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试验完整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试验完整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实验完整答案科学探究:钾与钠金属性强弱比较1.将一干燥的坩烟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回忆纳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回忆钠与水的反应,进行对比。

K > Na 。

科学探究:镁、铝的金属性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RmL水,并滴入取一小段镁带和一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只试管,再各加入2mL 1mol/L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论:镁、铝的金属性:Mg > Al实验1-2:钠与氯气的反应: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第2页共8页实验2-1:金属与酸反应能量的变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 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观察现象,并用温 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2-2: Ba(OH)2 • 8H 2O 晶与NH 4CI 晶体反应能量的变化将约20g Ba (OH ) 2 • 8H 2O 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 4cl 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 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管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2-3:中和反应能量的变化在50mL 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 并作好记录。

第3页共8页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 FeCl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一):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摩尔水所放出的热量(1)与在相同条件下2摩尔水完全分解为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说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2)是相同条件下1摩尔氢气和0.3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1摩尔水所放出热量的2倍(3)比在相同条件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摩尔氢气(L)所放出的热量少.由此,能得出哪些结论①一个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在数值上相等;②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与的反应物质量有关;③放出/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二): 高一化学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复习题答案1、(1)化学反应(2)化学热;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1、2、42、(1)洗净、擦干(2)将铁块锉成铁屑,将硫磺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加热引发反应3、C4、C5、(1)12g碳充分燃烧生成CO2比它不充分燃烧生成CO要多放出283KJ的热能,如果煤炭不完全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生成大气污染物CO和煤炭粉尘等.(2)比较一步转化与两部转化的热效应大小6、选用不同浓度的纯碱溶液或盐酸进行试验,确定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合适温度7、(1)负极锂是非常活泼的金属(2)锂极易与水反应(3)体积小、重量轻、电压高(4伏以上)、比能量高(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的输出能量)、寿命长(5~10年)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三): 高一化学必修二19页习题答案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 Al Cl2.B3.C4.金属性钾>钠;金属性铝>B 非金属性铝P;非金属性氯>S;非金属性O>S5.酸性 >;碱性 >;碱性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四): 高二化学(必修)课后练习答案问答题X·Y·Z三种气体都是大气污染,在工业上通常都用碱液吸收.已知X 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易造成酸雨的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单质,汽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易溶于水.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X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2.Y与消石灰反应3.Z溶于水x-so2,y-cl2,z-No22so2+o2=(可逆,催化剂,高温)2so3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3No2+H2O=No+2HNO3【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小节习题答案书后17页 1\ D 2\ B 3\ B 4\ B5\ 1mol= 1000m mol 1L=10ld3.61mol/L=3.61 除以(以下用 / 代替)1000mol/L=(3.61/1000)mol *180*1000mg/mol/10ld=64.98mg/dl7\ civ1=c2v2 1.0 *0.25=18v28\ 0.8/40 :0.3/24 :0.2/64 :0.01/56=0.02 :0.01 ;0.003 :0.0001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六): 新课改人教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第二章书中练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买本参考书就行~\(≥▽≤)/~啦啦啦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七):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习题答案65页1.C2.AC3.D4.A5.C6.C7.B8. D9.(1)CH4,(2)改大;天然气燃烧不充分等(3)丁烷遇冷液化,管道气流不畅10. 0.5摩尔,1摩尔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八): 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本章自我评价课后习题答案啊,那个。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 (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兀素周期表2. C3. C4. A5. ⑴.;;(2).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⑵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性减弱。

■②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2 )、 (3)、 (4)、略10. ( 1);(3).生成氢化物的稳定(2) 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2. B3. C4. (1)金属性强于(2) 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 非金属性强于(4) 非金属性强于(5) 非金属性强于。

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 ① ②③④⑤ ⑥2. C3. D4. D复习题P281. (1)(2)(3 )B>A>C(4)>(5)黄(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 : A B、C、D E、F、G、依次为Na、、、、、、、⑵:A B C D E、F、G、依次为Na>、、、、、、、5 5,0⑶A、B、C、D E、F、G、依次为Na、、、、、、、10. (1)⑵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3. ;4. ②③④⑤⑥,①。

8(1)D⑵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

2019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教材习题答案

2019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教材习题答案

(2) 标准状况下,11.2 L 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设生
成氮化硅的质量为 m,则:
高温
3SiO 2 +6C+2N 2 Si 3 N 4 +6CO
140 g 6 mol

140 g 6 mol


0.5 mol
0.5 mol
m≈11.67 g。
8.答案 (1) 取适量无色晶体与 Ca( OH) 2 共热,用湿润的红色


4.答案 (1) ①H2 SO 4 ②酸雨
(2) ①N 2 NO 2
②Cu+4HNO 3( 浓) Cu( NO 3 ) 2 +2NO 2 ↑+2H2 O 属于
解析 (1) 根据 B 的性质可知 B 为 SO 2 ,则转化关系为 S
SO 2
O2
→ SO 3
H2 O
O2

→ H2 SO 4 。
··
·
6.答案 (1) H·
· N ·H O 2
··

(2)3NO 2 +H2 O 2HNO 3 +NO


3Cu+8H +2NO 3 3Cu 2+ +2NO↑+4H2 O
解析 根 据 题 意, 该 图 示 为 催 化 氧 化 法 制 HNO 3 的 过 程。
A→G依次为 NH3 、O 2 、NO、NO 2 、HNO 3 、H2 O、Cu。
解析 (1) 设该工厂每天产生 SO 2 的质量为 x,则:
S ~ SO 2
32
64
100 t ×0.64%

32
64
= ,x = 1.28 t。
100 t×0.64% x
n( SO 2 )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二选修三四五课后习题答案全套Word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二选修三四五课后习题答案全套Word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
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2 / 71
9.(1) SO42-+Ba2+=BaSO4
10.略
第二章温习题 1.(1)A 组 CO2 ;B 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C 组 O2 ; D 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 (2) 2Cu+O2+H2O+CO2=Cu2(OH)2CO3 转移 4e2.还原性 3. C;S 和 KNO3 4.A 5.C 6.D 7.B 8.C 9.A 10.B 11.稀硫酸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 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 与 SiO2 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 D。)
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 SiO2,熔融烧碱时有:SiO2+2NaOH=Na2SiO3+H2O 反应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蛋白质 油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蛋白质 油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蛋白质油脂合格考达标练1.(原创题)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遇到浓NaOH溶液、浓硫酸能发生变性B.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C.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温度越高,其催化活性越高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CuSO4溶液均析出沉淀,但原理不同,A正确;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B正确;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温度太高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催化活性,C错误;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CuSO4溶液均析出沉淀,前者发生盐析,后者发生变性,D正确。

2.(2021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淀粉的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可能未水解B.氨基酸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所以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会引起中毒D.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淀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A正确;氨基酸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硫酸钡难溶于胃液,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C错误;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D正确。

3.(原创题)甘氨酸和苯丙氨酸是两种重要的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两种氨基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天然高分子B.所含官能团均为—COOH和—NH2C.都能与NaOH溶液、稀盐酸发生反应D.都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或蛋白质,A错误;氨基酸所含的两种重要官能团为—COOH和—NH2,前者表现酸性,后者表现碱性,故都能与NaOH溶液、稀盐酸发生反应,B、C均正确;氨基酸含有—COOH和—NH2,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进而构成蛋白质,D正确。

4.(2021浙江温州十校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猪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属于油脂C.利用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生产酒精,用作燃料D.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能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会溶解,最终可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作为燃料使用,C正确;AgNO3是重金属盐,鸡蛋清的水溶液是蛋白质溶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不能溶解,D错误。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3Li7 3Li; (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2.C3.C4.A5.(1);(2);(3);6.7.8.(1)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 金属性;(2) 金属性;(3) 非金属性;(4) 非金属性;(5)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 B 强于强于,强于强于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

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

2.C3.D复题 P281.(1);(2);⑥;(3) B>A>C;(4);(5);(6) 18.2.C3.A4.D5.D6.A7.D8.A9.(1) A、B、C、D、E、F、G、依次为 Na。

黄。

(2) A、B、C、D、E、F、G、依次为 Na。

(3) A、B、C、D、E、F、G、依次为 Na。

10.(1)。

(2) 熔点、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热量;放出。

3.第二页(共14页)4.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 D;(2) C。

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

4.例如,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等产品。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晶体有自范性B.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高度有序C.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D.粉末状固体一定不是晶体解析当晶体为粉末状时,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仍可观察到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D项说法不对。

2.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加热熔化时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a是晶体②a是非晶体③b是晶体④b是非晶体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a在吸热过程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这段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而b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即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b为非晶体。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相同元素构成的物质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B.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测定其有没有固定熔点C.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得到的晶体D.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以形成晶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实验;气体凝华2可以得到晶体;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可以形成晶体。

4.已知某晶体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A.XYZB.X 2Y 4ZC.XY 4ZD.X 4Y 2ZX 粒子数为8×18=1;Y 位于该晶胞内,共有4个,因此该晶胞中拥有的Y 粒子数为4;Z 只有1个,位于晶胞的体心,故该晶体的化学式为XY 4Z 。

5.下列关于等离子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离子体是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 B.为了使气体变成等离子体,必须使其通电C.等离子体通过电场时,所有粒子的运动方向都发生改变D.等离子体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在高温加热、激光照射等条件下也可以使气体转变为等离子体,B 错误;等离子体中也存在电中性微粒,电中性微粒在电场中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C 错误;等离子体性质活泼,可发生在一般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化学反应,D 错误。

6.对于某晶胞(如图所示)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该晶胞是所在晶体内最小的平行六面体B.该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的面心上都各有一个原子C.平均每个晶胞中有14个原子D.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原子,平均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8×18+6×12=4,C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五章课后练习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B.硫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相同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D.硫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答案】B【解析】S和O2都是非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2.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①CuS②FeS③Al2S3④Fe2S3⑤Cu2S⑥FeCl2⑦H2SA.②⑤⑧B.①④⑥C.③④⑦D.④⑥⑦【答案】B【解析】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所以金属Fe和Cu在加热条件下与硫单质反应时,只能生成FeS和Cu2S,而不是Fe2S3和CuS。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直接氧化为FeCl3。

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3.对于反应2SO2+O2催化剂△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C.1 mol O2与2 mol 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 mol SO3D.在该反应中SO2做还原剂【答案】C【解析】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1 mol O2和2 mol SO2反应,不可能生成2 mol SO3。

4.当我们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2。

下列关于SO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属于非法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B .SO 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 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C .SO 2可用碱石灰干燥D .SO 2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 【答案】B【解析】葡萄酒中的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防腐、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适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添加到葡萄酒中,A 错误;因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有还原性,可以抗氧化,B 正确;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的混合物,不能用碱石灰干燥SO 2,C 错误;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D 错误。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1节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1节

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1.(2015·河北邢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成物、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阴影部分三者共有,即使来自太阳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A.煤炭、石油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错误;B.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错误;C.太阳能、风能、沼气符合三者条件,正确;D.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错误。

【答案】 C2.(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A.②④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是放热反应;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吸热反应,答案选D。

【答案】 D3.(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A.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正确;B.化学键断开时需要吸收能量,错误;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常温下加快进行,是吸热反应,错误;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燃料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放热反应,错误,答案选A。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合格考达标练1.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

据研究,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

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

浸泡蔬菜时应加入适量()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Na2CO3)溶液呈碱性,则可选用纯碱溶液浸泡蔬菜。

2.(2021广东梅州高一期末)下列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对应错误的是()A.抗坏血酸——抗氧化剂B.亚硝酸钠——调味剂C.碘酸钾——营养强化剂D.柠檬黄——着色剂3.某地筹建中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

在一些生产思路上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以提高增产效益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CO2,以促进其光合作用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改善环境又可提高农畜牧业的产量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在给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生成NH3逸出,损失肥效。

4.(2021广东东莞高一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医药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B.可以用氢氟酸浸蚀玻璃生产磨砂玻璃C.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D.亚硝酸钠、山梨酸钾、三聚氰胺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煤的气化、液化均为化学变化,A错误;玻璃中含有SiO2,可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气体,B正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产生副作用,不能滥用药物,C错误;三聚氰胺有毒性,不能作食品添加剂,D错误。

等级考提升练5.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简式为,根据其结构推断,其不可能有的性质为()A.该物质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B.该物质能发生酯化反应C.该物质可水解生成水杨酸D.该物质极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它含有苯环、羧基和酯基,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酯基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水杨酸。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习题答案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2习题答案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_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可逆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热量变化C.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故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有热量的变化,B错误;常温下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物质变化越多,能量变化越多,D错误。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只有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⑤,吸热反应为②④,液态水汽化是吸热过程,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二者均为物理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A正确,B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错误;由图像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过程中放出了能量,D错误。

4.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已于2016年6月25日首飞。

火箭所需要的巨大能量由特制的燃料来提供,有关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燃烧过程均是放热的B.需要点燃才能发生的燃烧过程是吸热的C.所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D.燃烧后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是否需要点燃无关。

对于放热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燃烧是化学变化,一定会发生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共价键(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共价键(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共价键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只能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分子D.离子化合物中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2.下列分子中,只有σ键没有π键的是()A.CH4B.N2C.CH2CH2D.CH≡CH3.关于乙醇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C.分子中只含σ键D.一个分子中含有1个π键4.(双选)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数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粒子C.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一般最外层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A项错误;H2O分子还可以结合H+形成H3O+,B项错误;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等铵盐,C项正确;不管是简单阴离子还是简单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必定不相等,此差值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D项正确。

5.下列变化中释放能量的是()A.1s22s22p63s11s22s22p6B.N≡N(g)N(g)+N(g)C.2p x22p y12p z12p x12p y12p z2D.2H(g)H—H(g)项变化中失去1个3s电子,需要吸收能量;B项变化中共价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由于2p x、2p y、2p z的能量相等,故C项变化中无能量变化;D项变化是形成共价键,该过程释放能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是双原子分子,H2S是三原子分子,这是由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的B.H2O与H2S的空间结构相似,这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C.并非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D.两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减小轨道是球形对称,所以s-s σ键无方向性,其他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高中化学必修二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答案【篇一:人教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1.1;1;cs;li;7; 1;f;f。

2.c3.c4.a5.(1)6 3li 3li;14 23 24(2)14 6c7n;(3)11na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na 三 ia;丁 al 三 iiia (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9.(1)hcl、co2、h2o、ch4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mgcl2、cao中存在离子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cl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naf、mgcl2、cao、naoh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hcl、co2、h2o、ch4。

p28 1.(1)a:na;b:k;c:mg;d:al;e:c;f:o;g:cl;(2)al(oh)3+oh-=alo2-+2h2o (3)na mg al (4)h2o2k+2h2o=2koh+h2↑﹥(5)nabr黄 2.c 3.a 4.d 5.d 6.a 7.d 8.a 9.(1)a:na;b:o2;c:cl2;d:h2;e:n2;f:na2o2;g:na2co3;i:hcl;j:nh3。

(2)a和b 4na+o2=2na2o 或者 2na+o △na2o2催化剂f和co22na2o2+2co2=2naco3+o2d和e 3h2+n2△2nh32-+i和j hcl+nh3=nh4cl (3)co3+2h=h2o+co2↑10.(1)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h2s h2seh2te稳定性变化规律:从上到下越来越不稳定氧化物化学式:seo3teo3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h2so3h2so4 h2s3o4 h2teo4(2)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P111.1;1;Cs;Li;7;1;F;F。

2.C 3.C 4.A 5.(1)6 3Li 7 3Li;(2)14 6C14 7N;(3)23 11Na 24 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HNO3﹥H3PO4(2)碱性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7;l;;2.C3.C4.A5.(1).;;(2).;;(3).;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2.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5)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2):A、B、C、D、E、F、G、、依次为Na、、、、、、、、,,,。

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4. 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乙同学观点正确。

“加热”是反应条件,有些反应(例如燃烧等放热反应)在开始前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以加快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只有对其加热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反应才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其本身放出的热量能满足自身需要且有剩余,反应后不需要再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电;负;氧化;正;还原;导电2.(1)B (2)C (3)D (3)B>A>C>D3.B4.C5.D6.一次性电池由于内部化学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不能再使用。

而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可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7.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将干电池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正负极上,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偏向的一极与干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极必然是干电池的负极。

8.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离子,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

其中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

而废旧电池中的锌、锰、银、镍、汞、镉和铁等金属物质可以提取回收再利用,废渣还可以用来制作建筑材料,对不能利用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废旧电池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安全化的综合利用。

因此,我们要把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再处理。

9.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

因为这种化学电源装置其电解质是一种不能流动的糊状物,所以叫做干电池。

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合适的地方使用。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

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2.D3.BD4.面粉在一般情况下,盛放在袋子里不会燃烧爆炸。

因为面粉厂内空气中的淀粉颗粒很多,与空气中接触面很大,如遇到明火,它就会发生燃烧甚至引起爆炸。

复习题1.(1)发生化学反应(2)(3)①②④2.(1)用水冲洗后擦干(2)将块状的铁和硫黄碾碎;加快反应速率3.C4.C5.(1)1mol充分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而不充分燃烧只放出110.5kJ的热量,还产生对环境污染的气体(2)放出的热量相等6.用浓度比较小的盐酸,分液漏斗逐滴加入盐酸可使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气流平稳,便于收集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C2.A C3.D4.A5.C6.C7.B8.D10.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11.2L的甲烷只有0.5mol解得=0.5mol,=lmol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石油;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甲烷只有碳碳单键;烯烃;溴水或溴的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甲烷与氯气取代时条件是光照,苯与卤素取代需铁(或者相应的卤化铁)作为催化剂;苯与氢气加成需要催化剂和加热,乙烯与卤素加成不需要催化剂,乙烯与氢气加成需高温高压催化剂;乙烯与卤化氢、水加成需催化剂加热3.⑤;②④;①③4.B5.D6.C7.AD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B2.B3.AD4.B5.A6.A7.B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D2.A3.B4.D5.D6.C7.C 8(1).C (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掉剩余的硫酸.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并加热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B2.C3.CD4.AD5.C6.A7(1)不正确,只有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2)不正确,也有可能只含碳、氢两种元素(3)不正确,生成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4)正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制取金属单质是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制取非金属单质,既可以将非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又可以将非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氧化出来,例如:相同点: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同点:制取金属单质,金属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制取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既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又可能发生氧化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3.+++氧化还原反应4.(1)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适当过量(2)过滤(3)盐酸5(1):(1)海水提溴的反应:;;(2)实验室海带提碘的反应(3)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2):海水提溴: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不反应(3)海水提溴: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海水提溴: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①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②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不反应6.(1)(2)(3)(4)使熔融要高温加热,使转化为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第(4)步消耗能量最多。

7.55%8.采矿阶段的主要污染是噪音、粉尘和烟雾。

消除噪音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无声爆破技术或设置消音器。

对粉尘和烟雾,可用烟雾聚集器使其聚集,并回收再利用这些物质。

选矿阶段的主要污染是污染的水和固体废料。

对污染的水要先净化、消毒再排放或循环使用。

对固体废料要回收利用。

冶炼阶段的主要污染是粉尘和烟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料。

对有害气体要对其中的有害成分吸收转化为化工原料或燃料。

对粉尘和烟雾以及固体废料要回收利用。

9.(1)孔雀石粉末溶解,溶液呈蓝色,有气泡产生。

(2)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即为湿法炼铜。

(3)以铜为电极,电解溶液,即精炼铜。

10.(1)(2);防止镁被氧化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B2.B3.D4.B5.D6.C7(1).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有机物(2)铅是重金属,有毒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

(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控制工厂废气的排放;使用清洁燃料,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对工厂废气进行处理等。

复习题1.B2.4.(1)(2)隔绝空气,隔绝水,抹植物油等。

(答两种即可)(3)5.(1)热能(4)比如聚丙烯可用于制塑料等6.①蛋白质②脂肪③可溶性化合物④有机酸⑤肥料⑥、等气体7.(1)固体物质主要是焦炭,液体是煤焦油,气体是、等。

(2)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和。

(3)(4)9.(1)漂液;将氧化为(2)纯碱;使杂质离子(、)沉淀完全又尽量减少损失(3)(4)10.(1)丁烷(或异丁烷),(2)因为腈纶中含氮元素,易产生污染,而棉、麻中却没有氮元素。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