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环境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我国的土地环境 现状主要有几个方 面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沙尘暴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土地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主要类型,土地荒 土地沙漠化: 漠化是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 水蚀以及盐渍化等造成的环境退化,这种退化不是 一般的土壤退化,而是指:土地生物生产量的减少, 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土地资源的丧失,生物多样 性的减少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 如:沙丘侵蚀沟劣地和岩石裸露等(朱震达等, 1994)。由此,将流动沙丘(地)、固定沙丘(地)、半 固定沙丘(地)、戈壁及非生物沙工程地等五种荒漠 化土地划分沙漠化土地范围。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 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 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 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 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 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 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防治措施: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 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 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 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 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 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由于 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 地制宜,综合治理。
6、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 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 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 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 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 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 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 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 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 风性能有关。其类型有3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 及通风结构林带。 植物治理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
土地污染防治:
首先要加强土地污染的综合治理。防治土地污染要综合治理,必须多部门协调统一 行动。要完善土地管理考核体系,在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中强调对现有耕地 和补充耕地的质量。同时优化农用地使用制度,通过稳定承包制度,完善转包、转 让、出租、入股、联营等土地市场手段激励农民增加对耕地的投入,不断提高耕地 利用效益。 其次,要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增加治理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开发推广成 本低廉、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对不同的土地污染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如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综合利 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慎重地推广 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 物改良措施等 加强(1)加强对于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 排放含各种污染物质的废物;(2)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3)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4)慎重推广污 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要严格进行监测和控制,最好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田
水土流失
三: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
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 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 失。
原因: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
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 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 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 石等。
产生沙漠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 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 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 原因。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 引起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 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 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 逆转。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2、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 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 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 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中国土地污染现状:
中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污染程度加剧。据 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 积的1/10以上。二是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 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 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三是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 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 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入有限,土壤科 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
中国的土地沙漠化:
中国也存在着土地沙漠化问题。在中国的沙漠化土地中, 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 危险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土地 有1.9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人,有 近400万公顷的旱农田和500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中国 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3.7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 公里。因此,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被侵蚀的形势也是严峻 的。
二:
土地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
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 没有排水出路
盐碱化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灌溉不合理,灌排不配套一段时间后,地下水 位上升,土壤逐渐泛盐,次生盐碱化 二:是在漠境地区如灰棕漠土和风沙土地区开垦农田,因 这类土壤在深层含层有较高盐分,经开垦灌溉一段时间后, 这些深层盐分在强烈蒸发作用下逐渐累积,形成土壤盐碱 化。
5、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我国西部生态极其脆弱,破坏易而恢复难,“地广人稀” 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许多地区的人口已经超饱和。有关资 料显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人口总数已达4亿人,比建国初增加了160%。新疆 160万km2土地,可供人类生存繁衍的绿洲仅有4.5%,目前农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 里200-400人。青藏高原河谷合理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过20人,而今在该 地区却达90人,大大超出土地承载力
治理措施:
应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 措施。2003年美国水土保持报道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应用模拟降 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 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 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 L/min高强度 流水的冲刷侵蚀.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 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 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 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相信,此项研究对我国应用 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保护恢复与重建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 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 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当下荒漠化严重真正的原因并非人 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由此可见,只有保护、重建荒漠生态系 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
土壤盐碱化的分类: 可根据0—30cm土体内盐分平均含量的大小划分为 盐土(含盐量1.0—2.0%以上),重盐土(含盐量0.6— 1.0%),中盐土(0.3—0.6%),轻盐土(0.1—0.3%) 在非耕地盐碱化土中,流域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的为天然盐土,根据盐土的形式与积盐深度等,盐 土可分为水成(或半水咸)盐土及干旱盐土两类
3、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 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 燥,最终形成沙漠。
治理的办法:
1、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 草方格 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 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 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 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 2、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 :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将塑料薄膜覆 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 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3、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 :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 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1层固沙胶结材料, 15~20 min后固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固沙层为 柔性,很难开裂,且固沙层由固沙胶结材料与表层沙紧密黏结,重量较大,大风 也很难将其刮起。
土地污染
四:
土地污染
土地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
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 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原因: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
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 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 物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沙尘暴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土地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主要类型,土地荒 土地沙漠化: 漠化是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 水蚀以及盐渍化等造成的环境退化,这种退化不是 一般的土壤退化,而是指:土地生物生产量的减少, 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土地资源的丧失,生物多样 性的减少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 如:沙丘侵蚀沟劣地和岩石裸露等(朱震达等, 1994)。由此,将流动沙丘(地)、固定沙丘(地)、半 固定沙丘(地)、戈壁及非生物沙工程地等五种荒漠 化土地划分沙漠化土地范围。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 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 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 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 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 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 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防治措施: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 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 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 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 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 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由于 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 地制宜,综合治理。
6、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 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 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 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 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 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 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 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 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 风性能有关。其类型有3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 及通风结构林带。 植物治理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
土地污染防治:
首先要加强土地污染的综合治理。防治土地污染要综合治理,必须多部门协调统一 行动。要完善土地管理考核体系,在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中强调对现有耕地 和补充耕地的质量。同时优化农用地使用制度,通过稳定承包制度,完善转包、转 让、出租、入股、联营等土地市场手段激励农民增加对耕地的投入,不断提高耕地 利用效益。 其次,要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增加治理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开发推广成 本低廉、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对不同的土地污染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如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综合利 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慎重地推广 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 物改良措施等 加强(1)加强对于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 排放含各种污染物质的废物;(2)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3)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4)慎重推广污 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要严格进行监测和控制,最好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田
水土流失
三: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
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 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 失。
原因: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
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 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 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 石等。
产生沙漠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 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 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 原因。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 引起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 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 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 逆转。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2、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 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 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 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中国土地污染现状:
中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污染程度加剧。据 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 积的1/10以上。二是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 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 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三是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 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 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入有限,土壤科 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
中国的土地沙漠化:
中国也存在着土地沙漠化问题。在中国的沙漠化土地中, 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 危险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土地 有1.9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5000余万人,有 近400万公顷的旱农田和500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中国 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3.7平方公里增加到17.6万平方 公里。因此,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被侵蚀的形势也是严峻 的。
二:
土地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
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 没有排水出路
盐碱化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灌溉不合理,灌排不配套一段时间后,地下水 位上升,土壤逐渐泛盐,次生盐碱化 二:是在漠境地区如灰棕漠土和风沙土地区开垦农田,因 这类土壤在深层含层有较高盐分,经开垦灌溉一段时间后, 这些深层盐分在强烈蒸发作用下逐渐累积,形成土壤盐碱 化。
5、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我国西部生态极其脆弱,破坏易而恢复难,“地广人稀” 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许多地区的人口已经超饱和。有关资 料显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人口总数已达4亿人,比建国初增加了160%。新疆 160万km2土地,可供人类生存繁衍的绿洲仅有4.5%,目前农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 里200-400人。青藏高原河谷合理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过20人,而今在该 地区却达90人,大大超出土地承载力
治理措施:
应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 措施。2003年美国水土保持报道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应用模拟降 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 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 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 L/min高强度 流水的冲刷侵蚀.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 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 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 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相信,此项研究对我国应用 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4、保护恢复与重建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 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 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当下荒漠化严重真正的原因并非人 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由此可见,只有保护、重建荒漠生态系 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
土壤盐碱化的分类: 可根据0—30cm土体内盐分平均含量的大小划分为 盐土(含盐量1.0—2.0%以上),重盐土(含盐量0.6— 1.0%),中盐土(0.3—0.6%),轻盐土(0.1—0.3%) 在非耕地盐碱化土中,流域内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的为天然盐土,根据盐土的形式与积盐深度等,盐 土可分为水成(或半水咸)盐土及干旱盐土两类
3、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 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 燥,最终形成沙漠。
治理的办法:
1、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 草方格 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 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 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 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 2、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 :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将塑料薄膜覆 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 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3、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 :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 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1层固沙胶结材料, 15~20 min后固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固沙层为 柔性,很难开裂,且固沙层由固沙胶结材料与表层沙紧密黏结,重量较大,大风 也很难将其刮起。
土地污染
四:
土地污染
土地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
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 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原因: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
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 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 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