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目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解释工艺美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不期的工艺美术特点和影响。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如陶瓷、漆器、雕塑等。

分析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陶瓷工艺2.1 陶瓷工艺概述介绍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陶瓷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陶瓷窑口和作品,如景德镇窑、德化窑等。

2.3 陶瓷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陶瓷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陶瓷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漆器工艺3.1 漆器工艺概述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漆器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漆器作品和流派,如扬州漆器、福建漆器等。

3.3 漆器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漆器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漆器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雕塑工艺4.1 雕塑工艺概述介绍雕塑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雕塑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雕塑作品和流派,如佛像雕塑、石雕等。

4.3 雕塑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雕塑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雕塑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历年试题解析5.1 试题分析收集和整理历年的考试试题。

分析试题的类型、难度和考试重点。

5.2 试题解析对历年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答案和解析过程。

分析试题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5.3 模拟试题和练习编写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

提供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六章:建筑工艺6.1 建筑工艺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某某某某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文)/TheHitoryofChineeCraftandArt(英文)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艺术概论》适用专业: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优秀工艺美术品的学习、鉴赏,使学生了解民族美术的光辉成就,培养审美情操,并从中借鉴、吸收优秀的设计原理,从而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来。

系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及其规律,提高工艺美术理论水平,培养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吸收精华,古为今用,从而提高产品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史论水平。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概论(一)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工艺美术的起源,了解到工艺美术是从劳动中产生并在劳动中逐步完善、发展的。

掌握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和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史前设计艺术发展概况3、传统设计艺术的形成范畴4、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5、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四)学时分配:6课时(五)习题与作业1、论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陶瓷设计艺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彩陶艺术的几何纹样及彩陶艺术的形式美,使同学们掌握其造型与装饰特点。

另外,了解陶器的发展和原始瓷的烧制。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中,探索原始人的审美情操,比如原始陶器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掌握陶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陶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三)教学内容:1、陶瓷发展简史2、陶瓷造型设计艺术3、陶瓷装饰设计艺术(四)学时分配:8课时(五)习题与作业1、奴隶社会陶瓷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的特点2、较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所蕴涵的不同设计和人文内涵。

2024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2024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图像解读、实物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3/23
知识目标
01
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工艺和代表作品,理解工
艺美术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
02
能够分析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风格特点,评价其艺术价值,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21
四大名陶
紫砂陶
产于江苏宜兴,以独特的紫砂泥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 其色泽温润,质地细腻,透气性好,泡茶不失原味。
建水紫陶
源自云南建水,采用当地特有的紫泥为原料,经多道工序精 制而成。其器形古朴典雅,色泽深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坭兴桂陶
产于广西钦州,以钦江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经独特 工艺制作而成。其器形别致多样,色彩鲜艳明快,富有民族 特色。
• 木雕:一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民间雕刻艺术。以木材为原料通过雕刻刀具 在木头上进行雕刻创作。木雕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以及 抽象图案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024/3/23
23
06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融合探

2024/3/23
24
现代创意设计理念引入传统工艺美术领域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将自我评价 报告提交至指定邮箱或教学平台。
报告应采用Word文档格式,标题 为“《中国工艺美术史》自我评 价报告”,正文部分需包含标题、 正文、结论等部分,字数不少于 1000字。
2024/3/23
30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 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特点,适合 对工艺美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1 概述1。

2 石器玉器骨器1。

3 制陶工艺1。

4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2.1 概述2。

2 青铜工艺2.3玉石工艺2。

4 陶瓷工艺2。

5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1概述3.2青铜工艺3.3 漆器工艺3.4 陶瓷工艺3。

5 玉石工艺3。

6 染织工艺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概述4.2 青铜工艺4.3 陶瓷工艺4。

4玉石工艺4.5 漆器工艺4.6 染织工艺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

1 概述5.2 陶瓷工艺5。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第二章:陶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中国陶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陶器制作,提高对陶器工艺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三章:瓷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瓷器制作,提高对瓷器工艺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四章:金属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中国金属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金属工艺制作,提高对金属工艺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五章:纤维工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中国纤维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纤维工艺制作,提高对纤维工艺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六章:玉器工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2 教学内容中国玉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玉器工艺制作,提高对玉器工艺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七章:木工艺让学生了解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2 教学内容中国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木工艺制作,提高对木工艺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八章:雕刻工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8.2 教学内容中国雕刻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雕刻工艺制作,提高对雕刻工艺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九章:漆器工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漆器工艺制作,提高对漆器工艺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十章:现代工艺美术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掌握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的梳理重点解析重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3. 各类工艺美术的分类与制作工艺4. 代表性工艺美术作品的识别与艺术价值5. 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难点:1. 各类工艺美术制作工艺的详细理解与掌握2. 对中国不期工艺美术风格的辨识和比较3. 对现代工艺美术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理解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评估。

《中国工艺美术》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96430二、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Chinese Industrial Arts)三、周学时:2-0学分:2.0四、预修课程:中国古代美术史、博物馆学根底五、教学内容简介: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角度,把握有关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把握陶、瓷、青铜、石、玉、牙、骨、染织、木器、漆器、五金等工艺美术品的发生、进展演化流程。

把握古代各种工艺美术品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地位。

了解中国古代有名的工艺美术巨匠。

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对全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奉献。

六、推举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学问出版社出版《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方李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艺美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Chinese Industrial Arts)一、课程号:04196430二、周学时:2-0 学分:2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L教学目的:从争辩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专业角度,学习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工艺美术的发生与进展。

2根本要求:(1)把握有关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2)把握陶、瓷、青铜、石、玉、牙、骨、染织、木器、漆器、五金等工艺美术品的发生、进展演化流程。

(3)把握古代各种工艺美术品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地位。

(4)了解中国古代有名的工艺美术巨匠。

(5)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对全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奉献。

(6)比较古代工艺美术品与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古代艺术作品。

(7)了解各种工艺美术的工艺制作技艺。

(8)学习工艺文化,了解人类造物观念大趋势。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每周3学时,共17周主要内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3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装饰的萌芽第三节石器工艺与牙、骨工艺第四节陶器工艺一、陶器的发生1.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窥视.利用快轮和制陶泥料的选择2.制陶成型方法的三个阶段二、彩陶1.纹饰的形成.漫说彩陶纹饰2.文化类型(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三、黑陶四、几何印纹陶其次章商周的工艺美术(3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青铜工艺一、艺术特点与装饰纹样二、制作与造型三、演化和创四、生活日用器、兵器和礼器介绍第三节雕刻工艺一、石雕二、牙、骨雕三、玉雕四、其它工艺第四节陶与原始青瓷一、灰陶、白陶、硬质印纹陶二、烧制窑炉演化和泥料选择三、原始青瓷的发生与进展四、陶瓷的日用功能性与文化第三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5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青铜器加工与品种第三节漆器工艺一、漆器的制作、造型、装饰手法二、出土的漆器第四节陶与原始青瓷一、印纹陶二、彩绘陶三、暗纹陶四、原始青瓷的进展与消逝第五节其它工艺第四章秦汉的工艺美术〔5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金属工艺一、铜器的生活日用二、金银器物的审美第三节陶瓷工艺一、陶器与陶塑二、釉陶与彩绘陶三、建筑用砖瓦四、早期瓷器与科学技术第四节染织工艺一、丝织、刺绣二、印染三、其它第五节漆器工艺第六节石雕与玉雕工艺第七节其它工艺第五章六朝的工艺美术〔3学时)第一节漆器工艺一、夹二、斑漆三、绿沉漆其次节陶瓷工艺一、青瓷与黑瓷二、墓室画象砖刻第三节金属与其它工艺第六章隋唐工艺美术(5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陶瓷工艺一、越窑与青瓷二、邢窑与白瓷三、陆羽《茶经》中点评的窑口四、唐三彩陶与彩瓷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麻、棉织二、毛织和丝毯三、印染与刺绣第四节金属工艺一、铜镜进展演化简史二、金银器第五节漆器工艺与家具第六节其它工艺第七章五代、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5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陶瓷工艺一、南方地区的名窑二、北方地区的名窑三、宋瓷的艺术特点四、宋瓷的制作技艺五、辽、金时期的陶瓷六、元代陶瓷七、陶瓷与琉璃八、宋三彩等陶瓷品种简介第三节染织工艺一、丝织与纯丝二、印染三、刺绣五、棉织六、毛织第四节金属工艺第五节漆器工艺与其它工艺第六节宋、元时期文人绘画对工艺美术的影响第八章明代的工艺美术(6学时)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陶瓷工艺一、陶瓷艺术是科学技术、艺术等诸多因素的相加和延长二、景德镇窑进展简史三、景德镇的官窑与民窑四、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品种五、龙泉窑、德化窑、石湾窑六、宜兴窑其次节染织工艺一、丝织、棉、麻、毛织二、刺绣与顾绣第三节宣德炉与景泰蓝第四节漆器与漆艺理论一、雕漆、螺钿、百宝嵌二、黄大成的《糅饰录》三、家具工艺第五节玉、石、竹、木雕刻工艺第九章清代工艺美术(学时:6)第一节概论其次节陶瓷工艺一、景德镇窑的彩绘瓷与颜色釉器二、各地窑口的产品第三节各地漆器工艺一、北京〔雕漆)二、扬州〔螺细)三、福州〔脱胎)第四节染织工艺一、苏州织造与南京云锦二、纯丝、刺绣、印染、地毯三、清代服饰第五节跳刻工艺一、玉、石、竹、木雕刻满足审美功能二、案头小品雕刻三、彩塑等其它工艺第六节金属工艺一、铁画二、画壬去琅、景泰蓝第七节图饰的象征与寓意第十章二十世纪的工艺美术〔6学时)第一节工艺美术史的回忆其次节二十世纪中国工艺美术“暗淡”历程第三节二十世纪工业文明的反思第四节国外工艺美术进展概论第五节现代工艺第六节工艺文化价值观第七节工艺文化的产销设计观第八节工艺文化与高科技接轨第九节手工艺的价值第十节工艺与现代美术的殊途同归第十一节民族、传统与历史第十二节科学、技术与艺术五、考试要求:考察六、推举教材教材:1.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学问出版社)2.方李莉著《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1290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History of Chinese Industrial Arts课程总学时/学分:32/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一、课程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从原始社会起至清朝末期各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门类及成就,主要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家俱、金银器、染织等,介绍及分析这些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历史、造型特色、装饰风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

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能够体会出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一些古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创作方法,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为日后的美术创作及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加深对人类文明进步历史的认识;2、了解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3、了解中国青铜器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4、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概况及各时代玉器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5、了解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发展及各时期家具艺术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6、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概况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7、了解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概况及各时代金银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8、了解中国古代染织工艺的发展及成就,染织品的图案和纹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9、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及各时代雕塑在造型、装饰方面的时代特色与成就。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教学大纲课程号:265167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英文名称: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先修课程:无面向对象:视觉传达专业一、课程简介《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造型艺术之一。

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的学科,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同时,更应该迫切的了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艺术,自己身边璀璨的东西,去发现设计的源头。

把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设计的经典融化到将来的设计概念中去,去做出最好的现代设计!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溯源创基东方曙光(史前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文化)[课时]:3课时[目的]:寻找工艺美术的源头,发现艺术设计的根本,去认识中国作为世界东方的一颗工艺美术璀璨的亮点。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练习。

[重点]: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彩陶纹样。

[难点]:发现艺术设计的根本。

[内容]:1、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文化管窥2、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文化概观3、原始陶器工艺掠影4、精细神奇的雕琢工艺5、原始工艺画的肇创珍遗第2章神光异彩华夏奇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时]:3课时[目的]: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练习。

[重点]:青铜文化、青铜纹样的魅力。

[难点]:青铜文化[内容]:1、神奇璀璨的青铜工艺2、珍贵通神的玉雕工艺3、齐驱争辉的各种工艺第3章蔚然大观雄浑奇伟(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课时]:4课时[目的]: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有个初步了解,同时掌握这一时期在工艺美术史中的重要性。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练习。

[重点]:比较不同时期青铜器在造型,纹样,功能上的艺术特征;装饰工艺帛画;髹漆工艺;玉石雕琢。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二)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三)课时数量:32课时(四)教学性质:“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

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

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教材: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参考资料参考书目: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作业数量:课外作业3次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二)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三)课时数量:32课时(四)教学性质:“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

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

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教材: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参考资料参考书目: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作业数量:课外作业3次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美术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三章“陶瓷艺术”。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陶器、唐宋时期的瓷器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学会欣赏和评价陶瓷艺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陶瓷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难点:欣赏和评价陶瓷艺术作品,理解不同朝代陶瓷艺术的变化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陶瓷艺术品图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讲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件喜欢的陶瓷艺术品,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5. 作品展示: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出来,进行作品展示。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陶瓷艺术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特点、代表作品。

板书形式:时间轴、列表、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陶瓷艺术品,包括其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并绘制一幅该艺术品的示意图。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陶瓷艺术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学习,完成对该艺术品的深入了解和示意图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探索工艺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方向,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工艺美术人才。
本教学大纲围绕工艺美术史的课程目标,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强化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风险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未来,将持续改进课程,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科技融合,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工艺美术史教材。
2.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作品欣赏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4.实践基地:建立工艺美术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十五、教学推广与宣传
1.教学推广
-通过校园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工艺美术史课程。
-参加教育展会、学术会议等活动,展示教学成果。
-与企业合作,推广学生的工艺美术作品,提高社会认可度。
2.宣传策略
-制定宣传计划,突出课程特色和优势。
-制作宣传材料,如课程手册、作品集等,增强视觉效果。
-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网络扩大教学成果的影响力。
-近现代工艺美术
4.工艺美术基本理论
-设计原则与审美观念
-制作工艺与材料
-工艺美术与现代社会
5.工艺美术鉴赏
-作品分析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
-著名工艺美术家及其作品介绍
三、教学安排
1.学时分配
-工艺美术概述:2学时
-世界工艺美术史:8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5.6雕刻工艺及其他
学习目标:能够从年代、思想、特点等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完成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分析及评价。

第6章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6.1概述
6.2陶瓷工艺
6.3染织工艺
6.4金属工艺
6.5漆器工艺
6.6家具工艺
6.7石雕工艺及其他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7章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工艺美术
7.1概述
7.2陶瓷工艺
7.3纺织印染
7.4金属工艺
7.5漆器工艺
7.6雕刻工艺及其他
学习目标:通过对这段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时期,众多艺术风格的了解与认识提高艺术鉴赏、分辨能力,提升对装饰元素的运用能力。

第8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8.1概述
8.2陶瓷工艺
8.3染织工艺
8.4漆器工艺
8.5金属及玉石雕琢工艺
学习目标:结合典型案例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以及艺术品本身的特色两个方面阐释少数民族工艺特点。

第9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9.1概述
9.2陶瓷工艺
9.3织染刺绣工艺
9.4漆器工艺
9.5金属工艺
9.6玉竹牙雕琢工艺
9.7家具工艺
学习目标:通过对明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了解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设计理念。

第10章清代的工艺美术
10.1概述
10.2陶瓷工艺
10.3染织刺绣工艺
10.4漆器工艺
10.5玉石雕琢工艺
10.6其他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通过对清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了解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趋势。

第11章近现代的工艺美术
11.1概述
11.2传统工艺
11.3民间工艺
11.4现代工艺及工艺美术教育
学习目标:了解近现代工艺美术的三大分类——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以及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磨制石器在形制的演化,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化。

第二章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第三章
教学重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其由审美功能向实用功能的转换;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第四章
教学重点:了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为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教学难点:汉代的文化思想对漆器、青铜器、纺织等工艺的影响。

第五章
教学重点: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雕刻工艺等方面在其特点历史时期里的发展历程和具体特点;
教学难点:佛教的全面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第六章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汉代末期至隋唐时期家具在形制上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
教学重点:了解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工艺美术,在这段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时期,分析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教学难点:宋代的瓷器及其特点,金银工艺的发展状况。

第八章
教学重点:了解元代的工艺美术,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以及艺术品本身的特色两个方面阐释少数民族工艺特点。

教学难点:景德镇瓷器工艺、棉纺织工艺者黄道婆、。

第九章
教学重点:了解明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了解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明代家具设计、瓷器设计。

第十章
教学重点:了解清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了解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趋势。

教学难点:清代刺绣工艺的特点。

第十一章
教学重点:了解近现代工艺美术的三大分类——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以及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皮影、剪纸、泥塑等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如何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
[1]魏华.《中国工艺美术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
2.推荐参考书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东方出版中心.2015,1.
[2]夏明澄.《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3.
[3]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比例:平时30%,期末70%
六、学时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