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知识点
热现象知识点
![热现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6d3ab465ce050876321312.png)
《热现象》知识要点班级姓名学号一、温度、温度计1.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现象都是热现象。
温度表示物体的。
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用。
实验市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符号为。
-4℃读作。
3.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认清温度计的最小,且必须使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等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普通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填写“能”或者“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使用普通温度计要轻拿轻放,(填写“能”或者“不能”)甩。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分度值精确到。
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构造的不同点是,使用时的不同点是。
二、物态变化5.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6.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过程需要热。
固体分为体和体。
常见的晶体有、、、、、、;非晶体有、、、。
7.晶体熔化时要不断热,温度(填写“变”或“不变”),该温度叫,直到晶体完全熔化,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填写“相同”或“不同”),非晶体没有。
8.物质由态变成态的现象叫凝固。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热,温度,直到完全凝固温度才。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填写“相同”或“不同”)。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9.物质由变成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种是。
10.蒸发是在发生的汽化现象,一般说来蒸发是比较。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蒸发在温度下进行蒸发要热,有作用。
11.沸腾是发生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体沸腾时,要继续热,但温度。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1c2e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9.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cb02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c.png)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物理热现象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
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热现象主要包括热传递、热膨胀、凝固和融化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热现象的知识点。
一、热传递: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热通过物体内部的传递,对流是指物体内部的热周转运动,辐射是指热通过电磁波的传递。
2.热传导的条件:热传导需要有温度差才能进行,温度差越大热传导的速度越快。
3.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物体的热导率、物体的厚度和物体的面积是影响传导热的重要因素。
4.传热方程:根据传热的原理,可以得到物体的传热方程。
常见的传热方程有傅立叶传热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
二、热膨胀:1.热膨胀的概念: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称为热膨胀。
热膨胀包括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2.线膨胀的计算方法:线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线膨胀程度的物理量,可以根据线膨胀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膨胀量。
3.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物质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一般来说,固体的膨胀系数比液体小,液体的膨胀系数比气体小。
4.热膨胀的应用:热膨胀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温度计、电气元件的接触问题等。
三、凝固和融化:1.凝固和融化的概念: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凝固和融化的熔点: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凝固点和熔点,熔点是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物质由液态到固态的温度。
3.凝固和融化的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会放出结晶潜热;在融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融化时会吸收熔化潜热。
4.凝固和融化的应用:凝固和融化在生活和工业上有很多应用,如冰块制作、合金的制备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以上的热现象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0d4d6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7.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一、热现象的基础知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二、热量的计算1.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J/(kg·℃)。
2. 热容量:物体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热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Q是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三、热膨胀和冷缩1.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2. 膨胀系数:物体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体积变化的比率。
3. 应用:铁路铺设、桥梁建设中的伸缩缝设计。
四、相变1. 熔化: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3. 沸腾: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此时温度称为沸点。
4. 冷凝: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液体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五、热机1. 内燃机:通过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2. 热效率:热机将热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效率。
3.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四个过程,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六、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熵(代表无序度)不会减少。
3. 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净物质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
七、热学实验1.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2. 热量计的使用:测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
3. 热膨胀实验:观察并测量物体在受热后长度的变化。
八、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流失,用于建筑、服装等领域。
2. 制冷设备:通过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降低物体的温度。
《热现象》知识要点
![《热现象》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1318e4102de2bd9605882b.png)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406f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9.png)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热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过程。
热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了解热现象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初中物理中与热现象相关的几个基本知识点。
一、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这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1. 传导:传导是指热能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传导是固体导热的主要方式。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体传热快,反之则传热慢。
2. 对流:对流是指热能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流体的传热是指流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
对流是气体和液体传热的主要方式。
3. 辐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传导的热传递方式,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传热。
太阳辐射热能到达地球的过程就是辐射传热的例子。
二、热与温度的关系热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能量传递,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具有传递性。
温度是反映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
热现象的大小一般通过温度来表示。
温度高低决定了物体所具有的热能多少,温度的测量单位是摄氏度(℃)。
三、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由于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物体的体积、长度或面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热膨胀是热现象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热膨胀分为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三种形式。
线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只发生线性长度的变化;面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只发生表面积的变化;体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发生体积的变化。
由于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考虑热膨胀对物体带来的影响。
四、热与热量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热能,是热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卡路里(cal)和大卡(kcal)来表示热量的大小。
热量的传递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的传递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
1.2知识点: 物理化学(4)——热现象
![1.2知识点: 物理化学(4)——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9cff67fc172ded630b1cb655.png)
课外补充资料知识点:物理化学(4)——热现象一、概念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1、温度≠热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
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
2、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一根内径很小、密封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装液体的玻璃泡,管上有刻度。
温度计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二、状态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状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熔化吸热。
凝固,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固放热。
2、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同时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蒸发越快。
——夏天吹电扇有利于汗液蒸发、可以降低体温。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分馏法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然后精制纯化的方法;利用分馏法加热混合液,可以对混合液进行分离。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缩小体积,方便运输、贮存。
——如液化天然气“白气”“白烟”、雾、露水、雨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比同温度的开水放出的热量更多。
4、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f1526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a.png)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
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物理热现象的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学问点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5、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分:晶体都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确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外表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淌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w物理中表示什么意思W作为物理量,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W=FXcosa,单位j(焦耳)。
2、W作为单位,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P=W/t,单位w(瓦特)。
功也叫机械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功是标量,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
人教版热力学知识点
![人教版热力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0f0a027cd184254b353521.png)
热学十热现象(一)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现象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3、晶体的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三)汽化和液化1、蒸发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与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4、沸腾现象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5、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注: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6、沸腾过程中吸热7、液化现象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8、液化过程中放热注: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现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注: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十一内能和热量(一)分子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物理九年级热现象的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热现象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0d927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7.png)
物理九年级热现象的知识点物理九年级热现象是热力学的一部分,涉及到能量传递、温度、热量等概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根据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可以分为导热好的导体和导热差的绝缘体。
导热好的材料如金属,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而绝缘体如木材、橡胶等导热性差,不易传热。
导热的速度还与物体的面积、温度差和物体的厚度有关。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所有物体都会辐射热能,但辐射的强弱受到物体表面的特性和温度的影响。
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温度升高,辐射功率呈指数增长。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对流传递,如水的沸腾和暖气散发的热量。
热传递的速率与温度差、传热介质的性质和几何形状有关。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其理论基础是热力学定律。
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三条: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2. 第二定律:热力学箭头定律,自发过程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3.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定理,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任何物体都无法达到绝对零度。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度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热量是物体内部的热能,热量和温度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物体的热容量、质量和温度差。
热传导的应用热传导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热工和工程领域。
通过热传导,我们可以利用导热好的材料制造散热器散去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在建筑领域,合理利用导热差的绝缘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热辐射的应用热辐射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电炉利用热辐射加热物体;太阳能热能利用的核心就是通过太阳辐射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红外线设备利用材料的热辐射特性进行远距离测温及成像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aee1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0.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1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_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_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_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bdeb71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0.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热传递的方式:1. 导热: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如热传导、热对流。
2. 热辐射: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能量。
热量和温度:1. 热量: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能量传递的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分子运动速度反映出的热度高低。
热传导:1. 热传导是物质内部分子间传递热量的方式,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
2.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如金属的导热性较好。
3. 热传导的速度还与物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热对流:1. 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气体或液体内部流动传递的方式。
2. 热对流要求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异和流体的运动。
3. 热对流的速度与流体的运动速度和流体的导热性质有关。
热辐射:1. 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方式。
2.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 热辐射是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热膨胀:1. 热膨胀是物体因受热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2.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例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较小。
3. 热膨胀常用在工程设计中,如铁道线路的伸缩节和桥梁的伸缩缝。
热量计算:1. 热量计算公式:Q = mcΔT。
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2. 热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所得的热量等于失去的热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物体传递到另一物体。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ΔU = Q - W。
其中,ΔU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以上为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热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3169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4.png)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热现象进行全面总结,其中包括热传导、热扩散、热辐射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存在热传导的现象。
热传导的特点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热量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以及温度梯度有关。
在导热性方面,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导热性能。
金属类物质的导热性能较高,而空气等绝缘体的导热性能较差。
热传导的速度也与温度梯度有关,即温度变化的快慢。
温度梯度越大,热量传递越快。
二、热扩散热扩散是指物体内部温度的均匀分布。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后,热量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给周围的物质,使其温度也逐渐升高。
这种现象就是热扩散。
在热扩散过程中,热量会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而若想减慢热扩散的速度,可以通过增加隔热层或者降低温度梯度来实现。
三、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受热后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
它是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能的唯一方式。
热辐射的特点是无需介质传递热量,速度与光速相同。
热辐射中,发射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热辐射体,而吸收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热辐射体。
物体的热辐射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发射的热辐射越多。
四、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的一个学科。
它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转化成不同的形式。
在物体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热量和功是两种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从特定热现象出发,描述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例如,热量自然地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而不会反向传递。
这也是冷热水混合自动均匀的原因。
总结初中物理的热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热扩散、热辐射以及热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热传导与物体的导热性和温度梯度有关,热扩散使物体内部热量均匀分布,热辐射是物体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而热力学则研究热现象与能量转化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章热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章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621a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0.png)
【物理】(人教版)初中物理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第三章热现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3.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缩口,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C---42○C,分度值是0.1○C。
6.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分清它的分度值。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在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
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下降。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沸腾。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热学现象知识点
![热学现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28cc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a.png)
热学现象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热辐射等热现象。
了解热学现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能。
以下是一些热学现象的知识点。
1.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能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
热量是物体内部的能量传递,它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的传递过程。
它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碰撞而引起的能量传递。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能够更快地传递热量。
金属是一种导热性能较好的物质,而木材等非金属物质的导热性能较差。
3.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体积的增加。
这是因为物体受热后,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增强,导致物体内的间隙增大,从而使整体体积增大。
热膨胀在工程设计和建筑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考虑物体受热后可能产生的尺寸变化。
4.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释放热能的过程,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真空传播。
热辐射的强度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5.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学现象的基本原理。
其中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等。
这些定律为研究热学现象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规律。
总结:热学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了解热学现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能。
从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开始,到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等不同方面的现象,我们可以逐步深入了解热学的原理和规律。
热力学定律为我们提供了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基础。
通过学习热学现象的知识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热能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合理利用热能。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归纳(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ddc756f1aff00bed51ee8.png)
热现象知识点一:热传递与热膨胀1. 热传递(1)_______:热量从_____物体传到_____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__部分传到_____部分的过程。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a) 热传导: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沿着物体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i. 热的_______: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各种金属。
ii. 热的__________: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如液体(除水银)、气体,固体中陶瓷、纸、木头、毛皮、棉花等。
b) 热对流:热量依靠液体或气体的循环流动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过程。
例子:烧水,空调装在房间上方,暖气装在房间下方c) 热辐射:热量由发热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
例子:颜色深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颜色浅的物体要________。
2. 热膨胀(1)_________: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其体积缩小。
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
(2)水的反常膨胀:0℃~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_;高于4℃时,水温升高,水的体积_______.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1. 温度:物体的__________。
2. 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1)常用温标:____________,符号______,单位______。
a)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__________;b) 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温度为__________;c)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100份。
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注意:冰水混合物指冰水可以长期稳定共存的状态。
(2)国际温标:____________(开尔文温标),符号______,单位_____。
a) 把__________(绝对零度)作为热力学温标的起点,即0开尔文。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热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762971e6137ee06eef91840.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热现象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热现象物理知识点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水平叫温度.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2 摄氏温度的规则:规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规范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红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相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相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相对零度为终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开尔文 K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6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十分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本卷须知: 每次运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7 温度运用应留意:1 选择适宜的温度计。
1选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沛接触,且不能分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再读数。
3测(量)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5 读数时视野要与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5 读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的进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规范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罕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罕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
要吸热凝结: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进程。
要放热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结点:液体凝结成晶体时的温度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是相等的。
13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清楚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液体升温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质能够是固态能够是液态也能够是固液混合态14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进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进程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048d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热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以及热能的传递和转化。
热是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热现象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现象。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热现象的知识点,包括热量、温度、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会对热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热量和温度热量是一个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能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焦耳(J)来表示。
热量是热动平衡系统中热能的传递和转化,是一种能量交换的形式。
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的过程,热辐射是由物体发射的热能在空间中传播,热膨胀是物质在升温时体积的改变。
温度是物质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的程度,通常用单位摄氏度(°C)或者开尔文(K)来表示。
温度是物质与其他物体之间热的性质,是一个物质热运动的强弱指标。
物体的温度高低与其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温度计是量度温度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2.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焦耳/千克.开(J/kg.K)来表示。
热容与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不同物质的热容大小不同。
比如水的热容比铁的热容要大,因此水的温度变化相对铁来说相对缓慢。
热容还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内能的大小,即物体在温度改变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大小。
3.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粒子的碰撞和振动来实现的,因此物质的导热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导热系数是用来描述物质导热性好坏的参数,通常用单位W/m.K来表示。
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绝缘材料是差的导热体。
4.热辐射热辐射是由物体发射的热能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热辐射是由物体内部的热运动引起的物体的辐射性发出。
根据斯蒂芬-波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能量与其表面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黑体是一种理想的辐射体,它能吸收全部的热辐射且不反射。
热辐射对于保暖和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等有很大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1a183e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f.png)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1. 热传导- 热传导是热量在固体物质中传递的一种方式。
-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质热传导速度快。
- 热传导的方向是从高温区到低温区。
- 热传导的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2. 导热性能- 导热性能是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
-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能够快速传递热量,导热性能差的物质传热速度较慢。
- 导热性能与物质的热导率有关,热导率越大,导热性能越好。
3. 热膨胀- 热膨胀是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 物体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间距增大,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热膨胀系数越大,膨胀程度越大。
4. 热容量- 热容量指物体吸收或释放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 热容量与物体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 比热容指物质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热或放热时温度变化越小。
5. 融化和凝固- 物质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融化,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点融化,温度下降至熔点以下时凝固。
- 物质的熔点是固体与液体相平衡的温度。
6. 沸腾和汽化- 沸腾是一种液体内部大范围快速的蒸发现象。
-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而是保持恒定。
- 沸腾点是液体与气体相平衡的温度。
7. 物态变化的传热特点- 物态变化时,物质吸收了潜热或释放了潜热。
- 潜热指单位质量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 物质从固体变为液体吸热,潜热称为熔化潜热。
- 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吸热,潜热称为汽化潜热。
8. 热辐射- 热辐射是物体发出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
-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能量越大。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现象》知识要点
班级姓名学号
一、温度、温度计
1.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现象都是热现象。
温度表示物体的。
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用。
实验市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符号为。
-4℃读作。
3.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认清温度计的最小,且必须使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等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普通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填写“能”或者“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使用普通温度计要轻拿轻放,(填写“能”或者“不能”)甩。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分度值精确到。
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构造的不同点是,使用时的不同点是。
二、物态变化
5.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6.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过程需要热。
固体分为体和体。
常见的晶体有、、、、、、;非晶体有、、、。
7.晶体熔化时要不断热,温度(填写“变”或“不变”),该温度叫,直到晶体
完全熔化,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填写“相同”或“不同”),非晶体没有。
8.物质由态变成态的现象叫凝固。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热,温度,直到完全凝固温度才。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填写“相同”或“不同”)。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9.物质由变成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种是。
10.蒸发是在发生的汽化现象,一般说来蒸发是比较。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蒸发在温度下进行蒸发要热,有作用。
11.沸腾是发生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体沸腾时,要继续热,但温度。
沸点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压强沸点降低。
12.物质有态变成态的现象叫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热量,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
城镇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使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的。
所有气体在温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13. 叫升华。
叫凝华。
升华热,凝华
热。
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
1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①;②
;③。
15. 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16.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温度升高,内能。
17.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和。
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18.做功的实质是将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
到低温物体。
转移的内能叫做。
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19.温度改变时,物体吸收的热量Q=;
温度改变时,物体放出的热量Q=。
20.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
单位是,符号是。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填写“相同”或“不同”),可以用比热容鉴别物质。
21.比热容的定义式。
22.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
多数汽油机是由冲程、冲程、冲程和冲程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汽油机(或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将能转化为能。
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性来完成。
压缩冲程将能转化为能。
23.四冲程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次,曲轴转周。
24.利用热值计算热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