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外部联系是指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包括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
内部沟通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意见交流和决策协调的过程。
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是指建立一个有效管理合理化建议的体系,引导员工提出与组织发展、业务运营等方面有关的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进行评估、筛选和落实。
以下是关于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1. 外部联系方面:- 积极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进行交流和协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供应链效率。
- 与相关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政策法规的变化和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调整组织的运营策略。
2. 内部沟通方面:- 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如定期组织会议、发布内部通知、设置内部社交平台等,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分享。
- 鼓励员工之间开展互动和合作,激发创新和协作的活力。
-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的效果和工作的协调性。
3. 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方面:- 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流程,包括提出、评估、筛选和落实等环节。
- 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提出有益于组织发展和业务运营的建议,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总之,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和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优化,对于组织的发展和运营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理化建议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内外部交流与合作管理制度

内外部沟通与合作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有效管理和促进公司内外部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推动企业发展,订立本制度,以规范员工之间和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方式。
2. 内部沟通管理2.1. 团队内部沟通 2.1.1. 团队成员应保持联系畅通,及时回复和处理内部沟通信息,不得拖延或疏忽他人的需求。
2.1.2. 遇到问题时,应首先通过内部沟通工具(如企业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解决,必需时可开展线下会议。
2.1.3. 在沟通过程中,应敬重他人看法,保持乐观的沟通氛围,不得恶意攻击、诋毁他人形象。
2.1.4. 团队成员应及时报告工作进度和问题,确保项目的及时推动。
2.2. 跨团队沟通 2.2.1. 跨团队沟通需提前与相关团队负责人进行沟通,确保沟通目的明确,并得到相关团队的支持和搭配。
2.2.2. 跨团队沟通涉及到跨部门合作时,应通过跨部门协作会议,确保各部门间的沟通顺畅,并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显现的问题。
2.3. 内部培训和知识共享 2.3.1. 公司鼓舞员工之间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沟通会议,提升团队整体本领。
2.3.2. 员工应乐观参加内部培训和沟通活动,将本身的经验和学习心得进行共享,推动团队共同进步。
2.3.3. 公司将建立知识管理平台,供员工上传和下载相关资料,促进知识共享和传承。
3. 外部沟通与合作管理3.1. 客户沟通 3.1.1. 与客户的沟通应以礼貌、耐性和专业的态度进行,确保信息准确传递和理解。
3.1.2. 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客户的隐私和商业机密,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
3.2.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3.2.1. 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应建立在互信和互利的基础上,确保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
3.2.2. 在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中,应明确合作目标和责任,并及时解决可能显现的问题,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动。
3.2.3. 在签订合作协议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确保合作伙伴的资质和信誉。
企业内部参与协商和沟通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参与、协商和沟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管理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参与、协商和沟通活动。
第三条企业内部参与、协商和沟通应遵循合法性、公正性、透明性、高效性的原则。
第二章参与与协商
第四条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企业应定期组织部门间的协商会议,讨论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决策参与机制,让员工在重要决策中发表意见。
第三章沟通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沟通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第八条企业应鼓励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条企业应对内部沟通渠道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以满足员工需求。
第四章管理措施
第十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参与、协商和沟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相关活动。
第十一条企业应制定参与、协商和沟通的程序和指南,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要求。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违反本制度的,由企业内部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有权要求责任人改正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违反本制度的,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可采取警告、罚款、停职等措施。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外部沟通与协调管理制度

内外部沟通与协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促进企业内外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本领,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水平,特订立本《内外部沟通与协调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部门和员工,包含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
第三条内外部沟通的定义内外部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及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行动的方式与规范。
第二章内部沟通管理第四条沟通渠道1.内部沟通可通过面谈、会议、电话、电子邮件、内部通讯工具等多种途径进行;2.非紧急情况下,应尽量避开使用紧急沟通方式,以减少对员工的打搅;3.面谈和会议是紧要的沟通工具,应当合理布置时间和地方,确保参加人员有充分的准备和专注度。
第五条沟通准则1.沟通应秉持诚信、明确和有效的原则,避开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或欠缺信息的语言;2.沟通双方应保持耐性、虚心和敬重,倾听对方看法并充分表达本身的观点;3.紧要决策和事项应当通过正式渠道和适当的沟通方式进行,避开私下传播和散布不实消息。
第六条沟通记录和归档1.紧要的沟通内容和决策应当记录并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审查;2.归档的沟通记录应当包含沟通时间、地方、参加人员、内容要点以及相关附件等信息;3.归档的沟通记录应当保管肯定的时间,具体时间由企业依据需要设定。
第三章外部沟通与协调管理第七条外部沟通渠道1.外部沟通可通过邮件、电话、视频会议、互联网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2.外部沟通时,应注意保护企业信息和合作伙伴的商业机密,谨慎使用邮件和互联网等非安全通信工具。
第八条外部沟通准则1.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应当基于诚信、合作和共赢的原则,保持双方的利益全都;2.外部沟通时,应遵从企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得泄露企业机密和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条外部沟通协调1.外部沟通涉及合作伙伴时,应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完整和及时,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2.针对紧要事项和更改,应及时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协调,避开产生误会和纠纷。
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doc

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资料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中建保华小台什城中村安置房项目部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一、目的规范信息的沟通与协商,保证总包方与外部相关方的联系及内部沟通管理,减少误解和矛盾,融洽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问题反映及解决渠道,避免出现因内部、外部各环节沟通不及时或不顺畅导致的工作脱节,推诿现象。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呼市小台什城中村安置房项目部和部门三、职责1、安全部(1)负责政府安监部门入外部的联系;(2)负责接受员工及相关方提出安全问题处理。
(3)负责评价员工或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督促有关方面予以解决.2、人力资源部(1)负责对管理人员及员工进场沟通方面的培训。
(2)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员工目前工作的状态和需求。
3、工会部(1)组织召开职工(员工)代表会,及时将职工(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有关方面予以解决。
(2)负责员工满意度的总体调查。
4、商务部(1)负责建筑甲方的工程合同信息沟通5、物资部(1)负责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6、综合办(1)负责外部联系信息的处理并呈报项目领导和传达至相关单位,(2)负责安全生产文件的发放。
7、各级领导(1)其他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由相关部门报生产经理征求意见后时行处理,必要时由项目部领导处理。
四、外部联系的形式1、书面形式(1)会议纪要(2)各类报告、报表、通报(3)信息交流2、会议形式安全部每周召开周检例会,由生产经理主持,对下列各项进行交流的讨论和汇报:(1)员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提出处理意思;(2)纠正预防措施跟踪检查情况《其他系统问题》3、口头信息、电子邮件等其他形式4、内部沟通:(1)沟通渠道(2)面谈:主要指一对一面对面谈话(3)会议:包括每周生产例会,问题讨论会议、生产协调会、全体员工大会等。
(4)书面渠道:包括工作报告、文件、工作联系单、通知、发函、整改通知单,安全管理手册、内部联系、内部刊物等。
内外部关系协调和合作管理制度

内外部关系协调和合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企业内外部关系的协调和合作管理,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内部关系协调管理第一节部门间协调管理1.各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流转和共享。
2.部门间存在分歧时,应优先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当解决来达成共识。
3.如遇紧急情况或重点决策事项,各部门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和协商,并形成相关决策和行动计划。
4.各部门对外供应服务时,应充分了解和把握用户需求,乐观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第二节员工间协调管理1.员工之间应敬重和支持相互,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
2.各级管理人员应树立模范,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沟通,避开造成不必需的误会和隔阂。
3.员工之间有不同看法或分歧时,应通过正常渠道进行沟通,如仍无法解决,可通过上级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的帮助进行调解。
4.鼓舞员工之间的协作和团队合作,将个人的本领与团队的利益相结合,实现共赢。
第三章外部关系合作管理第一节供应商管理1.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和评估体系,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定期进行合作绩效评估,及时调整合作策略。
3.负责供应商管理的部门应与采购部门紧密协作,确保采购过程的透亮度和公正性,防止利益冲突和合同风险。
第二节客户关系管理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明确客户服务的流程和标准,并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2.员工与客户接触时,应保持礼貌、友善和专业,自动了解客户需求并供应解决方案。
3.对紧要客户或潜在客户,企业应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跟踪与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客户投诉时,应及时处理,并进行事后调查和改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三节合作伙伴关系管理1.企业应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创新等工作。
2.合作伙伴选择应严格遵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合作伙伴的专业本领和信誉。
内外部沟通渠道与协作方式管理制度

内外部沟通渠道与协作方式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提高企业内外部沟通渠道与协作方式的效率和协调性,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畅和工作顺畅进行,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内部沟通渠道管理1. 组织架构1.1 公司设立各部门,确保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明确。
1.2 每个部门设立沟通联络人,负责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2. 内部沟通渠道2.1 部门间应建立日常工作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2.2 沟通方式可包含但不限于会议、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
2.3 部门间沟通应尽量减少层级,直接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提高沟通效率。
2.4 沟通内容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记录,便于查阅和跟踪。
3. 内部协作方式3.1 部门间协作应遵从明确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2 部门间协作可采用任务调配、矩阵式管理等方式,确保各环节协同合作。
3.3 各部门应及时供应所需资料、帮助他部门工作,确保跨部门合作的顺利进行。
4. 跨部门沟通协调会议4.1 定期召开跨部门沟通协调会议,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
4.2 会议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授权人员主持,明确议程和会议目标。
4.3 会议记录应由会议秘书或相关人员做好记录,跟踪协商事项的进展。
5. 内部沟通与协作的绩效考核5.1 对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绩效考核。
5.2 评估内容包含沟通效率、沟通质量、跨部门协作情况等。
5.3 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激励,鼓舞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习惯。
三、外部沟通渠道管理1. 外部联系人管理1.1 确定外部联络人员,负责与外部单位或个人的沟通和合作。
1.2 外部联系人需具备肯定的沟通技巧和商业礼仪,代表企业形象。
1.3 外部联系人需定期与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反馈外部信息和需求。
2. 外部沟通渠道2.1 外部沟通渠道可包含但不限于电话、邮件、会议、公文往来等。
2.2 外部沟通渠道的选择应依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

廊坊中建御澜华府工程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廊坊中建御澜华府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 年 4 月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一、目的规范信息的沟通与协商,保证总包方与外部相关方的联系及内部沟通管理,减少误解和矛盾,融洽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问题反映及解决渠道,避免出现因内部、外部各环节沟通不及时或不顺畅导致的工作脱节,推诿现象。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廊坊中建御澜华府项目部和部门三、职责1、安全部(1)负责政府安监部门入外部的联系;(2)负责接受员工及相关方提出安全问题处理。
(3)负责评价员工或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督促有关方面予以解决.2、人力资源部(1)负责对管理人员及员工进场沟通方面的培训。
(2)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员工目前工作的状态和需求。
3、工会部(1)组织召开职工(员工)代表会,及时将职工(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有关方面予以解决。
(2)负责员工满意度的总体调查。
4、商务部(1)负责建筑甲方的工程合同信息沟通5、物资部(1)负责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6、综合办(1)负责外部联系信息的处理并呈报项目领导和传达至相关单位,(2)负责安全生产文件的发放。
7、各级领导(1)其他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由相关部门报生产经理征求意见后时行处理,必要时由项目部领导处理。
四、外部联系的形式1、书面形式(1)会议纪要(2)各类报告、报表、通报(3)信息交流2、会议形式安全部每周召开周检例会,由生产经理主持,对下列各项进行交流的讨论和汇报:(1)员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提出处理意思;(2)纠正预防措施跟踪检查情况《其他系统问题》3、口头信息、电子邮件等其他形式4、内部沟通:(1)沟通渠道(2)面谈:主要指一对一面对面谈话(3)会议:包括每周生产例会,问题讨论会议、生产协调会、全体员工大会等。
公司内外部沟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及与外部各方的沟通,提高沟通效率,确保信息畅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各部门、子公司以及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外部单位。
第三条公司内外部沟通应以诚信、高效、及时、保密为原则,维护公司形象,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第二章内部沟通第四条内部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第五条正式沟通:(一)公司内部会议:包括公司级会议、部门级会议、班前班后会等。
会议应提前通知,明确会议主题、议程、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
(二)内部文件:包括公司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等。
文件应通过公司内部信息平台发布,确保及时传达。
(三)内部邮件: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与公司领导的邮件沟通应规范使用公司邮件系统,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第六条非正式沟通:(一)日常交流: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日常交流应保持友好、尊重,提倡文明用语。
(二)团队活动:公司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本部门沟通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确保沟通渠道畅通。
第三章外部沟通第八条外部沟通主要包括与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各方的沟通。
第九条与外部沟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对方:尊重外部单位及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形象。
(二)诚信为本:遵循诚实守信原则,确保沟通内容真实、准确。
(三)高效快捷:提高沟通效率,及时响应外部单位及个人的需求。
第十条外部沟通方式:(一)商务洽谈:与供应商、客户进行商务洽谈时,应提前准备相关资料,确保洽谈内容符合公司利益。
(二)政府沟通:与政府部门沟通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报备手续,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
(三)媒体沟通:与媒体沟通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司形象。
(四)公众沟通: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公司新闻、动态,回应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
第四章沟通保密第十一条公司内部及外部沟通内容涉及公司秘密的,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采取保密措施。
内外部沟通与协作管理制度

内外部沟通与协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的内外部沟通与协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本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员工。
第二章内部沟通管理第三条沟通渠道1.企业建立健全多种沟通渠道,包含会议、内部邮件、内部论坛、内部通知等形式,确保信息流动畅通。
2.部门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对工作进行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四条沟通内容1.员工应依据工作需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问题和困难,并接受上级领导的引导和决策。
2.员工之间应相互沟通合作,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沟通方式1.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员工应优先选择面对面沟通方式,确保沟通效果和沟通质量。
2.在无法面对面沟通时,员工可通过电话、内部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
沟通内容应明确、准确,避开产生误会和歧义。
第六条沟通记录1.紧要的沟通内容和决策应当进行书面记录,并及时归档。
2.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和汇总部门内部沟通记录,确保沟通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外部沟通管理第七条公司形象代表1.在与外部单位或个人进行沟通时,每个员工都代表公司形象,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和专业素养。
2.员工在外部沟通中应注意言谈举止,提高自身形象和公司形象,不得做出损害公司利益和声誉的行为。
第八条外部沟通渠道1.公司建立健全多种外部沟通渠道,包含电话、邮件、会议等形式,以满足不同沟通需求。
2.员工在外部沟通中应依据对方需求和沟通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商业机密保护1.员工在与外部单位或个人进行沟通时,应注意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信息,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
2.在与外部单位或个人签订保密协议的情况下,员工应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的规定,确保公司的商业机密安全。
第四章协作管理第十条协作意识1.员工应树立团队意识,乐观参加团队工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内部、外部沟通管理制度(共5篇)

内部、外部沟通管理制度(共5篇)第一篇:内部、外部沟通管理制度内部、外部沟通管理制度一、内部沟通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其它有关本公司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通过书面文件或会议的方式由上向下层层传递。
2、通过质量例会,布告栏,会议,计算机局域网,内部刊物等,就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有效性,包括质量要求,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并向员工灌输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理念,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提高员工意识。
3、员工可通过各种记录、报告、总结或谈话的方式向有关人员反映信息。
4、实行部门内部的碰头会、不同部门的交流会,或通过出版简报、公布栏、内部刊物、电脑联网来交流信息,日常工作或其他方面的交流随时进行,以实现部门内和部门间的沟通。
二、对外沟通1、本公司的产品信息,以质量目标、口头、书面或广告等方式让客户了解。
2、市场部和工程部主动掌握客户的需求或客户需求服务时,由承办人员填写《内部联络单》,反映给部门主管签核,以确定客户服务的需求。
业务人员针对《内部联络单》之需求,适时处理客户需求,并将相关部门所回复的处理结果填入《内部联络单》呈部门主管核阅,将处理结果以电话、传真或邮寄方式回复客户确认,是否满足其客户需求。
3、由公司授权市场部或工程部负责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合同变更,处理方式依《顾客要求评审控制程序》规定办理。
4、客户以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向市场部/售后服务部提出抱怨时,必须将抱怨事实依据《顾客信息反馈管理制度》规定办理。
5、市场部和工程部应定期调查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服务的状况,以了解客户的满意度或意见,参照《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6、客户抱怨的信息亦应适时宣导使员工知悉,以作为鼓励或激励的依据。
三、相关之内、外部沟通的记录,应妥善保存,参照《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第二篇: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资料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中建保华小台什城中村安置房项目部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一、目的规范信息的沟通与协商,保证总包方与外部相关方的联系及内部沟通管理,减少误解和矛盾,融洽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问题反映及解决渠道,避免出现因内部、外部各环节沟通不及时或不顺畅导致的工作脱节,推诿现象。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5篇)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一、外部联系1、外部联系主要指与全事项相关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蔻人事部门、当地公安部门、当地监察部门、矿山救护队、消防部门、医院、工伤保险单位、上级主管单位及矿区周边居民等。
2、根据已识别的外部联系对象采用文件化的形式及时向外界披露和沟通企业重大安全事项。
对外沟通事项包括:外部关注的安全和事项,外部团体或个人的报怨、直接的社会要求等。
3、保存外部的安全投诉记录。
4、外部联系由企业安环部管理,指定专人外部联系和协调安全安全产事项。
二、内部沟通1、建立文件化的内部沟通制度,明确沟通方式,时机、内容、职责及信息处理。
2、企业在每季度末召开一次全员安全工作会议,就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存在安全问题,今后安全工作要求向全体员工沟通。
3、企业安环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事项讨论会,吸收各部门主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员工代表、“问题解决小组”组长,标准化负责人参加,回顾前段安全工作情况,收集员工关心国家大事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并对问题及时处理。
4、基层管理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讨论安全生产事项,对重要安全生产事项与员工进行计划性对话,收集会议中员工关心国家大事的安全生产事项。
5、基层管理所在以在向职工分派任务时,要进行了正确执行任务说明。
6、每次内部沟通活动,要做好记录保存。
三、合理化建议1、建立员合理化建议制度。
2、企业总部和基层单位均设合理化建议箱或建议表格,并放置于醒目的位置,以方便员工获取。
3、对收集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评估,对已采纳的建议进行认可,对建议以进行表扬,对未采纳的建议,给予建议以必要的解释。
4、基层要设立专栏展示安全设备善和使用情况。
5、企业安环部负责合理化建议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6、认真保管合理化建议,并做好合理化建议评估记录。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2)外部联系是指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如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等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过程。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优化企业的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和合理化建议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和员工。
外部联系管理1. 外部联系的范围外部联系包含但不限于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政府等相关的沟通和协作。
2. 外部联系的原则•诚信原则:与外部联系方进行沟通时,要坚持真实、准确、诚信的原则,不得散布虚假信息。
•保密原则:必需的商业信息和机密事项需要严格保密,不能泄露给外部联系方。
•高效原则:与外部联系方的沟通和协作要高效,避开挥霍双方的时间和资源。
3. 外部联系的管理标准•员工与外部联系方的沟通需事先报备上级领导,并依照企业相应的流程进行。
•与外部联系方进行合作或签订协议,需经过法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4. 外部联系的考核标准•完成外部联系任务的数量和质量。
•与外部联系方的沟通效果和合作成绩。
内部沟通管理1. 内部沟通的形式内部沟通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会议、报告、电子邮件、内部社交平台等多种形式。
2. 内部沟通的原则•及时性原则:及时传递信息,避开信息滞后或传递不及时。
•清楚明确原则:信息传递要清楚明确,避开产生误会和不必需的纠纷。
•双向沟通原则:鼓舞员工提出看法和建议,并及时予以反馈。
3. 内部沟通的管理标准•紧要决策和信息的传递需由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并记录相关沟通内容。
•针对紧要事项的沟通,可以采用会议形式,要求参会人员提前准备并定时参加会议。
•内部沟通的讨论和决策过程需记录,作为参考和复盘。
4. 内部沟通的考核标准•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部沟通对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的影响。
合理化建议管理1. 合理化建议的接收与管理•鼓舞员工乐观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境。
•员工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合理化建议。
•提交的合理化建议需明确问题、供应解决方案,并注明提出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2. 合理化建议的审核与落实•合理化建议需经过相应部门的审核和评估,确定是否接受。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管理制度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管理制度
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旨在加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下面是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
1.明确责任:制度应明确指定内外沟通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顺畅进行。
2.制定沟通渠道:制度应规定内部成员之间和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包括面对面会议、电子邮件、电话、社交媒体等。
3.信息共享:制度应鼓励和规定信息共享的机制,确保组织内部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信息畅通,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共享。
4.培训和意识提高:制度应鼓励和规定培训和培训的机制,以提高内部成员的沟通和联系能力,并提高对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5.保密和信息安全:制度应规定保密和信息安全的要求,确保组织内外的信息安全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6.反馈和改进机制:制度应鼓励和规定内部成员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沟通和联系进行反馈,以及对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的机制。
通过建立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管理制度,可以促进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创新能力,并加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和沟通,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有效协调企业内外部沟通的管理方法

有效协调企业内外部沟通的管理方法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良好的内外部沟通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协调企业内外部沟通的管理方法是确保信息流畅、沟通无阻、团队协作高效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协调内外沟通,推动业务发展。
一、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企业内外部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
内部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包括公告栏、内部邮件、内部交流平台等,而外部沟通渠道可以包括企业网站、社交媒体、客户反馈渠道等。
明确的沟通渠道有助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内外部沟通的效率。
二、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有效协调内外沟通的关键。
企业内部培养团队成员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沟通技巧的分享会等方式来实现。
外部沟通技巧可以通过培训营销和客户服务团队来提升。
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还可以促进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三、倡导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是帮助企业更好地协调内外沟通的重要因素。
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意味着员工和合作伙伴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这种开放透明的氛围可以鼓励大家更加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创新和卓越。
四、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在大型企业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内外部沟通。
这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部门间会议、设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等方式来实现。
跨部门协作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
五、利用科技工具提升沟通效能现代科技工具的广泛应用为协调企业内外沟通提供了便利。
企业可以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在线会议和协作平台等科技工具来加强内外部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工具可以提高信息的流动性,降低沟通的成本和时空限制,提高工作效率。
六、定期评估沟通效果企业应定期评估沟通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这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客户反馈收集和项目进展跟踪等方式来实现。
及时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沟通效果,提升内外部团队的协作水平。
公司内外沟通管理制度

公司内外沟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内外沟通管理,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沟通的质量,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
二、沟通渠道1.内部沟通渠道1.1 内部沟通以电子邮件为首要渠道,涉及紧要事项或需要有书面记录的沟通,员工应通过公司供应的邮箱住址相互沟通。
1.2 内部工作沟通可通过公司内部通信工具或消息平台进行,包含但不限于即时通讯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社交平台等。
1.3 部门负责人可以组织组内会议,及时沟通工作进展、解决问题等。
1.4 公司设立一个统一的内部网站,发布公司内部通知、政策文件、工作计划等紧要信息。
2.外部沟通渠道2.1 外部沟通重要通过公司指定的外部电子邮件住址进行,员工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时,必需使用该邮箱住址。
2.2 公司设立一个统一的外部联系人数据库,用于记录外部合作伙伴的联系信息,包含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
2.3 外部合作伙伴与公司进行沟通时,应优先选择电子邮件或电话进行,涉及敏感信息的沟通应加密处理。
2.4 对于与外部合作伙伴的紧要会议,应提前布置好时间、地方,并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三、沟通内容和要求1.内部沟通内容和要求1.1 内部沟通内容应准确、明确,不得存在误导、夸大、贬低等不恰当的言辞。
1.2 内部沟通应注意语言文明,不得使用庸俗、羞辱、诽谤等不良言辞。
1.3 内部沟通应敬重他人观点,不得随便质疑、批判他人,应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
1.4 内部沟通涉及到业务机密或公司敏感信息的,应采取保密措施,不得在公共场合或非授权人员面前讨论或泄露。
2.外部沟通内容和要求2.1 外部沟通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有意隐瞒或误导对方。
2.2 外部沟通应注意礼貌和客户服务意识,乐观回应对方的咨询和建议。
2.3 对于紧要的外部沟通事项应事先与公司相关部门或负责人进行确认,并及时记录沟通内容。
2.4 外部沟通涉及到业务合作协议、合同等紧要文件的,应经过公司法务部门的审查并获得相关授权后再进行沟通。
公司内外关系与沟通管理制度

公司内外关系与沟通管理制度一、前言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实体,其内外关系和沟通管理对于企业的良好运营和发展至关紧要。
为了有效管理公司内外关系和沟通,提高公司的绩效和效率,订立本规章制度。
二、内外关系管理2.1 外部关系1.公司员工在处理与外部单位、个人的关系时,应秉持公司的利益至上原则,本着诚信、公正和合法的态度。
2.在与其他公司、机构、个人签订合同、协议时,应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合约履行过程中保持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沟通。
3.外部合作伙伴的选择应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慎的决策,确保选择的合作伙伴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合作意愿。
4.公司员工在公务出差期间,应遵守公司相关的费用掌控和审批程序,确保公司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内部关系1.公司员工应以敬重和理解为基础,维护良好的内部关系。
禁止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谩骂、鄙视和霸凌行为。
2.公司鼓舞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作,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的凝集力和效率。
3.部门间的沟通沟通应顺畅、高效、透亮,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公司鼓舞员工提出建议和看法,促进创新和进步。
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和看法,应及时进行回应,并乐观接受。
三、沟通管理3.1 沟通渠道1.公司设立特地的沟通渠道,包含内部通讯平台、会议、电子邮件、工作报告等,确保员工之间和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畅通。
2.内部通讯平台的使用应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禁止传播不实信息、违法信息和有损公司形象的内容。
3.2 看法反馈与处理1.公司鼓舞员工乐观参加看法反馈,对于员工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审核实,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公司将建立有效的看法反馈机制,确保员工可以自由、安全、公正地提出看法和建议,并对有益于公司发展的看法予以合理回应和激励。
3.3 会议管理1.公司会议应遵从明确的议程,确保会议的高效、有序进行。
会议议题和资料应提前发布给参会人员。
2.会议组织者应主持好会议的进行,保证会议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企业的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并合理收集和管理员工的建议与看法,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特订立本《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第二章外部联系管理第一节外部联系渠道1.本企业设立特地的外部联系渠道,包含但不限于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在线沟通工具等,用于接受来自外部的咨询、投诉、建议和合作意向。
2.外部联系渠道应在企业的官方网站和其他相关平台上明确公示,并定期更新。
第二节外部联系标准1.外部联系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本领和服务意识,乐观自动地与外部联系人沟通,及时解答问题、解决困难。
2.外部联络人员应予以礼貌、耐性、细致认真的态度处理外部来访,且信息处理应严格保密。
第三节外部联系记录1.全部外部联系事务应在电子或纸质记录中认真记录,包含联系时间、联系人、内容概要等,并定时间次序归档存档。
第四节外部合作管理1.外部合作项目需经过项目经理核准,在合同中明确合作内容、责任和权益,确保合作的公平、诚信和稳定性。
2.外部合作项目的进展应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和矛盾。
第三章内部沟通管理第一节内部沟通渠道1.本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渠道,包含但不限于内部通讯工具、会议制度等,用于加强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沟通沟通。
2.内部沟通渠道应在企业内部的各种通讯平台上明确公示,并定期更新。
第二节内部沟通平台1.内部通讯工具应便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内部会议应有明确的议程和纪要,确保会议内容和决策能够被全体员工了解和落实。
第三节内部沟通技巧1.内部沟通应重视语言礼貌和文明用语,避开使用羞辱性、鄙视性或欠妥的言辞。
2.内部沟通应重视听取他人看法,充分沟通并敬重多样性,促进团队协作和凝集力。
第四节内部沟通培训1.企业应定期组织内部沟通培训,提高员工的沟通本领和技巧。
2.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内部沟通培训,介绍企业的内部沟通制度和标准。
沟通协调与内外部沟通管理制度

沟通协调与内外部沟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协调沟通的紧要性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流程,促进信息的畅通和相互理解,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本领,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包含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外聘人员。
第三条法律依据本制度订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内部沟通管理第四条沟通渠道公司设立一系列沟通渠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公司内部邮件系统:员工可以通过邮件系统进行内部沟通和沟通。
2.例行会议:依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各级别的例行会议,确保信息传递和看法沟通。
3.内部论坛和社交平台:公司设立内部论坛和社交平台,供员工发布和沟通信息。
第五条信息发布公司将订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地转达给员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公司内部新闻:定期发布公司的最新动态和紧要公告。
2.业务信息:及时发布与员工工作相关的业务信息,确保员工了解相关业务的最新进展。
3.奖惩通知:对员工的奖惩情况进行通知,确保员工对自身工作情形有清楚的认得。
第六条部门协调会议公司各部门在需要协调、解决问题时,可以召开部门协调会议。
会议由部门负责人召集,会议内容应明确问题、目标和决策结果,并及时转达给相关人员。
第七条上下级沟通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应保持及时、准确和完整。
上级部门要向下级部门及时转达公司决策和任务,下级部门要向上级部门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第八条跨部门协调涉及多个部门合作的工作,部门间应及时沟通、协调并订立明确的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
第三章外部沟通管理第九条客户沟通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公司要订立以下措施加强客户沟通:1.客户经理制度:每位客户都由特地的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处理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2.客户访问:定期组织客户访问,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坊中建御澜华府工程
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
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廊坊中建御澜华府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3 年 4 月
内部和外部协商和沟通管理办法
一、目的
规范信息的沟通与协商,保证总包方与外部相关方的联系及内部沟通管理,减少误解和矛盾,融洽工作关系,建立良好的问题反映及解决渠道,避免出现因内部、外部各环节沟通不及时或不顺畅导致的工作脱节,推诿现象。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廊坊中建御澜华府项目部和部门
三、职责
1、安全部
(1)负责政府安监部门入外部的联系;
(2)负责接受员工及相关方提出安全问题处理。
(3)负责评价员工或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督促有关方面予以解决.
2、人力资源部
(1)负责对管理人员及员工进场沟通方面的培训。
(2)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员工目前工作的状态和需求。
3、工会部
(1)组织召开职工(员工)代表会,及时将职工(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有关方面予以解决。
(2)负责员工满意度的总体调查。
4、商务部
(1)负责建筑甲方的工程合同信息沟通
5、物资部
(1)负责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6、综合办
(1)负责外部联系信息的处理并呈报项目领导和传达至相关单位,
(2)负责安全生产文件的发放。
7、各级领导
(1)其他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由相关部门报生产经理征求意见后时行处理,必要时由项目部领导处理。
四、外部联系的形式
1、书面形式
(1)会议纪要
(2)各类报告、报表、通报
(3)信息交流
2、会议形式
安全部每周召开周检例会,由生产经理主持,对下列各项进行交流的讨论和汇报:
(1)员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提出处理意思;
(2)纠正预防措施跟踪检查情况
《其他系统问题》
3、口头信息、电子邮件等其他形式
4、内部沟通:
(1)沟通渠道
(2)面谈:主要指一对一面对面谈话
(3)会议:包括每周生产例会,问题讨论会议、生产协调会、全体员工大会等。
(4)书面渠道:包括工作报告、文件、工作联系单、通知、发函、整改通知单,安全管理手册、内部联系、内部刊物等。
(5)通讯、网络渠道:包括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等。
(6)其他渠道:包括宣传栏、意见箱等。
5、正式沟通:依据组织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相关渠道和方式所进行的沟通。
(1)上行沟通:下级对上级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主要方式:报告、汇报等,上级沟通一般为逐级报告、汇报。
(2)下行沟通:上级对下级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主要方式:命令、规定、通知、公函、手机、正式会议等,下级沟通一般为逐级下传。
(3)平级沟通:各职能部门或人员之间相互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主要方式有:会议、内部联络等。
6、非正式沟通
为补充正式沟通的不足,各职能部门或人员之间可时行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方式有:座谈会、协商会、小组活动、相互交流会。
8、沟通内容:安全、劳资、消防部管理人员
(1)新工人入场时,分包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施工
班组介绍工程情况,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工艺流程,并对新工人三级教育。
(2)施工人员在现场违反纪律及时纠正教育,指出不足和注意事项。
(3)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违章操作,通过通知整改要求限期整改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办法,提高工作绩效。
(4)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提出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合理化建议。
(5)积极与上、下级或同级同事进行沟通,以促进工作成效和技能的提升。
(6)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可通过上级逐级上报或越级上报。
9、项目经理部及各部门
(1)在各项与员工相关的制度下发之前,应充分沟通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2)在各项与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流程下发之前,应和相关岗位的员工充分沟通,听取和了解分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制度与流程的准确性与可执行性。
(3)工作中需要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时,可通过工作协调会议、会议纪要、施工纪律等各种方式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执行人进行沟通,保障工作配合时不会出现因沟通不畅产生的问题。
10、其他
(1)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之间,应经常进行交流,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拆,研究与探讨、提高工作进度,改进工作方法,达成改进
工作的一致意见,管理思路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的提出,解决办法的探讨:进一步工作目标的研究,讨论与确定,以及所管辖员工各类问题的处理意见的交流确定。
(2)项目经理与部门负责人每月应进行交流和沟通,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工作目标差距、问题指导、提出要求、督促工作进展、达成改进工作一致意见。
收集各类建议或意见。
11、沟通要求
(1)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工作配合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通过沟通以明确责任人,相关责任,期限效果等,达成一致共识。
(2)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绩效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管理、日常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存在于组织,个人和程序上的问题通过相关沟通渠道使有关问题予以界定并明确解决方法、效果、责任等。
(3)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方面的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和内容。
使员工熟悉合理化建议制度的详细内容,了解建议的渠道,接受过程等。
(4)各级主管负责人应定期与员工就安全问题进行沟通,听取员工和相关方的意见及建议。
(5)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向施工班组分派任务时应使用正确任务说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每月与施工人员班组长就重要安全生产事项进行计划性对话,施工单位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召开会议并讨论安全生产事项,施工单位收集并处理在会议中施工班组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并
设置专栏展示安全设备状况和使用情况。
12、沟通反馈
(1)在各个沟通环节中,凡须有回复的意见或问题,沟通双方必须明确反馈的时限,担负反馈性的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
(2)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向分包单位员工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分包方目前工作状态和需求,及时反馈相关领导部门。
(3)工会部门应及时将员工代表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提出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项目部予以解决。
廊坊中建御澜华府项目部
2013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