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个性发展坚持因材施教_陈少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理科教育 2001年第5期(总第39期)注重个性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

陈少平 谢晓默X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坚持因材施教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大学生

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坚持因材施教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依照学生个体的个性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但在现实中存在着扼杀自主性的观念和做法,我们要切实破除旧的观念,改革旧的制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切实搞好因材施教,努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一、注重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苏霍姆林斯林曾经指出:“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炼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由于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千差万别,个体的神经活动方式、活动特点、活动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这导致了个体在活动状态、风格、个体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个体的智力性和非智力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现实中既表现在个体之间,也表现在个体本身或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如有的人善于归纳,有人善演绎;有人善听,有人善记;有人善动手,有人善思维。例如美国华裔科学家钱卓,曾在世界著名的《自然》、《实验医学》、《细胞》、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并且在生物学等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这些贡献都与他独特的个性及勤于思考是分不开的。据其在华东师大读书时的老师介绍,钱卓在校时处处都表现出他的独特个性,虽然学习成绩一般,记得在一次拔草劳动中,他曾说,草长得好好的,干嘛要拔掉,学生物的怎么能带头破坏生态?按学理,劳动拔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就是这个钱卓在这“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上”提出了异议。众所周知的物理大师杨振宁是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可这之前他曾从事实验物理的研究,不但杨振宁发现自己在实验方面的能力很一般,就连他的导师艾里逊也这样评论过他:“实验室哪里有炸

X陈少平 福州大学机械系 谢晓默 福州大学机械系

高等理科教育 注重个性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

得乒乓响,那里准有杨振宁在场。”而一旦转到理论物理方面,杨振宁却完全颠倒了过来,表现出一种超人的能力。正是意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杨振宁才弃实验物理,改攻理论物理,并因此取得成功。倘若杨振宁当初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方面的长短、差异,倘若当初他在弃实验物理改攻理论物理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和制约,当初的杨振宁还会是今天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非凡成就,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吗?

去年9月,我国赴美残疾人艺术团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弱智男孩舟舟,平时连学习、生活都要有人帮助,可一旦他拿起乐团的指挥棒时,却一下子像换了个人,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指挥才能,在演出中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又如,新近的“韩寒现象”,一个留级的高一学生韩寒,在《萌芽》杂志和北大等高校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所参赛的作品《书店》、《求医》、《杯中窥人》全部入围,荣获一等奖。也同样反应出个体本身的差异。丁思是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学生,11岁时就被美国权威机构认定为数学天才少年,13岁时考入北师大数学系,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超人的天才。这些现象一再证明个体先天素质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的存在。也正是这个复杂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正视这个差异、发现这个差异、尊重这个差异,并认真研究人的成长规律。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体都能根据各自的特长、爱好、选择能发挥作用的发展方向。从成才的角度讲,就是尽可能地使主体的状态接近成才目标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良好的后天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能使个体主体状态的发展接近成才的上限,而不良的后天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则会使个体主体状态的发展接近成才的下限。先天个体差异与潜在素质只是提供了人成才的可能性,而后天环境与教育,才提供了人成才的现实性。后者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无视个体差异,由此引起教育方式不当,只会造成人才的夭折。

有人问,建国以来,高等学府为何没有培养出超越如茅盾、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顶尖人物,更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大师人物,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是缺少个性的教育(甚至是一种扼杀个性的教育),是一种只按统一模式“铸造”人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从而因材施教,开发个体潜翅膀,培养个体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教育。

教育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在多条道理中,找到一条最快捷、最有利发挥其潜能,使他对社会贡献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是这样,教育家就不应该是“铸造”师,只会用同一种模式来“铸造”受教育者,制造出整齐划一的“模块”——扼杀个性,埋没创新人才;教育家应该是独具慧眼的雕塑家,善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将受教育者或雕塑成顶天栋梁,或雕塑成车马之轮。

特殊矛盾,要用特殊的方法去解决。如果说对弱智者、聋哑人,我们采取一系列有别于常人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这是一种尊重和教育平等;那么对于特殊人才(或隐性人才)我们也应该采用特殊方法来教育他们,以期能顺利开发其潜能,为社会做贡献。这同样是一种尊重和教育平等。

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人的身心潜能最充分的发挥,即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

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坚持科学的唯物史论,指出“任何个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从而达到“个性比较全面的发展”。高等教育就要根据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个性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人的先天个性,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必须依据人的先天个性差异而展开,并为先天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人的先天个性,在后天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提性的作用。个体先天性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材”的差异性,而“材”的差异性源于先天个性的差异性。因此重视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这种思想在培养体育和艺术人才时成效特点突出,在选择体育和艺术人才时,先天的个性素质十分重要。任何一个正常的青少年,只要施以适当的体育训练或艺术培养,体育能力和艺术能力都能得到一定提高,但并不是任何人只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就能成为世界冠军或艺术家,只有少数先天个性素质特点优秀、潜能极强的人,经过适当的培养,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或艺术家。

在高等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必须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高考招生要建立新型的科学的选材机制,要有一条机制让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能进入大学深造。一些特点优秀的学生要允许他们采用直通的方法,提前进入大学深造。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要允许转校、转系、转专业,要建立一种机制,经过一定的考核与考察手段,让那些转校、转学、转专业后极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转到他们所适合的专业方向上去培养。要实行名符其实的学分制,允许学生在本校甚至跨校选修其所需课程。

要让青年学生有多次选择、多次竞争的机会。人生道路可能是比较曲折的,有些学生不是直线地达到人生的顶峰,而是曲线式地达到他人生顶峰,要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让其多次选择,让他依据自己的个性在成长道路上多次定位。

在教师和学生中要确定重视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我们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而且要树立一种观念,要促进每个学生依照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让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一般学生也力尽其能,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施以有区别的教育,而且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要鼓励学生各显神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要破除传统原教育思想观念,破除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让学生个性发展有一个宽松的空间。

我们要教育和鼓励学生学会自我发展,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一个人不可能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弱点的基础上,更不必说把成绩建立在一个人根本做不了的事情的基础之上。要引导学生发现个人的长处所在,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将自己的努力倾注于长处、能产生成果之处。一些人在一定的领域既无天资,也无潜能,并且几乎没有机会成为中等水平者,这些人就不应该接受这些领域的训练、工作、职位和任务。大学生应该把尽可能少的努力浪费在改善自己潜能很低的方面。从无能提高到中等水平所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远远超过从一流表现提高到卓越超群所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使无能的学生变成一个成绩平平的平庸者,精力、资源和时间应该使(下转8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