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饶淑丹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 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 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 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 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 (唐·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 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试分析《登幽州台歌》诗中所塑造的人 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 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 招纳贤才之地。
【参考答案】 步骤一:本诗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 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 士大夫形象。 步骤二:“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 出凄凉和忧伤, 步骤三: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 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 分析: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 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 臆——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 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还有热爱祖国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高雅闲适的--------形象。
隐者、将士、诗人、志士等
(三)答题步骤﹙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词中的 人物象。
(1)概括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什么形 象) (2)以总体特征为“中心论点”,结合 具体诗句分析其特征。 (3)形象的意义(抒发的感情)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D、鉴赏人物形象的作用
• 1、主要人物 :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绪等。
• 2、次要人物 : 衬托主要人物。
• 单一:意象(托物言志) • 多样:意境(借景抒情)
意象
• 意象
是诗 人表达情感的载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观和客观的 统一。意象渗透着诗人在特定环境、 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 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 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 人主观上的情意。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1、豪放洒脱的形象 • 2、忧国忧民的形象 • 如李白“天生我材必 •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 …吾庐独破 来”表现了他淡于富 贵,傲视圣贤的思想, 受冻死亦足”。诗人 反映了他傲岸不羁, 并不停留在个人哀怨 豪放自负的性格。 中,而推己及人,反 映其忧国忧民的精神。
• 3、归隐田园,寄情山 • 4、爱惜人才的形象 水的形象 • 如陶渊明《饮酒》写 • 如龚自珍《己亥杂诗》 就毫无遮拦地表现了 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 对人才的渴求。 生活。孟浩然《过故 人庄》描写了山村风 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 场面,让人乐而忘返。
• 5、儿女情长的形象 • 如李商隐的《无题》 写的是暮春时节与所 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 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表达的是忠 贞不渝的爱情。
(三)陌生的作者陌生的诗。
• 因此我们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广泛 阅读,了解不同时代代表作家的风格及大 体流变,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二是 要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和鉴赏技巧,学会 提高鉴赏能力,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否则, 指望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歌中碰到题 目,那是不可能的。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
知识积累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 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 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2 抓人物心理: “万里” 、“匹马”、“关河梦断”、 “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 全词。
上片先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 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 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 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 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 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 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意境
•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 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 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 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 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2005-2010年的高考 题都出现了比较型诗歌鉴赏题;2006年湖 南卷甚至从曹雪芹的小说中选材,而且设 置的题目更具有仿写表述的特征。这些都 大大开拓了诗歌考查的领域,使诗歌考查 变得更为灵活。
(二)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作者是考生熟悉的,能让我们一定程度上避免心理 紧张,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作大力提倡的人文关怀。 当然,作者虽是熟悉的,但诗歌内容却多是相对陌 生的,以2010年所选诗歌为例:苏轼就考他的诗而 不考他的词,李商隐就避开了他的爱情诗,龚自珍 的己亥杂诗也是不只一首。总的方面看,所选诗歌 内容上与诗人写作的历史文化背景没有太多的联系, 连一向爱用典故的李商隐的诗选的是没有典故干扰 的。因此,解读诗歌时既要注意知人论世,又要避 免先入为主,一切要从诗歌本身出发
二、抓住物与志的“契合 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 精神。
小松(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 有硬。
•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 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 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 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 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 出来。 •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 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 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 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 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 “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 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 质。
★
• 2、侧面烘托 (景物、意象) • 江雪 •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用环境描写烘托渔 翁不怕严寒,不怕 孤独的高傲品格。
C、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住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 态、心理) 3、抓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抓住情节
B、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直接描写:肖像、行动、 语言、神态、心理、细节 • •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 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 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 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嗅青梅”这 一细节把一个 少女惊诧、惶 遽、含羞、好 奇等心理活动, 栩栩如生地刻 划出来。
注释: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 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 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 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 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 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 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 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 “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 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 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 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 在写来自百度文库,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 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 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 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 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 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 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 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 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 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
准确解读诗歌意象
一、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 如月圆——团圆——无法团圆—— 思乡怀人;残月——人缺——分 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 再如,杜鹃、猿鸣常传达凄凉之境 都是与他们的声音有关。
例: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 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全 诗有四幅画面,第一幅“枯藤老树昏鸦” 传达萧瑟、衰老的心境,由三个意象形成; 第二幅“小桥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 的向往,由三个意象组成;第三幅“古道 西风瘦马” 表现怆冷、瘦惫的感受,由三 个意象组成;第四幅“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呈现的是漂泊者的忧伤和惆怅, 由“人”、“天涯”、“夕阳”三个意象 组成。这首元曲表现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 思乡念家之情。
景物描写常见的角度与方法
• 时间(早晚)、视角(远观近看仰望俯瞰 平视)、感官(视听嗅触味)、动静、色 彩、正面渲染、侧面烘托(衬托)、点面 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修辞手法、 详略等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答: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 2015年湖北卷 8、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 的时空变化。 •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 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 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 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 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 置巧妙。
• 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有一定象征意义 的事物形象,或是景物形象。 •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也称为抒 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前者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后者如贾岛《题李凝幽 居》 •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 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 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 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 歌 鉴 赏
丰城二中 饶淑丹
考点说明及近年考题分析
• 《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复习大纲》要求:
•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⑵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形势分析
• (一)从2004年开始,全国许多省市单独命 题,古代诗歌考查的范围也有较大变化。 • 首先诗歌创作年代跨度大大增加,不再局限 于唐宋,04年开始出现五代诗1首,05 年出现元杂剧1首,2006年进一步扩大,上 溯至魏晋,下推及清代及近代,2011年则更 出现了诗经的考查。 • 其次诗歌体裁的选取也打破了唐诗宋词元曲 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诗经、晋诗、五代诗、 金诗、清诗、近代诗,还出现了杂剧的阅读。
• (二)、事物形象:指蕴含某种品质或思 想的事物。如赵嘏的《寒塘》和韦应物的 《闻雁》中“雁”的形象。 • 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 松、梅、竹、马等。 • (三)、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A、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 2、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 3、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 雄形象。 步骤二: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 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 人现在早已被弃置不用。下片 “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 前线。 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 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