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分为集权控制模式和多元化管理模式两种。

一、集权控制模式集权控制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集中权力控制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战略决策。

这种模式下,子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财务决策权、人事决策权等都由国有企业总部来统一决策和控制。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业务统一决策: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核心业务进行统一决策和控制,包括市场拓展、产品开发、生产安排等。

国有企业总部通常会制定详细的经营计划和目标,要求子公司按照要求执行。

2. 资金控制: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资金分配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资金拨付、审批制度等方式来限制子公司的财务自主权。

3. 人员管理: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人员任免、晋升、福利待遇等进行管控,通过人事制度来控制子公司的人事权力。

4. 决策权集中化: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所有决策权进行集中控制,子公司的决策需经过总部的批准和授权,凡属事关重大的决策都要报请总部决策。

二、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模式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委派一部分权力给子公司,实行适度的分权管理。

这种模式下,子公司拥有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和决策权。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总部委派一定的经营决策权限给子公司,子公司制定自己的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并根据全年表现给予奖励或处罚。

2. 绩效管理:国有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奖惩子公司,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培训和借鉴:国有企业总部为子公司提供培训和借鉴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学习,提高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品牌建设:国有企业总部在品牌建设方面给予子公司一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进国有企业品牌的升级和推广。

国有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既有集权控制模式的集中统一特点,也有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分权和灵活性。

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子公司的特点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管控模式,以提升子公司的经营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三、母公司与主要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公司为核心、 子公司为主要成员的组织体系,母公司的主要作用是依照法律程序和集团 章程,组织制定和实施集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开展融资、企业购并、 资产重组等资本经营活动;决定集团内部的重大事项;推进集团成员企业 的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建立集团的市场营销网络和息网络等等。 而子公司应当服从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确保集团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
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
(1)
―操作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 ―财务管控型”
(2) (3) (4) (5) (6) (7)
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总部对子公司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子公司管理的各方面实施管理,几 乎什么都管。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 理非常深入。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 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 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 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直到杰克· 韦尔奇任 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这种模式 可以形象地表述为。 ●IBM公司可以说是操作管控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 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 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
一、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定; 二、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 三、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网络 式); 四、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如对人、财、 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五、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作流 程体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重要外界因素的考虑。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在新型的母子公司关系框架下,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和有效的控制,使母子公司的结构能够有效率地运转?上海/李方叶张晓燕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母子公司体制逐渐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

母子公司关系的出现引发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问题。

经典管理理论中,组织结构、组织设计思想和管理控制系统,着重于研究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与控制,而母子公司的出现及其控制和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因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意义上是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在法律上是各自独立、平等的,母公司只是通过资本或行政性的控制权与子公司相联系,这完全有别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投资者、股东,只能通过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等法人监理机构对子公司进行管理。

由于现实存在着母子公司信息不对称和不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成了一个新的难题。

在新型的母子公司关系框架下,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母子公司的结构能够有效率地运转,是母子公司体制得以成功运作的关键。

管理控制模式的分类对母子公司管理控制模式的划分,中外学者进行了积极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Miehael Goold等区分了三种母公司管理风格(模式):战略规划型、战略控制型、财务控制型。

战略规划型的母公司深深介入其下属业务单位计划和决策的形成,战略控制型的母公司将计划权下放给业务单位,但仍保留对业务单位的计划进行核准和评价的权利,财务控制型的母公司在控制过程中特别强调财务目标的重要性,但也关注战略进程和战略目标的发展情况。

Ouchi认为,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的方式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官僚式控制、市场式控制、团队式控制。

集权官僚控制,是指以母公司为主的决策程序,并明确指出重要的策略性决策集中于母公司的程度;市场控制机制,源于自由竞争,利润是控制的基础,业务单元被视为利润中心,只要利润指标符合要求,上一层级基本上不对下一层级进行过多的指挥和约束;团队式控制,是指企业高层将企业当成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团队,通过对下一层级的充分授权和调动下一层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约束和文化的力量,控制公司单元的行为。

集团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集团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集团对分公司的管理制度
是指集团总部对其下属的分公司进行管理的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这些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集团对分公司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权力权限等进行规定和管理,明确分公司的上下级关系和职责范围。

2. 目标管理:集团制定分公司的经营目标,包括市场份额、销售额、利润等,通过各种手段如年度计划、指标考核、奖励机制来实施目标管理。

3. 绩效管理:集团对分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通过设定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对分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以激励分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财务管理:集团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包括财务制度、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等,确保分公司的财务状况符合集团的要求。

5. 人力资源管理:集团对分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包括人员的招聘、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分公司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业务发展。

6. 营销管理:集团对分公司的营销活动进行管理,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销售渠道、促销活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分公司的营销策略与集团的整体战略相一致。

这些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分公司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为集团整体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并最终实现集团与分公司的协同发展和共同目标。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制度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制度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制度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制度是为了确保母公司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子公司的运营,以达到整体经营目标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首先,母公司会建立一个明确的组织结构,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机构,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董事会会由母公司派驻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重要职位,以确保对子公司的决策有所了解并发挥影响力。

其次,母公司会制定一套规范和指导子公司运营的管理制度,涵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方面。

这些制度将确保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并按照母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

此外,母公司还会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进行定期审查和监督,通过内部审计、财务报告分析等手段,确保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准确可靠,以便及时调整和干预。

另外,母公司还会定期与子公司进行沟通和协调,包括召开会议、传达指示、分享经验等方式,以确保母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流畅和合作良好。

总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保障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并确保子公司在规范的管理下健康发展。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集团市场及投资管理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集团企业的重组、资产重组、资本市场发展、资产处置等等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端,大多数集团公司以及子公司都在艰苦追求从资源整合优化,达到高效组织管理,促进集团综合发展的目的。

因此,集团企业面临着以下问题: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管理其子公司?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金融管控模式。

金融管控是子公司的基础,它反映出一个集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风险水平。

集团公司通过实施财务管理规范,确立了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制度,监督其财务实力和财务风险的发展,促进状况的可控性。

二是经营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管控,既要坚持由父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又要给予子公司一定的自主权,以免局部管理者把活动局限在自己手中;又要加强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使全集团内部活动显得更加紧凑和有序;还要协调全国内外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

三是信息管控模式。

随着IT技术的发展,信息管控模式逐渐成为集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集团公司可以精确地管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业务运行、费用支出等,提高子公司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是人力管控模式。

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集团公司才能有效运作,而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集团公司制定的适用于全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则和政策,为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最后,集团公司还应该加强对内外子公司的经营管控,定期审计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报表标准,有效地管控子公司的运行,进而推动全集团的发展。

总之,集团公司组织管理模式是复杂的,应当从金融管控、经营管控、信息管控以及人力资源管控等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促进集团公司和其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仅仅靠金融管控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集团和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集团管控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

集团管控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

集团管控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一、引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集团管控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集团管控模式是指在多个子公司之间进行协调和管理的一种体系,旨在实现全局管控和风险管理。

本文将介绍集团管控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集中管控型1.定义集中管控型是指所有子公司都由总部进行统一管理和决策,总部对子公司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2.特征(1)权力高度集中:总部对所有子公司拥有最高决策权,所有子公司必须服从总部的指挥。

(2)资源共享:总部可以根据需要分配资源给各个子公司使用,以实现资源共享。

(3)标准化管理:总部可以制定标准化管理规范,并强制各个子公司执行,以确保企业运营的一致性。

(4)信息透明: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各个子公司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分权型1.定义分权型是指将决策权下放到各个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2.特征(1)权力下放:总部将一部分决策权下放给各个子公司,以适应不同子公司的实际情况。

(2)自主经营:各个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经营,以实现最大化利润。

(3)资源独立:各个子公司可以独立使用资源,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分配和调整。

(4)信息共享: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各个子公司的数据共享和交流,以促进协作和合作。

四、联合型1.定义联合型是指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形成一种联合体系,共同协商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

2.特征(1)战略协商: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战略协商,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风险共担: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承担风险和责任,在面临困难时相互支持。

(3)资源整合: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

(4)信息共享: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以促进协作和合作。

五、混合型1.定义混合型是指将集中管控型、分权型和联合型等多种模式进行组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体系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体系

操作管控型
总结词
对子公司进行紧密的管理和控制,强调对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详细描述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包括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环节。母公司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流 程,并监督子公司的执行情况。这种管控模式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但也可能限制子公司 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矩阵制
结合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的特点,设立 跨部门的项目组,适用于需要加强内部协
调和快速响应的集团。
事业部制
按产品、地区或客户类型设立事业部,实 行分权化管理,适用于规模较大、多元化 经营的集团。
网络结构
通过外包、合作等方式构建外部资源网络 ,集团母公司专注于战略规划和管理,适 用于高度专业化和服务化的集团。
管控体系的有效性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管 控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计等方式 ,全面了解管控体系的实际效果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优化管控体系,提高其运行效率
和效果。
管控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关注国内外先进管控理念和方 法,及时引入适合企业发展的 新理念、新方法。
05
CATALOGUE
集团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的优化与改进
管控体系与公司战略的匹配
管控体系应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确保母子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相符合 。
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和子公司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控策略,以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 需求。
定期评估管控体系与公司战略的匹配度,及时调整管控策略,确保其适应战略变化 。
网络化
加强内部和外部的协作与连接 ,构建高效的信息传递和资源 共享机制。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

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

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

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引言:在企业集团经营模式中,子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子公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的业绩和发展。

因此,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演变1. 传统集权模式早期的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多采用传统的集权模式,即由集团总部统一制定策略和决策,并对子公司的运营进行严格的控制。

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集团总部的集权,但也抑制了子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活力。

2. 委托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经营环境的复杂化,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逐渐从集权模式向委托管理模式转变。

在委托管理模式下,集团总部将一部分决策权和运营权委托给子公司,让子公司更加独立地运营和决策。

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子公司的创新活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 矩阵管理模式随着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传统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矩阵管理模式被引入,集团总部和各个子公司之间形成多个交叉点,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管理和决策的协调。

4. 股权激励模式为了激励子公司的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中引入了股权激励模式。

集团总部通过给予子公司员工一定的股权,以激励他们积极工作,促进子公司的发展。

二、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a) 整合资源: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实现集团内资源的整合,使各个子公司能够共享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b) 协同效应:通过集团总部的统一管理和决策,可以实现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业务的优化和整合。

c) 资本支持:作为集团的一部分,子公司可以获得集团总部更多的资本支持,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潜力。

d) 风险分担: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使风险和压力得到分担,使整个集团更具抗风险能力。

2. 挑战:a) 统一标准:集团总部需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方针,以确保各个子公司的运营和经营符合集团整体战略和要求。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本文以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集團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存在的问题,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策略提出了建议。

标签:集团型公司总部;子公司;管控模式一、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必要性集团行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够有效提升子公司经营的透明度,通过科学管控,能够使子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始终与总公司的发展方向一致,并能够按照总公司要求有序开展每一环节的经济业务,并在经济业务开展中更好的体现本集团的发展理念,从而维护集团良好形象,并在实现子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好的维护本集团的整体利益。

而且,进一步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够及时了解子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及时改正,进而不断提升子公司的运营管理成效。

二、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存在问题(一)子公司高管任用不合理任用高管使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集团型总部对子公司高管任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高管在子公司中的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还会导致子公司发展退步,进而影响到集团的整体发展成效。

(二)制衡效果不理想在子公司审批权限及部门领导的权限设置中,通常应该考虑独立性和制衡性,但是一些集团公司总部在对子公司的管控中并没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集团对子公司的制衡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化,管控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子公司经常会出现舞弊、越权、串权等情况,进而对整个集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制衡工作不完善,导致子公司私自越权审批相关业务或开展相关交易,但是相应的风险却最终由集团承受,进而给集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子公司与集团公司总部信息不对称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中,为了不断提升集团的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效果,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团虽然会制定一定的管理办法来对子公司进行管控,但是所建立的制度办法往往无法适应所有的子公司,因此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沟通则显得十分必要。

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制度

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制度

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制度一、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母公司和其所有子公司。

二、前言作为一家集团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为了保证集团的整体发展和稳定经营,以及落实好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母子公司间必须建立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

此制度以明确母子公司间的权责关系,规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保证集团经营、财务、风险的管控和掌控。

三、管理模式1. 母公司与子公司应该采取集权管理模式。

2. 母公司行使内部审批权和监督权。

3. 子公司对母公司负责,母公司对子公司行使管理权。

4. 母公司应该设置专门人员对子公司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管理流程1. 母公司制定母子公司管理制度,管控整体经营。

2. 子公司依照母公司的制度进行操作和管理。

3. 子公司需要对母公司的管理要求进行报告。

4.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指导,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5.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审查。

5. 子公司在母公司领导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五、主要内容1. 母公司管理权力(1) 母公司有权对子公司管理委托书、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资质、授权书等进行管理和监督。

(2) 对于子公司重大的经营管理事项,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进行预算、汇报和审批。

(3)母公司有权对子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责任进行追究。

2. 母子公司财务管理(1) 子公司应该按照母公司财务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2) 母公司应该对子公司的财务账目进行监督和审查。

(3) 子公司应该在母公司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财务流程进行财务操作和管理。

(4) 子公司应该做好会计凭证的保存,以及提供完整的税务报表和财务报表。

3. 母子公司风险管控(1) 子公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风险控制,及时对风险进行上报。

(2) 母公司应该对子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和控制。

(3) 母公司应该对子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治理和回报。

(4) 子公司对重大风险的决策,需报母公司批准。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管理制度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确保子公司规范、高效、有序地运作,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集团整体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旗下所有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以及其他集团总部直接管理的经营实体。

第三条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实行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人力资源管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协同发展。

第二章管控原则第四条战略协同原则。

子公司业务战略规划应服从服务于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确保子公司业务与集团战略相协调,实现集团整体竞争优势。

第五条财务管控原则。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子公司财务稳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六条人力资源管控原则。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确保子公司人才队伍稳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第七条分级管理原则。

集团总部实行三级法人管理体制,对子公司实施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

第八条信息披露原则。

集团总部要求子公司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确保投资者利益。

第三章管控内容第九条战略规划。

集团总部负责制定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指导子公司制定业务战略规划,确保子公司战略与集团战略相一致。

第十条财务管理。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风险防范等。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

第十二条内部控制。

集团总部要求子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子公司合规经营,防范经营风险。

第十三条信息管理。

集团总部要求子公司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确保投资者利益。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四条集团总部设立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子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本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十五条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执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方面。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企业组织运营中,可能存在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管控问题,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决定了集团组织运营的目标能否实现,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关系的是企业组织运营的一个方面。

根据集团与下属企业集分权程度地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一般而言,包括操作型(集权,过程控制)、战略型(集分结合,程序控制)、财务型(分权,结果控制)三种模式,各模式追求的核心思想就是授权与控制平衡。

在把握好集团组织授权与控制的核心思想后,选择适宜地管控模式,相应地必然形成一定的集团内部架构和业务流程。

内部架构体系决定了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的权责,决定了各自的分工,同时也决定了集团组织的整体业务流程,最终推动集团整体的组织运作体系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地最大化。

一、指导思想1、保证集团公司总体战略规划的落实和执行;2、及时地获取来自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支持集团公司正确决策;3、减少和防范投资、公司运营中资产资金风险发生;二、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1、领导:制定集团战略方向;管理集团业务组合;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共同愿景、价值观;确定并实施重大投资并购活动;创建集团共同运作政策、标准和流程,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

2、绩效获取:审核批准子公司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子公司绩效;监督管理子公司财务状况;审计集团运营风险。

3、资源调配与整合:制定和实施子公司资源共享机制;整合资金管理;核心人才的获取和培训;政府、股东等公共关系的管理。

4、提供服务与支持:提供政策咨询;人事财务处理;教育与培训。

三、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1、操作管控型:不设有独立董事会,与集团主营业务关联度较高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原则上选择“操作型管控”模式。

该管控模式的特点:(1)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介入较深,例如: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人事、财务制度的制订要以集团总公司相关制度为蓝本,或直接由集团总公司负责人事、财务管理。

(2)业务上实行实时指导与监控,绩效的评估与调整。

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

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

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探索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公司对所属子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和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随着集团化经营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集团对子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本文将探索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主要包括权力关系、组织体系和业绩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1. 权力关系:集团对子公司的权力关系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指导和控制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集团公司拥有控股权或者股份,能够通过股东权益行使对子公司的决策权。

此外,集团公司通常会派遣高级管理人员进驻子公司,进行决策和管理。

2. 组织体系:集团对子公司的组织体系是指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层级关系和组织结构。

在这种模式下,通常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集团公司作为总部,负责制定战略和政策,子公司则根据总部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运营工作。

同时,为了提高协同效率,集团公司还可以设立业务部门或者事业部,便于跨部门的协调与决策。

3. 业绩管理:集团对子公司的业绩管理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环节。

集团公司通常会制定目标和指标,对子公司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和激励。

此外,集团公司还可以通过定期审计和报告,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集团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优势1. 协同效应:通过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实现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

集团公司可以更好地整合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和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给予子公司充分的支持与指导,使得整个集团的业绩得到提升。

2. 统一战略: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实现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集团公司作为总部,在确定战略和决策时,可以综合考虑整个集团的利益,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同时,集团公司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经验共享,提供子公司所需的支持与帮助。

3. 降低风险: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以降低子公司经营风险。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IBM公司是典型,力保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 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

集团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管控模式企业组织运营中,可能存在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管控问题,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决定了集团组织运营的目标能否实现,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关系的是企业组织运营的一个方面。

根据集团与下属企业集分权程度地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一般而言,包括操作型(集权,过程控制)、战略型(集分结合,程序控制)、财务型(分权,结果控制)三种模式,各模式追求的核心思想就是授权与控制平衡。

在把握好集团组织授权与控制的核心思想后,选择适宜地管控模式,相应地必然形成一定的集团内部架构和业务流程。

内部架构体系决定了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的权责,决定了各自的分工,同时也决定了集团组织的整体业务流程,最终推动集团整体的组织运作体系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地最大化。

一、指导思想1、保证集团公司总体战略规划的落实和执行;2、及时地获取来自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支持集团公司正确决策;3、减少和防范投资、公司运营中资产资金风险发生;二、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1、领导:制定集团战略方向;管理集团业务组合;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共同愿景、价值观;确定并实施重大投资并购活动;创建集团共同运作政策、标准和流程,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

2、绩效获取:审核批准子公司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子公司绩效;监督管理子公司财务状况;审计集团运营风险。

3、资源调配与整合:制定和实施子公司资源共享机制;整合资金管理;核心人才的获取和培训;政府、股东等公共关系的管理。

4、提供服务与支持:提供政策咨询;人事财务处理;教育与培训。

三、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1、操作管控型:不设有独立董事会,与集团主营业务关联度较高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原则上选择“操作型管控”模式。

该管控模式的特点:(1)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介入较深,例如: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人事、财务制度的制订要以集团总公司相关制度为蓝本,或直接由集团总公司负责人事、财务管理。

(2)业务上实行实时指导与监控,绩效的评估与调整。

母公司如何管理子公司

母公司如何管理子公司

母公司如何管理子公司母公司如何有效管控子公司1、管理纽带问题。

管理纽带,也就是集团体系内,总部与下属单位建立从属关系的方式。

一般来说,最简洁的是以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形式进行划分。

在子公司方面,又可以分为全资、肯定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等不同的股权持有方式。

这是实现集团管控的法理基础,也是运作集团管控的平台基础。

许多集团型企业,有发展速度过快、战略不够清楚等缘由,在这样最基础上的问题上,还存在股权关系不清、股权层级不明等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了集团管控的有效实施。

2、管控模式问题。

一般来讲,最简洁的管控模式分为财务型管控、战略型管控和操作型管控。

其中财务型管控是对下属单位授权最多的一种模式,操作型则是授权最少的一种模式。

企业选择怎样的管控模式,将决定了后续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体系设计,而现在也有许多的企业存在管控模式不清楚的问题。

3、总部定位问题。

在总部对于下属单位进行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也存在着总部定位不清的问题。

总部定位就是指总部承担的核心职能有哪些,一般有战略投资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财务监管中心、统筹协调中心等等,通过这个作为将来总部和下属单位进行权责划分的基础,而现在大量的集团型企业对此缺乏明确的概念。

4、治理结构问题。

以法理的角度来讲,治理结构是管控的核心基础。

在股权基础上,通过董事会、监事会、专项委员会、经理层等不同角色的划分,实现公司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而现在绝大多数的集团企业,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5、权责划分问题。

总部与下属机构之间明确的权责划分,可以说关系到集团管控能否合理的实施。

因为,现在总部和下属机构之间的抵触,就是集中在大量业务发展、职能管理的决策权方面。

在一些管理内容上,有时总部要管、有时又授权给下属机构,假如没有明确的划分确认,那么就会导致总部和下属机构之间管理的无所适从,不仅影响效率,甚至会带来管理的混乱。

6、集团整体企业文化问题。

集团管理也要努力在集团内部,构建起支撑集团管控的企业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是典型,力保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
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 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型:有头脑,没有手脚
和记黄浦成为典范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

下属企业每年会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
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公司有和记黄浦。

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
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

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

可见,操作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

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管控模式没有“最佳”:只有“最适合”
广义的管控模式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或“万能”的模式,也没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且它们还将随一些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影响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具体形式的因素有竞争环境、公司战略、业务组合、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传统、政府政策、法律规定、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等等。

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多半是以母子公司制为基础,同时混以事业部制和直线职能制。

从业务战略的需要出发,对涉及企业集团主业发展方向的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采用股权置换、收购等办法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
以达到对该公司的完全控制;而对一家全资子公司,基于某种考虑,也可能出让部分股份使其变为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

从经营风险因素考虑,如果预计该公司在异地的经营风险大,可设立一个子公司,使其负有限责任;反之,则可考虑开设分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