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58-(14+6)=58-20=38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35-2 =7×3=33 =21(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掌握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c. 能够独立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b. 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c.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a. 理解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优先级。

b. 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混合运算》b. 教学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例题和习题c. 图表:运算符的优先级表2. 学具准备:a. 学生教材:《混合运算》练习册b. 学生作业本:数学练习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a. 通过回顾前一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过渡到综合运算。

b.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综合运算有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a. 通过图表或实物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个混合运算的例子。

b. 解释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c. 介绍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和减法。

3. 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运算符优先级a. 引导学生观察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出现顺序。

b. 通过示意图或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中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4. 操练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a. 通过讲解和练习,教授混合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准确地进行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混合运算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计算题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法则,如加减乘除的结合。

2. 混合运算的方法•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往右顺序计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通过简单的算术题例子引出混合运算的方法。

3.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继续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重点讲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2.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计算。

第三课时1.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3.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

2.数学游戏法: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析讲授法:通过解题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给学生出小测验,检测他们对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3.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
算(3)》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混合运算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出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
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方法,包括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3. 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手写计算,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练习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能力。

五、教学反馈
每道练习题都进行集体批改,让学生发表解题思路,并指导学生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或改进。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解的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思考如
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混合运算(3)》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部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混合运算,理解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的定义和顺序。

2.常见混合运算的例题解析。

3.实际应用题目的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难点:理解运算中的括号含义,知道括号内优先计算。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与PPT3.教学卡片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知识。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例练习。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练习,互相检查。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通过例题演示运算顺序。

3.巩固练习:分组练习,每组出题并交换解答。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测试、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

2.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出10道混合运算题目,要求有加、减、乘、除和括号。

3.请在生活中找出5个混合运算的实际例子。

二、教学反思本次《混合运算》的教学整体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顺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1.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能够记住混合运算的顺序,但在实际计算时很容易出错。

未来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应加强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

未来应尝试更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03课时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03课时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2.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3.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出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算式。
8.课后巩固,提高效果: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趣味故事导入新课:“小松鼠捡到了一串数字:2、3、4、5,还有一个括号。它想用这些数字和括号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为24。小松鼠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同学们能帮帮它吗?”
2.学生互评、互议,共同提高。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巩固。
4.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关注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理解括号的作用。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列出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03课时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混合运算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展示。

2.学生用具:纸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讲述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阶段:讲解与练习1.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如先乘除后加减。

2.展示示例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3.继续练习更多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理解。

第三阶段:拓展和应用1.提出有挑战性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

2.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方法,分享答案并进行讨论。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强调提高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反思学习中的困难和进步。

五、课堂作业1.布置混合运算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混合运算题目,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反馈1.定期检查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升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动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希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勤加练习,不断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混合运算》40-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混合运算》40-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混合运算》4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在题目中灵活运用各种运算符号。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4.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1.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

2.乘法与除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难点1.区分和灵活运用各种运算符号。

2.解决混合运算中的逻辑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下册》。

2.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习题。

3.小组活动和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上次课的加法和减法。

2.给出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

3.收集学生的答案,讨论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1.复习乘法和除法。

2.结合例题,讲解混合运算中乘除的优先级。

3.练习乘除混合运算题目。

第三课时1.复习各种运算符号的用法。

2.提出挑战性的混合运算题目。

3.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馈1.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课堂实时反馈。

2.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解题中的错误。

3.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解题思路。

七、教学延伸1.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混合运算知识。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逻辑思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3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的运算顺序,学会用脱式解答同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脱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3、课件呈现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受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熟悉连乘算式,会计算简洁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试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活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景出示课件情景图,通过谈话引出小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依据问题情景计算并沟通自己的想法。

2、沟通计算过程,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预设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时可能消失的状况,依据不怜悯况实行相应的应对方法。

4、熟悉连乘算式,讲解计算过程5、出示连乘的计算题,对计算方法加以稳固。

三、思维拓展1、出示情景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2、出示情景题2,让学生试着用综合算式解决。

四、课堂小结师生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出新建楼房问题,让学生知道今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明确“一栋楼”的概念,为下面的计算做预备。

沟通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每一步是在求什么。

通过沟通,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己的方法得到认证,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回答下列问题时可能会消失许多不同的状况。

充分考虑这些可能状况,并实行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两道连乘的计算题,既是对计算方法的练习,又是为下面自己列连乘算式做预备。

这又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通过这道题,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以及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系。

这道题既是对所学学问的稳固,又是对学问内容的升华。

这样用分步列式的同学也尝试到了列综合算式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学问的用途,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胜利的喜悦。

师:同学们,我这有几张城市建筑的图片,咱们先来看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2.能够正确应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工具: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场景,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新知讲解
1.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意义。

2.通过例题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 案例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混合运算的案例。

2.随堂辅导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延伸
1.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

2.开展一些实际应用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
•步骤和技巧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共3篇)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共3篇)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接触到乘除混合算式,也不知道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脱式计算的格式也并未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二、课件出示下面题目:16+9+8= 32-10-6= 25+20-10= 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情境中获取信息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应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
(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在混合运算中正确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出示几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题目的。

2. 讲解
1.简要介绍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详细讲解混合运算题目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逐步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 拓展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布置适量的混合运算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反思和改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和教学小板书。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告诉学生混合运算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运算同时出现在一个算式中。

Step 2:教学重点1. 以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学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2. 提示学生根据运算的顺序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Step 3:练习和巩固1.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12 + 3 - 4 =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其中关于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Step 4:拓展延伸1.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例如:8 ÷ 2 × 3 = ?2.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24 ÷ 3 × 2 = ?Step 5:归纳总结在混合运算中,学生需要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练习混合运算的知识。

Step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和练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对混合运算的巩固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先后顺序,并能运用交换律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拆分数字、借位等方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多个运算符时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大量混合运算例题的幻灯片。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小白板及白板笔。

•课堂练习题:设计好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以熟悉的简单加减法为例,复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认知。

2.提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节:混合运算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调加减法的先后顺序和交换律。

2.演示如何通过拆分数字或借位等方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例题进行讲解和操练。

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混合运算题目,供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四节:课堂练习及小结1.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课上的学习成果。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五、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混合运算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掌握解题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目。

2.复印好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利用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混合运算解决。

第二节:讲解与练习
1.通过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三节:拓展应用
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混合运算解决。

2.学生自主探究,列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

第四节:总结与作业
1.总结混合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并思考如何应用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加强训练。

应多开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5/6-4/92/3 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教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2+2/35/63/5 (1/2+2/3)5/63/5(1/2+2/3)(5/63/5) (1/2+2/35/6)3/5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1)情景引出问题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一份合理的教学方案可以使同学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案是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关心老师有规划地进行教学。

二班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让同学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挨次,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展同学初步的计算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和思维力量。

3、培育同学仔细倾听和仔细书写的习惯。

4、让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数学应用意识。

让同学把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育同学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让同学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挨次。

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同学们,你们喜爱听儿歌吗?(喜爱)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1+2+3=6、6—3—2=1。

生2:1+2+4=7、7—1—2=4。

生3:1+3+4=8、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究,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同学在小组内沟通)。

谁情愿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同学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同学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相互说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

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

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

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