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综合评价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肖亮,毛志强,刘卫,陈兆明,张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E-mail:nmrlogging@摘要:由于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接近,导致对这种油层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往往被误认成水层。
本文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概念、形成原因、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力求能够对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层有所帮助。
关键词:低阻油层,识别,测井1. 前言低阻油层是指电阻率小于或接近于周围围岩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当,含油饱和度一般小于50%的油层。
由于该种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差别不大,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水层。
特别是在同层段中高阻油层与低阻油层并存时,更容易被“遗忘”。
2. 低租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周围围岩,与水层接近。
深、浅感应测井为负差异,声波时差为高值,密度测井值低,微电极正差异,自然电位幅度大,与纯水层幅度相当。
3. 低阻油层的形成原因分析根据导致油层电阻率减小因素的不同,结合国内外油田低阻油层的实际情况,将低阻油层的成因归结为如下几种:(1)低含油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油层[1]由于储层的岩石骨架的细粒组分与粉砂较多,粘土矿物充填富集,导致储层微孔隙显剧增加,微孔隙与渗流孔隙并存,以微孔隙发育为主,导致束缚水含量明显增加,电阻率较低。
(2)地层水矿化度引起的低阻油层泥质砂岩储层由粒间孔隙、微孔隙、泥质和砂岩骨架(石英) 等组成,而地层水主要储存在粒间孔隙中,当油层粒间孔隙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矿化度(低电阻率) 地层水时,油层电阻率必然减小,并随高矿化度水数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3)粘土的附加导电性引起的低阻油层[2]通常粘土颗粒表面均带负电荷,而岩石中的水分子是一种电荷不完全平衡的极性分子,对外可显正、负两个极性,使粘土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可直接吸附极性分子中的阳离子(如Na+),这些被吸附的极性水分子称为吸附水。
被吸附的阳离子又可与极性水分子结合,成为水合离子,这些与阳离子结合的极性水分子称为结合水。
吐哈温米油田米登区块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与实施
吐哈温米油田米登区块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与实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温米油田米登区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油井利用率,水井利用率都得到提升,储层利用率上升,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区块开发形势好转。
标签:油田储藏;治理方案;自然递减率一、米登区块基本情况(一)油藏地质特征1、地质特征构造为一顶部平缓、北缓南陡、两翼不对称的断背斜,长轴呈北东向展布,长约4.0km,短轴约2.0km,长短轴之比2.0,背斜北翼倾角7°,南翼倾角14°,东端有一鞍部与丘东构造相接,背斜南翼被米登断层切割,形成断层遮挡气藏,七克台组底圈闭面积8.0km2,闭合幅度75m,褶皱系数0.04,高点位于米55井附近,海拔-2035m。
储层为中侏罗统砂泥岩组合,厚度250-340m,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裂缝不发育,以中-低孔、低渗储层为主,非均质性严重,油层连通性差。
2、储层特征米登区块的储集层是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以及西山窑组的陆相砂岩,三间房组为其主力含油层系,主要盖层为七克台组的暗色泥岩和西山窑组上部的杂色泥岩。
油水两相渗流区窄,油相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急剧下降,储层渗流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水驱前缘和前缘后平均含水饱和度差值较小,水驱油呈近活塞式驱动特征;油井见水后,采液能力大幅度下降,进入高含水期后,产液能力上升有限。
区块含油面积4.2km2,石油地质储量379.88×104t。
区块分为上下两套油水系统,上油组油水界面-2180m,下油组油水界面-2280m。
(二)区块开发历程与现状米登区块1993年投入开发,当年底开始注水,历经4年高产期后,随着主力层见水,产液量和产油量大幅下降。
之后对油井进行补层封水等措施,液量下降,油量没有得到有效接替,产量持续下降。
2010-2012年对区块西部进行加密调整,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递减快,目前区块进入低速高含水开发阶段。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年级专业层次:09秋中原油田石油工程(采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完成时间:年月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1.设计(论文)题目: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年月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5.文献查阅要求:6.发出日期:年月日7.学员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1、任务书应附于完成的设计(论文)中,并与设计(论文)一并提交答辩委员会;2、除任务书外,学生应从指导教师处领取整个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进度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阶段的工作量及完成日期);3、任务书须由指导教师填写。
摘要注气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方法。
本文针对低渗油藏开发特点,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分析了混相驱的应用条件、注气提高采收率的使用条件以及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总结了注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分析了注气对原油物性的影响,并总结分析注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注气;低渗透;提高采收率;机理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河南油田杨坡区块地质概况 (4)第三章杨坡地区储层特征分析 (7)3.1 岩石学特征 (7)3.1.1 岩性组成特征 (7)3.1.2 岩石结构特征 (9)3.1.3 粒度特征 (9)3.2 物性特征 (10)3.3 渗流特征 (11)3.4 孔隙结构特征 (12)第四章“四性”关系研究 (14)4.1 岩性与物性特征 (14)4.2 岩性与电性特征 (14)4.3 物性特征 (15)4.4 电性与含油性特征 (17)第五章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18)5.1 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 (18)5.1.1 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 (18)5.1.2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0)5.1.3 泥浆侵入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0)5.1.4 地层水层矿化度不同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1)5.1.5 砂泥岩薄互层导致的低电阻率油层 (21)5.2 成因机理 (22)5. 2.1 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2 低幅度构造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3 产层高束缚水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4 地层水矿化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24)5.2.5 油层层薄,油层内泥质夹层的存在对电阻率的影响 (24)。
W1/2油田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研究
隙喉道半径小于 01 m的微孔隙很发育 、孔 喉狭 .
窄、 孔隙结构较差 、 岩石普遍 亲水性较强 , 因而导致 了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 , 根据低阻油层相渗曲线 显示 ,该地 区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在 5%左右。表 1 0 统计 了两油 田部分油层束缚水饱和度及其相应电阻 率值 , 束缚水饱和度由实验室岩心压汞法测定。 由表 中数据分析可知 , L WI 2油田低 阻油层束缚水含量普 遍较高,随束缚水含量 的增加 ,油层电阻率明显降 低。 由此可见 , 高束缚水含量是导致本地区电阻率低
成机 理 。
11 束 缚水 饱和 度 的影 响 .
高束缚水饱和度通常被认为是形成低阻油层的 首要 原 因 。电阻率 测井 响 应是反 映探 测半 径 内地层
总的含水量 , 这包括可动水和束缚水 , 因此 , 束缚水 含量高的地层通常表现为低 电阻率。 L 油 田的低 WI 2 阻储层段为粉砂岩 、 泥质粉砂岩 , 岩石颗粒较细 、 孔
储 层提 供 了地质 依据 。
关 键词 : 电阻率油 气层 ; 成机 理 ; 低 形 束缚 水饱 和度 ; 测井识 别
0 引 言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 的深入 , 含水饱 和度大于 5 %的低 阻油气层在许 多油 田相继被发 0 现。实践表明 , 在我国东 、 西部含油气盆地 中, 如渤 海湾 、 辽 、 里 木 、 噶 尔 、 松 塔 准 四川 和吐哈 等 均分 布着 大量低阻油气层 , 这些油气层 的发现对 于油 田增储 上产 意义 重 大 。 目前 对 于 低 阻油 气层 的确 定 , 没有 统 一 的 电阻 率界定标准 , 根据国内外以往对低阻油气层的研究 , 般分为以下两种 : 1 油气层电阻率 与围岩相当, () 甚至小于围岩 电阻率 ; 2 油气层 电阻率与下部水 ( ) 层接近, 油水层难以区分- 。WI 1 ] L 2油田由于其地质 条件复杂 , 部分储层 电阻率异常低 , 电阻率值仅 为 0 — .Q・ 属特低阻。长期 以来 , . 1 8 5 m, 对该地区低阻 油层的形成机理一直认识不清 , 低阻油层的识别 已 成为影 响测井 解释符合 率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 对 WI 油 田低阻油层 的形成机理进行充 分认识是 十 L 2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石油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寻找优质油气储集层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随着勘探深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低阻油气层开始被勘探到。
对于这些低阻油气层,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目前存在的低阻油气层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主要有地震、测井和地质研究等,但针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评价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之处。
首先,低阻油气层的地震响应与传统的普通储层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针对低阻油气层进行地震响应判识;其次,测井仪器对于低阻油气层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也更高,需要针对性的测井解释技术。
因此,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针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以井周围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低阻油气层地震资料的特征,建立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模型。
2.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结合低阻油气层的地质特征和测井数据,研究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提高测井资料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低阻油气层地质特征和饱和度评价综合研究低阻油气层的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建立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模型,提高饱和度评价的准确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低阻油气层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学、测井解释和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模型、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模型和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模型。
四、研究意义低阻油气层是石油勘探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之一,研究低阻油气层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对于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用于低阻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还可以为其他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发布时间:2023-02-13T07:51:40.8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易寒婷[导读]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对于进入到高含水期的油田而言较为适用易寒婷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摘要: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对于进入到高含水期的油田而言较为适用。
目前,由于我国部分油田的开发时间相对较长,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到了开发中后期阶段,地层中的含水率在不断增加,为了全面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对地层中的剩余油分布进行合理的研究,低阻储层的岩石物理成因类型多样,测井响应关系复杂,故低阻储层与常规储层相比,其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低阻储层识别与评价认识上带来一系列问题。
胜利某地区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衰亡期形成的中带西滑塌浊积砂体的一部分,储集物性具有低孔隙、低渗透的特点。
评价低阻油气层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计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本文简单探讨了多种含水饱和度测井与评价解释方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分析;饱和度方法评价;测井解释胜利某地区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段,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衰亡期形成的中带西滑塌浊积砂体的一部分。
构造上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段,向西倾没于利津洼陷,是一个向东北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
受三角洲沉积的前积特征控制,使该层系砂体自东向西呈迭瓦状分布。
该地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中1、沙三中2,其次是沙三中3,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灰质泥岩,储层岩性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分选中偏差到差,储层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为32%~46%,长石含量为31%~39%,岩屑含量为17%~35%。
胶结物含量以泥质为主,粘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
储集类型为孔隙性,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16%~22%,渗透率分布范围为1-200×10-3μm2,平均值为13.3×10-3μm2。
WN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
本 文 针 对 w N油 田低 阻油层 的特 征 , 分析 了低 电 阻率 油层 的形 成机 理 和特 点 , 点介 绍 了低 重
电阻率油层 的测 井解释 方 法。
关键词 : 阻油层 ; 低 电阻率 ; 隙度 孔
O 引 言
在 WN油 田, 低阻油层呈现总体零散、 局部集中 的分布态势 。作为非常规油层的一类 , 低阻油层的 测井 资料识别与评价有着较大的困难 。在 目的层 段, 地层水高矿化度致使常规油层的电阻率不高( 多 在 3 5 m , 阻 油 层 的 电 阻率 就 更 低 , 在 — ) 低 Q. 多
:
为 是 不 导 电 的 。那 么储 层 的导 电程度 取 决 于地 层
0 0l
{
:
}
0
匙 ≮ = ̄ F - t S
水 。纯 水是 不 导 电 的 , 在 于岩 石孔 隙 中的地 层水 存 能 够导 电是 因为 它溶 解 了盐 类 。盐 类在 水 中电离成 正 、 离子 , 电场作 用 下 , 负 在 带有 电荷 的离子 在 溶液 中定 向移 动形 成 电流 。地层 水矿 化 度越 高 , 地层 则 中导 电离 子越 多 , 电能力 越强 , 层呈 现 出的 电阻 导 储 率 就会越低 。 根 据 多 口井 的水 分 析 资 料表 明 : WN油 田地 层 水 的水 型 为 C C: , 矿 化度 的变 化 范 围为 2 a1 总 型 0x 1‘g13 0m / 2×14g , 于 高 矿 化 度 型 地 层 水 。例 ~ 0m f 属 l 如, WN1 北块 的沙三 中存 在低 阻 油层 , 分析 资料 3 水
披孔 曝 腹
图 2 沙 三 段解 释 图版
即图2 所示 , 将上 述 几 层综 合 测井 解 释 为低 阻 油 层 ( 图 3 。 完井 后 , 该 井 的 9 1 见 ) 对 —6层射 开 投 产 , 油 92 d含水 1%。说 明解释 图版发 挥 了作用 。 ./, t 4
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与测井响应
Abs t r a c t:A c c o r di ng t o t he f a c t o r s, t he l ow r e s i s t i v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 c a n be di vi d e d i n t o 5 t yp e s:r o c k ma t r i x c on du c t i ng,h i gh i r r e du c i bl e wa t e r s a t ur a t i on,hi g h s a l i ni t y o f f or ma t i on wa t e r,d oub l e p or e s s y s t e m t o ge t he r wi t h f r a c t ur e a n d s a l t mu d i n v a s i o n . Th e ma i n f a c t or s t ha t ma ke t h e oi l r e s e r v oi r r e s i s t i v i t y l o we r a r e r o c k ma t r i x c o nt a i ni n g c o ndu c t i ve ma t e r i al e s p e c i a l l y p yr i t e a nd o t he r me t a l e l e me nt s o f he a v y mi ne r a l s ;c l a y mi n e r a l s c a t i on e xc ha n ge a nd a dd i t i o na l c on du c t i vi t y o f b a l a nc e o f c a t i o ni c i n r o c k c a n ma ke t h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of r e s e r v o i r s a p pa r e nt l y d e c r e a s e; i t p r ov i d e s s t or a g e s p a c e f o r i r r e du c i b l e wa t e r, w hi c h i s f i ne l i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2010年9月断块油气田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王瑞丽孙万华邹明生刘明全杨希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摘要随着涠西南凹陷油田的滚动勘探,发现了很多井不同层段储层中具有低阻现象。
如何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已成为困扰勘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问题,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导电矿物、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围岩厚度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认为高伊利石质量分数、导电矿物和储层较薄受围岩影响为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三大成因,为有效识别低阻油层、避免油层错判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该认识对WZ10-8-1井进行了再分析,认为过去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实质上为低阻油层,对该构造勘探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扩大了整个凹陷的勘探领域。
关键词低阻油层;黏土矿物;导电矿物;岩石薄片;涠西南凹陷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志码:A1概述低阻油层是一类特殊的油层,其电阻率特征与常规油、水层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深探测电阻率值与围岩的电阻率值或相邻水层的电阻率值接近,有时低于围岩电阻率[1-6],因此无法将其与水层分开。
大庆、吉林、辽河、大港、塔里木等东西部油田[7]相继发现了低阻油层;1998年中石油组织渤海湾4家油田对低阻油层进行了研究与攻关,通过老井复查找到数千万吨低阻油层储量[8];2000年以来,新疆、吐哈油田的浅层(白垩系)[9]与长庆油田也陆续发现低阻油层。
近年来,渤海湾滩海的勘探也进一步表明了低阻油层解释的重要性。
低阻油层通常含水饱和度高,部分低阻油层可产纯油[10],部分低阻油层虽然产液量很高,含水率较大,但累计产油量可达数千吨,可见,低阻油层己成为各油田的接替主力油层。
识别低阻油层成为勘探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田滚动勘探的不断深入,常规油气层己逐渐被探明,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此类油藏大多数表现为储层厚度薄、油水关系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束缚水含量高等特点。
文南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
/n urn lg/d n i g emeblyv ru oo i ;dsr n t n ci r m o e t yn i e to o e s yl ;p r a it es sp r s y i i ai r ei fri ni ig ol t o i t c mi o t u d f
s m e c m p e o e r m 5 we l e n n Oi i l ,t e r s l s o h t9 a o e r d n i o o l x z n s fo 7 l i W n a l e d h e u t h ws t a 6 p y z n s a e i e t— sn f l g i f d a an,a o t2 4 1 m ,6 i wa e o e ,a o t1 1 7 m .Th o n e p e a i n a r e e tr t e b u 1 . 3 o l t rz n s b u 5 . — e lg i t r r t to g e m n a e
文 南 油 田低 电 阻 率 油 层 成 因及 测 井 评 价 方 法
葛秋现 ,张 涛 ,闫安宇 ,王立新
( 原石 油勘 探 局 测井 公 司 , 南 濮 阳 4 70 ) 中 河 50 1
摘 要:利用测井 、 岩心 资料对文南油 田低 电阻率油层 的成 因进行 了分析 。文南 油 田的低 电阻率油层 主要 由高束缚水 饱 和度 、 高地层水矿化度 以及 高泥质含量 引起 。提 出了利用 区域对 比法和复合岩性 混合地层水 法评价该 油 田的低 电阻率 油层 , 克服 了原解释时仅利用单井资料进行低 电阻率油层评价过 程中存在 的不 利 因素 ; 资料标 准化 以后 , 用 回归分 在 利 析技术建立岩电关系图版 , 包括孔隙度与声波 、 中子、 密度测井的关 系图版 ; 透率与孔 隙度的关 系图版 ; 渗 根据试 油分析 资料和测井典型分析层段 建立 油气水判别标 准。利用所建立 的图版对文南油 田 7 5口井的疑难 层段 进行 了重新处理 , 处 理后共 增加油层 9 6个层 , 24 1I, 约 1 . n 油水 同层 6 个层 , 11 7I。与试油结果相 比符合 率达 9 , 明该 方法是可 3 约 5. n 0 表 靠的 , 地质效果明显 。 关键词 :测井解释 ; 电阻率油层 ;复合岩性 ;区域对 比法 ;混合地层水法 ;文南 油 田 低
低阻油气层
解释 结论
0.6 0.6
深侧向(Ω m) 浅侧向(Ω m)
60 60
复查 结论
6
低,但油水层电性差异较小。
绝对低阻:油气层电阻率绝对值很 低,甚至低于围岩电阻率。一般小 于2欧姆米。而且油水层电性差异 也很小。
1800 1830 1860 1890 1920 1950
7 8 9 10 1112 13 14 15
油、水层矿化度不同
1、储层固有特性形成的低阻油气层
1.1 高不动水含量引起的低阻油气层
成
因
粘土矿物含量较高 孔隙结构复杂
特征及分布
岩性细,孔喉分布无主峰态或呈双峰态,微孔隙与渗流孔隙并存; 在低阻油气层范围内电阻增大率相对较高; 含油饱和度较低; 具有较高的自然伽马、中子、密度测井值; 主要分布于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
Qv平均值 0.0415 0.1093 0.2145 0.3260 0.4342 0.6096 0.6560 0.8600
江汉五七、广华油田
江汉五七、广华油田
75 50 31 17 28 38 50 33
0.122
0.013
0.0415
南阳油田
南阳油田 辽河油田 华北油田 二连油田
50
0.538
0.0754
2630
30
原始电阻率为10.8 .m
第一次测井:泥浆浸泡2天
Rt=7.9.m; 第二次测井泥浆浸泡9天, Rt=5.2.m
2640
盐水泥浆侵入
2650
油气层电阻率降低
低对比度油气层
3590
附图1-10
L10井裸眼井电阻率与过套管电阻率对比图
A
L井裸眼电阻率与过套管电阻率对比图
低阻油层评价方法研究讲解
王集油田低阻油层评价方法研究张兴(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 473400)摘要:王集油田构造破碎,断层发育,断块复杂;受多物源方向沉积影响,砂体变化大;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四性关系不明显,许多低阻油层未得到有效认识,存在漏判误判低阻油气层。
本文通过精细地层对比结合录井显示以及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低阻层进行重新评价开发利用。
关键词:王集油田低阻油层老井复查潜力评价方法研究1 地质概况王集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东北部,是一被北北东向断层复杂化了的向东南倾没的宽缓鼻状构造,由一系列的断块组成,构造的核部为一明显的地堑,把鼻状构造分割成东西两部分。
储层主要来自王集、侯庄三角洲砂体,均延伸到该区的主体部位,候庄三角洲砂体继承性好,分布广,且储层物性较好,对王集地区油气聚集起主要作用;王集近源三角洲物源仅在西部有分布,为次要物源。
东翼发育三角洲前缘的中远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岩性以含砾砂岩和中粗砂岩为主,胶结疏松、物性好;西翼处于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微相带上,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物性相对较差。
王集油田断层多,构造复杂,油层分布零碎,储层横向对比性差。
东区物性好,产量高,柴庄区和泌242区油质较稠,西区勘探开发程度最低。
总体上看储层展布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纵向上,含油井段长,埋藏浅,油层厚度以薄、中层为主。
(2)平面上,油砂体面积小,连续性差。
(3)储量主要分布在一、二类油砂体中,主力油层少且集中。
(4)油层受构造、断层和岩性控制,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独立。
王集油田藏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断层和岩性圈闭。
不同断块乃至同一断块的不同小层内油水关系复杂。
王集油田原油属于低含硫石蜡基型,含有较高的石蜡、沥青质和胶质成份,微量的硫、砂和盐。
在平面上原油性质自东向西逐渐变差。
普通稠油I-1类。
地层水型为NaHCO3型。
2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各个含油区块已经进入注水开发的后期,低效、长关井逐年增多,主力层采出程度高,后备潜力层少,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的严重形势,寻找新储量已经显得特别重要。
Q油田低阻油藏成因浅析
Q油田低阻油藏成因浅析油田开发至中后期,各种措施效果下降,油田稳产难度大,这一时期寻找各种接替储量是油田持续开发的重要手段。
低阻油层一直是各个油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油田产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Q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一般低阻油层在常规测井资料上的响应和特征。
标签: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常规测井1油田基本情况Q油田开发目的层主要为东营组油层,其油层薄且多,油水关系复杂,具有多套油气水组合,含油面积13.1km2,石油地质储量4117×104t,油藏埋深1400-2100m,地下原油粘度55~216mPa·s ,主要采用注水方式开发。
自1989年投入开发以来,油田开发连续14年实现了高速稳产,随着油田步入特高含水阶段,开发矛盾逐年加剧,产油量大幅下滑,稳产基础薄弱。
针对该油藏在高含水期末注水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从油藏工程研究入手,重新确立了该油田四级断块的注采参数,开展注水油田三个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对低阻层再认识,相继试采3口井,均获得较高产量,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10t,不断改善油藏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
2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造成测井曲线上的低阻显示包括:□砂岩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地层水矿化度高;□咸水泥浆侵入等因素影响。
(1)砂岩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砂岩碎屑颗粒较细、颗粒分选不均,主要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从而造成了大量较小的微空隙和小部分的渗流空隙的双空隙系统。
当该类砂岩含油气时,由于微小空隙较多,导致岩石颗粒比表面积大而吸附大量的束缚水,使含水饱和度升高,从而形成发达的导电网络,这样就造成低阻油气层。
(2)地层水矿化度高。
砂岩中地层水的含盐量高,由于含盐高的地层水形成的导电网络,使油气层电阻率明显降低。
特别是该地区上下储集层地层水的矿化度有明显的差异,在高矿化度的砂岩储层中形成低阻油气层。
(3)泥浆侵入。
钻井过程中,为了保证钻井安全,一般情况下,泥浆柱的压力要大于地层压力。
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油田进入了成熟期或者老化期。
在这些油田中,常常出现低电阻油气层,传统的测井解释技术往往难以准确评价这些油气层的储量和产能。
因此,研究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率、优化油气开采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北油田是我国最早开采的大型油田之一,其中不乏存在低电阻油气层的井位。
对于这些低电阻油气层的准确评价,可以为油田的优化开采和增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并以实测数据作为研究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低电阻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针对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测井响应特点,对其测井曲线响应模式进行分析,确定低电阻油气层的解释标志。
2. 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评价模型构建:根据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的地质特征,利用数据建模方法和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3. 低电阻油气层储量测算和产能预测:基于低电阻油气层的测井评价模型,结合油库、产量等数据,进行低电阻油气层储量测算和产能预测,为油田优化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建模方法、神经网络技术等。
三、研究目标和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构建适用于华北油田的低电阻油气层测井评价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最后对低电阻油气层的储量进行测算和产能进行预测。
在研究完成后,预期可获得以下成果:1. 构建适用于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的测井评价模型,成果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 探索了华北油田低电阻油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对低电阻油气层测井数据的解释具有参考意义。
3. 对华北油田的低电阻油气层储量和产能进行了评价,为油田优化开采提供科学参考。
M油田低阻储层的成因机理研究
M油田低阻储层的成因机理研究摘要:影响低阻储层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总体上可分为5类,包括不动水饱和度高、粘土附加导电性、泥浆侵入、砂泥岩薄互层及油水层矿化度差异[1]。
M油田出现了大量的低阻油气层,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M油田低阻储层的成因主要是极高矿化度地层水、岩性细,束缚水饱和度高和砂泥岩薄互层。
关键词:低阻储层四性关系成因类型低阻油气层的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差异小或者低于围岩的电阻率,因此会给油气层识别与评价带来极大的困难。
M油田大范围出现了低电阻率油气层,为了有效的识别和正确的评价低阻储层,有必要对低阻储层的特性和低阻储层低电阻率成因机理作详细的分析,这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低阻储层特征分析1.1 储层岩性特征M油田的目的层主要为K组,根据岩心和录井资料的分析可知K组储层岩性主要是细砂岩-粉砂岩。
通过对薄片资料的分析,研究区K组储层岩石主要表现为石英类砂岩含量高,含有部分次生石英,而岩屑含量少,长石含量为零的特点。
粘土矿物含量较少,硬石膏和白云石含量在有些层段发育,还有很少量磁铁矿和黄铁矿等。
M油田K组储层以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少量浅棕色砂岩;胶结程度好,含泥质、硅质胶结物;碎屑颗粒分选好—中等,磨圆为次圆状一次棱角状,分选好一差不等。
1.2 储层物性特征M油田K组储层的物性资料共有170个样品点。
总体上K组储层物性较好,属低中孔低中渗储层。
K组储层孔隙度为0.97~14.79%,平均为9.07%,其中6~14%占样品总数的76.32%;渗透率为0.014~491.828mD,平均为78.181mD,其中0.01~1mD占28.95%,1~10mD 占18.42%,10~100mD占28.95%,100~491.828占23.68%。
1.3 储层含油性特征储层的含油性是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定性描述,含油级别高低反映了含油饱和度的变化。
据本区岩心、录井资料统计,含油显示主要是在K组,为金黄色的荧光。
温米油田低成本解堵让油井焕发新活力
温米油田低成本解堵让油井焕发新活力
佚名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2005(010)004
【摘要】温米油田温西3-79井经过实施一种新的解堵措施后,当日产液量达到33.6t,原油产量比措施前上升8.7t。
【总页数】1页(P3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8
【相关文献】
1.吐哈温米油田转变欠注井解堵思路 [J],
2.油井脉冲解堵增产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探究 [J], 薛社锋; 高风; 呼延建科
3.用于海上油田油井解堵的新型复合有机酸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J], 安俊睿
4.渤海油田防砂完井多层管柱油井超声波解堵实验研究 [J], 高建崇; 崔国亮; 李康; 王玉; 田发超; 刁东镇; 李含秀
5.用于海上油田油井解堵的新型复合有机酸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J], 安俊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测井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A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测井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油田勘探和开发越来越重要。
然而,油
田开发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低效率、高成本和高风险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研究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测井评价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
低成本和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并从测井数据方面进行评价,深入研究油田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物性特征、测井响应规律等,
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 油田低阻油层的概念、成因机理和分类。
2. 低阻油层的物性特征研究,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
3. 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规律研究,包括测井曲线特征识别和解释等。
4. 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包括测井评价方法、射孔评价方法、
岩心评价方法等。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观察、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法,结合
现代油藏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价低
阻油层的成因机理、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规律,进而提出相应的评价方
法和指导理论。
五、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
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测井评价研究可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预期成果包括:
1. 深入探索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物性特征等基础研究。
2. 从测井角度研究低阻油层的响应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测井评价方法和指导。
3. 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促进中国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综述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综述赵军龙;李甘;朱广社;韩永林;李传浩;陈守民【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年(卷),期】2011(26)4【摘要】为了提高低阻油层测井识别评价的精度,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吸收继承,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低阻油层的定义,归纳总结了低阻油层一般成因机理,研究了低阻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其一般识别评价方法,进而探讨了低阻油层识别评价测井新技术和新思路.研究表明,低阻油层一般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十个方面;低阻油层常规测井响应呈现为高自然伽马、较高声波时差及高中子测井值、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低和密度测井值低等特征,低阻油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随其成因机理而异;低阻油层一般识别评价方法有九种之多;核磁共振测井、阵列感应测井及MDT等测井新技术可有效识别评价低阻油层;非线性数学方法为低阻油层识别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总页数】9页(P1334-1342)【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机理;测井响应;识别评价;新技术【作者】赵军龙;李甘;朱广社;韩永林;李传浩;陈守民【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西安710065;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银川750006;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庆城74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及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J], 张冲;毛志强;张超;张晓英2.Oriente盆地海相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 [J], 杨锐祥;王向公;白松涛;万金彬;蔡成定3.渤海LD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评价方法 [J], 徐锦绣;吕洪志;刘欢;许赛男;郑华4.文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 [J], 葛秋现;王立新;赵伟祥;铁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综合评价
【摘要】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与水层相似,解释难度大,文章以温米油田为依托,从低阻油层四性关系入手,综合地质与测井等多种资料,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对下一步充分进行层内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剩余油
1 低阻油层四性关系
岩心分析表明岩石以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中—差,单一粒级的砂岩不常见,砂岩常以粉、细、中、粗不等粒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储层的胶结物以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或孔隙—基底式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部分为镶嵌式接触,自生矿物中黄铁矿普遍存在,含量在0.5-93%不等;岩心分析孔隙度在11%~19%之间,渗透率在0.1~120×10-3μm2之间,平均孔隙度为15.5%,渗透率为19.3×10-3μm2,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图中孔喉呈双峰特征,微孔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原生地层水以cacl2水型为主,总矿化度在53000mg/l左右。
四性关系综合分析发现,储层孔渗性受岩性影响较大,而含油性
主要受岩性物性控制。
根据温五块储层特征及岩心分析综合研究发现,造成低阻油层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矿化度地层水
水分析资料表明温五块原生地层水为cacl2水型,总矿化度在53000mg/l左右,水性较咸,提供交换的阳离子多,导电性能强。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淡水泥浆钻井中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较大
的现象。
2.2 高束缚水饱和度
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分析束缚水饱和度在25%左右,wj5-1井油水相渗曲线分析检测束缚水饱和度在32.9-38.2%之间,束缚水饱和度高。
岩心分析表明岩石胶结物主要以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呈分散状分布于颗粒表面,或以胶结方式充填于粒间孔隙中,而颗粒表面存在分散状粘土,水被吸附在颗粒或粘土表面,形成不能流动的束缚水,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孔隙结构复杂化,储渗性能降低。
当储层岩石颗粒混杂,非均质性强,泥质含量加重时,岩性对电性的影响较明显。
2.3 特殊导电矿物
岩心分析自生矿物中黄铁矿含量在0.5-93%之间,所占比重可见一斑。
它是具有导电能力的矿物,造成原本不导电的骨架导电,储层电阻率降低。
由于侧向电阻率与感应电阻率分别是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测量方式,所以感应电阻率值降低更加明显。
3 低阻油层综合评价
3.1 地层对比与地质资料应用
温五块下油组低阻油层与上油组相邻水淹层特征相似,解释难度大,而上下油组划分界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地层对比尤为重要。
利用高分辨率沉积地层学[3]对地层进行划分标定,普遍应用。
通过研究发现上下油组分界标志为自然伽马呈抬升、三孔隙度曲线同向变化,尤其是补偿中子值明显增大、对应电阻率曲线明显降低。
测井解释中,需要时刻关注邻井注水、采油动态,通过地层对比,进行连通性分析,了解地下油水变化规律,综合岩屑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异常情况、钻井液参数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2 测井资料评价低阻油层
自然电位幅度差比较法:将水层自然电位幅度差与解释层相比,若解释层幅度差大,则可能为油层,幅度差小,可能为水淹层。
双感应电阻率曲线比值法:计算深感应电阻率与中感应电阻率曲线差值与深感应电阻率曲线的比值,用水层计算数值生成固定值曲线,与解释层计算数值曲线进行填充,如果有包络面积则解释层可能为油层,如无填充面积则可能为水淹层。
半定量图版分析法:根据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发现,低阻油层下部水层物性差,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小,双感应电阻率曲线负差异更加明显,所以利用储层双感应电阻率差值与深感应电阻率比值,取绝对值与声波时差进行交会、储层sp负异常幅度与水层sp负异常幅度差值与深感应电阻率曲线进行交会,识别低阻油层效果较好,图版符合率分别达到85.7%、83.8%。
4 应用效果
通过研究,截至2012年6月5日,共解释单井8口/8井次,油层197.5米/25层,差油层29.5米/15层,油水层39.4米/7层,中强淹层130.3米/18层,弱水淹层123.2/16层。
试油投产100.2米/10层,平均日产7.75吨,符合9层,不符合1层,不符合层主要是在油水界面附近含水偏高,解释符合率为90%,比去年年底提高了6.5个百分点,每口井按照平均产量计算,半年增储11160吨,效果显著。
5 结论与认识
(1)低阻油层中含油性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
(2)低阻油层成因复杂,是高地层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黄铁矿等特殊导电矿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3)低阻油层与水淹层特征相似,需要结合地质与测井多方面综合评价;
(4)引入了自然电位幅度差值法和双感应比值法进行评价低阻油层效果较好,可以在地质特征相似的区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健.油藏中饱和度_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44-47
[2] 白薷.碎屑岩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16(5):37-39.
[3] 陈旋.层序地层分析法在温米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吐哈油气,2006,1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