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乘小数》人教新课标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小数乘小数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问题的本质,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正确应用计算法则进行求解。例如,计算一块长0.8米、宽0.6米的木板的面积时,学生需要将长度和宽度相乘,并正确处理小数点位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数乘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乘小数是指两个小数相乘的运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打折、计算面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要计算一块长0.8米、宽0.6米的木板的面积,这就是一个需要用到小数乘小数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乘小数》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选自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人教版新课标。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能够熟练运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运算。
3.能够运用小数乘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运算技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教学内容这个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
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水平。
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动学生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让学生学习相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水平,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主要涵盖了第五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为中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原理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实践操作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一、课程总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二、第二学段目标:(四----六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三、全册目标: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
教材特点:(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课标解读
《可能性》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的“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二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可能性》是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等),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1.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师还可以利用买体育彩票、抽奖等现实题材来引入可能性的内容。
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由主题图的情境自然引出问题:“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次一次的抽签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课标解读
《小数除法》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二、课标解读“小数除法”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乘除法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运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是培养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循环小数。
(一)创设生活情境,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经历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1.创设晨练的现实情境,引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问题。
经历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
再联系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创设相关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出小数除以整数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通过思考“为什么要商0呢?”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解答,解决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全面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特殊情况。
再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初步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提出验算要求,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结合计算独立思考如何验算,体会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验算方法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程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与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整数)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洁具简单的实际问题,5.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场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确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6.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写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一)小数乘除法1.淡化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2.结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二)简易方程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基本依据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
(三)图形与几何1.运用转化的思想,根据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导面积公式。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四)可能性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
(五)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体会解决实际问题所涉及的一些思想方法,同时感受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新课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小数乘法”单元教学解读
(新课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小数乘法”单元教学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了“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堂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运算技能,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培养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几何直观的能力,模型思想,加强估算意识,锤炼实际情境下的估算能力,丰富解题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的总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4.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结合内容教学体现的数学素养:在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通过计算小数乘小数,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的体会转化思想。
在教学积的近似数时,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在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中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类比思想。
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估算意识。
三、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
例1
植
树 问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 例2
题
在封闭曲线上植树
例3
v 两端都栽
Ø 化繁为简 Ø 建立模型
• 线段图
v 两端都不栽
Ø 线段图 Ø 迁移
Ø 一端栽另一端不栽 Ø 对比
v 封闭曲线
Ø 画图 Ø 对比沟通
Ø 对比沟通 Ø 帮助理解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
可
能
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感受可 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2
性
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 大小
例3
v 主题图
Ø 联系实际
v 体验事件发生 的确定性和不确 定性
Ø 充分感知 Ø 分步体会
v 可能性的大小
Ø 列出所有结果 Ø 感受可能性大小
Ø 转化 Ø 引导观察
v 探究面积公式
Ø 转化 Ø 动手操作
新增
v 探究面积公式
Ø 转化 Ø 开放
新增
不变
v 组合图形
Ø 生活实际
v 组合图形
Ø 方法多样 Ø 方法优化
v 估计不规则 图形的面积
Ø 估算思想 Ø 估算策略 Ø 估算方法
新 增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教学内容
u 植树问题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u 小数乘法 u 积的近似数 u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u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例题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9个。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法
小
小数乘小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课标解读
《位置》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二、课标解读《位置》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板块的课程内容,在新教材中由六年级上册移至五年级上册。
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传播丰富的数学文化。
下面就围绕“空间观念”“数学思想”及“数学文化”等课标内容,结合“位置”单元的教学,进行简要解析。
(一)“空间观念”的解读及教学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空间观念进行描述: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而本单元的教学侧重在“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实施上。
“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一年级的《位置》单元,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方位,并能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和方向(一)》单元,学生会辨认八个方向等。
这些学习和生活经验是学习这个单元的基础。
因此,对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体验、操作中渗透数学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解读一、课程总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二、第二学段目标:(四----六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三、全册目标: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
教材特点:(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2)知识点体现在整册教材中的每一个角落。
(3)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运用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6)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数学思考目标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体会小数乘、除法是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及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形成过程,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目标1、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和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会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目标1、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有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重、难点:(1)本册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
(2)本册难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分配:四、单元目标:第一单元1、教学内容: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本单元具体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二)数学思考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体会小数乘是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及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解决问题目标1、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2、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及应用价值。
(四)情感态度目标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掌握演算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4、使学生知道求积的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5、熟练地计算连乘,连加,连减题。
6、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4、课时分配:1、小数乘整数…………………………………1课时2、小数乘小数…………………………………3课时3、积的积的近似数……………………………1课时4、连乘,连加,连减…………………………1课时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2课时6、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二单元1、教学内容:小数除法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本单元具体分为: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二)数学思考目标1、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解决问题目标1、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会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的规律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计算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4、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5、通过发现商的规律来正确进行计算。
6、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4、课时分配:1、小数除以整数…………………………………4课时2、一个数除以小数…………………………………2课时3、商的近似数…………………………………………..1课时4、循环小数……………………………………………….2课时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6、解决问题……………………………………………….2课时7、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1、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用正方体搭出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4、课时分配:本单元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四单元1、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本单元具体分为: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重、难点:1、用字母表示数、公式和数量关系式的意义。
2、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4、正确灵活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4、课时分配:1、用字母表示数………………………2课时2、用字母表示数量………………………2课时3、方程的意义…………………………2课时4、解方程…………………………4课时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课时6、量一量找规律……………………1课时7、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五单元1、教学内容:多边形的面积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本单元具体分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2、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3、教学重、难点:1、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灵活应用面积公式解题。
3、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4、课时分配: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课时2、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3、梯形的面积………………………………2课时4、组合图形的面积…………………………2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