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英帝国最繁荣时代,号称日不落 帝国。世界工厂,贸易中心。 • A、经济领域:工业革命,贸易巨头, 殖民地最大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举办博览会,头号强国。 • B、文化方面:文艺极度繁荣(诗歌、 散文、小说);绘画、建筑、服饰文 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 派艺术蓬勃发展 。 • 诞生了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狄更 斯,艾略特、卡莱尔等名家。 • 维多利亚女 王,18岁加 • C、思想方面:各类思潮活跃,追求 进步。 冕登位, (1837-1900) 年在位,
历史性的碰撞
本课主旨 • 第一个课题:作家与时代 • 第二个课题:影响的具体情况 的探讨。
• 老舍喝了狄更斯的奶,激发写作的冲动,最 终成为人杰,得益于狄更斯本身的魅力不容置喙, 但成就老舍卓越文学地位的少不了他本人独特的 生活环境,情感经历,文化修养,与之形成的精 神气质,品格性情。
盛极一时的维多利亚时代
• (四)、在作品创作倾向上; • 同情底层人民,反映他们的 悲惨境遇; • 人道主义,温情主义,相信 通过道德而非暴力的方式, 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 • 人总是能具有一种奇迹般的 力量。 • 差异:狄更斯是个乐天派, 老舍则——。
• (五)、在幽默风趣方面。 • 幽默是植根于天性中的,是生活培养的, 老舍继承了狄更斯的幽默精神,结合自己 的创作经验与探索,开创京味儿写作 • 老舍在自己《谈读书》一文中回忆到: “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 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 我只学来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等等‘窍 门’,洋洋得意。”——老舍文集:第16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 140页.
小结
• 1、老舍先生走向文学之路得益于狄更斯; • 2、老舍学习狄更斯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 果; • 3、老舍从事文学创作之初对狄更斯的作 品进行了单向性的模仿 ,利弊参半,无 可厚非; • 4、老舍却也是人杰,虽师法狄更斯,靠 了自己的努力,最终独当一面,。 • 老舍在创作初期受到狄更斯的深刻影响, 从而走上了一条幽默写实的小人物创作 之路,在这之后,作家老舍逐渐从借鉴 走向自我创造,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和超越。
• .(老舍自述[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第40页.)
东方大学校舍
Number three相恋【追捧】 • 1、旅居英伦,寂寞孤苦,狄更斯氏书趣味十 足,消遣解闷,抚慰思乡之情,激发了写作趣 味;
• “他们的作品和别的伟大作品一样地憎恶虚伪、狡诈等等恶 德,同情弱者、被压迫者和受苦的人。但是,他们的爱与憎都 是用幽默的笔墨写出来的———这就是说,他们写的招笑,有
• 乙、而老舍也曾经说:“我真 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 说不出来。我爱我的母亲。怎 样爱?我说不出。” ——老 舍.想北平[A].老舍全集:第14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狄更斯的小说不艰深,接地气;极 具吸引力,色彩鲜明的描绘;亲切性 很强,它趣味高,吸收快,包教包会, 新手容易接受,让人技痒。
(一)、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上 ;
狄更斯是描绘伦敦风情, 老舍是老北京风土人情, 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描写压抑 而扭曲的灵魂,嬉笑怒骂,生活 气息浓厚。
(二)文体形式上的借鉴;
• “因为他们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所以在记述主人公 的遭遇时,好像是信笔写来,有点散漫。” (王惠云,苏 庆昌.老舍评传[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1983) • 他曾在自述中对于《老张的哲学》有过这样的回忆:“我 刚读Nicholas-Nickleby(《尼考拉斯·尼克尔贝》)和 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等杂乱无章的作 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管他什么。这就决定 了那想起便使我害羞的《老张的哲学》的形式。”(老舍. 老舍自述[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46页.) • 老舍后来在《写与读》中写道:“《老张的哲学》便是在 这种情形下写出来的额。无可避免的,它必是乱七八糟, 因为它的范本——那时节我所读过的几篇小说——就不是 什么高明的作品。” (曾广灿,吴怀斌.老舍资料研究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第488页.)
风趣。” 《什么是幽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第71页.
• 2、狄更斯的小说世界唤起了身处 伦敦的老舍对故乡的回忆及表现的 欲望,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旨趣更投 合了老舍的性格。
• 2006,第45页. • “二十七岁,我到英国去。设若我始终在国 内,我不会成了个小说家———虽然是第一 百二十等的小说家。到了英国,我就拼命的 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 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自然时常想家,也 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 写呢?” (老舍《我的创作经验》)
• 3、坎坷近似的生活使老舍与 狄更斯共鸣;(兄弟之谊)
• (A)相似的成长背景[早熟]; • 出身底层,家庭贫苦,吃尽苦头, 阅读社会这本大书。 •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怎么活 了过来,连我们自己也难以说清 楚,只说一件事吧:每逢伏天夜 里下暴雨的时节,我们就都要坐 到天明,以免屋顶忽然塌了下来, 同归于尽。”——老舍自述[M].湖北:
艺出版社,2011,第41页.)
老舍
• 老舍先生成长环境的几件大事:
• •
• 老舍 (1899— 1966),北 京满族正红 旗人,中国 小说家、文 学家、戏剧 家。
• • •
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 变,老舍生父为护城军,战死;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土 崩瓦解; 3、‘二十一条’签订,日本蠢蠢欲 动,其心可诛; 4、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新旧思潮 之争日炽; 5、新文化运动勃然兴起; 6、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举国讻 讻,五四青年运动澎湃高涨。
B、影响的具体表现
• 他的多部作品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 造、作品创作的主导意图、幽默风趣的审美取向 诸方面受到了狄更斯的显著影响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 • (一)、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上 ; • (二)、在文体形式上的借鉴; • (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方面; • (四)、在作品创作倾向上; • (五)、在幽默风趣的审美取向方面。
盛世下的弊病丛生
• ?繁荣背后的危机: • 1、两级悬殊拉大,“宫 殿与茅屋”,贫困人群增 多,生存艰辛; • 2、司法腐败,贪腐严重, 卖官鬻爵; • 3、岛国自大、虚伪道德 著称的市民习气 • 4、环境污染严重。
• 一名保守党议员称:尽管这 的确是个值得称道的时代, 但宫殿与茅屋的杂处的确是 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
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的探讨
中国现代作家中,惟有老舍多方面受惠 于与他在经历、禀性、才情上十分相似的 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当然,二者不尽相 同。 促使老舍进行文学尝试,跻身文坛的 诱因,离不开狄更斯。
主讲人:付玉
课前导入
• 它的态度是温和的,主动 的,心悦诚服的; • 形式是灵活自由的,平等 的; • 内容是潜移默化的,持续 的,有意义的。
• 对于自己写小说的初衷,老舍曾这样描述: “每每在读小说的时候使我忘了读的是什么, 而呆呆的忆及自己的过去。小说中是些图画, 记忆中也是些图画,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 图画用文字画下来呢?我想拿笔了。” • ——老舍自述[M].湖北:湖北 人民出版社,
5、老舍的温和性情
• 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万有 引力理论得以诞生,这关 键是取决于牛顿的悟性与 勤奋; • 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 关键在于接受者 • 老舍,一个创作上温和中 年的人的性情。
狄更斯
• 查理•狄更斯(18121870),他出身贫寒,父亲 是英国海军军需处小职员。 他12岁时,父亲因债务缠身, 全家住进监狱,后给一家皮 鞋油公司当学徒,负责洗玻 璃瓶和粘贴标签。 中学未毕业,15岁时到一家 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他出 入监狱和法院,接触各种人 物,了解各种各样的诉讼案 件。
A、影响的契机(伦敦北京)
• 此乃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 • Number one相识阶段【接触】: • 1、少时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老舍 只念了半年中学,自考北京师范学校。 • 在校期间,对林译的《块肉余生述》即 《大卫· 科波菲尔》 中Ham下海救人那 段记忆深刻 。 (老舍《景物的描写》) • 2、辗转北京,天津教书,因教师职 务所需,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 3、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 方学院中文讲师。 生活拮据,闲暇阅读 古典与西方著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14页.
(B)北京与伦敦:城市情结
• 狄更斯的创作有着独特的城市情 怀,他的成长环境使他对于伦敦 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厚 的感情。 • 甲、他曾经写道:“我是多么惦 记街道啊,街道仿佛给予我大脑 工作时不能缺少的某种东西。在 偏僻的地方,我可以好好地写作 一两个星期,之后,在伦敦呆上 一天,我就可以再次上阵,重新 迅速地拿起笔来。”(狄更斯自传)
狄更斯眼里的英格兰
• 《双城记》开篇道:那是最昌 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蒙 昧混沌的岁月。那时信仰笃诚 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 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 夜暗暗的季节。那时欣欣向荣 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 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 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 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
Number two相知【投入】
• “从1924年的秋天,到1929年 的夏天,我一直的在伦敦住了 五年。除了暑假寒假和春假中, 我有时候离开伦敦几天,到乡 间或别的城市去游玩,其余的 时间都消磨在这个大城里。我 的工作不许我到别处去,就是 在假期里,我有时候还得跑到 学校去。我的钱也不许我随意 的去到各处跑,英国的旅馆与 火车票价都不很便宜。” • “假期内,学院里清净极了, 只有图书馆还开着,读书的人 可也并不甚多。……,因为这 里清净啊。”
• .
• (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刻 画; • 1、以人物为核心 • 2、强烈的讽刺性, • 2、扁平人物的塑造
• 佛斯特提出过区分“扁平人物”和“浑 圆人物”的理论,并说“狄更斯笔下的人 物几乎都属于扁平型。几乎任何一个都 可以用一句话描绘殆尽,但是却又不失人 性深度的。” [1]E? M?佛斯特,苏炳文 译.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 社,1984.58.
•
特殊的生在环境赋 予作家本身以独特 的气质
狄更斯的创作特色
• 主要的创作特色: • 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1、幽默讽刺; 2、人道主义; 3、描绘下层生活画面,人物; 4、扁平人物的塑造; 5、语言与动作夸张渲染,十分出彩。 • 十九世纪上 半叶最富盛 名的现实主 义大师
狄更斯的地位
• “那个时候,每个村庄,每个城市, 全国,乃至移居到各大洲的英国人 的世界,都像这个小乡镇一样热爱 查尔斯·狄更斯,都从与他相遇的 第一个小时一直热爱到他生命的最 后一个小时。十九世纪,在其他地 方的作家与他的民族之间都没有如 此相似的恒久不变的深情关系。他 的名声像火箭一样腾空升起,而且 从来不熄灭。他向太阳一样稳定地 照在世界的上空。” • ——S· 茨威格(三大师传[M].浙江:浙江文
大师碰头的外部环境
享有盛誉
(关键词)
回头率很高
维多利亚时代
• 十九世纪之初 • 不列颠上升时期繁华的伦 敦 • 对外开放,积极扩张(传
教与买卖等)
• 十九世纪之末 • 半殖民地的国弱民贫的老 北京 • 西学东渐方兴未艾(留学)
第二个课题、影响问题研究
• 内容提要:
• A、影响的形成; • (契机是什么,why,证据?) • B、影响的具体表现; • (涉及的领域,方向,证据)
历史性的碰撞
本课主旨 • 第一个课题:作家与时代 • 第二个课题:影响的具体情况 的探讨。
• 老舍喝了狄更斯的奶,激发写作的冲动,最 终成为人杰,得益于狄更斯本身的魅力不容置喙, 但成就老舍卓越文学地位的少不了他本人独特的 生活环境,情感经历,文化修养,与之形成的精 神气质,品格性情。
盛极一时的维多利亚时代
• (四)、在作品创作倾向上; • 同情底层人民,反映他们的 悲惨境遇; • 人道主义,温情主义,相信 通过道德而非暴力的方式, 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 • 人总是能具有一种奇迹般的 力量。 • 差异:狄更斯是个乐天派, 老舍则——。
• (五)、在幽默风趣方面。 • 幽默是植根于天性中的,是生活培养的, 老舍继承了狄更斯的幽默精神,结合自己 的创作经验与探索,开创京味儿写作 • 老舍在自己《谈读书》一文中回忆到: “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 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 我只学来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等等‘窍 门’,洋洋得意。”——老舍文集:第16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 140页.
小结
• 1、老舍先生走向文学之路得益于狄更斯; • 2、老舍学习狄更斯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 果; • 3、老舍从事文学创作之初对狄更斯的作 品进行了单向性的模仿 ,利弊参半,无 可厚非; • 4、老舍却也是人杰,虽师法狄更斯,靠 了自己的努力,最终独当一面,。 • 老舍在创作初期受到狄更斯的深刻影响, 从而走上了一条幽默写实的小人物创作 之路,在这之后,作家老舍逐渐从借鉴 走向自我创造,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和超越。
• .(老舍自述[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第40页.)
东方大学校舍
Number three相恋【追捧】 • 1、旅居英伦,寂寞孤苦,狄更斯氏书趣味十 足,消遣解闷,抚慰思乡之情,激发了写作趣 味;
• “他们的作品和别的伟大作品一样地憎恶虚伪、狡诈等等恶 德,同情弱者、被压迫者和受苦的人。但是,他们的爱与憎都 是用幽默的笔墨写出来的———这就是说,他们写的招笑,有
• 乙、而老舍也曾经说:“我真 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 说不出来。我爱我的母亲。怎 样爱?我说不出。” ——老 舍.想北平[A].老舍全集:第14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狄更斯的小说不艰深,接地气;极 具吸引力,色彩鲜明的描绘;亲切性 很强,它趣味高,吸收快,包教包会, 新手容易接受,让人技痒。
(一)、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上 ;
狄更斯是描绘伦敦风情, 老舍是老北京风土人情, 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描写压抑 而扭曲的灵魂,嬉笑怒骂,生活 气息浓厚。
(二)文体形式上的借鉴;
• “因为他们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所以在记述主人公 的遭遇时,好像是信笔写来,有点散漫。” (王惠云,苏 庆昌.老舍评传[M].石家庄:华山文艺出版社,1983) • 他曾在自述中对于《老张的哲学》有过这样的回忆:“我 刚读Nicholas-Nickleby(《尼考拉斯·尼克尔贝》)和 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等杂乱无章的作 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管他什么。这就决定 了那想起便使我害羞的《老张的哲学》的形式。”(老舍. 老舍自述[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46页.) • 老舍后来在《写与读》中写道:“《老张的哲学》便是在 这种情形下写出来的额。无可避免的,它必是乱七八糟, 因为它的范本——那时节我所读过的几篇小说——就不是 什么高明的作品。” (曾广灿,吴怀斌.老舍资料研究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第488页.)
风趣。” 《什么是幽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第71页.
• 2、狄更斯的小说世界唤起了身处 伦敦的老舍对故乡的回忆及表现的 欲望,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旨趣更投 合了老舍的性格。
• 2006,第45页. • “二十七岁,我到英国去。设若我始终在国 内,我不会成了个小说家———虽然是第一 百二十等的小说家。到了英国,我就拼命的 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 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自然时常想家,也 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 写呢?” (老舍《我的创作经验》)
• 3、坎坷近似的生活使老舍与 狄更斯共鸣;(兄弟之谊)
• (A)相似的成长背景[早熟]; • 出身底层,家庭贫苦,吃尽苦头, 阅读社会这本大书。 •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怎么活 了过来,连我们自己也难以说清 楚,只说一件事吧:每逢伏天夜 里下暴雨的时节,我们就都要坐 到天明,以免屋顶忽然塌了下来, 同归于尽。”——老舍自述[M].湖北:
艺出版社,2011,第41页.)
老舍
• 老舍先生成长环境的几件大事:
• •
• 老舍 (1899— 1966),北 京满族正红 旗人,中国 小说家、文 学家、戏剧 家。
• • •
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 变,老舍生父为护城军,战死;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土 崩瓦解; 3、‘二十一条’签订,日本蠢蠢欲 动,其心可诛; 4、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新旧思潮 之争日炽; 5、新文化运动勃然兴起; 6、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举国讻 讻,五四青年运动澎湃高涨。
B、影响的具体表现
• 他的多部作品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 造、作品创作的主导意图、幽默风趣的审美取向 诸方面受到了狄更斯的显著影响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 • (一)、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上 ; • (二)、在文体形式上的借鉴; • (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方面; • (四)、在作品创作倾向上; • (五)、在幽默风趣的审美取向方面。
盛世下的弊病丛生
• ?繁荣背后的危机: • 1、两级悬殊拉大,“宫 殿与茅屋”,贫困人群增 多,生存艰辛; • 2、司法腐败,贪腐严重, 卖官鬻爵; • 3、岛国自大、虚伪道德 著称的市民习气 • 4、环境污染严重。
• 一名保守党议员称:尽管这 的确是个值得称道的时代, 但宫殿与茅屋的杂处的确是 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
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的探讨
中国现代作家中,惟有老舍多方面受惠 于与他在经历、禀性、才情上十分相似的 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当然,二者不尽相 同。 促使老舍进行文学尝试,跻身文坛的 诱因,离不开狄更斯。
主讲人:付玉
课前导入
• 它的态度是温和的,主动 的,心悦诚服的; • 形式是灵活自由的,平等 的; • 内容是潜移默化的,持续 的,有意义的。
• 对于自己写小说的初衷,老舍曾这样描述: “每每在读小说的时候使我忘了读的是什么, 而呆呆的忆及自己的过去。小说中是些图画, 记忆中也是些图画,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 图画用文字画下来呢?我想拿笔了。” • ——老舍自述[M].湖北:湖北 人民出版社,
5、老舍的温和性情
• 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万有 引力理论得以诞生,这关 键是取决于牛顿的悟性与 勤奋; • 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 关键在于接受者 • 老舍,一个创作上温和中 年的人的性情。
狄更斯
• 查理•狄更斯(18121870),他出身贫寒,父亲 是英国海军军需处小职员。 他12岁时,父亲因债务缠身, 全家住进监狱,后给一家皮 鞋油公司当学徒,负责洗玻 璃瓶和粘贴标签。 中学未毕业,15岁时到一家 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他出 入监狱和法院,接触各种人 物,了解各种各样的诉讼案 件。
A、影响的契机(伦敦北京)
• 此乃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 • Number one相识阶段【接触】: • 1、少时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老舍 只念了半年中学,自考北京师范学校。 • 在校期间,对林译的《块肉余生述》即 《大卫· 科波菲尔》 中Ham下海救人那 段记忆深刻 。 (老舍《景物的描写》) • 2、辗转北京,天津教书,因教师职 务所需,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 3、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 方学院中文讲师。 生活拮据,闲暇阅读 古典与西方著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14页.
(B)北京与伦敦:城市情结
• 狄更斯的创作有着独特的城市情 怀,他的成长环境使他对于伦敦 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厚 的感情。 • 甲、他曾经写道:“我是多么惦 记街道啊,街道仿佛给予我大脑 工作时不能缺少的某种东西。在 偏僻的地方,我可以好好地写作 一两个星期,之后,在伦敦呆上 一天,我就可以再次上阵,重新 迅速地拿起笔来。”(狄更斯自传)
狄更斯眼里的英格兰
• 《双城记》开篇道:那是最昌 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蒙 昧混沌的岁月。那时信仰笃诚 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 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 夜暗暗的季节。那时欣欣向荣 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 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 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 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
Number two相知【投入】
• “从1924年的秋天,到1929年 的夏天,我一直的在伦敦住了 五年。除了暑假寒假和春假中, 我有时候离开伦敦几天,到乡 间或别的城市去游玩,其余的 时间都消磨在这个大城里。我 的工作不许我到别处去,就是 在假期里,我有时候还得跑到 学校去。我的钱也不许我随意 的去到各处跑,英国的旅馆与 火车票价都不很便宜。” • “假期内,学院里清净极了, 只有图书馆还开着,读书的人 可也并不甚多。……,因为这 里清净啊。”
• .
• (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刻 画; • 1、以人物为核心 • 2、强烈的讽刺性, • 2、扁平人物的塑造
• 佛斯特提出过区分“扁平人物”和“浑 圆人物”的理论,并说“狄更斯笔下的人 物几乎都属于扁平型。几乎任何一个都 可以用一句话描绘殆尽,但是却又不失人 性深度的。” [1]E? M?佛斯特,苏炳文 译.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 社,1984.58.
•
特殊的生在环境赋 予作家本身以独特 的气质
狄更斯的创作特色
• 主要的创作特色: • 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1、幽默讽刺; 2、人道主义; 3、描绘下层生活画面,人物; 4、扁平人物的塑造; 5、语言与动作夸张渲染,十分出彩。 • 十九世纪上 半叶最富盛 名的现实主 义大师
狄更斯的地位
• “那个时候,每个村庄,每个城市, 全国,乃至移居到各大洲的英国人 的世界,都像这个小乡镇一样热爱 查尔斯·狄更斯,都从与他相遇的 第一个小时一直热爱到他生命的最 后一个小时。十九世纪,在其他地 方的作家与他的民族之间都没有如 此相似的恒久不变的深情关系。他 的名声像火箭一样腾空升起,而且 从来不熄灭。他向太阳一样稳定地 照在世界的上空。” • ——S· 茨威格(三大师传[M].浙江:浙江文
大师碰头的外部环境
享有盛誉
(关键词)
回头率很高
维多利亚时代
• 十九世纪之初 • 不列颠上升时期繁华的伦 敦 • 对外开放,积极扩张(传
教与买卖等)
• 十九世纪之末 • 半殖民地的国弱民贫的老 北京 • 西学东渐方兴未艾(留学)
第二个课题、影响问题研究
• 内容提要:
• A、影响的形成; • (契机是什么,why,证据?) • B、影响的具体表现; • (涉及的领域,方向,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