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和管理评审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管理评审的输入: —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 —改进的建议; —质量控制活动; —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10
(2)单次审核计划
无论例行审核还是追加审核,一份好的内 审计划将使审核工作有条不紊、系统地进行, 便于审核过程的控制。 其内容包括:本次审核目的: /依据的文件 / 成 员分工 / 日期和日程安排 / 审核项目方法和检查 要点/报告提交方式及日期。
11
2、组成内审组
任命组长,要求受过系统培训、经验丰富的
(三)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说明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对审核发现的问题统计、 分析、归纳和评价,内容包括: (1)、审核目的和范围 (2)、依据的标准和文件 (3)、实施概况(日期、小组组成、过程概况、简述 与谁谈话,看了多少记录、做了哪些试验等) (4)、审核结果: a.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 b.发现的主要问题摘要及分析; c.前次审核后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 d.改进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人员担任,且应在审核前对成员给以必要的 指导;审核不仅是检查体系文件本身,更重 要的是文件规定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真实执 行的情况;在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考虑查 看的关键点;看什么、查什么、注意什么。 审阅相关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标 准等,以便熟悉情况。
12
3、编制检查表
——解决“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起备忘录的作用。 (1)抽什么样本、抽多少数量、如何抽样; (2)规范审核活动,减少想到什么查什么的随意性和盲目 性; (3)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内部 审核
一、内部审核概述
1、管理体系审核定义: 确定管理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 合有关标准或文件,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 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2 、内审:是自己进行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 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
常规审核按年度计划进行。一年至少一次, 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外审前应安排一 次;出现严重不符合、重大质量事故、客户重 大投诉、机构重大变化时应追加审核。
7、内审依据:
1)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文件; 2)客户的要求与合同条款;
3)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
4)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6
8、内审职责:
(4)保持审核内容的周密和完整;
(5)掌握进度; (6)树立内审员的职业形象。
13
编制检查表应抓住重点、典型的问题,如:
上次审核的有关问题、管理的重点或薄弱环 节、客户反馈的重要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内 部日常反馈信息。 可以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编写;结合受审 核部门的特点来编写;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 等。 质量负责人应编制一套完整的检查表供内审 员参考 , 内审员准备自己内审工作范围内的 详细检查表。
评审报告包括:目的、依据、内容、方 法、日期、人员;实施评审计划全过程的情 况;对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适用性提出的意 见;体系运行的综合评价;每一评审项目的 简述和结论;提出改进目标。
37
4、评审后的监督和确认。 评审结果可能导致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和 补充、组织机构职能的调整和完善、过程的改 进和优化、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充实等,这些结 果应反映在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中,质量 负责人对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监督和控制,并 做为下一次评审的输入。
22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
纠正措施是对经发生的问题采取措施,使
这一问题不再发生;
预防措施则是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使问
题不会发生。
(五)跟踪验证
★内审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即关心和过问措 施完成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向质量负责人反映,验证的内 容包括:计划是否按期完成?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完 成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还有类似的不合格项发生?实施情 况是否有记录可查? ★内审员对跟踪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并填入“不符合项纠 正报告”中,如验证纠正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应要 求受审核方重新分析原因,重新制定适宜的纠正措施,实 施后再次进行验证。
20
审核结果评价:
( 1 )主要包括确定不符合项、提出不符合项、认可不符
合项、审核结果评价汇总分析。
( 2 )内审员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对不符合事实进行描述。
要求准确描述所观查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现 象、关键的细节。清楚说明违背的什么要求。
( 3 )不符合项报告事实的描述应与受审核方沟通并签字
8
1、内审计划的编制
内审计划有年度审核计划和单次审核计划两种。 全年审核安排 每一次审核的具体安排
9
(1)年度计划:
集中式—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审核,全部门、 全要素;适用体系试运行、重大变化、重大事 故时;缺点:难以达到一定深度。 流动式—每季(月)安排一个或几个部门要 素进行一次审核,一年内全面覆盖一次;适用 于常规的例行审核、体系运行平稳后采用;缺 点:不能迅速给出综合评价。
18
(5 )要从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客观证据。有的不符 合项客观证据明显,不符合项就可成立而有的不符合问题 比较复杂,需从多方面取证。 (6)当发现不符合项有疑问时,应调查到必要的深度。 (7)应关注影响检测校准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员技能、 设备准确度、消耗性材料的质量、样品处理方法、检验方 法、环境条件等 。
3、内审的目的:
审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
有助于外部审核
4 、内审的性质即是“质量管理工作大检 查”。
3
(1)符合性:文-文;文-行; ——过程是否被确 定?过程程序是否被恰当地形成文件,是否建 立了适用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2)有效性: ——过程是否充分展开,贯彻实施? 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实际 活动与文件要求的一致性; (3)适宜性: ——在提供预期的结果方面,过程 有效否?也就是评价活动是否适合于达到既定 的目标?
14
源自文库
4、发放审核通知
可以内部审核通知的形式或直接将审核计划
下发到各部门及人员
各部门及人员作好准备。
如遇时间安排问题,应及时联系沟通。
15
(二) 审核的实施
1、首次会议
参加人:技术、质量主管,部门负责人,五大员
(内审员、监督员、档案员、设备管理员、样品 管理员)。
会议议程:领导讲话,强调内审目的和重要性;
质量负责人策划并组织实施; 内审组长负责制定审核计划;
内审员具体执行审核计划。
9、内审的输出:
发现不符合并出具不符合报告 形成审核报告; 留下审核过程和情况记录; 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7
二、内审的运行流程
(一) 审核准备
编制内审计划、成立内审组、指定内审 组长、确定内审员、编制检查表、发放审核 通知。
四、管理评审的意义和作用
1 、意义:体系运行的优劣决定于两大品 质因数-有效发现和适应性,能动地调 控这两大品质因数是管理评审的任务。 以高层管理职责的力度为体系的运行提 供支持和保障,才能满足体系的适应性 和有效性的要求,并进而为体系的改进 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0
2、作用:
(1)检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持 续不断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期望 (2)发现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识别改进的需求; (3)评估管理体系因应市场变化而改进的需求; (4)当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后,评价体系的有效 性和适应性;
六、管理评审会议内容
1、体系运行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组织机构、职责、权限、人力资 源和培训教育、设备、环境、方法、监督和控制等; 2、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评价四个主要过程的有效性和体系的有效性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情况,资源实现过程,分析改进过程,检测/校准实现过程 3、检测结果的质量和服务是否符合规范和客户要求 4、市场变化需求,是否需要调整检测项目等; 5、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否需要改革; 6、日常管理会议的议题,包括人员任命、资源调整、文件修订、质量监 督等。
35
2、召开评审会议。
由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召开评审
会议,质量负责人汇报上次评审以来管理体系的运
行状况、内审汇总分析结果,与会人员进行逐项研
讨、评价,最后由会议主持人进行总结,并形成决
议。
36
3、编制评审报告。
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评审实施计划、评审 会议记录、分析报告等编制评审报告,经领 导批准发布。
34
七、评审的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收集评审输入信息后进行分析整理,列出评审议 题,形成评审实施计划,提前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员。
内容应包括: 评价过去一年取得的业绩是否达到、完成或超过质量方 针和目标的要求;评审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一年来管理和监 督的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最近内审的结果表明检验检 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受控、是否有效;预防措施和纠 正措施执行情况如何分析检验检测机构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结果;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工作师长工作类型是否有较大变化; 分析人力资源的充分性及员工培训的状况;客户的反馈意见, 客户的抱怨等。
组长介绍评审日程、分工及要求;会议应签到并 记录。
16
2、 现场调查
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基础,确定体系运行 是否规范,查找不符合项,并予以记录。
3、 末次会议
主要目的是向受审核方说明审核情况,宣布审 核结果,报告审核组结论,提出对纠正措施的要 求,商定完成时间,领导讲话,会议签到、记录 归档保存。
4
5、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1)正规化、文件化是基础。—管理体系 的文件化。 (2)系统性。审核是一正式活动,有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3)独立性。 (4)风险性。是一次抽样检查过程,抽取 一定数量的体系文件、质量记录,询问一 定数量的人员,观察若干个过程。
5
6、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适宜性: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充分性:体系满足市场客户潜在需求的能力; 有效性:体系运行结果达到所设定目标的程度。
27
二、管理评审的目的
1 、评审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
性、有效性;
2 、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 3、有利于外审。
三、管理评审的性质、频次 性质为:“质量管理工作大总结” 频 次: 定期一年一次,不得超过12个月;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及重大变化,可增加评审。
(5)向上级机构汇报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31
五、内审与评审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内审目的在于证实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 和有效性,评审目的在于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2、对象不同 内审对象是管理体系各要素,评审则是 管理体系整体及质量方针和目标。 3、行为主体不同 内审员,最高管理者。 4、方式不同 内审小组按计划实施,提出审核报告。评 审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 5、结果不同 内审结果是提出审核报告,提出建议。评 审结果是评审报告,往往形成一系列决议性意见,对管 理体系改进发出指令,提出要求,对体系的改进起决定 32 性作用。
确认。(不当场)
(四)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为内审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体系的问题, 加以纠正,使管理体系得到不断改进。
纠正与纠正措施的区别: “纠正”只是对已存在的不合格现状进行处置、补
救;“纠正措施”是针对产生不合格、缺陷的原因, 为消除这个原因、防止问题再发生而采取的根本性 措施。
管理体系内审形成记录如下:
(1)审核计划; (2)检查表; (3)首末次会议签到和记录; (4)不符合项报告; (5)审核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管理体系的现状 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它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 者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有 计划、有规则的系统评价。
17
注意事项:
( 1 )寻找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着眼点应是符合性和 有效性。 ( 2 )收集客观证据的调查过程涉及提问、观察活动、检查 设施和记录。审核员检查实际的操作与管理体系的符合 性。 (3)随机抽样要有代表性(量、均衡) 。 ( 4 )应当以审核所依据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特定要求 来确定不符合项。
管理评审的输入: —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 —改进的建议; —质量控制活动; —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10
(2)单次审核计划
无论例行审核还是追加审核,一份好的内 审计划将使审核工作有条不紊、系统地进行, 便于审核过程的控制。 其内容包括:本次审核目的: /依据的文件 / 成 员分工 / 日期和日程安排 / 审核项目方法和检查 要点/报告提交方式及日期。
11
2、组成内审组
任命组长,要求受过系统培训、经验丰富的
(三)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说明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对审核发现的问题统计、 分析、归纳和评价,内容包括: (1)、审核目的和范围 (2)、依据的标准和文件 (3)、实施概况(日期、小组组成、过程概况、简述 与谁谈话,看了多少记录、做了哪些试验等) (4)、审核结果: a.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 b.发现的主要问题摘要及分析; c.前次审核后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 d.改进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人员担任,且应在审核前对成员给以必要的 指导;审核不仅是检查体系文件本身,更重 要的是文件规定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真实执 行的情况;在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考虑查 看的关键点;看什么、查什么、注意什么。 审阅相关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标 准等,以便熟悉情况。
12
3、编制检查表
——解决“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起备忘录的作用。 (1)抽什么样本、抽多少数量、如何抽样; (2)规范审核活动,减少想到什么查什么的随意性和盲目 性; (3)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内部 审核
一、内部审核概述
1、管理体系审核定义: 确定管理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 合有关标准或文件,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 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2 、内审:是自己进行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 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
常规审核按年度计划进行。一年至少一次, 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外审前应安排一 次;出现严重不符合、重大质量事故、客户重 大投诉、机构重大变化时应追加审核。
7、内审依据:
1)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文件; 2)客户的要求与合同条款;
3)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
4)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6
8、内审职责:
(4)保持审核内容的周密和完整;
(5)掌握进度; (6)树立内审员的职业形象。
13
编制检查表应抓住重点、典型的问题,如:
上次审核的有关问题、管理的重点或薄弱环 节、客户反馈的重要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内 部日常反馈信息。 可以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编写;结合受审 核部门的特点来编写;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 等。 质量负责人应编制一套完整的检查表供内审 员参考 , 内审员准备自己内审工作范围内的 详细检查表。
评审报告包括:目的、依据、内容、方 法、日期、人员;实施评审计划全过程的情 况;对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适用性提出的意 见;体系运行的综合评价;每一评审项目的 简述和结论;提出改进目标。
37
4、评审后的监督和确认。 评审结果可能导致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和 补充、组织机构职能的调整和完善、过程的改 进和优化、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充实等,这些结 果应反映在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中,质量 负责人对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监督和控制,并 做为下一次评审的输入。
22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
纠正措施是对经发生的问题采取措施,使
这一问题不再发生;
预防措施则是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使问
题不会发生。
(五)跟踪验证
★内审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即关心和过问措 施完成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向质量负责人反映,验证的内 容包括:计划是否按期完成?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完 成后的效果如何?是否还有类似的不合格项发生?实施情 况是否有记录可查? ★内审员对跟踪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并填入“不符合项纠 正报告”中,如验证纠正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应要 求受审核方重新分析原因,重新制定适宜的纠正措施,实 施后再次进行验证。
20
审核结果评价:
( 1 )主要包括确定不符合项、提出不符合项、认可不符
合项、审核结果评价汇总分析。
( 2 )内审员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对不符合事实进行描述。
要求准确描述所观查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现 象、关键的细节。清楚说明违背的什么要求。
( 3 )不符合项报告事实的描述应与受审核方沟通并签字
8
1、内审计划的编制
内审计划有年度审核计划和单次审核计划两种。 全年审核安排 每一次审核的具体安排
9
(1)年度计划:
集中式—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审核,全部门、 全要素;适用体系试运行、重大变化、重大事 故时;缺点:难以达到一定深度。 流动式—每季(月)安排一个或几个部门要 素进行一次审核,一年内全面覆盖一次;适用 于常规的例行审核、体系运行平稳后采用;缺 点:不能迅速给出综合评价。
18
(5 )要从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客观证据。有的不符 合项客观证据明显,不符合项就可成立而有的不符合问题 比较复杂,需从多方面取证。 (6)当发现不符合项有疑问时,应调查到必要的深度。 (7)应关注影响检测校准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员技能、 设备准确度、消耗性材料的质量、样品处理方法、检验方 法、环境条件等 。
3、内审的目的:
审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
有助于外部审核
4 、内审的性质即是“质量管理工作大检 查”。
3
(1)符合性:文-文;文-行; ——过程是否被确 定?过程程序是否被恰当地形成文件,是否建 立了适用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2)有效性: ——过程是否充分展开,贯彻实施? 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实际 活动与文件要求的一致性; (3)适宜性: ——在提供预期的结果方面,过程 有效否?也就是评价活动是否适合于达到既定 的目标?
14
源自文库
4、发放审核通知
可以内部审核通知的形式或直接将审核计划
下发到各部门及人员
各部门及人员作好准备。
如遇时间安排问题,应及时联系沟通。
15
(二) 审核的实施
1、首次会议
参加人:技术、质量主管,部门负责人,五大员
(内审员、监督员、档案员、设备管理员、样品 管理员)。
会议议程:领导讲话,强调内审目的和重要性;
质量负责人策划并组织实施; 内审组长负责制定审核计划;
内审员具体执行审核计划。
9、内审的输出:
发现不符合并出具不符合报告 形成审核报告; 留下审核过程和情况记录; 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7
二、内审的运行流程
(一) 审核准备
编制内审计划、成立内审组、指定内审 组长、确定内审员、编制检查表、发放审核 通知。
四、管理评审的意义和作用
1 、意义:体系运行的优劣决定于两大品 质因数-有效发现和适应性,能动地调 控这两大品质因数是管理评审的任务。 以高层管理职责的力度为体系的运行提 供支持和保障,才能满足体系的适应性 和有效性的要求,并进而为体系的改进 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0
2、作用:
(1)检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持 续不断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期望 (2)发现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识别改进的需求; (3)评估管理体系因应市场变化而改进的需求; (4)当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后,评价体系的有效 性和适应性;
六、管理评审会议内容
1、体系运行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组织机构、职责、权限、人力资 源和培训教育、设备、环境、方法、监督和控制等; 2、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评价四个主要过程的有效性和体系的有效性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情况,资源实现过程,分析改进过程,检测/校准实现过程 3、检测结果的质量和服务是否符合规范和客户要求 4、市场变化需求,是否需要调整检测项目等; 5、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否需要改革; 6、日常管理会议的议题,包括人员任命、资源调整、文件修订、质量监 督等。
35
2、召开评审会议。
由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召开评审
会议,质量负责人汇报上次评审以来管理体系的运
行状况、内审汇总分析结果,与会人员进行逐项研
讨、评价,最后由会议主持人进行总结,并形成决
议。
36
3、编制评审报告。
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评审实施计划、评审 会议记录、分析报告等编制评审报告,经领 导批准发布。
34
七、评审的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收集评审输入信息后进行分析整理,列出评审议 题,形成评审实施计划,提前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员。
内容应包括: 评价过去一年取得的业绩是否达到、完成或超过质量方 针和目标的要求;评审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一年来管理和监 督的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最近内审的结果表明检验检 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受控、是否有效;预防措施和纠 正措施执行情况如何分析检验检测机构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结果;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工作师长工作类型是否有较大变化; 分析人力资源的充分性及员工培训的状况;客户的反馈意见, 客户的抱怨等。
组长介绍评审日程、分工及要求;会议应签到并 记录。
16
2、 现场调查
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基础,确定体系运行 是否规范,查找不符合项,并予以记录。
3、 末次会议
主要目的是向受审核方说明审核情况,宣布审 核结果,报告审核组结论,提出对纠正措施的要 求,商定完成时间,领导讲话,会议签到、记录 归档保存。
4
5、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1)正规化、文件化是基础。—管理体系 的文件化。 (2)系统性。审核是一正式活动,有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3)独立性。 (4)风险性。是一次抽样检查过程,抽取 一定数量的体系文件、质量记录,询问一 定数量的人员,观察若干个过程。
5
6、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适宜性: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
充分性:体系满足市场客户潜在需求的能力; 有效性:体系运行结果达到所设定目标的程度。
27
二、管理评审的目的
1 、评审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
性、有效性;
2 、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 3、有利于外审。
三、管理评审的性质、频次 性质为:“质量管理工作大总结” 频 次: 定期一年一次,不得超过12个月;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及重大变化,可增加评审。
(5)向上级机构汇报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31
五、内审与评审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内审目的在于证实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 和有效性,评审目的在于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2、对象不同 内审对象是管理体系各要素,评审则是 管理体系整体及质量方针和目标。 3、行为主体不同 内审员,最高管理者。 4、方式不同 内审小组按计划实施,提出审核报告。评 审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 5、结果不同 内审结果是提出审核报告,提出建议。评 审结果是评审报告,往往形成一系列决议性意见,对管 理体系改进发出指令,提出要求,对体系的改进起决定 32 性作用。
确认。(不当场)
(四)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为内审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体系的问题, 加以纠正,使管理体系得到不断改进。
纠正与纠正措施的区别: “纠正”只是对已存在的不合格现状进行处置、补
救;“纠正措施”是针对产生不合格、缺陷的原因, 为消除这个原因、防止问题再发生而采取的根本性 措施。
管理体系内审形成记录如下:
(1)审核计划; (2)检查表; (3)首末次会议签到和记录; (4)不符合项报告; (5)审核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
一、管理评审的定义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管理体系的现状 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它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 者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有 计划、有规则的系统评价。
17
注意事项:
( 1 )寻找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着眼点应是符合性和 有效性。 ( 2 )收集客观证据的调查过程涉及提问、观察活动、检查 设施和记录。审核员检查实际的操作与管理体系的符合 性。 (3)随机抽样要有代表性(量、均衡) 。 ( 4 )应当以审核所依据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特定要求 来确定不符合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