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产后出血培训后的感想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有幸参加了近期举办的产后出血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培训感受。
首先,培训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次培训由资深专家主讲,他们结合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和救治流程。
培训中,专家们不仅传授了理论知识,还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培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产后出血救治过程中,需要多个科室的密切配合,如产科、麻醉科、儿科、手术室等。
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并组织了产后出血急救演练。
通过演练,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才能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再次,培训提高了我们的风险意识。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培训使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孕产妇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的潜在风险,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
此外,培训还让我们了解了国内外产后出血防治的最新动态。
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产后出血防治经验,我们意识到,要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不仅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最后,培训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全力以赴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定了为母婴健康服务的信念,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孕产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总之,这次产后出血培训让我受益良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46 例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46 例【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85-0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迅速大量的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危及生命。
对2010 年1 月———2013 年1 月46 例产后出血量大于500ml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 年-2013 年收治产后出血产妇46 例,年龄20-38 岁,平均29 岁,妊娠时间36-42 周,平均39 周,初产妇14 例,经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3 例,出血量为600ml-1500ml,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33 例(占71.7%),软产道裂伤6 例,(占13%),胎盘因素4 例,(占8.9%),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6.5%)。
2 护理2.1 重视预防(1)指导孕妇做妇孕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与治疗可能诱发的出血的妊娠并发症,对高危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为产妇提供全面的生理护理,及时满足其需求,(2)正确处理产程,临产后,护士注意为孕妇提供精神心理护理,第一产程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注意休息,避免产妇过度疲劳;第二产程,注意科学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护士陪伴在产妇的身边,指导产妇正确腹压;认真保护会阴,正确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指征和时机,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胎头、胎肩娩出要缓,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加强宫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不过早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可等待15分钟,若有流血,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膜有无缺损,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3)加强产后观察,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在产房观察2 小时,因80%的产后出血是发生在这一阶段,__________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等情况,阴道出血的量及会阴切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妇回病房前应排空膀胱,鼓励母亲让新生儿及早吸吮奶头,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量,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分娩时注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要做到“三及时”,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机处理措施。
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分娩总数620例,发生产后出血25例,孕周32~42周。
未做过系统产前检查2例,系统产前检查618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14例,2~24小时11例;出血量550~3 800 ml,子宫收缩乏力18例占72%,胎盘因素3例占12%,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4%,软产道损伤1例占4%。
2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2.1 产前监测: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重视妊高征和妊娠合并肝炎的防治。
积极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对出血的耐受性,临近预产期,血红蛋白在6 g左右,应给输血治疗。
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提高孕产妇自我监测技能,告知住院分娩的重要性。
2.2 产时监测:(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查肛。
了解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手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
(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收集出血方法采用容积法。
(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如有,应及时缝合。
(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至少2小时,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 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面色,检查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接产时收集弯盘中血液,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在产妇床边观察出血量。
可使产后出血量的估计更符合实际出血量。
应特别注意若产妇表现烦躁、口渴、尿少等可考虑为休克早期。
并于产后30分钟内,实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
婴儿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3 抢救护理3.1 平时应对全体产科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是产科医生和护士们在产后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产后出血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对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要有清晰的认识。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的身体状况、分娩方式、产程等。
因此,我们在产前要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好产后护理的准备。
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产后出血是一项紧急情况,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团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意识。
另外,要做好产后护理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产后出血的情况变化较快,我们需要及时监测产妇的出血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及时干预。
最后,要加强产后护理的宣教工作。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又危险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宣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产后出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产科护理工作,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测记录工作,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产妇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一: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达到500毫升以上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娩出胎盘后,子宫壁不充实、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肌肉、血管损伤引起的血液大量流失。
产后出血是产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可能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临床观察2.1 产后出血的症状观察产后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增多,出血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产妇面色苍白、出汗、心慌、头晕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产后疼痛明显。
2.2 产后出血的体征观察产后出血的体征主要包括:子宫增大、质地松软、位置低,无明显收缩;阴道触诊血块、凝块;阴道血液渗液;巨大或增多型子宫收缩。
三:护理措施3.1 产后出血的初级护理措施3.1.1 维持患者体位: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可提高下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3.1.2 监测血压和脉搏:每隔一段时间(根据产妇情况而定),测量一次血压和脉搏,并记录结果。
3.1.3 监测出血量:使用称重型纸尿布或坐垫,定时记录并称量出血量。
3.1.4 给予氧气:根据产妇的血氧饱和度,酌情给予氧气持续吸入。
3.2 产后出血的进阶护理措施3.2.1 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根据医嘱使用催产素、奋乃静等药物,促进子宫恢复收缩。
3.2.2 确保导尿通畅:必要时给予导尿,避免尿液堆积引起膀胱刺激影响子宫收缩。
3.2.3 血液输注:根据产妇的血液情况,必要时给予血液输注以补充失血量。
3.2.4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产后出血的病例,需要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子宫切除术等。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护理记录表、出血量记录表、药物使用记录表、患者观察记录表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咸鱼法:指代上级指导性文件,因拿起鱼咸了手而得名,意指只要上级领导拍板,就可以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切照章办事。
六:全文结束。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对产妇身体的恢复和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以下是我的体会:
1.产妇在分娩后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2.产妇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私处的清洁,避免感染引起出血。
3.适当的营养补充也非常重要,产妇需要注意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铁质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4.产后出血的预防还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产妇需要按时复诊,接受检查和治疗。
5.如果出现产后出血,产妇需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接受治疗,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需要产妇自身的注意和努力,也需要医生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让产妇快速恢复健康。
- 1 -。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而且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占我国孕产妇出血死亡的首位,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0%-30%,由于产后出血病情急,病情重,处理不当,耽误抢救时间,最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现将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护理1 产后出血的诊断与处理产妇出血后及时诊断与处理,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产妇臀部下方,收集出血,待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软产道损伤,进一步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用手按摩时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楚,停止按摩时子宫又变柔软,轮廓不清,即可确定子宫乏力性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采取时而有效的方法及治疗,如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等。
2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医护人员一定冷静,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子宫收缩,向医师报告的同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采配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测量出血量,详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单。
2.1 产妇出血制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宫底的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2h内,及时压出阴道血块,待产妇情况均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2.2 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产后24h内仍密切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注意给予产妇营养丰富的饮食,纠正贫血。
3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经过分析,明确产妇出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分娩后出血培训心得
分娩后出血培训心得分娩后出血是指在产后24小时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
这是妇产科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其严重性和紧急性,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以掌握应对分娩后出血的方法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分娩后出血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 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进行任何培训之前,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分娩后出血培训中,我首先学习了分娩后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和诊断标准。
我了解到妇女在分娩后会出现子宫收缩不足、子宫破裂、胎盘残留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出血。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如何辨别分娩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并掌握了相关诊断标准。
这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2. 掌握紧急处理措施分娩后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培训中,我非常重视掌握分娩后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
我学习了如何立即给予妇女子宫按压、注射催产素、输血和进行手术处理等方法。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紧急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3. 模拟实践和案例分析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模拟实践和案例分析,以更好地应对实际情况。
通过模拟实践,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产气、缝合子宫切口和快速止血等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娩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和处理方法,从而提高了我们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
4. 强调团队合作在应对分娩后出血时,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合作演练。
我们练习了如何在紧张的情况下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协调行动并有效地进行救治。
这种团队合作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也让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分娩后出血。
总结:通过这次分娩后出血的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深入了解了分娩后出血的紧急性和复杂性。
我意识到在应对分娩后出血时,医务人员需要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并与团队密切合作。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生理原因,如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残留等;也可能是由于病理原因,如子宫破裂、血管损伤等。
对于产后出血,及时处理非常重要,可以采取输液、手术等方法进行处理。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如定期观察产妇情况、保持产妇安静等。
在日常护理中,注意事项包括监测产妇出血量、维持产妇营养、避免剧烈活动等。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应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意识,注意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产妇的健康。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生理原因、病理原因、处理方法、护理措施、注意事项、预防、意识、发生率、危害、防治意义.1. 引言1.1 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生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可危及产妇的生命。
产后出血不仅仅是数量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出血速度和产妇的体质状况。
产后出血通常分为早期和迟发性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多由子宫收缩功能差、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原因引起;迟发性产后出血则在产后24小时后发生,常由子宫内膜异常、子宫内瘢痕、感染等原因造成。
产后出血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干预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护理对于产妇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防治意义在于减少产妇的血液流失量,避免病情恶化,从而提高产妇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对产后出血的管理和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1.2 产后出血的危害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48小时内流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健康。
产后出血主要危害表现为:1. 导致贫血:大量失血会导致产妇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
如果贫血严重,还会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2)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上不同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病例56例的治疗护理资料。
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原因,实施不同的护理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结论积极宣传做好产前检查,详细了解产前的饮食、睡眠、心理、以及对胎儿性别的期待值,正确处理产程,产后严密观察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体会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诊断为产后出血。
据相关资料统计,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
因此,对有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了解,熟练掌握不同原因有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临床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分析,提高整体产科护理水平,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
本文将对我科近两年来住院分娩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56例产妇的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发生产后出血56例,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15例,有高危妊娠因素存在的产妇17例,产后2小时内出血占30例。
1.2 出血原因构成分类产后出血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36例,胎盘因素所致17例,软产道损伤所致3例。
1.3 治疗方法及预后在56例中,经过缩宫素应用、按压子宫、人工剥离胎盘、软产道损伤缝合等措施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未发生产妇死亡。
2 护理对策2.1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子宫收缩乏力时,给予按压宫底,使子宫腔内的积血排除,有利于子宫收缩,必要时给予消毒,戴无菌手套清除阴道内积血,并同时按压子宫清除子宫内积血,在子宫底部放置沙袋并且用腹带加压包扎,限制子宫舒张,协助子宫收缩。
2.2检查膀胱情况排除膀胱尿液,利于子宫收缩,必要时给予导尿并留置尿管,同时给予持续开放尿管。
必要时记录24小时尿量。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产妇产后出血是分娩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
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机制障碍。
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
标签: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由于失血过多,产后出血极易引起产妇的死亡。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 499例,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 499例,其中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年龄17~43岁。
出血原因:宫缩乏力18例,产道损伤1例,胎盘因素1例,凝血机制障碍1例。
2产后出血的原因2.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由于精神紧张和恐惧,从而使产程时间较长;产妇自身有急慢性疾病;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产妇子宫肌水肿;产妇子宫肌壁损伤、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产妇胎盘早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1]。
2.2胎盘因素产妇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发生大出血。
2.3软产道损伤产妇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会阴保护不当等原因,都可导致软产道撕伤。
2.4凝血机制障碍产妇由于血管舒缩性、渗透性增加,血浆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异常以及纤溶亢进等原因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都可引起产后出血。
3预防及护理3.1孕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
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产后出血史、难产、剖宫产史、人工剥离胎盘史、有多次人流和分娩史者,应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提前入院待产。
对合并内科疾病如肝炎、贫血、血液病、高血压等,应及时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3.2分娩期孕妇入院后要遵医嘱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特别是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及护理心得
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及护理心得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席汉综合症及产后感染,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应作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護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标签:产后急救护理心得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36例产后出血患者,本院分娩27例,外院分娩转入我院9例,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28岁,剖宫产8例,胎头吸引器助产5例,顺产21例,出血量500~800ml14例,800~1600ml11例,>1600ml8例;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占72.2%,胎盘因素6例,占16.7%,软产道损伤4例,占11.1%,无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治愈出院。
二急救护理1、一旦病人出现产后出血,迅速召集抢救小组人员立刻到位,由抢救小组组长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按照产房内张贴的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进行,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2、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帮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取中凹卧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并把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病人,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3、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剌困难时需考虑做静脉切开,作好各种检查和交叉配血及相关的准备,上心电监护监测产妇的神志、血压、脉博、呼吸,尿量及宫缩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并作好记录,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并报告医生。
正确掌握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速,过快发生肺水肿。
4、保持呼吸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因失血使全身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为4~6L/min,密切观察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
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是引起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8例产后出血达500 ml以上产妇,初产妇5例,经产妇3例。
有高危妊娠因素存在的产妇4例。
发生在剖宫产术后的3例,经阴道分娩的5例。
年龄20~38岁,平均29岁。
2 结果本组中3例经徒手掏出宫腔积血、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及抗休克治疗后宫缩好转,止血效果好,1例经结扎髂内动脉,1例行髂内动脉栓塞术,3例经宫腔填塞无菌纱条后止血效果均好。
3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1)对发生休克者立即采取平卧位,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给予促宫缩治疗,徒手按摩子宫,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量,详细作好护理记录单。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4~6 ml/min。
(3)协助医生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4)产后2小时内,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5)嘱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给产妇营养丰富的饮食,纠正贫血。
4 讨论(1)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诱因:常见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引起乏力的原因有:产程长、难产使产妇体力衰竭、精神紧张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乏力。
子宫本身的因素有:子宫过度膨胀、慢性炎症使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或用了大量镇静、解痉、麻醉药品均可使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剥离不全、剥离后滞留、嵌顿、粘连、植入及胎盘发育异常等。
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2)产后出血的预防:作好产前、产时、产后的宣教工作,对具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分娩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产前有无流产史、分娩史及分娩方式的不同均对发生产后出血有一定影响,早期观察,针对不同出血原因给予及时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
一般多发于产后的2个小时以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为产科急危症之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
其发生主要与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以上原因共存或相互影响。
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及因失血引起休克等相应症状和体征。
产后出血的预后比较严重,对出血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或发生有严重休克的产妇,一般多合并有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即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因此,一定要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
1临床资料本院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年龄为19-38岁,其中出血量少于800毫升的28例、800-1000毫升的19例、1000毫升以上5例。
经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除羊水栓塞致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1例外,余产妇均平安出院。
这些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因素。
2抢救护理2.1患者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抢救人员要马上就位,专人指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2.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使用留置针,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给予心电监测,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神志等各项生命体征,调节好静脉输液的速度。
2.3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有效地吸氧,吸氧可以采用面罩给予的形式,每分钟流量4-6l。
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吸氧后的效果如何,监测指脉氧浓度,还要留意口唇、面色是否转红润。
2.4迅速协助医生抢救,要做好及时有效地止血,还要查找出血的原因,做好相关检查及配血试验的准备。
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
2.5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能迅速有效止血。
方法是:左手置于子宫下腹部位,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下腹两侧,上扶子宫,右手置于宫部,拇指置于前壁,其余四肢在后壁,进行有节律地按摩,同时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直至子宫恢复正常收缩为止。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出血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可能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十分重要。
在我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产后出血护理的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产后出血的护理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产后出血常常在分娩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发生,这是因为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的血管破裂导致。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血液流量和颜色,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于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产妇,我们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及时记录出血量的变化情况。
保持产妇的体位是产后出血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产妇应该保持仰卧位,并且双腿自然分开,这样有助于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出血。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产妇进行盆底按摩,通过按摩可以刺激产妇的子宫收缩,有助于止血。
此外,产妇在床上休息时,应该保持头部稍微高于躯干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子宫的压力,进一步减少出血。
产后出血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保持产妇的卫生。
我们应该定期帮助产妇更换血液浸湿的垫子,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产妇清洗外阴区域,保持局部卫生。
在清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用温水轻柔地擦拭,避免使用肥皂或者其他刺激性的洗液。
产后出血的护理还需要及时给予产妇输血和输液。
对于出血量过多的产妇,我们应该尽快通知医生,以便及时给予输血和输液的治疗。
在输血和输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产妇心理的疏导。
产妇在经历分娩和出血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害怕和焦虑。
我们应该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安慰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家属的力量,让他们陪伴产妇,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在护理产后出血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
其中尤以产后2 h内出血为多见,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常见原因。
[1]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产科危症之一,也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特别重视。
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成功护理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现对产后出血的护理做一总结:1 抢救护理1.1遇到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指定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吸氧,采用双鼻导管,流量4~6 L/min,同时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
1.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
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
[2]1.3 抢救的同时迅速协助医师查明出血原因。
针对出血原因,给予止血措施。
宫缩乏力出血,将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行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宫腔内积血压出,促进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于胎儿娩出后,及时应用宫缩剂可预防宫缩乏力,胎盘娩出后快速滴入大剂量催产素;软产道损伤出血者,进行及时准确的修补缝合;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粘连者及时清宫或徒手剥离取出;凝血功能障碍者,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小板或新鲜血等,做好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等抢救工作;其中宫缩乏力不缓解及胎盘植入者,应积极做好手术准备,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1.4抢救的同时,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血及术前准备相关准备。
1.5留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
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变化及出入量。
根据医嘱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1.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
1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1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12-24T14:43:52.5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4期作者:李学佳[导读] 做好产妇产时产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产后出血的产妇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发生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河南新乡 453100摘要:目的:深讨产后大出血患者的预防,规范抢救护理措施,有效促进产妇痊愈康复。
方法:回顾总结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结果:9例产妇均痊愈出院,子宫切除1例。
造成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
结论:做好产妇产时产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产后出血的产妇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发生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妇;护理胎儿娩出后2小时出血量400ml,或24小时内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1]。
产后出血在我国占产妇死亡原因之首[2]。
产后出血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产妇产后相关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孕妇产道的出血量偏大,并且较急,同时伴有头晕、腹泻、浑身乏力、乳汁不通等,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效果。
通常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产妇产后出血量。
本文主要探讨了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并将其作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2015年2月~2016年2月,护理我院产后出血的产妇10例,产后出血量均在500ml以上。
出血量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6.4岁。
10例均为单胎妊娠。
分娩方式中剖宫产6例,顺产4例。
出血量:500-1000毫升8例,1000-1300毫升2例。
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7例,胎盘因素1例,子宫破裂1例,软产道裂伤1例。
以精心治疗与护理,9例产妇治愈出院,子宫切除1例。
2产后出血的预防2.1加强健康宣教根据孕妇的身心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学习目标,举办孕妇学习班,向其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方法:抽取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43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通过专业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并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心得进行探讨。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43例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均好转,其中40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
結论:针对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及时专业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与相应的应急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情况十分有效。
标签:
产后出血;护理心得;体会;
1. 临床资料
在2016 年4 月- 2017 年4 月,本院共接收10360 例分娩孕妇,抽取其中43 例产后出血患者,其中20 例初产妇,23 例经产妇。
产妇年龄范围在19 - 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 岁,全部为单胎妊娠。
孕期为36 - 40周,平均孕期为38 周。
平产22 例,剖腹产21 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9 例,胎盘因素9 例,子宫破裂7 例,软产道损伤8 例。
转归:治愈40例,好转3 例,死亡0 例。
2. 护理
2. 1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产妇在面对分娩并发症时普遍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进行安慰、疏导[1]。
在产妇入院后,通常会因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等问题而出现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现象,容易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
首先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与心理感受进行询问以及评估,关心产妇的需要,并为产妇提供符合其心理要求的支持与鼓励,以便做好对产妇的情绪、心理等方面的疏导工作,稳定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 2 产前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在检查中,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妇是否存在妊高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多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以及难产史等问题。
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必须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并对产妇定期进行检查。
同时,要针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住院分娩,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住院分娩重要
性的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孕产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2. 3 分娩后监测。
在产妇分娩后2 小时内,要留在产房进行严密观察。
对产妇的会阴伤口以及宫缩等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观察。
同时,要告知产妇尽快排净尿液,进行哺乳。
对于高危产妇,必须注意其出血情况,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对产妇生命体征与相关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产妇的保暖、输血等工作,确保输液顺畅。
2. 4 急救干预。
产妇在出现产后出血时,其血容量会下降,容易导致口渴、冷汗以及心慌等情况,甚至出现休克。
因此,护理人员应分析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快进行止血。
此外,在止血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进行抗感染处理[2]。
2. 4. 1 确保有效血循环。
护理人员需要选择产妇的血管,建立 2 条静脉通道,同时要控制好输液速度。
若建立静脉通道的难度过大,可切开静脉,进行抽血,在匹配好血型后进行输血工作。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询问,以了解、掌握产妇的身体情况。
同时,需要持续地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与身体情况,对产妇的子宫收缩进行详细记录,并针对产妇腹部及会阴伤口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4. 2 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产妇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工作,例如面色、体温、尿量等指标,将产妇的血氧饱和度需控制在90% 以上。
产妇吸氧时,要确保鼻导管的牢固与通畅,观察液体出入量,并进行记录。
此外,为掌握产妇的肾功能情况,还需对产妇的组织灌注量、血容量等进行监测。
2. 4. 3 预防感染。
产妇病房要定期消毒,加强通风,确保产妇病房的卫生环境。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产妇的卫生垫,以减少细菌、感染等问题。
对产妇的会阴部位可采用每天2 次碘伏擦洗,以保持清洁。
在特殊情况下可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护理人员还应向产妇介绍相关的产后知识,提高产妇自身的预防感染意识[3]。
3. 体会
由于产后出血会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在产妇分娩前后护理人员必须切实做好具体的护理工作,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三点:
(1)当面对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大出血时,产妇会面临严重的生命危险,家属也会十分惊慌、焦虑。
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注意产妇的身体情况与家属的情绪。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增加与产妇的交流沟通,安慰好产妇与其家属。
(2)在产后出血的抢救工作中,应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 2 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视病情正确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肺水肿。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
在实施抢救的同时应协助医生查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的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术前的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只有拥有全面的产科知识,熟练掌握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抢救,医护之间默契配合,才能确保抢救成功。
(3)护理人员与孕产妇的接触十分频繁,护理人员应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深入地与孕产妇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理解、尊重产妇,只有真正地尊重对方,才能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并更有效地减轻产妇的痛苦。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全面、定期地观察产妇的身体、心理状况,收集真实的信息资料,加强对孕产妇的整体护理,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性,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 (2):144-146.
[2]邓华艳,洪涛,贺英英等.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 (1):77-78.
[3]罗琳,赵晓霖.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 (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