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城市空间结构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市城市空间结构探析

王瑛张新

摘要:文章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在分析新乡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新乡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一城三区”的菱形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多极共生”的城市核心区发展理念。

关键词:空间结构;新乡市;“一城三区”;“多极共生”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1、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的宏观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期。近10年来,城镇化水平从1995年的29%上升到2005年的43%。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城镇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期,处于起飞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大城市居住人口增多,发展速度加快;二是高密集、网络化、连绵化的特大城市及城市群在各地区凸现。

2004年底,新乡市城镇化水平为32%,与全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差距,但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和新乡市的城镇化建设。新乡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近几年的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5-2个百分点,这样,处于加速期的城镇化发展必将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大城市的发展模式

纵览世界城市的发展,不少历史城市都是从小到大“摊大饼”式发展,从而造成人口过分密集,没有充分的绿化空间,随着城市不断膨胀,将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带来大城市的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也无法为城市调整留下更多余地。

2.1欧洲城市规划模式

20世纪40年代后欧洲重建规划大体上是沿着两种不同模式展开的。

一是大伦敦规划模式,城市结构由中心区、环状放射路、封闭绿带加卫星城组成。

二是北欧城市规划模式,以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规划为典型代表,其特点是沿着放射形快速交通走廊布置城市功能。实践证明,北欧城市规划模式是一种更能应付高速成长的模式。

2.2我国城市发展模式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外溢”和“跨越”式发展两大类。

“外溢”模式,诸如北京、天津和济南、广州、沈阳、西安等大多数城市。城市结构由中心区、环状放射状道路组成,是一种从中心“摊大饼”式的单核心向外发展。

“跨越”模式,诸如深圳、中山、青岛、厦门、郑州等快速崛起的明星城市。“跨越”式发展是在城市高速成长的初期,在现有城市建成区以外建设与老城平行的城市功能区,形成“组团”,以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将单一增长核心转变为多个增长核心。无论在城市形象上还是经济发展上,“跨越”式发展的城市都普遍较“外溢”式发展的城市更加出色。

3、新乡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据历史记载,新乡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置县,经唐、宋、元、明各代至清乾隆七年(1742年),逐步发展为以县治、文庙为中心,护城河、城墙环绕的古代典型县城。1904——1905年,道清、京汉两铁路相继通过新乡,卫河航运直达天津,水陆交通便利,民族工商业兴起,新乡成为豫北粮、棉、油、土特产集散转运的中心。

解放前夕,新乡城区仅3.4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是一座受战争影响而衰落的消费性小城镇。解放后得益于计划经济的政策支持,城市得以快速发展。由于受河流和京广铁路的制约,城市建设呈“区块状”向外蔓延,形成铁西、卫北、卫南和渠东四个区域,东干道、西干道、南干道、北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为城市的核心区,为新乡市唯一的繁华区。1982年,北站独立工业区于设立区级行政建制,以火电厂、化纤厂、水泥厂为骨干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群体,成为新乡市的工业基地,形成“一城一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20世纪90年代至今,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东部,行政中心和科教园区的建立,带动了新区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东南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快速成长,发展为综合性开发区;城市外围,小店工业区和新乡

县新县城相继成立并发展迅猛。

4、新乡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4.1空间相对独立的“一城一区”结构

经过几个发展周期,新乡市现状城区由中心城区和凤泉片区构成,中心城区是综合城市功能区,是新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凤泉片区由北站独立工业区发展而来,是新乡市区的以发展工业功能为主的外围城市组团。

中心城区与凤泉片区之间是共产主义渠行洪区所形成的天然生态隔离,从而确定了现状新乡城市的空间结构相对分离、功能性质相对独立的“一城一区”城市形态。

4.2中心城区的双中心结构的正在形成

市级行政中心的东迁为城市提供了新的中心区位因子,城市核心区由此实现突破性发展,跳出延续已久的旧城中心范围,成功实现东移。在上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核心区正逐步由单核结构向双核结构演变,中心城区呈现由“单中心”向“双中心”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

5、未来新乡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5.1“一城三区”的菱形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三区”的菱形城市空间结构是新乡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以及新乡都市区的确立,新乡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城市进入急剧扩张阶段。

从长远来看,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密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改善会带来城区土地价值的不断提高,当高地价产生的成本压力超过一定的界限值,中心区内资本和人口“外溢”压力加大,这些作用力为城区的跳跃式发展积蓄了充裕的能量,界限内的填充式建设必然威胁城市生态安全,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随之而来的交通、居住等现实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小店工业区和新乡县新县城的快速建设,城市在东部和南部形成新的组团,“一城三区”的菱形城市空间结构初步形成。根据新乡的现实条件选择菱形结构布局,具有以下优点:

城市形态弹性开放,有助于城市的扩展,有助于带动区域发展。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与城市功能轴延伸传递方向一致,有利于城市功能的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