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馈控制系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其中输入信号经过预先设计的控制器处理后,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被控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并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以提前预测被控对象的响应,并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被控制的系统或设备,如机械臂、电机、飞机等。
传感器负责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输入到控制器中进行处理。
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生成适当的输出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被控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并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来实现精确控制。
在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被控对象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目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要求等因素。
预处理器是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以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预处理器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滤波、调幅、增益调整等,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改变。
在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是关键。
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理想控制目标,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比例微分控制(P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控制器的设计要考虑稳定性、鲁棒性、性能要求等因素,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减小被控对象对干扰的响应,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通过预先预测被控对象的响应,并对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合适的处理,可以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第五章(三) 前馈反馈控制技术(全)
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必须要求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 要稳定。对于无自平衡能力的系统,不能单独使用前馈控 制。 事实上,只要反馈或串级控制系统的稳定的,则相应 的前馈-反馈系统或前馈-串级控制系统也是稳定的。
2014-2-26
30
前馈控制方案的选用原则
2014-2-26
2014-2-26
3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
2014-2-26
4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
2014-2-26
5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
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或抑制偏差”。如 果没有偏差出现,也就没有控制作用。 无论扰动发生在那里,总要等到引起被控量发生偏差后, 控制器才动作。故控制器的动作总是落后于扰动作用的发 生,是一种相对“不及时”的控制。
18
前馈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器设计
2014-2-26
19Leabharlann 前馈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器设计 传递函数为:
Dn(s) Un(s) R(s) E(s) U1(s) U(s) D(s) G(s) N(s)
Y ( s ) Gn ( s ) + Dn ( s )G ( s ) = N (s) 1 + D( s )G ( s )
33
数字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2014-2-26
34
数字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算法步骤
2014-2-26
35
数字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算法步骤
2014-2-26
36
本节小结 •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特点 • 不变性原理与前馈控制器 • 前馈控制的几种结构形式 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数字前馈-反馈控制算法 数字前馈-反馈控制算法步骤 前馈控制的选用原则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第五章 前馈控制系统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前馈控制系统框图如图5-3所示。
Wm (s)
F (s)
W0 (s)
Wf (s)
Y (s)
图5-3 前馈控制系统框图
图中, Wm (s)为前馈控制器,传递函数 Wf (s) 为过程扰动通道传递函数;W0(s) 为过程控制通道传递函数;F(s) 为系统可测不可控扰动;Y (s) 为被控参数。
假变即设化通换幅过热值流器大量的,变物且送料对器流出测量口量温物q 度料是流影量响2的被q影控,响量并力将最2流的显量主著变要。送扰为器动此的,,输此采出时用信前q号馈送变控到化制前频方馈繁式补,,
偿器,前馈补偿器根据其输人信号,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律操作调节阀,从而
改变加热用蒸汽流量 qD,以补偿物料流量 q 对被控温度的影响。
图 5 4 所 示 为 炼
5.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FFC
FT
qF
TT TC
0
qB
图5-4 加热炉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5.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典型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如图5-5所示。它是由一个反馈回路和一个外环 补偿回路叠加而成的复合系统。
X
F
Wm (s)
Wc (s)
4. 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控制系统,如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都是 有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当被控过程受到扰动后,必须等到被控参数 出现偏差时,调节器才动作,以补偿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众所周知,被控 参数产生偏差的原因是由于扰动的存在,倘若能在扰动出现时就进行控制,而 不是等到偏差发生后再进行控制,这样的控制方案一定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消 除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前馈控制正是基于这种思路提出来的。
第 5章 前馈控制系统
( S ) G PC ( S )
1 G C ( S ) G PC ( S )
应用不变性条件:
F ( S ) 0, 0
可推导出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 PD ( S ) G G
ff ff
( S ) G PC ( S ) 0
(S )
G PD ( S ) G PC ( S )
F c p ( 1 2 ) F S h S
FS
Gff Mff
F
θ
2
θ
1
F c p ( 1 2 ) F S h S
Cp—物料的比热容 hs—蒸气的汽化潜热
FS F cp hS ( 1 i
2
)
由上式可求得,静态前馈控制方程式为:
FS F cp hS ( 1 i
• 本系统不但能通过串级副回路及时克服给 水流量的干扰,而且还能实现对蒸汽负荷 的前馈控制,在稳定工况下,给水量Q将等 于蒸汽量D的变化,从而维持了水位H的不 变。
5.5 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5.5.1 Kf的整定 5.5.2 T1、T2的整定
5.5.1 Kf的整定
重要性:如果正确的选择Kf,也就能正确地决定阀 位。如果Kf过大,则相当对反馈控制路施加了干扰, 将会输出错误的静态前馈输出。 Kf的整定方法: (1)开环整定方法: 开环整定是在反馈回路断开,使系统处于单 纯静态前馈状态下,施加干扰, Kf 由小逐步增大, 直到被控变量回到给定值,此时Kf 为最佳值。
一个固定的前馈 模型难以获得良好的 控制品质。为了解决 上述局限性,将前馈 与反馈相结合,构成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FFC-FBC)
TC Gff θ F Σ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摘要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被控量之一,因而流量控制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锅炉的流量控制对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来说必不可少。
本论文的目的是锅炉进水流量定值控制,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水箱液位的过程控制。
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建模法求取模型的传递函数。
然后,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并加入PID调节器设计流量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同时,通过对实际控制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过程控制对提高系统性能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组态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与运用,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关键词:流量定值;过程控制;PID调节器;前馈控制;系统仿真目录一.前馈控制1.前馈控制的定义2.换热器前馈控制二.前馈控制的特点及局限性1.前馈控制的特点2.前馈控制的局限性三.反馈控制1.定义2.反馈控制的特点四.复合控制系统特性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原理2.复合控制系统特点五.小结六.参考文献一、前馈控制1.前馈控制的定义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2.换热器前馈控制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由于控对象通常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因而从干扰产生到被调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偏差产生到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见,这种反馈控制方案的本身决定了无法将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植之前,从而限制了这类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考虑到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作用的结果,如果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干扰一出现调节器就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法按一定规律去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实验名称:前馈控制系统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四前馈控制系统⼀、实验⽬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作原理。
(2)掌握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法。
⼆、实验原理⼲扰对系统的作⽤是通过⼲扰通道进⾏的。
前馈控制的原理是给系统附加⼀个前馈通道(或称前馈控制器),使所测量的系统扰动通过前馈控制器改变控制量。
利⽤扰动所附加的控制量与扰动对被控制量影响的叠加消除或减⼩⼲扰的影响。
前馈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如下:1) 属于开环控制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但若系统中有⼀个环节不稳定,或局部不稳定,系统就不稳定。
另外,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构成控制系统的每⼀部分的精度,所以对系统各环节精度要求较⾼。
2) 很强的补偿局限性前馈控制实际是利⽤同⼀⼲扰源经过⼲扰通道和前馈通道对系统的作⽤的叠加来消除⼲扰的影响。
因此,固定的前馈控制只对相应的⼲扰源起作⽤,⽽对其他⼲扰没有影响。
⽽且,在⼯程实际中,影响⽣产过程的原因多种多样,系统随时间、⼯作状态、环境等情况的变化,也会发⽣变化甚⾄表现出⾮线性,这些都导致不可能精确确定某⼀⼲扰对系统影响的程度或数学描述关系式。
因此,前馈控制即使对单⼀⼲扰也难以完全补偿。
3) 前馈控制反应迅速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信息流只向前运⾏,没有反馈问题,因此相应提⾼了系统反应的速度。
当扰动发⽣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对抑制被控制量由于扰动引起的动静态偏差⽐较有效。
这⾮常有利于⼤迟滞系统的控制。
4) 只能⽤于可测的⼲扰对不可测⼲扰,由于⽆法构造前馈控制器⽽不能使⽤。
按结构,前馈控制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
⼀个典型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如图1所⽰。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和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程整定⽅法主要有两种:1) 前馈控制和反馈或串级分别整定,确定各⾃参数,然后组合在⼀起;2) ⾸先整定反馈控制系统或串级控制系统,然后再在反馈或串级的基础上引⼊前馈控制系统,并对前馈控制系统进⾏整定。
前馈控制
为解决前馈控制上述局限,工程上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 起来。发挥前馈控制能及时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又保 持了反馈控制能克服多个扰动影响,同时降低了系统对前馈补偿 器的要求,使其在工程上便于实现。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Gff
+
TC
FS
F
θ1
图上.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馈控制器
+ — —
执行器 测量、变送
对象
Wff(s)
f
Wd(s)
r _
Wc(s)
y
Wv(s)
Wo(s)
Wm(s)
前馈控制器应用场合
(1)干扰幅值变化大且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仅 采用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的对象。 (2)主要干扰是可测而不可控的变量。 (3)当对象的控制通道滞后时间较长、反馈控制不及时, 可采用前馈或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limy(t)0 (f(t)0)
t
静态前馈系统就属于此类系统,其控制规律为
Wff
(s)
Wd (s) Wo(s)
这是一个比例环节,它是前馈控制中最简单的形式。
2 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当工艺上对控制精度要求高,其他控制方案难以满足时,且存 在一个“可测不可控”的主要扰动时,可考虑使用动态前馈控制 方案。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原理
所谓前馈控制,它是与反馈控制相对而言的。反馈控制是在 系统受到扰动,被控量发生偏差后再进行控制,而前馈控制的基 本思想就是根据进入过程的扰动量(包括外界扰动和设定值变 化),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使被控量不发生偏差。
第五章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东北大学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优点:
(1) 由于增加了反馈回路,大大简化了原有前馈控制系统, 只需对主要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其它干扰可由反馈控 制予以校正; (2) 反馈回路的存在,降低了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要求,为 工程上实现比较简单的通用模型创造了条件;
K 1 K ] T2 s 1
T1 1时,有 T2 (T1/T2 )-1 T T s 1 1 1 1] K f 1 T2 s 1 T2 T2 s 1
W f ( s) K f [
东北大学
常规仪表实现时,由一个正微分器、反微分器及比值器串联而成。
K T s 1 正微分器的传递函数: W正 ( s ) d 1 T1s 1 T2 s 1 K d T2 s 1
Wm (s)
o ,则动态前馈控制器为
K f (T o s 1) Ko (Tf s 1) Km (T o s 1) Tf s 1
K o (T f s 1)
W f ( s) Wo (s)
如果 T f To ,则
Wm (s) Km (s)
显然,当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相同时, 动态前馈补偿器的补偿作用相当于一个静态放大系统。实际上,静态前 馈控制是动态前馈控制的一种特殊情况。
(3) 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也要变化,可由反馈控制加以补 偿,因此具有一定自适应能力。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局限性: (1) 前馈控制器的输出与反馈控制器的输出相叠加后送至控制
阀,这实际上将所要求的物料流量与加热蒸气流量对应关系
第五章-前馈及复合控制系统华交自动控制工程
前馈控制的几种结构形式
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特点:吸收前馈与反馈控制的优点,即前馈控制作用及时
的优点及反馈控制能克服多个扰动和具有对被控参数进行 反馈检测的长处。
实例
前馈控制器
定; – 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 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换热器的前馈控制系统
蒸汽 前馈补偿器
蒸汽压力、流量 pD , qD
FT
被加热物料
流量 q
冷凝液
热流体温度 2
q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比较
设定
反馈控制器
执行器
干扰
被控变量 对象
前馈控制器
测量变送
前馈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举例
冷凝器温度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蒸汽 qs
温水T
FT
P
冷
凝
器
T
T0
TT TC +
+
冷却水
T0
+ -
qs
Wm(s)
Wf(s)
Wc(s)
W0(s)
T
系统框图
FFC
工艺:从汽轮机出来的蒸汽经冷凝器以后,变成温水,再由循环泵送至
除氧器,经过除氧处理后的温水,可继续作为发电锅炉的给水。
前馈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举例
冷凝器温度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 冷凝设备的主要被控量是冷凝液的温度,控制 量是冷却水的流量。
(2) 系统采用前馈-反馈控制方式,利用蒸汽和被冷 却后的温水温度信号控制冷却水的阀门开度。
《前馈控制系统》课件
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01
明确控制目标
在设计前馈控制系统时,需要明 确控制目标,即期望的输出信号
。
03
优化控制性能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控制性 能,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
02
确定系统参数
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确定合适 的系统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
等。
04
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前馈控制系统时,需要考 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 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前馈控制系统研究的挑战
1
前馈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是研究的难点 之一,需要解决不同工况下的鲁棒控制问题。
2
前馈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也是研究的难点之一, 需要综合考虑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 等因素。
3
前馈控制系统的实现和应用还需要解决实际工程 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系统集成、调试和维护等。
前馈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特点
前馈控制系统主要关注输入信号的测 量和计算,以及对输出信号的预处理 或预控制,而不是依赖于反馈信号来 调整系统输出。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快速响应
精度高
由于前馈控制系统的预处理或预控制特性 ,它能够在干扰发生前对其进行补偿,因 此系统对干扰的响应速度较快。
通过精确测量和计算输入信号,前馈控制 系统能够减小或消除干扰对系统输出的影 响,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适用范围广
计算复杂度高
前馈控制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干扰,如 温度、压力、速度等,因此其应用范围较 广。
前馈控制系统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测量和 计算,因此其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高性 能的控制器或计算机支持。
前馈控制系统与反馈控制系统的比较
控制方式
前馈控制系统
FT
ppt课件
6
前馈控制系统框图
GPD(s) GPC(s)
ppt课件
7
前馈控制的补偿原理
ppt课件
8
前馈控制的特点
♦ “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又称为“扰动补偿”;
♦ 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及时”动作; ♦ 属于开环控制,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
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 只适合于可测不可控的扰动; ♦ 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 一种前馈控制只能克服一种扰动。
31
b图的框图
ppt课件
32
前馈控制的选用与稳定性
♦ 实现前馈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扰动量的可测及
不可控性
1 可测:扰动量可以通过测量变送器,在 线地 将其转换为前馈补偿器所能接受的信号。
2 不可控:扰动量与控制量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即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与扰动通道的传递
函数无关联,从而控制量无法改变扰动量的
A/B
ppt课件
58
加热炉温度预估补偿控制
♦轧钢车间加热炉多点平均温度反馈
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配置:六台设有断偶报警 装置的温度变送器、三台高值选择 器、一台加法器、一台PID调节器 和一台电/气转换器
ppt课件
59
加热炉温度反馈控制系统流程图
TT1 TT2 TT3 TT4 TT5 TT6
ppt课件
ppt课件
43
大滞后过程的预估补偿控制
♦基本思想:按照过程特性,预估
出一种模型加入到反馈控制系统 中,以补偿过程的动态特性。
ppt课件
44
Smith预估补偿控制
ppt课件
45
ppt课件
《前馈控制系统》课件
总结
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
通过提前处理输入信号来减小受控对象对外部扰动的敏感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前景和趋势
前馈控制系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为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应用前景展望
在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和汽车控制等领域,前馈控制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仿真与实验验证
使用仿真软件或实际系统进行验证,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前馈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实现自适应、自学习的前馈控 制系统。
集成化
将前馈控制系统集成到更复杂 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实现系统 的优化和整合。
网络化
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 和控制,提高实时性和灵活性。
2 缺点
对于系统模型和参数变化敏感,需要准确的 系统建模和参数设计。
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1
确定控制目标
明确希望系统实现的性能指标和控制要求。
2
确定系统模型
建立准确的系统数学模型,包括受控对象和控制器。
3
设计前馈和反馈控制器
根据系统模型和控制要求设计前馈和反馈控制器。
4
确定控制器参数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调整控制器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前馈控制系统》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前馈控制系统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和 汽车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并展望其未 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实现预定输出的控制系统。它通过提前处理输入信号,减小受控对象对外部扰动的敏 感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工业自动化
前馈控制系统可用于工业生 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 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五章2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5.2.3 前馈控制规律
2.模拟仪表实施
• KF型前馈调节器:利用常规的比例调节器等仪表来实现。
WFF (s) K F
•
KF
T1 s T2 s
1 1
型前馈调节器:一阶超前-滞后的前馈控制器。
不考虑Kf时,这种前馈控制器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时间特性表示为:
m
f
(t)
1
T2 T1 T2
T2s 1
-
+
输出
+
K
t
W
f
(s)
K
f
[
T2
K s 1
1
K
]
K T1 1 T2
令K T1 1时,有 T2
Wf
(s)
K
f
[(T1/T2 )-1 T2s 1
1
T1 T2
1]
Kf
T1s 1 T2s 1
东北大学
常规仪表实现时,由一个正微分器、反微分器及比值器串联而成。
(3)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 受到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导致扰动通道 的传递函数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的变化。
东北大学
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在稳态时,使系统在稳态时能准确地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 前馈控制:在动态时,依靠前馈控制能有效地减少被控量的动态偏差,从而提高 控制质量。 在过程控制中这是一种较理想的控制方案.
误差分析: 由于对象干扰通道和调节通道的动态特性
不同所引起的动态偏差,这种偏差是静 态前馈控制无法避免的。
过程控制-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xu
干扰
干扰通道
前馈控制器
执行器
Y1
-Y1 被控变量
对象
④只对被测量的可测而不可控的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校正作用, 而对系统中的其他扰动无校正作用。 即前馈控制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⑤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因此,有时控制规律比较复杂。
测量变送器
干扰
干扰通道
前馈控制器
执行器
Y1
-Y1 被控变量
FS N W ff
X
Y2
cp hS
( X Y2 ), X 设定温度
cp hS
Σ
Mff FS
-
× N
×
FC
Cp/hS
Y
静态前馈控制原理图
2、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单纯前馈控制的存在问题: (1) 补偿效果无法检验:单纯前馈不存在被控变量的 反馈,补偿效果没有检验的手段,前馈作用并没有最 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 校正。 (2)多个干扰成本大:由于工业对象存在多个干扰, 势必要设置多个前馈控制通道,因而增加了投资费用 和维护工作量。 (3)控制精度不高: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 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受到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 响而产生漂移,导致Wo(s)和Wf(s)的变化。
?前馈基于干扰控制反馈基于偏差控制?抑制干扰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及时有效?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闭环控制系统?前馈控制使用的是与实施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反馈控制采用通用pid控制器?一种前馈控制只能克服一种干扰反馈控制只用一个控制器就可克服多个干扰前馈控制的应用场合??系统中存在着可测但不可控的变化幅度大且频繁的干扰这些干扰对被控参数影响显著单用反馈控制达不到质量要求时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
在阶跃干扰作用下下,如果前馈调节作用和干扰作用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
则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达到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这称为全补偿。
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
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
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
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
第5章前馈控制系统第五章前馈控制系统 5.1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产生前馈控制的背景:有些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反馈控制系统无法满足工艺的要求。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前馈控制系统的补偿过程前馈控制理论基础是“不变性原理”或“干扰补偿理论”。
G PD (s)、G PC (s)分别为对象干扰通道与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干扰F 实现完全补偿的条件:把上式代人(5-1),可得前馈控制器得传递函数:F前馈控制方框图)()()()()(S G S G S G S F S PC ff PD +=Θ)()()(0)(,0)(S G S G S G S S F PC PD ff -=≡Θ≠(5-1)(5-3)(5-2)从(5-3)可以看出,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对象的干扰通道与控制通道的特性之比,式中的“负”号表示控制作用与干扰作用的方向相反。
前馈控制特点:1、前馈控制按干扰作用的大小进行控制,比反馈控制要及时。
2、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
3、前馈控制器是视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
4、一种前馈控制只能控制一种干扰。
5.2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1)动态前馈控制如下图所示换热器前馈控制系统即为单纯的动态前馈控制。
作用:通过合适的前馈控制规律的选择,使干扰经过前馈控制器至被控变量这一通道的动态前馈控制器得传递函数:(2)静态前馈控制定义:前馈控制器的输出M ff 仅仅是输入量的函数,而与时间因子t 无关,称为静态前馈控制。
适用范围:一般对于补偿要求不高或干扰通道与控制通道的动态响应相近,均可采用静态前馈控制。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对象,有条件列写有关参数的静态方程时,则可按照方程求得静态前馈控制方案。
例如:如图所示,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中,主物料流量F 与进料量温度θ为主要干扰,忽略热损失。
则热量平衡式为:C p —物料的比热容F )()()(SG S G S G PC PD ff -=SS p hF c F ?=-?)(21θθh s —蒸气的汽化潜热由上式可求得,静态前馈控制方程式为:静态前馈控制流程原理图5.2.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单纯前馈控制的存在问题:(1)单纯前馈不存在被控变量的反馈,补偿效果没有检验的手段,前馈作用并没有最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校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
F1
F2
T1
T2
T3
5. 扰动的动态性不比补偿响应快
注: 扰动是进料的成分。
前馈设计规则
1. 单回路性能不能接受 2. 扰动变量可测
A2
Y Y
F1
Y Y
F2
Y Y
T1
Y Y
T2
Y Y
T3
5.2.1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比较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框图
简化
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同,可将扰动检测变送环节Gm(s)、执行器Gv(s)和被控 对象Gp(s)组成前馈控制广义对象G0(s)。
根据不变性原理,当扰动变化时,对被控量无影响。即与扰动变化无关。
Y s G ff s G 0 s G D s D s 0
0
我们希望通过 调整阀门,消 除扰方法描述控制器 Gff(s)的模型形式。
如 何 测 量 CVA ?
CV s CV
?? s CV B s 0 A G d s G ff s G p s D m s 0
GD s
Kff 称为静态前馈增益,当前馈控制器为比例调节器时, 静态前馈控制算式为:
G ff s K ff
KD Kp
动态前馈控制算式通常采用:
G ff s K ff
Tp s 1 TD s 1
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超前特性;
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滞后特性; 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比例特性;
前馈控制器算式:
G ff s
G D s G 0 s
依据预防的控制策略设计的控制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比较
(1) 反馈控制(Feedback (FB) Control ) 优点: (1)对所有来源和类型的扰动有效。(如:热交换器) (2)可消除稳态余差。 (3)对过程的信息要求少。(如:过程的模型不是必需的) (4)具有通用性和鲁棒性。(条件变化不需重新调整控制
CV s CV
?? s CV B s 0 G d s G ff s G p s D m s 0
A
G ff s
MV s D m s
G p s
G d s
这只是一 般形式!
Gd(s)和Gp(s)的特殊条 件是:一阶纯滞后
用前馈——反馈控制得到或失去的是什么?
对如下变化系统如何响应?
OK! (1)单回路控制系统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OK! (2)有一个被测变量是有效的;
副回路变量必须满足:
OK! (3)能够代表重要扰动的发生; No! (4)与执行机构(阀门)间有因果关系;
(5)要比主回路有更快的响应;
串级控制不可用,需要其它的改进方案!
过程特性的讨论
(1)扰动温度T0与被控温度 T(无控制)的因果关系。 (2)怎样操作阀门能够补偿?
第五章 前馈控制系统
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们 可以得到以下收获:
什么情况下采用前馈增强控制系统性能? 利用五个规则设计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
5.1 示例
热交换搅拌罐 如何控制?
扰动=进料的温 度 控制性能不能 接受。
应用串级控制?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规则(针对 T1)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采用串级控制:
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反馈控制系统
原料进料量变化(扰动)→温度变化→与设定值间有偏 差→控制作用变化→控制阀开度变化→加热量变化 →出口温度回复。 反馈控制:按偏差调节;闭环控制;可克服多种干 扰影响;反馈控制规律通常采用PID;但调节不及 时。
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前馈控制系统
原料进料量变化→扰动通道→前馈控制→温度不变 化。 前馈控制:按扰动调节,开环控制;采用前馈控制 规律;克服单一扰动,前馈控制调节及时。
5.3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5.3.1 前馈控制系统设计规则
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采用串级控制: (1)单回路控制系统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2)有一个被测变量是有效的; 可测的扰动变量必须满足:
(3)能够代表重要扰动的发生;
(4)不能与执行机构(阀门)间有因果关系;
(5)被控变量CV不能比操作变量MV有更快的响应。
5.2.3 基本结构
1. 单纯前馈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 统是开环控制系统;它 与开环比值控制系统相 似;一个流量的变化 (扰动)去改变另一个 流量;或作为另一个流 量控制器的外部设定值。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 统是不常采用的。
2. 前 馈 作 用 和 反 馈 作 用 相 乘 的 前 馈—反馈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实质上是比值控制系统;但控制 的目的不同。这里,一个流量(进料量)是扰动量; 另一个流量是操纵变量。而在比值控制系统中,两 个流量都是操纵变量。 前馈控制采用静态前馈时,与变比值控制系统 有相同结构。
5.3.2 扰动变量的选择
前馈控制是按扰动控制的。因此,扰动必须可测。 如果扰动可控,可直接采用反馈控制系统来控制,即前馈 控制的扰动变量通常不可控或不宜控制。 前馈控制对单一扰动控制,因此,扰动应是主要扰动。扰 动的变化频繁,变化幅度较大,常规反馈控制较难实现。 扰动变量虽然可控,但需经常变化。 为克服其他扰动,通常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静态前 馈的控制规律易实施,通常与反馈控制结合实施;动态前馈 的控制规律不易实施,通常较少采用。 主要扰动无法落在串级控制系统的副环内时,常用前馈— 反馈控制,可得到比串级控制更好的效应。
何 将 馈 与 馈 控 结合?
前馈控制
填料床反应器控制性能比较
单回路 前馈——反馈
性能更好, 为什么?
用前馈+反馈控制得到或 失去的是什么?
对如下变化系统如何响应?
扰动为介质的入口压力; 扰动为介质入口处的温度; 扰动为注入的流量;
温度设定TC发生改变;
5.2 前馈控制基本原理、性能、结构分析
反馈控制:校正不可测扰动、模型误差等的影响。(微调作用)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比较
比较的项目
设计原理 被测变量 控制器输入 控制规律的实现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理论 被控变量 测量与设定间的偏 差 可以和经济
前馈控制
不变性原理 扰动量 被测的扰动量 有时只能近似
控制系统组态 典型控制器
控制作用
闭环 P,Pl,PD,PID及开关
4. 系统分析
R:设定值;
E:偏差; P:控制量; U:执行器输出; D:扰动; Dm:扰动测量值; Gc(s):反馈控制器; Gff(s):前馈控制器; Gv(s):控制阀; Gp(s):过程对象;
XU 控制量作用下的 GD(s):扰动作用; 对象输出; X :扰动作用下的 Gm(s):过程检测变送器;
3. 前馈作用和反馈作用相加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这是最常用的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原料流量是干扰,它作为前 馈信号,与控制器输出信号相加。从安全角度考虑,控制阀选气开。
燃料量副对象Kp2为正,Gc2选反作用,Kc2为正。 温度主对象Kp1为正,Gc1选反作用,Kc1为正。 原料量增加,温度下降,Kf为负,又Kp1为正。 因此,静态前馈放大系数Kff为正。 偏置B补偿正常时原料流量F的输出值Kff。
器)
缺点:(1)只有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才能产生控制作用。 (2)在设定值发生变化被检测的同时,不能及时进行 校正。 (3)理论上不能达到“完美”的控制。 (4)对于频繁和严重的扰动,过程不可以“沉淀” 出
来。
(2) 前馈控制( Feedforward (FF) Control ) 优点:(1) 在控制变量CV受到影响前,扰动被补偿。 (2)理论上能达到“完美”的控制。 (3)不影响控制系统的稳态性(Gff(s)是稳定的)。
Gd (s)
G ff s MV s Dm s K T1 d s 1
ff s
Kd
ds 1
Kp
e
d s
T1 g s 1
e
ff
G p (s)
ps 1
e
p s
G ff s K
T1 d s 1
ff
T1 g s 1
e
D
对象输出。
Gt(s):扰动通道检测变送器。
5.2.3 前馈控制分类
前馈控制分静态前馈和动态前馈两类。
假设前馈广义对象为: s Gp
扰动通道传递函数为: GD s 前馈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Kp Tp s 1 KD
e
p s
TD s 1
e
D s
Tp s 1 ff s K D Tp s 1 p D s G ff s e K ff e G p s K p TD s 1 TD s 1
Y Y
3. 能代表主要的扰动
4. 扰动变量与执行器没有因果关系 5. 扰动的动态性不比补偿响应快
Y
Y Y
N
Y
N
N
N
Y N/A
N
Y N/A
N
N N/A
N/A N/A
A2 满 足 所 有 的 规 则,能用于前馈控 制的变量。
填料床反应器控制性能比较
单回路
前 馈
性能更好, 为什么?
非常小的模型误差 ,大 多数前馈控制系统的实验, 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
5.3.3 设计示例(填料床反应器)
注:
A1是测量反应物的浓度; “圆圈”处是有外壳和管路组成的热交 换器; 进料口的被控阀门由上游的过程调节; 温度提高可提高反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