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 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 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节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4节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题,分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两个数的几分之几分别是多少,求这两个数的和或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12个苹果,他把他的一半,即6个苹果给了小红,问小明剩下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frac{1}{3}$是4,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frac{1}{3}x=4$,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12$。

(2)已知两个数的几分之几分别是多少,求这两个数的和或差。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frac{1}{2}$是6,另一个数的$\frac{1}{3}$是4,求这两个数的和。

解:设这两个数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frac{1}{2}x=6$和$\frac{1}{3}y=4$,解这两个方程可以得到$x=12$和$y=12$,所以这两个数的和为$x+y=12+12=24$。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例题:已知一个数的$\frac{1}{3}$是4,求这个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问题提出: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问题解决: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

3. 问题总结: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问题提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

3. 问题总结: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成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学评价是否合理:评价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教学建议1. 注重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 注重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难点:- 理解方程与问题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解决问题的概念。

2. 探究(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3. 讲解(10分钟):- 对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 通过示例,展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4. 练习(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所在。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 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与问题的对应关系。

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方程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解决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讲解、练习、总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与问题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10分钟)”环节。

这是因为探究环节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步骤,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板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课型讲讲课课时总数 1备课人马志友陈发秀审核人讲课人讲课日期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容积)以后,运用圆柱体内所装的水的体积不变的特点,来求不规那么圆柱的容积,从而向学生参透“转化”的思想。

教学目标一、通过观看比较,把握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式。

二、培育学生观看、归纳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慢慢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看比较,把握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式。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慢慢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法制教育渗透知识点教学用具两个相同的玻璃瓶。

教法、学法观看比较、合作探讨。

课时序数教学过程动态修改栏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一、问题引入一、提出问题。

二、揭露课题: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咱们碰到过求不规那么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如何解决的吗?二、揭露课题:解决问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7二、引导归纳。

一、教学例7出例如7,(1)读题,明白得题意: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份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那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质疑。

那个瓶子是圆柱吗?如何求出它的容积?(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一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3.14×16×(7+18)=1256(cm3)=1256(ml)答:那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二、引导归纳。

求不规那么的物体的体积的方式:能够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那么图形转化成规那么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一、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含义、分析问题的方法、制定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检验解题结果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合理的解题计划,并能够熟练地执行和解题结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转化。

3.培养学生制定解题计划的能力,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4.培养学生执行解题计划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和解答。

5.培养学生检验解题结果的能力,能够对解题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验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解题计划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解题计划。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案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列出算式,并能够进行计算。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估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估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估算。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列出算式,并能够进行计算。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估算练习:让学生进行估算练习,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具体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估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列出算式,并能够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估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明确求解目标。

2.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列出方程或算式,求解未知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分析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明确求解目标。

(2)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列出方程或算式,求解未知数。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解题过程。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4.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3. 提高学生推理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

难点: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PPT 。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谈话师:(出示PPT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2,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4,王叔叔的体重为72kg ,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生: 王叔叔的体重×32=体内水分的质量 72×32=48(千克) (2)新课讲授1.讲授师:请同学们完成,(出示PPT )“阅读与理解”。

小明体内的水分重 。

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 。

要求的是小明的 。

师:请同学们分析与解答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老师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5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师:这道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5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反过来,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54=小明的体重 也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 ,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2.讨论。

将前后6名同学分为一组,给5分钟时间讨论解题方法,讨论结束后,选两个小组请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算术方法:单位“1”×54=28(单位“1”未知的,用除法计算) 28÷54=28×45=35(kg) 3.谈话师: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看看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是不是28kg 。

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学生甲:因为小明的体重×5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本节课中,我将带领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解决问题》这一章节,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第四节《解决问题》。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含义,分析问题的结构,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问题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示范: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演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

4.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什么问题?分析:问题结构,关键所在解决:选择方法,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检验:检验结果,确保正确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设计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步骤。

我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在选择问题时,我注重了问题的实际性和趣味性,使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环节的逻辑性在讲解环节,我注重了问题的逻辑性,以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出示一个装有水但形状不规则的瓶子。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瓶子中水的体积呢?
2.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水的体积会改变吗?
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课件出示例7。
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试着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倒置放平时无水部分的容积就是小明喝的水的体积。
2.完成教材29页10题。
思考:水面为什么下降?下降部分的水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方法。
(4)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指导操作详见课堂活动卡)
2.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哪部分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三、练习提高。(15分钟)
1.完成教材27页“做一做”。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
内容
有关圆柱的解决问题
三维
目标
1.能够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1、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瓶子的容积是由装水的圆柱的体积和倒置放平后无水的圆柱的体积两部分组成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出示例7,(1)读题,理解题意: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3.14×16×(7+18)=1256(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

3、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7~15题。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思路不清晰、分析问题不全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问题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例如:一个农场有鸡和兔子共计30只,鸡的腿有40条,兔子的腿有20条,请问农场有多少只鸡和兔子?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3单元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3单元 解决问题

第课时解决问题1.熟记圆柱体积公式的推理过程,牢固掌握圆柱体积公式。

2.借助圆柱体积公式,进一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的推理、概括能力。

【重点】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难点】推理、迁移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实物演示器具、学生学习材料。

1.写出圆柱表面积公式及体积公式。

2.底面半径是3 cm,高是1 cm的圆柱,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参考答案】1.圆柱表面积S=2πr2+2πrh 圆柱体积V=πr2h。

2.75.36 cm2 28.26 cm3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超市逛逛,看看超市的饮品区。

(PPT课件出示饮品区图片)师:同学们,今天和老师探讨有关饮品的兴趣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吗?预设生:好!师:今天,和老师一起解决饮品的容积问题。

(板书课题)由设计情景导入,形象逼真的情节,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活跃起来,参与到教学中,投身到容积的问题解决中去。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实践生活中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直接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简练的语言,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带着清晰的知识框架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探究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进一步应用。

师生分析题意,理解转化迁移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PPT课件,例7)一个内直径是8 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 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 cm。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1)学生自由读题,交流,理解。

(2)师生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师:观察两个饮品的瓶子,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注意观察,注意理解,迁移推理)预设生:能不能把不规则的饮品容积转化成圆柱?(按照学生的设想,假定一下思维过程)师:按照同学们的思维设想,同学们进行一下操作,小组合作,试试设想是否成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 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概念理解不深、列式不正确、计算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正确列式,提高计算准确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提高计算准确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

例如:一家超市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现打8折,请问现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问题可以包括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有25%的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请问有多少人参加了数学竞赛?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然后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3解决问题教案1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3解决问题教案1

3.3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用具】圆柱、圆锥模型【教法学法】回归所学,理清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

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2、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二、知识梳理1、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2)圆锥的特征。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2)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 =31Sh )(3)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

4、知识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1、3、6题。

四、课堂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七的第2、4、5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页例7及做一做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中例7的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内容是圆柱体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本节课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拓展和延伸,也是为后面解决非常规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编排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解决一个非常规的问题,以求瓶子的容积为知识载体,引出需要把不规则的体积转化成圆柱体积,使学生体会转化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掌握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会用排水法解决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能力,学生对问题解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从方法上来讲,学生不会有什么难度,另外,学生对于电子白板中基本的书写笔、清除、拖动、漫游等功能可以熟练操作,这也是本节课学生能参与学习活动的必备条件。

教学目标:1、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圆柱体积知识解决问题。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

3、利用所学的转化思想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交互式电子白板、装水的矿泉水瓶、当堂练习题。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解决问题(三)》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解决问题(三)》教案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体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小结:既可以把“一项工程”“一条水渠”看成单位1,也可以把。“一池水”“一段路程”。,再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单位时间的工作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参与人:
《整理和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
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B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C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2.解决问题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1.认真推敲,做个好裁判。
(1)(2 + )× ÷ = ×1= 2 (2)1千克苹果的价钱比1千克梨贵 ,那么1千克梨就比1千克苹果便宜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1.4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1.4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1.4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总结。

2.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

-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方法进行解决。

- 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结果评价- 检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

-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该充分准备,确保教学内容和实例的适宜性。

2.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执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实践活动”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
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2、14、15题。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五的第8——10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7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