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自由主义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胡适 思想 总结

胡适 思想 总结

胡适思想总结胡适(1891-1962)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化评论家、作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在教育与文化领域的改革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胡适强调科学、民主和自由。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他主张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认为只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达到国家治理的最佳状态。

他也非常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全面的个人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专制主义。

第二,胡适提倡现代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社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他主张推崇科学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空洞的传统教育。

他提出了“立志志学学”、“东西学结合”等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第三,胡适倡导文化独立。

他认为,中国必须摆脱对外文化的依赖,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他的“革命三人组”理论,即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日本文化进行对照,寻找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文化支持。

第四,胡适强调实践和行动。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社会。

他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只纸上谈兵、不实践的空谈主义。

他在教育和文化改革方面,不仅提出了理论,还亲自实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文化事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胡适是一位思想开明、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他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自由、人权和民主的追求。

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思路。

他的文化独立思想,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他的实践与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论五四前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论五四前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代朴 学 的 治学 风 气 , 因而 梁启 超 称赞 道 :绩 溪 诸 胡之后 有 胡 适 者 , “
文 学评 论
论五 四前 后 胡适 自由主 义思想
巴俊 玲
( 州 师 范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4 郑 河 5 04)
摘要 :作 为 中国现代 自由主 义代 言人 , 胡适 立 足人 的 自由, 以 激进 的批 判 态度 开拓 新 文化 运 动 。力 图在 思 想文 艺 上替 中国政 治
轩 然大 波 。 时代 之文 学有 一 时代之 精神 。 一 僵死 的 文学下掩 盖 着僵 死 的 国人灵 魂 。 学 的 自由实 则是人 的 自由 。 有 自由 的个 人 组成 文 唯
的社会 , 自由主义理想才有生存的土壤。“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最
大幸 运 , 于没 有一 个独 裁 而强硬 的政 府 。” 在 目因而 , 以宽容 闻 名 的 胡 适得 以 “ 新估 定 一切 价值 ”将 矛 头直 指传 统文 化 的专 制禁 锢 , 重 , 呼 吁 个性 自由 , 放妇 女 , 解 封建 孝 道 , 现 出激 进 的文 化批 判 解 瓦 呈 态度 。 11 9 8年 6月 l 5日,新 青 年》 第 4卷 第 6 推 出 “ 卜生 专 《 号 易 号 ”刊 登胡 适 的《 卜 , 易 生主 义 》“ 为 中国 自由主 义知识 分 子 与封 ,成
来 。 请看 分 晓吧 1 你们
2五四大 潮中的文化激进主义 .
五 四新 文 化运 动 是 中国现 代 知识 分 子 的 “ 世 纪 ”在 这 场 影 创 . 响深 远 的文 艺复 兴运 动 中 , 适始 终 是学 术思 想界 关 注 的焦点 。 胡 正 如唐 德 刚所 言 ,胡 适 是近 代 中 国没 有枪 杆 子作 后 盾而 思 想 言论 能 风靡 一 时 , 意识 形态 上 能颠 倒 众 生 的思想 家 。 五四 前后 期 , 在 胡适 在 文化 和政 治 间 的行 为方 式 , 示 出他 对 自身 使命 的选择 , 显 也留给 后人 对其 自由主 义 知识 分子 身份 的 无尽 争议 。 回 国初 期 , 躇 满志 的胡 适 明确 主 张 “ 十 年 不谈 政 治 。 十 踌 二 二 年 不 干政 治 ”潜 心学 术 。 思想 文化 上造 新 因。胡适 的 自由主 义理 , 从 念中 。 自由不仅 仅 是政 治 宽容 的气 氛 , 重要 的是 成 为维 系人 与社 更 会 . 与人之 间 关系 的心 理共 同体 。而暴 力革命 作 为激进 的政 治手 人 段 , 法形 成 民主 力量 , 无 法使 自由的理 念 深入 人心 。在 留 学 日 无 更 记 中 。 适 明确 表 示 “ 胡 不赞 成 不成 熟 的革命 ”他 积极 参 与新 文化 运 , 动 , 目的在 于在 思 想文 艺上 替 中国政 治建 筑一个 革新 的基 础 。 其 这

解读胡适的实验主义与自由主义

解读胡适的实验主义与自由主义

006解读胡适的实验主义与自由主义六十年代全国刮起批胡风潮,与此同时共产党又积极争取旅居美国的胡适回到大陆,说,“我们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们所反对的不过是胡先生的思想”,胡先生听了便哈哈大笑说:“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1]沈卫威先生也说:“胡适与共产党的对立,主要在思想信念上。

”[2][p.376]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胡适,不能仅限于了解和考证其新文化运动的成就。

我们应当认识到,胡适之所以能见他人之所未见,开文学革命之先河,深层次的更是他思想所必然的导向。

若说以史为鉴,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胡适思想的内核,才有可能使他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给我们以补益和思考。

众所周知,《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有志青年以此为武器掀起了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让知识界重新焕发生机,也激发无数爱国青年敢于冲破牢笼与枷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资产阶级反封建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3]。

但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在政治的风雷下,这个团体却渐渐分道扬镳,并最终“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胡适在后来的忆述中,认为五四政治运动干扰了文化启蒙,使文化革命中断,而被引上政治的歧途。

[2][p.127]究其原因,还应当归于“主义”的引进。

“五四前后,各种新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易卜生主义、实验主义、马克思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国家主义……五花八门。

”[2][p.127]其中,陈独秀、李大钊等震惊于苏俄革命的巨大成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在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之后,胡适接办《每周评论》,“忍不住要谈政治了”,由此,他发表著名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作为自己“政论的导言”[4]。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句话至今还时常被人们引用。

这句话其实也很好地诠释了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

胡适在这篇文章中谈到:“我希望中国的舆论家,把一切‘主义’摆在脑背后做参考资料,不要挂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这半生不熟的主义,去做口头禅。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胡适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他提倡教育独立,呼吁通过教育来救国,虽然他曾谦虚地说他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专论教育的著作,但无可否认他对中国教育的自由独立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对后世起了很大的警醒作用。

标签:胡适;自由主义;教育胡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个人物,是20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的代表,虽然他曾谦虚地说他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专论教育的著作,但无可否认他在教育上的造诣和对教育的巨大影响。

一、胡适对自由主义的追求自由主义是胡适一生的追求,他把自由主义看成一场运动,他说:“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并进一步解释说人类历史上那个自由主义大运动实在是一大串解放的努力。

他认为自由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涵:1.自由主义之核心——自由胡适认为自由主义最浅显也是最核心的意思是强调尊重自由。

但到底什么是自由呢?他说:“我们现在说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压迫的权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缚的权利。

”他所说的自由含有解放的意味。

他认为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方面,其中思想、言论自由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他主张通过思想自由来进行思想革命,促进人们个性的解放。

他认为传统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主要有六点:无为、无治、高谈理性、无思无虑、不争不辨、知足)与现代的理念不符合,要进行改革,要通过思想自由来铲除这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思想。

他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但不可否认他追求思想自由、思想解放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对于言论自由,胡适也是极为重视,他认为只有言论自由才能够促进个性发展,才能养成自由独立的人格,才能培养健全的个人。

因此,政府应该给人民以思想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不应该搞专制,不应该限制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百花齐放,让人们各抒己见。

对思想、言论自由的争取是胡适终生的追求和信仰,而他也始终努力去实行和推广。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简介一、胡适生平(1891-1962)安徽绩溪县上庄村上。

这里农业不发达,主要靠经商。

高祖时已在上海黄浦江对岸的川沙开了个茶叶店,后来祖父在上海开了个分店,两个铺子就是其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胡适的父亲胡传兄弟5个。

读书,25岁时为秀才,27岁在上海龙门书院学习。

“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

对胡适影响较大。

其父后来投奔吴大澄(处理中俄边界的钦差大臣)后因政绩,以直隶候补知州分发各省候缺任用。

1889年47岁的胡传第三结婚,即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农家女,时年17岁)。

1891年胡适降生。

第二年胡传调往台湾。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与刘永福共同抗日。

患病,回厦门后去世,此时胡适刚4岁,母亲23岁就守寡。

(至1917年胡适学成回国,1918年其母去世,享年46岁。

从其母亲的一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不朽的。

胡适小时读四书五经,9岁开始看小说,先后看了30多部。

1904年随其二哥上海读书时(14岁)已能写象样的文章了。

胡适身体较弱,文绉绉的。

其母教子很严,慈母兼严父。

离乡之前,按风俗给他订了一门亲事(属于小脚女人,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即后来的妻子江东秀)。

去上海时,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讲,其防身之具二:一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在上海著名的中学梅溪学堂读书,这里提倡新学,胡适在此得到老师的器重。

因参与写匿名信骂上海道,并罢考。

1905年进入澄衷学堂,成绩优异,一年之内升了四级(共5级)。

在这里信仰进化论。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该学校为归国留日学生建立,多为革命派。

他在此加入竞业学会主力的《竞业旬报》,用白话文写了不少文章,为其以后提倡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1908年17岁的胡适从第24期主编《竞业旬报》。

这时两江总督端方撤换校长,破坏共和,学生抗议,要求退学。

于是,一批进步教师成立新公学,由于经费困难,一些旧教员不肯任教,胡适人作为一年级新生,被聘为教员,月薪80岁(不发全)。

自由主义的秩序追求_胡适宪政思想简评

自由主义的秩序追求_胡适宪政思想简评

说“:政府是人造的一种工具,他的缘起, 是为的大众的公共的需要。那么适应于 公共的需要的,便是好政府了。……大抵 一种工具,是应用的;以能够应用者为 好。这种实用的学说,也有作工具主义
必要。凡宪法、公法、议会等等都是根据 这个原理的。(3)从此可得一个革命的原 理:工具不良,修好他。修不好时,另换一 件。政府不良,监督他,修正他;他不受监 督,不受修正时,换掉他。一部分的不良,
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好人笼着手,恶人 性的考证,因此,胡适的自由主义宪政理 在由传统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艰难蜕
背着走。”因此“,今日政治改革的第一步 论天生就缺乏系统性。他的理论构思体 变之中,宪政之路能否带领中国政治走
在于好人须要有奋斗的精神。凡是社会 现出片段性和非体系性。最终,胡适谈政 上民主的轨道值得质疑,由胡适的“好人
代法治国家也决不是单靠制度的确立就 能建立起来的。
[参考文献] [1]胡适:《自由主义》一文,见胡明主 编胡适精品集《自由主义》,光明日报出 版社,1998 年 2 月第一版. [2]胡适:《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胡 适文存》二集卷三,收入《胡适全集》第贰 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 [3] 胡适:《50 年来之世界哲学》一文, 《胡适文存》二集卷二,收入《胡适全集》第 贰卷. [4]胡适:《好政府主义》一文,收入 《胡适全集》第贰拾壹卷,时论(一). [5] 胡适:《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 《胡适文存》二集卷三,收入《胡适全集》 第贰卷. [6]《胡适的日记》上册,中国社会科 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 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 1 月第 1 版. [7《] 与高一涵等四位的信》,《胡适文 存》二集卷三,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 3 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第 一版. [8][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合法 性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 版社 2000 年版. [9] 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与和谐社会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与和谐社会

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与和谐社会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1891年-1962年)是中国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无声告别》、《文学改良刍议》等。

他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文学、教育、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其中,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他众多思想中的一部分。

自由主义到底是什么呢?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的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享有自由是所有人的义务和目标。

这样,自由就成为了尊严、平等、权利和责任的表现。

在胡适看来,自由主义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由主义思想主张个人自由,这使每个人能够享有社会和政治环境下最大程度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2.自由主义思想认为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自由负责。

个人的自由意味着负责任的行动和对他人自由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在实现自由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的一点。

3.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自由的价值在于可以为个体贡献、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保护国家的道德、发扬爱国精神和尽最大努力为努力实现和平、自由的社会而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一个包容性的哲学思想,它提倡尊重和平等,追求自由和责任。

自由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们始终梦寐以求的社会形态,它是指各个阶层之间关系良好、充分地尊重他人、生活品质高、人与社会平等和谐的理想状态。

很多人认为,自由主义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相悖,但实际上自由主义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是可以相通的,因为自由主义思想通过尊重自由和责任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平等和和谐社会。

在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自由主义思想还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促进创新。

在和谐社会中,自由主义思想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发明欲望。

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尊重和鼓励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而进一步提高社会环境中创新的自由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个人能力和素质。

简述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简述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简述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分析任何一个人、一个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时代背景,而应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讨论和考察。

胡适不仅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也是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先驱。

他的早期思想,也洋溢着时代气息。

胡适的一生大部分是用来宣传民主与自由宣传思想解放的个性独立的。

胡适的主要思想有一下主要几点:
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

这个观点在胡适的很多诗篇中都有所反映,在俄国留学时他就以“新俄万岁”为题写下了主张自由的《沁园春》一词,回国后,又有很多诗篇反映了他对封建专制的不满。

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妇女解放。

胡适的这些思想主张无疑是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的鞭挞,他认为那种只晓得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是忍心害理,是男子专治的贞操伦。

他主张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因为这是简历民主政治的前提,而人的素质提高,关键在于教育,在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

向往民主与自由。

查阅胡适的众多文集、诗篇,你不难发现,他的许多文章中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充分表达他对民主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胡适的思想与陈独秀的民主思想都是大致相同的。

不仅在于反专制更在于反礼教方面。

胡适、陈独秀等人对民主的向往与追求,不仅反映他们早期的进步思想,也代表着他们救国的热望。

浅谈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浅谈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不认得个人 的利害” 。胡适关 于健全 的 仅是技术现代化 , 从胡适先生的早年 留学美 国的经历来 理 , 一个 国家 能否实 现现代 个 人 主 义 的 论述 , 集 中到 一 点 , 就是强调个 说, 当时西方 自由主义已经悄然生起 , 西方 化, 关键 的一 点就 在于能 否实现人 的现 代 人 的主 体 性 和 自主 性 。 化、 能 否 实 现 人 的解 放 。从 根 本 上 说 , 社 会 学术界的观点是 : 自由主 义是 由现代 性带 第二 , 重 视 个 性 与 自由 的 关 系 。胡 适 现代 化 的最 终 目 的 还 是 为 了 人 , 为 了进 一 来的一 系 列 论 述 , 其 思 想 源 头 可 追 溯 至 认为 , “ 发展人 的个性 , 须 有两个 条件 。第 步满 足人 的物 质文化需 要 , 离开 了这个 目 1 6 —1 7世纪 的宗教 改 革 。不 过作 为一 种 须使个 人有 自由意 志; 第 二、 须 使个 人 的 , 自觉 理 论 , 在 1 8世 纪 末 1 9世 纪 初 自 由 主 社 会 发 展 就 失 去 了起 码 的意 义 。
感悟 到 它 的 当代 意 义 。
关键词 : 胡适 ; 自由主 义 ; 思想; 当代 中 国 中 图分 类 号 : F 1 2 3 . 1 6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C N4 3 一l O 2 7 / F( 2 0 1 3 ) 0 2 —1 6 2

第一 , 提倡“ 健全 的个 人主 义” 。胡 适 点 。人的 自由的真 正实现 , 其实 就是人 的 所 谓 的健 全 的 个 人 主 义 , 要 表 达 的思 想 正 解放 。人的解放包 括两个 方面 的内容 : 一
那个社会所缺 少的 东西, 自由对于每 个人

胡适与自由主义

胡适与自由主义

胡适与自由主义中国文化有两个群星闪耀的时代,一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二是晚清民国的诸子。

或许社会的动荡更容易激起思想的碰撞,在外在的艰辛中反而更容易寻到内心的寄托与信念。

我的思想穿过还不算遥远的历史,去看可与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民国,也因此见到了“我的朋友胡适之”。

之前对胡适的印象,只是浅薄地停留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领导人。

近日因文题细读胡适,不禁被胡适风度所折服。

正如他人所说,世间若有君子,那便是胡适。

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有如此厚德君子之风。

”我并不想细细诉说胡适大师“世间真君子”的风雅,而是因为这位大师用一生坚守的自由主义,已然将这种风范展露无遗。

胡适受易卜生的很大影响,他提出的自由主义,核心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他强调个人的独立思想,与个人要对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负完全的责任。

也因为如此,胡适承担了所有的艰难,用他的一生坚守自由主义。

文化上的自由,自然是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

胡适曾言:“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他是真正的大师,一篇《文学改良刍议》让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目瞪口呆,让整个社会为之沸腾,这是文学自由;他办《新月杂志》、《独立评论》杂志,说的酣畅淋漓,喊得毫无顾忌,这是思想自由。

政治上的自由,是民主、宪政、理性的实现。

蔡元培、胡适等人提出了“好人政府”,意在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点改变这个社会,结束军阀混战政府腐败的局面。

他们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近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

但很显然,这种理想式的举动并未取得成功,“好人政府”昙花一现,成为历史的遗迹。

在种种艰难人情事变中慢慢成长,后期胡适的自由主义便更侧重于容忍。

就如一块璞玉,经过岁月与坎坷的打磨,变得温润动人。

胡适说:“宁愿不自由,也有自由了。

”他把容忍当作是人最难得的雅量,戏说那些‘卫道‘的正人君子,都只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都失掉了容忍的度量了。

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及基本内涵

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及基本内涵

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及基本内涵摘要:在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胡适是一位非常值得探讨的人物,其自由主义观念尤为著名。

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主要有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杜威实验主义和美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践。

根据这些来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胡适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胡适;自由主义;基本内涵1929年,胡适针对国民党政府发布的“保障人权”的命令,发表了《人权与约法》一文。

随后众多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发动了影响深远的人权运动,向国民政府要人权和自由。

人权运动虽然参与人数不多,并且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但运动中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不仅对当时中国许多的知识分子,并且对后来资产阶级右翼的政治主张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胡适是这场人权运动的发起者和核心人物之一,他虽然没有像罗隆基那样在人权理论方面作细致深入的研究,但是他的一些著作以及平常的言论中折射了诸多的人权思想,尤其是其人权主义观念对中国现代化影响深远。

一、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每个思想家思想体系的建立都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民族传统息息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环境固然对胡适人权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是胡适的留学经历,更是对其人权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余英时先生曾经提及:胡适留学美国的七年是他思想体系定型的关键时期。

1.易卜生个人主义思想对胡适自由主义的影响个人主义产生之初是作为反对神权、保护人权的思想利器出现的。

个人主义思潮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

个人主义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核心,强调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权利都要让位于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认为其他权利都是建立在个人权利之上,是个人权利的集中表现,其他权利内涵的阐释都要以个人权利为基础。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人人格独立、个体思想自由以及个体的社会责任。

易卜生认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个体要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产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并为之向社会负责。

从《努力周报》看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从《努力周报》看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他 自由主 义思 想 的主 要 内容 。
关键 词 : 胡 适 ;《 力周 报 》 自由主 义; 思 想 努 ;
中图 分 类 号 :G 2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7— 25 (0 6 20 7— 4 6 19 5 2 0 )0 - 0 0 0 ‘
On Hus ’ hiSTho g fLi r ls u hto be a im Anay e o de v rWe ky l z d Fr m En a o e l
件 :一是宪政 的政府 ,二是公开的政 府 ,三是有计划 的政治 。 ¨ 他再 三强调 “ 计划” 的意义 。因
的 阵地 ,以 “ 在野 ” 的身 份作政 府 的监督者 和批 判 者 。他的 自由主义 思想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


“ 好人政 府”论
12 9 2年 5月 7 日, 努力周报 创刊 ( 这是第
ZHO U — e g Ya m n
(-Al l /tr / arNor a I m lUnie st'Cha s a 41 81 v r i ̄. ng h 00 ,Chi na Abs r t t ac :Hus . l i lu nta n mod m l n eh so y ed a1be aim h gh n p ii  ̄ whih c n bes ma i e hi al nf e i lj e CI es it r ,h l i r ls t ou ti oltc hi c a um rz d
每周评 论>和 《 > 新青年 相继被军 阀查封 。于 是胡 适便 决定 自己创 办一个报 刊作 为宣传 自由主 义 思想
具有现代化民主政治的政府, 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 利 。因而他 呼吁 “ 好人”不能袖着双手 ,自命清高而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文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文档

胡适自由主义思想文档自由主义之于胡适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可说是在他留美十年间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在杜威、罗素等国际学界泰斗的影响下形成的。

1917年7月,胡适由美返沪。

“五四”前后,以胡适为核心而形成的胡适学派人群成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

这些人以办杂志为主要方式大力宣传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论述其“自由”思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中国的问题不能谋求一次性的“根本解决”,只有一点一滴的渐进改良才是可行之道;发出“一个国家拯救须始于自我的拯救”的呐喊,强调铸造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国民。

在20、30十年代的中国,胡适与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起将自由主义由空泛的思想文化启蒙推向具体的政治舆论监督,对北平军阀政府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前后相继的统治履行了以边缘姿态严格监督的责任1、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之主要内容1.>文化自由主义:实现自由主义宪政之基础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首次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

这个时期,胡适大都是以“个人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异语同义词的,个人主义可说是胡适自由思想的核心。

他对自由主义思想的介绍也是文化层面的,因此将其称为“文化自由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1健全的个人主义对于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这样表述“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可说就是是直接来自于“易卜生主义”,主要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个性、才能,“救出自己”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胡适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五四时期“救国”意识的表现。

1.2思想与言论自由胡适文化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一直所强调的学术独立与思想言论自由,这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始终贯穿他终身的言论与行为。

胡适号召人们去积极争取自己的言论自由,认为只要能积极争取言论自由,便一定能得到言论自由。

1.3充分实现世界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

胡适的政治思想

胡适的政治思想

胡适的政治思想
1.胡适的影响: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

2.胡适的文化学术贡献:文化革命的急先锋;提出新文化运动纲领;引入易卜生、枉威学
说,一生为自由主义奋斗;首先用科学方法整理先秦哲学思想;首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首做中国白话文学史;首次以历史方法考证小说,开创新红学。

3.胡适的思想体系:
易卜生主义的自由观;
人人不朽的人生观;
淑世主义的世界观;
实验主义的真理观;
好政府主义的政治观;好政府之“好人”字义:有学识、有正义感,不追求私利;
好政府的功能:消极:防止营私舞弊
积极:。

胡适的三个主义(转载)

胡适的三个主义(转载)

胡适的三个主义(转载)阮⼀峰写了篇⽂章,胡适的三个主义,这⾥摘抄⼀点。

赞同他的⼀些观点,也很佩服他的为⼈。

下⾯是摘抄:作者:⽇期:在我看来,胡适的主要信念,可以总结为三个主义:实⽤主义、实验主义和⾃由主义。

⼀、实⽤主义胡适师从"实⽤主义"⼤师杜威(John Dewey)。

他完全继承了⽼师的主张,不提倡研究那些抽象的哲学思辨问题,⽽主要关注⼀些更实际的、与⼈⾃⾝相关的问题,注重实践和⼯具的重要性。

胡适最著名的⼀句话就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

"胡适认为,具体的问题⽐抽象的主义更重要。

"主义的危险,就是能使⼈⼼满意⾜,⾃以为寻着治病的根本⽅法,从此⽤不着费⼼⼒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

"他主张年轻⼈要把⾃⼰的⼈⽣,⽤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命本没有意义,你要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冥想⼈⽣有何意义,不如试⽤此⽣做点有意义的事。

⼆、实验主义怎么解决实际的问题呢?胡适说,要⽤实验的⽅法,强调证据。

"⼤胆的假设,⼩⼼的求证。

""有⼏分证据说⼏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分话。

"更重要的是,不要迂腐和迷信,要敢于怀疑。

"读古⼈的书,⼀⽅⾯要知道古⼈聪明到怎样,⼀⽅⾯也要知道古⼈傻到怎样。

""世间有⼀种最流⾏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

⼈都以为多数⼈的公论总是不错的。

""要⽤⾃⼰的头脑独⽴思考,不要轻易受⼈惑,不要轻易相信别⼈的理论,哪怕是我胡适说的话。

""我这⾥千⾔万语,只是要教⼈⼀个不受⼈惑的⽅法。

被孔丘、朱熹牵着⿐⼦⾛,不算⾼明......。

我⾃⼰决不想牵着谁的⿐⼦⾛。

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点防⾝的本领,努⼒做⼀个不受⼈惑的⼈。

"三、⾃由主义胡适认为,⼀个有⽤的⼈必须思想⾃由,⽽⼀个强⼤的国家只可能是由⽆数⾃由的个⼈组成。

红星照耀中国胡适的政治立场

红星照耀中国胡适的政治立场

红星照耀中国胡适的政治立场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胡适政治立场——标准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否认有一个万全的、渐进的改良,反对全盘彻底的改造,对于胡适自由主义的理解,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日益的加以重视。

但是当初胡适的文字用它最能给别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特点。

那就是,再复杂的问题到了这里都显得特别的明白晓畅。

关键是在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胡适,他毕竟是当年报纸记者编辑出身,他的文章语言很生动,对自己的意思表达的非常的清晰,这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恰恰是一种浅薄肤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个立场,于是,他开始抨击那些迷信主义的人,把本来针对于具体问题提出的具体主张抽象化,而这个抽象的名词就变成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所以他反复的强调,你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高谈主义是有危险的,所以他建议说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这是他给新舆论界的同志讲。

所以说这篇文章是论战,分明就不对,他说的很清楚,显然他就是志同道合之人,所以这篇文章的基调是奉劝,而不是批评他的主张。

论考证胡适先生对宪法与法制的解读

论考证胡适先生对宪法与法制的解读

论考证胡适先生对宪法与法制的解读胡适是宪政的忠实拥护者,胡适注重宪政与人权之问的关系,为宪政和法制赋予了有价值意义的内涵。

从人权角度出发,认为宪法是人权的重要依托,是个体权利的可靠保障。

对于立国与立宪以及约法与人权方面,他也有过深入的研究。

胡适宪政思想的基本特点是理性主义,但是在当时的专制政权社会中,这种思想无法得以实现。

他对宪政与法制的解读以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为背景,涉及法律的社会性、政治性、道德性,其思想颇为深刻。

下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宪政与人权的关系在20世纪二三十代,以胡适为首要代表的人权派发起过一场大规模的人权运动,在这个时期,胡适先生做了较多的关于宪政与人权关系的论述。

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过这样一条法令:世界各国人权均受法律之保障。

当此训政开始法治基础确立。

凡在中华民国法权管辖之内,无论个人或团体均不得非法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自由及财产。

违者即依法严行惩办不贷。

着行政司法各院通伤一体建照。

此令。

这则法令表面上是保障人权,但并不存在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法令颁行之后,即遭到了反对的呼声。

自此,人权大讨论活动也开始发起。

当时,胡适先生在《人权与约法》这篇文论中,对国民政府颁布的这一保障人权的法令弊端做出了指责,他认为法令中所讲的自由和财产保护的定义都不明确,这些都不详尽并且太过宽泛。

如此含糊的概念根本没有执行的效力,也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这则法令所禁比的只是个人、团体,政府机关却不在规定范围内。

而在当时,政府机关打着合法的旗帜,作出很多侵犯公民人权的行为。

胡适认为当时所谓的依法,,,根本没有可依据的法律可寻,也根本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可以保障、维护人权的法令。

胡适先生直指要害,对人权及颁布的相关法令做了深入的剖析。

胡适先生当时还指出,只要是贴上了反动分子、共党嫌疑的招牌,人权保障的权利便都被剥夺了。

自由、财产、身体都可以被任意宰割。

甚至书报也被贴上反动刊物的字样,成为禁刊。

论胡适《新月》月刊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论胡适《新月》月刊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On Hu Shih's Political Liberalism of the Magazine
the New Moon
作者: 王传富
作者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信阳464000
出版物刊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0-124页
主题词: 胡适;《新月》月刊;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摘要: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住在上海的日子在他人生中独立成一片断。

在沪初期,他在政治上保持沉默,后因时局的诱因与他本人议政的爱好,他在《新月》月刊上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批评国民党政府,表达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这些思想的内涵是法治保障人权、民主宪政、言论自由、和平渐进改革。

该思想在当时社会舆论中产生较大反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自由主义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适作为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写过一本专门的政治法律著作,也没有参加任何政党。

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他针对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所写的一系列政论体现出来的。

他对政治的影响离不开他创办或者为骨干成员的报刊杂志。

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将首先分析胡适在不同时期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的核心内容及其所体现的胡适的政治理念,其次纵观胡适一生阐述他自由主义的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论点。

(一)“好政府主义”胡适在回国初期曾宣称他“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因为他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从思想文艺上为中国“造新因”。

他回国时期对国内思想界很失望。

在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的《归国杂感》中,他说中国的出版界在他出国的七年简直没有两三本可以看的书,不但高等学问的书没有,就连消遣的书也很难找到,中国人“时间不值钱”,中国的教育处处是弊病。

因此,他决定潜心研究学术,提高国民的判断力,增进国民的道德和知识水平。

但是我们切不可将它的“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主张理解为他对政治的冷漠。

其实他一直对政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美国留学时他就十分关注美国的政治并曾在康乃尔大学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他的理解也许是,先提高国民的素质,当然包括政治素质,到了国民素质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他们自然要参与政治也有能力参与政治活动了。

这种思想与他在美国所学习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关系。

实用主义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暴力革命,这也是他后来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辩论的理论基点。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充斥着各种思想,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在中国都有其代言人,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论战。

这样的大环境使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的胡适无法像他所想的那样潜心学术研究。

1919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使胡适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暴得大名”。

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了一次交锋。

正如欧阳哲生教授所指出的“近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

它压倒一切、掩盖一切、冲淡一切,文化则始终难以摆脱这一中心环节获得其应有的独立地位。

”[i]有很强的政治意识的胡适随后便放弃了他“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主张,积极发表政治言论。

他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活动为当时纷纷扰扰的中国政坛掀起了几次波浪。

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每周评论》。

“五四”以后,陈独秀被捕入狱,胡适接办《每周评论》,但不久《每周评论》即被封禁。

此时,包括胡适在内的一群知识分子对北京政府已经极其不满。

于是在1920年8月,由胡适领衔,蒋梦麟、陶孟和、王徵、张慰慈、李大钊、高一涵等人联名发表了《争取自由的宣言》,宣称:我们本来不愿谈实际的政治,但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碍我们。

自辛亥革命直到现在。

已经有九个年头,这几年在假共和政治之下,经验了种种不自由的痛苦。

便是政局变迁,这党把那党赶掉,然全国不自由的痛苦仍同从前一样。

政治逼迫我们到这样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便不得不起一种彻底觉悟:认定政治如果不由人民发动,断不会有真共和之实现。

但是,如果想使政治由人民发动,不得不先有养成国人自由思想,自由批判的真精神的空气。

[ii]他们要求北京政府废止侵害自由的条款,保障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书信秘密自由,“不得在宪法外更立限制的法律”。

《每周评论》被封禁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胡适一直企盼有人出来做言论事业,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

但他失望了,两年多来始终没有人出来“办一个公开的、正谊的好报”,于是他自己出来做这种事业了。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对政治十分感兴趣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并成为好友。

在丁文江等人的积极鼓动下,胡适、丁文江、王徵、任鸿隽等人与1921年五月成立“努力会”,讨论政治问题,后来王云五、蔡元培、蒋梦麟、陈衡哲、朱经农等人陆续加入。

“努力会”的宗旨是:“(1)我们当尽我们的能力,谋我们所做的职业的进步。

(2)我们当互相联络,互相帮助,并当极力使我们所做的各种职业也互相联络,互相帮助。

(3)我们当尽我们的能力——或单独的,或互助的——谋中国政治的改善与社会的进步。

(4)我们当随时随地援助有用之材。

”[iii]1922年5月7日,胡适和丁文江等人创立《努力周报》,主要成员包括高一涵、张慰慈、朱经农、徐新六、任鸿隽、陈衡哲、陶孟和、沈性仁、徐志摩、顾颉刚等人。

“《努力周报》象征着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最初的聚集,乃不争之事实。

”[iv]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的第二期上刊发了5月13日由胡适起草,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行知、王伯秋、梁漱溟、李大钊、陶孟和、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徐宝璜、王徵、丁文江、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宣扬“好政府主义”:我们以为现在不谈政治则已,若谈政治,应该有一个切实的、明了的、人人都能了解的目标。

我们以为国内的优秀分子,无论他们理想中的政治组织是什么(全民政治主义也罢,基尔特社会主义也罢,无政府主义也罢),现在都应该平心降格的公认“好政府”一个目标,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的拿这共同目标来向国中的恶势力作战。

[v]他们所宣传的“好政府”至少包括两层涵义:我们所谓“好政府”,在消极方面是要有正当的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

在积极的方面有两点:(一)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

(二)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vi]他们为政治改革设定了三项基本原则: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因为这是使政治上轨道的第一步。

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包括财政的公开与公开的考试式的用人等等;因为我们深信“公开”(Publicity)是打破一切黑幕的唯一武器。

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因为我们深信中国的大病在于无计划的漂泊,因为我们深信计划是效率的源头,因为我们深信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

[vii]该文还指出,中国所以坏到这步田地原因之一是“好人”都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好人笼着手,恶人背着走”。

政治改革若要成功,“好人”必须要有奋斗的精神,“好人”应加入到政治运动中去。

他们还提出了南北议和的一些具体条件和措施。

该文的发表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进行了讨论。

该文发表后过了仅三个月,1922年8月曾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签名的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三人就参加了北京政府,分别任总理、财政总长和教育总长。

加上发起《努力周报》茶话会的顾维钧任外交总长,王宠惠内阁被时人称为“好人内阁”。

胡适满心欢喜期盼着一个“宪政”、“公开”、“有计划”的政府,然而“好人内阁”很快倒台了。

11月议院代表控告罗文干在与奥地利签订条约时受贿,将其革职逮捕。

王宠惠内阁被迫全体辞职。

这场政治闹剧也宣告结束。

胡适为《努力周报》的编辑工作付出了很多精力,1923年他病倒了。

4月他南下杭州烟霞洞养病,10月离开杭州前往上海,一觉醒来已传来曹锟贿赂国会议员当上总统的消息。

胡适对此十分失望,在给高一涵、张慰慈、陶孟和、沈性仁四位的信中,胡适说:“此时谈政治已到‘向壁’的地步,若攻击人,则至多不过于全国恶骂之中加上一骂,有何趣味,撇开人而谈问题和主张,——如全国会议、息兵、宪法之类——则势必引起外人的误解,而为盗贼上条陈也不是我们爱干的事!”[viii](二)人权与约法1926年春,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北京社会动荡不安。

许多北京文人纷纷南下,南方的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接纳了不少南下的文人,而上海更是成为南逃文人的集聚地。

徐志摩、梁实秋、罗隆基、潘光旦、叶公超、沈从文、陈源等人先后抵达上海。

胡适于1926年7月辞去北大教授职务,经西伯利亚取道苏联、德、法等国去英国参加10月举行的“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

12月他离开英国去美国,在美国逗留三个月后经日本回国,于1927年5月抵达上海。

1928年3月10日,由徐志摩、胡适、罗隆基、叶公超、潘光旦、闻一多发起创办的《新月》月刊创刊。

先后参与《新月》的人还包括沈从文、陈源、凌叔华、陈衡哲、丁西林、邵洵美、吴景超、梅汝傲、徐新六等人。

1927年4月,蒋介石重组国民党,逐渐建立起国民党一党专政,也结束了北洋军阀时期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胡适的老朋友和学生蔡元培、吴稚晖、罗家伦都在国民党政府任职。

他开始还对政府抱很大的希望。

然而,这一时期国民党的统治没有像胡适等人期盼的那样具有民主、法治的特征,保障人权,维护国民的自由,而是不断地侵害国民的人权。

1929年3月2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出消息说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代表陈德徵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提出《严厉处置反革命分子案》,主张反革命分子(包括共产党、国家主义者、第三党及一切违反三民主义分子)的惩治办法是“凡经省党部几特别市党部书面证明为反革命分子者,法院或其他上级法定之受理机关,如得中央党部之书面证明,即当驳斥之。

”[ix]胡适闻讯后立即给司法院长王宠惠写信,信中写到:“这就是说,法院可以不须审问,只凭党部的一纸证明,便须定罪处刑。

先生是研究法律的专门学者,对于此种提议不知作何感想?在世界法制史上,不知哪一世纪哪一个文明民族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办法笔之于书,立为制度的吗?”[x]192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下了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世界各国人权均受法律之保障。

当此训政开始,法治基础亟宣确立。

凡在中华民国法权管辖之内,无论个人或团体均不得以非法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自由及财产。

违者即依法严行惩办不贷。

着行政司法各院通饬一体遵照。

此令。

[xi]针对陈德徵的提案和国民政府的人权保障令,胡适在《新月》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指出人权保障令的虚伪性。

他指出了这道命令的三个缺陷:一、这道命令仅将人权规定为身体、自由和财产,但没有具体规定其内容,如自由究竟有哪几种?又如财产怎样受保护?二、命令所禁止以非法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自由及财产的主体仅仅是个人或团体而没有提及政府机关。

而实质上对人民身体、自由及财产的侵犯最严重的恰恰是种种政府部门与党部机关。

这完全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三、命令中说“违者即依法严行惩办不贷”,但当时没有哪种法律可以保障人民的人权。

中华民国刑法上虽然有妨害自由罪等章节,但如果此种妨害是以政府或党部的名义作出的即算不得违法了,人民的人权依然得不到实质的保障。

《人权与约法》发表后很快引起了关于“人权与约法”的大讨论。

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师从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哈德罗·拉斯基的罗隆基和著名文学家梁实秋等人都纷纷著文支持胡适。

罗隆基对人权问题有过系统的研究,对人权的意义、人权与国家、人权与法律、人权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等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