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52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我国法律规定,债权的撤销权,自债权人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该5年期间属于( )。

A.除斥期间B.取得时效期间C.期日D.长期诉讼时效期间正确答案:A解析:除斥期间跟诉讼时效的区别如下:(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

(3)价值取向不同: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加速财产的流转,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设置除斥期间的价值在于消除当事人关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原有法律关系。

(4)期间和计算不同:诉讼时效一般长于除斥期间,而且诉讼时效可能中止、中断甚至延长,而除斥期间固定不变。

(5)适用的主动性不同:法官不能自行适用诉讼时效,只在义务入主张时效利益时,法官才能适用,但是,法官可以依职权主动适用除斥期间。

2.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在溯及力问题上的(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的就是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的溯及效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立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即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

3.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张某的儿子张小某将货物交付给李某。

张小某在送货途中与刘某驾驶的卡车相撞,货物损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刑法典是指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典,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部分内容的修正,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因此属于狭义刑法。

本题选A。

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在1997年刑法典之后我国只颁行过一部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关于特殊人群的从宽处罚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处罚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中的“应当”应理解为“必须”,即不允许有例外,凡是未成年人犯罪都必须予以从宽处罚。

A选项错误。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是介于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与完全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中间状态的精神障碍人。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5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5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5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伪造货币并运输的,( )A.按一般的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按伪造货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C.按运输假币罪定罪处罚D.按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刑法》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也就是说按照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D项正确。

2.甲公司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发放后没有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肆意挥霍,致使到期不能偿还贷款。

甲公司的行为( )A.成立贷款诈骗罪B.成立骗取贷款罪C.成立合同诈骗罪√D.成立诈骗罪司法解释规定,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本题中,甲公司将贷款肆意挥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取贷款,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本题选C。

3.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 )A.按照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处罚B.按照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C.按照骗取贷款罪定罪处罚D.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

D项正确。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对其( )A.不认为构成犯罪√B.认为构成犯罪但免予处罚C.认为构成犯罪但由家人强制治疗D.认为构成犯罪但减轻处罚《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因此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即使造成危害结果,也不认为构成犯罪,A 项正确。

5.甲投毒杀其妻子乙,乙服毒后痛苦万分,甲心生怜悯之情,将乙送至医院救治。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关于抢夺罪的正确说法包括( )。

A.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B.如果被害人有所觉察,行为人将其财物夺走的,不构成抢夺罪C.抢夺财物犯罪不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伤害D.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正确答案:A,D解析:抢夺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决定了其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而不可能是不动产。

该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行为人在实施抢夺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例如在抢夺的过程中造成用力过猛,造成他人摔伤。

是否构成抢夺罪和被害人是否察觉是没有关系的。

该因素不影响抢夺罪的定罪。

知识模块:侵犯财产罪2.伪造货币罪可能判处死刑的情形有( )。

A.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B.具有特别严重的情节C.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D.境内外勾结伪造巨额货币的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的是( )A.绑架罪B.拐卖妇女儿童罪C.故意杀人罪D.破坏交通设施罪正确答案:A,B解析:犯罪既遂的形态在理论上争议较大,建议考生以考试分析观点为准,并记住考试分析列举出的常见的类型。

狭义的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实施到一定程度作为既遂的标志。

法硕考试中的行为犯的概念是广义的行为犯的概念,包括狭义的行为犯和举动犯。

举动犯,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就是既遂的犯罪。

常见的行为犯包括: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煽动分裂国家罪、脱逃罪、传播性病罪、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

AB选项正确。

实害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

常见的实害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

C选项错误。

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的程度为犯罪的既遂。

常见的危险犯有:放火罪、爆炸罪、决水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适用刑罚的目的是( )。

A.惩罚罪犯B.预防犯罪C.伸张正义D.平息民愤正确答案:B2.某甲在交通肇事后见前后无人,便驾车逃逸,致被害人因伤重未及时救治而死亡。

某甲的行为应当定为( )。

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A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仅定交通肇事罪,而将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作为量刑的一个从重处罚情节,不实行数罪并罚。

3.我国《刑法》中的附加刑( )。

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C.只有主刑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才可以附加适用D.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正确答案:D解析:参见《刑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的特点是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适用。

当附加适用时,可能同时适用两个以上附加刑。

4.某甲为了非法占有某乙随身携带的贵重财物,先使用暴力将乙打死,然后将财物掠走。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B.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C.抢劫罪和过失杀人罪D.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正确答案:A解析:为实施抢劫而杀人是抢劫的手段,应定抢劫罪,不定为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

5.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

A.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B.危险即将来临C.避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后实施D.为避免危险可不惜造成任何损害正确答案:A解析:紧急避险是在合法权利面临现实危险的威胁而不得已实施的,因此,要求不超过特定的限度,因而,不是危险即将来临,也不需要经过慎重考虑,还必须在特定的限度内实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玎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本题中,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之后乙放弃犯罪并积极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犯罪中止。

因此,乙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故本题选B。

需要说明的是,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之所以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而不是实行行为,因为不会对其丈夫的生命造成现实的紧迫的危险。

对于任何犯罪来说,“着手”行为都是对法益有现实、紧迫的危险的行为。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二楼财务室领取20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一楼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本题中,甲的诈骗已经被识破,公安机关是为了获取证据才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换句话说,甲获得理赔款不是保险公司被骗的结果。

只能构成保险诈骗罪未遂。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0,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真题)甲因自己不能生育,花l万元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一男婴。

3个月后,甲嫌抚养孩子太辛苦,遂以2万元转卖给乙,并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甲的行为构成A.遗弃罪B.拐卖儿童罪C.诈骗罪D.拐卖儿童罪√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拐卖儿童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甲嫌抚养收买的男婴太辛苦,遂以2万元转卖给乙,构成拐卖儿童罪。

故本题选D。

4.(2013年真题)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

对甲的行为A.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定罪处罚C.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六章第二节中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4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 )。

A.法院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特殊的犯罪主体,限于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负有审判职责的人员,即司法工作人员。

4.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5.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的是( )。

A.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玩忽职守罪√D.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而只有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

6.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 )。

A.刑事诉讼√B.行政审判C.行政执法D.民事审判徇私枉法罪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其不同于发生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注意两者发生领域的区别。

7.1999年4月4日,冯某因持刀抢劫被公安局依法逮捕。

冯某的父亲冯某某为使其儿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到派出所的民警李某,请李某帮忙想办法如何处理。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1,分数:52.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存在形式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我国刑法存在形式有三种: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刑法的存在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是附属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本身不是独立的刑法存在形式,而是对上述三种存在形式相关规定的解释,仍然可以归结在上述三种存在形式之中。

掌握本题应该结合法理学的相关知识。

4.下列不属于刑法特征的是( )。

A.调整范围的特定性√B.调整对象的专门性C.刑法制裁的严厉性D.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刑法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比较广泛,一切对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利益,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在刑法的调整范围内。

其他法律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可能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利益与关系,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doc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doc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模拟试卷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的好友乙因犯罪被公安机关追捕,乙逃至甲家说:“公安人员马上就到,该怎么办?”甲说好办,你赶快向我家后面的树林中逃,若公安人员来了我跟他们假装摩擦耽误时间。

公安人员丙由于已看见乙逃到了甲家里,正要进门被甲拦住,说家有病人,不许惊扰,丙说执行公务要紧希望理解,甲提出要看工作证,丙说放在了路边警车上包里了,甲还是不让,于是和丙拉扯在一起,甲使劲一推,丙倒地后脑正好撞到石头上而死亡,则( )。

(分数:2.00)A.甲成立窝藏罪,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罪B.甲成立窝藏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罪C.甲只成立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D.甲成立窝藏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罪4.甲自称为法硕联考命题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持伪造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的印章,以向考生出售考题为名,骗取考生钱财共20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甲成立伪造(公文)国家机关印章罪B.甲成立诈骗罪C.甲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与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罪D.甲成立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罪5.甲为显示自己是本地“人们惹不起的人”,一日装作喝醉酒,在附近街道上开车横冲直撞制造事端,拦截、辱骂、殴打本地多人,其中致一人重伤,一人死亡。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2009年1月1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

2009年7月1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年半B.5年C.8年D.7年半正确答案:D解析:某甲是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即将后罪有期徒刑5年和剩余的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主刑执行完毕后已经执行了半年)进行并罚,应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之日起停止计算,并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继续计算。

所以,2年半的剥夺政治权利在2009年7月1日起停止计算,并从5年有期徒刑主刑执行完毕后继续计算。

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新罪的主刑执行期间。

所以,两者相加,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7年半。

知识模块:刑法学2.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连续犯正确答案:B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

故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单选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妻子死亡。

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果然因飞机失事而死亡。

甲的劝说行为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乙随后追赶。

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乙拾得钱包后离开。

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丙夺走法警的手枪将赵某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丁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

A项中,虽然甲的妻子按照甲的劝说乘坐飞机,但是由于飞机失事不是甲所能控制的,所以甲的行为与其妻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项中,乙获得的钱包不是其通过暴力行为而得到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项中,虽然赵某即将被执行死刑,但是丙的行为却是赵某死亡的客观原因,所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项中,因果关系是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丁虽然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但是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

2.下列选项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

A.甲2004年1月盗窃他人财物2000元,2005年1月盗窃他人财物3000元B.乙伪造商务部的批文后,利用该伪造的批文骗取某企业5万元C.丙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将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后收受犯罪分子家属给的1万元D.丁因为抢劫他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其还有另外应当判处4年有期徒刑的漏罪没有判处正确答案:D解析:A项甲犯的是同种数罪,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对于同种数罪不并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要被告人在羁押期间怀孕的,不管判决时的状况如何,都不能适用死刑。

由于死刑缓期执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故对怀孕的妇女也不能适用死缓。

知识模块:刑法学2.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 )。

A.静止行为B.消极且违反命令规范的行为C.消极不实施其可以实施的行为D.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其分类标准不是身体上的静止或者运动,而是行为人的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规范的性质。

作为违反的是禁止规范,即不应当为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命令规范,即应当为而不为。

故选D 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刑法》第94条关于“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的规定属于( )。

A.论理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立法解释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立法解释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2)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3)在刑法施行中如发生歧义所作出的解释。

《刑法》第94条的规定是立法解释的第一种情形。

故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4.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 )负刑事责任。

A.制造毒品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走私毒品罪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根据《刑法》规定,对甲( )。

(2011年单选6)(分数:2.00)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C.可以假释但不能减刑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4.甲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了引诱不满14周岁幼女卖淫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引诱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不具备追诉时效中断或延长的情况下,对甲的行为的追诉时效是( )。

(2008年单选14)(分数:2.00)A.5年B.10年C.15年D.20年5.《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

(2008年单选15)(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6.中国公民甲在境外被一外国间谍组织收买,接受该间谍组织指派,回国搜集某沿海军事基地情报。

甲的行为构成( )。

(2008年单选16)(分数:2.00)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C.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通过电子邮件,将因工作便利获悉的国家经济秘密发送给某境外机构。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 )。

A.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财经管理制度B.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资金使用权C.公司、企业等单位公款的占有权D.公司、企业等单位公款的所有权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侵犯财产罪2.洗钱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下列哪种犯罪所得?( )A.走私犯罪B.贪污贿赂犯罪C.金融诈骗犯罪D.抢劫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采用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方法,从而使其“合法化”的行为。

故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从字面上看贿赂的含义是( )。

A.财物B.财产性利益C.不正当利益D.财物和财产性利益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故选A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4.甲雇佣乙杀害胡某,并且带乙辨认了胡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做胡某杀害( )。

(2012年单选10)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A解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做胡某杀害。

此案中乙主观上意欲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上也侵犯了生命权,在侵犯生命权这个客体上是主客观相一致的,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因胡某的生命和王某的生命在刑法上是等价值的。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保护原则B.物权客体特定原则C.物权法定原则D.公示、公信原则正确答案:A,B,C,D解析:备选项表述的都属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其中,物权客体特定原则又称为一物一权原则。

知识模块:民法学2.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拉货。

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

刘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

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

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

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轮。

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C.属于假想避险D.应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D解析:紧急避险的两个重要条件是:(1)危险必须正在发生;(2)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而为之。

本题中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如果刘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刘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想象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

所以,刘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

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正确答案:A,B解析: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序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故选C。

2.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B.甲女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将乙男打死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D.甲诱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客观上是人的具体行为,排除“思想犯”;(2)在主观上是在行为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支配之下;(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3,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B.“但书”赋予司法机构排除犯罪的权力,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相容√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D.“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

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符合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B选项错误。

“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但书”也是为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第一层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层次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

“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B.“但书”赋予司法机构排除犯罪的权力,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相容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D.“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

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符合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B选项错误。

“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但书”也是为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第一层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层次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

“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

与《刑法》第13条犯罪定义的定量要求相呼应,分则条文对有些犯罪特意规定了程度方面的限制要件,如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在通常情况下有“数额较大”的限制;侮辱、诽谤罪等,有“情节严重”的限制;寻衅滋事、遗弃、虐待罪等有“情节恶劣”的限制;在经济犯罪中,往往有“销售额”“逃避缴纳税款数额”“非法经营额”“违法所得”等数量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52(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通过刑罚适用,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这是指刑罚目的中的( )A.一般预防B.特殊预防√C.刑罚报应D.刑罚威慑特殊预防是指通过刑罚适用,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主要是通过刑罚的适用与执行,把绝大多数犯罪人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

B项正确。

2.我国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管制是我国主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方法,属于限制自由刑。

A项正确。

3.甲因信用卡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法院在宣告缓刑的同时宣告禁止令。

下列选项中,甲应当被禁止的内容是( )A.禁止设立公司B.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C.禁止申领、使用信用卡√D.禁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宣告禁止令时,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

本题中,甲实施了信用卡犯罪,应当禁止申领、使用信用卡,C项正确。

4.死刑的核准机关是( )A.高级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法院√C.省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刑法》第48条第2款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B项正确。

5.对于判处没收财产的犯罪分子,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 )A.不再偿还B.日后有经济能力时偿还C.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D.由人民法院依照职权偿还《刑法》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C项正确。

6.以刑法是否以量刑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量刑情节可分为( )A.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B.减轻情节和从轻情节C.减轻情节和加重情节D.从轻情节和从重情节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量刑情节作不同层次的分类。

其中,以刑法是否就量刑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A项正确。

7.我国采取的数罪并罚的原则是( )A.并科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按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我国的数罪并罚确立了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中原则。

D项正确。

8.下列关于战时缓刑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战时缓刑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B.适用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C.适用的基本依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D.犯罪军人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但是不能免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D项错误,战时缓刑的犯罪军人,撤销原判刑罚的,既免刑也免罪。

9.下列选项中,不能适用减刑的是(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死刑√减刑是指对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死刑。

本题选D。

10.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最低刑期是( )A.10年有期徒刑B.13年有期徒刑√C.15年有期徒刑D.12年有期徒刑《刑法》第78条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得少于13年。

本题选B。

11.我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项正确。

12.根据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犯罪未遂可以分为( )A.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B.实行阶段的未遂和结果阶段的未遂C.预备阶段的未遂和实行阶段的未遂D.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根据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对犯罪未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3.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为标准,共同犯罪可分为( )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为标准,共同犯罪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一般共同犯罪指共同犯罪人之间无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特殊共同犯罪指三人以上为多次实行某种或几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

D项正确。

14.甲盗割高压电线,同时危害电力安全,对甲( )A.按盗窃罪处罚B.按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并罚C.按破坏电力设备罪处罚√D.在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中择一进行处罚本题中,甲只有一个犯罪行为——盗割高压线,却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想象竞合犯,按照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以较重的破坏电力设备罪论处,C项正确。

15.下列犯罪形态中,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的是(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结合犯√D.集合犯结合犯指两个以上各自独立成罪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成另一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

方式是甲罪+乙罪=丙罪(或甲乙罪)。

我国刑法中尚无结合犯。

本题选C。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6.下列权利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不能享有的是( )A.选举权√B.言论自由的权利√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担任国有公司领导职务的权利√《刑法》第54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因此ABCD项全正确。

17.量刑情节中,应当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法的是( )A.减轻处罚情节B.加重处罚情节C.从轻处罚情节√D.从重处罚情节√《刑法》第62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CD项正确。

18.甲乙商量共同诈骗钢材的事情,甲去工厂骗钢材,乙负责联系销路。

甲诈骗得手后,乙用联系好的销路销售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有卖完。

甲找到丙,说要把钢材卖给丙,丙看价格很低,估计钢材来路不正,但是考虑到转手就赚一大笔钱,所以同意了购买甲的钢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成立诈骗罪的共犯B.甲乙成立诈骗罪的共犯√C.丙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丙不成立犯罪本案中,丙与甲乙没有事前通谋,不构成诈骗罪共犯。

甲乙有事前通谋,成立诈骗罪共犯。

丙单独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BC项正确。

19.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是( )A.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C.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D.宣告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宣判管制、宣告缓刑的同时,判令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命令。

AC项正确。

20.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C.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D.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第5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此ABD项正确。

C项是可以剥夺政治权利,但不是应当剥夺政治权利。

21.列选项中,不可能构成一般累犯的是( )A.过失犯罪√B.审判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C.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因此本题选AC。

22.下列情形中,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自首的是( )A.单位集体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B.单位负责人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C.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D.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

ABC项正确。

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

D项错误。

23.缓刑的适用对象有(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BC项正确。

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4.简述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1)起因条件是,必须有危险发生。

就是出现了足以使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情况。

(2)时间条件是,实际存在的正在发生的危险。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推测的,而且这种危险是正在发生的,十分紧迫。

(3)对象条件是,避险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紧急避险是为了保全一方的较大合法利益而不得不损害另一方较小的合法利益。

(4)主观条件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这是避险目的正当性的条件。

法律不认可为保护非法利益而采取避险行为。

(5)限制条件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

所谓迫不得已是指采取紧急避险是唯一的途径,别无选择。

(6)限度条件是,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7)特别例外限制。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25.简述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