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课件---3缺铁性贫血

合集下载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5y
铁的分布和排泄
HEMATOLOGY
铁的总量:男50mg/kg;女35mg/kg。
铁的分布:
功能状态铁:RBC(65%),肌红蛋白(6%),含铁酶(4%)。 贮存铁(25%):主要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形式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素。
铁的排泄:主要通过肠粘膜、皮肤和尿道脱落细 胞。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6y
HEMATOLOGY
正常成人铁分布与铁代谢 吸收铁(Fe2+) 丢失铁 男性 1mg/d
(1mg/d)
女性1.5~2mg/d
Fe2+ Fe3+
组织铁 (酶和肌红蛋白)
HEMAT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25y
HEMAT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26y
诊断
HEMATOLOGY
铁耗竭期(ID): ①SF<14ug/L; ②BM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③HB与SI正常;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16y
HEMATOLOGY
IDA早期血象:RBC生成缺铁期:部分RBC 生理性中心浅染区轻度扩大,临床上无贫血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17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19y

缺铁性贫血-内科学 ppt课件

缺铁性贫血-内科学  ppt课件

PPT课件
5
流行病学: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年龄
铁缺乏症
6个月~2岁
75.0~82.5%
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 66.7%
育龄妇女
43.3%
10~17青少年
13.2%
IDA 33.8~45.7%
19.3% 11.4% 9.8%
PPT课件
6
铁代谢
血红蛋白铁67%
一、人体内铁分布


50~55mg/kg
35~40 mg/kg
(3)FEP/Hb>4.5ug/gHb (4)Hb正常
PPT课件
17
(三)IDA(1)IDE中的1+2+3 (2)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80fL
MCH<27pg MCHC<32% (四)病因诊断:诊断IDA,必须进一步明
确病因,IDA才有可能根治。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定义: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是指机体内贮存铁耗尽( iron depletion ID),继之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 ) ,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IDA是铁缺乏症(ID IDE IDA )的最终阶段,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制造血红蛋白
贮存(铁 蛋白、含铁 血黄素)
铁代谢示意图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 因 摄入不足: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良偏食习惯 吸收障碍:胃肠道手术,胃肠道疾病。 慢性失血:引起失血常见原因
胃肠道失血:消化性溃疡、痔疮、胃肠道肿瘤
月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月经失调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教材教学课件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教材教学课件
如长期腹泻、慢性肠炎等, 可影响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四环素、抗酸 药等可影响铁的吸收。
饮茶习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 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铁 的吸收。
铁丢失过多情况
慢性失血
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痔疮等 引起的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铁
丢失过多。
月经过多
女性月经过多也可导致铁的丢失增 加。
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2
病史和家族史
收集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信息,评估复发风险。
治疗反应和依从性
分析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依从性,预测复发可能 性。
3
铁代谢相关指标
定期检测铁代谢相关指标,观察体内铁储备和利 用情况,预测复发风险。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 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血红蛋白(Hb)测定
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可反映贫血的严重程度。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
可反映红细胞数量,有助于贫血的分类。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
可反映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骨髓象检查方法
骨髓穿刺
通过穿刺针抽取少量骨髓液进行 检查,可了解骨髓增生程度和细 胞形态。
加强患者感染预防措施, 如保持个人卫生、避免 接触感染源等。对于已 发生感染的患者,需积 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 持,包括补充蛋白质、 维生素等营养素,以提 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其他少见但重要并发症
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
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 失眠等。对于这类患者,需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治疗。

内科PPT课件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ppt文档)

内科PPT课件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ppt文档)
正常成人铁含量男:50mg/kg,女:35mg/kg。 功能铁: 血红蛋白铁65%,肌红蛋白铁6%, 其他组织中铁及含铁酶类等铁含量甚低。 贮存铁:贮存铁25%, 男性约有1000mg.女性仅有300-400mg 以铁蛋白(铁与去铁蛋白结合)和含铁血黄素 (变性式聚合的铁蛋白)的形式贮存于肝、脾、 骨髓、肠粘膜等处。
“老核幼浆”
巨幼细胞性贫血“幼核老浆”
实验室检查
铁代谢
血清铁<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64.44 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SF)测定<12μg/L, 细胞内外铁减少,铁粒幼细胞小于15%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红细 Nhomakorabea内游离原卟啉升高
骨髓铁染色
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转运 铁的分布和贮存 铁的排泄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来源 外源性铁 生理----来自食物,胎儿来自母体。 病理----输血或铁剂治疗。 内源性铁 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给人体再 利用铁21mg。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吸收
吸收量:摄入铁量为10-l5mg, 吸收率为5%-10%, 吸收铁约为1-l.5mg。 孕妇2-4mg。
铁的排泄
正常人每天铁排泄量甚微,与吸收量保持平衡, 铁主要经粪便,尿液、出汗等途径排出。 正常男性每天排铁0.5-1.0mg 正常女性为1.0-1.5mg 经期明显增多,每次约排铁12-30mg。 一次妊娠和分娩约失铁500-700mg。 哺乳期从乳汁中每天排铁约1mg。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丢失过多:慢性失血,失血lml丧失铁0.5mg。 在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需要增加及丢失过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和MCHC均降低,呈现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血清铁蛋白(SF)测定
是反映机体铁储存状况的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SF降低。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测定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及实施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 菜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实施方法
患者可以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合理安排每餐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此外,定期监测 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பைடு நூலகம்诊断困难
由于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体征缺 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治疗不规范
部分患者对治疗不重视,导致治疗 不规范、不彻底,病情反复。
预防措施不足
目前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相对 较少,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 宣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实现更加精 准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
要点二
对母婴影响大
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自身 健康,还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后果。
要点三
处理原则
妊娠期妇女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缺铁性 贫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的 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 蔬菜等。对于严重贫血患者,需给予 铁剂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叶酸 。
诊断依据
诊断缺铁性贫血主要依据血常规检查、血清铁蛋白测定、骨 髓象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 表现以及铁剂治疗反应等综合分析,可作出准确诊断。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

1 均衡饮食
2 避免过度使用茶和咖啡
保证摄入足够的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这些饮料中的鞣酸可以干扰铁的吸收。
3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减少出血风险。
结论和展望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 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改善生活质量。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内科学课件,我们将探讨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背景,病因 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以及结论和展望。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于体内缺乏足够的铁元素,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这 种贫血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并且更常见于女性和儿童。
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液化验
低血红蛋白、低血红蛋白浓度、低视黄醇结合蛋白 等指标。
骨髓穿刺
观察骨髓中红细胞和铁负载情况。
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口服补铁剂
通过口服药物补充铁元素,支持血红蛋白合成。
2
输血治疗
在病情严重时,通过输血来提供足够的红细胞。
3
改善膳食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量,如肉类、豆类和蔬菜。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膳食不均衡
缺少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深绿叶菜等。
2 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后影响铁的吸收。
3 慢性出血
例如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乏力
疲劳感和体力下降是最常见 的症状。
心悸
心脏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心悸 或心动过速。
皮肤苍白
由于红细胞减少,导致皮肤 颜色变浅。

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缺铁性贫血课件PPT
缺铁性贫血课件
目录
• 缺铁性贫血概述 •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与康复 • 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
01
缺铁性贫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 丢失过多,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 ,进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 的一种贫血。
分类
根据贫血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贫血;根据病因可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贫血。
高自我保健意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康复期间定 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
和支持。
增强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传递正面信息, 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减轻心 理压力。
02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铁元素的摄入与吸收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主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对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 要。
铁元素的摄入主要来源于食物, 特别是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 动物肝脏、豆类等。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需 要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辅助才 能更好地吸收。
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要加强营养 教育,提高公众对铁的认知和
重视程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02
03
铁剂补充
口服或注射铁剂,补充体 内铁元素,改善贫血症状。
维生素C
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提 高治疗效果。
其他药物
如叶酸、维生素B12等, 辅助治疗贫血。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VitB6、MDS
鉴别诊断
2、地中海贫血:
鉴别诊断
3、慢性病性贫血: 4、转铁蛋白缺乏症:
治疗
1、病因治疗 2、补铁治疗 1)铁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硫酸亚铁 2)用法:餐后、小量开始 3)注意:谷、乳、茶类抑制吸收 肉、VitC类增加吸收 4)有效:5~10d网织红高峰、2周 Hb上升、 2月左右正常 5)疗程:Hb正常后持续4~6个月止铁蛋白正常 6)不耐受或不吸收:可用注射铁剂
正常成人不进铁,?时间可患贫血
铁代谢(三)
食物
(Pr-Fe3+ )
动物 20% 植物1%~7%
HCl
Fe3+ Pr
e-
VitC
Fe2+
十二指肠 空肠上段
铜Pr e-
转铁Pr-Fe3 +
吸收:
粪、尿 汗、乳
1mg/d
组织 骨髓
病因
1、摄入不足:1)需要>供给(婴幼儿、青 少年、孕期、哺乳期) 2)饮食习惯(铁锅、偏食) 2、吸收障碍:胃切除、萎缩性胃炎、低 VitC、缺铜、低蛋白血 3、丢失过多:1)失血(消化、呼吸、生殖) 2)溶血(胆道、泌尿)
缺铁性贫血(IDA)
(Iron deficient anemia)
定义
IDA:由缺铁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 分布:1、经济落后地区多于经济发达地区 2、婴幼儿>妊娠期>育龄期>青少年
铁代谢(一)
Hb 76%
功能铁
肌红蛋白 15% 转铁蛋白铁 3~4mg 乳铁蛋白 酶 辅因子
铁分 布
男 1000mg 贮存铁 女 300~400mg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铁代谢(二)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缺铁性贫血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缺铁性贫血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FEP/Hb>4.5μg/gHb;
血清铁等指标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A
部分典型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
(一)病因治疗 (二)补铁治疗
1.首选口服铁剂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4-6月。 2.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肌内注射,注意过敏反应。
感谢观看!
参数
血清铁 TIBC
TS பைடு நூலகம்髓细胞外铁
SF 血清TfR
ACD与IDA的鉴别
IDA 平均值
30 400
7 0 10
ACD 平均值
30 200 15 ++~+++ 150 正常
正常值
70~160 250~340
30 +~++ 20~200 8~28
单位
μg/dl μg/dl
%
μg/dl nmol
六、治疗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
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分为:
一、定义
贮存铁耗尽(irondepletion,ID)
红细胞内铁缺乏 (irondeficiencyerythropoiesis,IDE)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
二、病因
(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如儿童、孕妇。 (二)铁吸收障碍 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三)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易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医学课件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医学课件

内科学课件缺铁性贫血-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缺铁性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缺铁性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红细胞数量减少的一种贫血。

根据缺铁的程度,缺铁性贫血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定义和分类1缺铁性贫血的症状23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乏力、易倦、头晕等症状。

轻度缺铁性贫血除了轻度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心悸、气短、体力下降等表现。

中度缺铁性贫血症状更为严重,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加重,甚至出现水肿、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度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如长期素食、偏食等。

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铁需求增加胃肠道疾病、慢性炎症等影响铁的吸收。

长期慢性失血,如痔疮、消化道溃疡等。

妊娠、生长发育期等特殊时期,对铁的需求增加。

0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Hb浓度比正常参考值低10-20g/L即为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

血清铁蛋白降低。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诊断标准010*******诊断流程了解患者是否有缺铁的相关病因,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等。

询问病史观察患者是否有贫血表现,如皮肤苍白、乏力等。

体格检查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综合分析诊断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了解网织红细胞生成情况。

进行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查,了解体内铁储备情况。

进行骨髓铁染色检查,了解骨髓铁储存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贫血表现,如皮肤苍白、乏力等。

缺铁性贫血概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内科学课件)

缺铁性贫血概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内科学课件)
讨论: 结合病例,说明哪些人群易患缺铁性贫血
孙思邈--《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版权申明:课件中图片、视频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病历摘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RBC 3.02× 1012/L, Hb61g/L, WBC 6.5 ×109/L, PLT280×109/L,HCT 0.25, MCV73f1, MCH21pg, MCHC27%, Ret 1.2%。尿常规(一) , 粪常规(一) 、粪隐 血(一) 。血清铁4.37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0.12,总铁结合力 79.1μmol/L,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3.4mg/L,血清铁蛋白7.8μg/L。 叶酸、维生素B12正常。
行为
含 铁
体力

免疫功能
和 铁
生长发育

智力


组织缺铁
病历摘要
女性,24岁。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 1年多前家人发现病人面色较前苍白,但能正常上班.故未引起重视。 病人平时有头晕乏力感,程度较轻,亦未就诊,近1个月以来上述症状加重 伴心慌,故就诊于附近医院,查血常规发现贫血(具体不详),为进一步诊治 转我院,否认病程中有黑便与血便史,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自发病以来,胃纳一般,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无特殊药物使用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未婚,月经初潮14岁,经期6~7天/28天,近2年经量较多。
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铁↓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总铁结合力↑ 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
红细胞内铁↓
血清铁↓ 转铁蛋白饱和度↓
组织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 RBC数量
小细胞 低色素贫血
10
吸收方式 :主动转运或被动扩散
进入肠粘膜
在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内氧化成三价铁
与粘膜内去铁蛋白结合成 铁蛋白。
11
正常铁吸收
食物中的高铁(Fe3+) 亚铁(Fe2+)
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
(即十二指肠刷状缘的正铁还原酶)
十二指肠肠 细胞膜上的 二价金属转 运体
吸收障碍,利用障碍,丢失过多
22
诊断思维方式
.2.
4.小细胞低色素的鉴别 .. 缺铁性贫血 ..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如 海洋性贫 血,血红蛋白H病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转铁蛋白缺乏症 ..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征及肺肾出血 综 合征(Goodpasture)
3. 缺铁性贫血IDA
除上述指标外(第2条),Hb 男< 120g/L,女性
< 110g/L 。孕妇<100 g/L,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MCV<80fl,MCH<27pg,MCHC<32%
20
诊断思维方式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缺铁的证据
3.缺铁的病因
4.小细胞低色素的鉴别
5.缺铁的治疗
21
到核心调节作,负性调节。
12
缺铁的病理生理
对组织的代谢的影响
1.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出现精神行为、体力免疫 力下降及儿童的智力生长发育异常
2.粘膜和外胚层组织营养障碍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1.HB合成障碍,大量游离原卟啉(FEP)堆积或与 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粒细胞、血小板减少。
缺铁性贫血
1
概念 定义
供需失衡,或利用障碍, 导致储存铁耗尽ID ,红细胞内铁缺乏
IDE ,导致的贫血IDA 。 iron depletion 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ron deficient anemia
2
铁缺乏演变过程
亚 铁减少期 临 床 型 红细胞生
动物铁吸收率20%,植物铁吸收率1%-7%。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7
.
铁循环
脾及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衰老
食物Fe3+
胃肠道 Fe3+ Fe2+
肠粘膜上皮细胞 Fe2+ Fe3+去铁蛋白结合
(Fe2+铜蓝蛋白Fe3+)
血浆 Fe3+ +转铁蛋白)
随皮肤肾肠等
骨髓Fe2+
上皮组织脱落
幼红细胞
血红蛋白
肌肉及各种组织肌红蛋白血红素 过氧化氢 色氨酸吡咯酶
成熟红细胞Hb
出血丢失
8
血红蛋白的合成
琥珀酰辅酶A 或甘氨酸
胆色素 (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
尿卟啉 粪卟啉
原卟啉 + 铁
血红素 + 珠蛋白
血红பைடு நூலகம்白
9
发病机制
缺铁对血液系统影响
原卟啉 铁
血红素 珠蛋白
细胞分裂增殖
对铁代谢的影响
1.储存铁减低、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 铁结合力及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组织缺铁、 红细胞内缺铁。
2.红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脱落入血,成为可溶性
转铁蛋白受体(sTfR)
13
总铁结合力-血浆铁=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浆铁/总铁结合力x100%
(33%--35%)
成缺铁期
储存铁 : SF 骨髓外铁
肠道铁吸收
储存铁 : SF Hb正常
缺铁性 贫血期
临床贫血
3
铁的代谢
分布—吸收—转运—利用—排泄
储备
自然界
4
铁的存在方式
➢功能铁 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15
%)、转铁蛋白铁(3-4mg)、乳铁蛋白、酶 和辅助因子结合的铁,
➢储存铁 (男性1000mg , 女性300- 400mg) ,
17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2.铁代谢 3. 骨髓象 4.红细胞内卟林代谢
18
生化检查
铁代谢
.1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血清铁减低<8.95umol/L(50ug/dl), 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 ug/dl(360ug/dl)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5% 。 sTfR浓度>8mg/L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5
铁总量 男性50-55mg/kg, 女性35-40mg/kg, 正常人每日造血需要20-25mg铁,主要来
自体内衰老的红细胞
6
铁代谢
分布 、需要量 、 来源及吸收、 运输、 (再)利用及排泄、储存 。
正常人每日需补充铁1-1.5mg ,孕妇及乳 妇需2-4mg,丢失量<1mg.
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可染铁 消失, 铁粒幼细胞< 15%,或消失,细胞外铁缺 如,HB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2.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
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可染铁 消失, 铁粒幼细胞< 15%,或消失,血清铁减低,总 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 15%, FEP/HB>4.5ug/gHb。Hb尚正常.
.2 铁蛋白测定< 12 ug/l。 3。骨髓铁染色 内、外铁颗粒(含铁血黄素)减少, 体铁粒幼细胞<15%
红细胞游离卟啉代谢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0.9umol/L,ZPP>0.96umol/L, FEP /ZPP> 4.5ug/gHb
19
缺铁性贫血
诊断标准
1. 缺铁期(潜在性缺铁期) ID
诊断思维方式 .1.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男Hb<120g/L、
.女 Hb < 110g/L
MCV<80fl,MCHC <0.32%,MCH27pg
2.缺铁的证据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 清
铁蛋白,骨髓铁染色,铁粒幼红细胞,红细 胞
游离原卟啉,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浓度
3.缺铁的病因
①贮存(铁蛋白内) ②组织利用(由转铁蛋白转运)
十二指肠 肠细胞内
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隐窝细胞和肠上皮细 胞(均对hepcidin信号敏感)
Hepcidin---铁调素、铁调节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个由肝脏合成的小分子肽,它通过减少小
肠对铁的吸收以及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对铁的释放负性调节铁代谢平衡,可能在铁代谢中起
14
临床表现
1.原发病的表现 2.贫血的表现 3.组织缺铁的表现
15
3.非造血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异食癖 呕吐腹泻口腔炎
免疫力、运动 耐力下降
消化系统
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免疫运动系统
烦躁萎靡 记忆力智力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16
•舌炎、嘴角炎 •反甲 •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 癖(pi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