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1)PPT课件

合集下载

3中国职官制度

3中国职官制度

谢谢欣赏
二、隋唐宋地方官制
3.宋代地方官制为路、州、县三级。县的 长官称“知某县事”,州的长官称“知某 州事”。首都及重要州郡设府,长官为府 尹或知府。州之上为路,路设臵掌管军事 和民政的经略安抚司,长官为经略安抚使; 掌管钱粮征收和谷物转运的转运司,长官 为转运使;掌管司法、刑狱、监察的提点 刑狱司,长官为提点刑狱公事;掌管贷放 钱谷和茶盐产销专卖的提举常平司,长官 为提举常平司。
二、台院制
3.元代以后,谏官谏诤君王、匡正 得失的功能日渐丧失。元代强化地方 监察,将全国划分为22个监察区,称 为“道”,又以行御史台为中央派出 机构,各道监察官和行御史台组成严 密的地方监察网。
三、都察院制
1.明代中央监察机构由都察院和六 科都给事中组成。地方监察官一为由 中央出的监察御史,一为常驻各省的 按察使。
【本节要点】
一、文官制度的实施 1.文官政治崇尚“大一统”理念,大 一统是文官政治的价值取向,文官政 治有利于国家和政体的统一。
第四节 古代官制的特点与官僚的政治人格
2.文官政治接受儒家格物致知、为 政以德等主张,与武人政治相比显 得较为温和,文官一般具有较高的 文化素养,体现了中华民族“尚文” 的传统,文官政治有利于文化的发 展。
三、官僚的政治人格
1.强烈的参政意识与企盼知遇意识。 知识分子发挥自己学识才干的主要途 径是“货与帝王家”,入世参政的意 识缺少个人奋斗的独立色彩。
三、官僚的政治人格
2.自觉的忠君意识。在君主独尊 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背景下,个 人以自由意志独立奋斗已无实际意 义,权威者和服从者的关系异化为 人身依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扭曲了官僚的政治人格,臣僚极易 养成依附性人格。
第三节 地方官制
【本节要点】 一、秦汉两晋南北朝地方官制 1.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 至40多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 县的长官称县令、县长。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课件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课件

04
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度,通过考 试选拔官员,打破世袭制,提高
官员素质。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三级,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强调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为中国培养了 大批优秀官员,推动了中国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
官员品级与俸禄
官员品级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 共18个等级,以区分官员地位和权力 。
02
中央官制
皇帝与宰相
皇帝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 无上的权力,负责决策国家大政 方针。
宰相
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统领中央官 员。
三公九卿制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军事、民事 和监察。
九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等九个部门的长官,分管国家各项事务 。
05
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与影 响
官本位思想
01
官本位思想是中国古代官制的核 心特征之一,强调官员的地位和 权力,将官员视为社会精英和统 治阶层。
02
这种思想导致了官员的权力寻租 和腐败现象,同时也限制了社会 其他阶层的发展和机会。
权力高度集中
中国古代官制实行高度集权的制度, 中央政府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地方政 府和官员的权力相对较小。
《中国古代官制概 述》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古代官制的起源与演变 • 中央官制 • 地方官制 • 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 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与影响
01
中国古代官制的起源与演 变
夏商周时期的官制
夏朝的初步官制
西周的官制体系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 立了初步的官制,包括“卿”、“士 ”等官职。

职官制度

职官制度

• 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 • 1)万石:三公,月350斛,年4200石; • 2)中二千石:九卿,月180斛,年2160 石; •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150斛,年 1800石; •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120斛,年 1440石; • 15)三百石:次县长,月40,年480石; • 17)二百石:县丞、县尉,月30斛,年 360石;
• 封建皇帝有文学侍从。汉代选文章经 术之士待诏金马门,供奉辞赋,讲论 六艺。唐初设翰林院,是文人和卜医 技术待诏的处所。唐玄宗以翰林待诏 (后称翰林供奉)草拟诏令、应和文 章。翰林待诏也是文学侍从的性质。 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 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代学士 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明清称为翰林院, 但职掌和唐宋有所不同。 • 侍奉皇帝讲读称为侍读、侍讲。
•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使 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兼御史 大夫、上柱国、南川郡王、赠司空刘 公神道碑
• “开府仪同三司”是文散阶,从一品, “检校尚书右仆射”是过问尚书右仆射 的事务,“使持节”意思是有调动军事 的权力,“泾州刺史”是此人的职务, 从三品,“兼御史大夫”是荣誉兼职, “上柱国”是此人的勋位,“南川郡王” 是此人的爵位,“赠司空”是死后追赐 官。
•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类 似中央,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 • 明初沿袭元制,后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 布政司,但习惯仍称为“省”;长官为左右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明代有战事时,派朝 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称为巡抚。遇有军 事问题牵连几省,巡抚不能解决时,则派总 督处理。总督巡抚都是临时差使,不算正式 地方官。 • 清代总督巡抚才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 巡抚是省级的最高长官,总督则总揽一省或 两三省的军民要政。这样,布政使就只管财 政和人事,成了督抚的下属了。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商汤像
伊尹像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卿事,原为乡事,飨事之义,主管王室宴飨。 最早出现于《尚书·微子》,西周时,写作“卿 士”,可见是由内廷发展出来的政务官。 多尹,又称诸尹,分管各项政务。古代尹与君 通,因此又称多君。总领诸事的尹,被后世认为 是相。 御事(史),迎受政事,为王服务。
四、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皇帝
内史省 决策
审核颁布 门下省 执行 尚书省
吏部 礼部 兵部 都官(刑) 度支(民) 工部


四、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一)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隋炀帝时中央机构主要官员设置
尚书省 尚书令一人
左、右仆射各一人
左、右丞各一人
门下省 纳言二人 黄门侍郎二人 给事郎四人
内史省 内史令二人 内史侍郎二人 内史舍人四人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事,分管各方在的事务,东事、南事、北事, 合称为三事。有大事、小事之分,还出现了大事 寮。
师长、多亚,军事性的职官。左师、中师、右 师。亚是师以下的高级武官,有亚旅、亚任、亚 侯、马亚、多马亚。
巫、卜,神职官。女为巫,男称觋。卜,又称 贞人、占人,商代后期有百余名。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汉代的中央官制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汉代的中央官制
东汉防止功臣窃命,君权旁落,规定: “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在经济 上优待三百六十五功臣,但在政治上很少 重用他们。为此,刘秀还扩大了尚书台的 职权,从而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的局面。东汉的尚书台既为决策机构,又 为执行机构。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汉代的中央官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官 中

职 古

制 文
化 常
度 识

第一课时
目 叁 贰 壹
课 堂 检
常 见 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央 官




(1)(18·全国卷Ⅲ)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 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 —相。 (2)(18·全国卷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响很大。 (3)(18·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4)(17·全国卷Ⅰ)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
,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
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
师,
,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 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 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PPT课件

一、荐举制度 1.游说、上书自荐
(四)自荐
东汉时,自荐式的仕途渐渐为世家所不齿。 魏晋南北朝时,更趋于没落。隋唐以后,上 书自荐往往仅作为君主“善政”的点缀,遇 有天灾地变,君主下诏求直言,而直言上书 的人也未必能够进入仕途,弄不好还会危及 身家性命。上书自荐的人数减少,以此得官 不易,自荐成为狭窄的险途。
二、科举制度 (一)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度基本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 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 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为公开、公正的优 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出一条新途径。科 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 要,有利于更广泛地吸收人才。成为主要 的官吏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直到 1905年。
(二)私人荐举
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保举出来的人中不乏操守才 能皆备者,多有实际的办事能力。 “能以维持其二百年之国祚者,赖有此法以选拔 贤才耳。”(《清通考》卷五八《选举考》) 曾 国 藩 左 宗 堂 李 鸿 章
一、荐举制度
5. 私人荐举的弊端
(二)私人荐举
私人荐举建立在私人的人际关系和好恶爱憎 基础之上,往往存在着偏见和营私舞弊,容 易形成长官与部属之间的相互利用,加剧政 治腐败。 部属会阿谀奉承,夸功掩短,奔走行贿 长官借此笼络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有意夸 大被荐举人的优长,掩盖其缺失,甚至借保 举以纳贿
二、科举制度 (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 试。制举不常举行,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 要地位。
二、科举制度 (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持。
二、科举制度 (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 武人干政的教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 文制武政策。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广 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扩大了录取规模。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 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41 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清代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的中央辅政制。一方面,清
仿明制,改内三院(秘书院、弘文院、国史院)为内阁;另 一方面,皇帝选亲信组成亲自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协助皇 帝处理政事。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在此基础上设立军机处, 掌管相要。
精品课件
2、中央各行政机构
❖ 秦汉时期中央各行政机构的长官叫九卿:①奉常 (太常)掌宗庙祭祀和各种礼仪;②郎中令掌管官 廷侍卫;③卫尉掌管宫门近卫兵;④太仆掌管皇帝 车马;⑤廷尉掌司法,是最高法官;⑥典客管理诸 侯及少数民族来朝事宜;⑦宗正管理皇族事务;⑧ 治粟内史管理租税赋役;⑨少府掌管官廷总务。
舜帝画像与传位于儿子夏启,形成了夏商时期的王位的世袭 制度。
❖ 周代,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紧密 结合,形成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世卿世禄制。 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平民百姓“面朝黄 土背朝天”,与政治几乎无缘。
❖ 秦代废除了世袭制,采取官俸制度。选官不问出身, 量才录用,实行俸禄制度,在官有俸禄免官则无。 官吏有任期,子孙无特权。
书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同为宰相。唐高宗后以“同平章事” 为宰相。
❖ 宋代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
相。另设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大权。
❖ 元代以中书省为宰相府,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实际的宰
相职务是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 明代,沿袭旧“三公”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都督府、
御史台三大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后撤消中书 省,增设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精品课件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精品课件
❖ 科举即分科举士,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
❖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5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5年)举行最 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 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后刺使荣举臣 秀才。)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 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 最高行政长官。相 当于现在的市长。(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 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8、《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9、《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 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简称 “相”。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自从 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 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 久。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后确定六部为吏、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 户籍局长。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级公职人员)员职称。经办 案牍等事。
口 诀
视事:任职。 下车:官吏初到任。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 喻入任为官。
二、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皇帝】 这可是最常用的名词之一了,这两年播放了多少 描写皇帝的电视剧呀!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原来,秦 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 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 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 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 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 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 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 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 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 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 为"额附"。

《古代职官制度》课件

《古代职官制度》课件

官员被罢免的原因
介绍了官员被罢免的常见 原因。
晋升条件和途径
探讨了官员晋升的条件和 途径。
晋升与家世、功绩、 学历
说明了晋升与家世、功绩 和学历的关系。
结论
1 发展演变
2 影响和意义
描述了古代职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
探讨了古代职官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3 启示与现实意义
阐述了古代职官制度对现实的启示和意义。
古代职官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础,具有官职等级分明、官员选拔重视文化素养和家 世背景以及官员职责职权明确等主要特点。
官职等级制度
九品官人制
官员根据等级分为九品,决定了待遇和权利的不同。
待遇和权利
重点介绍了不同等级官员的待遇和权利。
官员职级示意图
图示了不同等级官员的职级。
官员的选拔
1
乡试、会试、殿试
解释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含义。
选拔流程Biblioteka 2详细介绍了官员的选拔流程。
3
文化素养和家世背景
强调了文化素养和家世背景在官员选 拔中的重要性。
官员的职责和职权
不同官职的职责和职权
列举了不同官职的具体职责和职权。
官员兼任多个职务
讨论了官员兼任多个职务的情况。
制约和约束
解释了职权相应的制约和约束。
官员的罢黜和晋升

第三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1)

第三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1)

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 “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
的中枢权力机关。
二、国君
夏、商、周:后、王 天子、天王 予一人 春秋以后各国国君亦称王 秦汉以后:皇帝 战国以前帝为天神称号 朕 陛下 上 制、诏、敕、谕旨、圣旨 皇后 皇太子 皇太后 临朝称制 垂帘听政 太上皇 少数民族:单于、可汗、赞普


外廷官 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 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 名。伊挚曾“为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隶)”, 得到商汤的赏识,“汤举任以国政”。《史记· 殷 本纪》记载,商汤死后,继承王位的外丙、仲壬 相继死去。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太甲即 位后,违背商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于是伊 尹把他放逐于桐(河南虞城东北),由伊尹代王 施政。三年以后,太甲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并有所 悔改,伊尹才把他迎接回来并“授之政”。伊尹 的儿子伊陟,也身居高官,“帝太戊立伊陟为 相”。


西周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 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 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 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 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 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 言,大体上有卿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 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 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 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 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 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 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 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 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培训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ppt

培训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ppt
达鲁花赤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长官”。 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 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 各级的最高长官。中央政府也有某些部门设 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 人或色目人担任。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 被废除。
❖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及按复谳禁之政,下辖刑 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
❖ 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之政,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精品7精品8
❖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任, 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 军事,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 司掌财政,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 汉代杜周在办案时 “ 不循三尺法, 专以人主 意指为狱” ,扬言: “ 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 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为是, 何古之 法! ” 因此得到汉武❖ 秦时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为 “守”;主军事的为“尉”;掌监察的为 “监御史”,简称为“监”。一郡辖若干县, 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各有尉掌治安工作。郡守及县令、长之下都 有丞。东汉魏南北朝时期实行县令、郡守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议政。 雍正年间设“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始为临时机构,后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 理❖ 1、御史制 ❖ 2、台院制 ❖ 3、都察院制 ❖ 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 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的相对独立体系。 ❖ 监察官员权察区,后变为行政区,形 成道、州、县三级。
❖ 宋的地方行政是县、州、路三级。每路有转 运司,长官为转运使、副史、判官,职责为 监察吏治,收纳赋税,送至中央。
❖ 元代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三级。各 地另设达鲁花赤。
❖ 明代地方行政基本上是省、府、县三级。省 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府的长官为知府, 县的长官为知县。 清承明制。

中国职官制度

中国职官制度

职官制度“职官”是古代文武百官的通称,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随着阶级分化并产生国家机关,就开始设官分职,来治理国家和民众。

中国古代从中央职官到地方职官,种类众多,官制体系庞杂,而且不同职官的设置和同一职官的名称,在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的各个时期演变嬗递,它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的某些特点。

第一节宰相制度宰相一词意为辅助君王、宰制万端。

古代一般都把执掌朝政、统领百官的中枢职官泛称为宰相。

宰相之称始于先秦,用以称谓政治权力和地位仅次于帝王的官僚。

宰相位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是君主的最高幕僚,又是百官的首长。

类似的职务历代都有,但官称各有不同,人数也可少至一、二,多至十余,而且宰相并非都是当朝一品,有时四、五品官也可拜相。

在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上,宰相无定称,无定职,无定员,因时而异。

战国时代,封建的官僚体制已初具规模,各国先后设相职,统领百官。

官名除称“相”外,也时也称作丞相、相邦、令尹等。

战国以降,宰相制度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秦汉的三公制、隋唐的三省制和明清的内阁制。

一、秦汉的三公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古代行政机构的框架大体形成。

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最高官员,并称三公,位同后世的宰相。

其中丞相之职,“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最高的行政长官。

太尉是最高的军事长官。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既是皇帝的机要秘书长,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是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

汉初官制因袭秦制,仍立丞相,与掌军事的太尉、掌监察的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执掌朝政。

秦与汉初的丞相,虽主持全国政事,但丞相须由皇帝任命,因此皇帝才是实际的最高行政首脑。

汉武帝时,政事日渐繁杂,皇帝的侍从与随员大量增加,因皇帝宠任外戚与近臣,相权被逐渐削弱。

汉武帝晚年,更把决事地点由外廷移至内廷,尚书等皇帝身边的内朝官因有出入禁中之便,形成所谓的“内朝”。

皇帝是内朝的领袖,尚书的权力日益扩大,丞相则逐渐变为听命于内朝的执行官,失去参与最高决策的权力。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共23页PPT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共23页PPT
中国古代官制概述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二阶段(西周至春秋)
最高君主:王(天子、天王) 太子 后
诸侯 大夫 王室机构——中央政府 诸侯、大夫机构——地方政府 王族、外戚掌握军政大全,巫史地位下降
6
第三阶段(战国至清末)
君主地位大大提高,权力高度集中, 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君主的臣 仆和侍从上升到主要地位。
7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的产生,开始 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 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 始。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 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 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 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 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
中 国 古 代 职 官 制 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一、概述 二、国君 三、宰相 四、中央各部门长官 五、地方长官 六、封爵与品秩
人军队的。臣的级别也很不相同,有些是商王的
亲族、有些是来自臣服的部族、甚至有些属于奴
隶的身份。不过,作为臣的奴隶,都从奴
隶晋升为宰相。
9
外廷官
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
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
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14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 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 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 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 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 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 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 《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 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 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 还兼任了太宰,总领宫廷事务,这也是后来太 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中央政制
三公和太宰
三公和太宰
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 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
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
们在出任周朝王室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 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
本来是王室的宫廷事务总管,因亲近天子,所
8
官制
内廷官
主要有宰、臣两类。这些官员主要处理商王
的私人事务,包括其私人领地、以及王官内部的
管理等。宰的地位非常高,特定的情况下作为商
王的代表直接处理政务。《史记·殷本纪》记载,
殷高宗武丁,“三年不言,政事决于冢宰”。臣
的种类很多,有负责农耕的、有负责内廷供奉的、
有负责祭祀的、有负责警卫的、也有管理商王私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 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18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 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 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15
宰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官?
16
三、宰相
最高执政官 1、春秋时期 令尹 相 2、战国时期 各大国普遍设立宰相 相邦 相国 相室 丞相 相 令尹 国君家臣
17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 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
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 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 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 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 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 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名。伊挚曾“为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隶)”,
得到商汤的赏识,“汤举任以国政”。《史
记·殷本纪》记载,商汤死后,继承王位的外丙、 仲壬相继死去。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太 甲即位后,违背商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于
是伊尹把他放逐于桐(河南虞城东北),由伊尹
代王施政。三年以后,太甲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并
有所悔改,伊尹才把他迎接回来并“授之政”。
伊尹的儿子伊陟,也身居高官,“帝太戊立伊陟
为相”。
10
军事官制 卜、作册都是宗教官员,相当于罗马时
代的祭司,但是地位远不如罗马祭司来得高。 其中卜作为大祭司,权力比较大,作册的职 务与后世的史相当,是负责记录的官吏。亚 服是武官,统帅军队,有亚,多亚,大亚之 分,但是具体职务与等级区别不详。商朝的 武官还有射(统帅弓箭手)、犬(负责商王 的田猎)、戍(要地驻屯军长官)等其他称 号。
11
地方官制 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
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与 后世不同的是,商朝保留了前代母系社会的一 些特点,女性也可以被封为诸侯并统帅军队。 甲骨文中就有“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 万,呼伐□”说在辛巳这一天卜问,以命令妇 好这个人统帅一万多人的军队去讨伐某某地方。 这里的妇好,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3
一、概述
国家产生以后出现职官 原始社会的氏族或部落首领 不是官:社会公仆 “三皇五帝”的传说 非信史
夏朝:我国官职设置之始
4
古代官制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 国家规模小,国家机构简单,没有明确分工。 君主——后 、王 后羿射日 史(卿史、大史)、巫——神权的体现者 夏:羲(xi)和、大理、官师,多由巫、史担任, 世袭制 商:父师 、少师——王族长老 臣、宰、尹——国君家臣
12
西周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
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 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 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 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 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 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 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 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