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目录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是地球的主人,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北京人。

【自主预习】【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课型】新授课【设计简介】本课主要以引导先生看法历史、初步的接触历史的学习方法为主,经过创设历史情境、讲述历史故事、渲染历史气氛等方式,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先生感受历史、培育历史学习的兴味。

结合课程规范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剖析,我把课堂分为两局部来学习: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北京人。

明白本课的中心价值观,让先生更明晰的掌握上课的思绪,到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落实。

【课程规范】【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了解北京人遗存相关史实,经过遗存了解古人类的生活,并经过比拟两团体类遗存,看法人类退化的进程。

进程与方法:知道考古任务者和古人类学家觉察古人类遗存并据此推断古人类开展头绪的困难历程,了解开掘现代遗址和研讨化石的方法。

经过自学和小组协作,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协作探求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对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的学习,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决计。

经过对考古任务者的看法,体会学术研讨的严谨态度和迷信探求肉体。

经过对本课的学习,培育人文素养和创新肉体。

【教学重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和身体特点;遗址与化石的含义和历史意义。

【课时布置】 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同窗们,首先大家跟我看屏幕,从明天末尾,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历史〞。

什么是历史呢?它有很多层的含义,我们要学习的历史深刻点讲就是〝人类的过去〞。

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从哪里如何入手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先来看法一下我们国度的过去吧:这节课其实是让我们思索一个效果:中国人从哪里来?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很早末尾就试着回答这个效果。

但是,事先消费力水平低,社会开展比拟落后,他们往往用什么来回答这个效果呢?〔想象,神话〕对,我们的祖先往往在神话中想象他们的答案,谁能讲一个关于人类来源的神话?〔共享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激起先生兴味〕人类真的是这样降生的吗?一、〝最早的人类—元谋人〞1师生共学:结合〝人类退化表示图〞复杂的了解人类退化进程;出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散布图〞,了解中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元谋人的基本状况3协作探求:思索:关于元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证据?区分证明了什么?强调: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4知识梳理:依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第一目的知识点,并背诵二、〝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先生阅读阅读教材第二目〝北京人的发现〞,结合插图,引见北京人发现的基本状况〔包括发现地点、年代、进程〕,可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展现,最后选代表小组汇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问题:(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4)发现的意义?观察并抢答:(1)云南元谋县。

(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展示:二.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活动与探究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学生自由发挥。

动脑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2)北京人的特征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问题:②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③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北京人的历史地位、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人类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于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北京人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历史地位、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场景。

4.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北京人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京人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北京人的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三、教学准备教师: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去当地博物馆,参观一下相关的考古文物。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西方和中国关于人类的起源分别有着怎样的传说?西方《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古代女娲造人的传说,都是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于人类起源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学说,是目前比较权威的、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导入新课自然贴切。

【讲授新课】(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的年代、生产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点。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现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

过渡: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在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呢?学生回答:元谋人。

教师: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出示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的图片、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元谋人制造、使用的石器三张图片,说明通过考古发掘得知,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主要是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

出示元谋人牙齿化石的图片,教师讲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重点图片有所认识,知道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课题: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认知提示: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延伸: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解读: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下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特点等;(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的主要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资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起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PPT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吗?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在中国,最为人知的就是女蜗抟土造人了: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天地之间从此就有了人类。

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

在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那么,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来一探究竟。

二、课文详解教师:仔细观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分布图(P3),大家会发现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一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想一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为何大多生活在大河流域呢?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而大河流域通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965年,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炭屑和烧骨,我们把在此处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元谋人。

在此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化石(P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活状况以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进化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体貌特征、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体貌特征、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北京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教学道具、模型等实物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体貌特征、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和进化历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人类的知识了解有限,对于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区别,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与现代人类生产方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人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会如何生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公开课教案_0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追忆?感悟:同学们,从初中阶段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课程:历史。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是一种智慧,历史是一种教会人们生活的手段。

唐朝太宗皇帝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学正是认知过去的学问。

所以,在文明的时代,智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智者;贤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贤者。

二、自主?互动:(—)、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 引起学生的兴趣, 。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 万年至20 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 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⑴使用打制石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5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5新人教版

初一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二、学情分析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认识: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小组展开讨论并发表意见,师生合作,一起学习这一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后,出示答案订正。

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⑥师:当时人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比较恶劣,周围都是丛林,野兽频出,那面对这样的情况人能不能独立生活呢?生: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经常面对野兽的攻击,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探究二:火的使用师:在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这说明当时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那大家想一下,这些火是怎样产生的?自然界的电闪雷鸣产生的火种、植物自燃产生的火种、火山爆发产生的火种等等,人慢慢地学会了保存下这些火种。

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呢?(展示图片)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⑦探究三:人发现的意义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对人的概况有了初步了解,让学生进一步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人制作打制石器、学会用火、过着群居生活。

⑦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原始社会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恶劣,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并且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火并保存火种,有利于改善生存条件。

证据。

⑧【课堂小结】通过考古发掘,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早期人类的代表是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并且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人的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板书设计】结语:“人猿相揖别”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人们出于对自身是怎样来的好奇,提出了许多的猜想,最终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进化论。

但这一理论也有许多未解之谜,它引领着我们继续去探寻人类起源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1、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前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后肢:与现代人无多大区别,能够直立行走。
2、生活特征:会制作石器、会使用火、群居、共同获取食物
3、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板书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中国境内最早人类——元谋人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
3、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3、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人:裴文中
三、北京人的特点
(4)介绍北京人的生产情况。
北京人会制造: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并说出每种工具的用途。同时说明: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5)研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上面材料中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假如有一个北京人脱离了群体,他能生活下去吗?
(5)通过材料介绍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保存火、管理火。
(3)知识抢答。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化石及距今时间。
5.学习第三部分。
(1)看视频,了解北京的体貌特征和生活状况。
(2)请对比图片,说出北京人头部特征?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北京人还保留着古猿的某些特征)
(3)详细介绍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头部: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前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后肢:与现代人无多大区别,能够直立行走。从而总结出北京人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直立行走。
(3)知识链接,介绍古人类化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学习(一)元谋人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

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

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学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二)北京人的发现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观察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与课本紧密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起
源地,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间以及各自的发现地点。

教学准备:
教学基本过程:
感知理解: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播放短片《人类的起源》,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捕
捉信息。

提问:(1)人类的起源是什么?(2)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什么是有着决定意义的一步?(3)究竟是什么创造了人类?
(1)古代类人猿。

(2)直立行走。

(3)劳动。

总结: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的变化,部分古猿走出了原始丛林,为了生存,它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和劳动,变成了人。

而没有离开原始丛林的部分古猿则演化成今天的猩猩。

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猩同源。

2.投影: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8、生: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
9、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拓展知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也就是劳动
10、过渡:虽然元谋人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但它还是比较接近古猿,那比较接近人类的代表应该是?(北京人)
二、北京人
1、学以致用—角色扮演
分三组学生作为代表,模仿中国专家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大会商讨是否将“北京周口店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说明值得入选的理由:
学生通过合作不仅仅依靠课本的知识,还能学会通过其他方式查找相关的资料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阅读能力
知识拓展,让学生知道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通过学习来概括知识
三、知识拓展
链接到课本第五页的关于山顶洞人的知识,除了现代人的特征和会钻孔技术之外,山顶洞人还会人工取火,这是一种进步。
根据课本找出相关知识
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合作、分享、讨论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分析
让学生通过识图直观地了解古代人类的分布和相应的地理知识。
让学生根据考古资料来想象当时元谋人的生活情境,加深他们的印象。
1第一项陈述: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经过
代表主要从时间、地点、人物、证据和当时的发掘成果来分析
2第二项陈述:考古研究得出的北京人特征
与现代人类相似的特征:身高平均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
保留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
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3第三项陈述:北京人的真实生活
从用、吃、穿、住四个方面全面陈述北京人的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设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习新课】【自主学习】(收集证据)(参照课本第3页《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这些史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两个典型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北京人。

第5页拓展中也简单介绍了山顶洞人的有关历史。

他们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和基本生活状况。

【交流探究】我们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

学一学如何做考古学家,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呢?教师点击出示图片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使用的石器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

这也就是说,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呢?并说明你推断的理由。

”这些石器说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了。

因为这些石器有打击的痕迹,说明不是天然的石头,而是经过加工制造的。

你觉得他们是怎样制造工具的呢?师展示图片解释:用石块根据需要敲打而成的,比较粗糙。

由此你还能推断出什么结论呢?元谋人已经是人了,因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活动:考古探究活动目的:通过探究,学生能简述北京人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产生了解历史探寻历史的愿望;形成阅读、观察和想象等了解历史的能力和获取处理历史信息、陈述历史、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历史能力。

活动程序:生成-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活动:我们这节课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争当优秀考古学家,进行一番考古探究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

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
【巩固练习】
1、下列那一项属于山顶洞人的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会使用骨针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
C.能否使用天然火
D.懂不懂磨制石器
3、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4、材料解析题
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
(2)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