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
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民政厅工作规则的通知(2009年修订)

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民政厅工作规则的通知(200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09.02.10•【字号】浙民办[2009]99号•【施行日期】2009.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民政厅工作规则的通知(浙民办〔2009〕99号)厅机关各局处室,厅属各单位:经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浙江省民政厅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日浙江省民政厅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一、为进一步提高厅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水平,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和议事规则》和《民政部工作规则》及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则。
二、省民政厅工作,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创业扶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按照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行使职权。
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把民政厅建设成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机关。
四、厅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依法履行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领导职责五、省民政厅实行厅长负责制,厅长领导民政厅的全面工作,副厅长协助厅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分管工作并对厅长负责;省老龄办主任、省移民办主任负责做好本单位工作,并向厅长负责;巡视员、副巡视员受厅长委托,负责一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妥善处理因当事人以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案件的 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妥善处理因当事人以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9.01.07•【字号】浙民事〔2019〕5号•【施行日期】2019.0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婚姻登记管理正文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妥善处理因当事人以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民事〔2019〕5号各市、县(市、区)民政局:为依法有效处理因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浙江省行政程序办法》等规定,经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类行政诉讼案件,制定了《妥善处理因当事人以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案件的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民政厅2019年1月7日妥善处理因当事人以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案件的指导意见第一条为依法有效处理因非真实身份进行结婚登记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浙江省行政程序办法》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当事人以非真实身份办理结婚登记是指进行结婚登记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虚构身份、假冒他人身份导致不符合结婚登记实质要件而办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的行为。
第三条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以非真实身份办理结婚登记为由提起行政诉讼的,且婚姻登记机关已收到人民法院出具的关于建议自行纠正结婚登记的函件,适用本指导意见。
第四条在收到人民法院出具的关于建议自行纠正婚姻登记的函件后,婚姻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启动撤销结婚登记程序,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撤销涉诉结婚登记行政行为。
婚姻登记机关决定撤销结婚登记的,应将撤销结婚登记决定书(格式见附件)于作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送达原告,并依法送达其他行政诉讼当事人。
浙江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1.19•【字号】浙教规〔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浙教规〔2020〕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精神,切实解决当前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省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努力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属地管理、协同治理。
强化省地(市)统筹,落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压实县(市、区)人民政府属地管理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做好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明确部门职能,形成监管合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依法许可、分类规范。
重点规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培训,鼓励发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
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严禁任何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标本兼治、疏堵结合。
强化学校育人主体,统筹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08.05.28•【字号】浙司[2008]89号•【施行日期】2008.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的通知(浙司〔2008〕89号)各市司法局、义乌市司法局,省监狱管理局、省劳教局:现将《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全省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以及司法部的有关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进行。
第三条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承担;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
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和进行行政应诉活动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司法行政机关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复议:(一)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吊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二)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司法行政机关办理颁发资格证、执业证、许可证,司法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三)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刑事赔偿或者行政赔偿决定不服的;(四)对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委托作出的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认定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无效、两年内或者终生不得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处理决定不服的;(六)认为司法行政机关违法收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七)认为司法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八)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代省长、副省长分工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代省长、副省长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8.30•【字号】浙政发〔2016〕28号•【施行日期】2016.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公务员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代省长、副省长分工的通知浙政发〔2016〕2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因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省政府决定对部分省政府领导分工作相应调整。
现通知如下:车俊(代省长)领导省政府全面工作,负责财政、审计、机构编制等方面工作。
分管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咨询委。
袁家军(常务副省长)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展改革、公安、国家安全、监察、司法、税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法制、节能和能源保障调度(包括煤电油运等)、人民武装、海防、机关事务、政务公开等方面工作。
分管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宗委、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监察厅、省司法厅、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机关事务局、省法制办、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参事室(省文史馆)、省物价局、省能源局、省监狱管理局。
联系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预备役师、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财政部浙江专员办、省国税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省电力公司、浙江能源监管办、省信访局、省档案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熊建平(副省长)负责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防空、驻外办事处、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工作。
分管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人防办(省民防局)、省公务员局、省政府驻京办、省政府驻沪办。
联系省残联、省关工委。
郑继伟(副省长)负责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社科研究等方面工作。
分管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省体育局、省文物局、浙江广电集团、省社科院。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等13部门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等13部门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扶贫办,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军区,浙江省税务局,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公布日期】2018.10.15•【字号】浙人社发〔2018〕112号•【施行日期】2018.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军事其他规定正文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等13部门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浙人社发〔2018〕112号各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国资委、扶贫办公室、税务局,各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为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助推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2部门《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退役军人部发〔2018〕26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浙委发〔2018〕33号)精神,现就做好我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纳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依托高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等教育资源,促进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相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为补充,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
(二)开展退役前技能储备培训。
深入开展“送政策进军营”活动,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介绍、政策咨询、心理调适、“一对一”职业规划。
(三)加强退役后职业技能培训。
浙江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民政厅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民政厅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公布日期】2007.07.02•【字号】浙民办[2007]127号•【施行日期】2007.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民政厅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民办〔2007〕127号)厅机关各局处室、厅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民政厅机关公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日浙江省民政厅机关公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厅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公文管理工作水平,根据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意见》(浙政发〔2001〕5号),结合我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厅机关制发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指在民政厅机关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要求,发布工作制度,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提出意见,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厅机关公文管理分为收文管理和发文管理。
收文管理一般包括签收、登记、分发、传递、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发文管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会签、定密、校对、用印、登记、分类、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第四条厅办公室是厅机关公文的主要管理部门,主管厅本级并负责指导各直属单位的公文管理工作。
厅办公室和厅机关各局处室应配备、指定专职或兼职文秘人员负责公文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文管理应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
公文的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各个环节,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第六条以厅和厅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公文管理规定。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农业厅,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2.25•【字号】浙发改财金〔2021〕41号•【施行日期】2021.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省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关于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发改财金〔2019〕1104号)精神,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浙江省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任务落实。
附件浙江省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工作要点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部委《关于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发改财金〔2019〕1104号)精神,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数字化改革,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目标,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稳妥有序退出制度,提高市场重组、出清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市场主体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十不准”》的通知-浙司办[2013]62号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十不准”》的通知-浙司办[2013]62号](https://img.taocdn.com/s3/m/0dab8b2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b.png)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十不准”》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十不准”》的通知(浙司办〔2013〕62号)各市、县(市、区)司法局,省监狱管理局,省劳动教养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省属监狱劳教(戒毒)单位:为进一步严格公务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根据浙纪发〔2013〕12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制定浙江省司法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十不准”规定,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到基层工作,单位内部有招待所、食堂的,一律不准在社会餐饮企业就餐;二、下基层工作时一律不准接受宴请和夜宵;三、同城一律不准安排公务用餐;四、公务接待不准安排宴请和夜宵;五、工作用餐一律不准上酒;六、工作日午餐和公务出差期间一律不准饮酒;七、工作日午休时间和公务出差期间一律不准参与打牌、打麻将等活动;八、一律不准利用公务出差之便游览风景名胜;九、一律不准用公车办理私人事务。
十、任何时候不准参与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务的宴请、娱乐和旅游等活动。
以上“十个不准”规定,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对违反“十个不准”规定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按照党纪政纪,严格问责和处理。
浙江省司法厅办公室2013年8月20日——结束——。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计经委、财政厅等部门关于《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计经委、财政厅等部门关于《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1991.07.06•【字号】•【施行日期】1991.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福利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计经委、财政厅等部门关于《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1991〕10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省民政厅、省计经委、省财政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物价局、省劳动厅、省人事厅、省体改办、省物资局、省乡镇企业局、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一九九一年七月六日关于《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社会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疾人员劳动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
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被告保护和扶持政策。
去年九月,民政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物资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了《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贯彻实施这一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凡是国营、集体(乡镇、街道)社会福利企业都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二、全省县以上民政部门负责对国营、集体(乡镇、街道)社会福利企业和残疾人兴办的个体工商业实行统一管理。
今后,凡兴办社会福利企业,必须具备福利企业条件,报县以上民政部门批准,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三、为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县以上民政部门内应建立福利生产的管理机构,即“福利生产办公室”,并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目前社会福利企业较少的县(市、区),可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
管理人员除行政编制外尚需补充配置的,其经费由各地自行调剂解决,有关部门应予积极支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相互衔接若干问题的规定-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相互衔接若干问题的规定正文:----------------------------------------------------------------------------------------------------------------------------------------------------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相互衔接若干问题的规定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法律援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救助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和《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等规定,现就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之间相互衔接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一、当事人依据《司法救助规定》先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获得准许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可以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当事人依据《法律援助条例》先行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准许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告知其可以按照《司法救助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二、人民法院对于已经被获准法律援助的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的,凭法律援助机构出具的《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不再审查其是否符合经济困难的标准,直接作出给予司法救助的决定,对相应诉讼费用给予缓交、减交、免交。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获准法律援助而直接决定缓交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的案件,案件审结后,法律援助受援人胜诉的,由败诉方全部承担诉讼费用;法律援助受援人败诉(包括部分败诉)的,应当视情减收或免收诉讼费用。
三、当事人凭人民法院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书面决定,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情形的,不再审查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应当直接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意见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12.06.15•【字号】浙司[2012]89号•【施行日期】2012.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意见(浙司〔2012〕89号)各市、县(市、区)司法局、普法办,省直属各单位普法办: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发〈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根据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通知要求,现就我省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是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总要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生动实践,对于巩固“五五”普法成果、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近民工程”,保证“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我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战略目标,按照省委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部署和“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学用结合、注重实效,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和手段与全社会学法用法需求相一致,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一致,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期望相一致,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1.22•【字号】浙政办函〔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浙政办函〔2024〕5号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年度计划编制和实施规定》,现就省政府2024年立法工作安排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不断创新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加大政府规章制度出台力度,突出“小快灵”,提高立法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立法项目安排(一)需要年内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法规项目。
1.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省农业农村厅起草,2024年7月初审)。
2.浙江省民用航空条例(省交通运输厅起草,2024年9月初审)。
3.浙江省发展规划条例(省发展改革委起草,2024年11月初审)。
4.浙江省城镇社区建设条例(省建设厅起草,2024年11月初审)。
5.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修订)(省农业农村厅起草,2024年5月初审)。
6.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省民政厅起草,2024年7月初审)。
7.浙江省旅游条例(修订)(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起草,2024年9月初审)。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统计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统计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浙江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9.08.05•【字号】•【施行日期】2009.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统计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统计局、普法办,省级各有关单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新《统计法》)已于2009年6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切实做好新《统计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省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任务。
各级统计局、普法办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新《统计法》普法宣传教育相关工作。
为此,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宣传贯彻新《统计法》的重要意义统计是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做好统计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对于各级党政机关正确判断形势、实行科学决策和正确引导社会公众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对于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修改完善统计法工作的进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统计立法,促进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1983年制定、1996年修订的现行《统计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其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形成新《统计法》。
新《统计法》围绕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一主线,从防止行政干预、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统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尤其是进一步明确了对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化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职责,加大了对领导人员行政干预统计工作的责任追究力度。
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婚姻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

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婚姻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
正文:
---------------------------------------------------------------------------------------------------------------------------------------------------- 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婚姻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
温州市民政局:
你局《关于如何处理结婚登记中未婚当事人户口簿上为“已婚”问题的请示》(温民办〔2006〕134号)文件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民函〔2004〕76号)第三条关于身份证、户口簿查验问题已明确规定:“当事人声明的婚姻状况与户口簿‘婚姻状况’内容不一致的,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婚姻状况的审查主要依据其本人书面声明”。
公安部《关于对执行〈婚姻登记条例〉有关问题的意见的函》(公治〔2003〕181号)第六条明确对于当事人的实际婚姻状况与居民户口簿“婚姻状况”项目内容不一致的,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婚姻状况的审查应主要依据其本人书面声明,其居民户口簿‘婚姻状况’项目内容仅作参考。
”
为此,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事人户口簿“婚姻状况”一栏为空白的,声明书填写是未婚,应视为未婚;二是当事人离婚、丧偶但户口簿“婚姻状况”一栏内容仍是已婚,只要当事人说明情况,属于未及时更改的,声明书上的婚姻状况栏应改为离婚或丧偶;三是当事人户口簿“婚姻状况”一栏是已婚,但当事人声明书填写是未婚,婚姻登记机关应问明情况,按照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执行。
此复。
二○○六年九月十八日
——结束——。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建立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制度的通知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建立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23.12.14•【字号】浙司〔2023〕120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正文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建立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制度的通知浙司〔2023〕120号各市、县(市、区)司法局,省直有关单位:为切实履行司法行政机关指导调解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的通知》(司发〔2023〕1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的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2〕67号)有关规定要求,现就建立调解名册管理制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及调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调解工作,推动完善多元调解体系,构建形成“大调解”格局,进一步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基本概念。
调解组织名册管理制度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为加强调解工作指导管理,对本辖区调解组织及其调解员发生设立、变更和注销等情形时,将相关信息按规定程序进行登记和退出,并向人民法院通报和向社会公告的制度。
(三)名册作用。
调解组织名册是调解组织及其调解员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指导、人民法院业务指导和从事调解工作、依法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的重要依据。
(四)适用范围。
依法依规设立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商事调解等调解组织及其派出(分支)机构均应纳入名册管理。
二、调解组织名册管理(一)名册内容。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2•【字号】浙政办发[2009]142号•【施行日期】2009.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4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浙江省司法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8号),设立浙江省司法厅。
省司法厅是主管司法行政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省政府规定应当交由县(市)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二)取消指导公证员考试的职责。
(三)增加组织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职责。
(四)增加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五)增加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戒毒管理工作的职责。
(六)加强指导监督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责。
(七)加强监督管理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起草司法行政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制定司法行政中长期规划并监督实施。
(二)指导监督全省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负责全省劳动教养管理和司法行政系统戒毒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指导管理全省社区矫正工作。
(五)拟订全省法制宣传与普法教育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区、各行业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和对外法制宣传工作。
(六)指导监督全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工作;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和在我省设立的国外(境外)律师机构。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在婚姻登记事项中试行应用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的通知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在婚姻登记事项中试行应用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21.11.09•【字号】浙民事〔2021〕193号•【施行日期】2021.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婚姻登记管理正文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在婚姻登记事项中试行应用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的通知浙民事〔2021〕193号各市、县(市、区)民政局:为深入推进婚姻登记数字化改革,进一步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令第716号)以及《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号)、《浙江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等有关文件规定,经商省档案局、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大数据局,决定在全省婚姻登记事项办理中试行应用省内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样式接口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样式见附件)由省公安厅统一制作并经数据电子签名后归集至省大数据局,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婚姻登记事项时,统一通过“浙江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婚姻系统”)向省公共数据平台共享调用;户口簿中的“婚姻状况”栏记载统一通过“婚姻系统”调用公安人口基础库接口共享获取。
二、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适用范围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仅限常住户口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内地居民,全省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本人现场申请,可以在办理婚姻登记事项(包括内地居民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领婚姻登记证;涉外国人、港澳台居民、华侨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领婚姻登记证6个事项)时调用。
三、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使用要求(一)加强信息核对。
1.两个接口信息核对。
各婚姻登记机关要认真核对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和公安人口基础库接口信息,两个接口显示的当事人姓名、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有不一致的,登记机关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告知当事人按照《浙江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第三十一条规定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25•【字号】浙政办发[2014]56号•【施行日期】2014.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5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因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省政府决定调整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现将调整后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李强(省长)副组长:郑继伟(副省长)成员:李卫宁(省政府秘书长)李云林(省政府副秘书长)谢力群(省发改委主任)刘希平(省教育厅厅长)钱巨炎(省财政厅厅长)吴顺江(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庄跃成(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胡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利明(省编委办副主任)高启华(省农办副主任)焦旭祥(省发改委副主任)杜华红(省经信委纪检组长)吴永良(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宏理(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石春(省公安厅副厅长)罗卫红(省民政厅副厅长)金慧群(省财政厅副厅长)傅玮(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马剑平(省工商局副局长)吕林(省体育局副局长)杨必明(省法制办副主任)韩亚明(省物价局副局长)李逸凡(省教育工会主席)朱斌(团省委副书记)陈世权(省科协副主席)王金玲(省社科院副院级巡视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刘希平兼任办公室主任,焦旭祥、金慧群、傅玮、吴永良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2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复评合格名单的通
报
【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司[2015]19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
【发布日期】2015.02.26
【实施日期】2015.02.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省级“民主法
治村(社区)”复评合格名单的通报
(浙司〔2015〕19号)
各市、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普法办:
根据《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普法办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申报考核及复评工作的通知》(浙司〔2014〕79号)部署要求,各地对历年已命名的878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开展了认真仔细的复评工作,并报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普法办进行审核。
经审核,其中807个村(社区)符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54个村
(社区)不符合创建标准,17个村(社区)因行政区划撤并已撤销。
根据《浙江省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决定对符合创建标准的807个村(社区)予以保留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并予以公布(名单详见附件),对不符合创建标准或已撤销的71个村(社区)分别撤销或注销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
希望通过复评的村(社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再创佳绩,推动我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复评合格名单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民政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2月26日
附件:
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复评合格名单(总共807个,包括全国级)
杭州市(1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