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参数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溶剂溶度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溶解能力的一种定量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性。
常用的溶度参数包括极性溶剂参数(δP)、极性吸引力参数(δH)和体积参数(δV)。
极性溶剂参数δP用于描述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其单位为MPa^0.5、一般来说,溶剂的极性越大,其δP值也越大,表明其对溶质的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极性吸引力参数δH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氢键、伦敦力等非极性相互作用的能力,其单位也为MPa^0.5、溶剂的δH值越大,其对溶质的非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体积参数δV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分子间的体积排斥作用,其单位为cm3/mol。
溶剂的δV值越大,说明其溶胀作用越强。
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可以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以内时,溶剂可以完全溶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6之间时,溶剂可以部分溶解聚合物,即使溶解程度不高,但形成了均匀的胶体溶液。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超过6时,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溶解聚合物,可能会形成沉淀或相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不仅仅与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还与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溶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等。
除了通过溶度参数比较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溶剂浸泡法,即将聚合物样品浸泡在溶剂中,观察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或形成均匀的溶液。
另外,还可以使用溶解度试验或浸渍实验等方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总之,溶剂的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评估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指标之一,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的差值,可以初步判断溶剂的溶解能力。
实验25 高聚物溶度参数的测定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9/9
高 聚 物 溶 度 参 数 的 测 定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ge650704@
(2)计算聚合物的溶度参数δp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5/9
δ p = (δ mh + δ ml ) / 2
(3)与下面的实验参考数据相比较: 与下面的实验参考数据相比较:
ml
高 聚 物 溶
mh p
度 参 数 的 测 定
/
g/mL 0.0950 0.1952
/
mL 10.75 10.52
/
mL 1.73 1.71
/(cal
/cm /2) 7.70 7.70
/ (cal
/cm /2)
/ (cal
/cm /2)
10.51 10.50
9.11 9.10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ge650704@
25.5 注意事项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7/9
高 聚 物 溶 度 参 数 的 测 定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ge650704@
25.7 参考答案
(1)在浊度法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时,应根据什么原则 在浊度法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时, 考虑选择适当的溶剂及沉淀剂? 考虑选择适当的溶剂及沉淀剂?溶剂与聚合物之间溶度参 数相近是否一定能保证二者相溶?为什么?举例说明。 数相近是否一定能保证二者相溶?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高聚物的溶度参数在两个互溶的溶剂的溶度参数 的范围内。 的范围内。溶剂与聚合物之间溶度参数相近不一定能保证 二者相溶,因为聚合物的溶剂选择有三个原则, 二者相溶,因为聚合物的溶剂选择有三个原则,包括极性 相似原则、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相似原则、溶度参数相近原则、溶剂化原则 ,溶度参数 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PAN不能溶解于与它 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如PAN不能溶解于与它δ值相 近的乙醇、甲醇等。 近的乙醇、甲醇等。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哌啶8.7 异丙醇11.5二甲苯8.8 正丙醇11.9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甲苯8.9 二甲亚砜12.9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醋酸乙酯9.1 甲醇14.5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甲乙酮9.2 乙二醇16.3氯仿9.3 甘油16.5三氯乙烯9.3 水23.4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首页::表化学:: Hansen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一种工具,用于预测如果一种材料在给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溶解。
每个溶剂和溶质有三个参数:δD分散贡献δδP极性贡献δδH氢键与δ的贡献其中δ是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
有关δ2=δD +δ+δH2P2成立。
因此,对于非极性溶剂的δp值=δh = 0时,δD =δ。
溶质这样做也有δD,δP和δh参数和一个额外的参数,相互作用半径,R 0。
要确定的距离R a是计算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RA 2 = 4×ΔδD2+ΔδP2+ΔδH2哪里ΔδD 2 =(δ溶质,溶剂,D-δD)2Δδp 2的 =(δ溶质,δ溶剂的p,p)的2Δδ小时2 =(δ溶质,H-δ溶剂,h)的2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如果R 0 <R 一个。
汉森的溶剂参数名称CAS NRδDδPδH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76-13-1 7.19 0.78 0.00 1,1 -二氯乙烷75-34-3 8.12 4.01 0.20 1,1 -二氯乙烯75-35-4 8.31 3.32 2.20 1,2,3 -丙三醇56-81-5 8.51 5.92 14.32 1,2-diacetoxyethane的111-55-7 7.90 2.30 4.80 1,2 -二氨基乙烷107-15-3 8.12 4.30 8.31 1,2 -二氯苯95-50-1 9.39 3.08 1.61 1,2 -二氯乙烷107-06-2 9.29 3.62 2.00 1,2 -二甲基苯95-47-6 8.70 0.49 1.52 1,2 -丙二醇57-55-6 8.21 4.60 11.39 1,3 -二羟基苯108-46-3 8.80 4.11 10.32 1,3 -二氧戊环-2 -酮96-49-1 9.48 10.61 2.49 1,4 -二乙基苯105-05-5 8.80 0.00 0.29 1 - (2 -乙氧基乙基)-2 -乙氧基乙烷111-90-0 7.92 4.50 6.01 1 - (2 -乙氧基乙基)-2 -甲氧基111-77-3 7.92 3.81 6.21 1 -丁氧基-2 -乙氧基乙烷112-34-5 7.82 3.42 5.18 乙酸1 -甲基丙基105-46-4 7.33 1.80 3.71 2,2,4 -三甲基戊烷540-84-1 6.99 0.00 0.00 2,6 -二甲基-4 -庚酮108-83-8 7.82 1.81 2.00 2 -氨基乙醇141-43-5 8.41 7.63 10.41 2 -丁醇78-92-2 7.72 2.79 7.09 2 -丁酮78-93-3 7.82 4.40 2.49 2 -丁氧基111-76-2 7.82 2.49 6.01 2 -乙氧基乙醇110-80-5 7.92 4.50 6.992 -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7.82 2.30 5.18 乙酸2 -乙基己酯103-09-3 7.70 1.40 2.50 2 -甲基-1 -丙醇78-83-1 7.38 2.79 7.82 2 -甲基丙基-2 -甲基丙97-85-8 7.38 1.42 2.88 乙酸2 -甲基丙基110-19-0 7.38 1.81 3.08 2 -硝基丙烷79-46-9 7.92 5.92 2.00 2 -丙醇67-63-0 7.72 2.98 8.02 2 -丙酮67-64-1 7.58 5.08 3.42 2 -丙烯-1 -醇107-18-6 7.92 5.28 8.21 2 - [2 - (2 -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12-27-6 7.82 6.11 9.09 3,5,5 -三甲基-2 -环己烯-1 -酮78-59-1 8.12 4.01 3.62 3 -羟基甲苯108-39-4 8.80 2.49 6.31 乙酸3 -甲基丁基123-92-2 7.48 1.52 3.423 -戊酮96-22-0 7.72 3.72 2.304 -羟基-4 -甲基-2 -戊酮123-42-2 7.72 4.01 5.28 4 -甲基-2 -氧代-1,3 -二氧戊环108-32-7 9.78 8.80 2.004 -甲基-2 -戊酮108-10-1 7.48 2.98 2.005 -甲基-2 -己酮110-12-3 7.82 2.79 2.00 醋酸64-19-7 7.09 3.91 6.60 乙腈75-05-8 7.48 8.80 2.98 苯乙酮98-86-2 9.58 4.20 1.81 苯胺62-53-3 9.48 2.49 4.89 苯71-43-2 9.00 0.00 0.98 苯甲酸65-85-0 8.90 3.42 4.79 苯甲醇100-51-6 9.00 3.08 6.70丁烷106-97-8 6.89 0.00 0.00 丁醇71-36-3 7.82 2.79 7.72 醋酸丁酯123-86-4 7.72 1.81 3.08 二硫化碳75-15-0 10.02 0.00 0.29 氯苯108-90-7 9.29 2.10 0.98 氯甲烷74-87-3 7.48 2.98 1.91 顺式-十氢萘493-01-6 8.80 0.00 0.00 环己胺108-91-8 8.51 1.52 3.23 环己110-82-7 8.21 0.00 0.10 环己醇108-93-0 8.51 2.00 6.60 环己酮108-94-1 8.70 3.08 2.49 癸醇112-30-1 8.60 1.32 4.89 二苄醚103-50-4 8.51 1.81 3.62 二丁醚142-96-1 7.04 1.42 2.49 二氯甲烷75-09-2 8.90 3.08 2.98 碳酸二乙酯105-58-8 8.12 1.52 2.98 乙醚60-29-7 7.09 1.42 2.49 硫酸二乙酯64-67-5 7.72 7.19 3.52 二甘醇111-46-6 7.92 7.19 10.02 二己二酸627-93-0 8.26 2.10 4.5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9.09 5.28 2.40 二甲基亚砜67-68-5 9.00 8.02 4.99 二恶烷123-91-1 9.29 0.88 3.62 十二112-40-3 7.82 0.00 0.00 乙二醇107-21-1 8.31 5.38 12.71乙硫醇75-08-1 7.72 3.23 3.52 乙醇64-17-5 7.72 4.30 9.48 乙酸乙酯141-78-6 7.72 2.59 3.52 甲酸乙酯109-94-4 7.58 3.52 3.72 乙苯100-41-4 8.70 0.29 0.68 甲酰胺75-12-7 8.41 12.81 9.29 蚁酸64-18-6 6.99 5.82 8.12 庚烷142-82-5 7.48 0.00 0.00 正己烷110-54-3 7.28 0.00 0.00 己酯142-92-7 7.82 1.42 3.00 甲醇67-56-1 7.38 6.01 10.90 甲基2 -羟基苯甲酸119-36-8 7.82 3.91 6.01 乙酸甲酯79-20-9 7.58 3.52 3.72 甲基108-87-2 7.82 0.00 0.00 吗啉110-91-8 9.19 2.40 4.50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8.21 5.62 4.99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8.51 6.70 5.52 N-甲基吡咯烷酮872-50-4 8.80 6.01 3.52 富马酸二甲酯91-20-3 9.39 0.98 2.88 硝基苯98-95-3 9.78 4.20 2.00 硝基乙烷79-24-3 7.82 7.58 2.20 硝基甲烷75-52-5 7.72 9.19 2.49 壬111-84-2 7.68 0.00 0.00 硬脂酸57-11-4 8.02 1.61 2.69 辛烷值111-65-9 7.58 0.00 0.00氧杂戊环-2 -酮96-48-0 9.29 8.12 3.62 戊烷109-66-0 7.09 0.00 0.00 苯酚108-95-2 8.80 2.88 7.28 丙醇71-23-8 7.82 3.32 8.51 吡啶110-86-1 9.29 4.30 2.88 喹啉91-22-5 9.48 3.42 3.72 四氯化碳56-23-5 8.70 0.00 0.29 四氢呋喃109-99-9 8.21 2.79 3.91 四氢119-64-2 9.58 0.98 1.42 硫杂环戊烷-1-氧化物1600-44-8 8.90 5.38 4.45 甲苯108-88-3 8.80 0.68 0.98 三氯乙烯79-01-6 8.80 1.52 2.59 三氯甲烷67-66-3 8.70 1.52 2.79 乙烯基苯100-42-5 9.09 0.49 2.00 水7732-18-5 7.63 7.82 20.68 Z-十八碳-9 -烯酸112-80-1 6.99 1.52 6.99表面张力,Hansen 溶度参数,摩尔体积,蒸发焓,选择液体的分子重量Hansen 溶度参数(7)(1)↓ ↑摩尔。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哌啶8.7 异丙醇11.5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甲苯8.9 二甲亚砜12.9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醋酸乙酯9.1 甲醇14.5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甲乙酮9.2 乙二醇16.3氯仿9.3 甘油16.5三氯乙烯9.3 水23.4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首页::表化学:: Hansen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一种工具,用于预测如果一种材料在给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溶解。
每个溶剂和溶质有三个参数:δD分散贡献δδP极性贡献δδH氢键与δ的贡献其中δ是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
有关δ2=δD +δ+δH2P2成立。
因此,对于非极性溶剂的δp值=δh = 0时,δD =δ。
溶质这样做也有δD,δP和δh参数和一个额外的参数,相互作用半径,R 0。
要确定的距离R a是计算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RA 2 = 4×ΔδD2+ΔδP2+ΔδH2哪里ΔδD 2 =(δ溶质,溶剂,D-δD)2Δδp 2的 =(δ溶质,δ溶剂的p,p)的2Δδ小时2 =(δ溶质,H-δ溶剂,h)的2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如果R 0 <R 一个。
汉森的溶剂参数名称CAS NRδDδPδH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76-13-1 7.19 0.78 0.00 1,1 -二氯乙烷75-34-3 8.12 4.01 0.20 1,1 -二氯乙烯75-35-4 8.31 3.32 2.20 1,2,3 -丙三醇56-81-5 8.51 5.92 14.32 1,2-diacetoxyethane的111-55-7 7.90 2.30 4.80 1,2 -二氨基乙烷107-15-3 8.12 4.30 8.31 1,2 -二氯苯95-50-1 9.39 3.08 1.61 1,2 -二氯乙烷107-06-2 9.29 3.62 2.00 1,2 -二甲基苯95-47-6 8.70 0.49 1.52 1,2 -丙二醇57-55-6 8.21 4.60 11.39 1,3 -二羟基苯108-46-3 8.80 4.11 10.32 1,3 -二氧戊环-2 -酮96-49-1 9.48 10.61 2.49 1,4 -二乙基苯105-05-5 8.80 0.00 0.29 1 - (2 -乙氧基乙基)-2 -乙氧基乙烷111-90-0 7.92 4.50 6.01 1 - (2 -乙氧基乙基)-2 -甲氧基111-77-3 7.92 3.81 6.21 1 -丁氧基-2 -乙氧基乙烷112-34-5 7.82 3.42 5.18 乙酸1 -甲基丙基105-46-4 7.33 1.80 3.71 2,2,4 -三甲基戊烷540-84-1 6.99 0.00 0.00 2,6 -二甲基-4 -庚酮108-83-8 7.82 1.81 2.00 2 -氨基乙醇141-43-5 8.41 7.63 10.41 2 -丁醇78-92-2 7.72 2.79 7.09 2 -丁酮78-93-3 7.82 4.40 2.49 2 -丁氧基111-76-2 7.82 2.49 6.01 2 -乙氧基乙醇110-80-5 7.92 4.50 6.992 -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7.82 2.30 5.18 乙酸2 -乙基己酯103-09-3 7.70 1.40 2.50 2 -甲基-1 -丙醇78-83-1 7.38 2.79 7.82 2 -甲基丙基-2 -甲基丙97-85-8 7.38 1.42 2.88 乙酸2 -甲基丙基110-19-0 7.38 1.81 3.08 2 -硝基丙烷79-46-9 7.92 5.92 2.00 2 -丙醇67-63-0 7.72 2.98 8.02 2 -丙酮67-64-1 7.58 5.08 3.42 2 -丙烯-1 -醇107-18-6 7.92 5.28 8.21 2 - [2 - (2 -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12-27-6 7.82 6.11 9.09 3,5,5 -三甲基-2 -环己烯-1 -酮78-59-1 8.12 4.01 3.62 3 -羟基甲苯108-39-4 8.80 2.49 6.31 乙酸3 -甲基丁基123-92-2 7.48 1.52 3.423 -戊酮96-22-0 7.72 3.72 2.304 -羟基-4 -甲基-2 -戊酮123-42-2 7.72 4.01 5.28 4 -甲基-2 -氧代-1,3 -二氧戊环108-32-7 9.78 8.80 2.004 -甲基-2 -戊酮108-10-1 7.48 2.98 2.005 -甲基-2 -己酮110-12-3 7.82 2.79 2.00 醋酸64-19-7 7.09 3.91 6.60 乙腈75-05-8 7.48 8.80 2.98 苯乙酮98-86-2 9.58 4.20 1.81 苯胺62-53-3 9.48 2.49 4.89 苯71-43-2 9.00 0.00 0.98 苯甲酸65-85-0 8.90 3.42 4.79 苯甲醇100-51-6 9.00 3.08 6.70丁烷106-97-8 6.89 0.00 0.00 丁醇71-36-3 7.82 2.79 7.72 醋酸丁酯123-86-4 7.72 1.81 3.08 二硫化碳75-15-0 10.02 0.00 0.29 氯苯108-90-7 9.29 2.10 0.98 氯甲烷74-87-3 7.48 2.98 1.91 顺式-十氢萘493-01-6 8.80 0.00 0.00 环己胺108-91-8 8.51 1.52 3.23 环己110-82-7 8.21 0.00 0.10 环己醇108-93-0 8.51 2.00 6.60 环己酮108-94-1 8.70 3.08 2.49 癸醇112-30-1 8.60 1.32 4.89 二苄醚103-50-4 8.51 1.81 3.62 二丁醚142-96-1 7.04 1.42 2.49 二氯甲烷75-09-2 8.90 3.08 2.98 碳酸二乙酯105-58-8 8.12 1.52 2.98 乙醚60-29-7 7.09 1.42 2.49 硫酸二乙酯64-67-5 7.72 7.19 3.52 二甘醇111-46-6 7.92 7.19 10.02 二己二酸627-93-0 8.26 2.10 4.5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9.09 5.28 2.40 二甲基亚砜67-68-5 9.00 8.02 4.99 二恶烷123-91-1 9.29 0.88 3.62 十二112-40-3 7.82 0.00 0.00 乙二醇107-21-1 8.31 5.38 12.71乙硫醇75-08-1 7.72 3.23 3.52 乙醇64-17-5 7.72 4.30 9.48 乙酸乙酯141-78-6 7.72 2.59 3.52 甲酸乙酯109-94-4 7.58 3.52 3.72 乙苯100-41-4 8.70 0.29 0.68 甲酰胺75-12-7 8.41 12.81 9.29 蚁酸64-18-6 6.99 5.82 8.12 庚烷142-82-5 7.48 0.00 0.00 正己烷110-54-3 7.28 0.00 0.00 己酯142-92-7 7.82 1.42 3.00 甲醇67-56-1 7.38 6.01 10.90 甲基2 -羟基苯甲酸119-36-8 7.82 3.91 6.01 乙酸甲酯79-20-9 7.58 3.52 3.72 甲基108-87-2 7.82 0.00 0.00 吗啉110-91-8 9.19 2.40 4.50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8.21 5.62 4.99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8.51 6.70 5.52 N-甲基吡咯烷酮872-50-4 8.80 6.01 3.52 富马酸二甲酯91-20-3 9.39 0.98 2.88 硝基苯98-95-3 9.78 4.20 2.00 硝基乙烷79-24-3 7.82 7.58 2.20 硝基甲烷75-52-5 7.72 9.19 2.49 壬111-84-2 7.68 0.00 0.00 硬脂酸57-11-4 8.02 1.61 2.69 辛烷值111-65-9 7.58 0.00 0.00氧杂戊环-2 -酮96-48-0 9.29 8.12 3.62 戊烷109-66-0 7.09 0.00 0.00 苯酚108-95-2 8.80 2.88 7.28 丙醇71-23-8 7.82 3.32 8.51 吡啶110-86-1 9.29 4.30 2.88 喹啉91-22-5 9.48 3.42 3.72 四氯化碳56-23-5 8.70 0.00 0.29 四氢呋喃109-99-9 8.21 2.79 3.91 四氢119-64-2 9.58 0.98 1.42 硫杂环戊烷-1-氧化物1600-44-8 8.90 5.38 4.45 甲苯108-88-3 8.80 0.68 0.98 三氯乙烯79-01-6 8.80 1.52 2.59 三氯甲烷67-66-3 8.70 1.52 2.79 乙烯基苯100-42-5 9.09 0.49 2.00 水7732-18-5 7.63 7.82 20.68 Z-十八碳-9 -烯酸112-80-1 6.99 1.52 6.99表面张力,Hansen 溶度参数,摩尔体积,蒸发焓,选择液体的分子重量Hansen 溶度参数(7)(1)↓ ↑摩尔。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正庚烷 7.4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 2 二戊烯 8.5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环己醇 11.4 二丙酮醇 9.2哌啶 8.7 异丙醇 11.5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异丙*丙酮 9.0 甲酸 13.5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四氢呋喃 9.2 氯苯 9.5 二丙酮醇 9.2苯 9.2 苯酚 14.5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氯仿 9.3 甘油 16.5三氯乙烯 9.3 水 23.4氯苯 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溶解度参数表讲解学习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二甲基乙酰胺
11.1
四氯化碳
8.6
硝基乙烷
11.1
哌啶
8.7
正丁醇
11.4
二甲苯
8.8
环己醇
11.4
二甲醚
8.8
异丙醇
11.5
甲苯
8.9
正丙醇
11.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二甲基甲酰胺
12.1
1,2二氯丙烷
9.0
乙酸
12.6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溶剂
溶度参数
溶剂
溶度参数
季戊烷
6.3
甲乙酮
9.2
异丁烯
6.7
氯仿
9.3
环己烷
7.2
三氯乙烯
9.3
正己烷
7.3
氯苯
9.5
正庚烷
7.4
四氢萘
9.5
二乙醚
7.4
四氢呋喃
9.5
正辛烷
7.6
醋酸甲酯
9.6
甲基环己烷
7.8
卡必醇
9.6
异丁酸乙酯
7.9
氯甲烷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哌啶8.7 异丙醇11.5二甲苯8.8 正丙醇11.9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甲苯8.9 二甲亚砜12.9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醋酸乙酯9.1 甲醇14.5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甲乙酮9.2 乙二醇16.3氯仿9.3 甘油16.5三氯乙烯9.3 水23.4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测定
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测定聚合物由于分子大,分子量大,溶解比较困难。
晶态聚合物是比较难溶的,非极性结晶聚合物通常只在比其熔点略低的温度时才能溶解。
为了溶解某一聚合物,首先要把能溶它的溶剂找出来。
选择溶剂有三个原则,即极性相似原则,溶剂化原则和内聚能密度相近原则。
当聚合物1的溶度参数δp 与溶剂的溶度参数相近时,两者往往可以互溶,例如聚苯乙烯(δp=9.2),可溶于苯(δp=9.2),氯仿(δs=9.2),乙酸乙酯(δs=9.1)等溶剂;聚氯乙稀(δp=9.5)可溶于二氯乙烷(δs=9.7),环己酮(δs=9.9)等溶剂。
一般来说溶解聚合物的溶剂的溶度参数δs 与聚合物本身的溶度参数δp 完全相等是很少的,δs 和δp 之间允许有一个差值,通常两者溶度参数之差∆δ=δs-δp 之间允许落在±1.7-2.0之间时,两者被认为是可以互溶的。
当∆δ=0两者互溶性最好。
溶度参数也可作为混合溶剂的依据。
对于混合溶剂,其溶度参数可由下式表示:溶度参数是表示物体混合能力与相互溶解能力的参数。
估算某一聚合物的溶度参数是了解某一聚合物能否溶于某一溶剂以及两种聚合物互溶性的重要途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定义及意义。
2, 掌握浊度法测定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二、 基本原理溶度参数定义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21VE )=(∆σ内聚能就是把一克分子液体,从液体中移到离开周围分子无限远地方所需要的能量。
对于小分子来说,内聚能就是气化能。
因为聚合物挥发,不存在气态,因此它的溶度参数不能由气化能直接测得。
目前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方法主要有溶胀法、粘度法、浊度法等,也可以通过组成聚合物基本单元的化学基团的摩尔吸引常数F 来估算。
1. 溶胀法:将待测聚合物适当交联。
用一系列不同溶度参数的溶剂进行溶胀,在达到溶胀平衡时,使聚合物溶胀最大所用的溶剂的溶度参数,即为聚合物的溶胀参数。
2. 粘度法:假定聚合物的溶度参数与某一溶剂的溶度参数相等,则高分子链在该溶剂中充分舒展,扩张得最大,从而此溶液的粘度也最大。
溶度参数名词解释
《溶度参数名词解释》
一般而言,溶解度参数都是与时间呈正相关的。
因此,相同温度下得到不同的压力的饱和水的混合物具有相同的蒸汽压。
即两个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的饱和水混合后,其蒸汽压恒定为p0= p+(pv/ RT);此方程称为卡诺(CarlNON)方程或绝热可逆卡诺(OrdinalPanoltableCartno)方程式。
以上公式表明了:在温度、压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体系从气态变成液态所需要的温度或压强,叫做该体系达到该状态时的相应热力学参数;它可以用实验测出。
物质溶于水的能力常被称作“溶解度”,一种固体能够溶解多少物质的量就称作该物质的溶解度。
溶度参数的名词解释
溶度参数的名词解释溶度参数是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物理量。
溶度参数的概念起源于溶解平衡理论,它是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质的数值度量。
通过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建立溶度参数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溶度参数的定义及基本概念溶度参数常用符号δ表示,以其数值代表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特征。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等。
溶度参数的数值越接近,表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溶解度也越大。
溶度参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简化共晶点法、闪点推断法、质子表观热力学法等。
二、溶度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溶度参数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有助于我们理解溶解过程中的分子机理。
溶度参数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溶剂选择、药物研发、化学品评估等领域中。
1. 溶剂选择: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特定化合物溶解的溶剂。
溶度参数可用于溶剂的分类和评价,帮助研究人员选择最佳的溶剂体系。
2. 药物研发:溶度参数对于药物研发来说非常重要。
药物溶解度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溶度参数的测定和计算,可以优化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并指导药物的剂型设计。
3. 化学品评估: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了解其溶解性特征对于评估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风险十分重要。
利用溶度参数,可以预测化学品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溶解度,进而推测其分布和迁移规律。
三、溶度参数的计算方法1. 相似性理论:基于相似性理论,溶度参数根据一些预定义的相似性参数(如溶剂极性、溶质分子量等)通过比较实验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2. 分子力学方法:利用计算化学理论和分子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溶剂和溶质分子中的原子和键的特性,获得溶度参数的近似值。
3. 统计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利用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并根据统计规律进行溶度参数的计算。
溶度参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溶度参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溶度参数的含义和作用溶度参数是描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指标,通过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来表征溶解程度的大小。
它是研究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溶解过程和相态行为的重要工具。
溶度参数可以用于描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或析出的过程,通过计算和比较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来预测溶解度,并帮助理解溶解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度参数的应用领域很广,包括药物化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化妆品等。
2. 溶度参数的计算方法溶度参数通常使用Hansen溶度参数来计算,它包括极性参数(δP)、分散参数(δD)和氢键受体参数(δH)。
这三个参数分别反映了分子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分散力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
Hansen溶度参数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模型计算得到,常用的方法包括碳链长度法、草酸酯法、UNIFAC模型等。
其中,碳链长度法通过测定物质在一系列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溶剂的三个Hansen参数。
草酸酯法则通过测定物质在一系列含有有机酮的溶液中的溶解度来计算溶质的Hansen参数。
3. 溶度参数的应用案例溶度参数在药物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预测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毒性等。
通过比较药物分子和药剂中的Hansen参数,可以优化药物的配方和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在环境科学中,溶度参数可以用来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通过计算溶质与环境介质之间的Hansen参数,可以预测溶质在环境中的行为,指导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
在化妆品和食品工程领域,溶度参数可以用于优化产品配方和改进制备工艺。
通过比较原料和溶剂之间的Hansen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溶剂,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4. 溶度参数的优缺点溶度参数作为描述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的指标,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定量描述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便于比较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
•可以通过计算溶解度来预测和优化溶解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维溶度参数计算公式
三维溶度参数计算公式三维溶度参数计算公式本文将介绍三维溶度参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解释其用途和计算方法。
什么是三维溶度参数三维溶度参数是一种用于描述物质的相容性和相互溶解能力的参数。
它由Hansen于1967年提出,通过三个方向的参数来描述物质的相互作用:分别为极性参数(P)、耐极性参数(H)和氢键受体参数(A)。
计算公式三维溶度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δ² = δ^2P + δ^2H + δ^2A其中,δ代表溶质的三维溶度参数,δ^2P、δ^2H和δ^2A分别表示溶质的极性参数平方、耐极性参数平方和氢键受体参数平方。
各参数的解释1.极性参数(P):描述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
极性溶剂包括水、醇类等能够和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溶剂。
2.耐极性参数(H):描述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
非极性溶剂如烷烃类溶剂,无法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3.氢键受体参数(A):描述物质作为氢键受体的能力。
氢键受体能够与氢键供体形成氢键。
示例解释以乙醇(C2H5OH)和二甲基甲酮(C4H6O2)为例,计算它们的三维溶度参数。
1.乙醇的溶度参数计算:•极性参数(P) = (cal/cm3/2)•耐极性参数(H) = (cal/cm3/2)•氢键受体参数(A) = (cal/cm3/2)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可得:乙醇的三维溶度参数δ² = ()^2 + ()^2 + ()^2 ≈ (cal/cm ^3)²2.二甲基甲酮的溶度参数计算:•极性参数(P) = (cal/cm3/2)•耐极性参数(H) = (cal/cm3/2)•氢键受体参数(A) = (cal/cm3/2)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可得:二甲基甲酮的三维溶度参数δ² = ()^2 + ()^2 + ()^2 ≈ (c al/cm^3)²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乙醇和二甲基甲酮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和。
根据这些数值,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相互溶解能力和相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简称SP)是衡量液体材料(包括橡胶,因为橡胶在加工条件下呈液态)相溶性的一项物理常数。
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单位体积内聚能密度的开平方:
SP=(E/V)1/2
其中,SP是溶解度参数,E是内聚能,V是体积,E/V是内聚能密度。
各种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的溶解度参数如下:
橡胶
异戊胶:7.8-8.0;
天然胶:7.95;
三元乙丙胶:7.95;
顺丁胶:8.1;
丁苯胶:8.5-8.6;
丁酯胶:8.7- 8.9;
氯丁胶:8.85;
氯硫化聚乙烯:8.9
塑料
聚乙烯:7.8;
聚丙烯:8.1;
高苯乙烯:8.5;
EVA:9.1-9.5;
PVC:9.57;
尼龙:13.6
掌握溶解度参数,就是掌握了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程度,为能否成功并用提供依据。
两种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参数越相近,则共混效果越好。
如果两者的差值超过了0.5,则一般难以共混均匀,需要增加增溶剂才可以。
增溶剂的作用是降低两相的表面张力,使得界面处的表面被激化,从而提高相容的程度。
增溶剂往往是一种聚合物,起到桥梁中介的作用。
另外,在设计配方的时候,为某种胶选择液态助剂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双方的SP是否接近,以保证各组分分散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