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1534213169a4517723a351.png)
消费: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精神财富。
消费者:是指在不同时空范围类参与消费活动的人或集团。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这在消费过程中产生、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能察觉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觉差。
知觉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目的的主观理解。
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消费者卷入理论:指消费者主观上感受客观商品、商品消费过程以及商品消费环境等与自我的相关性。
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介入程度最高的是扩展型,最低的是名义型)决策风险:由于消费者不能完全预测到购买决策的结果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价格感受性: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及变动的感知强弱程度。
排队理论:指对排队等待的一种数字研究,是指消费者的等待经验会从根本上影响他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拥挤:个体由于空间位置有眼而感到移动受到限制。
商圈: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是店铺的辐射范围,有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实验法、投射法。
投射法的方式:罗夏墨渍测验、主图统觉测验(莫里与摩根在1935年创立,看图编故事)、较色扮演法(美国关于速溶咖啡的购买动机的研究)、造句测试法(研究者提供一些未完成的句子,让被测试者将句子完成)。
简洁性原则:1、求便心理,把产品做的简单。
2、对产品进行分类(活力28与活力纯水)形底原则:1、请一群明星代言,百事可乐。
2、李宇春的广告,只记得李宇春,不记得广告)消费者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四种传统气质类型:胆汁型(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等,抑制能力较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消费行为是冲动型的)多血质(心理活动迅速、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
消费者心理学解读
![消费者心理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4154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7.png)
消费者心理学解读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等。
通过深入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一、认知和决策过程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会经历一系列的认知和决策过程。
首先是需要识别和意识到某种需求或问题,然后开始寻找相关信息以进行比较和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经验、信仰和价值观等因素做出决策。
在消费者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认知失调、选择困难和决策启发式。
认知失调是指当消费者面临决策时,他们的态度、信念或价值观与他们的实际行为或所面临的情况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不适感。
选择困难是指当消费者面对多个选择时,难以进行有效决策的情况。
决策启发式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简化方法来处理信息,而不是仔细评估每个选项的所有细节。
二、情感和情绪影响除了认知和决策过程外,情感和情绪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来选择产品或服务,并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市场营销中,情感吸引力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广告中使用积极的情绪、刺激过程中消费者愉悦感觉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此外,品牌形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通过与积极的情绪和价值联系起来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三、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消费者决策中另一个重要方面。
消费者通常会受到其他人的意见、建议和行为的影响。
这包括家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等。
在社交媒体时代,口碑营销变得尤为重要。
消费者倾向于相信其他消费者的评论和评价,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购买决策。
因此,企业应注重积极管理自己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声誉,并主动参与与客户之间的互动。
四、文化和个体差异文化和个体差异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因素指一个群体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它们可以影响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评价。
此外,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
消费者心理学PPT课件
![消费者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6b2a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6.png)
3
文化传统与消费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消费者对于新 颖、独特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 在不断增加。
市场营销策略中的消费者心
05
理学应用
产品定位策略
消费者需求洞察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 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 消费习惯,为产品定位提供决策
社会阶层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社会阶层与品牌选择
较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往往更注重品牌、品质和服务,而较低社会 阶层的消费者可能更注重价格和实用性。
家庭背景与消费者心理
家庭背景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01
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和家庭氛围等因素会对消费者的消
费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性格倾向
01 外向型
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喜 欢与人交往。
03 内向型
沉默寡言,注重内心体验,
不善于表达。
02 理智型
冷静客观,善于分析,重
视商品质量和性能。
04 情绪型
易受情绪影响,购买决策
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者心理
04
影响
社会阶层与消费者心理
社会阶层定义
根据经济、政治、教育等多重因素划分的不同社会群体。
产品创新
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化妆品产品, 满足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和新鲜感。
客户关系管理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消费者进 行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消 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用户体验优化
从页面设计、购物流程、 支付方式等方面优化用户 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 忠诚度。
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b000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8.png)
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消费者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学科,它包括对消费者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的研究。
了解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提高消费者体验,增加销售业绩。
一、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产品特性的影响。
2. 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所经过的一系列阶段。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和选择、购买和使用以及评估和反馈。
3. 消费者心理因素消费者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态度、个性、认知、学习和动机等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家庭、群体和社会等因素。
二、消费者心理学的应用1. 增强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了解消费者心理学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商家可以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效率、提高满意度等方面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
2. 提高销售业绩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商家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销售业绩。
商家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优惠促销等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3. 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了解消费者心理学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价格定位、渠道选择等。
商家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开发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销售业绩。
结论消费者心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商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商家应该注意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销售中,提高销售业绩。
同时,消费者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需求,并合理消费商品和服务,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简述消费者心理学的概念
![简述消费者心理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72eb8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1.png)
简述消费者心理学的概念
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旨在了解消费者如何获得、使用和评价产品、服务和应用。
消费者心理学的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认知、消费者情感、消费者决策和消费者体验等。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使用产品、服务和应用的过程,包括购买决策、使用行为、品牌忠诚度和口碑传播等方面。
消费者认知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应用的理解和评价,包括品牌认知、产品评价和品牌忠诚度等方面。
消费者情感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应用的感受和态度,包括满意度、忠诚度和品牌忠诚度等方面。
消费者决策是指消费者根据产品、服务和应用的因素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
消费者体验是指消费者使用产品、服务和应用时的感受和体验,包括满意度、忠诚度和品牌忠诚度等方面。
除了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过程,消费者心理学还涉及到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研究等方面。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学和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品牌认知和忠诚度,从而提高销售和利润。
消费者十大心理学
![消费者十大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dfdab6b8e9951e79b8927ae.png)
消费者十大心理学消费者十大心理学——1、面子心里;2、从众心里;3、权威心里;4、占便宜心里;5、朝三暮四心里;6、价位心里;7、炫耀心里;8、草根心里;9、攀比心里;10、懒人心里。
这十大心里已把消费者购买心理涵盖95%以上,作为销售。
特别是营销,更是需要摸透。
用人性的弱点做营销一、贪婪:1.团购 2.点购 3.秒杀 4.抽奖 5.下载;二、虚荣:1.等级制度2.号码抢占3.位置服务4.粉丝数5.自拍神器;三、色欲:1.美女社区2.美女id 3.胸4.美女玩家5.美女公会;四、窥视:1.博客2.隐身3.名人博客/微博;五、懒惰:1.收藏 2.到付3.简单 4.提醒据报道,一家超市里柚子卖得不太好,于是销售员用几根牙签、一把工具刀和吃剩的桂圆核,对柚子进行了化妆,将一个个大柚子变成兔子模样,结果销售量翻了番——启示:当营销人员费劲口舌向客户介绍产品如何好,但效果欠佳时,不如在产品上费点心思,让产品自己来说话赢得客户的喜欢。
秒杀款的关联销售:选择爆款作为关联,配有活动满赠档次说明,刺激客户秒杀产品外的购买欲;由于本身1元秒杀就不存在仔细看详情页这一说,秒杀关联可以大篇幅描述。
3、配合整点秒杀活动,0元购活动,集聚流量。
秒杀及0元购活动详情页建立搭配包邮套餐,关联推荐产品。
客户愿意支付更多费用的十大理由任何时间,客户都希望得到的报价会尽可能便宜,不是吗?然而,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绝对。
实际上,即便客户能够在其它地方以更便宜价格获得功能类似(甚或完全相同)的产品时,往往也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来获得特定产品。
客户是最好的业务员“我没有业务员,因为我的客户就是我最好业务员,我把他们服务好了,他们就会自动为我带来新客户,而且成交率接近百分之百。
”杭州真心空气能代理商钟建林说。
【这样的营销可能失败】1、盲目说自己的卖点,忽视客户的真正需求;2、功利性地帮助客户,让客户感到被算计;3、只追求销量,不能给客户带来帮助和好处;4、效率低下,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5、忽视会员的积累,只依靠销售技巧或平台环境支持;6、承诺客户未兑现,不诚信。
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70693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0.png)
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在商业领域,了解消费者心理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心理学,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这些特征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和选择。
社会文化因素则包括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这些因素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而心理因素则包括个体的认知、态度、情绪等心理活动,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通常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替代品、购买决策和后购行为。
在需求识别阶段,消费者会意识到自己有某种需求或问题需要解决。
随后,消费者会主动地或被动地进行信息搜索,以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在评估替代品阶段,消费者会比较不同产品或服务之间的优缺点,以做出购买决策。
购买决策阶段则是消费者做出最终的购买行为,而后购行为阶段则是消费者在购买后的体验和反馈。
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是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感知、认知和情感是最主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感知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属性的感知,而认知则涉及对商品或服务的特性、品牌、定价等方面的理解。
情感则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对于一些消费者而言,购买决策可能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更大。
营销策略中的消费者心理学应用了解消费者心理学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企业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的营销策略。
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企业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广告、包装或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提升客户体验,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
![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88fe1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0.png)
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消费者的需求、欲望、态度、动机、决策等方面的心理因素。
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对于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和顾客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消费者需求、欲望、态度、动机和决策等方面探讨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
一、消费者需求的心理学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消费者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由内在的心理需求驱动的。
例如,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尊心和社交需求,购买健康食品可能是为了满足健康需求。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二、消费者欲望的心理学消费者欲望是指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强烈愿望。
消费者的欲望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广告、社交媒体、同伴影响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欲望往往是由情感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
例如,消费者可能因为某个品牌的广告给他们带来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产生购买欲望,或者因为某个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符合他们的认知需求而产生购买欲望。
了解消费者的欲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高产品的销售。
三、消费者态度的心理学消费者态度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个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和偏好。
消费者的态度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个人经验、社会文化、广告宣传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态度往往是由认知和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的。
例如,消费者可能因为某个品牌的产品质量好而对该品牌持有积极态度,或者因为某个品牌的广告给他们带来了负面情感而对该品牌持有消极态度。
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四、消费者动机的心理学消费者动机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内在驱动力。
消费者的动机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
消费者心理学及消费行为研究
![消费者心理学及消费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25f5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8.png)
消费者心理学及消费行为研究I. 消费者心理学基础概念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心理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消费者心理学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情绪和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1. 感知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是购买过程的第一步。
感知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
消费者对商品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都是通过感知来完成的。
2. 学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偏好和购买习惯等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学习包括认知学习、行为学习和认知情感学习三个要素。
3. 记忆消费者对商品的记忆也是购买过程的重要环节。
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类型。
品牌的广告和促销活动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记忆力。
4. 感情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会被情感因素所影响。
如情感认同、情感反应和情感评价等。
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商品的购买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5. 意识消费者的意识包括感知、思维和联想等方面。
意识对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购买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II. 消费者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应用消费者心理学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重要依据。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计划。
1. 产品设计消费者心理学可以指导企业设计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可以更好地设计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商品。
2. 品牌策略品牌战略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的核心。
消费者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品牌策略。
3. 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消费者心理学可以指导企业制作更具有吸引力的广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4. 促销策略促销活动是企业提高销售额的重要手段。
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应用,企业可以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III. 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是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规律性和行为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
消费者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消费者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9842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3.png)
消费者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一、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消费者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领域,它涉及到消费者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认知、情感、动机、态度、需求等。
认知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对产品功能、特点和价值的认识;情感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包括喜好、厌恶、愉悦等;动机是指驱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内在动力和目的,它可能是满足某种需求或实现某种目标;态度是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整体评价和倾向性,它可能是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渴望,它可能是功能性的、情感性的或社交性的。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购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消费者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通常会经历决策过程,包括需要识别、信息搜索、评价比较、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市场因素等。
消费者的决策行为通常受到心理学原理的影响,例如认知失调理论、选择偏好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此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的个人特征、购买动机、购买能力等。
三、消费者心理学与市场营销策略了解消费者心理学对于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场营销策略通常需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动机、态度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例如,通过调整产品的定位和包装、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品牌形象和情感吸引力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意愿。
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和定位、定价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管理等方式,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提高销售额。
四、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策略了解消费者心理学对于制定广告策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告宣传通常需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动机、态度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学
![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cd5f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5.png)
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是一门将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相结合的学科,目的是研究消费者与商品的关系,探究人们在购买商品时的心理行为和心理机制。
我们身处于一个商业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离不开消费。
了解消费者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购物行为,更好地做出自己的消费决策,更好地进行商业活动。
一、消费者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对人类学习、记忆、思考和决策等认知行为的研究。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受到多种信息的影响,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处理和编码的。
1.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包括归属感、互动、沟通等方面。
对于商业活动来说,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并探究人们在购物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与社交背景。
1.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商业活动也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来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推销方式。
二、消费者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1、需要与欲望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大多是由需求和欲望产生的。
需要是指生理和心理等基本需求,而欲望则是超出基本需求范畴的愿望。
商业活动通常会激发消费者的欲望,制造出一种“我需要它”的心理感受,达到销售效果。
2.2、认知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首先会根据商品的外在特征进行筛选,而后会对商品进行认知。
认知过程中,消费者会从多方面对商品进行评估,包括价格、品质、功能、使用场景等多个方面。
商家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这种评估方式来改进商品的性能,提升销售额。
2.3、态度态度是消费者内在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是指对事物的看法、感受和行为意向。
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可以通过调整消费者的态度来改变其购物行为。
如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从而影响其态度,并最终达到销售的目标。
2.4、决策与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决策过程和行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消费者心理学ppt课件
![消费者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0ed2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5.png)
05
04
购买决策
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考虑 的因素,如价格、品质、品牌等,以 及做出决策的过程。
03 消费者情感、态 度与忠诚度培养
情感因素对购买行为影响机制
情感驱动购买决策
积极或消极情感可以激发购买欲 望,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
选择。
情感与品牌认知
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联系可以影响 品牌认知,进而影响购买决策。
忠诚度培养策略与实践案例
客户满意度提升
优化产品或服务质量, 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
培养忠诚度。
会员计划设计
通过会员计划提供优惠 、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
,增强客户黏性。
品牌社区建设
打造品牌社区,提供互 动交流平台,增强消费 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
实践案例
苹果公司的品牌社区建 设、星巴克的会员计划 设计等成功培养了消费
感谢观看
文化价值观在消费行为中体现
文化价值观影响消费选择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选择,例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 主义和家庭观念,因此消费者可能更注重家庭和朋友的需求和意见。
文化传统与消费行为
文化传统和习俗对消费行为也有重要影响,例如,一些地区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会 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跨文化营销策略及注意事项
消费者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应用
消费者洞察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 求和行为特征,为产品开发、
品牌传播等提供有力支持。
市场细分
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习惯,将市场划分为不同 的细分群体,制定针对性的营 销策略。
品牌建设
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个 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情 感共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 誉度。
消费者心理学及应对技巧.
![消费者心理学及应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066a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7.png)
消费者心理学及应对技巧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决策和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动机、态度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消费者心理对企业和市场营销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预测和解释消费者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消费者心理学及应对技巧的关键方面:消费者心理学的关键方面:1.需求与动机:理解需求:掌握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和欲望,包括生理、社会和心理层面的需求。
动机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动机,了解他们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驱动因素。
2.认知与感知:品牌认知: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知觉和认知,包括品牌形象、知名度等。
产品特征: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特征的感知,了解他们对质量、外观等方面的看法。
3.态度与信仰:市场定位: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态度和信仰相符。
品牌价值观:塑造品牌的价值观,与消费者的价值观产生共鸣。
4.情感与情绪:情感连接:利用情感因素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例如通过广告中的故事情节。
情绪驱动:考虑购买决策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及产品或服务如何引发积极情绪。
5.社会影响:群体影响:理解社会群体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和参与消费者的社交圈,以更好地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应对技巧:1.市场调研: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和行为模式。
2.个性化营销:利用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工具,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
3.情感营销:通过广告和品牌故事营造积极的情感连接,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情感认同。
4.社交媒体策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互动,倾听消费者声音,回应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5.建立信任:提供透明的产品信息,建立品牌的信誉,让消费者感到放心购买。
6.奖励与激励:提供促销、折扣、会员积分等奖励机制,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7.社会责任: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注环保、社会公益等问题,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和支持。
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02a70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6.png)
消费者心理学一、引言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销售业绩。
本文将探讨消费者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来吸引消费者。
二、认知与信念1. 消费者认知消费者的认知是指他们对于品牌、产品特性、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企业应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地接收和理解与其产品相关的信息,通过广告宣传、产品包装和营销促销等手段来引导消费者的认知。
2. 消费者信念消费者的信念是指他们对于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信任程度。
建立消费者对于产品或品牌的信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企业需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三、情感与需求1. 消费者情感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在购买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提供更符合消费者情感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
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指他们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中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可以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四、决策与行为1. 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定位、定价和促销等策略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2.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行为是指他们在购买过程中的实际行为。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情感、认知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五、营销策略1. 个性化营销个性化营销是基于消费者个体特征和需求的定制化营销策略。
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数据,企业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定位,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
2. 情感营销情感营销是通过情感因素来吸引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十大心理学
![消费者十大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98b0f677fd5360cba1adb44.png)
消费者十大心理学做生意,其实就是一个恋爱的过程,让用户找到你。
了解你,爱上你.而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点就是用户.只要与用户心理相关的,那么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
而作为卖方的你,就应该了解消费者心里面在想些什么。
第一:面子心理国人有句俗语: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对于在淘宝的店铺也好,还是独立的网站也好你的面子在嘟里?就是在于你的店铺的整体布局、整体风格。
是不是能够跟你的整体形象搭配(显赫的抬头)、内容(穿着名牌)、服务(交际礼仪),这些都是的你面子,所以你要把这些做到位.首先分析一下消费者形态,才能做到应对的交际礼仪。
根据日常销售的一些观察.顾客购买一款产品会有以下几种角色的出现.1,倡导者:产品购买的发起者,他的面子就是我推荐的,肯定是好的,怎么才能引起别人去推荐你的产品,这是一种情况。
2、决策者:就是当家。
男当家还是女当家?亦或者家长当家还是自己当家?这些都是在咨询过程中都可以发现的.男女面子家长面子自己的面子都需要顾及到。
3、影响者:就是经常发难,经常抱怨的人.尽量把影响者的影响降到最低,企业主动去影晌他。
4、使用者:会针对各种疑虑、不懂的细项。
提出问题的人。
5、追随者:就是看到别人买过之后,自己才会买会用。
而目还会说很好的人。
因为国人对面子尤为重视,面子功夫做到了商品也就卖出一半了。
第二:从众心理中国人喜欢热闹。
在网上的气氛怎么烘托,就是以数字说明,这样才能到达从众的目的.比如淘宝商城为什么每家店都要做爆款,就是要引起顾客的从众心理。
第三:权威心理什么是权威?国字号、有认证、国外授权、媒体专家提到的。
先是权威鉴定,权威不权威,肯定往下看,那就是机会。
比如一个简简单单的刮痧板会有五种认证。
仅仅是检测性质的认证,还可以更多:比如专家说、明星说、知名人物实例之类的。
第四:占便宜心理记住,占便宜心理并不是把东西卖的价格低廉的意思.而是说把l0元的东西包装成价值100元的,再给他减掉50,让他感觉享受了五折的优惠。
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92019a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2.png)
消费者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青年人消费心理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
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店铺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有以下几点: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
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
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老年人消费心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1)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心理学(共21张PPT)
![消费者心理学(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37fd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2.png)
07
品牌建设在消费者心理中应用实践
品牌形象塑造原则和方法分享
一致性原则
确保品牌形象在传播过 程中保持高度一致,强 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和记忆。
情感化原则
将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 需求相结合,塑造具有 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品牌
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 度和美誉度。
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需要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 新发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迅速占领市 场份额,适用于新产品推广或品牌知 名度不高的企业。
竞争定价策略
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来制定价格 ,以保持竞争优势,适用于市场竞争 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行业。
撇脂定价策略
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产品,获取高额利 润,适用于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的 产品或服务。
价格歧视现象剖析
广告传播媒介选择依据
目标受众特征
根据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地 域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广告传播 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
志、网络等。
产品或服务特点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选择能 够充分展示其优势的广告传播媒
介。
媒介传播效果
考虑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如覆 盖面、频率、影响力等,选择能 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广告传播媒介
研究范围
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如 广告、包装、价格、促销、品牌 形象等。同时,也关注消费者的 个体差异和心理变化。
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关系
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消费者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借鉴 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大消费心理学
![7大消费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eccd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9.png)
7大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以下是7大消费心理学,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特征。
1. 社会认同心理学社会认同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选择与他们相似的产品。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塑造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群体。
2. 情感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从而产生购买决策。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创造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情感认同和认可。
3. 记忆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从而选择熟悉和可信的商品。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创造品牌记忆,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知和信任。
4. 个性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的影响,从而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需求的商品。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创造个性化定制服务,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5. 注意力心理学注意力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注意力的影响,从而选择引起注意力的商品。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创造独特的产品特色和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6. 满足心理学满足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满足感的影响,从而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强调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优点,让消费者感受到使用商品的满足感。
7. 信任心理学信任心理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信任的影响,从而选择信任度高的商品。
因此,产品的营销宣传需要注重提升品牌信誉度和口碑效应,从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心理学一、概述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二、发展知识积累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两次社会大分工一直到19世纪。
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科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命。
马克思指出:两次社会分工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
商品生产和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
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
东西方思想家至少论及或探讨了以下重要范畴。
消费需要问题。
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
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在东方,倡导生产要注重消费季节变化和士、农、工、商的消费习惯;在西方,早期思想家也有论及消费时令和消费习俗的朴素思想。
消费阶层的划分问题,除了东方的分士、农、工、商为四个消费阶层外,西方的柏拉图也提出了“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奴隶除外)”的观点。
此后虽然也有些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观点,但他们都受到历史社会局限,没有把贵族、奴隶(农)另列为两个消费阶层。
家庭消费问题,在西方,色诺芬较早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关系;在东方,中国古代先哲们亦论及了家庭消费的基本问题。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问题,在物质消费方面,中国理论家们围绕主俭还是主奢问题自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管子一直论战到近代的魏源和谭嗣同;西方重商主义杰出代表托马斯·曼则提出了折中的消费原则,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则强调节制消费。
在精神消费方面,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人也较早地讨论了精神文化消费的问题。
消费权益问题,这在东方可追溯到中国的《周礼》,在西方可考查到“两河流域”的《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
这个问题在中国一直到清末沈家本拟定的《大清现行刑律》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的政策、法令之中;在西方,一直到美国成立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之前,其有关思想也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法规和政策条文之中。
这些思想共同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权益的要求与召唤。
此外,在这个历史大跨度中,东、西方思想家们还就消费知觉与学习、消费环境、消费习惯、消费政策等提出了一些朴素的思想。
上述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知识只是我们经过“逆向还原”后所考察到的结论。
由于这一阶段中“消费理论”与“心理理论”尚未产生有机的“合奏”,因此,它只能说明“消费心理学有一个久长的过去”,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阶段就有了消费心理学。
它在知识积累阶段只是一种量的增加,其中也蕴含着体系凝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自19世纪后期一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这是消费心理学在体系上开始凝构的变奏曲和交响乐时代。
导致这个时代的开始,除了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外,还有相关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等因素。
这里侧重于后者的考析,因为后者能够反映出消费心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规律(当然这种内在规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拉动分不开的)。
消费心理学科的诞生是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的生成有着“血缘关系”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而与消费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又反作用于应用心理学所致。
从心理学发展角度说,虽然早在1509年法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已用《心理学》标明其著作,但他仍未摆脱抽象的哲学羁绊,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这种实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消费心理问题探索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从消费经济学发展来看,如同“每一门科学部门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在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一样,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19世纪前后,出现了现代消费思想并开始与传统消费思想相融合,导致了消费经济理论的大发展。
这种心理学与消费经济理论的同向发展,加之在19世纪中叶前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需要的拉动,它们开始“并轨”共进。
从这个角度看,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h ·盖尔率先把心理学原理引入消费者从看广告到购买过程的实验研究,1901年w·d·斯科特率先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ology)的术语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只是消费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尚待进一步研究,h·盖尔和w·d·斯科特虽没用《消费心理学》标其书名,但他们的思想为理论界构想消费心理学体系无疑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号。
自此至60年代前后,一些理论家为建构消费心理学体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概括起来体现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应用心理学研究著作的大量问世。
应用心理学的广泛研究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借鉴。
这些研究的代表是:1900年h ·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w·d·斯科特与h·盖尔遥相呼应,于1903 年出版以探索消费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广告论》,1980年e·a 若斯出版《社会心理学》,从而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12年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克伦发表《实用心理学》,专章讨论销售心理学问题,1920至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撰著并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并以此在美国商业史上获得“商业心理学教授”的美称。
此后20多年间,经由零星片断发表至开始“组装”的还有《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著述问世,它们都或多或少地从各个侧面探及消费心理问题,为消费心理学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二,实验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
继h·盖尔之后,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心理“实验热”,相继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主要有1920年j·b·华生的广告心理研究、1938年欧内斯特·迪士特的消费动机研究等。
正如r·珀劳夫调查所显示:1960年以后,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文献量有明显增加。
事实上进入60年代之后,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g·卡陶纳关于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实用社会研究所的拉机斯费尔德和e·卡兹关于“人格的影响”的研究,哈佛大学r·a·鲍尔关于“知觉到的风险”的研究,诺兰集团公司的罗杰·l·诺兰关于“新产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以及佩里安、卡陶纳、詹姆森等人的一些调研报告,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
其三,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对新问题的探索。
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们不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吸收,如选编一批《论文集》等,还特别注意吸收运筹学、模拟模式和形式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与此同时,研究者对现实问题也极为关注,如六十年代初,镇静剂他利杜米德(thalidomide)曾在一些国家为孕妇们所广泛使用,后来人们发现,服用这种药物的妇女生下的孩子往往带有严重的身体缺陷,世界性的宣传资料引起了对“人造”产品的副作用的普遍怀疑,开始了消费者怀疑主义时代;万斯·帕卡德于1957年问世的《潜在威协》对“虚伪”和“欺骗”的商业手段作了尖锐的批评。
又如对环境污染问题,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较细地论述了消费生态问题。
上述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加之如美国消费者主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等都是消费心理学走向体系化的“助推器”,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apa)设立消费者心理学分会,拥有会员达四百人之多,美国的部分高校开始拟定《消费心理学》大纲,约在1965年前后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已基本创立。
因为从消费文献学角度考察,这时的消费心理学大纲的名称不一,有的命名为《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有的叫作《消费者研究》,还有称为《消费者行为学(狭义)》的,其讨论的理论范畴基本上都是消费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根据美、日、英诸国学者学术心态特点把这些著述(含论文)的观点加以归纳统筹,确定本学科体系的创立时间。
学科创新阶段这一阶段大致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延至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
如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消费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
就所掌握的文献看,消费心理学的学科创新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展。
消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
其一是多学科参与研究。
美国心理学会所属23个部门的研究报告、美国市场学会的研究报告都反映这种趋势。
1969年创立的美国消费者研究会的会员由心理学、农业经济学、建筑学、法学、医学、市场学、数理统计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彼此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974年创刊的《消费者研究》杂志就是由10个不同组织支援的,这种学术风气很快流行到了日、英、德诸发达国家。
其二是探讨范围逐渐扩大。
从美国主要学术杂志看,《应用心理学》(1917年创刊)、《市场》(1936年创刊)、《广告研究》(1960年创刊)、《市场调查》(1964年创刊)、《消费者研究》(1974年创刊)等刊物发表消费心理科学的论文、报告和调查资料不断增多,据恩格尔等人统计,1968年至1972年发表成果量比以前出版的全部成果还要多,探讨范围除了消费生态问题、文化消费问题、决策模式问题之外,还有消费者保护问题、消费政策问题、消费信息处理问题(程序研究)、消费心理内在结构问题(“临床”研究)、消费信用问题、消费法学问题、消费心理控制问题等,这些在g·d·休斯和m·l·雷合编的论文集、j·b·考因编辑的论文集、w·a·伍兹编辑的论文集以及各学会的出版年鉴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
二是研究国界的突破。
科学是无国界的,消费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后很快引起日、苏、法、英、德以及印度和中国学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