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提取基本知识1
12、互溶
1、水和乙醇,都有羟基,都是极性化合物 2、水和葡萄糖,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极性相似。 水和油为什么不相溶 水是极性,油是非极性
13、常用的溶剂提取方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漉法 回流法 循环回流提取法
13.1煎煮法
中医传统的汤剂采用此法。
举例:大部分品种用此法
2、分子极性的大小(对称性)
水的极性实验
3、极性产生的因素:电负性和对称性
1、电负性相同:两个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如氢、氧等),由于电负性相 同,两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 非极性的。
2、电负性不同: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如H和Cl),由于电负性不 同,两原子间形成极性键,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分子。
(二)、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利用道尔顿原理。挥发油有挥发性,在100度下有一定蒸汽压,当水沸腾时,随水 蒸气一起带出。
适宜: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一起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反应,且能与水分层。
参考:直通水蒸气蒸馏
(三)超临界提取法
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 非气、非液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6、糖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大,糖是极 性分子。
强心苷: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苷元结合数量不等的糖分子。
7、溶剂的分类
按极性不同分水和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分: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亲水性是指与水互溶。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亲脂性是指与油互溶,与水分层。乙醚、氯仿等, 肥皂原理图:
4、加醇控制方法:
酒精计量法、倍数法、计算法
(二)、离心分离法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
26
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二、解吸、溶解阶段 由于细胞中各种成分间有一定亲和力,所以
溶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种成分转 入溶媒中,这种作用称解吸作用,浸提溶媒通过 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与经解吸的各 种成分接触,使成分转入溶媒中,这是溶解阶段。
27
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三、扩散、置焕阶段 当溶媒在细胞中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后,细胞内溶液
和需签别特征的药材,如附子。 (6)丝:细丝(2~3mm);
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 (7)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为节,短段为咀,适宜全草类和形
状细长,内含成分易出煎出的药材。
17
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了保存药效,便于贮存,必须及 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干燥包括:工人干燥和自然干燥。 1.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至阴凉通风处阴 干。 2.人工干燥: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 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
药材成分很复杂,如浸出溶媒选用不当,就 不能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33
第四节 浸出方法
药材经粉碎后,可选择适宜的浸出溶媒,用 适当的方法进行浸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操作方 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漏法 回流法 蒸馏法
34
浸出方法:煎煮法
1、定义: 是指药材加水煮沸,取其煎出液的一种简易浸出方法,它是
20
第二节 溶媒、溶剂
浸提过程中,浸提溶媒的选用对浸提效果有 显著影响,浸提溶媒应对有效成分有较大的溶解 度,而对无效成分少溶或不溶。
21
常见的溶媒:水
优点:为常用的浸出溶媒之一,水作为溶媒经济易得, 极性大而溶解范围广,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甙类,有机 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以及酶 和少量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为极性深媒。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2.煎煮法:
• 是将经过处理过的药材,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 使其有效成分煎出的一种方法。 • a操作方法: • 药材粗粉或切碎,加水适量,加热至沸,开始计 时(并保持微沸),到时间后再过滤,放出煎煮 液,反复多次至煎液味淡为止。 • b注意事项: • ① 药材应为加工好的净药材。 • ②加水量应为药材量的6-8倍。 • ③应加热至沸后才开始计时。
(三)溶剂的选择
• 选择溶剂的要点: • a.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 b.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 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 常用的溶剂:
1.水
⑴优点: a.价廉、易得、使用安全。 b.对中药细胞穿透力强的极性溶剂。 c.大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均能提取出来。 ⑵缺点: 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 难过滤。 b.苷类成分用水提易酶解。(如黄芩苷) c.对成分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 d.提取液易酸败、变质、不能久留。
1.淀粉
•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 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 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 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 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 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 用醇沉法除去。
2.乙醇
⑴优点: • a.溶解性能较好、大多数有效成分均能溶解。 • b.对细胞穿透力强、成分提取较彻底。 • c.对药材成分的选择性较强。(淀粉、蛋白质、果胶、 粘液质等杂质不易溶解) • 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 • 含量50%以下——蒽醌类、皂甙类 • d.提取液好保存。(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⑵缺点: • a.价格较贵。 •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 c.易燃、不安全。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总论;屮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屮药材屮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1.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漩。
(-)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血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己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尢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屮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屮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屮药屮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小(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乩沉醇法b.加石灰水或醋酸铅一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1果胶一存在植物的果实屮,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1树胶一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I古I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屮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整理ppt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 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 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 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 性质: • 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
整理ppt
(五)提取方法
整理ppt
1.浸渍法:
• 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温 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 方法。
• a.分类 • 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 • 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短) • b.优点: • ①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
粘液质多的中药。 • ②浸出液的澄明度较好 • c.缺点: • ①提取时间长,且水提液易霉变质 • ②提取有效成分不完全
• d.提取液好保存。(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⑵缺点:
•
a.价格较贵。
•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
c.易燃、不安全。
整理ppt
3 . 氯仿、乙醚等
• 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 模生产少用。
整理ppt
(四)影响提取的因素
1.药材的粒度: •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
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 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 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整理ppt
(二)过程:
•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 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 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 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 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 酶的性质: •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 、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 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六、挥发油 六、挥发油
• 挥发油是一类经水蒸汽蒸馏出的与水不相 混合的挥发油成分的总称。 • 性质: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 状液体,具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在水中 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中— —多视为有效成分。 • 提取方法:水蒸汽蒸馏法。
七、生物碱 七、生物碱
• 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中的一类 重要有效成分。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 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 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 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4.时间: 4.时间:
• 提取时间较长则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一 般生产工艺均有规定。
(五)提取方法
1.浸渍法: 1.浸渍法 浸渍法:
• 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温 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 方法。 • a.分类 • 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 • 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短) • b.优点: • ①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 粘液质多的中药。 • ②浸出液的澄明度较好 • c.缺点: • ①提取时间长,且水提液易霉变质 • ②提取有效成分不完全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冷凝器 提取罐
浓缩罐
六、影响提取的因素
1.药材的粒度: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触 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散速 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应根据 a.药材的不同成分而定:细粉、粗粉、切片、切 段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 醇提:粗粉
•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 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
四、溶剂的选择
• 选择溶剂的要点:
1.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2.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3.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 强化措施:如振动式渗漉罐或在罐侧加超声装置(罐体用
支脚支撑于罐周的弹簧上,罐的下部固定有振动器),或 用罐组逆流渗漉法加强固液两相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改善 渗漉效果,该法是利用液柱静压,使溶媒自底部向上流, 由上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 • 此外还有重渗漉法和加压渗漉法。
渗漉流程如图所示
三、过程
•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 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 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 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
浸润
溶解 扩散 置换
•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 作用)。
(2)浸渍法
• 是指处理的药材于提取器中加适量溶剂,用一定温度和 时间进行浸提,使有效成分浸出并使固、液分离的方法。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 如:甘草酸、 松香酸等。
(三)性质:
• 1.中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乙 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 2.高级脂肪酸及芳香族有机酸易溶于有机 溶剂而难溶于水。 • 3.有机酸盐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 剂。
(四) 提取分离方法:
• 1.利用有机酸与碱生成盐能溶于水而提取。 • 2.游离酸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分离。 • 有机酸多视为有效成分。 • 如:水杨酸有杀菌、解热镇痛作用,金 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抑菌作用。
(一)、单糖类:
•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 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
• 由2-9个单糖分子成, 有甜味、能溶于水, 难溶于或几乎不溶 于有机溶剂(醇沉 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
•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 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 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 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 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 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 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 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 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 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五、树脂
中药提取知识
一、中藥提取相關知識1、中藥提取的概念提:提煉,把中藥材中的成分提煉出來。
取:精取,把提煉出來的成分中的有效成分分離出來。
2、溶劑提取法(1)原理:根據中草藥中各種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質,選用對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對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要的活性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一種提取方法。
(2)影響提取的因素①藥材的粒度一般來說藥材粉碎越細(接觸面積越大),提取的效率越高,但過細會因吸附作用而影響擴散速度,且過細會使過濾困難。
②濃度差濃度差是擴散的主要動力,故在提取過程中要保持較高的濃度差,以加速溶解。
故加入的溶劑的量要控制好。
太多,費工、費時;太少,提取不完全。
③溫度GAGGAGAGGAFFFFAFAF一般冷提雜質少,熱提效率高。
④時間提取時間較長,提出較完全,但雜質也越多。
(3)提取方法①浸漬法:是將處理好的藥材,用適當的溶劑(水或乙醇)在常溫或溫熱(60~80℃)情況下浸漬,使藥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種方法。
②煎煮法:是將經過處理的藥材,加入適量的水加熱煮沸,使其有效成分煎出的一種方法。
③滲漉法:是往藥材粗粉中不斷添加溶劑使其浸過藥粉,從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方法。
④回流提取法:在應用乙醇等易揮發的有機溶媒提取有效成分時,為了減少溶媒的使用量和溶媒的消耗,而采用加熱提取,使溶媒揮發冷卻后重新回流至鍋內的一種提取方法。
GAGGAGAGGAFFFFAFAF3、其他提取方法水蒸氣蒸餾法:是利用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一種提取方法。
(主要用于芳香水和揮發油的提取)道爾頓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學反應的液體混合物的蒸汽壓總和,等于該溫度下各組分的飽和壓之和。
(盡管各組分本身的沸點高于混合物的沸點,但當分壓總和等于大氣壓時,液體混合物即開始沸騰并被蒸餾出來。
)(1)操作方法:取已加工的藥材(粗粉或切段)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濕潤藥材,用直通蒸汽加熱(及時打開冷凝器的冷卻水),并打開排氣閥排除罐內空氣,排完后關閉排氣閥,開始蒸餾。
中药提取知识
一、中药提取相关知识1、中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成分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2、溶剂提取法1原理: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2影响提取的因素①药材的粒度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接触面积越大;提取的效率越高;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②浓度差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浓度差;以加速溶解..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太多;费工、费时;太少;提取不完全..③温度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④时间提取时间较长;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3提取方法①浸渍法: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乙醇在常温或温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②煎煮法:方法..③渗漉法:是往药材粗粉中不断添加溶剂使其浸过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④回流提取法:在应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媒提取有效成分时;为了减少溶媒的使用量和溶媒的消耗;而采用加热提取;使溶媒挥发冷却后重新回流至锅内的一种提取方法..3、其他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一种提取方法..主要用于芳香水和挥发油的提取道尔顿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汽压总和;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的饱和压之和..尽管各组分本身的沸点高于混合物的沸点;但当分压总和等于大气压时;液体混合物即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1操作方法:取已加工的药材粗粉或切段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湿润药材;用直通蒸汽加热及时打开冷凝器的冷却水;并打开排气阀排除罐内空气;排完后关闭排气阀;开始蒸馏..2注意事项:①药材不宜太细;否则会被蒸汽冲入管道;而堵塞管道..②要用直通蒸汽加热..直通蒸汽的热能更高;挥发成分更容易蒸馏出来;因罐内水较少;不宜用夹层加热..③开始蒸馏时应先开冷却水;结束时后关冷却水..⑤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要好;否则挥发性成分易被挥发或乳化;而提不到油出来..二、各岗位相关知识1、称量、投料岗位1监控点:严格按照批生产指令单进行称量投料;核对各中药饮片的品名、批编号、代号、件数、数量等信息..2操作注意事项:称量前应检查饮片无杂质、霉变、虫蛀;遵循原则“先进先出、零头先出、已拆分物料先出;脱一料;清一料”..3体会:为保证每次的投料准确无误;防止药材混淆;可根据投料量、工艺处方在称量时把药材分成若干部分;例如回流为A部分;煎煮①为B部分;煎煮②为C 部分..2、多功能提取岗位1监控点:①检查煎煮、回流的次数;每次的加水或加乙醇量、乙醇的浓度、煎煮或回流的时间、工业蒸汽的压力<0.2MPa等参数..②提取挥发油时;还要控制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控制蒸馏液温度<30℃但不能低于挥发油的凝固点..③渗漉时;应检查乙醇浓度和用量、浸渍的时间、渗漉速度、续漉用乙醇量、渗漉液数量等..2操作注意事项:①密切关注罐内药液的煮沸情况保持微沸;控制工业蒸汽压力..③回流开始时应打开排气阀排尽罐内空气;以免罐内带压..3体会:①多功能提取罐的药液出口设计要避免药渣堵住出口..②多功能提取罐的回流装置及管道应能实现在线清洗的功能;避免冷却器管道残留药渣产生交叉污染和减少挥发油的收率..③提取、出渣区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需安装抽风机..④渗漉时;每隔6~12小时可循环一次药液;使得乙醇、药液浓度更均匀;更有利于有效成分浸渍出来..⑤煎煮、回流结束后;排药液前可先回流一下管道的药液到提取罐重新煮沸;以杀死管道细菌;减少药液微生物数量..⑥醇提时;排完药液后;可对药渣进行适当的加热以便回收药渣中的乙醇..⑦影响挥发油提取率的因素有:a、药材或饮片储存不当;导致药材或饮片本身含油量减少;b、回流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不好;导致挥发油挥发;c、冷却出来的蒸馏液温度低于挥发油的凝固点;导致挥发油凝固在回流管道里面而流不出来..d、油水分离器设计不合理;导致油水没来得及分离即被排掉.. 3、浓缩岗位1监控点:应检查浓缩过程中工业蒸汽压力、药液温度、真空度、浓缩液相对密度等参数..2操作注意事项:①浓缩前应核对药液的品名、批号、数量、来源于哪一储罐工序;管道连接等情况..②浓缩前吸药液时;吸入的药液量不能超过设备的允许转载量最大量和最少量..走..④浓缩后放料原则:如回收浓缩后需进一步纯化;如吸附、醇沉、水沉等处理的;可在一般区放料;如收膏后即将进入洁净区干燥、制粒等工序的;则应在D级区放料..3体会:①浓缩药液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烧焦产生药渣;所以浓缩药液时温度为80℃为宜..②如果浓缩回收乙醇不完全会影响药液的澄明度;因为在醇沉时;不溶于乙醇的药渣就会析出;但这种类型的药渣可以溶于水;在药液浓缩结束后不溶于乙醇的药渣在含有乙醇的药液中会重新析出;从而降低药液的澄明度..③浓缩液的数量及相对密度会影响醇沉的效果;浓缩过程对微生物控制有作用..④回收浓缩过程中应及时加料;保持液面平衡;以防粘壁、焦化..4、调醇岗位1监控点:检查醇沉过程中加乙醇的浓度、加醇的速度、搅拌的速度、醇沉液的醇度、醇沉静置时间、醇沉静置的温度等参数..2操作注意事项:①加入乙醇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控制好加入乙醇的速度..②搅拌的速度也会影响醇沉的效果;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③调醇前;药液、乙醇的温度不能太高;<30℃为宜..3体会:①因醇沉效果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干膏的性状、鉴别项及含量;所以要严格控制醇沉的相关工艺参数..③调醇时;加入乙醇的速度过快;药液容易结块;损失有效成分;速度过慢;不利于药渣沉淀..④搅拌时可以从罐底用压缩空气吹;以便于药液纵向翻滚;更容易搅拌均匀..⑤调醇时;控制加入乙醇的速度与药液的浓度密度有关;浓度高的药液要慢点加;浓度低的药液可以快一点..⑥调醇时;加入乙醇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包裹浓缩液;损失有效成分..5、分离岗位1监控点:检查分离的速度、转速、分离后药液的性状、澄明度..2操作注意事项:①管式离心机在运转时为高速旋转;切勿打开防护门..②每隔20min用比色管取样观察分离药液的澄明度;如有异常应停机调查原因..3体会:①药液分离后如需过滤;可采用0.45μm的滤芯5只并联组成一个过滤器;用蠕动泵进行过滤..②经过管式离心机分离后的药液可能会产生大量泡沫皂苷的作用;所以药液分离后需静置一段时间;让泡沫消失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6、吸附岗位1监控点:检查上柱的速度、洗脱用乙醇的浓度、洗脱液数量、洗脱速度、最终洗脱液的色泽等参数..2操作注意事项:洗脱时应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的影响因素有:上样药液浓度、上样药液溶剂对成分的溶解性、上样药液的PH值、吸附流速、洗脱剂种类及浓度、洗脱剂的用量和PH值、洗脱流速、温度等..7、收膏岗位1监控点:收膏药液的性状、相对密度2操作注意事项:收膏必须在D级洁净区进行;不可对清膏或浸膏造成污染..3体会:收膏药液的数量及相对密度会影响干燥的效果及含量..8、包合、混合岗位1监控点:包合、混合时检查药液的温度、搅拌速度与时间..2体会:①包合前;先边搅拌边加环糊精;最后再缓慢升温..②包合时;药液温度不能太高;温度过高会导致挥发油挥发损耗..③房间应设置地漏;便于清洁..9、真空干燥岗位1监控点:检查烘干的温度、工业蒸汽压力、真空度、烘干的时间等参数..2操作注意事项:①每个烘盘加入的清膏量不能太多;否则影响干燥的效果..②每个烘盘加入的清膏量要均匀一致;以保证干燥后干膏水分的均匀性..③干膏干燥后;待自然冷却到室温;方可装入双层药用塑料袋中密封存放..①每个烘盘加入的清膏量要视药液密度大小而定;密度小的可以多加一点;密度大的不可多加..②真空干燥箱的烘盘要够厚以防止变形;加热装置可考虑板层加热代替管道加热理由:板层加热均匀、易清洁..③真空干燥箱卫生死角多;不易清洁;真空进口要有可拆卸的滤网;可有效的防止稠膏受热蒸发进入真空管道..或者真空进口设计时应考虑便于清洁..房间应设置地漏;便于清场..④烘盘清洗时;可用可倾斜式夹层锅烧碱水2%的浓度浸泡5min再清洗..⑤稠膏在混合时可微热50~60℃;以便于稠膏充分混匀;混合后应尽快进行干燥;避免稠膏沉淀结块;既影响干燥的效果;又难以上料到烘盘流动性不好;难以铺开..10、喷雾干燥岗位1监控点:检查浓缩液的品名、批号、数量应与生产指令单一致、雾化压力、高效进出风温度、药液流速等参数..对喷干粉的数量、形状、水分等参数进行检查..2操作注意事项:在喷雾干燥前;应先把浓缩液进行过滤;以免堵塞喷嘴..11、粉碎岗位1监控点:粉碎前应核对干膏的品名、批号、数量、件数;并检查筛网质量..2操作注意事项:①粉碎过程中应定时检查药粉细度..②干膏粉碎后;待自然降温到室温;方可装入双层药用塑料袋中密封存放;但3体会:①粉碎机选型不宜过大;否则药粉损耗多..应选择易清洁、防水、不留卫生死角的设备..②粉碎间宜设置地漏便于清场..③乳香、没药粉碎后很难清洁设备;要用95%的乙醇清洁..。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中药提取是指从中药草药中分离出有效成分的过程,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取工艺将中草药中的药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从而得到药效更为浓烈、易于储存和使用的药物。
中药提取既可以用于制备中药制剂,也可以用于制备化妆品、保健品等。
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等。
中药提取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药草药的性质与活性成分、提取原理、溶剂选择。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面。
一、中药草药的性质与活性成分1.性味归经:中草药有不同的性味,如苦寒、甘平、辛温等,不同性味归经的中草药对不同的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作用。
2.植物成分:中草药主要由脂肪类、糖类、酚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组成。
不同的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也存在差异。
3.活性成分:中草药的活性成分是产生药效的关键物质,常见的活性成分有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这些活性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二、提取原理1.溶出作用:提取的主要机理是利用溶剂与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强的相溶性,并通过渗透、渗出等作用将有效成分从草药中溶出。
2.吸附作用:中药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在草药的纤维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吸附性,通过提取过程可以使这些有效成分从草药纤维中解吸出来。
3.浓缩作用:提取溶液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溶剂,需要通过浓缩处理将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至一定水平。
4.分离作用:一些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需要通过提取和分离工艺将有效成分与大量的其他成分分离开来,以达到提取纯度的要求。
三、溶剂选择1.极性溶剂:对于一些极性较强的成分,如酚类、黄酮类等,可以选择极性溶剂,如水、乙醇等进行提取。
2.脂溶性溶剂:对于一些脂溶性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等,可以选择非极性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进行提取。
3.混合溶剂:有时候需要根据中草药的特点选择混合溶剂,如水/乙醇、水/乙醚等。
总结而言,中药提取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得到药效更为浓烈、易于储存和使用的药物的过程。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二)、分类:
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 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
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 如:甘草酸、 松香酸等。
整理课件
(三)性质:
• 1.中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乙 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整理课件
(三)、多糖类:
•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 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 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 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 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 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 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整理课件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授课老师:lhz 2006年10月
整理课件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整理课件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而沉淀析出。 •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
沉淀(但不变性)。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
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整理课件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整理课件
五、树脂
1.概述: 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刀 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 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 药。)
中药是怎么提取的
中药是怎么提取的1、传统方法中药治疗的传统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等。
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一种提取方法。
(主要用于芳香水和挥发油的提取)。
该方法的原理为道尔顿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作用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的饱和压之和。
(尽管各组分本身的沸点高于混合液的沸点,但当分压总和等于大气压时,液体混合物即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
) 升华法固体物质受热后直接变成汽态,遇冷后又凝固为原来的固体物质,称为升华法,(如丹皮酚的提取)操作原理与蒸馏法差不多。
2、现代方法近年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高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方法。
该技术是80年代引入中国。
其原理是以一种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有效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常温时,溶解在流体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液体状态与气态流体分开。
萃取过程一般分为流体压缩→萃取→减压→分离四个阶段。
膜提取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其分离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成分分子量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在中药应用方面主要是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多糖)等或脱色。
该工艺与传统的醇流工艺比较省去了醇沉工艺中的多道工序,达到除杂的目的,仍然保持了传统中药的煎煮和复方配伍具有侵膏干燥容易、吸湿性小,添加赋形剂少,节约大量乙醇和相应的回收设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工序及人员,节约热能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色素 九、色素
• 1.分类: • a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蒽醌类等。 • b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 • 叶绿素分布很广,凡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绿色, 都 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 2.叶绿素的性质: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乙 醇、 氯仿等有机溶剂。 • 叶绿素具有抗菌、消炎、除臭、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 3.叶绿素的除去方法: 在提取中药其它有效成分时,叶绿素常作为杂质除去, 除去方法可在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入等量的水使叶绿素 沉淀析出,过滤除去(醇提水沉法)。
五、树脂 五、树脂
1.概述: 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刀 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 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 药。) 2.性质: 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碱 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①有效成分: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肌 作用。 ②无效成分: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成 分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 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 —水沉。
四、油脂和蜡 四、油脂和蜡
• (一)油脂 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 如薏苡仁醋。 性质: 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回流提取 比渗漉提取的油脂多) 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的 透明油迹,加热也不消失。(可与挥发油区别) 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醛, 而产生腐臭味
二、氨基酸、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氨基酸
•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 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 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 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 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 性质: • 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 而沉淀析出。 •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 沉淀(但不变性)。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 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 (二)蜡 • 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广 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
(三)除去方法 • 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 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 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 分离除去油性成分,) • 蜡与油脂不同的是不易酸败,高温时不产 生丙稀醛臭味。
•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 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 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 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 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 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 用醇沉法除去。
(三)溶剂的选择
• 选择溶剂的要点: • a.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 b.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 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 常用的溶剂:
1.水 1.水
⑴优点: a.价廉、易得、使用安全。 b.对中药细胞穿透力强的极性溶剂。 c.大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均能提取出来。 ⑵缺点: 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 难过滤。 b.苷类成分用水提易酶解。(如黄芩苷) c.对成分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 d.提取液易酸败、变质、不能久留。
1.性质: 1.性质:
• ①生物碱多具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多 为无色晶体,味苦。 • ②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能 溶于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 ③生物碱盐则可溶于水或乙醇,不溶或难 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 (因中药成分多以生物碱盐的形式存在, 故水提、醇提、醇沉、水沉均不会损耗其 成分)。
3 . 氯仿、乙醚等
• 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 模生产少用。
(四)影响提取的因素
1.药材的粒度: •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 触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 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 应根据 • a.药材的不同成分而定:细粉、粗粉、切片、 切段 •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 • 醇提:粗粉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陈传刚 2009年 2009年8月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 • • •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2.乙醇
⑴优点: • a.溶解性能较好、大多数有效成分均能溶解。 • b.对细胞穿透力强、成分提取较彻底。 • c.对药材成分的选择性较强。(淀粉、蛋白质、果胶、 粘液质等杂质不易溶解) • 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 • 含量50%以下——蒽醌类、皂甙类 • d.提取液好保存。(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⑵缺点: • a.价格较贵。 •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 c.易燃、不安全。
2.提取方法 2.提取方法
• • • • • 水提法(煎煮法、酸水提取法) 醇提法(渗漉法、回流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其它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含挥发性的生物碱。 升化法——如茶叶中的咖啡碱。
八、苷类 八、苷类
• 苷类也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也是一类重 要的有效成分,苷类是一类由糖与非糖化 合物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苷 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后生成苷元和糖(如 黄芩苷)。
4.时间: 4.时间:
• 提取时间较长则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一 般生产工艺均有规定。
(五)提取方法
1.浸渍法 1.浸渍法: 浸渍法:
• 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温 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 方法。 • a.分类 • 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 • 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短) • b.优点: • ①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 粘液质多的中药。 • ②浸出液的澄明度较好 • c.缺点: • ①提取时间长,且水提液易霉变质 • ②提取有效成分不完全
三、有机酸 三、有机酸
(一)、概念: •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 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 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 成盐。
(二)、分类:
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 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 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2.浓度差: 2.浓度差:
• 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 浓度差,以加速解。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 • 太多:费工、费时 • 太少:提取不完全
3.温度: 3.温度:
• 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 • 注意: • a.含淀粉、粘液质等量较多的中草药、水 提时应避免加热提取。 • b.对易挥发的成分在加热提取时,要防止 其损失。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 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 酶的性质: •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 、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 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1.性质:
• ①苷多为无色无臭的晶体、有苦味。 • ②大多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可溶于水或乙 醇,氯仿中,难溶于醚或苯中。 • ③苷元大多可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故黄芩苷被酶水解成苷元而沉淀析出, 而使含量下降)
2.提取方法
• ①溶剂法:水提、醇提后醇沉、水沉而提 纯。 • ②碱溶酸沉法:因苷类化合物多含酚羟基, 呈酸性能与碱成盐,加酸后黄酮转为原来 的化合物而析出。 • ③多属络合物沉淀法(多用于实验室中)
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 (一)原理: 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 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 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 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二)过程:
•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 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 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 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 浸润 溶解 扩散 置换 •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 作用)。 •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 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 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 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 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