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子提出不要焦虑:5.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2、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第一B. 为政第二C. 八佾第三D. 里仁第四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谦虚谨慎B.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C. 要不断学习D. 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二、填空题3.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第一”章。

4.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里仁第四”章。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四、论述题6. 根据《论语》中的观点,论述“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五、翻译题7. 将以下《论语》中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案例分析题8.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你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答案:一、选择题1. A2. D二、填空题3. “温故而知新”4. “君子喻于义”三、简答题5. 《论语》中“君子”通常指有德行、有修养、注重道德和礼仪的人,而“小人”则指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小人追求的是利益。

四、论述题6. “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关爱。

在个人修养上,仁要求我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在社会交往中,仁则要求我们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翻译题7.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

”六、案例分析题8. 作为管理者,可以借鉴《论语》中的思想,首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再次,注重团队的道德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此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及练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及练习

10《论语》十二章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论语 十二章》综合复习卷(附详细答卷)

《论语 十二章》综合复习卷(附详细答卷)

《<论语>十二章》综合复习答卷(附试卷)(一、课内知识检测11题,二、考题链接5题,三拓展练习(一)《孔子问礼于老聃》6题,(二)《论语》七则6题,《<论语>十二章》的理解性默写25题。

《孔子问礼于老聃》和《<论语>七则》都有详细译文。

)一、课内知识检测。

1.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語》《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我国两千年來,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語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4.写出下列带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表并列,又)②以为..己任(把…作为)③可谓好学也已.(同“矣”,表陈述,了)④为仁由.己(靠)⑤如.礼何.(固定句式,怎样…呢?)⑥君子喻.于义(明白)⑦可以观.(指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⑧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⑨就.有道而.正.焉(到;表顺承;匡正)⑩譬如平地..(填平洼地)⑾虽覆.一篑.(倾倒;盛土的竹筐)⑿吾往.也(坚持)⒀克.己复.礼为.仁(约束;归复;是)⒁请问其目.(细则)⒂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⒃可以怨.(指讽刺时政)⒄小子..何莫学夫《诗》(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⒅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⒆质.胜文.则野.(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⒇士不可以不弘毅..(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强)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_____只_是__读__书__却__不__认__真__思__考__,__就__会__感__到__迷__茫___ _而_无__所__适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______(_果__然__)_水__装__满__了__(_欹__器__)_就__倾__覆_了__,__装__到__ _一__半__时__就__端__正__了__,__倒__空_了__就__倾__斜__了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的词语。(5
分)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时:按__时___________ 愠:生__气__,__恼__怒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一__个__军__队__的__主__帅__可__能__改__变__,__但__一__个__普__通__人_ 的__志__向__不__可__改__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 得失。”由此你联想到选文中孔子的哪句 话?(3分) __择__其__善__者__而__从_之__,__其__不__善__者__而__改__之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含答案一、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不逾矩..()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3)为人谋而不忠.乎(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择其善.者而从之(9)三军可夺.帅也(1)博学而笃.志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理解性默写(1)假如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你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致欢迎辞,于是你用,两句开头。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2)本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文中所言:,。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我们不应该恼怒,正如文中所言,?5、《论语》中许多语句后来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请从本文中找出至少三个成语:6、《论语》是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

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创始人。

7、重点语句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下面语句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还有谈个人修养的,请将它们归类。

(1)择其善者而从之(2)温故而知新(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人不知而不愠(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习方法的是:谈学习态度的是:谈个人修养的是:二、迁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3.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4.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D.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自.远方来()知.而不愠.()()君子..乎()日三省...吾身()()信.乎()7.传.不习乎()立.()惑.()逾矩..()()故.而知新..()()罔.()殆.()14.可以为...师矣()()()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故.而知新(古义:;今义:)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时.习之()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善.者而从之()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自.远方来()知.而不愠.()()君子..乎()日三省...吾身()()信.乎()7.传.不习乎()立.()惑.()逾矩..()()故.而知新..()()罔.()殆.()14.可以为...师矣()()()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故.而知新(古义:;今义:)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时.习之()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善.者而从之()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
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
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