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实验报告-材料分析与表征

合集下载

aes实验报告

aes实验报告

aes实验报告AES实验报告引言: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本实验旨在探究AES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加密和解密的效果。

一、AES算法的原理AES算法是一种分组密码算法,将明文分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并通过一系列的加密和解密操作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AES算法的核心是轮函数,它通过一系列的轮变换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二、实验准备1. 实验环境搭建:在计算机上安装支持AES算法的编程环境,如Python或Java。

2.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些测试用的明文和密钥,以及相应的加密和解密结果。

三、AES算法的加密过程1. 密钥扩展:AES算法需要对输入的密钥进行扩展,生成一系列的轮密钥。

这些轮密钥用于后续的加密和解密操作。

2. 初始轮:将明文与第一轮密钥进行异或运算。

3. 轮变换:AES算法中的轮变换包括字节代换、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

这些变换操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每一轮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加密结果。

4. 最终轮:在最后一轮中,省略列混淆操作,并将结果与最后一轮密钥进行异或运算。

四、实验步骤1. 选择一组明文和密钥作为输入数据。

2. 使用AES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密文。

3. 使用相同的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还原的明文。

4. 比较还原的明文与原始明文是否一致,验证AES算法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明文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得到了相应的密文和还原的明文,并与原始明文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还原的明文与原始明文完全一致,证明了AES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六、AES算法的应用AES算法在现代密码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它可以用于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如网络通信、文件加密和数据库加密等领域。

AES算法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强大的对称加密算法之一。

材料测试与表征总结

材料测试与表征总结

最常见表面分析技术为三种:XPS、AES和SIMS。

(1)AES —空间分辨率最高。

适合做导体和半导体材料表面的微区成分、化学态和元素分布分析;(2)XPS —破坏性最小,化学信息丰富,定量分析较好。

适合做导体和非导体,有机和无机体材料的表面成分和化学态分析。

(3)SIMS—灵敏度最高。

可以做导体和非导体,有机和无机体材料中H、He以及元素同位素分析。

此三种技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可获得最有用的搭配。

AES俄歇电子能谱:1、俄歇电子能谱(AES)当采用聚焦电子束激发源时,亦称为:扫描俄歇微探针( SAM)AES分析是以e束(或X-射线束)为激发源, 激发出样品表面的Auger电子, 分析Auger电子的能量和强度,可获元素种类、含量与分布、以及化学态等信息。

2、AES的主要特点与局限性:主要特点:(1)由于e束聚焦后其束斑小,AES的分辨率高,适于做微区分析:可进行点分析,线和面扫描。

(2)仅对样品表面2nm以浅的化学信息灵敏。

(3)俄歇电子的能量为物质特有,与入射粒子能量无关。

(4)可分析除H和He以外的各种元素,轻元素的灵敏度较高.(5)AES可分析元素的价态。

由于很难找到化学位移的标准数据,因此谱图的解释比较困难。

(6)可借助离子刻蚀进行深度分析,实现界面和多层材料的剖析,深度分辨率较XPS更好。

局限:(1)e束带电荷,对绝缘材料分析存在荷电影响。

(2)e束能量较高,对绝热材料易致损伤。

(3)定量分析的准确度不高3、从Auger电子能谱图可以看出:(1)峰位(能量),由元素特定原子结构确定;(2)峰数,由元素特定原子结构确定(可由量子力学估计);(3)各峰相对强度大小,也是该元素特征;以上3点是AES定性分析的依据,这些数据均有手册可查.4、AES具有五个有用的特征量:①特征能量;②强度;③峰位移;④谱线宽;⑤线型。

由AES的这五方面特征,可获如下表面特征:化学组成、覆盖度、键中的电荷转移、电子态密度和表面键中的电子能级等。

AES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AES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AES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备AES树脂,并分析其性能。

实验过程分
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合成前驱体
采用乙二醇、间苯二酚、间苯二甲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
过酯交反应和缩合反应制备出AES树脂的前驱体。

得到的前驱体通过红
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验证化学结构成功合成。

2. 制备AES树脂
利用前驱体作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出AES树脂。

聚合反应中,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均
有影响。

为了获得最优的反应条件,我们尝试多种反应条件,最后得到
最佳反应条件为:摩尔比为1:1:2(前驱体:正丁烷二醇:异丙醇)、反应时间为24小时、温度为80℃。

制得的AES树脂为黄色透明固体,
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3. 对AES树脂的性能进行分析
(1)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AES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ES树脂在400℃时失重率为10%。

(2)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AES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显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

(3)机械性能:采用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仪对AES树脂进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ES树脂的拉伸强度为25MPa,硬度为80 Shore D。

总结:
本次研究成功制备了AES树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制得的AES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机械性能,具
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AES树脂在组合材料中的应用。

A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

A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

A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和学习AES加密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掌握AES加密解密的方法。

实验原理: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AES加密算法使用数学运算和逻辑操作混合的方式,通过多轮迭代和替代、逆替代、置换等步骤,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计算机、Python编程环境。

方法:通过Python编程环境调用AES库函数,进行AES加密解密实验。

实验步骤:1. 导入AES库函数:在Python编程环境中,导入AES的库函数。

```pythonfrom Crypto.Cipher import AESfrom Crypto.Random import get_random_bytes```2. 生成随机密钥:使用get_random_bytes(函数生成一个长度为16字节的随机密钥。

```pythonkey = get_random_bytes(16)```3. 实例化AES加密对象:使用AES.new(函数,传入随机密钥和加密模式“AES.MODE_ECB”创建AES加密对象。

```pythoncipher = AES.new(key, AES.MODE_ECB)```4. 加密数据:使用encrypt(函数,传入要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

```pythonmessage = "This is a secret message.".encodeciphertext = cipher.encrypt(message)```5. 解密数据:使用decrypt(函数,传入密文进行解密操作。

```pythonplaintext = cipher.decrypt(ciphertext)```6. 打印加密和解密结果:使用print(函数,打印加密前后和解密后的数据。

现代密码算法实验报告(3篇)

现代密码算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现代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数论基础知识;2. 掌握非对称密码体制的著名代表RSA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流程;3.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密钥系统;4. 掌握常用加密算法AES和DES的原理及实现。

二、实验内容1. RSA加密算法实验2. AES加密算法实验3. DES加密算法实验三、实验原理1. RSA加密算法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由罗纳德·李维斯特、阿迪·沙米尔和伦纳德·阿德曼三位密码学家于1977年提出。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两个大质数p和q,计算它们的乘积n=pq,并计算欧拉函数φ(n)=(p-1)(q-1)。

选择一个整数e,满足1<e<φ(n)且e与φ(n)互质。

计算e关于φ(n)的模逆元d。

公开密钥为(e,n),私有密钥为(d,n)。

加密过程为C=Me mod n,解密过程为M=Cd mod n。

2. AES加密算法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采用128位分组大小和128、192或256位密钥长度。

AES算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初始轮、密钥扩展、中间轮和最终轮。

每个轮包括字节替换、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

3. DES加密算法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采用64位分组大小和56位密钥长度。

DES算法主要分为16轮,每轮包括置换、置换-置换、S盒替换和密钥加。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1. RSA加密算法实验(1)选择两个大质数p和q,计算n=pq和φ(n)=(p-1)(q-1);(2)选择一个整数e,满足1<e<φ(n)且e与φ(n)互质,计算e关于φ(n)的模逆元d;(3)生成公开密钥(e,n)和私有密钥(d,n);(4)用公钥对明文进行加密,用私钥对密文进行解密。

2. AES加密算法实验(1)选择一个128、192或256位密钥;(2)初始化初始轮密钥;(3)进行16轮加密操作,包括字节替换、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4)输出加密后的密文。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13-2(AES)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13-2(AES)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3. 俄歇电子的产额:

俄歇电子的产额相当于俄歇跃迁的几率,与俄歇 谱峰的强度相对应,是元素定量分析的依据。
每个K电子空穴的产额
俄歇电子产额
特征X射线产额
原子序数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俄歇电子的产额:


在低原子序数元素中,俄歇过程占主导,而且 变化不大。 对于高原子序数元素,X射线发射则成为优先 过程。

经验公式:
E
Z
1 Z1 Z Z 1 Z E E E ( E E E E ) 2
Z Z Z
(电子束缚能之差)
(修正项)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例:计算Ni的KL1L2俄歇电子能量
1 Cu Ni Ni E E E E (E L2 E L2 E Cu E L1 ) L1 2 已知: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主要俄歇电子能量图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4.AES定量分析
依据:微分谱峰上峰-峰值
方法:纯元素标样法
相对灵敏度因子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定量分析——纯元素标样法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i元素的俄歇峰强度 I i, WXY , S 及标样的同一俄歇峰强度 I i, WXY 。
(所取WXY俄歇峰一般为主峰) 则试样中i元素的浓度Ci为: C i
此方法不需要纯元素标样,精度低,实用性强。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定量分析——举例
在304不锈钢断口表面的微分谱(Ep=3keV)。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表面元素含量计算:
IFe,703= 10.1 ICr,529= 4.29 SNi,848= 0.27

密码学实验报告AESRSA

密码学实验报告AESRSA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现代密码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现代密码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实验日期:[综合实验一] AES-128加密算法实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用C++实现;(2)具有16字节的加密演示;(3)完成4种工作模式下的文件加密与解密:ECB, CBC, CFB,OFB.二、所用仪器、设备计算机、Visual C++软件。

三. 实验原理3.1、设计综述AES 中的操作均是以字节作为基础的,用到的变量也都是以字节为基础。

State 可以用4×4的矩阵表示。

AES 算法结构对加密和解密的操作,算法由轮密钥开始,并用Nr 表示对一个数据分组加密的轮数(加密轮数与密钥长度的关系如表2所示)。

AES 算法的主循环State 矩阵执行1 r N 轮迭代运算,每轮都包括所有 4个阶段的代换,分别是在规范中被称为 SubBytes(字节替换)、ShiftRows(行位移变换)、MixColumns(列混合变换) 和AddRoundKey ,(由于外部输入的加密密钥K 长度有限,所以在算法中要用一个密钥扩展程序(Keyexpansion)把外部密钥 K 扩展成更长的比特串,以生成各轮的加密和解密密钥。

最后执行只包括 3个阶段 (省略 MixColumns 变换)的最后一轮运算。

表2 AES 参数比特。

3.2、字节代替(SubBytes )AES 定义了一个S 盒,State 中每个字节按照如下方式映射为一个新的字节:把该字节的高4位作为行值,低4位作为列值,然后取出S 盒中对应行和列的元素作为输出。

例如,十六进制数{84}。

对应S 盒的行是8列是4,S 盒中该位置对应的值是{5F}。

S 盒是一个由16x16字节组成的矩阵,包含了8位值所能表达的256种可能的变换。

S 盒按照以下方式构造:(1) 逐行按照升序排列的字节值初始化S 盒。

第一行是{00},{01},{02},…,{OF};第二行是{10},{l1},…,{1F}等。

AES算法实验报告

AES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姓名:XXXXXXX学号: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日期:2013/12/*题目:AES算法实验一、实验环境1.硬件配置:处理器:Inter(R)Core(TM)*******************(4CPUs),~2.4GHz内存:2048MB RAM2.使用软件:(1) 操作系统:win7 旗舰版(2) 软件工具:Microsoft Visual c++ 6.0二、实验涉及的相关概念或基本原理AES 是一个新的可以用于保护电子数据的加密算法。

明确地说,AES 是一个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它可以使用128、192 和 256 位密钥,并且用 128 位(16字节)分组加密和解密数据。

与公共密钥密码使用密钥对不同,对称密钥密码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

通过分组密码返回的加密数据的位数与输入数据相同。

迭代加密使用一个循环结构,在该循环中重复置换(permutations )和替换(substitutions)输入数据。

Figure 1 显示了 AES 用192位密钥对一个16位字节数据块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情形。

对称密码算法根据对明文消息加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即分组密码和流密码。

分组密码将消息分为固定长度的分组 ,输出的密文分组通常与输入的明文分组长度相同。

AES 算法属于分组密码算法 ,它的输入分组、输出分组以及加/ 解密过程中的中间分组都是 128比特。

密钥的长度 K为 128,192或 256 比特。

用 Nk=4,6,8 代表密钥串的字数 ( 1 字 =32 比特) ,在本文编制的程序中由用户选定。

用 Nr 表示对一个数据分组加密的轮数 ( 加密轮数与密钥长度的关系见表 1) 。

每一轮都需要一个和输入分组具有同样长度 ( 128 比特) 的扩展密钥Ke的参与。

由于外部输入的加密密钥 K 长度有限 ,所以在 AES 中要用一个密钥扩展程序 ( KeyExpansion) 把外部密钥 K 扩展成更长的比特串 ,以生成各轮的加密密钥。

A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

A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工程课程实验报告AES加密解密的实现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系统工程2038班任课教师:***2012年11月22日目录1.背景 (1)1.1 Rijndael密码的设计标准: (1)1.2 设计思想 (1)2.系统设计 (2)2.1系统主要目标 (2)2.2功能模块与系统结构 (2)2.2.1字节替换SubByte (2)2.2.2行移位ShiftRow (2)2.2.3 列混合MixColumn (3)2.2.4 轮密钥加AddRoundKey (4)2.2.5 逆字节替换 (4)2.2.6逆行移位InvShiftRow (4)2.2.7 逆列混淆 (4)3 加密模式 (5)3.1 电子密码本ECB模式 (5)3.2加密块链模式CBC模式 (6)4 系统功能程序设计 (8)4.1基本加密部分 (8)4.1.1字节替换 (8)4.1.2行移位 (8)4.1.3列混合 (9)4.1.4轮密钥加 (9)4.1.5密钥扩展 (10)4.1.6逆字节替换 (11)4.1.7逆行移位 (11)4.1.8逆列混合 (12)4.1.9加密 (12)4.1.10解密 (13)5 实验结果 (14)5.1 需要加密文件 (14)5.2 实验加密解密结果 (15)6 参考资料 (16)1.背景AES,密码学中的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又称Rijndael加密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

这个标准用来替代原先的DES,已经被多方分析且广为全世界所使用。

经过五年的甄选流程,高级加密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于2001年11月26日发布于FIPS PUB 197,并在2002年5月26日成为有效的标准。

2006年,高级加密标准已然成为对称密钥加密中最流行的算法之一。

AES 有一个固定的128位的块大小和128,192或256位大小的密钥大小。

aes 实验报告

aes 实验报告

aes 实验报告AES实验报告1. 引言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的数据保护和安全通信。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AES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目的2.1 理解AES算法的基本原理;2.2 掌握AES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2.3 通过实验验证AES算法的安全性和效率。

3. 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环境为Python编程语言和相关的密码学库。

4. 实验步骤4.1 密钥生成AES算法使用的密钥长度可以是128位、192位或256位。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128位密钥长度。

首先,通过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个128位的密钥。

4.2 加密过程4.2.1 分组将待加密的明文按照128位分组,如果最后一个分组不足128位,则需要进行填充。

4.2.2 轮密钥扩展AES算法使用了多轮加密,每一轮都需要使用不同的轮密钥。

通过密钥扩展算法,将初始密钥扩展为多个轮密钥。

4.2.3 轮函数AES算法的核心是轮函数,它包括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四个步骤。

这些步骤在每一轮中都会被执行。

4.2.4 轮数循环根据密钥长度的不同,AES算法的轮数也不同。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10轮加密。

4.2.5 输出密文经过多轮加密后,得到最终的密文。

4.3 解密过程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相似,只是在轮密钥的使用上有所不同。

解密过程需要使用逆向的轮密钥。

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AES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结果。

经过比对,我们可以验证加密和解密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AES算法的安全性和效率。

6. 实验结论AES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对称加密算法,能够有效地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ES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且掌握了AES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7.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AES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该算法的理解。

A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

A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

A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AES加密算法一、实验目的与背景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目前最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保密领域。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AES加密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掌握其加密和解密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初始化状态:将明文分成若干个块,并对每个块进行初始化处理,包括状态添加轮密钥、字节替代、行移位和列混淆。

2.轮函数:通过迭代轮函数,将每个块中的状态混淆,进一步增强加密强度。

3.轮密钥扩展:通过原始密钥生成一系列轮密钥,用于每轮轮函数的运算。

4.复制和结束状态:将各个加密块的状态复制到输出中,并进行最终处理,得到密文。

三、实验过程本实验采用python编程语言,在PyCryptodome库的支持下进行AES 加密算法的实验。

1. 环境准备:安装PyCryptodome库。

2.密钥生成:通过输入一个128位的密钥,生成轮密钥扩展所需的所有轮密钥。

3.加密操作:输入明文,对其进行分组,并逐个块进行加密操作。

4.解密操作:输入密文,对其进行分组,并逐个块进行解密操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选取了一个128位的密钥,并对一段文字进行加密和解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AES加密算法能够有效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1.加密结果:明文经过AES加密后,得到了一段密文。

密文经过解密操作后,可以得到与原明文相同的结果。

说明AES加密算法是可逆的。

2.加密强度:AES加密算法使用的128位密钥,远超传统DES算法的56位密钥。

这使得破解AES加密算法需要极大的计算成本,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3.加密效率:AES加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加密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加密保护。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AES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了解了其分组加密和解密的整个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加密强度和效果。

AES算法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提供了较高的加密和解密性能,适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种加密场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实验报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实验报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实验报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是当今分析化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原子发射
光谱技术。

它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作为原子离子源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并将原子发射射线测定术(AES)和离子化学分析术相结合,是一项精密,准确,可靠,
重复性好的分析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实验旨在使用ICP-AES进行超含氧量检测,以判断和表征样品中超含氧元素(如Si, Al, Ba等)的浓度。

实验用到的主要仪器是Perkin Elmer 4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其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和低的噪声。

实验从粉末样品中提取一定的量,放入带有细堵子的橄榄小瓶中,
将样品中的超含氧元素分解为离子流,
再由电管入口处的离子,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高能电场和电离过程,转化为原子态,并具有应变释放效应,将原子发射成发射射线,
经电光箱校正和滤波后,而穿过DDL D正电子探测器被检测出来,与吸光度计样品出口
上的流出比较,来获得超含氧元素的浓度,每种元素的吸光度下降的程度可以反映其含量大小。

本实验采用的是0.1mol/L的氯化铵溶液,其浓度稳定、持续不变,温度为低于200℃时
是稳定的。

根据试样中元素浓度的高低,可以选择合适的采样灵敏度,
以保证对元素的精准测定。

高浓度时,可以选择低灵敏度,反之,则可以选择高灵敏度,
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采用Perkin Elmer 4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实验,取得的结果良好,准确可靠,反映了超含氧元素在各种样品中浓度大小的变化,为对样品中构成进行全面研究及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AES――密码学实验报告

AES――密码学实验报告

AES――密码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AES加密解密实验姓名:学号:班级:日期:10月20日【实验目的】1.掌握AES算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AES算法的详细步骤【实验环境】1.本试验需要密码教学实验系统的支持2.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或者Windows XP【实验内容】1.掌握AES算法的原理及过程2.完成AES密钥扩展运算3.完成AES数据加密运算【实验步骤】1.打开“AES理论学习”,掌握DES算法的加解密原理;2.打开“AES算法流程”,开始DES单步加密实验,如图10-1;3.选择密钥输入为ASCII码或十六进制码模式,输入密钥;若为ASCII码模式,则输入8个字符的ASCII码;若为十六进制码模式,则输入16个字符的十六进制码(0~9,a~f,A~F);4.点击“字节矩阵”按钮,将输入的密钥转化为密钥字节矩阵,从左至右每一列依次为W0, W1, W2, W3;5.依次点击“RotWord”、“SubWord”、“轮常量异或”,对W3依次进行“循环移位”、“S盒”、“轮常量异或”操作并与W0异或得到W4,;6.点击“异或”按钮,使得W1与W4进行异或得到W57.点击“生成W6和W7”按钮,生成W6和W78.点击“生成所有轮密钥”按钮,生成1~10轮轮密钥9.进入第二部分——加密,选择加密输入为ASCII码或十六进制码模式,输入明文;若为ASCII码模式,则输入8个字符的ASCII码;若为十六进制码模式,则输入16个字符的十六进制码(0~9,a~f,A~F);10.点击“字节矩阵”按钮,将输入明文转化为明文字节矩阵;11.点击“AddRoundKey”按钮,使明文字节矩阵与密文字节矩阵进行逐比特异或;12.接下来进行第一轮操作,依次点击“SubBytes”、“ShiftRows”、“MixColumns”、“AddRoundKeys”按钮,对经过轮密钥加操作的字节矩阵依次进行字节替换、行移位、列混合和逐字节异或操作,得到新的字节矩阵;13.对上一步得到的结果连续进行8轮上一步的四步操作得到新的字节矩阵;14.第十轮的时候依次进行字节替换、行移位、轮密钥加操作(不需要列混合)得到最终的密文字节矩阵。

AES加解密实验报告

AES加解密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体系》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物联网 2013 级 1 班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 AES加密算法所属课程:物联网信息安全实验室(中心):软件实验室60801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6 年 6 月 6 日1.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问题分析:AES是一个对称分组密码算法,根据使用的密码长度,AES最常见的有3种方案,用以适应不同的场景要求,分别是AES-128、AES-192和AES-256。

AES加密过程涉及到4种操作:字节替代(SubBytes)、行移位(ShiftRows)、列混淆(MixColumns)和轮密钥加(AddRoundKey)。

解密过程分别为对应的逆操作。

由于每一步操作都是可逆的,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解密即可恢复明文。

AES 算法是基于置换和代替的。

置换是数据的重新排列,而代替是用一个单元数据替换另一个。

AES 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技术来实现置换和替换。

任务(功能)定义:(数据结构部分)(1)明文转换:Utf8.encode(strUni); //将得到的明文或密钥通过Utf8编码Utf8.decode(strUtf); //将UTF-8编码的字符串解码成多字节Unicode字符Base64.encode = function(str, utf8encode) //将UTF-8编码得到的字符通过Base64编码Base64.decode = function(str, utf8decode) //将UTF-8解码得到的字符通过Base64解码(2)轮密钥加:Aes.addRoundKey = function(state, w, rnd, Nb) //将128位的state矩阵按位与128位密钥异或(3)字节代替:Aes.subBytes = function(s, Nb) //将状态矩阵的每个字节,进行4*Nb矩阵的遍历并替换(4)列混淆:Aes.mixColumns = function(s, Nb) //将状态矩阵逐列混合(5)行位移:Aes.shiftRows = function(s, Nb) //状态矩阵的第0行不变,第1行向左移一个字节,第2行向左移两个字节,第三行向左移三个字节(6)密钥扩展:Aes.keyExpansion = function(key) //将输入的密钥扩展为11组128位密钥组,其中第0组为输入密钥本身2.环境简介开发环境:WebStrom 11.0.2环境简介:WebStorm 是jetbrains公司旗下一款JavaScript 开发工具。

A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

A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实验报告学号:姓名:专业:班级:第 10 周字节代替:用一个S盒完成分组的字节到字节的代替;行移位:进行一次行上的置换;列混合:利用有限域GF(28)上的运算特性的一个代替;轮密钥加: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部分进行按位异或。

四、代码实现cryptograph.h#include<string>#include<iostream>class plaintext{public:plaintext();static void createplaintext(unsigned char a[]);static void SubBytes(unsigned char p[16]);static void inSubBytes(unsigned char p[16]);static void ShiftRows(unsigned char e[]);static void inShiftRows(unsigned char e[]);static void MatrixToByte(unsigned char e[]);static void inMatrixToByte(unsigned char e[]);static unsigned char FFmul(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char b);static void KeyAdding(unsigned char state[16], unsigned char k[][4]);static void KeyExpansion(unsigned char* key, unsigned char w[][4][4]);~plaintext();private:};cryptograph.cpp#include"cryptography.h"using namespace std;static unsigned char sBox[] = {};/定义加密S盒/unsigned char insBox[256] ={};//定义解密S盒plaintext::plaintext(){}void plaintext::createplaintext(unsigned char a[])//创建明文{int i = 0;unsigned int p[16];for (int j = 0; j<200; j++){if (a[j] == 0){break;}}for (; i<16; i++){p[i] = a[i];a[i] = a[i + 16];}}void plaintext::SubBytes(unsigned char p[16])//字节变换函数{unsigned char b[16];for (int i = 0; i<16; i++){b[i] = sBox[(int)p[i]];}}void plaintext::inSubBytes(unsigned char p[16])//逆字节变换函数{unsigned char b[16];for (int i = 0; i<16; i++){b[i] = insBox[(int)p[i]];}}void plaintext::ShiftRows(unsigned char e[])//行移位变换函数{unsigned char t[4];for (int i = 1; i<4; i++){for (int x = 0; x<4; x++)t[x] = e[x + i * 4];for (int y = 0; y<4; y++)e[(y + 4 - i) % 4 + i * 4] = t[y];}}void plaintext::inShiftRows(unsigned char e[])//逆行移位变换函数{unsigned char t[4];for (int i = 1; i<4; i++){for (int x = 0; x<4; x++)t[x] = e[x + i * 4];for (int y = 0; y<4; y++)e[(y + i) % 4 + i * 4] = t[y];}}void plaintext::MatrixToByte(unsigned char e[])//列混合变换函数{unsigned char t[4];int r, c;for (c = 0; c< 4; c++){for (r = 0; r<4; r++){t[r] = e[r * 4 + c];}for (r = 0; r<4; r++){e[r * 4 + c] = FFmul(0x02, t[r])^ FFmul(0x03, t[(r + 1) % 4])^ FFmul(0x01, t[(r + 2) % 4])^ FFmul(0x01, t[(r + 3) % 4]);}}}void plaintext::inMatrixToByte(unsigned char e[])//逆列混合变换函数{unsigned char t[4];int r, c;for (c = 0; c< 4; c++){for (r = 0; r<4; r++){t[r] = e[r * 4 + c];}for (r = 0; r<4; r++){e[r * 4 + c] = FFmul(0x0e, t[r])^ FFmul(0x0b, t[(r + 1) % 4])^ FFmul(0x0d, t[(r + 2) % 4])^ FFmul(0x09, t[(r + 3) % 4]);}}}unsigned char plaintext::FFmul(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char b){unsigned char bw[4];unsigned char res = 0;int i;bw[0] = b;for (i = 1; i<4; i++){bw[i] = bw[i - 1] << 1;if (bw[i - 1] & 0x80){bw[i] ^= 0x1b;}}for (i = 0; i<4; i++){if ((a >> i) & 0x01){res ^= bw[i];}}return res;}void plaintext::KeyAdding(unsigned char state[16], unsigned char k[][4])//轮密钥加{int r, c;for (c = 0; c<4; c++){for (r = 0; r<4; r++){state[r + c * 4] ^= k[r][c];}}}void plaintext::KeyExpansion(unsigned char* key, unsigned char w[][4][4])//密钥扩展{int i, j, r, c;unsigned char rc[] = { 0x01, 0x02, 0x04, 0x08, 0x10, 0x20, 0x40, 0x80, 0x1b, 0x36 };for (r = 0; r<4; r++){for (c = 0; c<4; c++){w[0][r][c] = key[r + c * 4];}}for (i = 1; i <= 10; i++){for (j = 0; j<4; j++){unsigned char t[4];for (r = 0; r<4; r++){t[r] = j ? w[i][r][j - 1] : w[i - 1][r][3];}if (j == 0){unsigned char temp = t[0];for (r = 0; r<3; r++){t[r] = sBox[t[(r + 1) % 4]];}t[3] = sBox[temp];t[0] ^= rc[i - 1];}for (r = 0; r<4; r++){w[i][r][j] = w[i - 1][r][j] ^ t[r];}}}}plaintext::~plaintext(){}main.cpp#include<iostream>#include<atlimage.h>#include<commdlg.h>//使用文件选取功能#include"cryptography.h"using namespace std;unsigned char w[11][4][4] = { 0 };int len = 0;//图片每行需要加密的长度void Cipher();//加密图片void inCipher();//解密图片void Cipher(unsigned char a[]){unsigned char b[16];for (int i = 0; i < (len / 16); i++){for (int j = 0; j<16; j++)b[j] = a[j + i * 16];plaintext::KeyAdding(b, w[0]);for (int n = 1; n <= 10; n++){plaintext::SubBytes(b);plaintext::ShiftRows(b);if (n != 10)plaintext::MatrixToByte(b);plaintext::KeyAdding(b, w[n]);}for (int m = 0; m<16; m++)a[m + i * 16] = b[m];}}void inCipher(unsigned char a[]){unsigned char b[16];for (int i = 0; i < (len / 16) ; i++){for (int j = 0; j<16; j++){b[j] = a[j + i * 16];}plaintext::KeyAdding(b, w[10]);for (int n = 9; n >= 0; n--){plaintext::inShiftRows(b);plaintext::inSubBytes(b);plaintext::KeyAdding(b, w[n]);if (n)plaintext::inMatrixToByte(b);}for (int m = 0; m<16; m++)a[m + i * 16] = b[m];}}bool ImageCopy(const CImage &srcImage, CImage &destImage) {int i, j;//循环变量if (srcImage.IsNull())return FALSE;//源图像参数BYTE* srcPtr = (BYTE*)srcImage.GetBits();int srcBitsCount = srcImage.GetBPP();int srcWidth = srcImage.GetWidth();int srcHeight = srcImage.GetHeight();int srcPitch = srcImage.GetPitch();//销毁原有图像if (!destImage.IsNull()){destImage.Destroy();}//创建新图像if (srcBitsCount == 32) //支持alpha通道{destImage.Create(srcWidth, srcHeight, srcBitsCount, 1);}else{destImage.Create(srcWidth, srcHeight, srcBitsCount, 0);}BYTE *destPtr = (BYTE*)destImage.GetBits();int destPitch = destImage.GetPitch();len=abs(srcPitch);for (int i = 0; i<srcHeight; i++)Cipher(srcPtr + i*srcPitch);//复制图像数据for (i = 0; i<srcHeight; i++){memcpy(destPtr + i*destPitch, srcPtr + i*srcPitch, abs(srcPitch));}return TRUE;}bool inImageCopy(const CImage &srcImage, CImage &destImage){int i, j;//循环变量if (srcImage.IsNull())return FALSE;//源图像参数BYTE* srcPtr = (BYTE*)srcImage.GetBits();int srcBitsCount = srcImage.GetBPP();int srcWidth = srcImage.GetWidth();int srcHeight = srcImage.GetHeight();int srcPitch = srcImage.GetPitch();//销毁原有图像if (!destImage.IsNull()){destImage.Destroy();}//创建新图像if (srcBitsCount == 32) //支持alpha通道{destImage.Create(srcWidth, srcHeight, srcBitsCount, 1);}else{destImage.Create(srcWidth, srcHeight, srcBitsCount, 0);}BYTE *destPtr = (BYTE*)destImage.GetBits();int destPitch = destImage.GetPitch();len = abs(srcPitch);for (int i = 0; i<srcHeight; i++)inCipher(srcPtr + i*srcPitch);//复制图像数据for (i = 0; i<srcHeight; i++){memcpy(destPtr + i*destPitch, srcPtr + i*srcPitch, abs(srcPitch));}return TRUE;}int main(){unsigned char key[16] = {//固定密钥0x77, 0x59, 0xc5, 0xa4,0x55, 0x90, 0xa4, 0xa3,0xb2, 0xcc, 0x01, 0xa9,0xcb, 0xac, 0x77, 0x23 };plaintext::KeyExpansion(key, w);TCHAR szBuffer[MAX_PATH] = { 0 };//使用文件选取功能运行程序,出现选择图片界面本数据记和计加密结束原图片加密图片解密图片。

AES表面分析方法

AES表面分析方法

最新课件
14
选取适合系列,退激发过程可认为仅有俄歇过程。
(3) 俄歇电子逸出深度 俄歇电子的逸出深度在小于或等于其在固体中的平均自由程
时,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俄歇信息。
N = N0e-z/λ λ: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逸出深度 z:垂直于表面,指向外部
平均逸出深度与俄歇电子能量(对纯元素与元素种类关系不大)
(X射线不易聚焦) 定量困难
共同点:元素种类分析(成分分析、痕量分析)、表面分析
最新课件
1
俄歇电子能谱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简称AES)
一、简介 二、基本原理
三、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四、俄歇谱仪介绍 五、主要应用
最新课件
2
一般仪器原理示意图
最新课件
3
一Hale Waihona Puke 简介通常工作条件:入射电子能量:1-5 keV 一次束流Ip :> 10-8 A 入射角范围:20°- 45°
最新课件
38
2.能量分析器 (1) 能量分析器种类: a. 四栅球型能量分析器(拒斥场型)
△ 样品、G1接地-- 形成无场空间 电子按原有方向前进
△ G2、G3接负电位-Vr-- 对电子形成拒斥场
最新课件
4
二、基础知识
1 . 俄歇效应 (1925年, 法国人 P. Auger) 用某种方法使原子内层电子(如K层)电离出去,内
层出现空位。电离原子去激发可采用如下两种形式:
最新课件
5
最新课件
6
Δ 辐射跃迁:
一外层电子填充空位后,发射出特征X射线 (例L3上电子填充K能级上空位,发出X射线Kα1)
std
I i,wxy

aes原子发射光谱

aes原子发射光谱

aes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发射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它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AES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仪器和应用。

一、原理AES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是利用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中的原子激发到高能级,当原子退回到低能级时,会放出特定波长的光,这些光被称为原子发射光谱。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发射光谱,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原子发射光谱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二、仪器AES原子发射光谱需要高温等离子体来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因此仪器需要具备产生等离子体的能力。

常用的AES仪器包括电弧放电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AES仪器。

它通过高频电磁场将气体转化为等离子体,并将样品喷入等离子体中进行激发。

这种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三、应用AES原子发射光谱在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实例:1.材料表征AES原子发射光谱可以用来表征材料的成分和结构,特别是在金属材料中应用较多。

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确定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2.环境监测AES原子发射光谱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元素。

通过分析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和来源。

3.地球化学研究AES原子发射光谱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特别是在岩石和矿物领域中应用较多。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总之,AES原子发射光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谱分析技术,它在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ES原子发射光谱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与表征》俄歇电子能谱(AES)实验报告学院:材料学院班级: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2.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其主要特点;3. 了解俄歇谱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4.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表面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AES简介俄歇电子能谱,英文全称为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简称为AES,是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分析、表面元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元素深度分布分析及微区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俄歇电子能谱仪具有很高表面灵敏度,通过正确测定和解释AES 的特征能量、强度、峰位移、谱线形状和宽度等信息,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固体表面的组成、浓度、化学状态等信息。

当原子的内层电子被激发形成空穴后,原子处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

这一状态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退激发过程,存在两种退激发过程:一种是以特征X射线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辐射退激发;另一种通过原子内部的转换过程把能量交给较外层的另一电子,使它克服结合能而向外发射——非辐射退激发过程(Auger过程)。

向外辐射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其能量仅由相关能级决定,与原子激发状态的形成原因无关,因而它具有“指纹”特征,可用来鉴定元素种类。

2. 俄歇效应处于基态的原子若用光子或电子冲击激发使内层电子电离后,就在原子的芯能级上产生一个空穴。

这一芯空穴导致外壳层收缩。

这种情形从能量上看是不稳定的,并发生弛豫,K空穴被高能态L1的一个电子填充,剩余的能量(E K-E L1)用于释放一个电子,即俄歇电子。

如图1所示。

图1 固体KLL俄歇作用过程示意图[1]俄歇过程是一三电子过程,终态原子双电离。

俄歇电子用原子中出现空穴的X射线能级符号次序表示,俄歇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图2 俄歇过程图示通常俄歇过程要求电离空穴与填充空穴的电子不在同一个主壳层内,即W≠X。

若W=X≠Y,称为C-K跃迁(Coster-Kronig跃迁),(p>i),如L1L2M;若W=X=Y 称为超C-K 跃迁,(p>i q>i),如N 5N 6N 6。

俄歇过程根据初态空位所在的主壳层能级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系列,如K 系列L 系列,M 系列等。

同一系列中又可按参与过程的电子所在主壳层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群,如K 系列包含KLL 、KLM 、KMM 等俄歇群。

每一群又有间隔很近的若干条谱线组成,对于KLL 俄歇系列,根据其终态,可以分为:KL 1L 1, KL 1L 2,KL 1L 3,KL 2L 2,KL 2L 3,KL 3L 3六种类型。

因为,根据粒子的全同性,无法分辨KL 3L 1和KL 1L 3,以及KL 2L 3和KL 3L 2等。

这样,在俄歇谱上,表现为六根谱线。

但这并不影响分析。

因为俄歇分析主要利用主要的峰进行。

不需要搞清楚每个小峰。

而且商品仪器的分辨率也不高,但是在理论上有意义。

元素H 和He 是不能发生俄歇跃迁的。

3. 俄歇电子能量用来作表面分析的俄歇电子的能量在0~2000 eV 之间。

俄歇谱仪是根据俄歇电子的能量来识别元素的,也就是说,俄歇电子的能量带有元素本身的信息。

所以,准确知道俄歇电子的能量很重要。

实用上,俄歇电子能量可以准确查到,无需进行计算。

例如:Perkin-Elmer 公司的俄歇手册上,对于每一种元素,有一张俄歇图谱,表标明了主要俄歇峰的能量。

考虑孤立原子,假设原子序数为Z ,跃迁为W i X p Y q 。

有如下公式成立: ()()()WXY W X Y E E Z E Z E Z =--实际上,对于有空位的壳层,能级同充满时有所不同。

()()()()()()()()()()()()''111Y Y Y Y Y Y Y WXY W X Y Y Y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E E Z E Z E Z E Z E Z ββ<<+∴=++-⎡⎤⎣⎦∴=---+-⎡⎤⎣⎦其中0<<1β,β为修正系数。

跃迁W i X p Y q 同跃迁为W i Y p X q 是同一种俄歇跃迁,无法分辨。

则:W i X p Y q 跃迁:()()()()()1WXY W X Y Y Y E E Z E Z E Z E Z E Z β=---+-⎡⎤⎣⎦W i Y p X q 跃迁:()()()()()'1WYX W Y X X X E E Z E Z E Z E Z E Z β=---+-⎡⎤⎣⎦因为E WXY (Z)=E WYX (Z),作为一种半经验近似,可以取上述两式的平均值作为俄歇电子的能量,并且取β=β…=1。

此时有:()()()()()()()111122WXY WYX W X X Y Y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这种估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很接近。

对于固体材料,如果不考虑涉及价带的俄歇过程,则俄歇电子还要克服逸出功才能发射出去。

因此,俄歇电子的能量为:()()()()()()()111122WXY WYX W X X Y Y s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ϕ==-++-++-⎡⎤⎡⎤⎣⎦⎣⎦ ϕs 是材料的逸出功,即费米能及至真空能级的能量差。

另外,由于从样品中发射出去的俄歇电子,到达分析仪器后才能分析。

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接触电位差,俄歇电子的能量还要损失: ϕa -ϕs,其中ϕa 为分析器材料的逸出功。

所以,最终俄歇电子的能量为:()()()()()()()111122WXY WYX W X X Y Y a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E Z ϕ==-++-++-⎡⎤⎡⎤⎣⎦⎣⎦ 由于设备材料的逸出功已知,所以可以很容易的知道俄歇电子的能量。

如果俄歇过程涉及到价带,由于价带有一定的宽度,则俄歇峰会变宽。

原因是:设价带的宽度是△E v ,当X ,Y 位于价带顶与X ,Y 位于价带底,则峰宽至少为2△E v 。

另外:H 不可能发生俄歇过程,He 一般也不能发生俄歇过程。

Li 的KLL 俄歇过程其实就是KVV 过程(V 代表价带)。

利用俄歇电子的能量可以定性判断元素的种类。

4. 俄歇电流的计算假设一次电子能量为E p ,束流为I p 。

入射方向与固体表面垂直。

假定能量分析器只能接受出射方向与表面法线方向夹角在θ∆±θ范围内的电子。

这样的电子处于立体角Ω内。

特作如下近似:⑴ 只有深度在3λcos θ范围内产生的俄歇电子,才对俄歇电流有贡献。

在此区域内,E p 与I p 保持不变。

n i 表示表面i 元素的单位体积原子数。

⑵ 俄歇电子的发射方向是各项同性的。

能量分析器所接收的占方向总数的Ω/4π,近似等于能量分析器的传输率。

()()cos 0cos 44Z A P W i WXY P W i WXY I I Q n P e dZ I Q n P λθλθππ∞-ΩΩ⎛⎫=⋅⋅⋅⋅⋅=⋅⋅⋅⋅ ⎪⎝⎭⎰ Q W 是电离截面。

P WXY 表示产生W i X p Y q 俄歇跃迁的几率。

Z 是到表面的垂直距离。

上式中未考虑背散射电子的贡献,因而是不准确的。

一次电子轰击材料的表面,会遇到弹性和非弹性散射。

其中有的一次电子,经过一次或者多次散射后被散射回来。

这就是背散射电子。

假如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大于E W ,也能使得W i 能级的电子电离,促使俄歇跃迁发生。

这样,就增强了俄歇电流。

定义B 为“背散射增强因子”。

另外,表面粗糙度对俄歇电流也有影响。

光滑表面比粗糙表面俄歇电流大。

定义R 为“表面粗糙度因子”,R 一般不大于1。

最后有:()sec cos 4A P i WXY W I B R I n P Q αλθπΩ⎛⎫=⋅⋅⋅ ⎪⎝⎭入射角度与表面法线成α角。

5. 俄歇电子能谱仪在实用的俄歇谱仪(图3和图4)中, 一次电子束的能量 E p 通常为3 keV~10 keV 。

用来分析的俄歇电子的能量一般在0~2000 eV 左右。

一般说来,对于原子序数低的原子,用KLL 线;中等时用LMM 线,高序数用MNN 线,更高的用NOO 线。

图3俄歇电子能谱仪原理示意图三.实验仪器及样品的制备仪器名称:AES电子能谱仪仪器型号:美国Physical Electronics, Inc公司生产, PHI-700型(如图4)主要技术指标:1.主真空室:5×10-10 Torr2.SEM 解析度:<6 nm3.分析能量解析度:<0.5%4. 分析深度:<0.5 nm5. 探测极限:1 at.‰俄歇电子能谱仪要在高真空下工作。

俄歇电子能谱仪的分析方法有:化学价态分析,微区分析,界面分析;实验方法:点分析,深度剖析,线分析和面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表面清洁、表面吸附和反应、表面扩散、薄膜厚度、界面扩散和结构、表面偏析,化学态分析、失效分析、材料缺陷、摩擦润滑、催化剂和原位真空断裂。

俄歇电子能谱仪可以分析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但固体样品需要预处理;样品必须保持洁净、防止污染,需要碰样品时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对于挥发性样品、表面污染样品及带有微弱磁性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样品的尺寸不需要太大,只要宏观肉眼可见即可[2]。

图4 PHI-700型俄歇电子能谱仪结构示意图四.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表面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具体举例如下:1) 材料失效分析。

通过分析断口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分布,从而了解断裂的原因。

2) 表面元素定性分析。

俄歇电子的能量仅与原子弹轨道能级有关,而与入射电子能量无关。

AES技术可以对除H、He以外的所有元素进行全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的采样深度很浅,一般金属材料为0.5~2.0 nm,有机物为 1.0~3.0 nm。

3) 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

样品表面出射俄歇电子强度与样品中该原子的浓度有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可以进行元素的半定量分析,但一般不能给出分析元素的绝对含量,仅能提供元素的相对含量。

4) 表面元素价态分析。

虽然俄歇电子的动能主要由元素的种类和跃迁轨道决定,但由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的屏蔽效应,内层能级轨道和次外层轨道上电子结合能,在不同化学环境中不一样,而有一些微小差异。

5) 表面元素分布分析。

通过面分析,可把某个元素在某一区域内的分布以图像方式表示出来。

把表面元素分布分析与俄歇化学效应结合起来,还可以获得化学价态分布图。

参考文献[1] 周玉, 武高辉编著.材料分析测试技术[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2] 张录平, 李晖, 刘亚平. 俄歇电子能谱仪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J]. 分析仪器, 2009,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