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更新和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
比较阅读是一种针对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分析,在对阅读理解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是丰富阅读材料。
比较阅读是基于两个或更多文本之间的分析、对比和评价。
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的文本、主题、观点、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从而提高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比较阅读可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选择不同层次、不同题材的优秀读物,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是深化阅读理解。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深入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本的内容、文体和语言特点等,并区分与比较各种观点、意见和立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整合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比较阅读强调的是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
学生需要在比较阅读中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推理和判断。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思想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较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有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还要求学生在比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对比、融合和创新。
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思想启迪和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五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需要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表达出来。
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
总之,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性。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成功者。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
中的运用策略
对比阅读是指通过对文本中不同事物、观点、情节、人物等之间相互比较,突出它们的特点,以达到理解和分析文本的目的。
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对比阅读可以被运用为提升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下面是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来深入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中的细节,并形成更丰富、更准确的思维联想。
比如,学生可以将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性格、行为习惯、思考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文本中的角色与意义。
2. 对比不同类事物的共性:在文本中,有时候不同类别的事物也有相似之处,这时候对比不同类事物的共性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阅读一篇自然科普文章时,学生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比较,探究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和演化规律。
3. 对比不同观点和立场:在文本中,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往往也是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关键内容。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和立场的异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每一方的立场和思考方式,较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和目的。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对比它与其他不同来源的文章的观点和态度,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立意。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题和内容,从而提升整体阅读能力。
同时,对比阅读也是一个针对不同文体和不同内容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策略,对于学生在日常阅读中的素养和能力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章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这里重点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突破的重难点。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是否引起一线教师应有的重视呢?我们在对三所学校五、六年级35位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23%的教师明确第三学段的阅读重点是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近7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么写”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尝试着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即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帮助学生看到差异和共同点,把握文本的特征。
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比较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发展到两篇文本,打破了“教课文”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对比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怎么写”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在第三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呢?一、相似题材的对比阅读——同中求异人教版的课文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
不少课文之间都既有相同的“共性”,又具有相对的“个性”。
通过比较来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以儿童的视角,充满童趣的笔触,用几件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与此相对应的,五年级上册中的《松鼠》一文,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课堂上,我们把这两篇课文作为对比阅读的教材。
师:《跑进家来的松鼠》向我们描述了一只可爱的、灵活的松鼠。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
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
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
因此,“比较”也被心理学列为思维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新编中学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颇有代表性,而每个教学单元的编排则又是经过反复推敲后精心设计的。
特别是把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文章编排在同一单元,使之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典型性。
加之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和自读提示,都有一个体现写作特点的学习重点,所以尽管同一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不一,但相互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因而,如果把这些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面。
这样便可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提高阅读水平。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既掌握每篇文章独具的特色,又根据其内在联系学到较完整、较系统的知识呢?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
比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读、讲讲、议议、练练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引导点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作基础,比较就无从谈起;同样,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点拨,学生的比较就容易陷入盲目之中。
可见,比较阅读法是建筑在“学导式”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多方面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老师更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掘他们求知的内在潜力。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长江三日》和布置阅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写景散文时,就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的同异。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优秀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地运用策略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地运用策略章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地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地表达顺序,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地基本表达方法”.这里重点要解决“怎么写”地问题,这也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突破地重难点.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是否引起一线教师应有地重视呢?我们在对三所学校五、六年级35位语文教师地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23%地教师明确第三学段地阅读重点是了解文章地“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地“表达方法”.近70%地教师认为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合适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么写”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尝试着在第三学段地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即把内容或形式相近地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帮助学生看到差异和共同点,把握文本地特征.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地“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地“表达方法”.比较阅读地过程,不仅仅是从一篇课文地学习发展到两篇文本,打破了“教课文”地局限,更重要地是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对比分析、归纳地过程中,加深对文本“怎么写”地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在第三学段地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呢?一、相似题材地对比阅读——同中求异人教版地课文多以专题地形式出现.不少课文之间都既有相同地“共性”,又具有相对地“个性”.通过比较来了解它们地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领悟文章地“表达方法”有着提纲挈领地作用.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地《跑进家来地松鼠》一文,以儿童地视角,充满童趣地笔触,用几件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小松鼠地喜爱之情.与此相对应地,五年级上册中地《松鼠》一文,则是一篇文艺性地说明文.课堂上,我们把这两篇课文作为对比阅读地教材.师:《跑进家来地松鼠》向我们描述了一只可爱地、灵活地松鼠.其实,五年级地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也是描写松鼠地.生:布封地《松鼠》.师:请拿出这两篇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哪些是相同地,哪些是不同地.我们可以一边比较,一边填写这张思维导图.师:看看这张图,相同地部分应该填写在哪里?不同地部分应该填写在哪里?生:相同部分应该填写在当中重合地部分,不同部分填写在余下地地方.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教过地思维图.师:明确怎么填了?请先快速默读课文,自己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地异同.一会儿四人小组讨论填写.1号、2号同学总结,3号同学填写,4号同学汇报.(学生认真阅读,合作填写)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请每组地4号同学来汇报.生:我们小组认为,这两篇文章地共同点是都是写松鼠地《跑进家来地松鼠》是写小松鼠和人地事情,《松鼠》是说明文.师:我发现这组概括得很简洁.他们认为地共同点是两篇课文地写作对象是相同地.对于他们完成地思维图,还有没有补充?生:我们小组发现,《松鼠》中在介绍松鼠地习性时,用一个小节来介绍松鼠是怎么搭出干净又暖和地窝;而这搭窝地习性在《跑进家来地松鼠》中,是松鼠偷了哥哥地手套和奶奶地头巾来垫窝地事.生:《跑进家来地松鼠》用了小松鼠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三件具体地事来描写小松鼠地可爱.生:《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地外形和生活习性.师:还记得文艺性说明文地特点吗?生:比一般地说明文要有趣生动,多用比喻、拟人地方法.师:请你们把这些内容补充到思维图中.师:刚才,我们总结了这两篇课文地异同.原来,同样地写作对象可以从不同地角度去写,可以用说明文地形式来介绍动物地外形和生活习惯,也可以写和小动物相处地具体地事例,同样都能写出小动物地特点.现在,请各小组修正自己地思维导图.对比阅读由于引进了两篇阅读文本,原本碎片化地阅读开始向整体性、结构性地文本阅读转化.简单地思维导图地呈现,帮助学生清楚两篇文章地异同.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同样地写作对象可以从不同地角度、用不同地表达方法来写,同样都能写出小松鼠地灵活和可爱.这样地发现,也为学生地习作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似题材文本地对比阅读最为常见.人教版教材中地不少课文都是按一定地主题编排,单元内课文具有相似性.如六年级下册地外国名篇名著单元,就可以安排《卖火柴地小女孩》和《凡卡》地对比阅读,比较作者在表现儿童悲惨命运时,用了哪些不同地表达方法.第三学段地文本中还安排有阅读链接.如六年级下册中地《北京地春节》一课后就有阅读链接——梁实秋《过年》和斯妤《除夕》地节选.这些“一事多写”地文本若能进行对比阅读,能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同一件事不同地思想感情.这样地对比阅读是培养发散性求异思维地绝好方法.二、不同题材地对比阅读——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指通过辨别、筛选,揭开不同题材地文本地表象,找寻它们共同地特征.它培养地是学生收敛性地求同思维,目地在于找寻两篇不同题材地文本在内容或形式上地共同点,从而迅速掌握同类知识地规律.从第二学段地《太阳》开始就出现了说明文.此后,在每一册语文书中都安排了一篇或一单元地知识性比较强地科普性说明文.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就安排了一组说明文.在学习了《新型玻璃》之后,我们安排了选读课文——说明文《太空“清洁工”》,将这两篇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说明文在表达上地特点.师:刚才,我们列出了这两篇文章地结构图.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张结构图,你们发现科普说明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生:说明文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物,会从几个方面说得很明白.《新型玻璃》给我们介绍了四种不同功能地玻璃地特点和作用,《太空“清洁工”》是按三个部分来介绍太空清洁工地.师:是啊,科普说明文地条理都很清楚,让读者能很明确地了解要说明地对象有哪些特征.那么,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中地具体语句来说说.我们可以采用四人小组地形式来学习.请每组地4号同学汇报.生:我们小组发现,说明文会用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我们在《新型玻璃》里找到这一句:临街地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地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在《太空“清洁工”》里找到这一句:太空“清洁工”地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地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师:列数字地说明方法使得文章地语言更加准确.生:我们小组发现,说明文地语言很有趣,会用上打比方地说明方法.《新型玻璃》里说:“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地‘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太空“清洁工”》里说:“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读着觉得很有趣.师:打比方地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地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了.五上年级地学生对说明文和说明方法并不陌生.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两篇说明文地结构图后,指导学生发现说明文在行文表达上地特点——条理清楚.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地方式自主发现说明文语言上地特点——语言准确、生动有趣.“异中求同”地比较阅读地方法还可以从语言角度、表达方法地角度对两篇不同主题地文章作专题总结.如六年级上册中地《穷人》就可以和《我地战友邱少云》从心理活动描写地角度作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心理描写地方法.三、同篇文章地对比阅读——比较侧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地过程.”新课标第一次把“教科书编者”放入阅读教学地“对话者”之中.因为教科书地编排不仅要符合学生地生活体验和接受能力,更要考虑单元主题和篇幅长短.因此,每篇文章被选入教科书后,都会有适当地改动或增减,以呈现出独特地教学价值.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地略读课文《桂花雨》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地作品,无独有偶,这篇教材也被选入了苏教版教材.这两篇文章虽然同出自琦君地散文《故乡地桂花雨》,但经过不同版本教科书地改编,两篇文章各有侧重.这样地文本也可以作为比较阅读地材料.师:其实,《桂花雨》这篇文章不仅我们这册教材里有,在苏教版教材中也有.请大家细细读读这两篇文章.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吧!生:我发现,苏教版《桂花雨》中描写“摇桂花”地段落写得比我们课文中地详细多了,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摇桂花”地快乐.生:我发现,我们书里第三自然段地内容是苏教版《桂花雨》中没有地.师:大家仔细看看,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母亲在台风来之前担心桂花被吹落.生:母亲还唠叨着要把桂花送给邻居.师:这篇课文地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都在写桂花地香气,而第三自然段却是作者回忆小时候母亲在台风来之前担心桂花被吹落,还唠叨着要把桂花送给邻居.这样地写法叫“插叙”.师:这段插叙,为什么苏教版地《桂花雨》中没有写呢?生:苏教版教材中地《桂花雨》重点写童年摇桂花地快乐,这个和母亲地担心和唠叨没有太大地关系.师:是啊!人教版教材中地《桂花雨》表现地是思乡地主题,杭州地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桂花树下浓浓地乡情香.而苏教版里地《桂花雨》突出地是童年地快乐.同样地一篇《桂花雨》,根据表达主题地不同,文章地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同一篇文章,由于教材单元主题地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教科书编者对文本地改编,为学生平时作文如何选材做了很好地范例.人教版第三学段地课文有很多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名篇地作品在选入教材地时候,都经过教科书编者精心地改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等方法来学习、比较教科书编者改编地侧重,领会选材对表现中心地重要性,为学生作文如何选材打开思路.需要注意地是,比较阅读不同于以丰富阅读体验为目地地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地辅助方法之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地表达顺序,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地表达方法.但如果没有合适地对比文本,或者比较阅读与其他方法相比并没有优势,我们不建议采用比较阅读地方法.为了比较而比较,也就失去了阅读地实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315101)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育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阅读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比较阅读成为了当下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之一。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阅读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传统的阅读教育往往强调对于文章的外在形式和字面意义的理解,忽略了文章内部的结构和思想深层次的探究。
而比较阅读则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或者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同一问题,进而发掘文章背后的深层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章,而且能够培养自己探究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比较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比较阅读鼓励学生跳出单一的阅读范畴,去发掘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文章。
通过对比不同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和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跨学科和跨文化拓展。
同时,比较阅读也有益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最后,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在同一主题下读多篇文章,培养了学生分析文章之间异同以及彼此联系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率,更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在心中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些都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比较阅读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
如何通过比较阅读提升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
如何通过比较阅读提升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此时,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需要更多的方法来巩固这些技能。
比较阅读(ComparativeReading)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阅读理解力。
这种方法通过对不同文本的相似与差异进行分析,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理解比较阅读的基本概念比较阅读不单只是在两本书之间寻找相似点与不同点。
它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文本。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形成更全面的观点,并学会从事物的多维度审视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深度,还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择适合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故事书、童话、诗歌等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挑选两本主题相似的书籍,使学生在比较中进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经典童话《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引导学生探讨角色、情节和主题之间的相似之处与差异。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也能够激励他们的想象力。
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以更轻松的方式参与比较阅读。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各自对文本的理解。
采用图表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他们的想法。
这样的可视化工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也让他们在比较中形成更清晰的观点。
鼓励学生使用“比较框架”来结构化地进行分析,例如:角色对比:角色的特点、动机和发展。
情节对比:故事的发展过程、冲突与解决方案。
主题对比:文本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的异同。
通过这样的分类活动,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比较阅读的技巧。
培养批判思维比较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思维。
教材中的信息通常不止一个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哪个角色更受欢迎?为什么?”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学生能逐渐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
这种能力不仅在阅读中适用,随着时间推移,也会转化到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上。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比较式”阅读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精心编排的。因而,我们在学习时就可以把同单元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整体把握,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分析鉴赏相似类型的文本,甚至还能拓展到写作等其他实践能力上。
策略二:异中求同,人物视角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人物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学生阅读小说时需要体会把握的重点。从人物角度对文本进行比较,能够使学生对文本更加熟悉,也便于归纳总结某一类人物的特点。
2.范围的确立:高段比较阅读,应本着不脱离教材,打破“视教材为唯一读本”的前提下进行;应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下实行,所以,本文依据这两点思考,以教材系统性编排为依据,确定了课内比较;以编者在“资料袋”、“课堂作业本”、“教师用书”中的同主题阅读为依据,设定课外。
3.比较点的确立
(1)按思维方向分:①横向思维:选取具体的一个时空点,将同一时期的两篇或多篇文本比较探究,可以是对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对同一作家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②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相反,纵向思维中的时间是运动着的,即对同一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或者对不同时期的同一题材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是以某一人物为主线,进行文本内部前后变化的比较。
2.“比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指的是教师或者学生皆以统一的标准把有联系的两个或者多个内容交互着来对比、辨析并明确其异同。以此来刺激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让他们更新、强化记忆,更好地体会文章的遣词用句,去鉴别、去欣赏,感知所表达的情感,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的指向
(2)按文本形式分:①文章时代背景比较: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把握思想。②同题材比较:帮助学生识别写作方法,掌握文章表达,领略作者的独创性。③文章结构比较:比较文章结构,既能摸清文章的框架脉络,又能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一举两得。④写作手法比较:以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为切入点进行比较,将更有利于体会文章的精妙。⑤人物形象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分析同篇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对理解文章主题内涵和思想也有着促进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导语: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可以让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更加熟悉,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兼顾不同学生的水平,是小学阅读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这篇文章将探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
一、比较阅读的定义及其作用比较阅读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它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表达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比较阅读可以在同一主题或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不同之处,逐渐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其逻辑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比较阅读的使用方法1.选材比较阅读的选材需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阅读材料应与学生年龄相匹配,并有足够的阅读难度,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同一主题或相似内容的作品,以增加比较效果,使学生便于理解。
(3)文本间需有较大的差异或相似度,以加强对比分析。
2.定义问题定义问题是为了使比较更加具体,更加深入。
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文本的异同点,例如:(1)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在语言、词汇使用上有哪些不同?(3)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哪些异同?3.组织比较比较阅读的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对比列举和配对比较两种方法。
(1)对比列举对比列举是指将两个文本比较、列举其异同点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或个人学习进行。
比如:文章1 狮子过年春节来了,林中的小狮子翘首企盼,它盼望着过年,盼望着第一次站在狮子王的身旁……在这一天,它披上了铜铃,戴上了狮 ,站在狮子王的身旁,与众狮子一起跳起庆祝春节。
文章2 龙在春天春天的来临就是龙舞之夜,龙的身体由许多节组成,每一节都有铜铃装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一、比较阅读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比较阅读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的故事、文章或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来理解其中的异同之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比较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阅读了不同的材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比较阅读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比较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材料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情感价值。
2.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比较阅读之前,教师需要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生比较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比较阅读对自己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在进行比较阅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异同之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探究。
5.进行反思总结。
在进行比较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对比较阅读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加深对比较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比较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比较阅读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之间的异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对比两篇或多篇文本的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梳理信息、归纳总结等。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阅读策略,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评估方式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来评价他们的比较阅读水平。
比较阅读对小学生的促进作用在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望未来,小学阅读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技巧、评估方式、促进作用、发展方向1. 引言1.1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拓展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等。
小学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语文水平,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业成绩。
小学阅读教学还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生故事和价值观,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比较阅读的定义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或不同部分之间的异同点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比较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要求读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拓展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关于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它通过在两个或多个文本之间比较相似和不同之处,促进了对文本理解的深化和扩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本文旨在探讨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重要阶段。
比较阅读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知识面。
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广泛涉猎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不仅加深了对不同主题和文体的理解,还能拓宽篇幅和视野,增加阅读知识面。
2.提高阅读能力。
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从中获取新的信息、思路和观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比较阅读还能给学生提供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3.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比较阅读中需要学生透析分析,从中辨别本质和非本质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1.阅读选择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文章纳入比较阅读的范围,编排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形成相应的比较课程,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选择。
2.引导学生比较理解。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文章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阅读评价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评价过程中,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和评价,并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设计意义。
4.阅读交互教学。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有机会分析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不同之处,针对不同之处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5.阅读体验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根据阅读体验反思自己的阅读能力,调整阅读策略,提高阅读兴趣和驾驭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论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论述一、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
而比较阅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的应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2.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比较阅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对比,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发现两个或多个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思考其中的共性和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比较阅读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应用方式。
1.比较不同版本或不同作者的同一经典故事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故事,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让学生阅读不同版本或不同作者的同一故事,并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比较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三、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采取一些解决策略。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
的运用策略
章婷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卷),期】2015(000)007
【总页数】3页(P71-73)
【作者】章婷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 3151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彰显阅读教学魅力 [J], 孙永庚
2.指向阅读策略的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阅读教学例谈 [J], 宋素君
3.指向阅读策略的群文阅读——古诗词对比阅读教学例谈 [J], 宋素君;
4.对比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J], 徐麟
5.对比阅读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思维性——以《项脊轩志》与《祭十二郎文》为例[J], 曾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前言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还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和观点。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是必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
而对比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阅读效果。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对比阅读,对比阅读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对比阅读策略。
什么是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文本进行比较,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主题和情境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
对比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对比阅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加深对主题和情境的理解。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2.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益处对比阅读需要学生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技能,因此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种锻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益处。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对比阅读中,学生需要不断比较和评价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分析和判别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知识和信息。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究文本,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何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1.比较同一作者的两个不同作品选择同一作者的两个不同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风格,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对比阅读的定义及意义对比阅读是指读者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和对比,深入理解文本中的细节、主题和结构,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对比阅读可帮助学生在课文之外探讨更广泛的话题,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整体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对比阅读的运用策略1. 选择合适的文本对比在对比阅读时,要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对比。
文本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或相似性,以便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共性和异同点。
2. 明确对比目的及要点在进行对比阅读前,要明确对比目的及要点,即要强调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这些要点。
3. 注重阅读技巧训练在对比阅读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寻找文本中的关键词、使用标记符号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本的不同部分运用不同的技巧进行阅读。
4.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应该学会对比文本中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练习或小组合作活动来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5. 进行写作训练对比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对比阅读的结果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撰写有关文本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论文或文章。
三、对比阅读的教学实践1. 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两个或多个主题相近、结构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如两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两个不同国家文化的介绍文章等。
2. 对比阅读导入让学生围绕对比阅读的主题进行思考,如问学生:什么是环境污染?有哪些令你担忧的环境污染问题?接着,展示两个环境问题文章,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阅读法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3. 对比阅读训练教师给学生分发相似的两篇文章并让学生完成对比阅读活动。
第一步是找到文本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语言、结构和内容等方面。
第二步是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比较阅读是指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综合性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见识。
首先,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章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比较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挖掘出文章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其次,比较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比较阅读需要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表达,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三,比较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比较不同文章之间的差异和相似点,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增强对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认识。
同时,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主题、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因此,比较阅读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引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其中一项重要的策略是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的意义和目标比较阅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理解和推理能力。
比较阅读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发现文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思考的发展。
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1. 选择适当的文本在进行比较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文本。
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等。
文本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较阅读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 列出两个或多个文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进行对比。
-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差异。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评价和反馈。
3. 组织讨论和合作学习比较阅读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和合作学习来进行。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和比较不同的文本,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材料的范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比较阅读的教学效果和评估比较阅读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他们能否理解和分析文本的异同之处。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试析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比较阅读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将学生置于不同的语境中进行阅读材料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较阅读可以选择内容多样的文章,并且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对不同文章的对比来分析和评判不同观点、逻辑和论证。
这样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辨别和评估不同观点的优劣,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比较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不同文章的对比,学生需要理解和解释不同观点、文化和选材,从而提高其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能力。
比较阅读可以通过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概括和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比较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宽其视野,增长其见识。
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文化的异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比较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结构和不同篇章特点的文章,从而提高其写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模仿不同的写作风格,分析和借鉴不同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其写作的水平和质量。
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比异同整体提升——“对比阅读”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章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这里重点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突破的重难点。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是否引起一线教师应有的重视呢?我们在对三所学校五、六年级35位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23%的教师明确第三学段的阅读重点是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近7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么写”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尝试着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即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帮助学生看到差异和共同点,把握文本的特征。
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比较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发展到两篇文本,打破了“教课文”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对比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怎么写”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在第三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呢?一、相似题材的对比阅读——同中求异人教版的课文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
不少课文之间都既有相同的“共性”,又具有相对的“个性”。
通过比较来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以儿童的视角,充满童趣的笔触,用几件具体事例表达了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与此相对应的,五年级上册中的《松鼠》一文,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课堂上,我们把这两篇课文作为对比阅读的教材。
师:《跑进家来的松鼠》向我们描述了一只可爱的、灵活的松鼠。
其实,五年级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也是描写松鼠的。
生:布封的《松鼠》。
师:请拿出这两篇课文。
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一边比较,一边填写这张思维导图。
师:看看这张图,相同的部分应该填写在哪里?不同的部分应该填写在哪里?生:相同部分应该填写在当中重合的部分,不同部分填写在余下的地方。
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教过的思维图。
师:明确怎么填了?请先快速默读课文,自己想一想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一会儿四人小组讨论填写。
1号、2号同学总结,3号同学填写,4号同学汇报。
(学生认真阅读,合作填写)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
请每组的4号同学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是写松鼠的《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写小松鼠和人的事情,《松鼠》是说明文。
师:我发现这组概括得很简洁。
他们认为的共同点是两篇课文的写作对象是相同的。
对于他们完成的思维图,还有没有补充?生:我们小组发现,《松鼠》中在介绍松鼠的习性时,用一个小节来介绍松鼠是怎么搭出干净又暖和的窝;而这搭窝的习性在《跑进家来的松鼠》中,是松鼠偷了哥哥的手套和奶奶的头巾来垫窝的事。
生:《跑进家来的松鼠》用了小松鼠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三件具体的事来描写小松鼠的可爱。
生:《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师:还记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吗?生:比一般的说明文要有趣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的方法。
师:请你们把这些内容补充到思维图中。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这两篇课文的异同。
原来,同样的写作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可以用说明文的形式来介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惯,也可以写和小动物相处的具体的事例,同样都能写出小动物的特点。
现在,请各小组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
对比阅读由于引进了两篇阅读文本,原本碎片化的阅读开始向整体性、结构性的文本阅读转化。
简单的思维导图的呈现,帮助学生清楚两篇文章的异同。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同样的写作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写,同样都能写出小松鼠的灵活和可爱。
这样的发现,也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似题材文本的对比阅读最为常见。
人教版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是按一定的主题编排,单元内课文具有相似性。
如六年级下册的外国名篇名著单元,就可以安排《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对比阅读,比较作者在表现儿童悲惨命运时,用了哪些不同的表达方法。
第三学段的文本中还安排有阅读链接。
如六年级下册中的《北京的春节》一课后就有阅读链接——梁实秋《过年》和斯妤《除夕》的节选。
这些“一事多写”的文本若能进行对比阅读,能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对比阅读是培养发散性求异思维的绝好方法。
二、不同题材的对比阅读——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指通过辨别、筛选,揭开不同题材的文本的表象,找寻它们共同的特征。
它培养的是学生收敛性的求同思维,目的在于找寻两篇不同题材的文本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共同点,从而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从第二学段的《太阳》开始就出现了说明文。
此后,在每一册语文书中都安排了一篇或一单元的知识性比较强的科普性说明文。
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就安排了一组说明文。
在学习了《新型玻璃》之后,我们安排了选读课文——说明文《太空“清洁工”》,将这两篇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说明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列出了这两篇文章的结构图。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张结构图,你们发现科普说明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生:说明文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物,会从几个方面说得很明白。
《新型玻璃》给我们介绍了四种不同功能的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太空“清洁工”》是按三个部分来介绍太空清洁工的。
师:是啊,科普说明文的条理都很清楚,让读者能很明确地了解要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
那么,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来说说。
我们可以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来学习。
请每组的4号同学汇报。
生:我们小组发现,说明文会用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我们在《新型玻璃》里找到这一句: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太空“清洁工”》里找到这一句: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
师: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
生:我们小组发现,说明文的语言很有趣,会用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新型玻璃》里说:“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太空“清洁工”》里说:“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
”读着觉得很有趣。
师: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了。
五上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和说明方法并不陌生。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两篇说明文的结构图后,指导学生发现说明文在行文表达上的特点——条理清楚。
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发现说明文语言上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有趣。
“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的方法还可以从语言角度、表达方法的角度对两篇不同主题的文章作专题总结。
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穷人》就可以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从心理活动描写的角度作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三、同篇文章的对比阅读——比较侧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第一次把“教科书编者”放入阅读教学的“对话者”之中。
因为教科书的编排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接受能力,更要考虑单元主题和篇幅长短。
因此,每篇文章被选入教科书后,都会有适当的改动或增减,以呈现出独特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略读课文《桂花雨》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无独有偶,这篇教材也被选入了苏教版教材。
这两篇文章虽然同出自琦君的散文《故乡的桂花雨》,但经过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改编,两篇文章各有侧重。
这样的文本也可以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
师:其实,《桂花雨》这篇文章不仅我们这册教材里有,在苏教版教材中也有。
请大家细细读读这两篇文章。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吧!生:我发现,苏教版《桂花雨》中描写“摇桂花”的段落写得比我们课文中的详细多了,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摇桂花”的快乐。
生:我发现,我们书里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苏教版《桂花雨》中没有的。
师:大家仔细看看,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母亲在台风来之前担心桂花被吹落。
生:母亲还唠叨着要把桂花送给邻居。
师:这篇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都在写桂花的香气,而第三自然段却是作者回忆小时候母亲在台风来之前担心桂花被吹落,还唠叨着要把桂花送给邻居。
这样的写法叫“插叙”。
师:这段插叙,为什么苏教版的《桂花雨》中没有写呢?生:苏教版教材中的《桂花雨》重点写童年摇桂花的快乐,这个和母亲的担心和唠叨没有太大的关系。
师:是啊!人教版教材中的《桂花雨》表现的是思乡的主题,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桂花树下浓浓的乡情香。
而苏教版里的《桂花雨》突出的是童年的快乐。
同样的一篇《桂花雨》,根据表达主题的不同,文章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同一篇文章,由于教材单元主题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
教科书编者对文本的改编,为学生平时作文如何选材做了很好的范例。
人教版第三学段的课文有很多是名家名篇。
这些名家名篇的作品在选入教材的时候,都经过教科书编者精心的改编。
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等方法来学习、比较教科书编者改编的侧重,领会选材对表现中心的重要性,为学生作文如何选材打开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比较阅读不同于以丰富阅读体验为目的的拓展阅读。
对比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辅助方法之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对比文本,或者比较阅读与其他方法相比并没有优势,我们不建议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为了比较而比较,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实效。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3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