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合唱《念故乡》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合唱《念故乡》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作者:杨颖
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13期
摘要:混声四部合唱《念故乡》是改编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乐章中的一个主题旋律。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混声合唱《念故乡》的创作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结合对作品的结构来对该首作品做出指挥方面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德沃夏克;指挥设计
一、混声合唱《念故乡》的作品分析
(一)德沃夏克的生平
安托宁-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一个贫穷家庭,1905年5月1日突然中風逝世。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为德沃夏克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二)复三部曲式结构该作品是三段体结构,可整体划分为:引子(前奏)4小节;第一部分(主题),12个小节分为三个乐句(4+4+4);第二部分是中部,17个小节;接着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三个乐句12小节;最后是尾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大主题,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二、混声合唱《念故乡》的指挥设计
(一)全曲主要运用深刻舒缓的曲线式挥拍
这首作品是一首极富音乐感染力的抒情合唱,深刻舒缓,富有拉力。曲线式也称“软击拍”,是一种过程性的挥拍,反射线速度变化柔和,拍点融合到挥拍的过程中,用来表现抒情连贯的音乐。因此整体上都采用曲线式来进行挥拍。
(二)混合式挥拍的补充运用
混合式挥拍,顾名思义就是由不同的挥拍方式结合的,前一部分是棱角分明的目的性击拍代表的直线式,后一部分是抒情连贯的过程性击拍代表的曲线式。
前奏四小节,阴沉忧郁,在每分钟52的4/4拍内,1-3小节内两拍一个和弦,小节内单数拍挥出直线式,双数拍挥出曲线式。指挥者身体侧向钢琴,单手指挥,右手置于腹前,左手轻轻抬起向里,注意到此时是中弱的力度,由腰线抬至下巴位置,伴着口鼻式呼吸,给出钢琴伴奏的预备拍、气口。接着由下巴位置向下至腰线挥出第一拍的击拍线,给出拍点和反射线,拍
点明确,反射线加速,棱角分明,这个拍点就是钢琴的进声点,这时钢琴弹奏出第一个和弦,而第二拍挥的是曲线式,由目的性挥拍转为过程性挥拍,拍点则不再那么明显,融合到挥拍的过程中,连贯抒情。渐强过程中,拍点始终在腰线,第二落点的位置逐渐上升,直至眉心线。前奏4/4拍内的强一弱一次强一弱,目的性挥拍代表的强拍,与过程性挥拍较柔和的弱拍对比,更加有层次感;二来是通过混合式来表达情感上的对比,直线式挥拍棱角分明,情感强烈,曲线式挥拍舒缓连贯,情感柔和。第四小节由左手向下挥出第一拍的主和弦,向上反弹只眉心线,接着再向钢琴挥出第二拍的震音以及保持。指挥者给出第二拍击拍线和拍点,但反射线的方向发生改变,不再向上反弹,而是平行、匀速地由钢琴转向合唱队员,眼神和身体也要由钢琴转向合唱队员,同时伸出右手与左手平行,双手划至预备位置,心中默数节拍,眼神集中到合唱队员身上,示意队员们准备进声,第四拍的反射线则是合唱进声的预备拍。
(三)速度和力度的指挥呈现
1、慢板速度的呈现。这首合唱是由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慢板改编,速度缓慢悠扬,因此合唱时为一分钟52的整体速度,舒缓的速度更能表现抒情的作品,要多练习挥拍的速度,注意不要出现挥拍速度过快。
2、“枣核状”的力度呈现。这首合唱力度上整体的是较弱的,因此指挥的挥拍幅度整体是中小幅度,但是渐强渐弱的幅度变化比较多,大到一个乐段的整体渐强,或者结尾时的大渐弱,小到每个小节内都有的“枣核状”的起伏变化。说到“枣核状”,就是指以弱开始——渐强保持——渐弱结束,比喻的非常之形象。尤其是这样的小节内“枣核状”,基本上贯穿整首合唱,例如歌曲的第5小节至第8小节。
3、大幅度挥拍的呈现。在第二部分中第20小节至24小节。第20小节先双手给出男高和女低气口,这里左手挥出声部的两拍保持,右手挥拍子,幅度较小,主要依靠腕部的力量。第21小节加入女高声部,需要在20小节的第四拍给出女高进声的预备拍,第21小节最后一拍给出男低进声的预示,配合眼神,幅度增大,头两拍的“思”字还是左手挥渐强,右手挥拍子,第三、四拍的“念故”回到双手击拍,幅度增大,第四拍的反射线,双手击出拍点后斜拉至身体一侧,带动腰部发力,以肩为轴,挥出下一拍的击拍线加速,拍点明确,达到全曲的最强力度ff,双手由拍点位置匀速上升至眉心位置后,再缓缓地向下向里收回,表示句尾渐弱下来。右手顺势收拍,左手向钢琴侧给出间奏的预示拍,进入三小节间奏。
(四)双手交替指挥声部的衔接
合唱中有很多地方需要运用到双手交替的指挥技巧,而在双手挥拍中又有主动被动挥拍的交替,主动挥拍表现为积极地,更强烈,而被动挥拍是被带动的,暗示不那么强烈。如第28小节至32小节内出现多次声部的交替以及主被动交替。
第28小节先用左手挥4/4拍指挥男高,28小节的第四拍左手的反射线是向里收回至腹前,右手则在第四拍反射线向里向上抬起,给出女低的进声预示,完成第一次交替。接着,右手指挥女低,29小节右手向里挥出第四拍反射线.收至腹前,左手在第四拍反射线上向里向上挥出下一小节两高声部的预备拍。接着在第30小节的第四拍右手与左手同时挥出向里的反射线,给出两低声部预示。不过主动拍在右手,右手稍高于左手,挥拍幅度也稍微大于左手,原因是女高并没有休止,因此代表女高的右手仍在继续挥拍,但不是主动。
(五)善用眼神暗示声部的进出
眼神的暗示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第28-32小节内的眼神转移与双手交替指挥的配合,效果是非常不错的。眼神的转移是对声部进声的预示,是在预备拍上进行的,可以预示单个声部进声;可以预示左侧高声部或右侧低声部;也可以预示上方男声部或下方女声部,非常自由灵活。如第29小节预示女低进声时,就需要在第28小节第四拍的反射线,眼神由男高转向女低,同时右手向里向上挥出预备拍、气口,暗示该声部在下一拍进声。转移的方向是男高一女低一男高女高一男低女低一男高一全体合唱队。
参考文献
[1]朱敬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2]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