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d5d40076c85ec3a87c2c572.png)
前提。统一靠协调来实现 , 而传统行政体制使得政
府内部的协调 困难重重。从管理学角度来看 , 作为
协调对象的单位若以算术级数增加的话 , 单位之间 的关系系数将 以几何级数增加 , 协调任务量和困难 性也以几何级 数增 加。部 门林 立的结果必然是协 调 困难。如果从更深层次上找原因 , 所有者角色把
第1 5巷第 5 期
(( 2 0 11. 0 6 . V 1 N 5 d.5. o.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推 进 行 政体 制 改革
邓 凡 ‘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 四川
成都
608) 101
摘 要 :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 出了明确 的要求, 这次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 是在我党确立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 的, 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传统行政体制 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的 要求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 改革显得紧迫 和必要 ; 行政体制改革由干涉及面广 , 影响深远 , 成为
政府部门的管理活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成 为下一
步深化改革的关键。
的建议》 以下简称《 ( 建议》 , )确立 了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
发展战略 , 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了
不可否认 , 传统行政体制( 本文指 7 年改革 以 8
2024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想汇报
![2024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1b3621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8.png)
2024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想汇报一、引言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变革中来。
本篇思想汇报旨在深入探讨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一思想。
二、正文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我国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来说,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国际竞争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强社会建设,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任务(1)经济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政治领域: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代表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参与决策和管理事务的权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3)社会领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4)生态领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降低资源消耗;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结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变革中来。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2024关于改革的思想汇报
![2024关于改革的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74bef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a.png)
2024关于改革的思想汇报一、引言在当今时代,改革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因此特此提交本份思想汇报,以表达我对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二、正文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改革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2)加强创新驱动。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将继续关注改革动态,积极参与相关讨论与活动,为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论述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论述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eee37a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5.png)
论述我国⾏政机构改⾰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摘要: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进⼀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步深⼊,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变化,传统的,集权的,⼤包⼤揽的政府已不再适合中国发展的要求。
加⼊WTO,不仅我国的经济⾯临着巨⼤的挑战,⽽且对我国整个⾏政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所需要的政府应该是⼀个“精⼲,廉价”的政府。
显然,在各领域都呼唤改⾰的现在,⾏政改⾰已势在必⾏。
关键词:⾏政机构改⾰现状对策1深化我国⾏政管理体制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全⾯贯彻落实⼗七⼤提出的战略任务,保证⾏政管理体制改⾰总体⽅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深⼊分析并进⼀步明确我国⾏政管理体制改⾰⽅向,为全⾯建⽴和不断完善中国特⾊的⾏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1.1是全⾯建设⼩康社会的需要全⾯建设⼩康社会,不仅着眼于提⾼⼈民的⽣活⽔平和质量,⽽且涉及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和社会发展各个⽅⾯的建设。
全⾯建设⼩康社会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深化⾏政管理体制改⾰。
这要求我们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效的⾏政管理体制。
1.2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在坚持发展执政兴国的第⼀要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协调利益关系,更加注重依法⾏政,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励引导⼈民群众依法⾏使民主权利,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监督政府⾏为,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构建政府、社会、公民互补的和谐关系。
所有这些都对深化⾏政管理体制改⾰提出了较⾼的要求。
从当前我国现实国情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前提,也是党的⼠七⼤报告明确提出的⾏政管理体制改⾰⽬标。
1.3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各级政府⼤⼒加强⾃⾝建设,着⼒推进⾏政管理体制改⾰,⾏政能⼒和⾏政⽔平都有了很⼤的提⾼。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9bd5fedb5022aaea998f0f69.png)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行政管理的发展和前景
![行政管理的发展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9160c89f111f18582d05a68.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专业行政管理年级 2012年春季学校广播电视大学目录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1)(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1)(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2)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二)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 (2)(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3)(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3)三、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3)四、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3)五、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 (4)(一)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政府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4)(二)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这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任4 (三)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5)(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5)参考文献 (7)浅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摘要]: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的化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
这2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从容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调整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和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机构改革、权力下放、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机制假设、公务员制度的建设等等。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8b27af2700abb68a982fbba.png)
同学们好,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次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一次进行的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这就要全面地推进改革来解决我们前进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
全面推进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对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又一次做了规划和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人民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唯一的正确道路。
下面我想围绕怎样理解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怎样坚定不移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我们党怎样更好的领导政治体制改革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第一个部分当前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我想它是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的。
(一)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第一点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政治动力,党的十八大在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的目标追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应该看到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也不能不指出,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我们的经济建设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对外出口作为主要动力,而对扩大内需认识不足。
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出现以来,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调整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有的投资拉动型外贸出口依赖型,转移到扩大内需上来。
而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这就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我们这个国民经济技术装备真正能走到世界的前列,使我们能够占据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在经济发展上长治久安才会充满希望,但是必须看到无论是进一步扩大内需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不只是党和政府一家的事情,它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必须有全体人民积极尽心参与,心悦诚服的支持这场转变,我们的经济转型才能够顺利健康的实现。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4c21ec3169a4517723a3df.png)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改革开放从开始之日起;就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要内容不断推进。
本文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试图做一肤浅的探讨。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加快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一个迫切问题,在深层次,这已成为关系整个党和国家社会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政党建设、政权建设、民主建设、廉政建设和经济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关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增强社会主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如何推进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已经成为我党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不能回避的现实挑战和必须成功解决的重大课题。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加快改革步伐,不加大改革力度,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就得不到及时根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国家和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发展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就难以较好地实现,国家政权就不会有更好的巩固和完善,国家政治竞争力就得不到更大增强。
从国家政治体制的整体组成来看,行政体制、司法体制、监督体制等各个具体方面,即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同时其自身改革也对加快政治体制的总体改革提出了要求。
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普遍提高,而现行政治体制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强烈的愿望。
总之,无论从国内和国外,还是从近期和远期的各种因素来看,都对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进行了学习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这种崭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对保障和促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巩固国家政权,都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提高政府效能方法以及措施
![提高政府效能方法以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188b66af1ffc4ffe47ac2b.png)
(四)我市提出的“五型政府”建设的具体内容:
• 高效型
• 服务型
• 创新型 • 务实型 • 廉洁型
• 思考:
行政体制改革与提高政府效能的关系。
二、政府效能及效能政府的内涵
(一)政府效能概念
• 政府效能是指政府在行政目标的指引下,依法 运用行政能力的程度及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政 治等综合效益。政府效能主要强调三个要素:目标、 能力及其产生的效益。
(二)我国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 体制方面原因 • 机制方面原因
• 人员方面原因
五、提升政府效能的方法及措施 (两个层面)
(一)转变政府职能
“-----过去五年中,面对 严峻复杂的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我们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 手”比较多,这是必要的,我 们积极而有力地应对了风险。 但我们确实也管了一些不该管 的事情,一些该管的事情却没 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 提供不足、社会管理比较薄 弱。” (需要社会托底)
思考:为提高政府效能公务员个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完善政府绩效评价系统,加大效能监察力度
• 完善绩效评价系统
• 加大效能监察力度
• 关于政府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种观点从绩效管理的视角来构建政府效能评价体系。 考评的对象上,列入所有机关及工作人员,突出窗口部门 考评时间上,平时不定期考评和年中、年末定期考评 考评内容上,重点考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 考评办法上,自我考评、民主测评、明察暗访相结合 结果运用上,严格奖优惩劣
2、效能政府的衡量标准 • • • • • 行为合法性 目标正确性 过程有效性 结果有利性 社会效益性
三、政府效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权力因素 • 行政权力状况、行使方式和行使程度直接影响政府效能。 (变迁)
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1916fb1f524ccbff12184a4.png)
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外呢体和挑战。
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On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our country College of network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carried out five large-scal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and achieved great results. Bu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first fiv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 China,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deepen目录引言 (3)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3)(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3)(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4)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5)(二)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 (5)(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5)(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6)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6)(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6)(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6)(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7)(四)政府机构依法行政观念薄弱 (7)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8)(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8)(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8)(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8)五、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9)(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9)(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 (9)(三)加快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10)(四)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10)(五)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d2984e3b9f3f90f76c61b5a.png)
“要 向着三个 目标 进行。 “第一个 目标 是始 终保 持 省和 国家 的活力。 “ “第 二个目标 是 克 服官僚主 义,提高 工作效 率。”
第 三个 目标是调 动基层 和工人、农 民、 知 识分子 的积极性。”
5.政治 体制改革 的原 则和方法. 要 坚 决 又要慎重,要根 据我 国的实 际情 况进 行改革;不 能照搬西 方模式,不 能搞 自由化;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 秩序 地进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经过十年左右 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 的目标。
2004年9月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的决定》,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明确了公务员的9项基本义务和16项 纪律规范。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 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 干问题的意见》,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 设、改革司法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60项 改革任务。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 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国 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的改革’。
2.政治体 制改革 的前提 和方 向。我们 的 政治 体制改 革是 有前 提 的,即必 须 坚 持
四 项 基本 原 则。 ’,.“中国 的政 治体制 改革,要讲 社会 主义 的民主,也要讲社会主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迫性的思考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迫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2e0263f31126edb6f1a10f0.png)
在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中再 次强 调 , “ 要 按 照 建 立
一
、
现行行政体制不适应社会管理的要求
中 国特 色 行政 体 制 目标 , 深 入 推进 政 企 分 开 、 政 资 分开 、 政事分开 、 政 社分 开 , 建设 职 能科 学 、 结 构 优 化、 廉 洁高效 、 人 民满意 的服务 型政府” , 要“ 在改善 民 生 和 创 新管 理 中加强 社会 建设 ” 。 但 在 中国社 会 转
量 与 内容 发 生 了 根本 性 的变 化 .面 对 当 今 日益 增
自建 立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以来 , 以“ 经 济 为 中
心” 的 政府 中心 工 作 进 一 步得 到 了重 视 , 政 府 经 济 职 能发 挥 取 得 了重 大成 就 . 中 国在 短 短 的 3 0多 年 里 走 过 了西 方 国 家 几 百 年 才 完 成 的 工 业 化 道 路 :
不 能适 应社会 管理 的要求 , 必须根 据 当前社 会管理形 势发展 的 需要进行 改革。 只有创 新行政 管理体 制 , 社会 管理 体制 才能 完善 , 社 会管理 才能高效 、 有 成就 , 社会 才能平稳 、 健 康地快速发展 。
关键词 : 行政 管理 ; 社会 管理 ; 体 制 改 革
衡发 展 。
去, 四大 职 能 都 得 到 了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但是 , 四
大 职能 发 挥 并 不 均衡 ,社 会 管 理 是 政府 职 能 行 使 中 的短项 。
( 二) 社会 事务是政府管理 事务 中的软项
在社 会 转 轨 越来 越 快 的 今 天 .社会 事务 的总
型 时期 ,政府 的社 会 管 理 职 能还 不 能完 全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在 以工 业化 、 城 镇为 标 志 的现代 化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4c3cfb8dd36a32d72758110.png)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摘要】当前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其中既得利益群体与社会大众的矛盾呈现激化的趋势,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民主政治。
当前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落实、完善选举制度,实现权为民所授,首先在县乡推行直接选举,逐步扩大直选范围。
第二,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减少代表人数,延长会期,实行代表职业化,落实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实现人大对政府的有力制约监督。
第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司法独立。
【正文】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深入,人们的“经济人理性”被空前激发起来,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利益分化与博弈的时代。
在此过程中,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结成利益联盟,并形成垄断性利益集团。
为了维护和扩大他们的利益,他们进一步去拉拢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而一些政府官员也乐于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与他们进行交换以牟取私利,这样就导致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和商品化。
公共权力参与利益角逐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进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
随着这一过程的加剧,当前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其中强势群体与社会大众的矛盾、腐败官员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呈现激化的趋势,近年来大量涌现的上访事件与社会群体性事件即是证明。
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则会直接损害我们党和政府的威信,引发社会的动荡,进而导致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功败垂成。
上述矛盾的产生与激化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仍是一种根据经济改革需要而有选择进行的适应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各部分之间进展很不平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较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政府间管理体制改革曲折中前进,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决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选举民主仍停留在村级自治层次,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不高。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0935127ccbff121dd36833c.png)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论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论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8631637a5e9856a56126069.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 义 的 迫 切 要 求
.
关 于行 政 执 法
行政执法从 内涵上看 ,是指行政机关依 照法律 的规定对行 政管理相 对人实施的影 响其权利义务的外部具体行 政行为 ;从外延 上看 ,行政执 法包括行政许 可、行政征收 、行政强制 、行 政处罚等等 。而行 政执法体 制则是组织行政执法活动的诸种体系和法 律制度 ,它包括 由行 政执法主 体结构 、法定执法职权和义务 、执法程序 和运行机制等构成 的有机体系 及其相关法律制度 。行政执法行为主要集 中在公安行政 、住 房保障和房 地产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 、城市管理 、环境保护 、工商管理等领域。 二 . 我 国行 政 执 法 体 制 存 在 的 问 题
( 一 )权 责 交叉 , 多头 执 法
在行政机关的所有行政活动中,行政执法与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 相关, 行政执法人员与人 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这就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决不能 将执法仅仅看作一项孤立 、简单的法律技术和法律操作行为,而必须看作是 保护人 民权益 、体现公平正义的权力行使行为和社会系统工程 。 (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严惩违 法犯罪 行为 、维护经 济社会 秩序的迫切要求 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 经 济社会 秩序 是行政 执法 的 主要 目的之 当前 ,我国改革 发展 稳定 正处 于关键 阶段 ,利 益格 局调 整 困难复 杂 ,社会矛盾纠纷高发多发 ,无论是在经济调节 、市场监 管领 域 ,还是 在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领域 ,都有不少严重失序失范 的突出问题 ,人 民 群众反映强烈。
关键 词 :行 政 执 法 体 制 ;改 革 ; 法 治政 府
党的 十 J 八届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 ,决定 明确发 出了 “ 推进法 治 中国建设 的号召 ” ,深 刻指出 :“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坚 持依法治 国、依 法执政 、依 法行政共 同推进 ,坚持法 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 会一体建设 。 ” 同时把 “ 深 化行政执法体 制改革 ”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政执法体 制改革涉及到人 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 ,直接关系到行政管 理的走 向,关系 到法治政府的建设 。因此本文从我国行政执法体制 的现 状人手 ,指 出行 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并提出一些有关行政体制改革 的思路 。
当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https://img.taocdn.com/s3/m/7255132cb90d6c85ec3ac667.png)
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民众拆解“硬骨头”的期盼,单一的改革难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长期固化了的藩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冲出改革深水区,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不可逆转,但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能源资源约束的加强等因素,一些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我们必须适应国际环境新变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逐步确立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需要加快改革来完善有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把握竞争主动权。
4.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体系的迫切需要。
试论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试论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8006a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a.png)
试论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自改革以来,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发展。
改革的意义在于:减少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自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职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许多不必要的审批事项被取消,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同时,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1)投资领域:尽管投资领域的行政审批已经大幅减少,但仍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限制。
这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创业。
(2)产业发展领域:部分产业发展仍存在过多的行政审批环节,制约了产业发展。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行政审批与市场发展脱节,影响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3)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仍存在过多的行政审批限制,影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1)思想观念束缚: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仍然过于强调行政管理和审批控制,忽视了市场机制和企业自治的作用。
(2)改革不彻底:部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彻底,存在“表面化”现象。
一些政府部门虽然取消了一些审批事项,但没有真正简政放权,仍然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干预。
(3)监管不到位:一些政府部门在取消审批后,缺乏对相关领域的有效监管,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谋取私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针对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和官员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2)加强对新形势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为改革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43c103cc175527072208c7.png)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一个迫切问题,在深层次,这已成为关系整个党和国家社会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二、当前国家政治生活和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表现出越来越深切的关注,其中最不满意的有权力腐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社会治安混乱、黑社会势力和走私猖獗、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社会分配不公、公民权益保障不力、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破坏着国家和社会的公益原则、公共秩序,损害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此相当不满。
其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存在和蔓延,既与改革开放和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某些漏洞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也与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点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积累和演化,越来越成为阻碍国家全面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不稳定因素。
对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归因于政治体制,一因多果与一果多因的现象都有具体的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政治体制改革是个涉及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当前政治生活和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互为因果关系,以下的概括是综合性的,没有分别论述。
问题主要有:1.*****集中制不够完善,从总体上看,是“*****不够,集中也不够,*****与集中的有机结合也不够”,权力过于集中与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都有存在,*****集中制无论是在具体制度与机制的建设上,还是在已有制度和机制的落实上,都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种状况在不同的权力层次、权力部门及权力体制、权力机制中,进一步呈现出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2.地方各级权力组织体系中,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各社会团体的权力关系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处于“事实弱势”的权力主体(如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工会等),在维护自身法律地位、依法发挥职能作用、对其它权力主体实施监督制约、反制其它权力主体对其非法干预等方面,还缺乏制度、法律和实践上的有力保障;其“权利能力”虽有法律和制度上的原则规定,但其“行为能力”相对较弱,体现了其自身能力建设和法治的薄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权和行政行为,使政府能够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包括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依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确保行政管理体制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2、创造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只有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才能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心理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3、保护好环境和生态。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与条件。
这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的责任。
从各国发展经验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造成长期的严重后果。
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再治理恢复的老路。
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4、努力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提供人民群众必需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
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护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创造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改革,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在大幅精简机构的同时,重点解决了领导体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问题。
198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进行,在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的同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问题。
1993年改革,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党政机关普遍进行“三定”工作,建立推行公务员制度,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进行,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把政府职能界定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企分开有了新的突破,党政机关与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中央各部门的部分审批权和具体事务性工作下放给地方政府,国务院机构和人员大幅减少。
2003年改革,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进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此外,2004年各级政府还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大了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005年4月颁布的公务员法,也对规范行政管理主体、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政府机构数量有所减少。
就国务院机构(包括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特设机构)而言,1982年改革之前最多的时候为100个,1988年改革后为86个,目前已减少为66个;二是机构设置趋于合理。
现有的政府部门大多都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设置的,计划经济时期按照产品行业设置的工业部门大多被撤消或者合并;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已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确为政府主要职能;三是行政管理方式也发生变化。
由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发展到现在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四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取得进展。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分三批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1806项,占改革前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50.1%,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开始对乡镇机构进行改革,在实践中积累了有关经验。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政企分开不断推进,机构和人员得到精简,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应该说,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符合我国国情。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从中也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保证政府充分发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工作的连接点和交汇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然触及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触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
以往历次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果,关键在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各项改革措施都是按照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采取的,而且注重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保证了政府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
第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纵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可以发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
例如,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按行业设立了多个部委,仅是机械工业部就曾设过七个,导致了多个中直企业或部属企业的产生,形成了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
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对有关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解决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
行政管理体制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与政治、经济、社会之间存在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因此,不仅要调整好行政机关内部职能,还需统筹公共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同时更要重视政府职能准确定位和切实转变的问题。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科学化、法治化。
由于改革大多都是政府自身由上而下进行的,政府既是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又是改革的直接对象,角色冲突也在一定意义上阻碍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改革涉及到权力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增加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度。
加之改革的政策性较强,因而需要科学论证,提高法治化程度。
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解决。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进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经过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未完全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一方面,经济职能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
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虽然清理减少了很多行政审批事项,但由于行政管理的某种惯性,加之多年形成的部门和行业利益,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变相的行政审批仍大量存在,应当退出的领域还未完全退出。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加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需进一步加强。
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的深刻变化,造成了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多发之时,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职能转变不到位,就难以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因此,切实转变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是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
1988年以后的几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精简机构、下放权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运行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机构设置上看,各级政府设置部门往往延续了“上下对口”的习惯做法,职能部门在服从本级政府的同时还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造成各级政府部门重复设置、机构臃肿。
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就很典型,县乡政府为了完成上级政府制定的各项“达标”任务,不得不设立机构和增加人员,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又设置了许多临时机构,安排了一些临时人员,造成机构与人员超编。
在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的情况下,乡镇机构和人员不断增加,维持运转的费用和人员工资也随之增加,造成乡级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大和乡镇财政负债率的不断提高。
从层级关系来看,历次机构改革都是从组织设置的横向划分方面着手,从规模上控制政府机构的膨胀与人员的增加,但在纵向分层的问题上甚少涉及。
按照宪法第30条的规定,除较大市和自治州外,地方行政层级一般为省、县、乡三级。
但随着行政公署(地区)改市的增加,有些地方出现了市辖县、市辖市等情形,地方行政层级实际上成为四级。
层级过多容易导致机构臃肿,信息不畅,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
从机构职责看,由于政府内部职能划分不清,有关职责权限划分的规定缺乏法律效力,加之部门起草立法的影响,导致对有些行政事务多头管理、重复交叉执法,权力与利益挂钩,甚至不同部门权力交叉或者重叠,发生矛盾后难以协调;或者互相推诿扯皮,造成“管理真空”,权力与责任脱钩。
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权威和统一性不够,中央宏观政策在有些地方实施受阻,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权力不够,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和责任仍然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还不够,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四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缺乏法律保障。
例如,机构改革减而复增,陷入“精简——膨胀”循环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
从世界各国解决机构编制膨胀的主要手段来看,一个是财政手段,另一个是法律手段,但主要是法律手段,而且财政手段最终也是要通过法律才能起到硬约束作用。
除宪法的概括性规定外,目前我国既没有上升为法律的统一行政组织和编制法,也缺乏各个部门的行政组织和编制法,更没有推进改革的相关法律。
现有的个别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如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等,对组织机构、职能、编制、权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保障机制等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详细的责任条款。
弹性过大的条文表述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实施中的矛盾。
三、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