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防雷技术

合集下载

浅析化工厂综合防雷技术

浅析化工厂综合防雷技术

浅析化工厂综合防雷技术发表时间:2018-11-21T17:30:07.5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王雯[导读] 近年来,化工厂综合防雷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甘肃兰州 730060摘要:近年来,化工厂综合防雷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文章通过阐述建筑物防雷的意义,分析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化工厂综合防雷技术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化工厂综合防雷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化工厂;综合防雷技术;规范0.引言化工厂存放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由于生产车间、仓库有大型生产设备,使得它们极易受到雷电侵袭而产生火花引发爆炸、火灾事故,对化工厂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由此可见,对化工厂综合防雷技术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建筑物防雷的意义自实际应用层面而言,建筑物防雷的意义,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1)安全性意义,建筑物防雷可为建筑物结构全面完整性提供保障,降低雷击危害所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2)持续性意义,建筑物防雷可为建筑物对应相连电气系统持续运行提供保障,防止外界雷击危害所对建筑物用电设备稳定运行的干扰;3)经济性意义,建筑物防雷可缩减施工方、业主输出的故障维修成本,具备很好的经济价值。

图1 建筑物防雷意义示意图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1防雷措施依据建筑物使用性质、重要性及引发雷电事故后果等,可将建筑物划分成三类。

针对各类防雷建筑物应当装设防直击雷外部防雷装置,同时还应当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手段。

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为例,其中该类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需要以下要求:1)需要装设特定架空接闪线、架空接闪杆或者架空接闪网,且接闪网网格尺寸不可超过6m×4m或5m×5m;2)排放爆炸危险气体、排风管、呼吸阀等,一旦它们排放物无法达到爆炸浓度、一排放便点火燃烧、长时间点火燃烧,及引发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分管、安全阀,接闪器对管帽进行保护即可,无管帽时对管口进行保护即可。

浅析配电网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安全措施

浅析配电网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安全措施

浅析配电网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安全措施摘要:配电网在电力系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单元,在出现雷电过电压现象之后便会致使配电线路跳闸的情况出现,给企业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危及到人身安全。

本文针对目前配电网综合防雷技术与措施进行具体的论述,同时提出相关的意见,最终达到有效防雷的目的。

关键词:配电网;防雷;技术;措施1配电网雷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受到配电网配电线路绝缘体性能低的影响,在雷电天气当中有感应雷或者直击雷发生后会有线路断闸的事故产生,为此,对于配电网变压器遭受雷击的破坏诱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是亟待需要重视的问题。

1.1配电变压器的过电压根据相关调查得知,配电网有雷害产生的诱因是受到正逆变换电压的影响所造成的事故。

(1)对逆变换过电压幅值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避雷器流过大量冲击电流之后就会有逆变换过电压的形成,形成较为显著的压降,在低压路线长的情况下,受到中性点点位的影响,低压绕组流过高电流,会把绝缘穿透。

(2)对正变换过电压幅值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在雷击电流从低端流入的过程当中便会有正变换过电压的形成,变压器低压绕组当中有冲击电流的形成,此种冲击电流便会于高压绕组中形成一定的电动势,促使中性点点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进波形式。

低压三相进波形式会诱使正变换电压比单相或者两相进波引起的电压高一些,可是低压线路的绝缘性能相比来讲是比较低的。

进波波长。

过电压数值与冲击波波长相互间存在正比的联系性,在波长比较长的情况下,震荡是比较充足的,那么形成的电压便会比较高,反之,波长短的情况下,震荡欠缺,那么过电压就会比较低一些。

低压进波浮动数值。

低压进波的浮动数值跟低压线路的绝缘性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高性能绝缘的状况下,高压侧面感应电动势便会比较大。

1.2其他方面的原因分析(1)较高的避雷装置接地电阻。

在有雷击电流穿过避雷器流入接地电阻的情况下,变压器外部便会有电位差的形成,此时,若避雷器接地电阻比较高,那么便会有大的电位差形成,进而致使变压器绝缘体受到巨大的破坏;(2)避雷器存在的问题未及时检测出来。

浅析11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与接地电阻的设计

浅析11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与接地电阻的设计

浅析 11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与接地电阻的设计摘要:110kV的输电线路在当今社会的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110kV的输电线路多在高空和山区中架设,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很容易遭受鸟粪、污秽物附着、雷电等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线路跳闸、短路等电网事故的发生。

所以说防雷技术与降低接地电阻可以增强架空线路安全性,提高综合防雷技术,降低对110kV输电线路的维护费用。

因此11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与降低接地电阻的设计至关重要。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接地电阻一、110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原理以及降低铁塔接地电阻的必要性110kV输电线路对整个电网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地位,在社会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10kV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110kV输电线路的安全也十分重要。

110kV输电线路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雷击导致的架空输电线路事故。

而雷电属于自然现象,雷云放电一般在云中或者是云间进行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电子会对地发生,而雷云相对于其他云较低,再加上110kV输电线路的周边没有任何的带其他电性的电荷云层,这样110kV架空输电线路就会对带电雷云造成吸引,雷云集聚足够多的电荷后雷云电子被吸引且会形成电流,这些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之后再逐渐的衰减下去,其冲击波陡度和雷电流幅值也会到达最大值。

当铁塔接地电阻没有较大时,雷击塔顶时将导致塔顶电位较高,塔顶电位Uk=Ik×R×a。

其中:Uk-塔顶电位;Ik-雷电流;R-铁塔接地电阻;a-雷电流冲击系数。

这个电压Uk足够高时,可以击穿空气,雷电流向导线释放。

再加上绝缘子表面脏污,导通电流不能及时恢复绝缘强度时,形成持续性放电,最终导致跳闸和引发一系列的事故。

这个雷击后电流也会通过输电线路的铁支架传递到地面,可能对当地的居民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高校综合防雷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

高校综合防雷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
源保 护器 具 备 6 KA( 03 0 s 以上 的最 大 冲击 容 0 1 /5 / )  ̄ 量 , 求 的 限制 电压 应 小 于 10 V。也 称 C AS 要 50 L SI
级 电源 防浪 涌保 护器 。这些 电源 防浪 涌保护 器 是专 为承 受雷 电和感 应雷 击 的大 电流和 高能 量浪 涌 能量 吸收 而设 计 的 , 将 大 量 的 浪 涌 电 流 分 流 到 大 地 。 可 它们 仅 提供 限 制 电 压 ( 击 电流 流 过 S D 时 , 路 冲 P 线 上 出现 的最 大 电压 成 为 限制 电压 ) 中等 级 别 的保 为
关键词 :高校 ;防雷 ;解 决方案
中 图分 类 号 :T 6 U8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7 3 (0 10 —0 1 6 3 9 8 2 1 ) 1 0 9—0 3
0 引 言
分的情 况是 由这 两 种 效 应 的综 合 作 用 而 成 , 实 际 在
1 雷 电 防护技 术 分析
半导体 集 成 电路 , 致 过 压 、 流 保 护 能 力 极 其 脆 导 过 弱, 抗雷 击能 力极 低 。在 这种 新环 境 下 , 雷 针不 仅 避 会 增 加雷 击 的概 率 , 会 产生 感应 雷 , 还 而感 应 雷是 电 子设 备和 网络 设备 的主要 杀手 。在实 际 的雷 害事 故 中 , 据雷 电冲击 电压 侵入 设备 的不 同途径 , 侵入 根 将
当前 , 国高 校 大 多 数采 用避 雷 针 或 避 雷 带保 我 护 建 筑物 的安 全 , 多年 实践 证 明 , 雷 针或 避雷 带对 避 预 防 “ 击 雷” 经 济 有 效 的 。但 是 , 直 是 随着 现代 电子 技术 的不断 发展 , 密 电子 设备 被 高校广 泛 应用 , 精 供

综合防雷技术2

综合防雷技术2

综合防雷技术2这些感应正电荷在屋顶上的聚集速度取决于先导发展的速度,因为先导发展的速度约比回击速度小100倍,所以在先导发展阶段,金属屋顶上有足够的时间来聚集大量正电荷。

这些正电荷受到先导通道中负电荷的束缚,不能自由运动。

当先导发展到附近地面时,回击过程便开始,先导通道中携带的负电荷将被地面上的正电荷自上而下地迅速中和,伴随着负电荷的消失,金属屋顶上的正电荷将失去束缚,变为自由电荷,但由于屋顶金属体与地之间的电荷流散路径上存在着数值可观的电阻,这些被释放的正电荷不能以与回击发展同样的速度来消散。

在回击后的短时间内,可以近似认为金属体上仍有大量正电荷存在,于是金属体与地之间将构成一个电容器,金属体对地将具有一个高电位,它可用下式来表示:上式中的实际是金属体上感应电压的最大值。

随后,金属体上正电荷将通过建筑结构中的路径向地流散,设该流散路径的电阻为R,这种电荷流散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程,因此建筑物金属屋顶的对地电压u将按以下规律变化:式中u——金属体电位;Q——金属体上的电荷;C——金属体对地电容。

雷电流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各地区有很大差别,一般平原地区比山地雷电大(图2.13),正闪击比负闪击大,第一闪击比随后闪击大。

如2.13所示的是圣萨尔瓦托山的101次负闪击,26次正闪击得到的电流峰值累积概率分布图。

101次负闪击的中值电流为30kA,而26次正闪击的中值电流为35kA。

事实上从1936年至1971年间电流超过100kA的都是正极性。

在北美州等地区得到了正极放电极其强烈的结论。

I(kA)雷电流峰值图2.13雷电流峰值的累积概率分布二、雷电流的波形1、雷电波形作图如图,先由纵轴上的0.1、0.9、和1.0三个刻度作三条横轴的平行,前两条平行线分别与波形曲线的头部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过A、B两点作一条直线,该直线与第三条平行线和横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由C点引横轴的垂线,其垂足E点与D点之间的时间即定义为波头时间,用t1表示。

探析风力发电机组的综合防雷技术

探析风力发电机组的综合防雷技术

探析风力发电机组的综合防雷技术摘要: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区域因为空旷开阔的原因,雷电极其容易击中风力发电机组。

尤其是暴露在外边的扇叶,雷电是种自然界发电现象,每年我国各地区都会频繁遭遇雷电气象,无法避免雷电现象的产生,因此需要做好地面上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风力发电机组有自身的磁场,雷电容易将其磁场扰乱,严重的话击毁设施,可能会导致地区断电,因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文章就围绕着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相关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技术;综合探讨引言电力负荷的增加也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传统发电厂环境污染的关注,而这些发电厂目前的重点是新的清洁能源生产形式。

目前,我们不断加大大型风电场建设规模和数量,并通过增加风机高度和叶轮直径,加大风机容量和参数,虽然提高了发电效率,但是风力发电组的雷击威胁也加大了。

经过资料调差还对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中的故障进行了记录,得出其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雷击问题,这就要求在风力发电机组快速更新迭代的同时,开展综合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雷击对风电机组的危害概述由于风力发电机自身结构和运作的特性特殊,因此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的环境往往选择在接近海岸的地区、丘陵地区或者高山上,这些地区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空旷和远离人民居住地,很适合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建设,但是这些地区也是非常容易受到雷电袭击的区域。

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上有很多部件在环境中暴露着,比如叶轮和机舱盖等,这些暴露在外的部件其设计制作的材料都不是单一的,包含有多种材质,一般无法抵抗雷电的压力,风力发电机组在运作时候风扇叶片也不断在转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雷电,成为雷电落下的“导火线”。

众所周知,雷电的电压电流都是十分巨大的,一次雷电直击能够对击中的物体造成几千乃至几万伏特的电压伤害,闪电的电流通过击中物力后释放,迅速流通物体的全部部位,继而再流入地底。

雷电于风力发电机造成的威胁主要是直接击中的威胁,从而破坏风力发电机的装置构造,对空电机组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直接雷击、雷击对装置构造造成劈坏,风力发电机的接地体被雷击损坏是由于设备的安装方法和配置以及电场和磁场的作用。

浅析输电线综合防雷措施技术经济性评估

浅析输电线综合防雷措施技术经济性评估

浅析输电线综合防雷措施技术经济性评估我国的输电线路绝大部分架设于室外,所以改进防雷措施也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程度上估量和考虑其经济性,但是实际防雷工程中,很多供电公司忽略了线路特点和防雷措施,沿用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和单一的防雷措施,导致大量的人力财力白白浪费,而且效果往往较差,为此,本文提出了经济性评估的办法对防雷措施加以改造。

一、综合防雷措施概述综合防雷措施是指在综合考量了各种因素,以及对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排列后,为了达到目标层要求,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包括:减小地保护角、加强绝缘、适当的减低杆塔高度、增加安装间隙及增设避雷装置(如在杆塔增设安装接闪器等,接闪器通常位于防雷装置最顶端,它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那些突出部位,将雷电引向自身,作为承接直击雷放电的重要部件)。

1.减小地保护角在一些情况下,比如通过改变杆塔安装方式来减小地保护角(如图1所示),就要改变杆塔塔头的尺寸,但这样会增加施工的困难度,及会增加更换杆塔塔头的费用;其次可以通过安装耦合地线(一般采用导线下增设地线的方式,以此通过导线与避雷线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实现减低绝缘子过电压,达到降低雷击跳闸的效果。

如图2所示)、提高接地电阻阻值和装设避雷器等措施进行防雷击,目前杆塔设计上已经从设计原4条接地射线增加至8条接地射线,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接地电阻的阻值。

2.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中极其常见的一种,而且也是当前较为有效的保护手段。

避雷线能够将相导线屏蔽,从而拦击雷击,并且将雷电电流导入大地。

避雷线通常在基杆塔处接地布置,并且于档距中的两根避雷线形成闭合回路,利用小间隙的办法实现对地绝缘。

架设避雷线后,如果遭受电击,能够立刻通过避雷线装置将其导入到底,避免输电线路中绝缘子因电击损坏,最后,架设避雷线还能够起到分流作用,从而降低塔杆电流,进而降低塔杆顶部电位。

3.架设耦合地线如果基杆塔所处环境恶劣,不能够实现降阻办法,则可以采用架设耦合地线的方式提高防雷水平。

浅谈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技术

浅谈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技术

浅谈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技术雷电是造成输电运行过程发生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雷雨天气在地区气候中属于常见天气,输电线路在雷雨天气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跳闸等现象。

因此电力事业在进行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针对雷雨天气影响,通常采取综合防雷措施进行处理,以有效控制雷雨天气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

1 综合防雷措施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综合防雷措施,是指输电线路对雷击各种因素的研究,从而制定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雷击对输电线路运行造成的影响。

综合防雷措施包括控制地保护角、安装避雷线和优化接地线阻设置三种形式,以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

1.1 控制地保护角地保护角的角度决定杆塔设置,从而客观上对杆塔受雷击影响程度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输电线路电力输送,因此应通过控制地保护角的方式,以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控制地保护角的方式一般是利用较小地保护角角度进行控制,以实现输电线路减少雷击影响的目的。

地保护角的控制措施,首先应根据地理环境和输电线路施工方案要求,针对杆塔进行科学规划,以满足实际需要和输电线路铺设要求,一般利用安装耦合地线技术实现线路输送对杆塔的处理。

耦合地线主要是指利用铺设地线技术,实现导线对雷击电流量的科学引导,从而减少输电线路的电压,有效预防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现象。

1.2 安装避雷线避雷线是输电线路有效预防雷击的工具,因此在输电线路的铺设过程中,应进行安装避雷线工作,以实现输电线路处理雷击的目的。

安装避雷线往往是针对容易受雷击的杆塔等高层输电线路建筑物进行,通过避雷线的导线作用,合理引导雷击电流量进入地层,以减少杆塔受雷击的影响。

如果杆塔直线距离过近,在安装避雷线过程中,应针对杆塔之间的避雷线,组成闭合回路,以优化雷击电流在导入地层过程中,反复在杆塔之间导流的现象,实现优化避雷线的目的。

安装避雷线,有利于针对电流量过大的线路实现分流,从而优化输电线路运输要求,进而实现杆塔传输电力的稳定运行。

浅析机场综合防雷设计

浅析机场综合防雷设计

随 着 民 用 航 空 事 业 的 蓬 勃 发 展 , 为 的 设 备 , 时 对 人 身 安 全 也 构 成 不 可 预 测 雷 设 计时 , 分考 虑 直 击 雷防 护 , 作 同 充 又严 格 执 的 危 险 。 年 来 , 着大 量 的 数 字设 备 和 精 行 电 子 设 备 的 雷 击 电磁 脉 冲 和 电 涌 保 护 , 近 随 于 机 场 一 股 处 于 郊 野 空 旷 地 带 , 塔 台航 密 仪 器 应 用 的 范 围 日益 广 泛 , 电造 成 的 做 到 相 辅相 成 , 效 而 经 济 合理 。 其 雷 有 管楼、 航站 楼 、 罐 、 库 、 航 台 、 象雷 损 坏 事 故 有 逐 年 上 升 的 趋 势 , 好 电子 设 油 机 导 气 做 个 系统 全 面 的 防 雷 设 计 , 工 程 一 在 运 输 终 端 的 各 地 机 场 的规 模 不 断扩 展 。 由
员伤亡 。 因此 , 既要 重 视 对 重要 建 筑物 的防 各 区 交界 处 的 等 电 信 连 接 点 的 位 置 。 区 各 直 击 雷 的 设 计 和 施 工 , 要 加 强 对 这 些 建 以在 其 交 界处 的 电 磁 环境 有 明显 改 变作 为 又
3 1外 部避 雷系统 .

达 站 相 对 于 附 近 其 他 建 筑 物 或 设 施 较 高 , 备 的 防 雷 等 电 位 连 接 , 装 合 适 的 防 雷 和 开 始的 阶 段 就应 予 以 充 分 重视 和 系 统规 划 安 时 有 雷 击事 故 发 生 , 且 这 些 建 筑 物 内部 电 涌 保 护 装 置 , 而 已成 为 迫 切 需 要 。 E C 从 M 考 虑 , 与业 主 和 防 雷 技 术 专 家 充 分 而 认 在 装 有 大 量 昂 贵 的 电子 设 备 , 容 易 因 感应 ( 很 电磁 兼 容) 的观 点 来看 , 将 需 要保 护 的空 真 进 行 技 术 论 证 后 , 气 和 设备 安 装 设 计 应 电 雷 击 电 磁 脉 冲 而 遭 到 破 坏 , 重 影 响 航 班 间 划 分 为 不 同 的 防 雷 区 , 规 定 各部 分 空 考 虑 并 体 现 在 初 步 方 案 和 系 统 图 , 工 图 严 以 施 行 的 安 全 , 成 重 大 国 家 财 产 损 失 和 人 间不 同的 雷 击 电磁 脉 冲 的严 重 程 度 和指 明 进一 步 细化 , 到 有 效 和 经 济 目的 。 造 达

谈雷达综合防雷设计

谈雷达综合防雷设计

谈雷达综合防雷设计摘要通过在雷达供电系统、天馈系统、信号采集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接地系统等架设避雷针和统一的接地网,实现了对雷达的多级综合防雷。

关键词多级综合防雷;避雷针;统一接地网前言由于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通过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以及其他防雷系统,以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雷达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的损失巨大,直接威胁装备和人员的安全。

因此,在电子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防雷。

1 综合防雷设计雷达综合防雷总的原则是经等电位连接,使过电压(或电流)以最直接的路径尽快泄漏到大地,达到保护雷达的目的。

根据雷达阵地部署特点,雷达综合防雷系统可以划分为雷达舱(室)内和雷达舱(室)外的防雷系统两部分。

1.1 雷达舱(室)外的防雷设计雷达舱(室)外的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接闪器装置和接地装置,大多数天馈系统由于布置在户外裸露的高地环境中,尤其需要防雷保护。

(1)安装接闪器装置到现在为止,防避直击雷主要使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作为接闪器装置,把雷电流接收下来,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把它送往大地。

所有的避雷装置都只是把雷击的概率和强度大大地降低,百分之百可靠的避雷裝置即使能做出来,造价也十分昂贵。

常用的接闪器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它们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避雷网是用金属线制作的网,架在建筑物顶部空间,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GJB 6784-2009中的表2)的金属物让它与大地连接。

当高空出现雷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

接闪器装置(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云的距离最近,而且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它与大地有相同的电位,导致接闪器装置附近空间电场强度相对比较大,比较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集中到它上面,因而在它附近尤其是比它低的物体受雷击的概率就大大减少。

现代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

现代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

现代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物内的通讯设备、控制设备和传输设备等弱电设备越来越多,雷电灾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每年因雷击而导致建筑物内电气设备损坏时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因此现代建筑物的防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物;综合防雷;技术应用1 防雷接地方式和意义1.1 防雷接地方式建筑物对雷击的防范主要是“泄”和“抗”,应根据建筑物设计特点,选取科学有效的避雷方式和避雷装置降低雷电的危害,以达到防雷接地的目的。

还可以将绝缘体或其他具有放电功能的设备安装到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上,以降低雷电的危害。

这些方法在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中较多,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物防雷功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水平,可以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1.2 防雷接地的意义通常来说,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是建筑电气接地系统的主要内容。

防雷接地系统属于安全防雷结构,能够使建筑内部设备具备均压、多层屏蔽、等电位功能。

在设计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的过程中,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

2 防雷实施要点2.1 施工前的准备在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方面,在开始防雷装置施工工作前,应当认真开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建筑电气安装防雷接地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为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施工工作,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

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当对有关接地体进行准备,在完成接地体的准备工作之后,应当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通常情况下,关于接地体方面,主要包括人工接地体与底板钢筋两个部分。

针对引下线,在开展相关安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通建筑结构的爬梯进行准备,SS 利用该爬梯,能够使建筑电气安装防雷接地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得到高效保障。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建筑电气安装防雷接地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对有关建筑材料开展相关选择工作的过程中,关于防雷装置方面,应当对镀锌材料进行选择与应用。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是指针对建筑物防雷的所有方面做出的
综合性防范措施,包括了预防雷击、防护物防火安全、人身安全、
设备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物综合防雷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设计
建筑物应用综合防雷技术之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分析
和设计。

按照建筑物所在地的雷电活动特征和周边环境特征,进行
雷电流分布计算,确定建筑物的雷电保护等级。

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物各项功能的要求和雷电保护等级,根据不同
部位的特点,合理地设置避雷针、导线和接地系统等。

同时,应该
充分考虑避雷高度、保持合适的电阻接地等因素。

二、完善的防雷系统
建筑物防雷系统应该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例如,建筑物外部可以设置避雷针、导线接地等;内部则可以通过预防火灾、传导避雷等方式开展防雷工作。

在设备方面,应根据设备特点,尽量选用一些具有良好的静电电阻、电气强度等性能的设备或设备
附件,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三、可靠的避雷系统组建
建筑物综合防雷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防雷设备和工具,通过组装、调试和测量等方式,构建可靠的避雷系统。

例如,
建筑物中的避雷针、导线、接地等应该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和
1。

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探讨

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探讨

※气象科学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18243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探讨王芳席云亮(吉县气象局,山西临汾 042200)摘 要:本文探讨了雷电入侵新型自动气象站主要途径,概况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工程设计原则,探讨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

关键词: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探讨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2161雷电入侵自动气象站途径1.1 直击雷入侵直击雷侵入新型自动气象站,并击中观测设备,会使得自动站部分设备或所有电子信息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观测资料丢失,还会影响自动气象站对气象要素的正常采集以及上传。

1.2 高电压脉冲入侵若自动气象站周边的高层建筑物或突出物受到雷击,电磁感应或静电感应将会感应过电压,并凭借线缆引入室内,导致新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及传感器等设备受到损坏,严重时会使通信电缆绝缘层破裂,形成瞬时高压将通讯电缆作为介质直接引入值班室,使传感器受到严重损坏,自动站气象观测系统也会出现故障,致使观测资料丢失,产生重大损失。

1.3 接地线入侵若地面附近的自动气象台受到雷击,地面附近的电位在很短时间内会快速增加,导致瞬间高电位将沿自动气象站内接地线进入,使电路呈强电流,易燃烧电路元件,损毁观测仪器。

2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工程设计原则新型自动气象站防雷应充分考虑直击雷防御,加强雷电感应及雷电波入侵防护。

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主要涵盖2部分:即外部雷电与内部防雷,应做好调研,要充分掌握新型自动气象站气候条件、周边环境、观测场区域及观测仪器安装及布局等,严格依据防雷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开展雷电整体防御工作,层层设防,多级防护。

3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3.1 外部防雷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等防雷规范标准,对新型自动气象站进行防雷分类,依据二类建筑物防雷要求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建筑物以及标准观测场开展防雷设计与施工。

浅析炸药雷管库综合防雷设计方案

浅析炸药雷管库综合防雷设计方案

浅析炸药雷管库综合防雷设计方案炸药雷管库是用于存放炸药和雷管的重要设施,它具有极高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雷击或静电放电等情况,就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合理有效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对于炸药雷管库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防雷设施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炸药雷管库综合防雷设计方案进行浅析。

一、建筑结构设计炸药雷管库的建筑结构设计是综合防雷设计的首要步骤。

首先要选择在周围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地势较高、无易燃易爆物质储存的地点建设炸药雷管库。

建筑结构要尽可能采用防火材料,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

在建筑结构上,可以采用耐雷击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雷击能力。

在建筑内部,应设置合理的照明、通风和排烟设施,确保炸药和雷管的储存环境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还要设置防火隔离设施,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控制火势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防雷设施设计针对炸药雷管库这一特殊的储存场所,防雷设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要在炸药雷管库周围设置接地装置,将大地作为防雷系统的引流体,将雷击能量通过接地线迅速导入地下,减少对建筑和设施的影响。

在炸药雷管库建筑物的高处设置避雷针,将炸药雷管库的屋顶和周围区域的静电放电引向大气,减少雷击的危险。

在建筑物的墙面和屋顶上还应设置金属避雷带,以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在炸药雷管库内部,应安装防雷设备和避雷针,防范雷击带来的危害。

还可以在雷击区域周围设置绝缘避雷带,将雷击能量隔离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对周围设施和人员的影响。

要合理设置接闪装置,将雷电引向大气,减少对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

三、安全管理除了建筑结构和防雷设施设计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也是炸药雷管库综合防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加强对炸药雷管库的管理,确保炸药和雷管的储存、使用和运输符合相关规定,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还要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提前做好各类安全事故的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综合防雷系统的分析及应用

综合防雷系统的分析及应用

综合防雷系统的分析及应用摘要雷电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现象,一次雷击产生的雷电流平均约为:2000 A甚至更大,瞬间电压可达到千万伏以上,雷击所产生的能量不可小视,所造成的破坏案例也是数不胜数。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这些设备普遍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变力差,容易遭受雷电侵袭。

所以应根据建筑物及设备的功能类别、雷电发生的概率等,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侵入途径;接地系统;直击雷;微电子设备防雷1 雷电流侵入的途径雷电流侵入的途径主要以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形式为主,其他的例如侧击雷、球形雷等形式较为罕见,本文不再细述。

1)直击雷。

是带电的云层与地面某一点之间发生放电现象,并直接击中该点且产生了电、热效应的,被称之为直击雷。

2)感应雷。

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造成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之为感应雷击,其入侵途径主要有两种:①防直击雷装置造成的二次雷电感应。

现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一带,一般建筑物都有完善的防直击雷设施,但是,当雷电击中建筑物上的防直击雷装置时,雷电流通过防雷引下线传导入地的过程中感应到金属物及有源线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②通过有源线路引入感应雷击,雷电流迅速沿有源线路传输并最终破坏设备终端。

其表现有两种,一是电源线引入感应雷击:现今我国城市的部分市区和偏远郊区的供电线路大部分还存在架空敷设线路,造成了供电线路非常容易受到雷击电磁脉冲的感应。

二是信号线引入感应雷击: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弱电线路在综合布线时强弱电线路未区分,屏蔽措施不到位,造成雷击电磁脉冲入侵,致使终端设备损坏。

2 接地系统为了实现各种电气设备之间的等电位并与大地作良性电气连接,由金属接地体对各种电气设备之间作等电位连接,并且接入大地的一切装置称作接地系统。

一般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的电源地(强电地网)、逻辑地(弱电地网)、防雷地等,各接地系统之间的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采取共网形式。

浅析现代防雷技术的几种措施

浅析现代防雷技术的几种措施

与这种新科技 紧密相关 。每天我们 被这些新科技包 围着 ,例如 , 是 与传导这~措施 紧密 配合 的极为重要的防雷灾害的措施。 因为 程控 电话 、高档家用 电器 ,计算机 网络等 ,因此雷灾也就登 堂入 闪电电源不是一个 电压源 ,而是一个电流源 ,更严格 的说它是一 室 了。 个 电流 波 ,防雷装 置是给雷 电流 提供一条或几条低 阻抗 的通道。
输” 。在 电气行业内我们称为避雷针 的装置,其英文原名 “ i t Lg — h
内侵 袭 各种 现 代 科技 设 备 ,因此 现 代 防雷 的技 术 原 则 强调 全 方 位 n g od c r i n ut ”其含义 为 “ nC o 闪电传 导器” ,即是指它 的功能是 把
防护和综合 治理 。文章介绍 了现代防雷的各种措 施,并重点对现 闪电传导人地 ,这是富兰克林 对他发 明的避雷针 的作用的确切含
高科技 的发展使 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 术和数字 为此用足够粗的导线把闪 电流可能流通 的部位与周 围的构筑物各 网络通信技术运用于各行各业 和行政机关。这些高新技 术 ,其核 部分 、建筑物各部分 、设备的某些部分等连接起来 ,保证处处等
心部件都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等微 电子器 件 ,体积 小、 电位 ,闪电通过 时,大家的电位 同时升高 , “ 水涨船高” ,就不
纪8 年代 以来 ,雷电灾害 出现 了崭新的形式 。其原因主要在于人 0
2 是B n ig .B odn 的简写 ,中文的意思是 “ 搭接” ,从 电气专业
类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 了生产生活状况 ,而雷 电的新灾害 角度 来理解 的话 ,则称它为 “ 均衡连接 ”或 “ 电位连接 ” 等 。它
优势 ,同时又成为它经不起闪 电危害的重要劣势。雷电不仅是靠 等 电位联接 ,一直到接地极为止。一般建筑物 的接地电阻应小 于 直击雷损坏微电子器 件本身 ,还 由于它们耗能少 ,灵 敏度高 ,很 2 ~ 0 ,因 为线 路 波 阻抗 约 为 3 0 ̄ 0 3n 0 1取接 地 电阻 值 小 于它 的 11 / 0 小 的 电场 或 磁 场 脉 冲 ,就 可 以使 它 动 作或 受 干 扰 。这 种 灾 害 的严 可 以认 为是 安全 的。 重性 ,更不容低估 ,随着对防雷认识的提高 ,防雷技术也得到一 3 为 Go n i 的简 写 ,中 文 意思 是 “ .G ru dn g 接地 ” ,它 与 C 是 、B 定 程度 的发展。 互 相配合 ,防止直击雷害的完整一套系统,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 首先 ,以往人们 只注意到落地闪的直 击危 害性 ,侧重机械性 泻放 闪电的能量人地 ,降低 引下线上的电压。拉地也是 为其他防 破坏 和雷 电反击 ;而如今云际问的电磁脉 冲也足 以危及地面的微 雷措施服务 的,接地 不好其他措施都不可能完善 ,所 以它是整个 电子设备 ,所以在防雷方面则 以防感应雷击为 主,侧重雷电的电 防雷系统工程 中最基础的一环 ,尤其突出,当然在经济方面投人 磁感应效应。独 立避雷针附近电磁感应强度最大 ,对称引下避雷 也 是 最 大 的一 环 。 网内的电磁感应 强度可明显减弱,实体法拉第笼 内的感应电磁场 4 为Dvd g .D i i 的简写 ,中文意思是 “ in 分流” 。此乃现代防雷 强度为零。其次 ,注意防雷方式的系统性 ,以前建筑防雷就想到 技术 中提倡大力发展 的重点 ,是防护各种 电气 、电子设备的主要 装 避 雷 针 ,现在 注意 到 雷 电 的各 种 引 入 渠 道 。 雷 电 防 护 区 的 划分 措施 ,近年频繁出现 的雷灾几乎都需要采用这种措施来 防护。所 是 由多级保护发展而来 ,采用了系统论 的方法 。其界面的划分是 谓分 流 ,顾名思 义即把一 切从室 外引来 的导线 ( 包括 电力 电源

综合防雷技术体系介绍与案例分析(最终版)

综合防雷技术体系介绍与案例分析(最终版)
该文件包括铁路信号综合防雷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内 容、设计说明以及设计示例图五个部分。 其中规定铁路信号防雷设计应遵循原则: (1)铁路信号防雷分区保护原则; (2)铁路信号防雷分级保护原则; (3)浪涌保护器设置选择要求及浪涌保护器设置应满足铁路信 号“故障-安全”原则; (4)电源防雷箱及电源防雷浪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5)铁路信号设备浪涌保护器应纳入产品强制认证管理; (6)综合地网的接地电阻标准等。
机箱、输入 输出、电源 三种端口的 抗扰度试验
简介二:TB/T 3073-2003 《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 其限值》
标准的主要内容: (1)使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发射试验和限值; (5)抗扰度试验; (6)附录A:牵引电流传导性干扰试验; (7)附表: 表1 电源端口的传导发射要求; 表2 机箱端口的辐射发射要求 表3 机箱端口的抗扰度试验 表4 输入输出抗扰度试验 表5 电源端口抗扰度试验 表6 地线端口的抗扰度试验
简介二:TB/T 3073-2003 《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 其限值》
该标准规定了 在铁路环境可能遭受 电磁干扰的设备的抗 扰度和发射试验要求。 这些要求从本质上代 表了电磁抗扰度要求, 因而选择这些实验以 保证安装在铁路环境 的装置具有足够的抗 扰度等级。在特殊的 情况下,电磁干扰的 等级可能会超过该标 准中规定的等级,如 处于特殊的位置、或 手持式发射器在距离 很近的地方使用,此 时,须采用特殊抑制 措施。
2.铁路信号防雷管理法规
铁运【2008】142号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铁运[2006]26号 《关于印发《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 的通知》 铁建设【2007】39号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 运基信号【2008】362号《关于对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进行补充规 定的通知》 运基信号【2007】535号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举例设计 》 铁集成【2006】220号 《关于印发<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运基信号【2009】235号 《关于印发<铁路通信信号箱式机房技术条件(暂行)>的通 知》 通号【2008】9201号 《铁路车站信号设备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通用参考图》 通号【2009】9301号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 铁运【2001】144号 《关于印发<铁路通信设备综合雷电防护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通通【2013】8401号《铁路通信设备接地通用图》 铁建设【2012】29号 《关于印发<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1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 订条文>的通知》 铁电务【1987】577号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防护办法》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巨大能量众所周知。

几个世纪来,人类对雷击的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和采取预防的措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

从EM(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分多级保护区。

最外层为0 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主要是由外部(建筑)防雷系统保护,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底。

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从0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

一般而言,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是直接泄入大地,还有50%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

总体防雷原则是:1. 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2. 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3. 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幅值(过电压保护)。

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

一、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应用(一)铁路站场铁路站场直击雷防护重点区域是通信楼、信号楼和户外岔群咽喉区设备。

1. 通信楼直击雷防护利用通信楼附近的高约45 米微波塔,在塔顶上安装IF3 避雷针,避雷针安装高度超出塔顶2.5 米。

经计算,避雷针对地面的保护半径可达119米。

引下线采用截面大于12m M 4mm勺镀锌扁钢。

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 1 欧。

2. 信号楼直击雷防护利用被保护建筑物信号楼,高度约为1 0米,在信号楼顶部安装IF3 避雷针,针勺安装高度超出楼顶5米。

经计算,保护半径可达109 米。

楼顶预埋350m M350m M 10mm厚钢板,便于焊接避雷针底座,从底座延相反方向焊接引出两条引下线,引下线采用大于8mm勺圆钢沿楼外墙引下入地,与楼勺接地环相连。

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 欧,将避雷针与接地装置贯通。

3. 户外岔群咽喉区直击雷防护铁路站场岔群咽喉区勺特点是设备分布较为集中,岔群咽喉区段长度约145 米,在岔群咽喉区附近各建立12 米高勺铁塔,塔顶安装IF3 避雷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综合防雷技术
摘要: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简述雷电产生的原理、危害以及如何更加有效的预防雷电,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综合防雷技术是现代防雷新理论,是一项系统的防雷工程。

它要求对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防雷,内容包括:直击雷防护措施、等电位连接措施、设计安装SPD、完善合理的共用接地系统、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措施等。

建筑物应采取综合雷电防御措施,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达到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雷电;雷电灾害;雷电防御;综合防雷技术
1 雷电
大气中一些已经饱和的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会变成水滴,而水滴会在上升气流的冲击下,被解体变成带有不同电荷的水滴。

当小水滴带有负电荷的时候,大水滴就会带有正电荷,而形成的小水滴极容易被强气流带走,从而形成带有不同电荷的两种水气团,这就是所谓的雷云。

而雷的形成就是空气的间隙被不同电荷的雷云击穿放电所形成的。

当大气中的雷电快要接近地面的时候,地面上会出现一种与雷云相间的一种异性电荷,在雷云连续向地面接近甚至是击穿空气间隙的时候,就形成了雷云对地面放电,也就是雷电。

雷电是因强对流气候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和云层与大地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

它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都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它主要分为云闪、地闪、球闪、电磁脉冲等四种。

其中地闪和球闪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与信息系统,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

2 综合防雷
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依靠一、两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入侵途径,对各类可能产生雷击危害的因素进行综合防护(如图1),才能将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种综合防护主要包
括接闪、均压、分流(保护)、共同接地、屏蔽、合理布线,统称为综合防雷六大要素。

图1 综合防护
2.1 接闪
接闪主要防护直击雷,就是让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出现的闪电放电不能任意地选择放电通道,而只能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防雷系统的规定通道,将雷电能量泄放到大地中去,就是利用防雷装置和建筑物自身的金属来遭受直击雷的,以免建筑物自身遭到损坏。

直击雷防护措施按照建筑物的防雷类别要求(如表1)主要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等防雷装置。

只要设计规范,安装合理,这些避雷设施是能够对直击雷进行有效的防御,保护建筑物及户外设备的安全。

建筑物防雷类别引下线间距/m 冲击接地电/ 网格规格/m 滚球半径/m 一类≤12 ≤10 ≤5×5或
≤6×4
30
二类≤18 ≤10 ≤10×10或
≤12×8
45
三类≤25 ≤30 ≤20×20或
≤24×16
60
表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
2.1.1 接闪杆
接闪杆可以按照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滚球法是一种计算接闪杆保护范围的方法。

它的计算原理为以某一规定半径的球体,在装有接闪杆的建筑物上滚过,滚球体由于受建筑物上所安装的接闪杆的阻挡而无法触及某些范围,把这些范围认为是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如图2)。

图2 滚球法
以单支接闪杆(如图3)为例其保护范围如下:
图3 单支接闪杆的保护范围
当接闪杆的高度h ≥hr 时: )2()2(x h r h x h h r h h x
r ---= (1) )2(0h r h h r -= (2)
式中:h —接闪杆高度(m );rx —避雷针在距离地面hx 米处的保护半径(米); hr —滚球半径(m );hx —建筑物的高度;r0—接闪杆在地面的保护半径(m )。

当避雷针的高度h ≥hr 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为hr 的一点代替单根避雷针针尖作圆心,其余做法同上。

接闪杆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 以下: 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 ;针长1~2m : 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 、钢管为40mm 。

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弯曲半径为最小4.8mm 至最大12.7mm 。

2.1.2 其他接闪器
在建筑物屋顶上,使用接闪带比接闪杆有较多的优点,它可以与楼房顶的装饰结合起来,可以与房屋的外形较好的配合,即美观防雷效果较好。

接闪带应沿着女儿墙的四周敷设,主要阳角位应设短接闪杆,支持件间距为0.5m —1.5m ,高度不宜小于150mm ,每个支持件都要能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

接闪网和接闪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直径不小于8mm 的圆钢,采用扁钢时,其截面积不小于50mm2,厚度不应小于2.5mm ,网格尺寸范围应符合表1要求。

2.2 均压
均压即等电位,指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

各类电气、电子信息设备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措施可以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
进入建筑物的所有金属导体、管道、电缆的外屏蔽层,应在LPZ0B 区与LPZ1区交界处作等电位连接与接地,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作等电位连接与接地。

1) 配置有信息系统设备的机房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端子板,端子板应可靠接地。

2) 机房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屏蔽线外层及各种SPD接地端均应以最短的距离就近与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连接。

高层建筑应设置均压环。

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2.3 分流(保护)
分流(保护)是现代防雷技术迅猛发展的重点,是保护建筑物内外系统的关键措施。

所谓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体(包括电力电源线、数据线、电话线或天馈线等信号线)与防雷接地装置或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SPD,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即不少于三级防雷保护)。

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设置避雷器SPD,其中低压架空线路引入宜安装三相电压开关型SPD或限压型SPD作为一级保护;埋地电缆引入的宜安装限压型SPD作为一级保护;分配电柜输出端宜安装限压型SPD作为二级保护;电子信息设备机房配电柜宜安装限压型SPD或可安装串联式限压型SPD作为三级保护。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交流配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TN—S系统,机房内电源的进、出线不应采用架空线路。

3) SPD连接导线应短而直,SPD连接导线长度不宜大于0.5m;当开关型SPD1至限压型SPD2的线距长度小于10m时、SPD2 至SPD3的线距长度小于5m时,应在两SPD之间加装退耦装置。

2.4 共同接地
接地就是让已经流入防雷系统的闪电电流顺利地流入大地,共同接地要求要将建筑物防雷接地、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

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以接入设备中最小值确定,接地装置材料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导电性、热稳定性、耐腐性和承受电流的能力。

2.5 屏蔽
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

良好的屏蔽不仅可以解决等电位和分流这两个问题,而且是对防御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应注意如下问题:
1) 信息系统的机房宜选择在大楼的低层中心部位,信息设备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的外墙结构柱,设置在雷电防护的最高级别(LPZ2或LPZ3)区域内。

应根据信息设备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使雷击产生的电磁场由外向内层层衰减。

2) 信息系统设备为非金属外壳,且建筑物屏蔽又未达到要求时,根据信息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可对机房或设备加装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金属屏蔽网或屏蔽室应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3) 使用含有金属部件的光缆,在入户处应接通所有金属插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进行等电位连接接地。

需要保护的重要设备,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宜在两端及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4) 建筑物之间的互连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

管道的两端应电气连通,建筑物之间的接地装置应互相连接组成共用接地系统。

此外,建筑物的整体屏蔽还能防球闪、侧击和绕击雷的袭击。

2.6 合理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其接地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质量。

现代化的建筑物都离不开照明、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在防雷装置接闪时这些管线不受影响。

1)将这些电线穿于金属管内,以实现可靠的屏蔽。

2)把这些线路的主干线的垂直部分设置在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用作引下线的柱筋,以尽量缩小被感应的范围。

3) 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压敏电阻等浪涌保护器。

3 小结
得益于现代科学的力量,人们对雷电的认识越来越全面,防雷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面对频发的雷电灾害,人们必须要提高防雷意识,科学采用综合防雷技术,最大程度减少雷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