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

合集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锁定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

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指一种基于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观察和改变他们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以达到减轻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背景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伦·埃利斯等人创立。

当时,心理学家们开始关注人们思维与情绪之间的联系,认为不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为了帮助人们摆脱困扰,埃利斯开发了一种名为“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方法,后来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理是“认知三角”,即思维、情绪和行为相互作用。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的情绪与行为是由他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的。

因此,要改变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就要从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入手。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识别:帮助患者识别问题的核心和与之相关的不良思维模式。

2. 问题评估:通过评估问题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帮助患者认识到其不良思维的片面和偏执。

3. 问题转化:引导患者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4. 解决方案实施:帮助患者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积极的行为改变。

5. 维持与巩固:通过练习和反馈,帮助患者巩固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在很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等。

此外,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心理康复、工作压力、减肥等。

在治疗焦虑症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恐惧是基于不合理的思维模式,通过改变这些思维模式来减轻焦虑。

例如,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可能会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他们以更客观和合理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自责的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概念

认知行为疗法概念

认知行为疗法概念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理论,以及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分析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方式,帮助个体消除负面情绪和思维,从而提高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

CBT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美国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体系之一。

它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与行为的联系,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想是否真实或合理,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具有临床有效性,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社交恐惧症、人格障碍等治疗中。

CBT认为,个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彼此交互和影响的,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想法而不是外部事件所决定的。

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只需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

CBT的关键理念是,负面的心态和想法是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常见根源,而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形成一个相互影响、互动关系的系统。

CBT的治疗着眼于个体思想与情感的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个体的负面思维方式,包括过度抽象、扭曲、过度一般化、黑白思维等。

二是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习惯,包括回避、逃避、放弃等,帮助个体建立适合自己的健康的行为习惯。

CBT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评估阶段,通过咨询、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为治疗阶段,根据个体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一般包括情感(如焦虑、抑郁)调节训练、认知扭曲工作、行为调节工作、提醒自我抑制、放松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等。

第三阶段为巩固与预防复发阶段,通过巩固疗效,使其对减少症状的影响发挥更长久的作用等。

CBT的治疗方法包括一对一治疗和团体治疗,此外还有互联网认知行为疗法、自助CBT、心理资讯网站、自助书籍等,这些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适应广泛群体的需求。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指南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指南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指南一、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短期、结构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与情感反应。

CBT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的情绪与行为是受到认知的深刻影响,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改善的人生质量。

CBT强调当前的问题而非过往的经历,帮助个体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它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1. 思维影响情绪与行为CBT的核心理念是“思维影响情绪与行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件,而对这些事件的解读与反应往往受到他们认知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到批评,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反应,而这种反应并不是单纯由于批评的事件本身,而是源于他对这一事件所持有的信息处理方式。

2. 自动思维与认知扭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脑海中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自动思维”,这些思维往往是快速、直观的,对我们情绪产生直接影响。

例子包括:“我做不好任何事情”、“别人总是不喜欢我”等等。

这些自动思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认知扭曲,如全或无思维、过度概括、灾难化思维等,它们会导致个体产生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方式。

3. 应对策略CBT不仅关注于识别问题思维,还提供了一系列技巧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进行调整与重构。

这些策略包括:识别并挑战负面自动思维:当识别到负面想法时,通过问自己“这个想法有多真实?”来质疑其真实性。

证据收集:将自己想法与现实证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想法的准确性。

替代思维:发展更具建设性的替代性思维,从而改变对情况的看法。

行为实验:在安全环境下尝试新的行为反应,以观察其效果。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步骤1. 建立治疗关系在进行任何有效的心理治疗之前,第一步便是建立一份信任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需要开放性和诚实,患者需要感到安全,以便能够表达他们心中的恐惧和困扰。

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士交流和合作,以解决个人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的方式。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旨在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缓解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1.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构化的、问题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对其情绪、行为反应的影响。

CBT认为,个体对于环境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其对事件的认知解释。

因此,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CBT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具体问题,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增长。

2. CBT的基本原理CBT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2.1 认知与情绪的关系:CBT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情境有消极的认知解释,那么他就可能会体验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2 认知扭曲:CBT指出,许多人存在认知扭曲,即对现实情况的主观判断出现偏差。

常见的认知扭曲包括过度概括、以偏概全、黑白思维等。

通过认知重构,个体可以纠正这种扭曲,以更客观和准确的方式看待问题。

2.3 行为学习:CBT还强调了行为学习的概念,即通过自我观察和经验反馈来改变个体的行为习惯。

通过逐渐改变行为模式,个体可以形成更积极和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3. CBT的应用领域CBT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抑郁和焦虑症:CBT在治疗抑郁和焦虑症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并重新评估其消极的思维模式,CBT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CBT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相关疾病。

通过帮助个体理解和处理与创伤相关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CBT能够促进康复和恢复。

3.3 成瘾和依赖:CBT在戒烟、戒酒和戒毒等成瘾问题方面被广泛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手段与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手段与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手段与技术1. 认知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并修正负面、扭曲的思维模式。

通过评估和挑战负面的自动思维,个体可以逐步改变对自己、他人和事件的看法。

认知重构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如问答法、证据梳理法和反思记录法。

2. 逆向思考(Reverse Thinking)逆向思考是一种认知矫正技术,用于改变消极思维和焦虑情绪。

它要求个体将其担忧的情境换个角度思考,从而找到更积极和合理的解释。

逆向思考可以帮助个体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式。

3. 暴露治疗(Exposure Therapy)暴露治疗是一种经过系统设计的治疗方式,用于治疗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它通过逐步暴露个体于引发恐惧的刺激,帮助个体逐渐减轻对这些刺激的恐惧和焦虑。

暴露治疗可以使用直接暴露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以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治疗。

4. 行为活动调度(Behavioral Activation)行为活动调度是一种通过增加积极活动来改善情绪的技术。

它旨在帮助个体摆脱消极和无聊的状态,增加他们感到愉悦和满足的活动。

行为活动调度常常结合目标设定和时间安排,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生活规划。

5. 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心理教育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个体提供关于情绪和心理问题的知识和理解。

通过教育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只是认知行为疗法手段与技术的简要介绍,不同的个体和问题可能需要针对性的应用和调整。

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时,重要的是与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进行沟通和合作,以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体验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这种疗法来源于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因为自我认知或者情绪问题而困扰的人们。

一、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体验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这种疗法关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鼓励个体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清晰的认识,通过理性思考降低负性情绪,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认知行为疗法来源于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基于自由意志,而是基于受到诱因和反馈的学习方式,认为人的理性思考和情绪状态均与环境和行为有关。

认知心理学则更加注重个体对自己思维过程和情绪状态的认知与反应。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人们被赋予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因此这种疗法更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范围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包括广泛的焦虑和恐惧障碍、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失调、妄想和偏执等精神障碍以及个体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方面。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被应用于对身体作用的认知恐惧症状进行治疗或者应对怪癖、强迫症等行为问题。

四、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流程1. 疗前评估在治疗开始之前,医生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信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为制定疗程做出准确的客观分析。

2. 制定治疗方案有了全面的评估,医生会针对个体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设定治疗目标,给出疗程时间和疗程内容等方面的建议。

3. 疗程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接受针对个体情况设计的一系列治疗服务,根据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一步步地去逐渐解决患者面对的问题。

可能涉及到个体对事件、人和物的看法、想法、行为习惯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提高个体的情绪状况和心理学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和情绪问题,以及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它是以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其思维方式如何影响情绪和行为,并通过改变这些不健康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认为,我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当我们有负面的思维或信念时,我们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的目标是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这些负面的思维模式,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并最终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疗法的流程评估和目标设定在开始认知行为疗法之前,治疗师会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了解他们的症状和问题。

在评估的基础上,治疗师和个体一起设定治疗的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治疗师会与个体合作,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挑战和改变他们的负面思维,并替换为更积极、合理的思维方式。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它旨在帮助个体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改变他们的负面思维。

个体将被鼓励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新的行为方式,以观察其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并从中学到新的、适应性更好的行为模式。

心理教育和技能训练在认知行为疗法中,个体将接受关于心理健康和认知行为理论的教育。

他们还将学习各种应对技巧和策略,以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和应对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治疗中,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强迫症等。

它也被用于治疗各种成瘾问题、进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许多优势,使它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具体和实用的治疗方法,个体可以学习并应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认知行为疗法内容

认知行为疗法内容

认知行为疗法内容认知行为疗法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正视和改变其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促进心理健康和消除问题。

•CBT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可以改变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CBT的基本原理•1.认知决定情绪和行为:CBT认为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会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改变思维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2.整合认知和行为:CBT不仅仅关注个体的思维,还强调行为的重要性,通过整合认知和行为来达到最佳效果。

•3.问题解决和自助:CBT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个体通过解决问题和自助来改善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CBT的应用领域•1.抑郁症和焦虑症:CBT对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帮助个体调整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心理健康。

•2.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CBT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减轻症状。

•3.食物和物质滥用:CBT可以帮助个体调整对食物和物质的认知,建立健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减少滥用行为。

CBT的治疗流程•1.评估:CBT治疗开始前,医生会对个体进行全面评估,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目标设定: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和个体一起制定具体的治疗目标,明确个体希望改变的思维和行为。

•3.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重建,个体学习辨别和纠正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4.行为调整:CBT强调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情绪,个体将学习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来提升心理健康。

•5.维持和预防:CBT注重个体的长期维持和预防,个体将学习自助技巧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

CBT的优势和局限•优势:CBT是一种短期且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注重个体的主动参与,可以帮助个体迅速改善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贝克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识别 自动性 思维
真实性 验证
改变 功能失调的 情绪和行为
识别 认知性 错误
去中 心化
忧虑或 焦虑水平
的监控
➢ 识别自动性思维-提问、 演示、模仿 ➢ 识别认知性错误-概念和 抽象性的错误 ➢ 真实性验证-验证求助者 原有的观念是否符合实际, 认知治疗的核心 ➢ 去中心化-帮助求助者发 现自己并非别人注意的中心 ➢ 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鼓励求助者通过对自己情绪 的进行监控,发现情绪的波 动特点
情绪和行为变化,反思获得新的认知) ➢ 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认知家庭作业、阅读认知疗法
材料)
建立
确 定 问 题
检验 表层 错误 观念
纠正 核心 错误 观念
进一步 改变 认知
巩固 新
观念
咨询
关系
确定 咨询 目标
.
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
对自己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
具体的解释。建议、演示和模仿
预期)
.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
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 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 心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 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 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过时一种针对具体 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基本步骤: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确定 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检验表层 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纠正核心 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进一步改变认 知(行为矫正技术)——巩固新观念(认知复 习)
.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出现在精神分析行为疗法之后,最早由美国学者贝克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地位并被学术界认可,20世纪80年代则继续发展,目前己成为很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目前的心理治疗的影响非常深远。

认知行为疗法是以认知行为理论为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分析个人的认知来改变个人的不良行为,具有主动性、结构性和指导性等特点。

认知行为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整合而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将二者简单的相加或拼凑,而是双方通过互相融合,实现了对认知和行为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认知行为理论把认知用在行为改变上,认为认知在情感、行为和认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明确了认知在解决问题之时的重大作用,明确内在认知和外在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内在认知改变和外在行为改变都会影响个体行为的改变。

内在认知和外在行为的改变一般具有解决问题、归因和认知治疗等几个方面。

解决问题表现在提高个体认定问题、明确行动目的、制定计划和评估各种行动方案,使得个体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知调整,并可以从不同视角考虑问题和调整行为。

个体对事件发生原由的阐释被称为归因。

认知治疗是改变认知上的一些不正确的假设,例如:极端化思考、过度概括化、随意推论等。

所以,想要改变个体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个体的认知,而这需要社会工作者在相关的服务过程中承担好教育者和陪伴者等角色,从而更好地帮助案主检验过往的认知,恢复理性的认知,最终实现改变个体不良行为的目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共有7种,它们分别为:放松练习,即让刚建立关系的服务对象轻松下来;系统脱敏,即在放松的情况下逐步让服务对象接触自己所恐惧的事物,逐渐克服其心理焦虑;快速脱敏,它与系统脱敏相反,需要把服务对象直接处于严重的焦虑之中;自我管理,即通过制定相关的改变计划,监测服务对象的行为,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厌恶疗法,它是将不适应行为和某些厌恶反应联系起来;模仿,即服务对象以对标人为榜样,对其进行模仿;自信训练,它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无效行为,并分析行为背后的信念价值,从而寻找有效的行为进行改变。

第十三章 认知行为疗法

第十三章  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唉,当然也不全是。 咨询师:她们的反应为什么与你不同呢? 求助者:还不是个人想法不同呗。 咨询师:对呀,这样看来你之所以郁闷是与你的想法有关啦。 求助者:可能是吧,可是我也不清楚我的哪些想法不合理。我对我爱人非常
好,不管我父母还是我姐姐她们说我爱人哪点不好,我都极力维护他。不像 他,我与他妈妈有不同意见时,他从来都是站在他妈妈一边,他妈妈一来, 我就一点地位也没有了。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像你对他那样对待你吗? 求助者:对呀,他就应该这样做呀。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这样做妈? 求助者:(沉默)难道我的要求过分了吗?(求助者低头小声自语)可是我 是这样对他的呀。
认知行为疗法特点
①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②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机能障碍的结果 ③强调改变认知,从而改变情感与行为 ④是一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⑤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二、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形成
认知-行为疗法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新理论、新 方法而获得人们承认并确立自己的地位却是在70年代。
一 、概念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 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 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的过程可分为:
还老偏向他妈妈,不能听我说他妈半个“不”字,气死我了,没有比这更糟糕 的事儿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咨询师:哦,你是说婆婆到来影响了你们夫妻关系,是吗? 求助者:那当然了,现在谁还愿意与父母一起住呀,婆婆一来,我的倒霉日子 就开始啦。 咨询师:你是说,婆婆来你家住是导致你目前情绪状态的直接原因吗?虽然现 在和父母同住的年轻 夫妇比较少了,可是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呀。这些儿媳妇是 否都像你这样郁闷呢?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简称CBT)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将认知与行为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重要性。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1. 不良思维模式的影响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观点是,人们通过思维来解释和理解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而这种思维方式会对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良的思维模式,例如过度悲观、自卑、过度一刀切、过度归因等,会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并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2. 认知重建与改变认知行为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

治疗师与患者合作,评估和解释患者的不良思维模式,并一起探索这些思维方式是否真实、合理和有助于问题解决。

在此基础上,治疗师通过提供替代性的积极思维方式和证据来尝试改变患者的认知,以促进情感和行为的转变。

3. 行为习惯的改变认知行为疗法也强调通过改变行为习惯来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被鼓励逐步面对恐惧和挑战,以及尝试新的行为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逐渐摆脱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行为模式,并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认知行为疗法广泛应用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1. 抑郁和焦虑障碍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用于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中。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并通过行为活动和问题解决技巧来改变情绪和减少焦虑。

2. 冲动控制障碍认知行为疗法也被用于帮助冲动控制障碍患者改变对冲动行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增强自制力和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3. 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行为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治疗师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重建对创伤事件的认知模式,以及通过安全暴露和情境重塑来减少创伤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
定期的复诊和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治疗师的角色与培训
治疗师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扮演着 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扎实 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治疗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认 证,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 及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也是影
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 代,由A.T. Beck等心理学家提出,
最初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CBT逐渐扩展到其他心理问题和障 碍的治疗,如进食障碍、创伤后应 激障碍等。
当前状况
目前,CBT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03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认知 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和行 为习惯,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的心 态和应对方式,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识别和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和思维模式,通过积极的思 维训练和行为激活,提高患者的自尊 和幸福感。
焦虑症的治疗
04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
评估与诊断
收集信息
收集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 环境等信息,了解患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状况。
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诊断,确定认知行为疗
法是否适用。制ຫໍສະໝຸດ 目标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的具体 目标,包括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 模式、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应对方
情绪与认知
情绪
情绪是认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评价有关,通过调 整不良的认知评价可以改善情绪状态。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在心理健康辅导中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它基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密切关联,通过帮助个体建立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简介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意识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通过教授具体技能来改变这些模式。

它以“认知”为核心,认为思维错误和消极观念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行为方面的干预来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1. 认知重建:通过帮助个体识别消极思维和错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促使他们更客观、积极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环境。

这种重建认知的过程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和焦虑。

2. 行为干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鼓励个体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来消除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例如,通过逐步暴露法来治疗恐惧症,通过增加积极行为来缓解抑郁。

3. 技能培训:认知行为疗法着重于教授个体一系列方法和技巧来处理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这些技能包括问题解决、情绪调节和应对技巧等,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1. 抑郁症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通过帮助个体意识到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以及鼓励他们增加积极活动和社交参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2. 焦虑症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也是焦虑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疗法帮助个体识别和管理焦虑触发因素,并学习正面应对策略,以减轻焦虑症状。

3. 自卑感治疗: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的自我评价和思维方式,来改善自卑感。

通过认识到自身优点和价值,并学习自我肯定和积极的自我对话,个体能够获得更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4. 压力管理:认知行为疗法教授个体应对和管理压力的技巧。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学方法对人的个性、心理因素、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进行诊断、评估以及干预和治疗的过程。

它主要依靠心理治疗师使用的心理治疗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干预。

而其中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心理治疗中广泛运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从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出发,结合了二者的观点和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改变错误的想法和消极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是人的感受和情感取决于个体的观念、信念和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的目标就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实际上,认知行为疗法一直是心理治疗领域中最受欢迎和使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奏效快、持续时间短、应用广泛。

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障碍,也被用于对抗职场、学术以及家庭中的挑战性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技术:1.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和改变自己的负面、错误的、扭曲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来减轻人们的压力和不安,并帮助他们接受正面、合理和健康的思考方式。

比如,如果一个人认为世界上的人都不值得信任,那么他将会很难与人建立关系,从而产生孤独和情感上的负担。

但通过认知重建的方法,可以让这个人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相信需要一些时间来建立关系和信任。

2.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症等。

这种方法包括暴露到个体害怕或感到不安的情境中,并通过逐渐减少反应来帮助个体克服恐惧和不安。

例如,一个人患有洗手强迫症,他需要将他洗手的次数逐渐减少,直到他的洗手次数达到正常水平。

3.行为技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技术是指干预个体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

这种技术包括通过自我监控和鼓励来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方式,来帮助个体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和增强自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旨在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达到心理健康和幸福的目标。

它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其认知(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调整和改变认知来改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基于以下几个原理:1. 事件 - 思维 - 情绪链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不仅取决于事件本身,更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

2. 思维扭曲认知行为疗法指出,人们往往存在一些偏见和错误的思维方式,如过度概括、全或无思维、放大或缩小问题等。

这些思维扭曲会导致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3. 自我谈话认知行为疗法强调个体内部的自我谈话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个体通过自我对话来解释和评价外部事件,而这种自我对话又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1. 情绪日志情绪日志是认知行为疗法常用的工具之一。

个体记录下自己的情绪、相关事件和对事件的反应,以此来分析并找出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2. 自我观察与认知重建认知行为疗法鼓励个体通过自我观察来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个体可以尝试修正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寻找更合理、积极的替代思维。

3.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用于验证和改变个体思维方式的技术。

通过实践和观察结果,个体可以得出更准确和客观的认知。

4. 积极自述积极自述是认知行为疗法中一种强调积极思维和语言的技术。

个体通过运用积极的自我陈述来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1. 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它帮助患者认识并转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和生活。

2. 焦虑症认知行为疗法也适用于焦虑症的治疗。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缓解其对焦虑源的过度恐惧和担忧。

3. 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强迫症病人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帮助病人发现内心深处的不合理观念,并接受这种观念的不真实性,以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锁定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与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与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与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与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与行为反应。

事件与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与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治疗锁定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2基本概念"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

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是事件本身。

自动思维遇到事件后的脑子出现的想法称作自动思维。

举例: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在看到狗与巩惧反应之间有一个想法是这狗会咬我,还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

狗会咬我就是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应和非适应之分。

非适应部分也称歪曲思维或错误思维。

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包括主观臆测,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

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 例如:抑郁症大多对自己,对现实和将来都持消极态度,抱有偏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事事都不如意,认为将来毫无希望。

焦虑症则对现实中的威胁持有偏见,过份夸大事情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视有利因素。

常见的认知歪曲。

(1)主观臆想:缺乏根据,主观武断推测。

如某患者某件工作未做好,便推想所有的同事会因此看不起她。

(2)一叶障目:置总体前后关系和背景不顾,只看细节或一时的表现而做出结论。

如某学生一次考试中有一题答不出,事后一心只想着未答的那道题,并感到这场考试全都失败了。

(3)乱贴标签:即片面的把自己或别人公式化。

例如某一患者将孩子学习不好归于自己,并认为自己是个"坏母亲"。

(4)非此即彼的绝对思想:认为不白即黑,不好即坏,不能容错误,要求十全十美。

例如某位患者有一次考试未达到预定目标,便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切都完了。

核心信念核心信念是支持每个自动思维的核心部分,类似于世界观、价值观等,它们是指导和推动生活的动力。

这些信念被人们认定是绝对的真理,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大多数人会维持比较正向的核心信念,如“我是有价值的”。

有心理苦恼的人多有负性的核心信念,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核心信念是“我是没有能力的”,那么在生活中他就会倾向于选择性地注意与此核心信念有关的某些信息,即使有积极的信息,他也倾向于消极解释,会持续相信和维护这一信念。

负向核心信念大多数和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

与自动化思维不同的是,核心信念深藏在人的内心,不容易被清楚的表达,一般在治疗中和治疗师持续探询,才能了解。

3临床技术识别自动思维:三栏记录表检验假设认识并矫正认识歪曲、错误思想的一个方法是检验支持和不支持某种错误假设的证据[2]。

例如,某一患者在受到挫折后,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别人都看不起我"非常抑郁,实际上,他成功地做过很多事,大学毕业,并曾经是企业经理。

检验假设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患者认识事实,还能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歪曲和消极偏面的态度。

检查证据例如:检查信念:我是个失败者替代思维:五栏记录表例如消极想法-积极想法;我很愚蠢-我会聪明些的;我从不知道如何讲话-我能够思考一些总是并表述清楚;我没希望了-只要努力,我会改变的;我太软弱了- 我会坚强起来的。

辩护律师“在挑战你的想法时,你可以想象自己被带到一次审判中,原告(自动思维)一直在起诉你,给你贴上你是无能者,懦弱者等标签。

现在你的任务就是扮演辩护律师,抨击这些证据。

你必须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挑战错误的两极化思维家庭作业根据治疗进程,给当事人留家庭作业,一般包括个人资料的收集,验证假设以及认知治疗技术的练习等。

4适应症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复期治疗等[3]。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

抑郁症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

不合理认知: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消极思维: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他自己。

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

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

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

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的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的感知等因素有关。

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的人,孩子不能理解事情是跟他无关的,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的,会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自杀。

自杀的认知主题:一是高度的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的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

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

焦虑症焦虑症出现的认知主题: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的危险过度夸大的反应;对事物的失控作灾祸性的解释。

其认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的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性信息。

例如,当事人的一个亲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抢救过程之后,头脑中出现了“要是生心脏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当夜睡梦中惊醒,感到心跳、胸闷,于是认为“已经得了心脏病了”,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和解释将焦虑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惊恐发作。

焦虑患者的核心信念:我没有信心,我无能,外界是危险的。

核心信念中多以”危险”为主题。

危险的核心信念在躯体感觉和认知错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危险的核心信念带来危险的自动想法,进而引起焦虑。

强迫症认知模式:(1)、过高的不适当的责任感对责任的错误理解这一模式是强迫症特有的表现形式。

他们具有对事件的过高的责任感,惟恐失职与过高的使命感、内疚与罪恶感。

(2)、对威胁的评估强迫症患者对危险及伤害性后果估计过高及对个人应对能力的估计过低。

(3)、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控制和减少伤害的一种方式,也是强迫症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此认知模式会增加对危险的过高评价。

强迫症完美主义的形式包括: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美;什么都必须作到恰到好处;绝对对称,确定并在思想上能控制。

(4)、思维的至关重要性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对不良后果负责,过分关注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与行为的界限不清,认为有某种思维将导致产生某种行为。

(5)、过分要求控制强迫症的核心是他们的生活需要外部的控制,需要绝对地控制他们的环境,通过一切都做的十分完美来减少危险和避免批评的一种方法,强迫症患者还要求自己的思想以避免危险和伤害,强迫观念是过分控制不容许的思维的正常的精神系统的崩溃。

(6)、万事要求确定强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对完美和危险知觉的不确定,对自我效能的怀疑是强迫症的认知方式之一。

当事人苛求确定性的时候,他会反复说“我可能就是万一出问题的那个人”,认知治疗师承认这种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事人难以接受不确定性?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就会引出其采用确定性来预测事物的需要的探讨,它表明了当事人有完全控制的需要,否则灾难就会降临。

神经性厌食认知主题:集中在对自身外形、面庞、体重等方面的不合理认知。

“我很胖”,“我不漂亮”,“瘦就是美”。

核心信念:外形决定一切,我不漂亮,就没有人喜欢我。

我没有吸引力。

5禁忌症包括患有幻觉、妄想、严重精神病或抑郁症的病人,受到严重的认知损害,不稳定的家庭系统的病人就不适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6专家观点1、[4]许多人认为我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为我遇到了倒霉的事件,好像是不好的事件带来的心理苦恼。

在ABC理论中,由于有认知的作用,所以不好的事件是否会带来心理苦恼就不一定了,甚至有可能会带来成长和好的机会。

这就是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观念:是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2、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的关系:如果将心理活动比喻成一棵树,那么自动思维就是树叶,核心信念就是树根。

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或自动思维来源于其深层的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的形成和早年经历有关,一旦形成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这种影响太隐蔽,一般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所以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

当遇到一些类似事件时会触发核心信念。

举例:早年丧母的人长大后遇到不良生活事件的打击,如重大考试失利、患重病、遇到严重困难等可能触发其潜在的丧失感,表现为许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在不合理想法的影响下,越发不能考虑现实情况,将会逐步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最终彻底印证了核心信念,即“我是糟糕的,没有人能帮助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