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差错及年度汉字之类
常见十大语文差错
7、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 “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 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 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 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 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 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9、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 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 “〇”。这一差错在2010年出现频率较高。 10、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 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 “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 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 碳烧(烤)。如:“碳烧咖啡”、 “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 “碳烧(烤)”均应为“炭烧 (烤)”。“炭”指木炭,用木炭 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 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 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 法直接用作燃料。 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 如:“52吋液晶电视”。“吋”是 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 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 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 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 字是其中之一。
4、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 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 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 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 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 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5、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 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 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 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6、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昼。“昼” 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书” (书)或“画”(画)。2010年中央电视 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 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 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 记》。
2016年语文十大查错_
2016年语文十大查错小编导语:2012年语文十大查错,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些文字的用法和读音经常会被我们所搞混淆,会弄错,《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很多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语文差错,被专家们一一“揪”出。
更多写作基础尽在彩虹作文网。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很多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语文差错,被专家们一一“揪”出。
“酒驾”和“醉驾”分不清,女明星自称“贱内”,“酵”(jiào)误读为xiào 等入选,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huán)字(应读xuān),因其日常实用性不高最终躲过了“十大”榜单。
对于语文差错最应该在意的是媒体和公众人物,因为两者都具有传播者的身份,说白了就是“容易教坏小孩子”。
尤其是公众人物在媒体上毫不自知地读错某字的发音,很是令人脸红。
每每此时,总会有人说,看,明星就是这么没文化。
再有文化的人也认不全、记不住《康熙字典》里所有的字,所以,《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重点不是批评某一特定人群,而是强调我们面对语文差错时的态度。
一些冷僻字读错、写错在所难免,但作为常识的一些语文读法却应该得到纠正,因为这考量着我们是否尊重自己的母语。
在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中,“酵”(jiào)误读为xiào,“囹圄”一词被误用为“囫囵”,“酒驾”和“醉驾”分不清,“零”和“〇”常被弄混,严格来说都处于常识范围之内,稍加分辨或者多努力记忆几次,均可以避免用错。
至于女明星自称“贱内”,则是对常识的无知。
但《咬文嚼字》将其列入“十大”,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从侧面表明,娱乐明星对公众的影响的确很大。
只是,如同“甄嬛”一样,“贱内”的日常实用性也不高,除非出于卖弄,没多少人愿意用这个早已被淘汰的称呼来形容别人或自己。
《咬文嚼字》将其列入“十大”,恐怕更多还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作为明星平时转点洋词倒也罢了,传播古代称谓前最好先了解些传统文化。
十大语文差错
xx年度十大语文过失近日xx年度十大语文过失揭晓,xx年的十大语文过失评选标准有3个,分别是典型性、新闻性和广泛性。
下面收集的资料。
欢送阅读参考!!1.航天新闻报道中的读音错误:“载人飞行”的“载”误读为zǎi。
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完成一系列载人飞行任务后,顺利返航着陆。
一些播送电视媒体的播音员把“载人飞行”的“载”读作了zǎi,实际上应读作zài。
2.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用词错误:“一篮子货币”误为“一揽子货币”。
xx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
不少媒体在报道这那么新闻时,将“一篮子货币”说成了“一揽子货币”。
3.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中的量词混淆:“任”误为“届”。
xx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然而新闻媒体的报道却不堪。
有媒体说他中选美国第45届总统,也有媒体祝贺他中选美国第58届总统。
事实上,局部媒体混淆了量词“任”和“届”。
美国实行总统制,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总统任满4年为一届。
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因故由其他人接替,接替者仍被视为同一届总统。
如果同一人在不连续的数届总统选举中中选,每中选一次就算一任。
据美国历史,特朗普中选的是第58届美国总统,也是第45任美国总统。
4.英国脱欧公投报道中的概念错误:“脱离欧盟”误为“脱离欧洲”。
5.韩国“亲信门”事件报道中的词形错误:“手足无措”误为“举足无措”。
6.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用字错误:“凭借”误作“凭藉”。
xx年11月26日,冯小刚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金马奖”的最正确导演奖。
在报道新闻时,很多媒体都说:“冯小刚凭藉《我不是潘金莲》夺大奖……”“凭藉”是不标准的,正确的写法是“凭借”。
7.娱乐明星的用字错误:“令人指”误为“令人指”。
xx年8月31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在其个人微博上了所谓《德云社家谱》,全用繁体字书写。
遗憾的是,出现了好几处错误,“令人指”误成“令人指”就是一例。
近几年来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2006—2009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来源:天利2010-01-08 14:41:41[标签:语文]高考热点资讯免费订阅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
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
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
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字斟句酌》宣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字斟句酌》昨宣布“20年十大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字斟句酌》编写部都会在年末宣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首当年的热门事件。
昨天,《字斟句酌》编写部宣布的“20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了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还有明星们常常犯的错,比方大S 误用的“贱内”等。
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平时适用性不高最后躲过了“十大”榜单,《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
”一堂“语文公然课”在郝铭鉴看来,每年评比“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全民上一堂语文公然课,看看哪些字用错了、念错了。
关于造成各种“语文差错”层见迭出的原由,在《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看来,这跟现代人的语言态度相关,“主要表此刻4个方面,好多人的语言态度庸俗,音禁止、形不辨、意不究、典不检;对待语言,好多人感觉兴趣至上;传统文化缺失;以及规范意识淡泊。
”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在讨论新闻事件时,常常用到“发酵”一词,比方“垂钓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常常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公布《一般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再三被念错。
二、在报导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昨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当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状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致使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必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修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咬文嚼字》盘点十大语文差错 cōng字难写
差错 3
温岭“杀医案”
误为“弑医案”
2013年10月浙江温岭市某医院三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位医生不幸遇难。多家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弑医案”。
“弑”是古语词,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不能用“弑”字,只能用“杀”。
《咬文嚼字》盘点十大语文差错 "cōng"字难写
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24日对此进行了盘点。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īcōngjū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菌”,“?”应读“zōng”。
王立军“服法”
并非“伏法”
2013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不少媒体报道称:“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出炉了,你有“中标”吗
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24日对此进行了盘点。这十大语文差错主要来源于热点社会新闻事件,其中包括“棱镜门”、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高考等。
差错 1
其实,“伏法”指犯人已被执行死刑,“服法”则指犯人服从判决。
差错 2
“棱镜门”事件“泄密”
不是“泄秘”
二者都有不为人知的意思,但“秘”强调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而“密”则强调主观上不想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泄密”等。
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6日公布了2012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一、容易被写错的汉字数字:“二〇一二年”经常被误为“二零一二年”。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两者不能混用,涉及编号时应该写作“〇”,用作计量时该写成“零”。
二、容易被写错的书名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蒜薹是大蒜的薹,嫩的称蒜苗,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
而“苔”则是苔藓植物。
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三、容易纠缠不清的法律词语是:“酒驾”和“醉驾”。
人们常常把“酒驾”误为“醉驾”。
“酒驾”是酒后驾驶,指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但不到80毫克;“醉驾”是醉酒驾驶,指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
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四、经常被写错的引语是“兄弟阋于墙”。
今年中日钓鱼岛之争发生后,网民纷纷引用古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来说明情势,但不少网文都写成了“兄弟隙于墙”。
这句古语出自《诗经》,一般用于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
“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
五、容易被滥用的网络词语是“某某哥”。
“哥”字是近年来的流行用语,原本含有亲热调侃的味道,眼下逐渐出现滥用的倾向。
例如,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有媒体就将其称为“爆头哥”,化残忍为一笑,显得很不得体。
六、新闻报道中容易读错的词是“发酵”。
“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例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
“酵”字历史上有两种读音“jiào”和“xiào”,现在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读为jiào。
七、法制新闻报道常被混淆的是“囹圄”和“囫囵”。
词形相近所致。
今年某影星在一份因儿子吸毒而代其道歉的网络声明中就表示儿子“目前身陷囫囵”。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
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一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
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
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2019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
际,即彼此之间。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热点事件十大语文差错由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推出,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栏目介绍《咬文嚼字》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主要读者为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语言文字工作者。
《咬文嚼字》栏目设置极具特色:“语文门诊”“一针见血”、“众矢之的”剖析语文差错,针对性强;“词语春秋”、“汉字神聊”介绍语文知识,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百家会诊”探讨各种语文“疑难杂症”;“向我开炮”则专门发表读者批评本刊的文章。
《咬文嚼字》“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个性鲜明,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咬文嚼字》被广大读者誉为“文化清道夫”。
评选标准1.典型性重点关注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
2.新闻性重点关注出现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错。
3.广泛性差错类型全面。
语言文字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兼顾,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考虑。
[3]评选步骤1.条目征集。
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本刊广大读者,征集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条目。
2.条目筛选。
《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的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出备选条目。
3.专家审核。
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备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形成“十大语文差错”初稿。
4.征求意见。
把初稿分发给编辑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人士(外地语文专家、媒体记着),征求他们对初稿的反馈意见。
5.最后审定。
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十大语文差错”进行最后认定。
[3]榜单明细2022年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为止,公布了10次,词条总数正好100个。
公布差错旨在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2015年]01.“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错用“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
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02.“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3.罄竹难书”“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而“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04.“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龙源期刊网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9年第08期
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至2018年,已连续发布了13次。
其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很多都是热点事件中出现的语文差错。
比如,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口角”的“角”本应读j ué,但一些媒体播报中读为jiǎo。
比如,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其当时的校长在演讲中将“鸿鹄”的“鹄”读成了hào——这一差错或许并不普遍,且事发时已被舆论指出,不能算《咬文嚼字》之功,但这一语文差错的犯错之人是公众人物,事件又引发了公众热议,所以将这一差错列入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也很有意义。
“十大语文差错”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差错,比如将“青睐”误为“亲睐”、“捅娄子”误为“捅篓子”、“不知所终”误为“不知所踪”、“争夺冠军”误为“争夺冠亚军”、“反击”误为“反戈一击”,等等。
这些差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广泛性。
(资料来源:《工人日报》)
微言大义:汉语博大精深,传承了几千年,想要更好传承下去,就需要多一些像《咬文嚼字》这样的“语林啄木鸟”,为其纠错,为其“排毒”。
只有认真对待并敬畏自己的语言,才能让母语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
适用话题:面对错误;敬畏之心;语言传承……。
《咬文嚼字》公布2006—2010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2006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16日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9.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10.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
自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后,‚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
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
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
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
《咬文嚼字》公布今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今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新华网上海12月27日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7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
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
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6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差错及年度汉字之类剖析
九、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用字错误:“绅士”误为“ 绅仕”。“绅士”常出现在男装广告上,如某品牌 男装每年都进行“优雅绅仕形象大使评选”,香港 明星黄宗泽就当选了今年的“新绅仕”,大幅广告 贴满大街小巷。其中的“绅仕”是“绅士”之误。 “士”古代指未婚男子,也可做成年男子的通称, 或做男子的美称;“仕”则作动词用,通常指做官 。“绅士”指有现代文明修养的男士,其“士”是 对男子的美称,不能写作“仕”。
《新周刊》在最新的一期杂志中选出了2016 年的年度汉字:刷。
在这个全民刷屏的时代, 人人都是“刷一代”!刷 微博、刷微信、刷淘宝、 刷外卖、刷网剧;开会刷、 乘车刷、工作刷、休闲刷, 朋友聚会刷、家庭聚餐刷。 刷,让我们对面不相识, 让我们比邻若天涯。刷, 是我们整齐划一的动作, 是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病。
六、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用字错误:“凭借”误作“ 凭藉”。2016年11月26日,冯小刚以电影《我不是 潘金莲》获“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在报道新闻 时,很多媒体都说:“冯小刚凭藉《我不是潘金莲 》夺大奖……”“凭藉”是不规范的,正确的写法 是“凭借”。过去,“藉”(jiè)可表假托、利用 之义,简化字颁布使用后,此“藉”已经简化成“ 借”。因此,依照现在的用字规范,只能写作“凭 借”,不能写作“凭藉”。
二、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用词错误:“一篮子货币” 误为“一揽子货币”。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简称SDR)的一 篮子货币。不少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将“一篮 子货币”说成了“一揽子货币”。货币篮子( Currencybasket)或称一篮子货币,是一个经济学 术语,指设定汇率时作为参考而选择一组外币,入 选者在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该外币在本国国 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为基准,是由多种货币按不同的 比重所构成的货币组合。“一揽子”指对各种事物 不加选择地包揽在一起,如一揽子计划、一揽子交 易等等。“一篮子货币”中的货币恰恰需要精心选 择,不能“一揽子”都进来。
十大语文差错及百个最常见别字
2006~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故宫“撼”事上榜
《咬文嚼字》杂志社(2011年12月21日)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10年12月27日)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网络用词首次被“咬嚼”
《咬文嚼字》杂志社(2009年12月20日)
2008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8年12月30日)
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7年12月20日)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7年1月16日)
《咬文嚼字》整理出的百个最常见别字
《咬文嚼字》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
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括号中是正字):
语文专家认为,这些别字的明确公布,不但为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找到了切实有效的途径,而且为编辑业务进修和社会语文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这100个最常见的别字,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 11 -。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最新一览'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最新一览'《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最新一览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厉”指振奋;“踔厉”形容精神奋发有为。
“踔厉奋发”还常被误写为“戳力奋发”。
“戳”指用力刺,引申有刺激、指责等义;“戳力”讲不通。
二、“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2022年7月和11月,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先后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形成“T”字基本构型,天宫空间站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常把“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举办空间站征名活动,核心舱最终被命名为“天和”。
“天和”本指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包蕴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之意,充分彰显中国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理念。
“天河”则指银河。
三、“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在说到防疫药品时,“连花清瘟”常被提及,但往往有人把它误为“莲花清瘟”。
其中“连花”二字分别指该药品成分中的连翘和金银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以此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颗粒,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对流感病毒等起抑制作用。
“连花清瘟”的成分里不含“莲”。
四、数量减少误用“倍”新冠病毒不断迭代,研究人员发现,如今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明显增强,而致病性显著下降。
媒体报道相关新闻时,常出现这样的表达:奥密克戎致病力比原始毒株下降四十倍。
“下降四十倍”的说法明显不妥。
“倍”作量词时用在数词后,表示增加的是跟原数相同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某数乘以几,如二的三倍是六。
量词“倍”一般用于数目的增加,而不用于数目的减少。
如果硬要用于数目的减少,减少一倍数值便成为零,如何“下降四十倍”?规范的说法应为:下降到四十分之一。
二○一六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二○一六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1页(P3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咬文嚼字》又出榜单“十大差错” 8个来自媒体报道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出炉你错了吗
2.盘点二○一六年度保温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3.《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4.常见词语使用错误摭谈——由《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说开去
5.常见词语使用错误摭谈--由《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说开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