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类办法

合集下载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银监发〔2007〕63号第一条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科学评估小企业贷款质量,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及其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企业贷款是指《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对各类小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性贷款。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本办法将小企业贷款至少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同时考虑借款人的风险特征和担保因素,参照小企业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见附件)对小企业贷款进行分类。

第六条发生《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第十八条所列举的影响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以及出现该指引“附录”所列举的预警信号时,小企业贷款的分类应在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至少下调一级。

第七条贷款发生逾期后,借款人或担保人能够追加提供履约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低风险担保,且贷款风险可控,资产安全有保障的,贷款风险分类级别可以上调。

第八条本办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最低要求。

银监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特点和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准确的方法对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制定实施细则,细化分类方法,并与本办法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据此制定的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备。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小企业贷款损失。

贷款产品的风险分析和分类

贷款产品的风险分析和分类

贷款产品的风险分析和分类在金融市场中,贷款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金融产品。

贷款的提供给企业和个人,不仅有助于资金的流动,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贷款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分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贷款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分类方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贷款市场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风险类型。

它指的是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违约的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商业环境等因素相关。

对于贷款机构来说,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任务。

为了准确评估信用风险,贷款机构通常会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查看借款人的个人信用报告、调查其还款能力和借贷历史等。

在评估过程中,贷款机构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给予不同的贷款利率和额度。

对于信用较好的借款人,贷款机构会提供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额度;而对于信用较差的借款人,贷款机构可能需要增加利率或者提供较低的额度。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另一种常见的贷款产品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波动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贷款价值降低的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与借款人所处的行业、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相关。

在市场风险分析中,贷款机构通常会综合考虑行业前景、企业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

如果某个行业的前景不明朗或者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贷款机构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或要求增加担保措施。

相反,如果某个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或者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贷款机构可能会给予更低的利率和更好的贷款条件。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贷款产品中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风险类型。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内部流程、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与贷款机构的内部制度和运营管理相关。

为了减少操作风险,贷款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

此外,贷款机构还应采用科技手段,例如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工具,以提高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准确性。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方法,用于评估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该分类法包括以下五个级别:
1. 正常类:指贷款资产风险相对较低,借款人按照合约要求还款并偿付利息的贷款。

借款人还款能力良好,无违约记录。

2. 关注类:指贷款资产可能存在少量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例如,借款人可能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不善的情况。

3. 次级类:指贷款资产风险较高,借款人有一定的违约风险,还款能力不太强。

需要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加强催收和追偿。

4. 可疑类:指贷款资产风险非常高,借款人已经出现严重的违约行为,还款能力非常弱。

贷款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很可能需要进行减值处理或催收追偿。

5. 损失类:指贷款资产已经出现不可收回的损失,借款人已经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贷款几乎无法收回。

此类贷款需要进行核销,且可能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贷款资产的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一、概述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是指银行将贷款放款的风险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和坏账类,这五类贷款的实质上是由银行为了规范贷款放款行为而制定的规定。

二、正常类
正常类是指客户业务履行良好,贷款还款定期按时偿还,没有逾期的贷款,贷款拖欠的额度不超过正常拖欠额度。

三、关注类
关注类是指客户的贷款还款存在迟延现象,但是仍在保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而且拖欠金额不超过正常的拖欠额度。

四、可疑类
可疑类是指客户有不良的还款行为,有一定的拖欠义务,但目前还没有丧失还款能力的贷款。

五、损失类
损失类是指客户已经丧失还款能力,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银行可能会承担一定损失的贷款。

六、坏账类
坏账类是指客户的贷款还款已经超出商定期限且无法偿还本息的贷款,贷款已经完全丧失本金和收益。

- 1 -。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本行信贷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贷款分类,是指本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

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办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本行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创造条件实行九级或十二级分类。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六条贷款分类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本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ﻩ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ﻩ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

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

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

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欠息资产无需进行风险分类.由信贷资产孳生的应收利息等须按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呆账时评《公司信贷》贷款风险分类方法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一、基本信贷分析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基本信息,其内容包括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目前还款来源;贷款在使用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即资产转换分析,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贷款目的分析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

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

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如借款人申请的是一笔短期贷款,但是后来贷款被用做一块土地的先期付款,短期贷款变为长期使用,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加大,贷款偿还可能性受到影响。

2.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不外乎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由于这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可变现性不同、成本费用不同,因此,风险程度也就不同。

但通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

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版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模板一、前言为了有效地管理银行贷款风险,保障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银行建立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该制度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将贷款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分类,针对各类贷款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处置方式,确保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本文旨在为银行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提供一份模板,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风险分类原则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应根据以下原则:(一)以业务性质和客户特征为依据,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保障措施等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产风险等级;(二)以客户的贷款资产为基础,综合考虑其历史表现、当期表现和预期表现等因素,进行贷款风险评估;(三)应按照贷款风险等级的高低,实行差别化管理和审慎管控,落实分级分类措施。

三、风险分类标准风险分类标准应根据实际风险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制定,应充分体现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贷款进行严格、科学、客观的评估。

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一)客户的信用状况,包括客户的还款记录、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行业背景等因素;(二)业务的风险程度,包括业务的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因素;(三)资产的风险程度,包括资产的质押率、偿付能力、变现能力等因素;(四)其他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因素。

下表为一个风险分类标准的示例:分类标准 | 贷款风险等级---|---正常| 无历史逾期记录,当前表现良好,信用风险低,资产风险低关注| 有一定的逾期记录或被判有还款不能力情况,资产状况一般,信用风险中等,资产风险一般次级| 有较长时间逾期记录或已被逾期债务清收部门认定为可回收但有一定损失的逾期贷款,客户经营不佳,信用风险高,资产风险较高可疑| 贷款已发生损失或存在较大损失可能,信用风险极高,资产无法变现损失| 贷款已经全部或部分计提损失准备,资产价值极低,不再对外发放新贷款四、分类管理与处置(一)正常类贷款资产对于正常类贷款资产,银行应加强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强对贷款客户的经营状况监管,及时发现风险,进行调整和处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指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状况等因素,将银行贷款分为优质资产、良好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和特别关注资产五类。

1. 优质资产:借款人偿还能力极强,还款记录良好,清偿风险很小,不需要设置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2. 良好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稍微弱一些,但是有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可控。

需要设置少量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3. 可疑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但是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跟踪管理和催收,同时设置较高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4. 损失资产:借款人已经严重违约或破产,对银行造成损失,需要全额核销贷款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5. 特别关注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有可能违约或破产,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和高强度的跟踪管理,同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贷款风险的分类和指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贷款风险的概念和特点1.1 贷款风险的定义: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借款人违约、资金流动性不足、市场波动等导致的潜在损失。

1.2 贷款风险的特点:贷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和时序性等特点,需要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2. 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2.1 按照借款人信用状况分类:将借款人按照信用等级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风险四个等级,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

2.2 按照贷款用途分类:将贷款按照用途分为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企业经营贷款等,以评估不同用途贷款的风险特征和潜在风险。

2.3 按照贷款期限分类:将贷款按照期限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以评估不同期限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水平。

2.4 按照担保方式分类:将贷款按照是否有担保分为有担保和无担保贷款,以评估担保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和保护程度。

2.5 按照贷款金额分类:将贷款按照金额分为小额、中额和大额贷款,以评估不同金额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3.1 评估风险水平: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了解风险水平和潜在损失。

3.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风险并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3.3 优化贷款业务结构: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4.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应用案例4.1 银行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银行业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在金融领域,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但贷款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规范贷款风险管理,制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概述1.1 定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指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将贷款进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1.2 目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准确评估贷款风险,科学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1.3 重要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2.1 风险定性原则: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因素对贷款进行分类,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管理要求。

2.2 风险定量原则:通过贷款风险评估模型等工具对贷款进行量化评估,科学确定贷款的风险等级。

2.3 风险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动态调整贷款的风险分类,及时应对风险变化。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基于信用评级: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信用评级等信息,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3.2 基于还款能力: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资产状况等因素,评估其还款能力,确定贷款的风险等级。

3.3 基于担保方式:根据贷款的担保方式(如抵押、担保等),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降低风险。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审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贷款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2 风险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贷款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4.3 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五、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效果5.1 降低不良贷款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标题: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银行需要对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指引。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贷款风险。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1.1 确定风险程度:通过分类,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2 便于监管: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确保银行合规运营。

1.3 保护资金安全:通过分类指引,银行可以更好地保护资金安全,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2.1 借款人信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风险相对较低。

2.2 抵押物价值:抵押物的价值也是贷款风险分类的考量因素,价值高的抵押物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2.3 贷款用途:贷款用途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也会影响贷款风险分类,风险较高的贷款用途需要更严格的分类。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内部评级模型:银行可以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抵押物价值和贷款用途等因素进行评级分类。

3.2 外部评级机构:银行也可以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贷款进行评级,借助专业机构的评估来确定贷款的风险分类。

3.3 综合评估:综合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结果,银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贷款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控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暴露。

4.2 风险分散:通过贷款风险分类,银行可以实现风险分散,避免集中在某一类贷款上。

4.3 风险预警: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五、贷款风险分类的监督和评估5.1 监管要求:监管机构会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银行符合监管要求。

5.2 自查自纠:银行也需要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将贷款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这些级别是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用途、担保物等因素来评估的。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的贷款,风险较低。

关注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但还未出现违约情况,需要加强管理。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较大风险,可能出现违约情况,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出现违约情况,但还有一定的收回可能性。

损失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还款,银行需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偿。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同时,对于借款人来说,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贷款风险等级,更好地规划还款计划,避免违约情况的发生。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为银行和借款人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和规划服务。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是一种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贷款的风险。

五级贷款分类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级别:
1. 正常级:贷款按时偿还,没有逾期情况,风险较低。

2. 关注级:贷款还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还款不及时或部分逾期,但仍然可以被纠正,风险程度较低。

3. 提前预警级:贷款存在一定风险,还款出现较大问题,可能会导致逾期或无法按时偿还本息。

需要对贷款进行监测和风险控制。

4. 不良级:贷款已经逾期或无法按时归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会造成损失。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催收或诉讼等。

5. 呆账级:贷款已经无法回收,风险最高,丧失了追索的可能性。

需要将其作为坏账进行核销。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保护其贷款资产的安全。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呆账时评《公司信贷》贷款风险分类方法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一、基本信贷分析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基本信息,其内容包括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目前还款来源;贷款在使用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即资产转换分析,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贷款目的分析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

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

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如借款人申请的是一笔短期贷款,但是后来贷款被用做一块土地的先期付款,短期贷款变为长期使用,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加大,贷款偿还可能性受到影响。

2.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不外乎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由于这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可变现性不同、成本费用不同,因此,风险程度也就不同。

但通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

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匡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风险分类的背景和意义1.1 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1.2 还款能力的评估1.3 担保情况的评估2. 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1 风险等级划分原则2.2 评估指标和权重的确定2.3 风险分类的方法和流程3. 风险分类的具体指引3.1 优质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2 中等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3 高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4. 风险分类的应用和效果4.1 风险分类对贷款审批的影响4.2 风险分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4.3 风险分类对贷款担保要求的影响5.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和控制措施5.1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5.2 风险分类的控制措施5.3 风险分类的监测和评估6.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和改进6.1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性6.2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改进方向6.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贷款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然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将更加精准和有效,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城贷[2009] 12 号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资产质量,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东营市东营区城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对象是本公司发放的各类贷款.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二)发现贷款经营、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贷款管理,化解经营风险;(三)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规范运作的原1则.第二章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公司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正常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借款人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二)借款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但是不影响贷款本息按期全额偿还。

第六条关注贷款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60天(含);(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三)借款人或有负债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四)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五)借款人还款意愿差;(六)借款人或保证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公司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七)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八)借款人的管理层,特别是法定代表人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九)贷款抵押物、质物价值下降,或公司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十)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

贷款风险十二级分类法

贷款风险十二级分类法
逾期
逾期
0
1-10天
11-30天
31-90天
91-180天
181-360天
361天以上
质押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抵押
正常
关注
关注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保证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损失
损失
信用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损失
损失
按照风险程度大小,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一级、正常二级、正常三级、正常四级、关注一级、关注二级、关注三级、次级一次、次级二级、可疑一级、可疑二级和损失级十二个级别。前七级合称优良信贷资产,后五级合称不良信贷资产。各行需将十二级分类所对应的五级分类结果,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口径统计,并对外按五级分类口径进行信息披露。
风险分类
评级得分
核心定义
正常
正常1级
特优<20
借款人市场竞争能力极强,现金流量非常充足,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极强,还款意愿很好,有非常充足的证据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
正常2级
优秀[20,30)
借款人市场竞争能力很强,现金流量充足,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很强,还款意愿很好,有足够证据表明能够按期足额还尝债务本息。
逾期时间担保方式未逾期逾期逾期逾期逾期逾期逾期361天以上质押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抵押正常关注关注关注次级可疑可疑保证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可疑损失损失信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可疑损失损失按照风险程度大小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一级正常二级正常三级正常四级关注一级关注二级关注三级次级一次次级二级可疑一级可疑二级和损失级十二个级别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银监发〔 2007〕63 号第一条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科学评估小企业贷款质量,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及其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企业贷款是指《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对各类小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性贷款。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本办法将小企业贷款至少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同时考虑借款人的风险特征和担保因素,参照小企业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见附件)对小企业贷款进行分类。

第六条发生《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第十八条所列举的影响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以及出现该指引“附录” 所列举的预警信号时,小企业贷款的分类应在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至少下调一级。

1第七条贷款发生逾期后,借款人或担保人能够追加提供履约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低风险担保,且贷款风险可控,资产安全有保障的,贷款风险分类级别可以上调。

第八条本办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最低要求。

银监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特点和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准确的方法对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制定实施细则,细化分类方法,并与本办法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据此制定的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应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备。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小企业贷款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贷款风险分类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本公司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科学评估中小企业贷款质量,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及其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贷款是指对各类中小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性贷款。

第三条公司应按照本办法将中小企业贷款至少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第四条公司可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同时考虑借款人的风险特证和担保因素,参照中小企业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见附件)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分类。

第五条发生影响中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时,中小企业贷款的分类应在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至少下调一级。

第六条贷款发生逾期后,借款人或担保人能够追加提供履约保证金、变现能力强的抵质押物等低风险担保,且贷款风险可控,资产安全有保障的,贷款风险分类级别可以上调。

第七条本办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公司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最低要求。

公司可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细化分类方法,并与本办法的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第八条公司应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拨备贷款损失准备。

第九条本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和修改,并向区金融办报备。

附件:中小企业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