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当地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历史上营 植被的 人 为 原 因 破坏 造宫殿和战争的影响, 大量的原始森林 被破坏,这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 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 当地盛行轮流的耕作制度, 使泥土裸露 耕作制度 在外,易被水流带走 黄土高原的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 开矿 区之一,尤其是煤炭资源,当地的采矿 破坏了地表土, 使土地抗侵蚀能力减弱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后果
内部富营养化加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 环境污染 剧,水草繁茂、 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 泥炭化加速 大量引水 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 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 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 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 少、干涸 流改向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核心整合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 (基本条件 )、地表物质松散 (物质基础 )和风力强劲(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 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而多年持 续干旱,则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②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 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湿地的消亡。湿地消亡 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土壤侵蚀 围湖 (海 ) 造陆 影响 外部物质进 导致的后果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入, 填充作用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 加剧 剧减,乃至消失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⑴.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冬季风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C.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⑵.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⑶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③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⑤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式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⑴.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 )A.促进岩石风化,释放养分B.随雨水形成可溶性养分C.促进地表径流,带走养分D.促进土壤的淋溶作用⑵.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所指的生态环境效应是( )A.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B.调节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D.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

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花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知下图)。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达标检测]一、选择题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土地沙化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D.石漠化2.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B.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C.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D.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解析:1.B 2.A第1题,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因此Q 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选B。

第2题,R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外还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选A。

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发布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4.影响入榜“氧吧城市”因素有()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②市域森林覆盖率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⑤市域经济总量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解析:3.B 4.C第3题,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所以B正确。

第4题,“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影响入榜“氧吧城市”因素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所以C正确。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宜在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

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

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

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

读图完成5~7题。

5.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泥沙淤积B.形成沿海草滩C.增加植株密度D.保护海岸滩地6.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互花米草植株高密B.东滩生长条件优越C.东滩沙性土质肥沃D.互花米草耐盐耐淹7.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A.潮间带植被增加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C.生物多样性减少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解析:5.D 6.B7.C第5题,在海滩潮间带种植互花米草,会使此处的水流速度减慢,促进泥沙淤积;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可增加植株密度,形成沿海草滩,主要目的是保护海岸滩地。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2)新能源开发的意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有利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影响 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
不利 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影响 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

考向 1 常规能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 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开始 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 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 1~3 题。
考点二
运用“综合思维”, 分析流域的综合开发
与治理
[考情报告] 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流域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具体某一河流流域(相关的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 侧重考查河流流域的开发方向及其产生的环境效益;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 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题型灵活多样。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盆地地形;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 (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 短。 (3)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 于保护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 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1)分析大坝拟建在 M 地的原因。 (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请你为生物专家的观点提供科学的证明。 (4)从经济角度分析,你是否赞成该水电站建设,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2),回答1~2题。

图1图21.图2中的草方格沙障( )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答案:B 解析:草方格沙障主要是防治荒漠化;其费工多,成本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强 B.温差大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答案:D 解析:图示位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是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因而决定甲处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下面图1为广东南澳岛轮廓图,该岛西临汕头,北面为台湾海峡,面积128.35平方千米,岛上农户以从事橘子种植和渔业为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广东省人均占有量的16.8%,是典型的水源性缺水地区,图2为该岛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图23.该岛渔民在图1中的P、Q处修建围栏,发展渔业,其自然原因有( )①海湾风浪较小②滩涂面积广③海水清澈无污染④寒暖流交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P、Q位于海湾内,风浪小,滩涂广阔,利于围栏养殖,该区域无寒暖流交汇,封闭的海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差,易被污染,故③④均错。

A项正确。

4.该岛年降水量在1 300 mm以上,一年中却有9个月严重缺水,据图2分析其可能的气候原因是( )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③岛屿面积小,不易蓄水④冬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条件是据图2分析缺水的气候原因,②③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D项正确。

5、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如下图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①蓄水保墒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 解析:砂田的砂砾层主要优势在于蓄水保墒,提高土温,提高昼夜温差,防止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减轻盐碱、病虫和杂草危害。

2020版大高考二轮复习: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版大高考二轮复习: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思路
1.水土流失成因综合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 们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 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 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2)成功的治理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 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 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高效记忆 “四字法”理解水土流失 “水”:水土流失的过程中需要有水的参与,水起到侵蚀、搬 运的作用。 “土”:被侵蚀、被搬运,要求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流”:“水往低处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地表物质破 碎、坡度大,导致水流速度快,侵蚀、搬运能力强。 “失”:肥沃的表土被搬运到他处,径流白白流失,导致水土 流失区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 变化。
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自然 单产降低;河 治理,采取工程
灾害频繁发生。②人为原因:流泥沙含量剧 措施、农业技术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轮荒 增,河床抬升; 措施和生物措施;
耕作和露天开矿、无计划地 生态环境恶化, 调整土地利用结
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 灾害频发 构
施等;破坏植被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概念辨析 [问] 1.如何理解荒漠化? 提示:荒漠化不是指荒漠景观,而是指由土地退化逐步形成荒漠 景观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 气候:多暴雨且降水集中
自然原因 植被:植被稀少 土质:土质疏松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和开矿
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 (2)一般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
3.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 步判断是荒漠化;如果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有 关的人类活动,则可能是水土流失;如果出现与“围湖造田” 类似的词语,则可能是湿地破坏等。
[变式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 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 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 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有人通过观察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沙丘,绘制了一幅沙丘 剖面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D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1.荒漠化→类型、分布、成因→解决措施。 2.水土流失→分布、成因、危害→解决措施。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二是人 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云南昆明摸底)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答案D解析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2.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答案B解析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3.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④⑤ D.②③④答案C解析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2019·湖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有旱灾发生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现象.土地退化的强度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衡量,植被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是土地退化处于加剧或改善过程的反映。

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干湿状况B.温度C.地形D.土地生产力答案A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降低,由此可见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强化训练-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强化训练-人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读XX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敏感性统计表,完成1~2题。

注:面积单位为km2,比例单位为%;SEPDI表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其表明某一地区或地类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的大小。

1.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2.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耕地的是( )①山坡地等高陇作②坡耕地改修水平梯田③坡耕地还林还草④改良农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计算可知,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第2题,改良农作物品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不能减少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耕地。

答案:1.A 2.A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的中部,生态环境脆弱,耕地广种薄收,粮食生产稳定性差。

下表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陕北耕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变化情况。

读下表,回答3~4题。

注:数值为正,表示耕地净增加;数值为负,表示耕地净减少。

3.1990~2010年期间,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在与耕地的相互转换过程中,面积净增加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草地B.林地C.水域D.未利用土地4.陕北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还草B.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增加C.退田还湖D.未利用土地增加解析:第3题,由表格数据可知,1990~2010年期间,草地转化为耕地的面积为317.01平方千米,耕地转化为草地的面积为9 935.03平方千米,草地净增加面积为9 618.02平方千米;同理计算可知,林地面积净增加2 421.6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净减少123.02平方千米,未利用土地面积净增加175.12平方千米。

故A项正确。

第4题,由表格数据可知,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林地、草地面积增加较多,故陕北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还草;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净减少较少;水域面积转化为耕地较多,不存在退田还湖现象;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较少,对耕地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前4次降水均没有产生洪峰。

受前4次降水的影响,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水位升高,第5次降水下渗量少;根据表格数据推测,第5次降水强度大,因而汇流速度快,形成洪峰。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D解析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9 区域整治 Word版含答案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9 区域整治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九区域整治[知识体系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95页)■规范用语-—背一背·1.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2)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发新能源解决农牧区用能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2.湿地、森林的生态效益(1)湿地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等.(2)森林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减弱噪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化。

3.湿地、森林的保护措施(1)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2)森林的保护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滥砍滥伐,合理采伐、有效保护天然林,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4.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其目的1.大风一起,沙尘满天,昏天黑地,说明此类现象的频发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入海泥沙量明显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水库的拦截作用明显。

(×) 3.洞庭湖地区大规模的退耕还湖可以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4.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中,见效快的是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是根本. (×) 6.为了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的坡面上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要着眼于小流域综合治理.(√)8.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开发水能,提供清洁能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构建网络整体认知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情报告]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必考点。

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B (2)C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水土流失问题(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荒漠化问题(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②人为原因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考向 1 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解析 第(1)题,树木生长需水量大。据材料可知,该地降水少,地下存 在干土层,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风力强。第(2) 题,降水少的区域,不利于树木生长,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树木生长 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据材料可知,降 水较多的地区树木生长较好,降水较少的地区树木生长较差,故应因地制宜 进行生态建设;减少人类干预,重视自然生态恢复。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 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 400 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 不足。地表 1 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 摇树木根系。
考向 2 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的研究 (2019·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 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 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 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 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 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图所示),系数越 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 1~3 题。
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网络 整体认知
考点一
从“人地协调观”角 度,认识荒漠化与水
土流失
[考情报告]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 考的必考点。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 题,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 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读某市生态功能区划图,回答1~2题。

1.造成A、B两区域生态功能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C.地形 D.植被2.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该市城市化水平将达85%。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③地下水水位下降④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扩大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区域为平原水网生态区,其功能主要是河流湿地带来生态效益,而B区域为丘陵森林生态区,其功能主要是森林植被带来生态效益,因此A、B两区域生态功能存在差异主要是由地形不同造成的。

第2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环境,使生物栖息地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城市化水平提高,地面被硬化,原有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地表径流的变化幅度可能增大;大量地面被硬化,使得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可能下降;城市工业、交通、生活等排放各种气体,改变了城市的气温状况,使得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可能扩大。

答案:1.C 2.A读我国某时段雾霾分布图,完成3~4题。

3.雾霾的分布特征为( )A.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带C.西部地区无重霾分布D.地势越低,雾霾越严重4.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B.大风能消霾C.高压能消霾D.干冷能消霾解析:第3题,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可知,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为东部季风区,图中的重霾和轻霾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重霾;由图可知,雾霾的分布并非地势越低越严重。

第4题,重霾天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而形成的;冷空气来临时会带来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答案:3.A 4.B读下图,完成第5--6题。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3)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④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 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修建房屋、水利设 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是水 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 的过程。其危害非常严重,如下图所示: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二、水土流失 1.原因(1)自然原因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人为原因 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破 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 植物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③开矿:露天煤矿的 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 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 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 加河流泥沙。
d.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尤其是降水, 异常增多会抑制风沙活动,而异常减少则加剧风沙 活动。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②人文因素——决定性因素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区域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 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

(浙江选考)新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下载】

(浙江选考)新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下载】

专题训练九区域可持续发展读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就是沙漠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开采矿产D.过度开垦答案1.D 2.D解析第1题,沙漠是荒漠的一种。

荒漠化大部分都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造成的。

荒漠化在我国其他地区也会发生。

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和耕地面积逐年增长,因此过度开垦是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种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衍。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B.地势崎岖,排水不畅C.补给水源充足,河流众多D.气温较低,蒸发微弱4.下列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B.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C.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D.加强对湿地的管理,禁止放牧答案3.B 4.D解析第3题,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方面。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且河流众多,C项正确;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项错误;气温低,蒸发弱,D项正确;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A 项正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云南昆明摸底)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答案 D解析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

2.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答案 B解析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3.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④⑤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

(2019·湖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有旱灾发生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现象。

土地退化的强度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衡量,植被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是土地退化处于加剧或改善过程的反映。

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干湿状况B.温度C.地形D.土地生产力答案 A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降低,由此可见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

5.下列地区中土地退化强度最大的是( )A.极端干旱区B.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答案 C解析据图中初始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的差异判断土地退化强度即可,二者相差越大土地退化强度越大,由图可知半湿润区二者差异最大。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答案 B解析由材料可知,“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在掺入植物纤维和水之后,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说明沙地缺少保水保肥的功能,故B项正确。

7.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B项正确。

8.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答案 A解析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项正确。

(2019·四川遂宁诊测三)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自己的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

啮齿类动物、哺乳动物或鸟类等“种子扩散者”也在这种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

据此完成9~11题。

9.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 )A.使局部森林难以生长B.种类包括鸟类等C.攻击具有专一性D.地域流动性强答案 C解析“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说明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故C项正确。

天敌攻击的只是宿主,攻击结果是减少宿主的数量,使森林中同时存在大量树种,但每个种类的数目不大;对森林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为真菌和节肢动物,它们的地域流动性较弱,故B、D两项错误。

10.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的总体影响是( )A.种子无法生长B.生物多样性增加C.森林面积缩小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 B解析天敌攻击的只是宿主,攻击结果是减少宿主的数量,使森林中同时存在大量树种,但每个种类的数目不大,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但不会使森林面积减少,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显示天敌杀死的是宿主的种子及幼苗,故A项错误;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故D项错误。

11.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B.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C.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D.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攻击具有专一性,因此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故D项正确;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捕捉鸟类等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内容与专业化种植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9·河南安阳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全境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国土被世界第四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国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硫磺等矿产资源。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国内河流、湖泊稀少;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牲畜数量连年增多;只有在河流附近有绿洲,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且是土库曼斯坦最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区。

下图为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分布图。

(1)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

(8分)(2)请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6分)(3)针对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指出该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2分)答案(1)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土壤缺水,干裂严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严重;(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强烈。

(2)农业生产活动以放牧为主,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表水源严重短缺。

(3)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规划轮牧休牧区,保障现有草地正常更新;积极开展种草活动,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建设人工草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退牧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政府出台退耕退牧政策,并对农牧民进行经济补贴;严格矿区开采审批管理,合理规划矿区用地和矿区覆土工作等。

解析第(1)题,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从降水、蒸发、昼夜温差、大风日数等方面分析。

第(2)题,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分析人为原因,主要考虑农牧业生产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第(3)题,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从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政府管理等方面分析。

13.(2019·重庆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图a为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图b为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

(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

(6分)(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8分)(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8分)(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

(8分)答案 (1)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

(2)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3)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

(4)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小气候,促进农林牧多种经营。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信息入手,考虑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此时流水侵蚀严重;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以风蚀为主。

第(2)题,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

水土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更贫瘠;水资源的减少会影响生物生存,损失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

第(3)题,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

第(4)题,植被(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