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小结:
重点: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表现:
(1)牛力耕田。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 人力基础。 (2)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 (3)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出现。说明大农业生产过程中,人
民正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生产。
(4)自耕农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规模极小的私有经济。 在有限的土地上,靠精耕细作增加产量成为最低的劳动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手工业
一、成就
冶金业:春秋时期人民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技术。
春秋战国之际进入铁器时代,铸铁 件大量用于制作农具、手工工具等。 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 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最主要原因是秦国首先由于“以牛田”,而具有了“不 可与战”的国力。
对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应该怎样评价?
积极: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 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 然而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
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家种在垄上。优点:垄台土层厚, 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 地增加 ,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 利于防涝和抗旱;利于集中施肥等。 相关链接:最早出现的抗旱耕作法可能是畎亩法。畎,是沟;亩是 垄,其实 也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 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在低田里将 作物种在垄上。是西汉代田法的前身。
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 目的:
建统治。
(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 表现: 是末业。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 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 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 评价: 萌芽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wk.baidu.com商业
一、商业的发展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营商业的兴起 (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成为有强大经济实
力的自由商人),商人的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
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 巨商。
弃政经商——范蠡 “陶朱公”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 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 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 (1)使秦国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其实力,不东 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人。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 伐。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 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 ——《资治通鉴》 材料二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 批人才;秦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 (楚人入 (2)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投 秦,时为客卿)亦议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 资大、见效慢,但它会极大地改善社会生产的环境和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 条件,有力地推动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 王乃除逐客之令。 幅度提高。 ——《史记》 (1) 材料中郑国为何要修建郑国渠?秦王知道真相后做出了什么决 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结合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 的作用。
戽斗,这是一种原 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 的灌溉工具。
使用人力
辘轳
利用轮轴原理体提取 井水的起重装置。井 上竖立井架,上装可 用手柄摇转的轴,轴 上饶绳索,绳索一端 系水桶。摇转手柄, 使水桶一起一落,提 取井水。春秋时期, 桔槔、辘轳等提水工 具就已经广为流行。
桔槔
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春 秋战国时使用桔槔的地区主要是经济 比较发达的鲁、卫、郑等国(今山东 西南、河南北部、河北南部)。
五、水利工程
魏文侯时西门豹引漳河水 灌邺 韩国水工郑国兴建,使关 西门豹渠 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郑国渠 邗沟
都江堰 芍陂 春秋末年吴国在长江、淮河间开凿,是 ⑤ 秦国蜀首李冰修建,使四 中国历史上最早兴建的运河 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位 于安徽寿县南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4.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有 黄金和白银。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赵 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环钱、楚国蚁鼻钱等。
二、重农抑商
含义:重视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政策和思想。 开端:战国商鞅首倡,后历代王朝沿用。 根本原因: 原因:
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 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商人从政——吕不韦
2.商业发达: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各地的特产。
3.重要的商业中心: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
楚国的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 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 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市”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 心而存在。
二、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 形态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生产产品 流通 方式 不在市 场流通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 分出售
政府直接经营、 军用品、政府和 集中的大作坊 皇帝专用物品 民间私人自主 经营 民间消费 产品
家庭 手工业
农家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 缴纳赋税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小结:
社会重大变革
2.畜力耕田的推广 4.水利工程的灌溉
农业: 1.铁制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3.耕作技术的进步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积极作用: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 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2)消极作用: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 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 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③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 的恶化;
材料:《战国策· 赵策一》记载,赵国谋得秦人 围攻的上党之地,秦赵临战,平阳君赵豹劝诫赵 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材料中平阳君赵豹认为秦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原因之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一项?
他认为秦国已经推行牛耕,发展水上运输,作战勇猛 者都得到最高的封赏,国家法令严厉,行政效率很高, 这样的国家是难以战胜的。
6.影响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发展 ②小农经济下,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 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 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的保持着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 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破产,大规 模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 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一个新 的轮回。
材料:《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
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 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
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牛耕在春秋时期已开始兴起,也说明了 人们对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视。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主要形式: 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 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 地位,是专制王朝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占 有的土地较少,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地主 的土地,把部分劳动成果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4.土地兼并:(见学案)
四、灌溉工具
用竹篾、藤条等编成, 略似斗,两边有绳, 使用时两人对站,拉 绳汲水。徐光启《农 政全书》:戽斗,挹 水器也……凡水岸稍 下,不容置车,当旱 之际,乃用戽斗。控 以双绠,两人挈之, 抒水上岸,以溉田 稼。”
4.地位:
在中国传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专制集权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关系到古代经济的繁荣 和政权的安危。
5.评价: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 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 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 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 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 致农民起义爆发。
井田制瓦解 1.形成:
(1)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最典型的是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 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私有制。“改帝王之制,废井 田,民得买卖。”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商鞅还以实行 “以军功行田宅”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地主所有者。 (2)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中央集权制度和土地私有制最终在各国 确立。 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和转让;地主和自耕农名下 2.特点: 的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古代, 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 的直接提供者。)
六、小农经济(经营方式)
1.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原因: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 料;生产力的发展使其有能力进行独立生产活动。 ③政府为保证财源,多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 济。
3.特点:
(1)自给自足性: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 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2)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 概括: 织。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3)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与合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苛 ③铁犁牛耕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注重 政、土地兼并等)能力差。 精耕细作。 (5)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 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农业
一、耕作方式的变化
铁犁牛耕: 是中国传统社会 的主要耕作方式
的春 铁秋 揷时 期 铁铧犁 战国魏
曲柄铁锄
铁 制 农 具
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 代替石骨农具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牛耕的运用: 是我国农业技术 牛耕 史上农用动力的 一次革命 使用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