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课件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课件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儿科护理基础知识 • 常见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 中医儿科护理技术 • 中医儿科护理案例分享 • 中医儿科护理问题解答
CHAPTER 01
中医儿科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整体护理原则
中医儿科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 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护理时应从整体出 发,全面考虑。
中药的使用应遵循医嘱,注意 中药的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
或不足。
中药煎煮时应注意火候和时间 ,以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
中药护理过程中应观察儿童的 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
药并就医。
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应根据儿科疾病的特点和病 情来制定,如感冒时应选择清淡、易 消化的食物,咳嗽时应选择润肺、止 咳的食物。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是中医儿科护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穴位,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小儿的疼痛 和不适,改善睡眠质量,增强食欲,促进生长发育。
中药护理技术
总结词
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状况,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和 护理。
详细描述
腹泻案例分享
总结词:湿热泄泻
详细描述:患儿出现腹泻、腹痛、肛门灼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护理常规包括调整饮 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治疗等。
CHAPTER 05
中医儿科护理问题解答
如何预防儿科疾病?
01
预防儿科疾病,首先要 注重儿童的饮食调理, 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偏 食、挑食。
02
观察病情
留意宝宝的体温、咳嗽、鼻塞等症状,如 有异常及时就医。

内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儿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萧,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二、(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

风寒束肺证候: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犯肺证候: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风燥伤肺证候: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咳,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

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痰热郁肺证候: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难咯,或面赤口渴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三、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

(2) 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殊,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出汗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理解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 )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温服,药后要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一般护理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流风。

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1)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应宽松大、质软。

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

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1、湿热郁蒸(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在儿科护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强调平衡和调节,具有独特的优势,儿童作为生命的起点,对健康的需求尤为重要,因此儿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一、儿科中医诊断及治疗方式:1、望闻问切:儿科中医护理首先需要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观察孩子的面色、舌苔、舌体、呼吸声、嗅觉等,了解孩子的体质和病情。

2、食疗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中医护理师会给出相应的食疗方案。

例如,在孩子生病期间,根据病情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中药疗法:中医护理常常会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熏蒸等方式给儿童服用或使用。

中医护理师会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调配合适的中药方剂,以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儿科中医常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对儿童的穴位按摩和经络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5、中医针灸:针灸疗法在儿童中医护理中也有应用。

适当的针灸可以调节儿童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情。

二、儿科中医护理常规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推拿按摩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

它通过手法的施加,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加强机体自愈,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可应用于以下疾病:(1)感冒发热: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汗液排出,改善体内的寒湿痰饮,缓解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2)消化不良: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腹部的消化器官,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道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问题。

(3)失眠烦躁:通过按摩头部和背部的穴位,可以舒缓神经系统,促进放松,改善睡眠质量。

(4)生长发育问题: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加速生长发育。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护理的定义与特点
中医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中医儿科护理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等方面。
总结词
中医儿科护理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中医儿科护理还能够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医儿科护理还能够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压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01
穴位贴敷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痹痛等症状。
穴位贴敷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小儿易于接受,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穴位贴敷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姜汁、蒜泥、吴茱萸等,根据小儿的症状和体质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和贴敷方式。
穴位贴敷法是通过将药物敷贴在小儿身体的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温通气血、调理脏腑等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护理时应注重患儿的整体状况,包括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以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同时,还需关注患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它强调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儿科护理中,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推拿按摩法
拔罐法是通过拔火罐的方式,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拔罐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小儿易于接受,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拔罐法
拔罐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痹痛等症状。

医院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医院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医院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除。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体温,呼吸、咳喘、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

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四、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五、辩证施护(一)风寒闭肺(1)中药煎剂要趁热服用,服用后以微汗出为佳。

或用葱、姜汤以助汗。

(2)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俞,可控制呼吸急促。

(二)风热闭肺(1)高热时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如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煎剂宜稍凉服。

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三)痰热闭肺(1)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煎炸食品。

(2)针刺尺泽、合谷、肺俞、足三里。

(四)毒热闭肺(1)本证病情重,辩证护理注意病情变化,应特护观察,发现病情加重,采取抢救措施。

(2)中成药可给清开灵注射液。

(五)阴虚肺热(1)干咳者,可用川贝母粉蒸梨,或百部、杏仁、麦冬煎水频服。

(2)盗汗可用五倍子研末醋调贴神阙。

(3)多食牛奶、鸡蛋、瘦肉、鲜鱼及蔬菜。

常食百合粥、梨汁以养阴生津止渴。

(六)肺脾气虚(1)症状护理:自汗者,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煎水代茶。

(2)饮食宜易消化,定时定量。

可用黄芪、浮小麦煮粥食以增强体质。

六、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活动,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病,教会家长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

最新中医儿科护理常规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医儿科护理常规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a、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b、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 c、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d、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 ,及时吸氧。
2、健康教育
(1)、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2)、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3)、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 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b、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 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c、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 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 出。 (4)、饮食护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肺炎喘嗽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
1、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a、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 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d、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a、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 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b、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c、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d、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一般护理(一)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三)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四)中药灌肠法,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之间,药量按2ml/kg一次保留灌肠。

(五)敷贴疗法,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根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一次。

(六)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饮食护理(一)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二)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三)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四)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五)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饮,少量多餐。

(六)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

四、情志护理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给药护理(一)中药汤剂宜温服。

(二)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六、临证(症)施护(一)风寒泄泻证,避免冷风,注意保暖,忌食生冷瓜果。

(二)湿热泄泻证,本证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注意患儿的神志表情,四肢温湿度,口渴饮水和小便情况,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师。

(三)伤食泄泻证,严格控制饮食,发病后禁食12-24小时,禁食油腻和生冷瓜果。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且伴有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注意饮食调理:在小儿泄泻期间,需优化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如辛辣、生冷、油炸食品等。

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面条、稀饭、面包、蔬菜汤等。

同时,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大量进食。

2.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儿泄泻期间,会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容易引发脱水等问题。

因此,需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适量的清水或口服补液盐水。

可以选择含有盐和糖的口服补液盐水,或者自制淡盐水(一升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糖)。

3. 保持室内环境适宜:小儿泄泻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可以适度增加室内湿度,避免过于干燥。

同时,要保持卫生清洁,定期更换被褥和衣物。

4. 避免长时间压迫腹部:小儿泄泻期间,避免长时间压迫腹部,可采取侧卧姿势或半坐卧位。

5. 心理护理:小儿泄泻期间,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疼痛,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安慰。

在护理过程中,要温柔对待孩子,保持耐心,给予足够的安抚和关爱。

6. 注意个人卫生:小儿泄泻期间,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洗手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常规的中医护理方法,如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中医儿科护理工作制度范本

中医儿科护理工作制度范本

中医儿科护理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中医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规范(试行)》、《中医病区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中医儿科护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儿科护理工作。

三、工作内容1. 护理组织管理(1)设立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

(2)护理部负责全院中医儿科护理人员的聘任、调配、培训和考核工作。

(3)护理部制定中医儿科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

2. 护理质量控制(1)护理部定期组织中医儿科护理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护理部负责中医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护理部开展中医儿科护理科研和教学活动,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 护理安全管理(1)护理部加强患儿安全管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2)护理部制定应急预案,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4. 护理服务(1)护理人员要尊重患儿及家长权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儿安全。

(3)护理人员要积极宣传中医药知识,提高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素养。

5. 护理培训与教育(1)护理部组织中医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护理部开展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参加学术活动。

(3)护理部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中医儿科护理技能。

四、工作流程1. 护理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制定中医儿科护理工作制度、流程和质量标准。

2. 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制度进行操作,确保患儿安全。

3. 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水平。

4. 护理部组织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五、考核与奖惩1. 护理部对中医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优秀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中医儿科护理工作制度、造成患儿损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护理人员,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格检查: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面色、舌象、指纹等,了解儿童的生理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口腔清洁:保持儿童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

根据年龄特点,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护理。

3. 皮肤护理:关注儿童的皮肤健康,预防和治疗痱子、脓疱疮等常见皮肤病。

保持皮肤清洁,促进汗腺通畅,避免过度潮湿。

4. 眼部护理:定期进行视力筛查,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注意观察儿童眼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5.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6.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师的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保证营养均衡,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7. 情志护理:关注儿童的情志变化,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如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8. 服药护理: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儿,应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评估。

9. 病室环境:病室环境应清洁、舒适、安静,室内温度适宜,并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
相关制度。

10. 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健康知识,指导家长正确照顾孩子,增强家长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以上是儿科中医护理常规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儿科中医护理学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学常规

一、儿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合,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向较大的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6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患儿且体温未超过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四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监测体温四次直至正常为止或遵医嘱执行。

4若体温39℃以上者,应测量患儿物理降温后的体温。

5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积极抢救。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结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异常发现,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肺炎咳喘患儿护理常规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

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儿科中医护理方案常规考试题及答案

儿科中医护理方案常规考试题及答案

儿科中医护理方案常规考试题及答案1. 小儿泄泻常见证候要点,风寒泄泻中下列哪项不是常见证候要点。

A : 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B : 或伴鼻塞,流涕C: 舌苔黄腻,脉滑无力。

( 正确答案 )D : 或伴有身热2. 哪项不是肺炎喘嗽的中医特色技术治疗。

A; 穴位贴敷B; 拔罐法。

C; 穴位按摩。

D; 艾灸。

( 正确答案 )3. 下列哪项是风寒感冒的证候要点。

A: 恶寒轻,发热重,有汗。

B: 头项强痛,鼻塞声重。

( 正确答案 )C: 鼻涕黏稠,或有咽痛咳嗽。

D: 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紧或浮红。

4. 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属于A: 毒热闭肺B: 脾肺气虚证 ( 正确答案 )C: 阴虚肺热证D: 风热闭肺5. 小儿泄泻中腹痛、腹泻证候施护观察要点不正确有A: 观察小便的次数。

( 正确答案 )B: 观察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情况C: 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D: 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前囟凹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6. 暑湿感冒证常见证候要点不正确的是。

A: 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

B: 恶呕腹泻,肢倦神疲。

C: 舌红苔黄腻,脉濡滑。

( 正确答案 )D: 暑湿感冒证: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7. 小儿惊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正确的是。

A: 密切观察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的状态及间隔时间,并做好记录B: 随时观察患儿呼吸、面色、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C: 防止外伤:将纱布包裹好的压舌板放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D: 专人守护,惊厥发作时可以强行按压患儿肢体。

( 正确答案 )8. 肺炎喘嗽常见症状发热护理中不正确的是。

A: 密切观察发热时间及程度,性质和规律。

B: 注意有无伴随症状,如怕冷、出汗、口渴、面色变化、舌苔、脉象、神志等的变化。

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知识

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知识

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知识一、概述中医儿科门诊护理是指对儿童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因此中医儿科门诊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的相关知识。

二、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的重要性1.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免疫力低,易患疾病。

中医儿科门诊护理可以及早发现儿童患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2.中医儿科门诊护理可以减轻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高儿童的治疗依从性。

3.中医儿科门诊护理可以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的具体内容1.基本护理措施–病房环境整洁,保持空气流通。

–检查儿童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餐饮护理,保证儿童合理膳食,根据病情给予特殊饮食。

–儿童个人卫生护理,如洗澡、换洗衣物等。

–对于不能自理的儿童,要进行床位护理和卧床护理,避免压疮发生。

2.中医治疗护理–按时给儿童服药,并监测其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根据中医诊断,进行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治疗护理。

–对于需要中医导引、吐纳等特殊护理的儿童,要进行指导和辅助。

3.安全护理–保持儿童活动区域的安全,预防跌倒、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提供合适的床上护栏、插座安全措施,防止电击事故。

–对于有意自杀的儿童,要进行心理护理和安全防范。

4.交流护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与他们进行互动和沟通。

–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护士要积极引导,提供心理支持。

–对于有沉默不语或言语能力受限的儿童,要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与其沟通。

四、中医儿科门诊护理的注意事项1.护士要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护士要与医生、家属等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与配合,确保儿童的治疗效果。

3.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避免错误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4.对于每个儿童,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腹泻症状,多由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引起。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是脾胃虚弱和湿热困脾所致,因此中医护理常规应主要针对补益脾胃和清热利湿。

以下是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1. 调整饮食:给予婴幼儿易消化且不刺激的食物,如米汤、稀饭、面条、土豆等。

避免给予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

2. 给予适量的温开水:保持婴幼儿水分的摄入,防止脱水。

3. 清理干净: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肛门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4. 使用中药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为主要方向。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苍术、半夏、厚朴等。

5. 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体力尽快恢复。

6. 避免感染传播:婴幼儿泄泻是可以传染的,亲人和保育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婴
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1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一般护理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流风。

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 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 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 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1) 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应宽松大、质软。

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

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 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 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 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1、湿热郁蒸(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2、寒湿阻滞(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不温,不思乳食或易吐乳,大便溏薄灰白,小便短赤,甚或腹胀,舌质淡,苔淡腻,指纹色淡。

【评估】1、皮肤与巩膜黄染程度、色泽及黄疸进展情况。

2、精神、吃奶情况,大小便的颜色、次数、性质。

3、神经系统症状。

4、有无出血倾向、头部血肿、水肿、呕吐、腹胀、脱水及哭闹改变。

5、舌象及指纹的情况。

【一般护理】2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新生儿室室温维持在22-24?C,相对湿度55%-60%,并保持空气新鲜。

3、给予充足的热量计水份,保证奶量摄入。

4、病儿平卧位休息,喂奶后头偏向一边。

5、观察皮肤黄染的程度及黄染进展情况。

6、行蓝光退黄疗法是,做好光疗护理。

根据病儿情况可每日行日光浴30分钟,应注意病房温度并保暖。

7、观察体温、心率、呼吸情况,有无出血倾向。

8、密切观察病儿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或激惹、角弓反张、肌张力异常、吸吮反射减弱等,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9、观察大小便次数、量计性质。

10、观察有无感染灶,有异常及时处理。

11、狐狸是应细致,动作轻柔,要经常给以抚摸,使病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有利于病儿的身心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病儿基本的情绪反应,及时解决病儿基本的生理需求,使之身心愉快。

【辩证施护】1、湿热郁蒸(1) 将病儿置于暖箱中,注意保暖,但阳黄病儿衣被不宜过暖。

(2) 病情观察:?仔细观察黄疸的发生和发展,做好详细记录。

生理性黄疸多发生在:生后2至4天,5至7天高峰,10至14天能消退。

若生后24小时内即出见黄疸,迅速加深,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

凡生后两周黄疸不退,均考虑病理性黄疸。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吸吮困难,警惕易醒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后抽搐等,应立即向医师报告,以防核黄疸发生。

?注意大小便情况:患阻塞性黄疸时,大便呈灰白色,不易转黄,而新生儿巨细胞肝炎,虽大便也呈灰白,但经治疗大便可以逐渐转黄。

黄疸时小便呈深褐色或红茶色,随黄疸减退而逐渐转淡。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头部血肿、发热、呼吸障碍、水肿、呕吐、腹胀、脱水(皮肤、囟门)以及哭声改变等。

?定时测量黄疸程度。

以了解病情发展。

(3) 宜多次少量频喂温开水。

还可以用金钱草、车前草水煎,加糖适量频服。

(4) 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每日或隔日一次。

(5) 注意为病儿补充营养,轻症可母乳喂养,重症需静脉输液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予以母乳。

(6) 保持病儿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洗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7) 腹胀者可用葱白、食盐一同炒热、敷脐。

(8) 大便秘结者,可研服脾约麻仁丸,以润肠通便。

呕奶者,可用生姜汁1滴,滴于病儿舌面,并轻轻指压内关穴。

2、寒湿阻滞(1) 阴黄病儿,衣被衣被稍暖,尤其注意胸腹部的保暖。

(2) 病儿大便溏稀时,要注意臀部与肛周皮肤的护理。

(3) 母乳要加强饮食营养,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忌烟、酒。

(4) 其他护理参见湿热型。

【健康指导】1、向病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2、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注意观察皮肤、黄染情况,胎黄出现时间,加深的程度。

应告诉家3长黄疸的观察必须在自然光源下进行。

3、母亲妊娠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辣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4、如孕母有黄疸病史或肝病史或曾娩出有病理性黄疸的婴儿者,应积极检查和预防。

5、身体虚弱的孕妇,宜多进营养食品,增强体力。

6、鼓励母乳喂养,按需喂乳。

及时添加辅食,注意喂养方法。

7、经常满足病儿心理需求,常给予抚摸、拥抱病儿,使之产生愉快情绪,有利于病儿身心发展。

8、注意保护新生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后热毒侵入。

9、注意观察胎黄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厥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10、母乳性黄疸的病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暂停母乳喂养,可进行日光浴,能有效减轻黄疸。

11、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添减衣服,防止受凉和发热。

12、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减少探视,家中有感冒者避免接触病儿,以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3、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体检。

三、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发生的周身或局部发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及全身器官多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若由于早产或感染引起,夏季亦可发病。

本病为新生儿期特有的常见病,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常合并肺出血而死亡。

本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23%-75%. 【中医辨证常见症型】1、脾肾阳虚[证候]全身肤冷,睡卧少动,昏睡而气息低微,哭声低怯,皮肤板硬,关节活动不利,皮肤苍白肿亮,舌白,脉细微,指纹淡滞或隐伏不显。

2、寒凝血滞[证候]面色紫暗,肌肤不温,皮肤暗红青紫,肌肤硬肿不能捏起,口鼻出血,唇舌暗红,指纹未滞。

【评估】1、一般情况如反应、哭声、体温、哺乳。

2、皮肤硬肿程度及颜色。

3、注意舌、指纹的情况。

【一般护理】1、暗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新生儿室室温维持在22-24?C,相对湿度55%-60%,并保持空气新鲜。

3、病儿平卧位休息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防止受压过久,影响血液循环及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4、供给足够热量,早期消化功能未恢复可用静脉高营养,吸收力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能吸吮者尽量母乳喂养,多次少量为宜。

谨防窒息。

5、正确复温(1) 轻、中度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被包裹,置24-25?C室温中,待体温上升至35?C,使病儿在12-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2) 体温在30?C以下者,多主张快速复温,将病儿送入预热至27?C以上暖箱中,每小时提高温箱1?C,遵医嘱调至32?C-34?C,直至体温恢复,亦可配合加4温输液、加温给氧等措施,经检测酸中毒、低糖和出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

6、保持呼吸道及氧气管道通畅,给氧以利于棕色脂肪分解产热。

7、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和输液速度。

8、加强皮肤护理:操作时动作宜轻柔,防止皮肤破损而至感染,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0、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1) 一般状态、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出入液量等。

(2) 注意用药反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11、护理时应细致,动作轻柔,要经常给以抚摸,使病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有利于病儿的身心发展,另外,还要注意病儿基本的情绪反应,及时解决病儿基本的生理需求,使之身心愉快。

【辨证施护】1、脾肾阳虚(1) 病室应温暖,空气新鲜。

(2) 复温:参见一般护理。

(3) 局部硬肿消失较慢,可配合艾条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

(4) 可用芫荽液擦拭:取新鲜芫荽,水煎取汁,以药周出汁为度。

用其擦拭患处,每日4-6次,每次3-5分钟,直至硬肿消退为止。

(5) 可做恒温药浴,用防风、艾叶、透骨草、红花各20克,白矾5克,煎汤,浸浴。

(6) 加强皮肤护理,勤换尿布,擦洗臀部用软毛巾,操作动作要轻快柔和,防止皮肤受损引起感染。

(7) 中药汤剂宜温服。

(8) 中药泡浴:当归、川芎、红花、透骨草各20克,丁香、川乌、乳香、没药各10克煎水取汁,加入2000-3000毫升温水中,将水温控制在39-42?C,将病儿泡浴10分钟,每日2次,泡浴时注意保暖。

2、寒凝血滞(1) 病室注意保温,病儿衣被应轻柔、温暖。

(2) 可用韭菜150克,切短加少量水煮熟,加少量白酒温擦,每日2次,可配合复方丹参液,以活血化瘀。

(3) 其他护理参见脾肾阳虚型。

【健康指导】1、向病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2、居室应温暖,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护理新生儿时,应修剪指甲,洗净双手,注意清洁卫生,做好保护隔离工作,防止新生儿感染发生。

4、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及硬肿复发,使用热水袋时,切忌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烫伤。

5、做好孕母产前检查,尽量比米娜早产儿窒息。

6、减少家中探视,又感冒者避免接触病儿,以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7、提倡母乳喂养,注意母亲乳房的护理,勤换衣服,保持皮肤乳头的清洁。

8、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注意喂养方法。

9、加强病儿皮肤护理,衣被宜轻柔。

10、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保体检。

5第二节儿内科疾病一、一般护理1、热情接待病儿,根据病种、病情安排床位,准备病历,通知病历,通知医师接待病儿,配合完成各种检查化验及治疗抢救。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收集病史,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做好入院宣教和环境介绍。

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并送检。

3、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4、病室环境应白痴清洁、舒适、安静,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保证病儿的休息与睡眠,轻症病儿可在室内活动,危重者遵医嘱卧床休息。

5、做好晨间护理,根据病情及不同季节定时沐浴或擦浴,保持病儿皮肤、头发、衣服等洁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