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64c0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6.png)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51de530b1c59eef8c7b4a9.png)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2通过实习对雷山的部分地区人文、地貌、环境等进行了解。
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对地区地理信息的收集经验。
3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以及对当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雷山概况;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47792hm2(核心区面积17334hm2,占36.58%),其中:有林地面积42348hm2,灌木林地1746 hm2,活立木蓄积345.5万m3,森林覆盖率达88.75%,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
海拔2178.8米,主峰距雷山县城28公里,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
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
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
雷山县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西宽42.5公里,南北长59公里。
是全省10个林业县县之一,也是全国100个食品工业试点之一。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23ca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1.png)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dcb0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b.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85b4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7.png)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通过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我们的野外实地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技能,并加深对地理环境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主要分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五个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现象丰富的地点,如山地、河流、湖泊、森林和农田等,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和数据记录等方式,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1. 地质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观察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特征,了解了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地貌方面:通过观察和分析山地、河流等地貌形态,我们学会了识别不同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了解了地貌与气候、侵蚀作用等的关系。
3. 土壤方面:我们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与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植被方面:我们观察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了解了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以及植被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5. 水文方面:我们考察了河流、湖泊等水文现象,了解了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野外实地观测和调查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增加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实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c4ea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c.png)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你好!下面是一份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发育过程,探索自然地理的规律和原理。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地层观察、地貌分析、地震勘测等方面。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的地点为xxx国家地质公园,实习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过程1. 地层观察在实习地点,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地层观察,选择了一处典型的岩层剖面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演化的历史。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地质锤等工具,对岩石进行了取样分析,以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2. 地貌分析在实习地点,我们还通过地貌分析的方式,对地表特征进行了研究。
我们使用望远镜和测量仪器,对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进行观测和测量,进一步了解了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地震勘测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一次地震勘测活动。
我们使用了地震仪和其他相关设备,测量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对地层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对自然地理规律的理解。
其次,我们学会了使用一些地质工具和测量仪器,提高了我们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
最后,我们还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将我们的实习经历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示。
五、实习心得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我认识到自然地理研究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发育过程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和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保护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基础。
雷山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雷山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e7a23583c4bb4cf7ecd155.png)
姓名:徐远强学号:0909010630004 班级:地理教育2班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实习地点:雷山县实习时间:2010.11.4~2010.11.8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2、使我们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4、使我们初步了解雷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5、认识土壤的剖面、地形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术。
6、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并判别。
7、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二、雷山概况雷山县概况: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
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
雷山县城一景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被誉之为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
雷山县的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c3add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精选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精选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152682caaedd3382c4d371.png)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时间:2014年8月27日—2014年9月2日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
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
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任务2014年8月28日大奇山认识森林土壤,水稻土壤等主要土壤类型,观察其分层情况,学会土壤剖面的描述、选择和整修,土壤标本的采集,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014年8月29日玉皇山2014年9月1日新沙岛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四.实习内容2014年8月28日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土壤土壤剖面OAB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从照片中的剖面可见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较灰岩更易受到风化,其风化层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发育,因此土层发育较厚,土壤剖面整体呈现黄棕色,腐殖质层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带,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较活跃,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土壤呈现疏松的团块状和细粒状,这种土壤结构内部的有机质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f1e63c33687e21ae45a93c.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姓名:陈邦杰班级:09级一班学号:09009110110专业:地理科学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学校:南阳师范学院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日期: XX年5月10日目录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1 / 19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50b4a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7.png)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了解了实习的要求和安排。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景观,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湿地等,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了各种景观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土壤、水样、植物标本等,进行了实验室分析,进一步了解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调查和分析。
2. 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而实践操作又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自然地理学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和关注自然环境,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本次实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今后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结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d2f93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2.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通过实习,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掌握了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首先,实习让我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实地考察了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并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研究这些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我深刻体会到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地质学、气候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的野外工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如GPS、罗盘、水准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并能够独立进行地形测绘和数据采集。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观察和记录,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细致程度。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学习了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和地图,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地形地貌的特点。
这使我意识到数据分析和处理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如共同进行地形测绘和数据采集。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也锻炼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自然地理学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自然地理实习,我不仅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习让我意识到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自然地理学的知识,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6167d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1.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其演化规律。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自然地理理论知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熟悉自然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野外调查、样本采集与分析的技能。
4、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选择在_____地区,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景观和典型的地理特征。
实习时间为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三、实习内容(一)地质地貌1、岩石类型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
花岗岩具有粗粒结构,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或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石灰岩则呈灰白色或灰色,质地较软,滴稀盐酸会剧烈冒泡,这是因为其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砂岩颗粒较粗,通常呈黄色或棕色。
2、褶皱与断层在山区,我们发现了明显的褶皱构造。
褶皱是岩石在受到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有的褶皱岩层向上隆起形成背斜,有的向下凹陷形成向斜。
此外,还观察到了断层,断层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有的上升形成地垒,有的下降形成地堑。
3、山地与峡谷_____山脉雄伟壮观,山势陡峭。
峡谷则是由于河流的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底狭窄,谷壁陡峭,河水湍急。
(二)气候与水文1、气候特征实习地区属于_____气候类型,具有_____的特点。
通过查阅当地的气象资料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2、河流与湖泊河流是该地区的重要水系,河水清澈,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在河流的上游,水流湍急,侵蚀作用较强;中游河道变宽,沉积作用逐渐显现;下游则形成了宽阔的冲积平原。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通用10篇)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e3580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d.png)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通用10篇)紧张又充实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吗?需要好好地写一封实习报告总结一下。
现在你是否对实习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地理专业实习报告篇1一、引言20xx年6月24日—20xx年6月28日,我们班同学对青岛市部分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认识实习和纪录片观看的教学生活。
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有意义的实习生活。
通过这几天的实习生活,使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了一个全新的、直接的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1)了解自然地理学概况,掌握地质、地貌形成原理,学习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利用等有关知识;(2)认识青岛著名景点中的显著地貌,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和地貌现状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参与科研活动,学会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的使用,培养学习兴趣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三、实习记录及分析1、青岛及崂山的地质基础: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作为地盾的基础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经吕梁运动变质而成),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麻岩、白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蛇纹大理岩、石英岩等。
这些最古老的基底层在崂山湾沿海一带(下宫至王哥庄)由陆续出现。
吕梁运动后,本区地壳基础即成为地台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壳基本稳定,但仍以上升运动为主,所以在本区缺少古生代的岩层。
到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岩层发生深大断裂,产生断块。
本区凹陷,部分上隆,有些地方发育中生代砂页岩系(莱阳层,在下宫东南之小山上有出露),证明在中生代,地壳曾有下降,部分地区接受沉积。
在中生代,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本区广泛分布的崂山花岗岩就是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岩浆多次侵入的产物。
崂山花岗岩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为四个阶段:①粗粒斑状花岗岩②钾质白岗岩④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ef3e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a.png)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0c36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e.png)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自然地理学的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让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首先,实习让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通过实习,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实习中,我们实地考察了各种地貌,观察了土壤、植被的分布情况,并且了解了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这些都使我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且激发了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其次,实习培养了我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活动,例如观察地质结构、测量地貌形态、采集土壤样本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让我学会了使用一些专业的自然地理学仪器,如GPS、罗盘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实习还让我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性。
野外实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让我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这次自然地理学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2ec9a6284ac850ad0242f4.png)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调查雷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雷山概况:雷山县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西宽42.5公里,南北长59公里,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
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降水量1250---1500毫米。
是苗族聚居之地,有苗、汉、水、侗等民族。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雷山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少数民族聚集地,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等,都属于该县管辖。
雷山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国苗文化地--西江,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国家公园等。
雷山县现有四镇五乡,分别是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大塘乡,桃江乡,达地乡,望丰乡和方祥乡。
三、雷山地质:实习时间:十一月七号上午雷山概况:雷公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杨子准地台上次级构造江南台隆的西北部,是云贵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境内出露地层古老,地质历史上运动繁多,多次旋回造山运动的结果,形成了雷公山地区的广复式的斜构造地形,地势高耸加上河流切割,海拔在484-2178米之间,相对高1694.8米,境内沟谷幽深且纵横交错,山峦重叠,坡度陡峭,高山幽谷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90.5%,平地很少,土地极为宝贵。
这一地质结构使居住在这个山区的苗族只有选择在斜坡上造房、建寨,留出宝贵的平地和河谷两岸做耕地,最大限度地有效保护和利用土地,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
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
实习内容:四、地貌:实习时间:十一月六号雷公山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143bc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8.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我是某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自然地理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田野考察和实地观察,了解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山地、河流、湖泊和海岸等不同地理环境的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本,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此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实验实践的价值,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习过程及实践活动1.山地考察山地是自然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我首先参与了山地考察活动。
我们选取了某某山作为我们的考察地点,该山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海拔1200米左右。
考察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该山为一座火山,地质构造复杂。
我们仔细观察了火山岩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收集了大量的岩石样本进行室内分析。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我们了解到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火山活动对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山地植被的调查和样本采集,了解了山地植被的类型、分布和生态特点。
通过这次山地考察,我对山地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河流考察在山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对某某河的考察。
某某河是一条典型的冲积河,全长5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
我们首先选择了河流的源头地区进行野外调研,观察了河流的形态特征和潜在的水能资源。
我们还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发现其PH值较高,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通过水质分析,我们了解到该河流处于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态,环境质量较差。
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河流的流量测量和河床测量。
通过河流基本参数的测定,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河流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地灾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湖泊考察在山地和河流考察之后,我们又参与了某某湖的考察活动。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总结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ff45b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8.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自然地理实习活动。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首先,实习使我认识到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了解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形成、演变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明白了自然地理学对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实习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地考察、数据采集、样品分析等实践活动,掌握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锤、罗盘、测绳等工具,并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实习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景观,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特点。
这些经历使我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兴趣。
此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分工合作,相互支持。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同时,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学习自然地理学需要耐心和毅力,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这次自然地理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自然地理学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80c9e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2.png)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一一、实习概况为了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知识有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我们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0级的同学们在高老师、郭老师和卫老师的带领下,到西部进行了为期13天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暑假实习从8月7日开始,从山西师范大学出发,途径杨凌镇、西安市、兰州市、青海省、中卫市、银川市、包头市,经过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单元。
到8月20日结束,返回临汾市。
主要认识了崩塌地貌、堰塞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背斜、向斜、断层、草原、沙漠等,不仅使我们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和壮观,也使我们对已学过的地貌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翠华山崩塌地貌、冰洞与风洞、堰塞湖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
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
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
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
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
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
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
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2通过实习对雷山的部分地区人文、地貌、环境等进行了解。
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对地区地理信息的收集经验。
3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以及对当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雷山概况;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47792hm2(核心区面积17334hm2,占36.58%),其中:有林地面积42348hm2,灌木林地1746 hm2,活立木蓄积345.5万m3,森林覆盖率达88.75%,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
海拔2178.8米,主峰距雷山县城28公里,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
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
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
雷山县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西宽42.5公里,南北长59公里。
是全省10个林业县县之一,也是全国100个食品工业试点之一。
是苗族聚居之地,有苗、汉、水、侗等民族。
雷山县城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
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因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水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
雷公山原始森林生物资源丰富,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植物137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0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秃杉,被誉为“万木之王”,成片的秃杉林是国内仅存的三片秃杉林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有30余万亩。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十齿花、鹅掌楸、香果树、银杏、木瓜红、马尾松等;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植物有穗花杉、白莘树、青钱柳、黄杉、楠木等。
用材林以杉、马尾松、华山松为主,还有秃杉、三尖杉、楠木等珍贵树种;经济林以洞桐、木姜、盐肤木为主;果木林主要是梨、桃、杏、扬梅和猕猴桃等。
药材有杜仲、天麻、雷五加、蛇莲、党参、血三七、厚朴、桔梗等80多种,其中有16种属珍稀名贵中草药。
动物有132科518种,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苏门羚、华南虎、毛冠鹿、灵猫、狗熊等23种。
还盛产百合粉、八月笋、木耳、香菇、蜂蜜等土特产。
“银球茶”获国家轻工部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矿产资源主要有锑矿、铜矿和锌。
景观主要有层层叠叠的千户苗寨、芦笙之乡、族文物村、雷公山上的五色杜鹃花等,1982年省明确为乙类农村旅游开放区。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
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邮编:557100。
代码:522634。
区号:0855。
拼音:Leishan Xian。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
县城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
雷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
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有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
行政区划 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地理位置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
无霜期240-250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因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水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公里,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
雷公山 雷公山,苗岭之巅,主峰海拔2178.8米,雷山县因此得名。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52.7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4.23%,占雷山县总面积的29.08%。
雷公山是母亲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维持者。
雷公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在已知的1390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稀植物的有20种,如秃杉、红豆杉、种萼木、银杏、鹅掌秋、马尾树、榉木、楠木等,还有黑熊、猕猴、林麝、大鲵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500多种动物,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雷公山是神奇的山,它有三绝:"万木之王"秃杉、佛光胜景、雷公山"天书";有七特:穿衣树、苗皇城、八封林、飞瀑群、猴啸谷、千角场、睡莲池。
雷公山养育了各族儿女,雷山人民保护了雷公山。
1997年4月,联合国专家考察雷公山后向世界公布:雷公山是当今保护得最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们追求反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区之一。
民族风情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被誉之为苗族的民族文化中心。
雷山县的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
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独具特色。
雷山县苗族有三大舞:铜鼓舞、木鼓舞、芦笙舞;有三大歌:苗飞歌、别福歌(苗族叙事史诗)、游方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苗年)节;三大赛:斗牛、斗鸡、斗鸟;有三大传统手工艺:银饰、蜡染、刺绣。
走进雷山,你能见到唐代发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将领略一部浓缩的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
旅游资源 近几年,雷山县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建起了西江、上郎德、下郎德、猫猫河、掌坳、排卡、新桥、大固鲁、小固鲁、大塘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初步形成了响水岩、雷公山顶、猴子岩、雷公坪、格头秃杉群落等风景旅游区,新修了雷公山旅游公路,修建了雷山宾馆、建鑫宾馆、新世纪宾馆、响水岩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
雷山正以崭新的。
风貌,迎接中外游客,八方来宾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苗岭山脉横贯黔西、黔中、黔南、及黔东南,连绵近千公里,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
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9’-108°22’,北纬26°15’-26°22’之间。
(二)气象气候。
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降水日和云雾日较多,日照少。
年均温山麓为14~16℃、山腰为11.7℃、山顶为9.2℃,年均温14.3℃,1月均温3.6℃。
7月均混23.5℃,大于等于l0℃的天数为197天,无霜期230天以上,有结冰现象,结冰期约20天;年降水量1400~1600mm,多集中在4~9月。
三、雷山地质;(一)、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太隆主体部分之雪峰叠台拱。
地层由下江群渐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央岩和团块状大理岩。
保护区地貌由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由东而西主要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级新寨背斜等。
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雷公坪向斜,组成了雷公山的主体,主带上山体宽厚,山脊浑圆呈波状起伏,其上剥夷面,沼泽盆地及宽缓的谷底十分发育。
主脊带两侧,侵蚀沟谷强烈切割,悬崖峭壁及瀑布常见。
雷山地质(二)、丹江镇的地质剖面画图描述,组成,清水群,第三系角度不整合。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
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
这类岩石的塑性极强,抗压强度及弹性模数较小,易于风化,难以产生裂隙,在地貌上形成缓坡、丘陵。
在水理性质上,不仅是良好的隔水层,且其靠近地表的分化裂隙带十分浅薄,易于封闭,富水性极弱。
然而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之后,风化裂隙带发育良好,浅层地下水极为丰富,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发育。
四、雷山地貌;流水地貌组成,形成景观多样性。
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自东向西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
雷公山地形高耸,山势脉络清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山脊自东北向西南呈“S”形状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带山峰一般大于1800米,两侧山岭海拔一般小于1500米。
位于雷公山东侧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本区最低的地带。
该区河流强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于1000米。
保护区内有瀑布、山峰、河流、峡谷、湖泊、深潭、山顶矮林、云海等自然景观,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带谱景观。
以及响水岩、杜鹃小道、玉兰台、幽谷长廊等特色景观。
五、雷山土壤;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其次为山地黄棕壤,土层厚。
六、雷山植被;①生态系统多样性。
1、森林生态系统。
雷公山森林群落根据其植被的分布情况,以海拔1400m为界,其下为常绿阔叶林,以上为常绿落叶林阔叶混交林两种植被亚型。
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异及垂直带谱组成上较简单,主要原因是山体的高度不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