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优秀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生物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1.1生物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1.1生物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60caf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9.png)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
2.针对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应详细讲解生物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解释生物如何从外界获取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
2.能进行呼吸:介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它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3.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阐述生物如何排出废物,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讲解生物如何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以及细胞的构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物学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征。
2.提问:“大家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吗?”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3.阐述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3055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9.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生物的分类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
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法、实物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生物圈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2.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节:生态系统1. 教学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食物链的定义、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人类的起源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人类的进化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和证据。
2. 教学内容: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证据。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节: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殖方式、人类的发育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模拟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节:人类的行为1. 教学目标:掌握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人类行为的类型、人类行为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dfa61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4.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a2a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4.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ede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1.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11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122 难点对生物某些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如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例分析法。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如植物、动物、石头、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142 新授142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举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捕食等方式获取营养。
1422 生物能进行呼吸讲解生物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如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2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举例说明生物通过多种方式排出废物,如人出汗、排尿,植物落叶等。
142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展示含羞草受触碰合拢叶片、猎豹追捕猎物等例子,让学生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2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讲述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如种子萌发长成植株、动物产卵繁殖后代。
142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举例说明亲子之间的相似性(遗传)和差异(变异)。
14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并说明理由。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14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生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05b9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0.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生物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生物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548ad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5.png)
3.实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图片中都有哪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生物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生物的特征。”
3.板书课题:生物的特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生物的特征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后续生物知识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实践,验证生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会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
教材从七个方面介绍了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特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1《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1《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24676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c.png)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生物特征的应用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强调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3.总结小组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种生物,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外的生物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生物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树立其终身学习的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a4925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2.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生物学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
教学目标
1.通过例举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尝试以生物学事实为证据,归纳建构概念。
2.通过比较分析动植物图文资料,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归纳生物的共同
特征。
3.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提升概念的迁移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设计思路
总结提升,落实概念
【提问】
什么是生物?
【总结提升】
作为生物,应具有如下特征: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需
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任务3】
请以思维导图或其他形式梳理总结生物具有的共同
特征,写在任务单上。
学生以不同形式呈现本节课所学,师生共同点评。
发展学生的总
结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板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c7a8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9.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4.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四、教学难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4.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的特点。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4.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介绍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3. 实验演示: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特征。
4.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的特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生物的特征:归纳和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4303cb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1.png)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介绍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特征。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以人性化的语言和贴心的关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的特征》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生物的特征;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最后,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896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c.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出生物的主要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特征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生物标本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外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等。
4.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生物标本,分析生物的特征。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物的特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生命活动2. 生长发育3. 繁殖4. 应激性5. 新陈代谢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请列举出你认为的生物特征,并与教材中的特征进行对比。
2. 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并尝试解释这些特征对它们生存的意义。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生物的分类。
八、评价与反馈:在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九、教学拓展:1.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体系,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生物的进化:简要介绍生物的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变化。
生物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06c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b.png)
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难点:1.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归纳。
2.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材料。
2.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物的特征,包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繁殖、应激性等。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每个特征的具体含义。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a.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b.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c.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其特征。
2.实验二:观察种子的萌发a.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种子。
b.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c.学生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的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生物和非生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教师板书并逐一解释生物的特征,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生长发育是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等。
2.实验操作和观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大家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c603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b.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70b6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9.png)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起始章节;只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遗传性。
【教学难点】:理解新陈代谢和应激性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表现。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的特征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动物(如猫、狗)、植物(如树木、花朵)、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如石头、机器人、汽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e65b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8.png)
答案:塑料袋
2.题目:请简述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物的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生物特征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生物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能进行呼吸
│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通过代谢产生废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生理或行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特征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生物特征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生物特征。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特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f1460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讲述生物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生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生物的行为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心得,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讲述有趣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感受生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5.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组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同时,教师还设计了课后作业和心得撰写,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3.教师结合实例,讲解生物特征的具体表现,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特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2a88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9.png)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机器人跳舞”,我们观察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什么特征。
生物能进行呼吸
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反射和应激性
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长大、产卵、结种子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子代和亲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拓展
辨别生活中的生物:生石花、钟乳石、珊瑚、珊瑚虫、新冠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板书设计
反思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这些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图1-10)。
5、生物是否还有其他的特征?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出汗、呼吸、排尿。说明排遗不是排出废物
课堂小结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需要阳光,动物要进食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
(2)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现状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归纳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等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3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73ce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9.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3篇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一、教学目标1、观看生物和非生物,比拟它们的区分。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观看。
4、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发散思维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和表达力量。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根本特征,乐于观看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看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进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根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动身,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分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叙述,而是通过观看、争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根本学问,以到达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发散思维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和表达力量、增加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加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发散思维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预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看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观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答复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进展比拟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肯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争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响,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看争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学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b4c0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8.png)
3.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生物的每个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特征。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生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2.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特征知识,分析并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
3.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特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生物的特征,并辨别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与生物特征相关的生活问题。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特征。例如,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生物的特
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生物的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生物的特征
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五、归航拾贝
六、达标测试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
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生长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7、动物取食————营养
鲸喷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