,从土壤中提取微生物的DNA;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最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

优点是可以快速分离和鉴定微生物,无需进行培养;缺点是依赖于标准数据库的准确性。

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分析其形态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分离。

优点是可以快速直观地观察微生物;缺点是无法进行鉴定和培养。

综上所述,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的方法有许多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求。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方法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因此最好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利用其内部的底物(如碳源、氮源、磷源),经过精密的代谢酶的作用而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同时释放出的大量的氧气,它们的代谢活动消耗大量的碳源、氮源和磷源,是土壤中生物地球系统能量和矿质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

实验室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一般采用呼吸时间计测法。

该方法利用土壤中微生
物呼吸活动对其所在环境(O2和温度)的反馈变化,通过测定每小时、每天和每
月土壤中氧气的变化,计算出其呼吸量和呼吸率。

实验室测定土壤微生物的呼吸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从地下
15~30 cm处采集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将混合好的土壤样品分装在容器中,将容
器重新称重,测定其含水量;(2)实验:将测量用的容器放在实验槽中,每次实
验加入一定的水量,并固定它在恒温装置恒温包袋中实现恒温;(3)计算:按照
实验所示,采用称重法计算土壤水分流失率,以此计算出土壤呼吸强度。

从以上可知,实验室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是一项综合性、微观的测定,其结果
可快速准确反映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状况。

它具有易得、时间可控、适用于大部分土壤类型的特点,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有效手段。

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采集方法

⼟壤微⽣物研究⼟壤采集⽅法⼟壤微⽣物研究规范——II. ⼟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1. ⼟壤微⽣物样品的运输⼟样从采集点到实验室往往需要经历⼀定时间的运输,⼟样运输过程中难免影响⼟壤的温度、⽔分、氧⽓等环境条件,所以要尽快置于⿊暗、低温(4℃)的密闭环境,尽量维持⼟壤含⽔量稳定不变,⿊暗环境是为了避免光照下藻类在⼟壤表明的⽣长,低温是为了减少细菌繁殖,维持微⽣物区系稳定。

⼀般装于聚⼄烯袋⼦,并松扎。

另外,储存时尽可能避免物理压实,样品袋不要堆叠过多,以免破坏⼟壤原有的团粒结构,并导致底层样品处于厌氧环境。

微⽣物取样的⼟壤样品需要在0-4℃的条件下保存,所以⼟壤样品应及时保存在保温箱或冰箱中(设置0-4℃),并最好在⼀周内完成前期处理。

如果采集地有冰箱、熏蒸所需的真空⼲燥器和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微⽣物⼟壤样品熏蒸浸提后,以冷冻的浸提液保存在塑料⼩瓶中,以⽅便运送。

如果采集地没有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所取的⼟壤样品过筛后冷藏在保温箱中,以⽅便运送。

具体的流程如下:(1)提前准备好保温箱及冷冻好的冰板。

冰板需要提前1-2 d冷冻,可以再⽤⾃封袋装⼀定量⽔分放平冷冻为规则的冰块备⽤。

(2)按照微⽣物取样规范进⾏取样,及时过筛去除根系、⼟壤动物等杂质,放置在0-4℃保鲜冰箱中保存。

⽤于DNA或RNA 分析的⼟壤样品应⽤⼲冰速冻。

⽤于RNA分析的⼟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冰保持低温。

⽤于DNA分析的⼟壤样品应⽤冰盒运输,也可⽤⼲冰。

(3)运输当天将⼟壤样品密封好,放⼊保温箱中,保温箱底部、四周及顶部均放置冰板和⽤⾃封袋密封的冰块,保证样品四周均可接触冰板或冰块。

注意保证⼟壤样品和冰块分别密封,以防路途中融化的⽔分进⼊⼟壤样品造成污染。

(4)到达⽬的地后,迅速将样品放⼊保鲜冰箱(0-4℃)保存待测。

如果采样地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实验⽅法,将样品熏蒸、浸提后保存在塑料⼩⽅瓶中,-20℃冷冻,然后再按照上述流程放置保温箱中运送到⽬的地,迅速放置在冷冻冰箱中(-20℃)保存待测。

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

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

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随着生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在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是生物大数据技术在土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分析的步骤指南,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使用这一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组成的研究。

第一步: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1. 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区域的特点,选择代表性的土壤采样点位。

同时要注意避开污染源和人为干扰点。

2. 采集土壤样品:使用无铁铲或无污染的采样工具,深入土壤表层约20~30cm 处进行采样,并取多个样品进行混合,以减小采样误差。

3.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干净无菌的容器中,在4℃下保存或立即冻存,避免微生物活性和组成的改变。

第二步:土壤DNA的提取和准备1. 提取土壤DNA:使用商用的土壤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土壤DNA的提取。

确保提取过程中的无菌条件和操作技巧。

2. DNA浓度和纯度检测:使用生物大数据分析所需的DNA量一般较少,因此需要测量DNA的浓度和纯度。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测定。

3. DNA质量控制:检查DNA的完整性和质量,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第三步:建立土壤微生物组成的测序样本库1. 文库构建:使用特定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建立土壤微生物的16S rRNA或ITS基因测序样本库。

选择合适的引物对目标微生物进行选择性扩增。

2. 文库纯化:使用商用文库纯化试剂盒,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以去除引物和杂质,使得文库中的DNA更适于测序。

3. 文库浓度测定:测定文库中DNA的浓度,以确保文库中含有足够的DNA用于后续的高通量测序。

第四步: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1. 高通量测序:将建立的土壤微生物文库送到专业的基因测序机构进行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1. 准备工作1.1 制定采样计划采样计划包括目的、地点、样点数、采样方法和步骤、后处理和分析项目等,明确采样任务和要求,并注意查阅前人在同一地点或地区的研究结果。

同时采样前要准备一份根据研究目的而设定的采样报告表格,一般要求包含以下内容:场地位置和采样确切位点,场地历史、相关细节及特征的综合描述,采样日期及时间,当时或临近取样前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雨、阳光、云等),所用器械种类,样本过筛前是否需要干燥,以及所有可能影响后续测试结果的其他因素。

1.2 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在明确采样目的、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应收集监测区域范围内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实地采样前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现场勘察,主要考察采样区域的土壤类型、地形、农田等级、植物群落分布情况。

1.3 器具准备根据采样目的准备相应需要的器具,可能涉及到的器具如下: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筒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照相机、卷尺、比色卡、铝盒、样品袋、样品箱、冰袋、冷藏箱、冰箱、烧杯、量筒等。

试剂类:纯水、盐酸溶液(1:3)、酒精(95%)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记号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注意事项:①采样工具和盛放土壤样品的容器必须事先灭菌,或先用采样区内的土壤擦拭,避免外源物质干扰;采集下一个样品前采样工具先用95%酒精擦拭干净并晾干。

②避免使用吸水或会释放溶剂或增塑剂等物质的器具来盛放土壤样品。

2. 采样设计2.1 划分采样分区应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适当大小的采样分区,森林和荒漠生态系统的采样分区为10 m×10 m的正方形,农田、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采样分区为1 m×1 m的正方形。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案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案

三,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测定1 培养方法(1)稀释平板涂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准确称取10g(精确到0.001)采集的鲜土,倒入装有90 ml 无菌水的500 ml 的三角瓶中,置于往返震荡机上(120r/min,常温),震荡20 min,使土壤充分分散成为土壤悬液。

②将上面的土壤悬液用无菌移液管吸取 5 ml 到45 ml 稀释液中,即为10-2稀释度,依次按10倍法稀释,制成10-1~-~10-6稀释度。

(注意:每次吸取悬液时,在稀释液中反复吸入和吹出3-~5 次,减少因管壁吸附而造成的误差,并使悬液进一步分散,每个稀释度需要更换无菌吸管吸取悬液。

)③根据各类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多少选择适当稀释度的悬液接种。

本实验选择细菌的稀释度为10-3-~10-5,放线菌为10-2~-10-4,真菌为10-1~-10-3。

④土壤悬液的接种方法: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15~20 ml 选择性培养基,待凝固后,用0.2 ml无菌移液枪吸取0.2 ml各稀释度的土壤悬液,然后立即用涂抹棒将悬液均匀的涂抹于培养基表面。

用同一支吸管接种时,从高稀释度开始,依次接种到低稀释度。

⑤接种了土壤悬液的培养皿,平放在超净工作台20~30 min,使得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然后倒置于28~-30°C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细菌1~-3 天,放线菌10-~14 天,真菌3~-7 天。

⑥培养结束后,取出培养皿计数。

(2)稀释培养法一系列稀释度的制作与稀释平板法相同。

根据各类微生物在土壤中数量的多少选择适当的稀释度,分别接种1 ml 稀释液与制作好的液体培养基中,根据需要做3~4 次重复,适温培养。

2 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离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每个菌种要求做 3 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3-4 次重复,选取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在20~-200 之间的培养皿、真菌的菌落在10-~100 的培养皿计数,并计算三次重复的平均值。

土壤edna采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壤edna采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壤edna采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土壤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土壤微生物采集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培养,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操作繁琐、耗时耗力、对特定菌群的检测敏感性不高等。

近年来,土壤环境DNA(eDNA)的采集和分析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土壤eDNA采集是一种通过直接提取土壤中的DNA来研究土壤微生物群体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该技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同时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

土壤eDNA采集的原理是基于土壤环境中微生物所产生的DNA片段。

这些DNA片段被提取后可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群体及其丰度。

通过分析土壤eDNA可以揭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土壤eDNA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DNA的提取和测序分析。

采集土壤样品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以尽量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DNA的提取是关键步骤,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DNA的纯度和产量。

随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提取的DNA进行测序,得到大量的序列数据。

通过对这些序列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土壤微生物群体的数量、组成和功能特征。

土壤eDNA采集技术在土壤生态学、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同时,土壤eDNA采集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处理土壤样品中的DNA分解和污染等问题。

然而,随着采集方法和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些挑战也有望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土壤eDNA采集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高效、准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体的方法。

它将促进我们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理解,为土壤科学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未来,随着土壤eDNA采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相信它将在环境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
土壤中的小动物采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采样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般来说,常见的土壤中小动物包括蠕虫、昆虫幼虫、蜘蛛、螨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中小动物采集方法:
1. 手工采集法,这是最简单的采集方法,可以直接在土壤中进行观察和手工捕捉。

例如,可以利用镊子、铲子等工具在土壤中仔细地寻找并捕捉目标小动物。

2. 钻取法,利用土壤钻或者土壤取样器从土壤中取样,然后在取样中筛分或者分选出目标小动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大量样品的研究。

3. 饵盒法,在土壤中设置带有诱饵的饵盒,吸引小动物进入饵盒内,然后定期检查饵盒内的小动物情况并进行采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土壤中特定小动物种类感兴趣的研究。

4. 饲养法,将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观察并等待土壤中的小动物自行活动或繁殖,然后进行采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土壤中小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采集时,应该注意保护现场环境,避免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另外,在采集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植物生长促进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二、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土壤样品,分别来自农田、森林和草地。

使用无菌勺子将土壤样品采集到无菌离心管中,并尽量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

2. 稀释与涂布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加入无菌的盐水中进行稀释,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浮液。

然后,将这些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含有富营养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

3. 培养与分离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待菌落形成后,使用无菌勺子将单个菌落分离到含有富营养培养基的琼脂管中,形成单菌株。

4. 鉴定与保存对于分离得到的单菌株,我们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以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鉴定工作。

同时,我们将这些单菌株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以备后续的实验研究。

三、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成功分离出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

经过鉴定和分类,我们发现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不同类群。

其中,细菌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占据了总菌落数的70%以上。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细菌形成了光滑的菌落,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粗糙的表面。

此外,它们对不同的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也有所差异,表明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特性。

四、讨论与分析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分离与鉴定工作,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并发现了它们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的差异。

这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初步的分离与鉴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1.土壤采样土壤采样是土壤实验测定的第一步,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对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注意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差异。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网络采样和均质采样。

采样深度通常为农田表层15-20厘米,林地和草地约为10-15厘米。

2.水分测定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测定可以通过干湿法、重量法和传感器测量法等方法进行。

-干湿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然后测量样品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含水量。

-重量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恒温,记录样品重量和干燥后的重量,计算含水量。

-传感器测量法:使用水分传感器或土壤水分仪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土壤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水分含量。

3.pH值测定土壤pH值是评估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土壤pH值可以通过玻璃电极法、试纸法或电位滴定法等方法进行。

-玻璃电极法:使用专业的pH计和玻璃电极,将电极插入土壤样品中,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压来得到土壤的pH值。

-试纸法:将试纸浸入土壤水溶液中,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电位滴定法:将土壤样品与酸或碱反应,使用电位计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得到土壤的pH值。

4.营养元素分析营养元素是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成分。

常用的土壤营养元素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和使用光谱仪进行分析。

-化学试剂分析:使用化学试剂提取土壤样品中的营养元素,然后使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元素的浓度。

-光谱仪分析: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光谱特性,根据光谱特性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元素的浓度。

5.有机质含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燃烧法、酸碱滴定法和遥感技术等。

-干燥燃烧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高温,使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然后测量样品重量差异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
土壤微生物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既能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土壤形成和保护等生态过程,又能影响和调节植物生长、土壤质
量和健康、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

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分离、鉴定、计数、培养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微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
分析,了解其种类、密度、活性、分布等特征以及与土壤环境和作物
生长等因素的关系。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1.分离鉴定法:采用分离平板或液体培养基,将土壤样品培养出
不同的微生物单菌种,再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等特性进行种属鉴定。

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适当的基
因或序列作为指示剂,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目标微生物的数量。

3.微生物生态学方法:通过土壤酶活性、氧化还原电位、pH值、养分含量等环境因子,综合评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4.组学(metagenomcis)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
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代谢途径、基因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快速、全面地揭示土壤微生物的谱系和功能。

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可以深入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土壤
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关系,为促进农业发展和
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在进行土壤微生物研究时,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采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工具准备采集土壤样品需要准备一些专用工具,如不锈钢土钻、小铲、采样袋(通常使用无菌的聚乙烯袋)、标签纸、记号笔、罗盘、GPS 定位仪等。

不锈钢土钻适合采集较深层的土壤,小铲则便于采集表层土壤。

2、确定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等特征。

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农田、森林、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同时,要避免在路边、垃圾堆积处、施肥区等特殊位置采样,以免影响样品的代表性。

3、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在采样前,需要了解采样区域的土壤质地、酸碱度、肥力水平、历史耕作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对采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二、采样时间采样时间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在植物生长季节结束后或在土壤未受到明显干扰的时候采样较为合适。

例如,对于农田土壤,可以在收获后进行采样;对于森林土壤,可以在秋季落叶后采样。

此外,还应考虑天气条件,避免在雨后立即采样,因为此时土壤湿度较大,可能会影响样品的质量和分析结果。

三、采样方法1、单点采样当研究区域面积较小且土壤性质相对均匀时,可以采用单点采样的方法。

即在选定的采样点上,使用土钻或小铲采集一定深度的土壤。

采样深度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通常为 0 20 厘米(表层土壤)、20 40 厘米(亚表层土壤)或更深层次。

2、多点混合采样对于面积较大或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的区域,应采用多点混合采样的方法。

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土壤变异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点数。

一般来说,每 100 亩左右的面积应设置 5 10 个采样点。

然后,在每个采样点上按照相同的深度和方法采集土壤,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

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检测方法

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检测方法

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检测方法一、土壤样本采集土壤样本采集是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检测的第一步,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集时应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同时注意保持土壤的原有结构和活性。

采集后的土壤样品应立即进行保存,以避免微生物群落的改变。

二、基因提取基因提取是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检测的重要环节,主要目标是提取出土壤微生物的基因组DNA。

在这一步,需要采用有效的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以保证基因提取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因扩增基因扩增是通过PCR技术,将特定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的过程。

在此步骤中,需要根据所检测的微生物功能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便对目标基因进行选择性扩增。

同时,要控制好PCR反应的条件,确保扩增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四、测序分析测序分析是对扩增后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以获得目标基因的准确序列。

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下一代测序(NGS)技术。

NGS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点,适合对大量样本进行测序分析。

五、数据处理与丰度计算数据处理是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去除低质量的数据和噪音。

随后,根据特定的算法和计算模型,对目标基因的丰度进行定量分析。

这一步骤中,可以采用一些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工具,如QIIME、PICRUSt等。

六、结果解读与报告结果解读是根据丰度计算的结果,对土壤中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分布和丰度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报告中,需要详细说明检测方法、数据分析和解读过程,并给出明确的结论。

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生态学意义进行阐述。

七、质量控制与误差分析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

这包括对实验过程的监控、重复实验的验证以及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通过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中的问题,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八、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是对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滴定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滴定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测定(滴定法)一、实验目的和内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μm3活的微生物总量,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和最易变化的部分。

耕地表层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Bc)一般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3%左右,其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土壤耕作制度和微生物肥力的变化,并可以反映土壤污染的程度。

近30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没有发现一种简单、快速、准确、适应性广的方法。

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包括:氯仿熏蒸培养法(FI)、氯仿熏蒸浸提法(FE)、基质诱导呼吸法(SIR)、精氨酸诱导氨化法和三磷酸腺苷(ATP)法。

氯仿熏蒸浸提法(FE)的原理是:土壤经氯仿熏蒸处理,微生物被杀死,细胞破裂后,细胞内容物释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的可提取碳、氨基酸、氮、磷和硫等大幅度增加。

通过测定浸提液中全碳的含量可以计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仪器:培养箱;真空干燥器;真空泵;往复式振荡机(速率200次每min);1L广口玻璃瓶;定量滤纸;紫外分光光度计;LNK-872型消煮炉(江苏省宜兴市科教仪器研究所)试剂:1.无乙醇氯仿:市售的氯仿都含有乙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前必须除去乙醇。

方法为:量取500ml氯仿于100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硫酸溶液[ρ(H2SO4)=5%],充分摇匀,弃除下层硫酸溶液,如此进行3次。

再加入50ml去离子水,同上摇匀,弃去上部的水分,如此进行5次。

将下层的氯仿转移存放在棕色瓶中,并加入约20g无水K2CO3,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备用。

2.硫酸钾溶液[c(K2SO4)=0.5mol·L-1]称取硫酸钾(K2SO4,化学纯)87.10g,先溶于3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转移溶液至容器中,再加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余下的部分,转移溶液至同一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

最后定容至1L;3.重铬酸钾[c(1/6 K2Cr2O7)=0.4000mol·L-1]:称取经130℃烘干2~3h的重铬酸钾(K2Cr2O7,分析纯)19.622g,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4.邻啡罗啉亚铁指示剂:称取邻啡罗啉(C12H8N2H2O,分析纯)1.49g,溶于含有0.70gFeSO4·7H2O的100ml 去离子水中,密闭保存于棕色瓶中;5.硫酸亚铁溶液[c(FeSO4·7H2O)=0.0667mol·L-1]:称取硫酸亚铁(FeSO4·7H2O,化学纯)18.52g,溶解于600ml~800ml去离子水中,加浓硫酸(化学纯)15ml,搅拌均匀,定容至1000ml,于棕色瓶中保存。

土壤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土壤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其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养分循环、有机物分解、土壤结构形成等。

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对于评估土壤质量、生态平衡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采集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包括农田、森林、草地等。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马丁氏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高氏一号培养基(用于放线菌培养)。

3、实验仪器: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移液器、灭菌锅等。

(二)实验方法1、土壤样本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使用无菌采样工具采集表层(0 20 厘米)土壤,每个地点采集多个重复样本。

将采集的土壤样本放入无菌袋中,标记好采样地点和时间,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

2、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本,加入无菌水制成土壤悬液。

通过系列稀释法将土壤悬液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悬液涂布于相应的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设置多个重复。

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温度为 37℃,培养时间为 1 2 天;真菌培养温度为 28℃,培养时间为 3 5 天;放线菌培养温度为 28℃,培养时间为 5 7 天。

3、微生物的计数与鉴定培养结束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选取典型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显微镜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四、实验结果(一)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农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相对较少。

在森林土壤中,真菌的数量相对较多,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相对较少。

草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介于农田和森林土壤之间。

(二)微生物的种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出了多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一般有土样采集

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一般有土样采集

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一般有土样采集、增殖培养、培养分离、筛选最后进行纯种分离、毒性试验等。

1、采样:一般在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多,中性偏碱的土壤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酸性红土壤及森林土壤中霉菌较多,果园、菜园和野果生长区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

选择一定的土壤环境采集土样,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清洁的聚乙烯袋、牛皮袋或玻璃瓶中.2、增殖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 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

3、培养分离: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4、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关于菌种的识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每一类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各具有某些相对的特征,利用观察这些特征,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及初步识别、鉴定微生物。

土壤一般取土壤表层5-10cm处土壤,如果土壤有翻动,应更深一点,避免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1我们一般都用那种封口袋(塑料的),纸袋不容易保持水分。

2当天采当天快递回来,不用加冰袋。

3快递一般三天就到,对微生物菌群影响不大。

4在冰柜中4度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尽量随采随做。

菌株分离(sepe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的微生物的过程。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常用方法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常用方法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常用方法
土壤小动物是土壤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参与土壤的营养循环。

因此,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已成为研究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

第一种常用的采集方法是放板采集法。

这种方法是在指定的采样点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板子,将板子放在土壤中,然后用柔软的刷子和镊子等采集工具将土壤小动物采集出来。

第二种常用的采集方法是气抽采集法。

这种方法是借助抽气机,将土壤小动物从土壤中吸出来,然后用网把土壤小动物捕获,从而实现采集。

第三种常用的采集方法是活体采集法。

这种方法是直接在采样点将土壤取出,然后用洁净的容器装起来,将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放入容器中,以保证它们的活性,从而实现采集。

第四种常用的采集方法是干湿采集法。

这种方法是将土壤放入容器,然后将容器中的土壤按照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土壤倒在干净的湿布上,土壤小动物会被湿布吸附,从而实现采集。

以上是常见的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但是,不同的土壤类型和采集环境需要使用不同的采集方法,因此,在采集土壤小动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I. 土壤样品的运输和贮存
1.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运输
土样从采集点到实验室往往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运输,土样运输过程中难免影响土壤的温度、水分、氧气等环境条件,所以要尽快置于黑暗、低温(4℃)的密闭环境,尽量维持土壤含水量稳定不变,黑暗环境是为了避免光照下藻类在土壤表明的生长,低温是为了减少细菌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稳定。

一般装于聚乙烯袋子,并松扎。

另外,储存时尽可能避免物理压实,样品袋不要堆叠过多,以免破坏土壤原有的团粒结构,并导致底层样品处于厌氧环境。

微生物取样的土壤样品需要在0-4℃的条件下保存,所以土壤样品应及时保存在保温箱或冰箱中(设置0-4℃),并最好在一周内完成前期处理。

如果采集地有冰箱、熏蒸所需的真空干燥器和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微生物土壤样品熏蒸浸提后,以冷冻的浸提液保存在塑料小瓶中,以方便运送。

如果采集地没有通风橱等设施,建议将所取的土壤样品过筛后冷藏在保温箱中,以方便运送。

具体的流程如下:
(1)提前准备好保温箱及冷冻好的冰板。

冰板需要提前1-2 d冷冻,可以再用自封袋装一定量水分放平冷冻为规则的冰块备用。

(2)按照微生物取样规范进行取样,及时过筛去除根系、土壤动物等杂质,放置在0-4℃保鲜冰箱中保存。

用于DNA或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干冰速冻。

用于RNA分析的土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干冰保持低温。

用于DNA分析的土壤样品应用冰盒运输,也可用干冰。

(3)运输当天将土壤样品密封好,放入保温箱中,保温箱底部、四周及顶部均放置冰板和用自封袋密封的冰块,保证样品四周均可接触冰板或冰块。

注意保证土壤样品和冰块分别密封,以防路途中融化的水分进入土壤样品造成污染。

(4)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将样品放入保鲜冰箱(0-4℃)保存待测。

如果采样地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规范上的实验方法,将样品熏蒸、浸提后保存在塑料小方瓶中,-20℃冷冻,然后再按照上述流程放置保温箱中运送到目的地,迅速放置在冷冻冰箱中(-20℃)保存待测。

如果购买不到保温箱,可以选用运输水果、蔬菜等的白色泡沫箱,密封严实后亦可。

由于泡沫箱保温效果可能不及保温箱,路途较远时应多放置冰板及冰块,途中尽量不要打开,放入及取出都要及时,且需要提前确认样品采集地和目的地
的冰箱是否留有足够空间存放土壤样品或者浸提液样品。

特别要注意微生物样品的密封,放置融化的水分或者其他污染源污染样品。

2. 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处理
采样后土壤样品应尽快处理手工过筛。

过筛之前,去除样品中的植物、可见土壤动物和石粒等。

推荐过2 mm筛,促进颗粒间的气体交换,以利于保持土壤的好氧状态,也能去除小石头、动物和植物碎片。

一些有机物质如粗腐殖质或泥炭不容易通过2 mm筛,此时应在潮湿条件下过5 mm筛。

如果土壤太湿不能过筛,应该将其摊开,置于轻微流动的空气中,促其均匀风干。

应不停地用手指捏碎并翻动土壤以免表面过度干燥,通常在室温下进行上述操作。

如果土壤需要风干,不要过度风干,风干程度达到过筛要求即可。

3、土壤微生物样品的储存
土壤微生物样品管理和制备过程相对特殊,因此对土壤微生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阶段的储存需要特别注意对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的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1 微生物样品储存条件
根据土壤微生物的观测指标、样品状态等的不同,对样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如下:
1)微生物生物量分析一般要求土壤鲜样置于4℃左右冷藏保存,可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事先放置冰板或冰块的保温箱中,不能处于冰点以下,以免冰冻影响微生物。

一般的菌种保存也大多是在4℃,这个温度可以减小细胞繁殖,维持微生物区系的稳定性。

2)土壤微生物样品经过熏蒸浸提等前处理后的浸提液样品置于-20℃左右的环境中冷冻保存。

3)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Biolog板法、PLFA法或者DNA测序时大多都是采用冷冻法保存土样,且为了避免由于冷冻速度过慢导致菌体会表达大量的抗逆性基因和蛋白,样品可以速冻后(液氮罐),保存在超低温冰箱中(-70℃)。

4)尽量减少开关冰箱或保温箱,以保证恒定低温效果。

如遇停电等突发事件,做好相应应急处理措施。

5)特别要注意微生物样品在实验室保存和分析过程中的密封,以免凝结的水汽或其他污染源对样品造成污染。

6)每份样品保存量不能过多,不同样品之间避免堆叠,以免下部样品由于挤压形成厌氧环境。

2.2 微生物样品的储存时间
1)待测样品的短期保存
对于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最适宜保存温度并不相同,低温也可以造成某些微生物的死亡,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确定低温确实可以保持原有微生物区系不变,因此土壤微生物样品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

一般认为土壤鲜样4℃下可保存一周,土壤浸提液-20℃下可保存一个月。

ISO 10381认为一般土壤微生物样品在进行分析前最长可以保存3个月,如果用于DNA分析应保存在-20℃条件下,用于RNA分析则保存在-80℃条件下。

2)土壤微生物样品的长期保存(大于3个月)
根据保存年限和针对的指标的不同,样品应保存在-20℃、-80℃或-180℃条件下(表IV-1)。

已证实温带土壤样品在-20℃保存12月不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如氨氧化活性)。

而且用于磷酸脂肪酸(PLFA)和DNA分析的样品可以在-20℃保存1到2年。

用于RNA分析土壤样品也可在-80℃保存1到2年。

用于DNA、RNA和PLFA分析用的土壤样品推荐使用液氮速冻法。

4、其他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4.1 新鲜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某些土壤成分如亚铁、易还原态锰、还原性硫、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和分析。

先用粗玻璃棒或将样品弄碎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固定。

4.2 风干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曝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样品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放入样品瓶中备用。

瓶内外各具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

制备好的样品要妥为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并避免酸碱气体的污染。

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以备查询。

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4.2.1 一般化学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附清除。

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 mm筛,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至全部样品通过2 mm筛为止。

过2 mm筛的土样可供pH、盐分、交换性能以及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2 mm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 mm筛,供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0.25 mm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用玛瑙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筛,供矿质全量分析等项目的测定。

4.2.2 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土样的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但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诸环节都要特别注意,不要接触可能导致污染的金属器具。

例如采样、制样时使用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用尼龙网筛等。

通过2 mm尼龙筛的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从通过2 mm 筛的试样中四分法分取一部分样品,用玛瑙研钵进一步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149 mm尼龙筛,用于测定土壤全量微量元素。

处理好的样品应放在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4.2.3 颗粒分析试样的处理与贮存
将风干土样反复碾碎,使之全部通过2 mm筛。

留在筛上的碎石称量后保存,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量,以计算石砾质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混匀后盛于广口瓶内,作为颗粒分析及其他物理性质测定之用。

若在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或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细心拣出称量保存。

参考文献
ISO 10381-6: 2009 Soil quality - Sampling - Part 6: Guidance on the collection, handling and storage of soil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processes, biomass and diversity in the laboratory
林先贵. 2010. 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9-31.
GB/T XXXXX-2011/ ISO 10381-6: 2009 实验室测定微生物过程、生物量与多样性用土壤的好氧采集、处理及贮存指南(报批稿)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