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3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学情分析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 J2501型光具盘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出示:士兵用潜望镜观察图师:士兵正在用潜镜的观测口,观察墙体外的情况,那么潜望镜的作用是什么?活动:请俩位学生上来演示使用潜望镜观察师: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光的反射来解释它演示:用激光笔照到平面镜上反射到墙上师:墙上有什么?(红点),这个红点是怎么产生的?(镜面的反射)师:我们知道,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射到镜面后,被镜面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
师: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J2501型光具盘,找反射光线师: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生:沿1方向射出。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4)教案 (新版)浙教版
辨析:不对。光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里的速度才是3×108m/s,比如光在水中传播时速度只有空气中速度的3/4,光在玻璃里的速度只有空气中速度的2/3。
6.百米比赛时,裁判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
不对。因为声速只有340m/s,因而声音从发令员传到裁判员那里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裁判员不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而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可减少误差。
7.在反射现象 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辨析:不对。在反射现象中,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因而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是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在反射现象中,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辨析:不对。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是反射的一种,因而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自行车的车尾灯起装饰作用。
∠BON叫;∠AON叫。
如图(课本P29图1- 44)AO叫;CO叫;NN′叫;
∠CON′叫;∠AON叫。
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
7.光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
8.在湖边,可以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游泳池充水后,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现象。
18.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A、人眼能发光B、物体能发光
C、光照在物体上,经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D、人眼看见的是物体的像
19.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20.平静的湖Βιβλιοθήκη 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C、比白塔略大的虚像D、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doc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叙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2、虚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2、虚像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镜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展示一面镜子: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到什么?(二、新课教学)活动一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察到了什么?结果: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记下玻璃纸的位置。
用橡皮泥做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
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它以改变它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面各个角度向玻璃板里面看去,这时橡皮泥和玻璃板前面那块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橡皮泥的像的位置。
记下橡皮泥的位置。
移开玻璃板后的那块橡皮泥,用一张白纸作屏幕放在玻璃板后已移去橡皮泥的位置,用眼睛从玻璃板后直接观察白纸,看移看白纸上能否出现玻璃板前的橡皮泥。
白纸上橡皮泥,改变它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分别记下此时的橡皮泥的位置。
实验结论: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和物体对镜面的距离相等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师:平面镜成像规律可归纳为八字秘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练习:根据要求,请完成下列作图。
(1)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井内,请你在图①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用角度表示)。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2.5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①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②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m/s
③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透明物体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在光学仪器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4)教具模型:使用教具模型如透镜、水槽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奥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系统地阐述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光的折射现象、透镜应用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问题探讨:针对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进行思考和探讨。
(3)实践操作: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杯、镜子和透镜等,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创意设计:结合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一个光学小实验或制作一个光学模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5)分享交流:将阅读体会、实验结果和创意设计等,通过班级群、朋友圈等方式与同学和朋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光的反射和折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让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光学实验现象、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提问、答题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 加强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讲解和练习,通过例题、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律。
2. 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学概念。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光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 optical illusion 实验,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定律时,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光学的基本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实验法:进行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光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原理:1.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光的法线和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的规律。
2.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的法线、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入射角度与折射角度之间满足折射定律的规律。
实验材料:1. 光源2. 直尺3. 白纸4. 透明玻璃板5. 毛玻璃6. 斜面镜实验步骤:1. 光的反射实验:a. 将光源放在实验桌上,调整至适宜的位置。
b. 在光源的正前方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接收光线的面。
c. 将直尺竖直插入白纸上方,作为光线入射的界面。
d. 在直尺上滑动,观察光线入射和反射的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e. 根据数据计算光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并验证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实验:a. 将光源放在实验桌上,调整至适宜的位置。
b. 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支起,作为光线的传播介质。
c. 在透明玻璃板上方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接收光线的面。
d. 用直尺将光线引射入透明玻璃板,观察光线折射的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e. 根据数据计算光的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折射率,并验证折射定律。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b. 引导同学们思考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工具的实际应用,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同学们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得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并验证了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同学们可以发现,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的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许多光学器件和光学技术的基础。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他们观察到了光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满足折射定律的规律。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具器材准备激光手电,平面镜、自制光源、实验报告一份、自制反射仪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问:①夜晚我们为什么能看见绽放的礼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容易回答:礼花发出的光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问。
)②为什么我们也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呢?(可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答案,教师不作任何评价,可把学生引入另一种情景中。
)大家都知道:沿地面滚动的乒乓球碰到墙壁时会被弹射回来,那么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同样遇到障碍物会不会像乒乓球有同样的效果呢?(让从窗户进来的太阳光射向平面镜,同学会清楚的看见: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弹射回来,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可以明确的得出:光源发出的光线,遇到物体,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就看见了不发光的物体。
同时引出课题并板书:§2.4 光的反射(二)新课学习教师活动:用激光手电射向镜面用泡沫板靠近问,泡沫板上有什么?为什么会有一个光斑呢?你们看到光反射时传播的路径了吗?那么你能用桌上的仪器把光反射时传播的路径显示出来吗?利用光的反射传播路径依次讲述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反射面、入射角、反射角。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引入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课教学光的反射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
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P25),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
“三线”、“两角”:入射光线——OA;反射光线——OB;法线——ON;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 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2块)、凹镜、凸镜。
2.学具: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刻度尺。
【设计说明】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通过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模拟平面镜成像从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并得出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特点。
其次再小组合作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把潜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
最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对于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利用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讨论问答,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练习巩固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忆一下上节课讲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有哪些内容?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光山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么美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1.认识平面镜: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当平面镜?2.感受平面镜成像:(1)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
发现所成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异同?(2)分析课本上的半圆实验。
(3)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游戏:其中一位先当人,另一位做像,由人来发布号令依次完成举右手、举左手、往后仰。
2.5光的反射与折射(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分析】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路图及概念:(1)反射面:两种介质的交界面(2)入射光线:照向反射面的光线。
(3)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线(4)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不同颜色的笔、量角器、刻度尺等。
(2)实验步骤:①把一可绕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
分别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以法线ON为转轴,将纸板B绕法线ON缓慢旋转,观察在纸板B上还有没有反射光线。
④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二者皆遵循反射定律(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
(2)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
二.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简要步骤:(1)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3)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1 (新版)浙教版
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的。
法: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通过画图练习,理解和巩固光反射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学会用实验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可逆。
教学过程:
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从而形成视觉。
那么光是怎么反射的呢?
实验表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
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
垂直于平面镜的线叫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想并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猜想。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
,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芳香射到平面镜,此时反射光线又将如何呢?
现象:反射光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具有可逆性。
例如:你在平面镜里看见别
学生完
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光,反射光线也射向各个方
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光的反射,光反射定律,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体验。通过这些谈话,我可以获取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并了解他们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指导,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笔记、疑问通过平台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平台和微信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最后,我将根据反思和改进的结果,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这个计划将包括针对学生困难部分的额外教学资源和支持,以及针对学生感兴趣部分的拓展活动和项目。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4. 实践与应用
- 平面镜成像
- 透镜成像
- 光速变化
5. 实验与探究
- 验证反射定律
- 观察折射现象
6. 重点与难点
- 角度的测量与计算
- 折射率的理解与应用
板书设计以简洁的图文结合形式,突出重点概念和定律,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节奏,抓住核心知识。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如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关键信息,或绘制简单的光学元件图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会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角度的测量和计算,从而验证反射和折射定律。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3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归纳出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可逆关系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3、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
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初步规律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1、幻灯片;2、烧杯、水、直尺、激光、玻璃槽【教学过程】【作业】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2.5.3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不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凡是在空气中的角为大。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2新版浙教版
规律,作出虚像,能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
了解凸面镜和凹面2,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通过练习作图,巩固平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虚像的含
平面镜:展示一平面镜,让学生照一照。
问: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或者你想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知识?
建立假设:像的大小和实物大小的关系,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为什么选择比较薄的玻璃?——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成像所造成的分不
玻璃板为什么要垂直于地板?不垂直会如何?——像会偏离,影响实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结论。
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那么为什么
于平面镜;、物和
前面讲到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不用光的反射定律而用平面镜成像先画出像点,然后连接像点和入射点,作出反射结论:凸面
平
本课时实际用了两节课,一节主要是讲解平面镜
为什么能成虚像,是因为光的反射造成的,从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引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
律来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那我们为什么要照镜子呢?答:我们能从镜子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师:镜子中的你是真的另一个你吗?(不是,是平面镜所成的像)结论:平面镜能成像。
师:其实在古代,就已经知道平面镜能成像,那时的人以铜为镜,整理自己的衣冠。
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把它和科学上的光学知识联系起来想过。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镜子,再仔细地观察。
四人为一组分析、讨论一下,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得出结论:像和物左右互换,等大,等距离,正对面。
问:物体离镜子越来越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答:越来越小。
像的大小不变。
(要求同学们举手表决,看他们赞同谁的。
那到底是哪一方是对的呢,我今天就自己动手来做实验,从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来研究。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该怎么放?像的位置如何找?像和物体的位置如何在纸上记录下来?通过改变四次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做四次实验,请同学们记录有关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的距离(cm)像到玻璃的距离(cm)物体和像的大小比较123我们从这张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且是正立的;改变物体到镜子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变。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在生活中当我们距离镜面比较远的时候,为什么感觉里面的像要比真实的人小呢?学生回答。
问:用手摸一摸玻璃后的蜡烛,有没有摸到?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
教师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等距、虚像已经知道了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那么,我们接下来要来讨论:这个像是怎么形成的(成像原理)。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前面我们学了反射定律,知道光照在物体上会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那么蜡烛发出的光照到平面镜上也会发生反射,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画这张光路图。
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反射光线经过的范围内,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就会进入人的眼睛。
由于人们习惯上是按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判断物体位置的,所以感觉光线好象是从镜后射来的。
我们就把反射光线向反方向(镜后)延长,这些反向延长线在镜后交于一点S’,这一点就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所成的像。
问:而这个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小孔成像有没有不同的地方?解释:小孔成的像是光线直接到达所形成的,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在一起形成的,没有光线直接到达,所以平面镜所成的象是虚像。
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都能在平面镜中找到对应的像点,所有的像点组成了蜡烛的虚像。
问: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例: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出A、B两点的像点A’、B’,连接A’B’,就是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讲述:像和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轴对称图形。
试试看: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首先,我先给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倒影的图片。
问:为什么岸边是树和山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的?(根据平面镜所成像是对称的原理来解释)画原理图: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我们照镜子,用来梳妆打扮)(2)改变光路问:我们如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用两面镜子)拓展:潜望镜的原理解释,请同学上来看潜望镜。
(用光路图来解释这个现象的原理。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生活中有许多器物上都装有平面镜,如一些汽车内部在驾驶员旁边的后视镜。
那么在车上还有其他的面镜吗?观后镜是凸面镜,车前灯内部的是凹面镜,其灯头就处于凹面镜的焦点处。
利用它能得到一束强光照亮前方的道路。
1:反射面是球面的外表面的镜叫凸面镜作用: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运用: 汽车观后镜<扩大视野>2:反射面是球面内表面的一部分的镜叫凹面镜作用: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运用: 太阳灶、汽车前灯、手电筒反光装置实验引课:1、小魔术:硬币实验2、观察比较:小烧杯中没有盛水和盛有水的烧杯底深浅的变化,以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有什么变化。
问:为什么烧杯中倒入水后,烧杯底深度会看起来变浅,水中的筷子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五、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
学生观察并思考:(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直线传播的)在玻璃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直线传播的)(2)、光从中空气进入玻璃时,传播方向有没有发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通过上述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描述光的折射的概念:教师总结并板书: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斜射”二字)让学生再观察,光照到玻璃上前后,亮度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回答:光分两部分:一部分射入玻璃中,一部分反射回空气让学生结合光的反射给相应的光线和角度取名: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界面、入射角、折射角,教师在副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强调入射角和折射角)回忆: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引导学生比较:与反射定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也中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光线都改变了传播方向。
不同点: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折角不等于入射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问: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六、探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中的规律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4)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一】: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何?(学生透明玻璃、白纸、激光电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角0o30o60o80o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角A、线斜射入玻璃中;B、让入射角发生变化;C、光线垂直射玻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并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结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实验探究二】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何?入射角0o折射角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如何变化?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结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⑵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⑶(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⑷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问:比较实验探究一与实验探究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七、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解释硬币上升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看到水中的部分是实像还是虚像?板书: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