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提纲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提纲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提纲

《论语》复习

一、为政以德

文化思想

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

(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坚持认

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为政以德》)答案要点:

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值准则。从现象上来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3、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4分)

《论语》选段: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名家评点:

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四书集注》)

朱子曰:“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又曰:“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论语集注》)

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论语集注》)

请联系名家点评,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学说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要点:

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首先要言正。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4、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

(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

参考答案:

(1)(1分)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孔子:以德治国(德治)。

(2)(3分)赞同。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二、克己复礼

文化思想

明白“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

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1)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1分)

(2)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3分)

参考答案

(1)子路对孔子的回答不苟同,并且说孔子的观点何其迂腐,表现了他直率、淳朴的性格。

(2)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孔子认为这些“实”的变化是不应该的,“名”和“实”混乱,社会就会引起混乱,礼乐就不能复兴,因此,他要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正名”,实际上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3.3)

材料2: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16.3)

材料3: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材料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材料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

(译: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根据以上几段文字,谈一谈你对孔子的“礼”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对于个人而言,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一种自身修养,既包括内在道德水平,又包括外在礼仪。

(3)遵循礼义,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要发自内心,讲究诚意。例如,当子女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祭祀祖先神灵,好像祖先神灵真的在那里。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可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已可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主张守孝一年,而孔子主张守孝三年。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赞同孔子的观点。理由:a、子女出生3年才能脱离父母,所以父母死后,子女也要守孝3年。b、“孝”是“仁”和“礼”里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赞同宰我的观点

A、影响礼乐。因为“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B、影响农业生产劳动。

(3)都不大赞同。不主张守孝。理由:A、首先要明确古人是怎么守孝的。古人要求在家守孝或在父母坟头筑房守孝三年。B、现代还这么守孝会影响工作。

C、守孝关键在于心诚,只要心诚,异地守孝也是一样的。

D、儒家主张“仁”,“孝”是“仁”重要内容,忠于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是“仁”更重要的内容。古人就有“忠孝有两全”的说法,当“孝”与“忠”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求首先选择“忠”,看来忠于国家人民比守孝更为重要。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文化思想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

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省参考卷题目)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a、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改革社会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c、身处乱世之中,如果人人都能“以天下为己任”,,那么乱世就会变成盛世。

赞成桀溺的观点。

a、乱世中,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b、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c、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浪费。

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且理由到少两点,即可给满分。

2、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请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4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对于子路的观点,孔子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2)对“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一观点,你怎么看待?

参考答案:

(1)对于子路的观点,孔子完全认同。这正是孔子一贯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君臣之义是大义,长幼之节是小节,君子要行大义。尽管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被采纳,还坚定地认为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这便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注:“子路曰”,宋初写本作“子路反,子曰”。就认定这句话就是孔子说的。)

(2)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局限性。首先,倡导君子学有所长,就出来为社会做事,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是有益的,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把出仕与建立君臣关系等同起来,认为一个人出来做官就是“售于帝王家”,有很大的思想局限性。

3.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

(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

(2)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2)“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4.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2)你是如何看待此时孔子的行为呢?

参考答案:

(1)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谏。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之意,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之情。

(2)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而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

五、仁者爱人

文化思想

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通过儒、墨比较,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

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颜渊在谈自己的志向,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认同子路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自己有东西要与朋友共享,朋友用坏了东西自己也不心痛”。

理由:a、帮助朋友是爱心的体现b、如果人人都能关心、帮助朋友,那么这个社会风气就会很好了。

(2)认同颜渊的志向

颜渊的志向是,不要自我夸耀。

理由:a、夸耀的实质是自我骄傲。b、夸耀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达到一定的目的。c、自我不利于向善,不利于进步

(3)认同孔子的志向

孔子的志向是,使老人安逸,信任朋友,关心小孩。

理由:a、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达到极至的表现;b、这是大爱大同世界的体现。真正仁者是“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夫子之志表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夫子之志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子贡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2)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子贡认为“仁者”应该忠于主上,应该为主上死难,杀身成仁。孔子认为“仁者”应该看他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天下统一,安定百姓,造福民众。

(2)同意。“仁者”必然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孔子的“仁爱”注重道义,讲求社会责任,“仁者”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讲求小谅小信。

六、君子之风

文化思想

儒家的道德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什么?(1分)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3分)

参考答案:

(1)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如何看待“利”和“义”。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要重义轻利,交友要“以义合”,不能“以利合”,不能为了私利而结党,要安贫乐道,还要讲诚信、态度要谦逊、要按照“礼”来实践,这样才能成为君子。

2.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节选的几个章节,孔子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

(2)作为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从节选的章节看,你们认为君子个人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呢?

参考答案:

(1)义、仁

(2)要点: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行为有礼态度谦逊讲求诚信见利思义庄重安详

3.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针对棘子成的认识,子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从现实生活中,为子贡的观点提供论据。

参考答案:

子贡的观点是“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08奥运开幕式完美的表现形式成功地诠释了奥运理念,也成功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的实力和人民的精神风貌。(4

分)

八、周而不比

文化思想:

与人为善——友好交往“诚”与“信”——诚实交往

“和而不同”——“适中”交往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这两章都涉及到了交友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原则是:朋友相处勿烦琐无度。

我很赞同这个交友原则。

理由:a、与朋友接触太多,双方矛盾自然会产生;b、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自由与空间,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干涉别人的自由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c、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许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不要强求朋友采纳自己的观点。。

我不赞同这个交友原则。

理由:a、接触能保持、促进感情,现实中交友绝大多数如此。b、既然是真心对待朋友,就要强劝朋友,直到朋友改正自己的错误为止,因为这是真心为朋友好。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群而不党”是儒家推崇的交往观。“周而不比”“比而不周”及“矜而不争”也是孔子论及的交往方式。这三种交往方式哪一种和“群而不党”最接近?“群而不党”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周而不比。

“群而不党”的意思是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这样的交往观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为“合群团结”产生力量,“结党营私”的人往往搞小团体,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处理事情往往不分是非原则的,这样对单位、集体乃至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十一、诲人不倦

文化思想:

了解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了解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

练习: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时代的人们有这种需要,孔子于是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办私学,广招学生,满足了人们这种基本需要;今天我们的政府提出对所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同样是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

2.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1)文段中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从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哪一种教育原则?

(2)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因人而异(或:因材施教)

(2)要点: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因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智

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特长差异、兴趣区别等,这就要求教育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

答案:(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

(2)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重,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十二、高山仰止

思想内涵

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感人的师生关系,探究《论语》中叠句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孔子的品格的动人处在于他的和蔼温逊,从他对弟子说话的语气腔调就可以看出。同时他不是永远温和高雅的,他嫉恶如仇,有时会当着人面说出很刻薄的话。孔子具有深厚的情感,敏锐的感性,高度的优美。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

之效。

练习

1、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1)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哪些学习观点?

(2)结合这段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学习永无止境,永远不能满足;学习应循序渐进;学习应有广泛视野;学习应有自己的思想。(2)示例:道无所不存,无处不有。仰观之而显得更高大,钻研之则显得更为艰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奥秘无穷,包罗万象,但却没有确定的答案,常常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收获。而我们现实的教育精神却是满足于一个唯一的答案,学习盲目追寻,找不到自己的真正思想,失却的是自己真正的个性。这种学习是本末倒置的,它只是随意地捡起别人的东西作为自己学习的结果,显然,这种学习方法(或教育精神)是不值得提倡的。学习(或教育)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循序渐进,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思想,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存库。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才不至于被某种东西所束缚,才能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发展。

2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2)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十三、沂水春风

文化思想

礼乐治国

《沂水春风》记述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孔子问志,四学生答志。从表面上看,四人答案各不相同,可实质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礼治,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孔先生的“礼志”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革新的一面,如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举贤才”等。因此,我们在欣赏孔子的“礼”时,既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的全盘否定。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曰:“吾与点也。”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

(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2)赞同:因为曾点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乐景象图,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境界,表现了曾点安详自得的人生态度。

不赞同:曾点缺乏济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而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积极进取。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填空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子曰:“道之以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________________。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曰:“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 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________________,不可废也;________________,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模版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模版 1议论文经典格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已确定目,写一篇议论文。 史蒂文斯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在他干到第8个年头的时候,公司倒闭了,他突然失业了。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终于有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一家软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员的广告。史蒂文斯满怀希望地赶到那家公司。史蒂文斯轻松过了笔试关。然而在面试时,面对考官提出的“关于软件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问题,他傻了眼,结果应聘失败。 虽然应聘失败,可史蒂文斯感觉收获不小。于是立即提笔给公司写了一封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了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 面对公司的拒绝,史蒂文斯没有抱怨,也没有一过了之,而是为公司的拒绝计算成本,这使他争得了意外的机会。3个月后,公司职位出现空缺,史蒂文斯“顺理成章”地成了公司的一员。这家公司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史蒂文斯一直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 第一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进行比较和挑选。 1、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希望。 2、要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3、人必须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知识。(从第一二段提炼出来的 4、要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挫折和失败。 第二步:列提纲。在上面的观点中选一个作为自己文章的论点,围绕这一点列提纲。 不失去希望,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才能客观清醒地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才能乐观积极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走出心理的阴影和困境。 ……………,迎接人生的成功和辉煌。

高考语文必备高分作文模板

高考语文必备高分作文模板 (一)模板基本结构 **为桨,弄潮XX 浪尖 第一段:引用名言开篇+扣题目材料+提出观点。 第二段:运用让步结构,以退为进,强化观点。 第三段:拆解出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题目材料,指出应该怎么做。第四段:拆解出第二个分论点,结合题目材料,指出应该进一步怎么做。 第五段:结合现实,说明现实中存在与自己第二个分论点不一致的地方,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第六段:补充和校正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第七段:化用名言结尾,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二)模板具体分析 1.标题模板 **为桨,弄潮XX 浪尖 (“**”是观点,“XX”是材料关键词,比如,如果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新青年,你的观点是新青年需要奋斗,那标题就是“奋斗为桨,

弄潮青春的浪尖”;如果材料关键词是新时代,你的观点是新时代需 要思考者,那就是“思考为桨,弄潮新时代的浪尖”) 示例:思考为桨,弄潮新时代的浪尖 2.第一段模板 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之,则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深以为然,生逢其时,置身于此“xxxxx”的时代,沐浴着“xxxxx”的光辉(这里XXXX 请引述材料中的关键词)我愿 以一名***的姿态,坚守***之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里“****”请用自己的话,结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示例: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之,则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我深以为然,生逢其时,置身于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沐浴着“新时代”“大国崛起”的光辉,我愿以一名思考者的姿态,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力量。 3.第二段模板 或有人言之,时代发展需要……者,而非……之辈。(这里先来一处让步分析,不管你的观点是什么,反正都有可以反驳的地方,因此,先让步,再以退为进,可以展现思维的全面性。)但殊不知,社会正如 一条运作不息的巨链,少了任何一环,都不称其为完整。故依愚之见,时代发展的巨澜中,需要(前面所提到的反方的观点),也需要

(完整版)北京市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附答案)

复习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

复习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精编版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模板 1、告诉你一个七段法 首段引出话题展示文采 二段说理,对话题进行发散 三段举例说明观点态度 四段承上启下,并再一次出现话题原词原句这样就不会离题了 五段再一次的例证 六段再一次的过度,并总结你的观点态度 七段来一个精采的结尾,并再一次出现话题原词原句 作文模板策略技巧 1、概念:它是利用标志性的语句,呈全文的段落排比,并以此连缀平行性或递进性材料,建筑一唱三叹的文章结构模式。 2、适合文体及内容:“排比抒情式”适用于抒情散文的写作。 3、成败关键点:行文中,内部材料可能是并列平行的,可能是逐层递进的。 如果属并列平行类材料,一定要注意角度清晰,不可交杂不清;如果属逐层递进型材料,一定要注意脉络清晰。另外,如能恰当实现设问、比喻、引用等修辞与排比的综合巧用,会收到强烈的表现渲染效果。 高考作文分析 你就是一道风景 风云变幻、日月交替,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我想对你们说:“你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墨子为民请命,主张民贵君轻。楚欲攻宋,他不远万里至楚,拿自己的性命向楚王据理力争,保住了宋的江山与子民。 墨子,你就是一道风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死不屈,拒绝降元的文天祥让人崇拜。 文天祥,你就是一道风景。

从小立大志,与清朝抗击到最后,收复台湾的英雄郑成功。 你就是一道风景。 黄海的浪涛淹没不了你。谁也不会忘记“致远”舰冲向敌舰的那一幕;谁也不会忘记舰在人在,舰沉我死的雄心壮志。 邓世昌,你就是一道风景。 烈火焚身,纹丝不动,这是何等的意志,你的事迹将会在大火中永存。谁也不会忘记那叫人痛心的一幕幕。 邱少云,你就是一道风景。 南海浪涛,你在它的上空盘旋,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你不惜自己的生命,南海上空将永远留下你的身影。 王伟,你就是一道风景。 硝烟弥漫、战火连天,你二赴伊拉克战场。向全国人民公布那些残酷的战争,你可知生命可能随时被飞来的弹片击中。 水均益,你就是一道风景。 “非典”肆虐,当别人都在家里停止工作的时候,你冲向了“非典”第一线,你可曾听见孩子叫你“妈妈”的呼声。你永远留在了“非典”第一线上。 叶欣,你就是一道风景。 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你不知圆了多少代人的梦想,你可知出一点错误,你将化为宇宙的尘埃,但你决心已定,并成功地返回,我们为你欢呼,为你自豪。 杨利伟,你就是一道风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道道风景构成了“英雄”这幅画卷。 我敢肯定:我就是未来的风景。 ?

XX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八大万能通用模板

XX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八大万能通用模板 高考英语作文模版:对比观点题型 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①有一些人认为……; ②另一些人认为……; ③我的看法……。 Thetopicof___________________isbeingoreandorepopula rrecently.Therearetosidesofopinionsofit.Soepeoplesa yAistheirfavorite.Theyholdtheirvieforthereasonof___ ________________.hatisore,___________________.oreov er,___________________. hileothersthinthatBisabetterchoiceinthefolloingthre ereasons.Firstly,___________________.Secondly,_____ ______________.Thirdly___________________. Froypointofvie,Ithin___________________.Thereasoni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Asaatteroffact,therearesoeo therreasonstoexplainychoice.Fore,theforerissurelyai sechoice.

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epeoplebelievethat___________________.Forexaple,t heythin___________________.Anditillbringthe________ ___________. Inyopinion,Ineverthinthisreasoncanbethepoint.Forone thing,___________________.Foranotherthing,_________ __________. ForallhatIhavesaid,Iagreetothethoughtthat__________ _________. 高考英语作文模板:阐述主题题型 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goodoldproverb___________________reindsusthat___ ________________.Indeed,ecanlearnanythingsforit. Firstofall,___________________.Forexaple,__________

2015年高考语文 新课标1 全国卷1 作文分析及范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一道好题。 ◆立意指导:材料启发人们正确理解情与法。“情”是指人之常情、生活情理;“法”指法律法规。考生围绕或关联“情”与“法”,对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的行为表明态度、说出看法,均为符合题意。 角度一:小陈对父亲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很温暖。“举报背后亲情在”、“道是无情却有情”、“理性尽孝”等。 角度二: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敬畏法律,珍爱生命”。 角度三:对交警严格执法,我们要点赞。但是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值得商榷,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既要批评教育,也得尊重隐私,注重人性化地执法。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不论从哪个角度,信写给谁,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做到情文并茂,事理交融,就不失为一篇佳作。 书信的格式的规范写法: ①标题可以写“给小陈(老陈﹑交警等)的一封信”。 ②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尊敬的”等。 ③问候语:如写“你好”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④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⑤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或者写祝你学习愉快,工作愉快等。 ⑥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名字统一为“明华”,写在祝颂语下方的右侧。再下一行写日期。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

1、言必信,_________。(《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2、敏而好学,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3、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述而》) 24、莫春者,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论语?学而》)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新题型28—29(附答案) 28、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2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小题。(5分)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万能模板

高考语文作文万能模板 1、告诉你一个七段法 首段引出话题展示文采 二段说理,对话题进行发散 三段举例说明观点态度 四段承上启下,并再一次出现话题原词原句这样就不会离题了 五段再一次的例证 六段再一次的过度,并总结你的观点态度 七段来一个精采的结尾,并再一次出现话题原词原句 这就是七段法了,这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作文一般的和不一般的都适用,这方法的关键是首与尾段的精彩词,你可以多看人家作文的首尾段再总结一个通用的开头和结尾就可以,不过这要花相当大的功夫,怕麻烦的还可以搬好的过来直接用就行了,但就不主张,加油吧,一定行。 使用高考语文作文考场万能模板,文章采用“排比抒情”的写作模式。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很好地诠释了“排比抒情式”的模式。 高考语文作文考场万能模板之排比抒情式 作文模板策略技巧 1、概念:它是利用标志性的语句,呈全文的段落排比,并以此连缀平行性或递进性材料,建筑一唱三叹的文章结构模式。 2、适合文体及内容:“排比抒情式”适用于抒情散文的写作。

3、成败关键点:行文中,内部材料可能是并列平行的,可能是逐层递进的。 如果属并列平行类材料,一定要注意角度清晰,不可交杂不清;如果属逐层递进型材料,一定要注意脉络清晰。另外,如能恰当实现设问、比喻、引用等修辞与排比的综合巧用,会收到强烈的表现渲染效果。高考作文分析 你就是一道风景 风云变幻、日月交替,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我想对你们说:“你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墨子为民请命,主张民贵君轻。楚欲攻宋,他不远万里至楚,拿自己的性命向楚王据理力争,保住了宋的江山与子民。 墨子,你就是一道风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死不屈,拒绝降元的文天祥让人崇拜。 文天祥,你就是一道风景。 从小立大志,与清朝抗击到最后,收复台湾的英雄郑成功。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作文优秀范文鉴赏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作文优秀范 文鉴赏 0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

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 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填空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子曰:“道之以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________________。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曰:“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 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高考语文议论文万能写作模板 精华版

2018高考语文·议论文万能写作模板--精华版 编制:高三语文组 该模板写作方法如下: 1、题目的写法。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的写法。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多年的学生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事实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引用论证。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高。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果很好。同时,一旦我们在某个论点上没有名言可以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上一句,然后冠上名人的头衔就成了名言,不过一定要说的有哲理性,不要被别人看出破绽,事实论据也可如法炮制。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多用,用于救急尚可,频繁使用定会漏洞百出。用时一定要使用生僻的名言与事例,切不可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万不可说“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否则不但贻笑大方,分数也会大打折扣。高水平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生动形象,效果往往很好。注意,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过多有的段过少。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第六段是所谓辩证段。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6、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联系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此段也不宜过多,几十字足够。 7、最后一段可以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或者号召。比如: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千万不要多写,一句足矣。 至此,一篇规范上乘的经典议论文就算写好了。同学们平时需要做的有三点:一是多多记诵名人名言与伟人事迹,记得越多考场上应对能力越强;二是提高驾御语言的能力,少写乃至不写错字,考场作文严禁涂改(卷面也有不少分),作文格式一定要正确,我竟然见过没有题目的作文,结果被白白扣掉五分,痛心之余,深感莫名其妙,但愿不再有人犯此类低级错误;三是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当然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实乃经年累月之力,这一点上的差距,也就是为什么按相同模板写出的作文,

论语高考必背修订版

论语高考必背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万能句子

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万能句子 1、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2、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4、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5、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6、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7、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有宰相肚里撑船的邓小平;也有被人逼着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毛泽东。 8、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9、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10、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模版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模版 (直接在空中填入关键词即可,万能语句,百用不爽) 第一个 ()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例如可填入“坚强”“勇气”“爱心”等等,这段话可用于开头或结尾) 第二个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例如可填入“坚强”“勇气”“爱心”等等,这段话可用于开头或结尾) 第三个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例如可填入“坚强”

“勇气”“爱心”等等,这段话可用于开头或结尾) 第四个 ()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例如可填入“坚强”“勇气”“爱心”等等,这段话可用于题目) 第五个 带着()上路(例如可填入“坚强”“勇气”“爱心”等等,这段话可用于题目) 第六个 有()才有远方(例如可填入“坚强”“勇气”“爱心”等等,这段话可用于题目)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于

论语高考必背 ()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万能模板

高考作文万能模板高考作文万能模板:图标作文As is shown by the figure/percentage in the table/picture,____ has been on rise/ decrease, significantly/dramatically rising/decreasing from ____ in _____ to _____ in _____. From the sharp rise/decline in the char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__. There are at least two good reasons accounting for _____. In one hand, ____.In the other hand, _____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______.In addition, ______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 Maybe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show ______.But it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are commonly convinc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hold the point of view that _______. I am sure my opinion is both sound and well-grounded. 书信作文模板Your addressMonth, Date, yearReceiver's addr essDear …,I am extremel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And I would like to write a letter to tell you that_____. …… I will greatly appreciate a response from you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I am looking f0rward to your replies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Best regards for your health and success.Sincerely yours,话题作文Nowaday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__ _ in __ _. It is estimated that ___. Why have there been so many ____? Maybe the reason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The first one is ______. Besides,_____. The third one is _____. To sum up, the main cause of it is due to _____. It is high time that something were done upon it. For one thing,_____. For another thing, _____. All these measures will certainly reduce the number of _____. 对比观点作文 (1 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1. 有一些人认为。。。 2. 另一些人认为。。。 3. 我的看法。。。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 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 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 ③-------------理由二. Moreover, ④---------------(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支持B的理由一. 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 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 (2 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观点一. For example, they think ②-----------------(举例说明.And it will bring them ③-----------------( 为他们带来的好处. In my opinion, I never think this reason can be the point. For one thing,④-------------(我不同意该看法的理由一. For another thing, ⑤-----------------(反对的理由之二. Form all what I have said, I agree to the thought that ⑥------------------(我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看法. 阐述主题题型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1. 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2. 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 good old proverb ----------------(名言或谚语reminds us that ----------------(释义. Indeed,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orm it. First of all,-----------------(理由一. For example, -------------------(举例说明. Secondly,----------------(理由二. Another case is that ---------------(举例说明. Furthermore , ------------------(理由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