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四年教案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教案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一、导入1欣赏影片《虫虫危机》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动画片,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个小片段,请大家欣赏。
(1)影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一类?(2)你能说出名称的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昆虫有什么共有的特征?(课件出示昆虫结构分解图)师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概括:体躯二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昆虫形态各异,花纹、色彩丰富多样。
3、认识各种昆虫(课件展示图片)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你能根据图片中昆虫的形状、颜色或花纹等特点给它们分类吗?师总结:昆虫按生活环境可分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生活在水里的。
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身体各部位关系怎样?师举例:竹节虫: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形状和色彩长得和周围环境很像,生活在枝干,树枝等地方。
独角仙:头上有犄角(雄虫),身体强壮,能拉动比它身体重20倍的东西。
爱摔跤,是为了抢地盘或食物。
4、揭示课题我们要动手制作这些可爱的小不点,来个《虫虫大聚会》二、新授1、观察思考出示昆虫范作(以瓢虫为例)思考:这只昆虫哪一部位的制作比较特别。
2、探究作法思考:(1)昆虫较特别的部位怎么折(学生思考后演示)(2)还有其他的折法,或制作方法吗。
(3)除了这一部位之外,哪些部位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制作。
(4)还有其他除折、叠等以外的方法辅助完善昆虫的制作吗?女口:身体与四肢的连接用粘帖,眼睛可以用画的等3、欣赏评论(1)看看小朋友的作品(课件播放小朋友作品)(2)从这些作品中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发表见解)(3)你能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吗?教学反思。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第三节“保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描述并讨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3.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和描述。
5. 知识拓展:学习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自然。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现象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保护自然的方法3. 保护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一种自然现象,写出你的感受。
(2)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我观察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
花朵的颜色五彩斑斓,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
(2)示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多植树造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教案】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2. 探索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教具,以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内容;2. 课件或黑板,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来形容。
二、知识输入(15分钟)1. 分享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
例如,人类依赖自然的资源和环境,同时也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造成破坏,导致环境问题等。
2. 展示案例: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如雾霾的形成、野生动植物灭绝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
2. 提问引导: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你认为如何平衡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的保护?(2)你能列举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吗?(3)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濒危动物和植物?(4)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四、小结(10分钟)1. 思维导图或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制作思维导图或总结表格,梳理出学生的观点和措施。
2. 引导学生反思:你在今天的讨论中有什么心得和收获?你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环境保护?3. 引出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将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珍惜之情;2. 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3. 作文或展示: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作文或制作展板,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提出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年级人与自然教学计划教学文案
四年级人与自然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1 、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 、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 、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人与自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人与自然教育课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人与自然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
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对各门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人与自然教案设计
人与自然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包括依赖、互动和影响等方面。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探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利用数据和图表展示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问题。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文教案——人与自然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文教案——人与自然教案教学设计1人与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在我们生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同时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使之更为健康和美好。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本次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本人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同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2.1 教学内容:2.1.1 课前准备:老师向学生展示有关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视频或图片,并与学生讨论掌握课堂重点。
2.1.2 阅读思考:老师向学生讲授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知识,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1.3 课堂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4 写作能力训练:学生将通过阅读和课堂讨论中的所得,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尝试撰写一篇有关人与自然的文章,并参与同桌互评,通过反复修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2 时间安排:2.2.1 课前准备(20分钟):视频或图片的观看以及与学生的讨论。
2.2.2 阅读思考(30分钟):向学生讲授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章。
2.2.3 课堂讨论(4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2.4 写作能力训练(60分钟):学生通过传达思想和诉求来提高写作能力,又通过反复修订来提高文章质量。
3.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方面: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知识。
3.2 阅读法: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3.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与同学思想交流,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0: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0: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用和维护自然资源,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自然作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自然环境,努力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会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我们使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例如水、土地、森林和矿产等等。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例如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化学污染物,这会影响空气和水质的纯度,重要的是影响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系统运转的正常。
在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发展可持续的社会。
保护环境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未来的需要。
因为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特别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我们应该从个人做起,增强环保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让环保和发展互补共赢。
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创新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减少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使用新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环保型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实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我们健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保护自然,虽然表面是对环境的维护和保护,但实际上是我们对自己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的保护。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共同发展可持续的未来。
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为我们和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逐渐减少消耗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方式,期待能够共同打造一个环境和谐,人民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社会。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主要围绕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环境”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课时“自然与环境”,重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呢?人和自然有什么关系?”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分析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如何减少塑料污染。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列举出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2. 人与自然的关系3.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2. 拓展练习: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仍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环保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人与自然的教案范文
人与自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采用讨论、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自然环境1. 导入: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价值,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1. 导入:讨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阐述保护环境的意义。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行动1. 导入:介绍环保意识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四课时:珍爱生命1. 导入:讨论珍爱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人类活动对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第五课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 导入: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
3.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课后环保行动的实施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与自然》教材或相关环保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资料:选取与人与自然关系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环保行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在人类的生存发展历程中,自然一直是我们最依赖和需要的资源,也是我们最终要面对的挑战。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人与自然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1. 了解自然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
这不仅涉及到生物、地理和气象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影响,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2.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涉及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考虑人对自身的影响。
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保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3. 培养环保意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付诸实践,从细微之处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二、教学方法1. 课程设计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使课程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又易于理解、接受和关注。
2. 实践教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实验、观察、野外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3. 辅助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辅助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现象、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4. 教外活动在学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自然环保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植树节、环保义诊、环保宣传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理念。
结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中小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能力为基础,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年级下册人与自然防治土壤污染教案
四年级下册人与自然防治土壤污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感知土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在查阅资料和实验证明的基础上了解土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人类不息行为对干现的破坏激发学生保护土的行为。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对一些行为形成正确的观点。
教学准备:布置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十面铺297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那么谁来说说,土为人类提供了什么?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食物、植物、动物、生存环境)。
5、谈话:土堰对整个地球有着白大的作用,但是你知道土撰的现实状况吗?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1、引导学生交流土现实状况的资料师:课前同学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土现状况的资料。
接下来,先在各小组内交流,并评选出典型的资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1)小组同学依次阅读自己的《土资料》卡片。
(2)将本组的卡片进行分类、整理与排序。
(3)听了同学的资料,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体会。
小组代表分别交流各组最具说服力的资料,师生评价。
2、播放有关土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被沙漠化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学生感受到土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热爱土的热情。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你能说一说土的现实状况吗?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
3、认识人类对土的破坏(1)小组讨论: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
(2)汇报交流。
(3)播放有关人类对土破坏的课件。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人类破坏的程度和危害。
(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提出问题:我国的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出示或投影图片或播放课件),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2、猜想假设。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多样的生物》: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第三节生态系统。
2. 第五章《人与自然》:第一节自然资源,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三节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2)分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特征、生态系统2.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3. 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生物分类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分类依据有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再流向分解者,形成一个能量流动的闭环。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教案范文
人与自然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概念,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自然规律,从而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3.情感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概念。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展示素材:自然景观图片、生物标本等。
3.讲解工具:黑板、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自然景观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绚丽多彩。
引导学生讨论自然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a.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陆地、水域、大气等,并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些自然资源。
b.讲解"人与自然"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通过讲解一些例子,如人类依赖自然提供的食物、水等,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例如污染、砍伐森林等。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讨论与思考(15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b.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c.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4.案例分析(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其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找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如,地河水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5.总结归纳(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教案
教案: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观察、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介绍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自然景观欣赏:展示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 自然元素绘画: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授自然景观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自然景观,并将其融入绘画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自然风光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新课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欣赏自然风光,教授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自然景观欣赏3. 自然元素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2. 结合课堂所学,尝试运用新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表现出自然景观的美。
3. 部分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
在“人与自然”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教案名称: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 环保知识介绍-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减少污染- 绿化环境- 垃圾分类3. 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环保行动对保护地球的意义- 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情况,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介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Step 3:环保知识介绍(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个常见的节约和环保知识,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污染、绿化环境和垃圾分类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Step 4:讨论与思考(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影响?2. 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能源和环保?Step 5:环保行动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环保行动对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地球家园。
Step 6:小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保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破坏情况。
2. 环保知识介绍的相关图片或实例。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小作文,以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2. 保护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学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 尊重生命:认识动植物的价值,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活动:1.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 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
3.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第二章:社会的我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2. 团结合作: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活动:1. 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2. 小组活动: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提高社交能力。
第三章:家庭与我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教学内容:1. 家庭的组成: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的依靠。
3. 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尊重父母。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的组成,家庭的重要性。
2. 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爱意。
3. 观察家人之间的互动,记录温馨时刻。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知道在学校的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规则,知道在学校的行为规范。
3. 学校责任感:了解学校的重要性,学会爱护学校。
教学活动:1. 讨论: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行为规范。
3. 参与学校活动:爱护学校环境,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第五章: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的特色。
2. 学会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2. 探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自然世界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2. 学生能够表达保护环境的意愿,并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b.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c. 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b. 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c.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a.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b. 思考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c. 创造环保项目或活动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照片、自然灾害案例及环境破坏的照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问题导入法:提出一系列与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照片,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幅照片中的自然景观是什么?- 你对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2. 学习环节a.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
- 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组织学生分享有关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
- 展示人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b.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讨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分享环保项目和活动的案例,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
- 介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c.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四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土壤的作用教案
四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土壤的作用教案认知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3、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
也可以合作进行。
2、评价活动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精品】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精品】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中的第二章第三节——《自然与人类的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自然界中的资源分类,探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2.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责任感。
3.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合理利用与保护。
难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强调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现实生活中过度开发、污染环境的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4. 例题讲解:(1)讲解例题: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分析解题思路,强调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出身边存在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答案要点:(1)自然资源分类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4)个人环保行动及建议。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标题:人与自然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人与自然的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境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习自然界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非生物等;-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观察力,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自然界的现象;-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合作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积极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 自然界的基本概念:介绍生物、非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图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从食物链、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
2.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活动,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引出自然界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分;- 第三课时: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其组成和功能;- 第四课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解;- 第五课时:总结归纳,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并提出行动计划。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物、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或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9、制作雨量器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雨量等级,知道雨量大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通过制作雨量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人类对气候干预的利弊。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
教学环节
2、通过制作灌溉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了解灌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新授
总结
拓展
水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出示水车挂图)。水车是借着水流的运动惯性,推动水车的辐条,使水车的转轮慢慢转动起来,把装满河水的水斗逐级提升上去。当水斗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水斗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水车边的渡槽中,河水就会顺着渡槽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里。
教学环节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新授(出示挂图)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种船叫气垫船,是可以腾空飞行的船。大家仔细观察,船上有什么?你猜测下,风扇有什么作用?
1、教师介绍“野牛”气垫船。(出示挂图:野牛气垫船。)野牛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录船舶。我国升级改造的“野牛”气垫船,在两栖作战和远程机动作战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你知道题型如此庞大的气垫船是怎样腾空飞行的吗?
7、指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
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读《降雨歌》,并且试着理解。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了解雨量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看书,听教师讲解,了解掌握
学生讨论,汇报
观看微视频,理解人工技术对天气的影响和改变。
学生讨论人工干预天气的利弊,小组形成意见并汇报。
动手制作雨量器。
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讲解气垫船的工作原理:气垫船的底部围绕着橡胶“围裙”,通过从船体上方或四周吸进空气,从船体下方喷出空气,使传递和支撑面之间形成“气垫”。这样,当气垫船运动时,船体与水面或地面就不会直接接触,悬起来好像飞行一样。
3、出示课件:你能归纳出气垫船的特点吗?
4、教师介绍气垫船的发展历程和气垫船的类型(出示微视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假期快到了,学校的花在假期如何灌溉呢?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地方课程教案联系微信:13394228321)
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根据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
了解掌握
观看微视频,了解
动手操作,制作浇花器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方案,小组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10、神奇的灌溉
观看关于苍耳的微视频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介绍,了解“仿生发明法”和尼龙粘扣的发明过程。
看书第47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舵、新型车头、雷达的发明。
认真倾听并了解
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创意,然后动手绘制设计方案(在书上的表格内绘制)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10、神气的灌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灌溉工具及工作原理;
5、指导学生制作迷你气垫船。(结合书上介绍的方法)气垫船风扇
4、收到不同等级的暴雨预警信号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出示微视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常常收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因此人们研究了一些技术手段来干预天气,其中最常见的是人工增雨。当然,人工消雨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不想让某地下雨,就在周边地区人工作业,让雨下到别出去。除了人工干预降水,人工防霜冻、消雾、消云、抑制雷电等技术的研究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6、请同学们思考,人工干预天气有哪些利弊,请各组讨论,各抒己见。
3、教师讲解“有趣的仿生发明法”,讲解“振动陀螺仪”、冷光、“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的发明和应用。
4、出示课件:下面这些发明创造是怎样利用“仿生发明法”的?(书上第48页的内容)(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指导学生了解)
5、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9页,运用“学一学”的方法,对课桌和椅子进行创意改造。你有什么好的创意,请绘制出设计图把!
通过苍耳果实传播的方式,你有什么发现?
1、教师介绍“仿生发明法”和尼龙粘扣的发明。(出示挂图:尼龙粘扣。)1894年,瑞士一位叫乔治的工程师,发现了苍耳果实上密密麻麻的小钩刺。这些小钩刺就是帮助苍耳果实牢牢钩住动物皮毛的“秘密武器”。通过向苍耳学习传播果实的“智慧”,乔治发明了尼龙粘扣。2、你还知道哪些利用“仿生发明法”进行的创意发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新授同学们都喜欢雨天吗?
无论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还是倾盆而下的大雨,都是大自然的奇妙景象。为了分辨大雨和小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了《降雨歌》。(出示课件)
1、出示雨量器挂图:气象部门通常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
2、教师讲解雨量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指导看书P61,教师讲解雨量等级的划分和预警等级的划分。
板书设计
9、制作雨量器
暴雨预警等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气垫船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气垫船,进一步了解气垫船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制作气垫船材料及工具。
1、除了水车,你还知道哪些灌溉方式?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如何解决缺水问题是势在必行的。如何才能高效利用优先的水资源呢?
3、介绍常见的集中灌溉方式:滴灌、喷灌、渗灌、平移式灌溉、针式灌溉等。(出示课件介绍)
4、出示微视频,介绍我国水利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5、指导学识自制浇花器(看书69-70页)
《人与自然》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7、跟生物学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启迪;
2、通过“学一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仿生创造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仿生产生一定的创意。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微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新授(播放微视频)从野外回来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衣服上挂了许多小小的椭圆形的带刺的植物果实。这种长着刺的果实的植物叫苍耳。苍耳的果实表面长有很多小钩刺,能够轻易地挂在小动物的毛皮上,被小动物带到别处,脱落后落入土壤,在合适的环境中,就会长成一株新的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